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分类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词类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词类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学习方法:记住各类词性的特征,记住他们的区别,多做练习,多通过练习进行比较,并适当加以复习。

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的分类:汉语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十二小类:名动形数量代(实词),副介连助叹拟(虚词)。

名词(一)定义:指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我们身边的事物:教室、灯、文具、电风扇等。

(二)小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3)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4)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5)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

(6)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7)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8)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9)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10)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动词(一)动词的定义: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现消失等意义的词。

(二)动词的分类1 表示行为动作:走、跑、站、停、来、去、说、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 表示心理活动:想、觉得、爱、恨、怕、喜欢、讨厌、打算、希望、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3 表示发展变化:生长、成长、发生、演变4 表示存现消失:有、存在、失去、死亡、消失5 表示可能、意愿:能够、会、要、敢、能、应、肯、敢、得(děi)、应该、可以、必须、应当、愿意,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 表示判断:是7 表示趋向: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升起、降落,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分类

2018年第3期No.32018华文教学与研究TCSOL Studies总第71期Sum No.711.引言现代汉语动量词内部还存在着“去范畴化”(decategorization)程度的差异,这也导致了成员间语义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传统语法体系将动量词分为“借用动量词”和“专用动量词”两大类。

借用动量词又分为“时间量词”“器官量词”“工具量词”“伴随量词”和“同形量词”等。

(吕叔湘,1944;朱德熙,1982;何杰,2008)这种从来源角度所做的分类简单、方便,但对动量词的语义和语法分析并无太多实用价值。

邵敬敏(1996)对这一分类系统进行了全新的改进,通过动词与动量词的选择关系,结合动词与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将动量词分为:A.通用量词B.自主量词C.借助量词D.情态量词等四类。

“动作的次数,一方面和‘量’的观念有关,一方面也和‘时’的观念相关。

”(吕叔湘,1944)基于此,邵先生将“时量词”和“通用量词”视为动量词的第一个层次,所有的“有量动词”都可与这一层次的量词结合,从A类到D类动量词所能结合的动词越来越少。

这一分类系统深入动量词的语义内部考察动词与动量词的选择限制关系,分类更贴合实际。

刘街生(2003)将动量词视为介于[+计时]和[+计事]之间的连续统,认为借用动量词具有“工具论元含义,是使动词所表达的事件具体化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事件的重要成分。

”周娟(2007)也指出,“计次或计时,是动量词共同的表意功能”,并从表意功能出发,将动量词分为“纯计数量词”“纯计时量词”“数时量词”“工具量词”“结果量词”“情态量词”,打破了传统的“专用”和“借用”的分类模式。

李湘(2011)对名词类借用动量词的功能和身份进行了深入考察,认为借用动量词不仅具有“计事”功能,更是一种复现同指事件的表达策略,具有核心论元(core argu⁃ments)地位;专用动量词为非核心论元(non-core/extra arguments),在论旨角色上属于外围语义成分。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

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之樊仲川亿创作实词一.名词暗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暗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暗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暗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暗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更。

1、有的动词暗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暗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暗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经经常使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暗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暗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暗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克不及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暗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量词是暗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暗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和特点

各类词性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现代汉语词类讲解

现代汉语词类讲解

辨别词性的技巧
• • • • • • 根据词的类别意义直接判断。如:飞机 用鉴别字来帮助确定。如:钱、想法 用类比的办法确定。如:一股脑儿 用排除法确定。如:金、男、大型…… 权衡同类的词,比较,概括:那些、这个 区分临时用法和固定语法。
辨析词性实战练习
• • • • 充分——充满——充斥——充足——充数 盼望——盼头——愿望——愿意——主意 现在——正在——当前——原来——过去 大肆——特殊——分外——屡次——刻苦
(八)副词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程度、 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语气等的 词
1、副词的语法特点
• 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其他成分; • 除 “不”“没有”等少数副词外,不能单 说; • 本身不在受其他的词修饰; • 有时一个副词在不同场合有不同意思;
2、副词分类
• • • • • • 程度副词 范围副词 时间副词 语气副词 情态副词 肯否副词 最 很 太 极 更 非常 稍微 都 全 只 仅 总共 几乎 一律 刚 才 就 正 已经 立刻 渐渐 难道 究竟 简直 幸亏 未必 大力 大肆 亲自 欣然 默默 不 没 别 甭 没有 必定 一定
表示事物的单位
1、量词的语法特点
• 不单独使用,常与数词、代词组合; • 可以重叠,表示“每一”。
2、量词的分类
个 斤 双 些 只 头 件 根 支 块…… 两 丈 尺 升 斗 亩 顷 副 打 套 批 帮 伙 群 点
名量词
动量词
次 回 下 阵 遍 趟 番
(六)代词
具有指代作用的词
1、代词的分类
(三)形容词
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1、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 • • • • • 表示性质、状态的; 可以用副词“不”否定; 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经常做谓语、定语,也能做状语、补语; 不能带宾语; 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AA AABB ABAB

现代汉语常用的量词有600个左右存在着

现代汉语常用的量词有600个左右存在着

量词的使用现代汉语常用的量词有600个左右名量词和既为名量词又为动量词的词一共60 个,分别为:名量词:倍、层、点、段、封、个、公斤、公里、间、件、角、斤、句、棵、克、里、辆、毛、米、篇、双、岁、条、位、些、页、一些、元、张、只、支、座、班、杯、本、笔、分、号、节、口、块、门、瓶、头、种、根、片、家。

兼作名量词和动量词的:把、次、道、回、刻、岁、下、些、一些、场(上声)、口、声用来表示人、动物或某物体的数量、类型或次序的:个、些、一些、场(上声)、口、声。

位、种、号①。

2.和物体形状有关的量词:条、段、块、根、棵、片、节、支、张。

可以用于课堂上说明文字数量的:句、段、篇。

用于比较的:倍、点用于表示多数事物的:双。

用于度量衡的:公斤、斤、克、公里、里、米、号、点、刻、分、元、角、块、毛、分。

从名词借用过来的量词:笔、本、班、杯、瓶。

其他一些有相对固定的适用对象的量词:层、封、间、件、辆、只、头、座、门。

顺口溜记忆方式对于记忆一些相关的或者相反的知识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一支(枝)铅笔细又长,“条、根、节、段”也一样。

一张桌子平又平,一块蛋糕方正正。

一片树叶薄又平,一片草地真干净。

要说植物用“一棵”,一棵柳树在路旁。

2. “一个”应用很广泛,但是有时不要选。

说“一名”是正式,说“一位”是尊重,说“一伙”是不满,“一群一帮”是一般,“一群”还可说动物。

最好使用哪一个,看看词、句你再选。

3. 一把糖果装满手,抓一把糖果给妞妞。

4. 朋友困难帮一下,有时也说帮一把。

常用的量词存在着“一个量词搭配一个名词”、“一个量词搭配多个名词”、“多个量词搭配一个名词”的情况汉语量词除了具有表示数量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也就是社会赋予量词的引申义、比喻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等特有的含义。

例如“根”作为名词指的是树根,因为树根指的是长条形的,转化为个体量词后用于表示长条状的事物。

在“一根绳子”中,“绳子”与“树根”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事物,只因二者有相似的地方,就借助“树根”的形来显示“绳子”的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分类
作者:于立昌
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03期
[关键词]动作动量词;事件动量词;规约性;去范畴化;分类
[摘要]传统语法所划分的借用动量词和专用动量词,实质上是“动作动量词”和“事件动量词”的区别。

“事件动量词”又可分为“强事件动量词”和“弱事件动量词”,前者以[+计事]为主,后者以[+计时]为主,更接近时量词的语义特征,甚至出现表“体”的倾向。

动量词的动作性和事件性是计量角度的不同,也是规约性与非规约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方面也有一定体现。

[中图分类号]H146;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18)03-0038-09
1.引言
现代汉语动量词内部还存在着“去范畴化”(decategorization)程度的差异,这也导致了成员间语义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传统语法体系将动量词分为“借用动量词”和“专用动量词”两大类。

借用动量词又分为“时间量词”“器官量词”“工具量词”“伴随量词”和“同形量词”等。

(吕叔湘,1944;朱德熙,1982;何杰,2008)这种从来源角度所做的分类简单、方便,但对动量词的语义和语法分析并无太多实用价值。

邵敬敏(1996)对这一分类系统进行了全新的改进,通过动词与动量词的选择关系,结合动词与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将动量词分为:A.通用量词B.自主量词C.借助量词D.情态量词等四类。

“动作的次数,一方面和‘量’的观念有关,一方面也和‘时’的观念相关。

”(吕叔湘,1944)基于此,邵先生将“时量词”和“通用量词”视为动量词的第一个层次,所有的“有量动词”都可与这一层次的量词结合,从A类到D类动量词所能结合的
动词越来越少。

这一分类系统深入动量词的语义内部考察动词与动量词的选择限制关系,分类更贴合实际。

刘街生(2003)将动量词视为介于[+计时]和[+计事]之间的连续统,认为借用动量词具有“工具论元含义,是使动词所表达的事件具体化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事件的重要成分。

”周娟(2007)也指出,“计次或计时,是动量词共同的表意功能”,并从表意功能出发,将动量词分为“纯计数量词”“纯计时量词”“数时量词”“工具量词”“结果量词”“情态量词”,打破了传统的“专用”和“借用”的分类模式。

李湘(2011)对名词类借用动量词的功能和身份进行了深入考察,认为借用动量词不仅具有“计事”功能,更是一種复现同指事件的表达策略,具有核心论元(core argu-ments)地位;专用动量词为非核心论元(non-core/extra arguments),在论旨角色上属于外围语义成分。

但该文对工具格名词如何发生转喻并未具体阐释,没有注意到数词在转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借用与专用动量词计量角度的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