动量词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历来以来,动量词及动量短语在汉语中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在近代也有大量的学术研究及论文写作。

本文以动量词及动量短语在汉语中的使用为研究内容,讨论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定义、产生和使用方式,以及其影响汉语语言现象的研究成果。

一、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定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解释,动量词及动量短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类,它们是汉语口语中的一种比喻手段,用来表达对言表示的内容的语义加强,以及表达某种情感或语气的情感抒发的功能。

英文释义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也被称为“Particle”。

二、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产生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汉语中口语通用部分,即从古代到近代,汉语口语中普遍存在的词汇及短语,他们形成了汉语口语中特有的特殊表达方式,在日常口语中被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动量词及动量短语也可以由其他语言所影响而产生,比如汉语中的借词以及借义词。

三、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使用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使用不仅限于口语,也可以用于文言文,诗词中,也可用作标点符号使用。

动量短语的使用,可以加强语言表达的语义,比如修饰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可以突出语言表达的语义,比如表示强烈的否定或者肯定的意义。

此外,动量短语还可以表达出句子抑扬顿挫的韵律,给语言表达增加一种节奏感。

四、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研究成果有关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语言学理论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关注如何理解语言中不同形式的动量表达,比如不同动量词之间的流派、关系等。

另一方面是动量词及动量短语在日常汉语中的应用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关注动量词及动量短语在不同文本中的使用方式,以及他们在不同场合下传播的影响。

五、结论动量词及动量短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具有表示语义的功能,还可以作为语气的表示,对汉语的表达也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功能。

量词文献综述

量词文献综述

量词文献综述
量词是一种抽象概念,常见于多种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精准地表达其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为不同语言中的语法变化提供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回顾和总结有关量词研究的文献,以期深入探究量词的研究热点及其在不同研究领域的运用。

首先,从历史上谈到量词的历史渊源。

量词实际上已经存在于古代汉语中,在先秦、西汉及两晋时期都有量词的使用。

这些期间,人们对量词的使用比较随意,其用法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

而随着以孔子著称的《论语》中对量词使用的规范化,量词才正式成为一个定义、一类词汇。

从此,量词就成为汉语中统一的句法现象,特殊的语法功能形成了定义明确的标准。

其次,在不同学科中量词的研究热点和运用形式。

从语言学角度看,量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分类,词义及其相关理论,量词表达的词性及其转换等。

除此之外,量词还可以用于英汉翻译,例如语义、语用及其他翻译方面的研究。

此外,量词也与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将量词研究引入文化研究,深入探讨量词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既然量词在语言及相关学科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又因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因此,将量词研究引入汉语教学实践,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量词的应用,以及汉语教学中有关量词的理论研究,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汉语的掌握能力。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量词在汉语及其相关学科中有着重要的作
用,因此,将量词研究引入汉语教学实践也是非常必要的。

未来,随着量词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文献的不断发展,相信量词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代汉语量词的类属问题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的类属问题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的类属问题研究综述量词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文章主要以十部重要的语法学著作为考察对象,对现代汉语量词的类属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期对量词问题的研究和发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把握。

标签:现代汉语量词类属量词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量词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把人们要表达的意思具体化、形象化。

这也是汉语不同于其它语言的一大特色。

但是,由于中国早期的语法研究受到印欧语法的影响,量词的地位并不高,对它的研究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语法研究的初期,甚至将量词作为名词的一类来研究。

随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量词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将其从名词中独立出来。

一、量词作为名词的附类《马氏文通》作为最早的汉语语法学著作,既没有给量词命名,也没有给其下定义,只是提到了“记数之别称”,并且认为,“凡记价值、度量、里数之文,皆无介字为先,故以列于宾次。

”我们从其认为量词是“记数之别称”可以看出,马氏是将量词作为名词一类的。

由于《马氏文通》是模仿印欧语法体系的,所以对汉语中特有的量词认识还不足。

1922年,陈泽淳的《国文法草创》中提到了“表数之单位及度量衡”,并且认为它们表示的是“物之所属”,所以,将其归入了名词里面,并没有独立出来。

书中提到了表数的单位,如:个、只、双;表度量衡的,如:尺、寸、升。

1934年,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将数量词归入到了形容词中,但是,数量形容词中并未提到量词,只提出了数词,并将其分为定数和不定数。

书中真正提到的量词只有“师”和“旅”,并将其归入了名词类中的集体名词一类中。

黎锦熙在其《新著国语文法》中正式命名了量词,认为量词就是表数量的名词,添加在数词之下,用来做所记数的事物之单位。

黎氏将量词分为三项:1.用一种个体的普通名词来表示他物数量。

例如:桶、杯等。

2.专表数量的名称,就是一切度、量、衡。

例如:尺、寸等。

3.既非物体又非专称,大都是从名词转变而成为形容词性质的。

例如:朵、匹等。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无疑是汉语能够自然、流畅地表达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关键语言组成部分。

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有着多层次的文化意义,包括视角、语义和功能等多重层面,它们可以帮助沟通者更好地表达其语言中的概念,从而达到高效有效地沟通和沟通的能力。

动量词作为一种语言概念中重要的表达方式,既可以用于状态表达,也可用于动态表达。

汉语中的动量词主要来源于“由宗应省”的老动量,其中的“宗”和“应省”分别指的是“宗教”和“政治”,其组成的动量词有“立”、“定”、“计”、“细”、“行”等。

在汉语中,动量词通常具有一种开启或制定行动、计划、细节等过程的能力,而动量短语则更多地体现了在时间、空间、方向上的变化。

此外,在汉语中,动量短语还可以表达一种更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当它们使用在某种动态的情景中时,动量短语可以借助某种特定的动词来表达一种更抽象的概念,从而强调出动态的特点。

在汉语中,动量词和动量短语具有多种语义,其中有行为表达、时间表达、空间表达和因果表达等,这些语义在中文中表现得极其重要,可以帮助沟通者更好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此外,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还包括了一些显性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主要是一些描述性功能,比如它可以帮助沟通者表达他们想表达的内容,而隐性功能则主要体现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它可以表达一种某种更抽象的概念,甚至可以帮助沟通者表达其情绪。

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无疑是汉语在表达语言概念和表达情感方面的核心,因此它们极具重要性。

在研究动量词和动量短语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它们的视角、语义和功能外,还要更多地关注它们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从而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提高汉语的沟通能力。

总而言之,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是汉语中的重要语言概念,在研究它们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它们的视角、语义和功能,并由此理解它们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提高汉语的沟通能力。

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动量词是汉语中一类非常常用的词语,它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和语言表达的力量。

对外汉语教学中,借用动量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度,提高汉语交流的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借用动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特点和教学方法。

一、动量词的特点及应用场景动量词是用来形容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它们能够够准确地描绘事物的运动、变化或状态发展的特征。

常见的动量词有“跑、快、大、高、多”等。

借用动量词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

例如:1. “快”:表示快捷、迅速的动作。

例句:我快步走进教室,迎接着新的一天。

2. “大”:表示数量多、规模庞大的事物。

例句:这个城市有很多高楼大厦,非常壮观。

3. “高”:表示高度的状态或程度。

例句:这座山很高,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4. “多”:表示数量多、程度高的事物。

例句:中国有很多美丽的景点,值得一游。

二、借用动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借用动量词的应用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引入和训练学生使用动量词:1. 词汇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常用的动量词,搭配相关的名词或动词,同时体验这些词语传达的不同语境和意义。

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 句型模仿: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句型,让他们模仿借用动量词的方式,练习表达不同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一天中最高的温度是多少?一天中走路最快的人是谁?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培养他们在不同语境下运用动量词的能力。

3. 情境交际:通过情境交际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量词。

可以设计一些对话情景,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选择合适的动量词进行表达。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来练习运用动量词。

4. 创设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要求学生在任务中运用动量词。

近年来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综述

近年来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综述

近年来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综述现代汉语中的动量词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有关研究涉及动量词的来源、分类、动量词及有关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语法学家们尝试从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动量词进行研究。

本文试从研究趋势和不足两方面就近年来的研究做简要梳理。

标签:现代汉语动量词综述新趋势不足一、近年来动量词研究的新趋势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广义的动量词包括借用动量词、专用动量词和时量词。

语法学家们对动量词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其分类、重叠、语法特征、形象功能和修辞效果等静态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动量词在动态语流中和与之相关的其他词类、短语、句法结构等成分之间的语义和搭配关系。

近年来,汉语动量词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一)尝试探讨宾语与动量词的次序问题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语法学者深刻认识到,对动量词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分类及用法方面,不能单纯就动量词而研究动量词,应深入到句子的内部,从句法层面上,通过对宾语和动量词的次序的研究,来探讨动量词的用法。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1.从宾语名词的小类入手,考察二者的次序问题。

方梅(1993)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N的指称性质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

文章最重要的观点是:决定动词后动量成分和名词性成分次序的主要因素是名词性成分的指称性质(有指/无指、定指/不定指)以及名词性成分传达的是新信息还是旧信息这两个方面。

2.将动量成分和时量成分分别考虑,并对这两种成分进行对比,从而表现出二者的功能差别。

王静(2001)详细考察了二者的差异,认为语序实际上反映了相关成分之间的某种力量对比。

名词性成分和动量成分的前后顺序是由二者所具有的某种性质的强弱对比共同决定的,单方面考虑任何一个成分的性质,都不能充分解释我们的问题。

任何一个状态动作或事件都含有发生的次数,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等诸多方面的要素,可以就各个方面对动作事件状态实施“个别化”。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是对现代汉语中的量词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总结。

量词是汉语中的一
种重要语法范畴,用来表示数量、计量单位、程度等概念。

量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非常丰富,包
括固定的量词如个、只、条等,也包括不定的量词如些、点、片等。

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
配也有一定的规律。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量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量词进行分类,如按照概念分类、按照形态分类等。

2. 量词的语义:研究量词的具体语义含义,包括数量概念、计量单位、程度等。

3. 量词的句法功能:研究量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包括量词的独立使用、量词的修饰作用、量词的谓语作用等。

4. 量词的语用功能:研究量词在交际中的使用和语用效果,包括量词的修辞作用、量词的话题
管理作用等。

5. 量词的变化和演化:研究量词的变异和演化过程,如新量词的产生、旧量词的消失等。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是汉语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深入理解汉语的语言系统、语法
规律和语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并且在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首先介绍两者的基本概念,接着分别深入研究它们的构成方式、表达方法等内容,最后补充其他相关的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

本文的主题为“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关键词包括动量词、动量短语、汉语语言、构成方式、表达方法、语言现象、文化背景等。

根据关键词和输入的信息,我们将重点分析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探讨它们的特性和用法。

动量词是表示动作次数的词语,如“次、回、下”等。

这些词通常与动词结合使用,表示动作的次数。

动量词主要由数量词和动量短语组成。

数量词包括“一”、“两”、“三”等,表示动作的次数;动量短语则由动词和动量词组成,表明动作的方式和次数。

例如,“看一次”、“跑两圈”、“说三遍”等。

动量词在句子中通常位于动词后面,用来描述动作的次数。

例如:“他看了一场电影。

”其中,“次”是动量词,“看”是动词,“一场电影”是宾语。

动量词还可以与一些副词结合使用,如“又”、“再”、“也”等,表示动作的重复次数。

例如:“他看了又看。

”其中,“又”是副词,“看”是动词,“了”是助词。

动量短语是由动词和动量词组成的短语,它不仅表达了动作的方式和次数,还强调了动作的内容。

动量短语在句子中通常做谓语,后面接宾语。

例如:“他看了一场电影。

”其中,“看一场电影”是动量短语,“他”是主语。

动量短语还可以作为状语,修饰动词或整个句子。

例如:“他一连看了三场电影。

”其中,“一连看了三场电影”是动量短语,作为状语修饰动词“看”。

动量短语在汉语中非常常见,常常用于描述动作的次数和方式。

例如:“他去过一次北京。

”其中,“去过一次”是动量短语,表示动作“去”的次数为一次。

动量短语还可以用于强调动作的内容。

例如:“他喜欢吃苹果。

”其中,“吃苹果”是动量短语,强调了他喜欢吃的东西。

本文首先明确了研究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必要性,接着分别深入探讨了动量词和动量短语的构成方式、表达方法等内容,并分析了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