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与方法

本章试图以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和研究方法为切入点,梳理比较教育学自成立以来,其研究视野、研究领域、研究论题和研究方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以期进一步认识比较教育这门学科的价值,推动比较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一节影响比较教育研究主题与方法的因素

比较教育研究主题与方法的产生、形成不会是一种孤立的、偶然的事件,而是有一个发展的演变过程,这一发展演变过程必然与社会发展与变革、科学哲学的发展和教育科学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为什么在某个历史时期是这些而不是那些研究主题,为什么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会选择和运用某些研究方法,为什么在某个历史时期,某些主题和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以及教育本身的水平直接相关,只有把这些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如果我们把社会作为系统来考察,不难发现,教育既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既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若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看,整个社会系统的性质,决定于教育及其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同时由于系统内部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教育本身的性质又受到整个系统及其他子系统的制约和影响。若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来看,教育系统也只有不断地与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维持和保证其自身不断地进化和发展,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功能和目标。由此可见,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变革是密不可分的。比较教育作为教育科学中的组成部分,它的研究主题和方法与社会变革也同样存在着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早在16、17世纪,由于地理大发现、工业生产的出现及商贸活动的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各国相互交流活动明显增加。随后的18世纪下半叶,以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工业技术革命,促使整个欧洲从生产方式、生产手段到社会结构乃至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价值观念都处于激剧变化的转型时期;紧接着在英、法等国家相继爆发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改变了西方社会的面貌。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教育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又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时的旧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于是,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干预,相继建立了上下贯通的国民教育制度。

在准备建立和不断完善国民教育体制的过程中,为了学习和借鉴别国的教育发展经验和教训,一些较明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教育家开始关注别国教育的发展。于是,本着改善本国教育的目的,一些学者开始有意识地考查外国教育情况,从此,一门新兴学科——比较教育便应运而生了。也就是说,比较教育的产生与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要、国家干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回顾一下美国、英国或法国教育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比较教育某些与国家干预教育的发展相关的倾向。在19世纪以前,对比较教育学科贡献较大的学者,往往是政治家或与政府机构联系较密切的人物,他们为了达到巩固本国的国民教育制度,对比较教育研究的问题和方法主要集中于收集对本国有用的外国的经验上。虽然,他们在资料的收集中普遍缺乏系统性,但是,他们激起并促进了国家政府对别国实际情况的普遍兴趣,并为本国提供了信息服务。

应当强调的是,虽然近代以前影响比较教育发展的主要是政治因素,但在近代工业化时期,对比较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则是经济因素。伴随民族主义和产业革命的进展,19世纪已成为各国竞相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从外国获得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从某一教育制度中借鉴一些东西,来满足本国的教育改革需要,在封建教育体系中建立起崭新的现代教育体系。与此相对应的,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以健全和充实与这种国策直接相关的国民教育制度为目标的政策的探讨上。如法国马克•安托万•朱利安(Mare-Antoine Jullien)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1817年)、维克托•库森(Victor Cousin)的《关于普鲁士公共教育情况的报告》(1831年)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而英国的约瑟夫•凯在题为《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状

况及人们的教育》一书中,不仅汇集了他在欧洲旅行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而且认为英国要多多学习瑞士和德国的模式,改善本国的教育和生活水平;另一位英国学者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对欧洲大陆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阿诺德的几部著作中,都反映了他对欧洲大陆教育的深刻认识以及寻找能为英国所用的思想和经验。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急剧发展,也非常重视为经济发展培养优秀国民和改善民主主义社会任务的学校的作用。担任马萨诸塞州教育委员会教育督察长的霍雷斯•曼(Horace Mann),在他任职的12年间,每年都提出报告书,而其中的《第七年报告》就是他历时半年对欧洲各国的学校进行考察后写成的。在这份报告书中,普鲁士学校的教学方法和非强制性的纪律得到了赞赏,同时也间接地提出改善美国的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的愿望。而亨利•巴纳德(Henry Barnard)也深受普鲁士教育思想影响,为改革美国的公立普通学校作出巨大贡献。

自19世纪后半叶,由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欧洲各国经济迅速发展。这种发展向教育提出了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要求,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就是说,在现代,对教育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技革命及其所引起的产业革命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在这一时期,以电动机发明应用为导火线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产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同样教育、社会之间的互动和促进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表现在教育的国家特征和民族特征显著增强,教育功能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差异,给各国的教育带来巨大的不同。在如此差异之下,全盘简单的借鉴某种教育制度或模式是万万行不通的。于是,社会的变革给比较教育研究问题和方法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比较教育研究开始了一场新的变革。以迈克尔•萨德勒(Michael Sadler)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进行比较教育,决不仅仅是因为本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着问题,也不是其它国家都拥有比自己更好的教育制度,更主要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并理解自己国家教育制度中所蕴含的美好东西。因此,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和方法不再是直接从别国借鉴、引进教育制度,而是注重学校与社会的能动关系,把学校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研究。萨德勒在一次演讲中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