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与决策文档新教程答案
问题分析与决策

圖1-5 問題的構造 用上面兩種形式可分析出發生型問題、探索型問題、設定型問題的構造.圖1-6為發生型問題的 構造 目標(現在)
應該要怎樣 為什么成那樣 現在成怎樣 現狀(現在) 原因(過去) 圖1-6 發生型問題 應該怎么辦 對策(未來)
問題與決策
四.決策
明確問題構造之后,頇擬訂對策方案.因此,對策即對復數的對策方案進行評估,發決定方 案的實施優先順序. 投資方案的評估基准有:收益性(期待利益)、安全性(保障本金)與兌現性(機會損失)等.基于 以上三個基准評估各個投資方案,并從綜合觀點判斷,以決定投資對象. 決策為選擇達成目標的手段.目標為解決問題之后獲得的期望狀態.決策過程的邏輯步驟可以 分成替代方案的探索、預測、評估及選擇等四全階段.(見圖1-7) 限制 條件 目 標 探索 方案 A1 A2 A3 事實前提 預測 結果 評估 價值 選擇
決策者在經營問題上做決策時,其價值基准通常依據企業方針,即價值前提.
4.選擇替代方案 在做選擇替代方案時,必頇考慮下列因素: 1).定量效果 A.該方案可以期望多少利益(或損益)---在其它條件相同,但成果有差異的情況. B.該方案需要多少時間或費用---在能夠獲得同樣成果的情況下,費用或時間愈少愈有利.
E1
E2 E3 價值前提 圖1-7 決策過程
V1
V2 V3
A2 手段
問題與決策
1.探索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系由控制變數(問題點)的組合過程中產生的. 2.預測替代方案的效果 比較各種替代方案時,必頇要留意其限制條件.預測替代方案的效果,分定性和定量等兩種. 定性效果的預測指對未來的影響,或該方案被有關人員接納程度而言. 定量效果的預測指利用現值法等工程經濟方法,以金額或數量計算期望利益(或期望損益)而言. 決策要事先預測各種替代方案的效果,因此,以認為事實為前提. 3.評估替代方案
(完整版)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及答案

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及答案作者:@钟方源一、填充题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4、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5、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6、(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情况)。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
20、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
21、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事实)成分,也有(价值)成分。
22、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价值成分)来影响决策。
23、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24、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
决策分析(含答案)

决策分析复习题(请和本学期的大纲对照,答案供参考)第一章一、选择题(单项选)1.1966年,R. A. Howard在第四届国际运筹学会议上发表( C )一文,首次提出“决策分析”这一名词,用它来反映决策理论的应用。
A.《对策理论与经济行为》B.《管理决策新科学》C.《决策分析:应用决策理论》D.《贝叶斯决策理论》2.决策分析的阶段包含两种基本方式:( A )A.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B. 常规分析和非常规分析C. 单级决策和多级决策D.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3.在管理决策中,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选取满意的方案即可,而无须刻意追求最优的方案。
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 D )A.现实中不存在所谓的最优方案,所以选中的都只是满意方案B.现实管理决策中常常由于时间太紧而来不及寻找最优方案C.由于管理者对什么是最优决策无法达成共识,只有退而求其次D.刻意追求最优方案,常常会由于代价太高而最终得不偿失4.关于决策,正确的说法是(A )A.决策是管理的基础B.管理是决策的基础C.决策是调查的基础D.计划是决策的基础5.根据决策时期,可以将决策分为:(D )A.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B. 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C. 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D. 静态决策与动态决策6.我国五年发展计划属于(B)。
A.非程序性决策 B.战略决策 C.战术决策 D.确定型决策7.管理者的基本行为是(A)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D)。
A.组织 B. 控制 C.监督 D. 决策9. 管理者工作的实质是(C)。
A.计划 B. 组织 C. 决策D.控制10. 决策分析的基本特点是(C )。
A.系统性 B. 优选性 C. 未来性 D.动态性二、判断题1.管理者工作的实质就是决策,管理者也常称为“决策者”。
(√)2.1944年,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从决策角度来研究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贝叶斯(统计)决策理论。
问题的分析与决策(PPT195页)

案例模拟
一次部门经理会议: • K公司起重机销售额下降,成本不断增加,
总裁要求找到问题并采取行动。 生产部认为:是采购和运输问题; 市场部认为:是经济形势的影响; 销售部认为:对竞争对手不了解; 开发部认为:是技术优势不明显。
问题的两个方面
以上情况司空见惯,问题与困难: • 有些难题是清楚的(销售额下降的事实); • 有些很笼统(竞争压力与销售成本剧增); • 你可能感到无从下手,并且无法找到对策。 关键词: • 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程序帮助解决难题。
有效决策与问题解决
更多课程PPT及视频访问:
孙子兵法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始计篇
决策与我们的关系
• 我们每天都需要作出各种决策; • 决策的大小、难度、风险不同。 小型决策: • 今天吃什么?喝什么?去那玩? 中型决策: • 上学、成家、工作、买房买车。 大型决策: • 投资项目确定、企业发展战略; • 国与国之间的纠纷,发动战争。
决策的风险
小型决策:风险很小,轻易承受; 中型决策:风险较大,难以承受; 大型决策:风险很大,无法承受。 问题: • 如何降低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 • 怎样增强我们承受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 建立键
• 对问题的正确判断; • 对环境的客观评估; • 对资源的有效评价; • 对困难的理性分析; • 对风险的充分准备。 关键词: • 建立决策支持体系! • 数据、推理、逻辑!
传统决策思维模式
中国式决策: • 谁官大,谁决策! 决策三步曲: • 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 关键词: • 任务导向,人治驱动!
东、西方的差异
西方企业: • 重视“过程”,尽量把问题放在前面; 中方企业: • 重视“结果”,总是把问题放在后面。
问题分析与决策

创造力开发的技巧(举例说明)
1、利用[发散式思维]的技巧(范例)
利 用 成 员 彼 此 间 之 竞 争 与 刺 激 的 要 领 脑力激荡法 brain 高登法 (Gordon) 反脑力激荡法 storming) 与其他成员的批判或现实无关,可任意表达意见以创造全部脑力的激 荡状态,属于可达成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法。 此乃属于弥补脑力激荡法的一项变形。对参与人员先陷藏正式探讨的 主题,提出抽象化的问题,再渐渐诱导出主题以行探讨的方法。 乃表示先对某特定想法或产品,就其各方面揣摩出各项缺点以行说明; 指出若干缺点后,再探索应行弥补的方法。 三菱脑力激荡法 MBS法 脑力记录法 (brain writing) 此乃属于于脑力激荡法配合的另一项变形方法;强制参与人员发言, 利用反脑力激荡以深入研究的方法。 此乃指于一定时间内,在前人主张内另行添加自己想法,为一利用群 组的全体思维以充实构想内涵的方法。
• 相反的联想法则……联想出与过支相反的经 验。 • 接近的联想法则……联想出与时间、空间密 切相关的过去经验。
技术性方法--查核表法
•有无其他的用途?(改变用途、考虑新用户等)
•有无其他类似的应用?(增加或减少数量、追加及省略等) •有无可代用的方式? (颜色、结构、原料、零件等改变及替换,或改变用途等) •改变形状又将如何?(变大、变小、追加或省略等) •放大后的观察结果如何?(变大、变重、使半成品变为成品等) •缩小后的观察又如何?(变小、变轻、便于搬运、使成品变成半成品等) •由相反折方面观察时又如何?(使之倒反、翻转、改变顺序等) •重组后观察时又如何?(分割、改换、取代、改变零件等)
(尽量表达出彼此间的因果关系)。 (顺序5)完成后,尚须查看重要大原因有无遗漏。
(顺序6)排列原因的顺位。
问题与决策分析

风险矩阵
总结词
风险矩阵是一种表格工具,用于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 响。
详细描述
风险矩阵通常由两列组成,一列表示风险的可能性,另 一列表示风险的影响程度。通过将风险可能性与影响程 度相乘,可以得出风险指数,从而对风险进行排序和优 先处理。
预期效用理论
总结词
预期效用理论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决策者在不 确定情况下的偏好和选择。
评估备选方案
评估标准
确定评估备选方案的标准或指标,如成本、 效益、风险和可持续性等。
定量评估
对备选方案进行定量的评估和分析,以数据 为依据进行比较和选择。
定性评估
对备选方案进行定性的评估和分析,考虑非 量化因素如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等。
选择最优方案
风险评估
评估各方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确定方案 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问题描述的方法与技巧
总结词
掌握问题描述的方法与技巧是准确传达问题信息的关键,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效果。
详细描述
在描述问题时,需要采用具体、客观、准确的语言,避免主观臆断和模糊表述。同时, 要使用数据和事实支持观点,使描述更具说服力。此外,要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 确性,以便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问题。在描述问题时,还需注意保护隐私和机密
风险分析法是一种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风 险,降低风险对组织或项目的影响。
详细描述
风险分析法首先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然后 评估每个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不确定性 ,最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 、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以降
低风险对组织或项目的影响。
03
决策制定过程
确定决策目标
01
问题与决策分析
汇报人:可编辑
问题分析与决策

Case Study
3. 決策分析與潛在問題分析
a. 決策聲明: 捨空調 照明用電就生產用電 b. 所有作為開始朝向此聲明進行評估計算 (a) 生產線全開用電量 (b) 空調及照明用電量 (c) 生活區用電量 c. 擬定行動方案 d. 風險評估與確保 e. Try and error 試誤 4. 效果:今年夏天只開了一次發電機 – 因為維修停電 5. 擴大效果: 將宿舍區申請變更為非工業用電
18
比較利益
知道自己要什麼? 用理論/科學來支持決策 讓數字說話 風險評估 捨與得
19
潛在問題與機會分析
未來的事件及其後果,潛在問題分析技術則運用於設定 緊急應變計畫,以便當莫非定理(Murphy Law: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應驗時, 能派上用場。潛在機會分析技術,其步驟與潛在問題分 析相同,主要用於延伸性思考,藉以擴展計劃或活動的 效果。
Input •Information
•Experience •Judgment
process •Gather
•Sort •Organize
Result •Concern
•Resolved
•Knowledge
•Analyze
•Confirm
4
KT思考/POA
5
狀況評估的技術
1.列出威脅與機會-目前或未來需要採取行動的關 切事項 2.拆解與釐清-需要採取的明確行動 3.考量嚴重性、急迫性與成長性-關切各事項間的 優先順序 4.決定需要的分析-適當的分析型態與程度 5.決定需要的協助-需要的資訊與承諾
避免被動性的反應To avoid reactive action
第九组:PSDM问题分析与决策

When
新產品RBZ量產時間段 舊產品B2.0生產時間段 生產線 球頭內腔有 不良約10% — — — 球頭表面無 — — —
Extent
Problem Analysis(問題分析)
Do
環 人 為何有 音鳴 呢?
未100%聽音鳴,吹音鳴 加膠人員未依標準作業
燥音過大
噴砂時未戴管口帽
聽音鳴未按標准敲打球頭
326
通過以上兩種方案對比,采用加膠回修有利於現場成本及工時節約
Thanks!! The End
3.M8孔
4.噴砂時未戴管口帽 5.聽音鳴未按標准方法敲 打球頭 6.燥音過大 7.焊接時產生焊珠
Problem Analysis(問題分析) Action
加膠人員未依標準作業:
1.1 每天給員工做教育訓練宣導,每支球頭都必須加到2g不凝膠 1.2 在加膠工位掛警示牌時刻提醒員工按標准作業.倡導管制 1.3 每小時抽檢5PCS,看內視鏡且作好記錄
加膠 NPS回修 熱處理 無膠 有膠
中上限
磅重 超重
Decision Analysis 決策分析: 不良品回修處理選擇
Must/Want目標 1. 品質穩定 2.出貨交期 3. 成本低 4.回修良率 5.作業便利性 Must (必要) V V V V V Want(需要) 權數 10 10 8 6 5
Potential Problems Contingent Actions Triggers
1.加膠人員不固定
調用資深員工加膠
加膠人員未固定
2.未按標准作業
QA/QC不定時查核制程
作業不標准
3.全檢品質不能保證
全檢完的成品.QA依AQL抽檢
不良品未100%檢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11.要进行正确决策,就要:回答:正确1. A 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 B 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3. C 对企业拥有的资源做出有效的评价4. D 以上都包括2.不属于衡量问题轻重缓急程度标准的是:回答:正确1. A 严重性2. B 灵活性3. C 紧急性4. D 发展性3.下列关于状况评估的说法错误的是:回答:正确1. A 状况评估针对的是单一问题2. B 状况评估需要澄清和评估所面临的难题群3. C 要运用问题分析、决策分析和潜在问题分析方法4. D 能够帮助我们以正确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4.拖延问题:回答:正确1. A 会使问题的紧急性不断增加2. B 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难题3. C 需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评估4. D 以上都包括5.成功的条件不包括:回答:正确1. A 空间2. B 高质量的分析3. C 执行者和批准者的承诺4. D 时间6.考虑决策目标时必须考虑:回答:正确1. A 表面利益与根本利益2. B 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3. C 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4. D 产品效益和品牌效益7.识别可能的原因时,要:回答:正确1. A 运用知识、经验和常识来帮助找出若干种可能性2. B 列举可能的原因3. C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4. D 以上都包括8.在对问题进行评估时:回答:正确1. A 严重性是第一位的2. B 紧急性是第一位的3. C 发展性是第一位的4. D 应当结合三者考虑9.在进行问题分析的准备时,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明确解决问题的误区2. B 明确解决问题的困难3. C 明确问题分析的作用4. D 描述面临问题10.妄下结论是:回答:正确1. A 很多中国企业常犯的错误之一,也是最大的错误之一2. B 信息不足,却认为已经把握了问题3. C 只把支持自己观念的信息用来去论证结论4. D 以上都包括11.决策最大的误区是:回答:正确1. A 个人喜好导向2. B 方案优先而不是目的优先3. C 忽略风险4. D 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全面12.在问题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回答:正确1. A 优秀的管理者主要依靠个人的感觉、直觉2. B 中国的企业主要使用自己制造的适合单个企业情况的模型3. C 外国企业多使用问题分析工具4. D 以上说法都正确13.在对问题进行状况评估时,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排出轻重缓急2. B 查明具体难题3. C 准备采取行动4. D 计划行动步骤14.通过对目标的描述,企业应当:回答:正确1. A 弄清楚希望达到的结果和具体目标2. B 弄清楚达到目标必须满足的条件3. C 弄清楚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人、财、物、时间是否具备和充足4. D 以上都包括15.潜在问题:回答:正确1. A 可以完全杜绝2. B 是指对成功能产生危害的因素3. C 分析时应把重点放在一旦发生将产生的后果上4. D 不需要理会试卷21.决策:回答:正确1. A 只是企业老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关心的事情2. B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3. C 与企业的普通员工无关4. D 与个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2.下列关于状况评估的说法错误的是:回答:正确1. A 状况评估针对的是单一问题2. B 状况评估需要澄清和评估所面临的难题群3. C 要运用问题分析、决策分析和潜在问题分析方法4. D 能够帮助我们以正确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3.识别可能的原因时,要:回答:正确1. A 运用知识、经验和常识来帮助找出若干种可能性2. B 列举可能的原因3. C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4. D 以上都包括4.传统的价值观要求:回答:正确1. A 直率坦荡2. B 雷厉风行3. C 高深莫测4. D 任性率真5.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是:回答:正确1. A 谁官大,谁决策2. B 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3. C 以任务为导向,以人治为驱动4. D 以上都包括6.在对问题进行评估时:回答:正确1. A 严重性是第一位的2. B 紧急性是第一位的3. C 发展性是第一位的4. D 应当结合三者考虑7.状况评估的用途不在于:回答:正确1. A 以正确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2. B 为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依据3. C 帮助确定公司内部跨部门的工作目标4. D 完成上级管理者布置的任务8.要保护行动计划不受干扰,就进行:回答:正确1. A 决策分析2. B 潜在问题分析3. C 问题分析4. D 过程分析9.在进行问题分析的准备时,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明确解决问题的误区2. B 明确解决问题的困难3. C 明确问题分析的作用4. D 描述面临问题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1. A 妄下结论可能是因为信息不足2. B 错误定义问题是因为看到很多信息似乎都跟问题有关3. C 领导决策,报喜不报忧,人人说好话的文化传统,更加重了妄下结论这一问题4. D 错误定义问题可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信息11.在问题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回答:正确1. A 优秀的管理者主要依靠个人的感觉、直觉2. B 中国的企业主要使用自己制造的适合单个企业情况的模型3. C 外国企业多使用问题分析工具4. D 以上说法都正确12.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本质,最低限度要问:回答:正确1. A 三个为什么2. B 五个为什么3. C 七个为什么4. D 九个为什么13.中国绝大部分企业是:回答:正确1. A 目标型2. B 任务型3. C 结果型4. D 问题型14.明示决策目标:回答:正确1. A 是好的决策的必要组成部分2. B 应当就事论事,不涉及以往的决策3. C 可以稍微模糊一点,为以后的修改和调整留下空间4. D 以上都包括15.潜在问题:回答:正确1. A 可以完全杜绝2. B 是指对成功能产生危害的因素3. C 分析时应把重点放在一旦发生将产生的后果上4. D 不需要理会试卷31.决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回答:正确1. A 怎样正确决策2. B 如何降低决策的风险3. C 决策的风险越低越好4. D 以上说法都不对2.要进行正确决策,就要:回答:正确1. A 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 B 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3. C 对企业拥有的资源做出有效的评价4. D 以上都包括3.澄清问题时:回答:正确1. A 要把简单的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2. B 把模糊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和更加现实3. C 不一定需要找到问题的本源和实质4. D 用列举法弄清问题4.进行决策分析时,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评估决策方案2. B 明确决策目的3. C 评估决策风险4. D 制定决策方案5.决策目标可以分为:回答:正确1. A 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2. B 盈利目标和效益目标3. C 必须要求目标和愿望要求目标4. D 组织目标和企划目标6.要制定出良好的应变措施,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找出可能原因2. B 识别潜在问题3. C 采取预防措施4. D 计划应变措施7.在对问题进行评估时:回答:正确1. A 严重性是第一位的2. B 紧急性是第一位的3. C 发展性是第一位的4. D 应当结合三者考虑8.在进行问题分析的准备时,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明确解决问题的误区2. B 明确解决问题的困难3. C 明确问题分析的作用4. D 描述面临问题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1. A 妄下结论可能是因为信息不足2. B 错误定义问题是因为看到很多信息似乎都跟问题有关3. C 领导决策,报喜不报忧,人人说好话的文化传统,更加重了妄下结论这一问题4. D 错误定义问题可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信息10.决策误区产生的原因不包括:回答:正确1. A 决策时受了时间的影响2. B 决策时受了空间的影响3. C 决策人员之间的观点大相径庭4. D 不清楚需要收集哪些信息11.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本质,最低限度要问:回答:正确1. A 三个为什么2. B 五个为什么3. C 七个为什么4. D 九个为什么12.在对问题进行状况评估时,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排出轻重缓急2. B 查明具体难题3. C 准备采取行动4. D 计划行动步骤13.设定奖惩激励机制时:回答:正确1. A 只要合理就好2. B 一定要在事前设立3. C 一定要在事后根据具体情况设立4. D 以上都不正确14.解决问题的误区不包括:回答:正确1. A 盲目乐观2. B 妄下结论3. C 错误定义问题4. D 盲目行动15.问题分析的作用在于:回答:正确1. A 是进行问题沟通的桥梁2. B 有效的帮助人们观察实际发生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3. C 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4.D 可以帮助人们描述问题试卷31.澄清问题时:回答:正确1. A 要把简单的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2. B 把模糊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和更加现实3. C 不一定需要找到问题的本源和实质4. D 用列举法弄清问题2.不属于衡量问题轻重缓急程度标准的是:回答:正确1. A 严重性2. B 灵活性3. C 紧急性4. D 发展性3.考虑决策目标时必须考虑:回答:正确1. A 表面利益与根本利益2. B 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3. C 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4. D 产品效益和品牌效益4.识别可能的原因时,要:回答:正确1. A 运用知识、经验和常识来帮助找出若干种可能性2. B 列举可能的原因3. C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4. D 以上都包括5.要制定出良好的应变措施,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找出可能原因2. B 识别潜在问题3. C 采取预防措施4. D 计划应变措施6.传统的价值观要求:回答:正确1. A 直率坦荡2. B 雷厉风行3. C 高深莫测4. D 任性率真7.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是:回答:正确1. A 谁官大,谁决策2. B 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3. C 以任务为导向,以人治为驱动4. D 以上都包括8.状况评估的用途不在于:回答:正确1. A 以正确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2. B 为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依据3. C 帮助确定公司内部跨部门的工作目标4. D 完成上级管理者布置的任务9.在进行问题分析的准备时,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明确解决问题的误区2. B 明确解决问题的困难3. C 明确问题分析的作用4. D 描述面临问题10.决策最大的误区是:回答:正确1. A 个人喜好导向2. B 方案优先而不是目的优先3. C 忽略风险4. D 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全面11.逻辑:回答:正确1. A 分为有效逻辑和无效逻辑2. B 就是自己的想法3. C 与决策无关4. D 不是一门科学12.在对问题进行状况评估时,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排出轻重缓急2. B 查明具体难题3. C 准备采取行动4. D 计划行动步骤13.设定奖惩激励机制时:回答:正确1. A 只要合理就好2. B 一定要在事前设立3. C 一定要在事后根据具体情况设立4. D 以上都不正确14.跨部门的状况评估:回答:正确1. A 无助于不同部门目标的统一2. B 使复杂和重要的事件更加棘手3. C 可以帮助确立项目发展的方向4. D 不能澄清各种复杂的状况15.问题分析的作用在于:回答:正确1. A 是进行问题沟通的桥梁2. B 有效的帮助人们观察实际发生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3. C 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4. D 可以帮助人们描述问题试卷41.澄清问题时:回答:正确1. A 要把简单的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2. B 把模糊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和更加现实3. C 不一定需要找到问题的本源和实质4. D 用列举法弄清问题2.不属于衡量问题轻重缓急程度标准的是:回答:正确1. A 严重性2. B 灵活性3. C 紧急性4. D 发展性3.考虑决策目标时必须考虑:回答:正确1. A 表面利益与根本利益2. B 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3. C 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4. D 产品效益和品牌效益4.识别可能的原因时,要:回答:正确1. A 运用知识、经验和常识来帮助找出若干种可能性2. B 列举可能的原因3. C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4. D 以上都包括5.要制定出良好的应变措施,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找出可能原因2. B 识别潜在问题3. C 采取预防措施4. D 计划应变措施6.传统的价值观要求:回答:正确1. A 直率坦荡2. B 雷厉风行3. C 高深莫测4. D 任性率真7.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是:回答:正确1. A 谁官大,谁决策2. B 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3. C 以任务为导向,以人治为驱动4. D 以上都包括8.状况评估的用途不在于:回答:正确1. A 以正确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2. B 为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依据3. C 帮助确定公司内部跨部门的工作目标4. D 完成上级管理者布置的任务9.在进行问题分析的准备时,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明确解决问题的误区2. B 明确解决问题的困难3. C 明确问题分析的作用4. D 描述面临问题10.决策最大的误区是:回答:正确1. A 个人喜好导向2. B 方案优先而不是目的优先3. C 忽略风险4. D 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全面11.逻辑:回答:正确1. A 分为有效逻辑和无效逻辑2. B 就是自己的想法3. C 与决策无关4. D 不是一门科学12.在对问题进行状况评估时,首先要:回答:正确1. A 排出轻重缓急2. B 查明具体难题3. C 准备采取行动4. D 计划行动步骤13.设定奖惩激励机制时:回答:正确1. A 只要合理就好2. B 一定要在事前设立3. C 一定要在事后根据具体情况设立4. D 以上都不正确14.跨部门的状况评估:回答:正确1. A 无助于不同部门目标的统一2. B 使复杂和重要的事件更加棘手3. C 可以帮助确立项目发展的方向4. D 不能澄清各种复杂的状况15.问题分析的作用在于:回答:正确1. A 是进行问题沟通的桥梁2. B 有效的帮助人们观察实际发生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3. C 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4. D 可以帮助人们描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