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政府层次的划分: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

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

1、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就叫做资源配置。

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

原则:资源的最优配置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取得的效益,即为资源配置效率,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取得的最大效益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的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效率

2、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与改进

(1)帕累托最优: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

(2)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会使其它人的境况变坏,那么这种政策变化将提高社会福利。这种政策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

对帕累托最优的通俗理解——(蛋糕做到最大时)除非损人,就不能利己

3、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4、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及解决对策

1.从基尼系数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

2.以五等分分组计算,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

3.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4.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

5.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更为突出。

6.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过高。

解决对策: 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低保)、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

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第一,在各级财政之间合理划分收入分配调节事权

第二,建立居民收入监测体系。

第三,改革收入分配调节资金支出方式。

第四,在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中设立低收入群体子女高等教育补助金。

5、市场失灵的表现: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搭便车”,存在外部效应问题,

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

6、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资源配置

基尼系数=A/(A+B)

0.4是 “警戒水位”

(1)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范围,确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给供能力。

(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

(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例如,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兴办或支持有外部效益的事业,通过税收限制有外部成本的事业等。)

(二)调节收入分配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低保)、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经济稳定增长

7、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1)制度创新型;(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观-如何评价官员的政绩:豆腐渣、拉链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2)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型(发展循环经济)

3)增进公众福利型(增加消费,培养中产阶层)

4)自主知识创新型(民族品牌的创新;中国与印度的竞争力比较说明了什么?)

8、诺斯悖论诺斯悖论:指政府部门本来应该提供公共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打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招牌,为政府部门的利益而损害社会的利益,最后提供的可能就是公共灾祸。

9、政府失灵及表现

政府失灵:政府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其不能补救市场失灵,反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了社会福利。

表现:第一: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政府官员的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目标相冲突

预算开支最大化;官职最大化、持久化;收入最大化;支配人、财、物等资源最大化;在职消最大化;社会声望、名誉、地位最大(高)化。

第二: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政策执行中的内部无效率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

外在无压力---服务质量的难以考核和比较内在无动力---任职制度和薪酬制度的特点

第三:信息缺失造成干预的失灵

对干预的活动、事项信息掌握不完全;不正确;不及时;不理解;

政府官员常常没有主动完善信息,提高信息质量的激励。

(有毒疫苗、毒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案)

第四:政府职能混乱,且常常难以纠正

第三章外部效应

1、外部性的定义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指经济活动中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强加的成本和收益。

2、正、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负外部性与供给过剩、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3、消除外部性的对策:

①公共对策:(1)征税(2)补贴(3)排污权交易(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企业交易或拍卖)(4)政府管制

②私人对策:(1)道德约束(2)企业合并(3)明确产权与谈判

4、运用外部性理论解决现实过程的问题?

庇古通过分析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的背离来阐释外部性。在没有外部效应时,边际私人成本就是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所引起的全部成本。当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由于某一厂商的环境污染,导致另一厂商为了维持原有产量,必须增加诸如安装治污设施等所需的成本支出,这就是外部成本。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就是边际社会成本。当存在正外部效应时,企业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并不是由本企业完全占有的,还存在外部收益。边际私

人收益与边际外部收益之和就是边际外部收益。通过经济模型可以说明,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纯粹个人主义机制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既然在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相背离的情况下,依靠自由竞争是不可能达到社会福利最大的。于是就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消除这种背离。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的部门实行奖励和津贴,即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给企业以补贴。庇古认为,通过这种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这种政策建议后来被称为“庇古税”。

庇古税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采用的“谁受益,谁投资”的政策、环境保护领域采用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都是庇古理论的具体应用。目前,排污收费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经济手段,其理论基础也是庇古税。

案例分析:污染的治理管制VS矫正性税收

环保部门要求每个工厂把年排污量减少为200吨;

环保部门对每个工厂排出的每吨废物收税2千元税收;

管制的损失:

钢铁部门和造纸部门:造纸厂排污成本相对较高,和钢铁厂一样标准!

有没有污染都要拍200吨,没有激励进一步减排。

税收的效率:

减排成本高多排一点,反之少排一点,根据自己情况!

排污成本是自己的生产成本,有激励开发环保技术!

税收拟定多少才能到达治理污染的目的?

第四章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指的是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物品;或者说,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特征: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共同收益和联合消费。

可能在消费中的被动性和强迫性

②消费非竞争性:产品一旦提供,任何人都可以消费,任何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个人对同一公共产品的消费(边际拥挤成本为0)。边际生产成本为零:灯塔,国防

③受益的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体排除在公共物品的收益范围之外。国防。

2、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自愿捐献:成员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3、林达尔均衡条件与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在人数稀少的社会中,可能会存在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林达尔均衡的前提条件:

1.每一社会成员都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

2.每一社会成员都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的可能

在成员众多的社会中,会出现免费搭车者现象,而且成员越多,人们免费搭车的欲望越强烈,由此导致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量下降的可能性越大

免费搭车:免费搭车者是指那些寻求不付任何代价而又得到效益的人。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中,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

第五章公共选择

1、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2、投票悖论:在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时,可能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形成投票悖论。

投票循环:每一种被否决的提案,当与另一种可选择的提案配对时,都有可能变成胜利者,就是按所配对的次序的不同,三种可选择的提案在多数规则下都有可能获胜。这种现象被称作“循环性”。一旦出现这种循环,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便具有不确定性,政治均衡也就不存在了。这时,没有任何一种提案可以战胜其他所有的备选提案。

3、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

4、单峰偏好指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对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

多峰偏好:是指投票者的偏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峰值。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最初,当人们偏离其最偏好的选择目标时,境况会因此变坏。但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其境况则会最终变好。多峰偏好是导致投票悖论的原因。

5、投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投票交易使原本不能获得投票通过的提案获得通过,便有可能造成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结论:投票交易使两项本来在分别投票的情况下,不会获得通过的提案,当组合在一起并放进一项提案进行投票时,却双双获得通过。有效率的提案不一定获得通过,通过的提案不一定都有效率。公共选择理论通过的提案,保证是多数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是通过提案当中最接近效率原则的。

6、配对投票:当有三个或更多的方案备选时,就其中的任意两个方案进行的投票。

7、中间投票者定理:中间投票者定理认为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会最终获胜。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8、影响公共选择的因素:

①信息不完备问题

②公共分担和搭便车问题。公共产品消费中所具有的非排他性,使得对某一公共产品的损失和效益,投票者的影响是间接的,即好处和坏处都由大家分担。又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也使得投票人的行为往往趋于保守。

③选择结果的强制性。一方面,选举制度本身会使一部分人的要求得不到实现;另一方面,当选前后政治家的行为往往不一致,也导致许多选民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政策结果利益集团的影响?

9、利益集团的影响?

第六章公共支出

1.公共增长趋势

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以及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倾向于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履行越来越多的职能的角度做出解释;

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倾向于从公共收入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动荡而增长,并导致公共支出相应增长的角度做出解释;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倾向于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求公共支出结构做出相应变化的角度做出解释;

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则倾向于从公共部门劳动生产率偏低必导致其规模偏大的角度做出解释

2.公共支出的结构、分类

对公共支出的理论分类,可根据分析问题的不同需要进行如下区分:按照公共支出的性质,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按照公共支出的目的性,可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按照政府对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可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按照公共支出的受益范围,可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消耗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用于购买日常政务和调节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商品和劳务),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反映了政府对社会资源直接占有的规模和结构,也称购买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按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如债务利息、养老、失业救济金和各类补贴等)。政府只是充当中间人,不会有任何收益或补偿,是政府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

预防性支出: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支出。(如国防、外交、公安等)

创造性支出:用于维护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支出。(如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

一般利益支出:社会全体公民均受益的支出。(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环境保护等)

特殊利益支出:只有一部分人受益的支出(如教育、医疗、各类对个人或法人的补助等)

强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不修改现行法律或法规就必须支出的那部分支出。(最低收入保障、社会保障等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支出、前届政府遗留的义务、国债还本付息及对地方政府的补助等)

随意性支出(可控制性支出):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本届政府可根据自己的施政目标自行决定的支出。

3.社会保障支出及农业财政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分类: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其他社会保障

资金来源:社会保障税、一般政府税收

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社会保障支出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性事业。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的失

灵或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实施成本,还可以运用社会保障政策调节经济运行。

农业财政支出

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农业的各种支出。农业财政资金既包括中央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也包括地方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

在内容上,农业财政资金既包括国家农业项目投入的农业资金,也包括用于农业的各种补贴、事业费等支出。

第七章政府预算

1、政府预算:也称为公共预算,是指由各级政府编制的,包括预算指导思想、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以及在此指导下形成的财政资金收支计划。按法律程序,预算须经人民代表大会(或西方国家议会)通过,成为政府必须执行的文件。

2、政府预算的原则:一,办事原则

也称为财政资金有效供给原则,是相对于传统财政学的保障供给原则进出来的。它是指编制部门应当依据各部门提供的服务质量,来分配分配预算资金。

办事原则是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统一。

行政、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大多具有无偿性质,因此,财政结他们拨款是一种非市场行为。既然是非市场行为,就存在着拨款公平问题。那么,什么是公平拨款的基础呢?

第一,必须以公共支出福利的程度来评价财政支出效率;

第二,必须将办什么事,达到什么效果与财政拨款结合起来。

二、公开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是指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都必须是公开的,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政府是受托人,花的是人民的钱,为此,应当让委托人知道钱用于那里,有无效果。

(1)程序合法。

(2)有预算,有决算。所谓决算,也就是对于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它同样要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3)数字公开。即政府预算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有关的数字和指标应当是公开的,人民有获得政府预算

信息的知情权。政府预算执行结果也应通过媒体及时公布。政府预算的公开性还表现为政府不应当设置秘密预算。当然,涉及到国家重大利益的除外。

三、完整性原则

是指政府预算中列示的各项收支指标,必须覆盖政府收支的全部方面,不允许把一部分收支排除在外,而成为“小金库”。

这一原则要求政府各部门的资金都纳入财政管理,置于财政的监控之下,做到各项收支有制度和预算指标可依,有帐可查。简单地说,完整性原则也就是要求财政有一本完整的帐。

从人民方面来考虑,人民有权知道他们缴的钱是否都缴到国库,为政府所用?从政府方面来考虑是为了取信于民,即“诚实的政府”。

如果在政府预算之外还存在着“小金库”,或者“秘密预算”,这就是一种欺骗选民的行为。而且,从政府管理的实际来看,“小金库”,或者“秘密预算”往往会失去财政制度约束,容易产生贪污等“政治丑闻”。

完整性原则是约束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资金管理的重要原则。

完整性原则要求取消预算外资金,而建立基金预算。

四、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也称为谨慎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的预算必须建立在积极、稳健、可靠的基础上。

一是收入预算数字可靠,即不允许编造假的,无法实现的收入计划。

二是支出上留有余地,

三是在收支安排上不留“缺口”。

四是不编赤字预算。

除中央预算允许打赤字以外,各级地方政府都不允许编制赤字预算。为防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财政赤字,各级财政应当按规定留有预算准备金。

总之,可靠性原则是政府理财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关键。

五、年度性原则

年度性原则是指政府预算应当按预算年度来编制,将一年内可能发生的收入和支出都编入本预算年度。预算年度是指一个完整的年度周期,即上一年的政府预算的起始日与本期的起始日一致,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政府预算活动周期。

预算年度对国民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税收、费收入等活动都以预算年度为依据,它还对会计年度产生重大影响。预算年度有两种:

1,历年制,每年元月一日作为新的预算执行的起始日期。如中国,德国、法国等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历年制预算。2,非历年制,如美国的预算年度是从当年的10月1日起始,到次年的9月30日,英国的预算年度是从当年的4 月1日起到次年的3月31日。采用非历年的国家,有些是历史原因,有些因为农业生产周期等原因。

第八章公共收入

1.公共收入有哪些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

(1)税收: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的公共收入。

(2)公债:政府凭借自身信用,采取有偿取得公共收人的一种形式。

(3)其他收入:行政收费、捐赠、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战争赔款等。

2、公共收入原则: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

3、税收三性:1. 税收的强制性: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所有权和政治权。

2. 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 税收的固定性: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课征标准;税法规定并非一成不变。

4、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税收的“横向公平”,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税收的“纵向公平”,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

5、税收的效率:(微观)税收的经济效率: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最小化。

税收的制度效率衡量税收制度的效率一般可以用两个指标:

一是质量指标;集中性指标侵蚀性指标时滞性指标执行性指标

二是成本指标。征税成本纳税成本政治成本

6、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7、税收与税率关系(拉弗曲线)

拉拉弗把税率和税收的关系用一条曲线来说明,这条曲线被称为“拉弗曲线”。其基本点是:税率水平有一定限制,在一定限度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

结论:拉弗曲线表明:税收随税率提高而增加,但是税源不会因税收增加而增加.因此,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后,税源减少,收益下降,继续提高税率非但不能增加税收,反而会减少税收.

弗曲线是一条描述税率和税收收入关系的曲线,它由美国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拉弗(Arther Laffer)提出。其基本内涵是:税率水平有一定限度。在一定限度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因为税率提高不会等比例地导致税源的减少。(书本P141-142)

8、税收对生产者、消费者的影响(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等)

①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是通过税收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干扰来进行,其总效应有以下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效应之和构成。

替代效应:由于生产者所面临的课税商品价格相对下降,造成生产者减少课税商品或重税商品的生产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生产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课税或重税商品。

收入效应:征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生产要素收入减少,从而减低商品生产能力,而居于较低生产水平。

②向商品征税时,税收对消费者的效应同样存在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征税会使负税商品价格上涨,造成消费者减少课税商品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而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课税或重税商品。

收入效应:征税令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

9、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

替代效应:政府课税使劳动边际收益减少,降低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

收入效应:当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时,课税会直接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或消费水平更倾向于更勤奋地工作。这使其增加劳动供给,减少闲暇。

10、税收转嫁: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或商品供应者的行为。税负转嫁意味着税负的实际承担者不是直接缴纳税款的人,纳税人通过税负转嫁,自己并不承担实际税负。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终结果。

11、税收转嫁形式:(1)前转即在经济交易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将所纳税款加在价格上,转移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比如,生产厂家将其产品课征的税款,通过提高出厂价格,把税负转移给批发商,批

发商再把税负转嫁给零售商,最后零售商再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这样,消费者必须付出包括部分或全部税收在内的价格购买商品和劳务,名义上纳税人是商品或劳务的出售者,实际上税收负担的最终承担者是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

(2)后转通过压低进货购进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货物供应者负担。

(3)消转消转是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在新增利润中求得抵补的转嫁方式。即纳税人在不提高售价的前提下,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将所缴纳的税款在所增利润中求得补偿。因为它既不是提高价格的前转,也不是压低价格的后转,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使税负从中得到抵消,所以称之为消转。

有合法消转和非法消转两种形式。前者指采用改进技术、节约原材料等方法,从而降低成本求得补偿;后者指采用降低工资、增加工时、增大劳动强度等方法,从而降低成本求得补偿。采用第二种形式一般遭到雇员的反对,所以纳税人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但消转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生产成本能递减、商品销量能扩大、生产技术与方法有发展与改善的余地、物价有上涨趋势以及税负不重等。

(4)税收资本化纳税人购买资本商品时,将资本可预见的未来应交税款从所购资本的价格中作一次性扣除,从而将资本未来的应交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出售者。

12、税收转嫁取决于什么1、税负转嫁过程是通过价格变动来传导的

2、税负转嫁由弹性大小决定的需弹小/供弹大易转;反之不易转

3、市场结构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完全竞争-垄断不易转-易转

4、课税范围对税负转嫁的影响税基宽易转;窄不易转

(资本密集型不易转;生活必需品易转/奢侈品不易转)

13、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状况的关键。简单计算

已知需求函数为Qd=60-2P,供给函数为Qs=-30+3P。假设政府向卖者征收每单位产品5元的销售税,这项法律将如何影响均衡价格、买者和卖者各分担多少?

第十章 财政乘数及财政政策

1、公债的种类:按偿还期限的划分:短期公债、中期公债、长期公债

按不同举借形式的划分:政府借款协议、政府债券、其他法定偿债义务

按是否可以流通和交易: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

按公债利率确定方式:固定利率公债、浮动利率公债

按举债的强制性程度:强制性公债、准强制性公债(爱国公债)、自由公债

按债务本位的不同:货币公债实物公债、折实公债

按发行地域的分类:内 债、外债(利率、汇率风险)

按发行主体的分类:中央政府公债、地方政府公债

元生产者负担元)(消费者负担元则政府税收收入是量解得新的均衡价格和数造成供给曲线上移元,销售税对生产者每单位产品征格和数量没有税收的时候均衡价36549054'189051818',21')5(330524,18=-=-?=?==-+-===P P Q P P Q Q P S 元消费者负担元)(生产者负担元则政府税收收入是量解得新的均衡价格和数

造成需求曲线上移

元,消费税对消费者每单位产品征54369036''189051818'',16'')5(2605=-=-?=?==+-=P P Q P P Q d

按利息偿付方式不同:剪息公债、贴现公债

按债务资金用途不同来分类:特种公债、一般性公债

2、可转让公债与不可转让公债

(1)可转让公债:又称上市公债,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可转让公债流动性强,价格取决于市场供需和市场利率;

*特点:能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它是各国公债的主要形式

*分类:国库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等/按还本期限的长短分为:指数化债券和预付税款券。

(2)不可转让公债:是指不能在金融市场上自由买卖,而只能由政府对购买者到期还本付息的公债。

*特点:不可转让公债由于变现能力弱,利率就相应高

*分类:储蓄债券、专用债券

3、国库券:短期公债的最主要形式,期限有3个月、6个月、9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发行目的:调剂短期资金余缺,便于政府现金管理.不影响预算年度财政平衡.

特点: 1.安全可靠,是仅次于货币的金融资产(称近似货币) 2.高度流动性,面额多样,便于投资收益可靠. 3.短期银行信用规模扩大、利率上升,刺激投资和消费.

中、长期债券:长期公债的主要形式。有些国家称中期公债为“财政部债据”,长期债券称“政府债券”,也有些国家统称为“政府债券”。中期债券的期限通常为1年~10年,10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各国标准不一.

发行目的:实现预算年度公共收支平衡,弥补财政赤字.其实质是实现调节经济政策目标。

预付税款券:指为了吸收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储存的资金的一种临时性的短期公债。期限也是短的几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而且,同样是按票面额打折发行,预扣利息。它的特点在于,其认购者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债券到期日通常为各种重要税收的缴纳日期,短期公债,以贴现方式发行

发行目的:吸收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储存的资金

4、什么是公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表现及解决对策?

公债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通过政府信用形式对内和对外举借债务的总称(即狭义公债),国债则指中央政府的债务。

显然,国债是公债的重要但非唯一的组成部分

《补充》

1.公债概念(最广义):政府债务(包含地方债)+公共企事业部门债务+央行信用货币债务

2.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而政府债务的本质就是政府信用

3.公债与税收的比较:联系: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相互替代性;未来转化性(即公债的税收化)

区别: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公债“三性”(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

4.公债与经济稳定:

(1)公债是经济稳定的有力“武器”

(2)公债与通胀的关系分析

(3)公债与公开市场操作

(4)经济波动或稳定的有关理论观点

第十一章财政乘数及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乘数?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

财政乘数:——政府支出乘数: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政府税收乘数: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政府税收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税收等量变化,净影响不会趋于零。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即为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BK=GK+TK=1)

2.财政政策的工具有?

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3.自决的财政政策?作用机制?

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之目标。

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衰退时,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时,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GDP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总需求不足,政府应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内容: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GDP高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存在过度需求,政府应执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内容: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4.非自决的财政政策?作用机制?

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

内在稳定器

分类:自动变化的税收,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

自动变化的税收:税收制度具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内在稳定机制:

——经济膨胀,增加税收

——经济衰退,减少税收

主要表现在累进的所得课税制度上

公共经济学整理知识点 2

一、公共经济活动的特征及类型 1.政府的基本特征 (一)政府具有强制力,公共经济活动具有强迫性。 (二)政府部门的主要决策者是民选的。(公共经济活动的决策者与受益者分离。产品多需要直接或间接集体投票选择) (三)政府追求的不是利润。(政府的目标不是利润,政府服务于公共利益,其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四)政府有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由于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有义务为每一位公民服务) 公益目标有时模糊,有时难以评价是否实现。公共经济活动有些情况下不受供求规律控制。可能长时期处于供求失衡状态。因此,公共经济活动尽可能给公众带来福利,但是也有许多情况下会给公众带来负效用,甚至是痛苦。 2、类型:从公共经济学的分析角度而言,政府在经济领域里扮演的三种角色,或者说政府的经济活动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政府作为经济参与者,即政府直接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二)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即政府制定和实施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政策。 (三)政府作为经济管制者,即政府管理和规范民间经济活动。 *为了进一步理解政府经济活动的类型,我们可以把上述三种角色细化到七种角色。政府作为所有者;政府作为生产者;政府作为雇佣者;政府作为消费者;政府作为管制者;政府作为再分配者;政府作为经济决策者。 二、政府经济活动(或政府干预程度)的衡量标准及最优程度。 1、衡量指标构成 政府通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参与经济活动,也被称为对经济的干预。其程度的度量包括对其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两种方式。直接干预比较容易度量,主要包括政府收支占国民产出的比重,间接干预相对难以量化。 (一)、直接干预的衡量——政府规模 公共支出占GDP比重被作为重要的衡量政府规模的指标。因为其直接反映由政府部门对资源的使用或转移。(其实公共收入的比重也很重要,特别是税收其对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远远超过其实际获得的数量) (二)、间接干预的衡量——市场化与管制程度 该类指标的运用并无一致的标准。例如:价格市场化程度,反映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可以用市场定价比重来衡量。非公有经济市场准入程度,反映政府对投资领域所有制结构的控制,可以用禁入投资领域数量及重要程度来衡量。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反映资源在不同领域配置的政府意志的主导作用。 2、政府经济活动的最优程度 政府干预的净收益。(具体确定政府干预的最优水平及其决定因素是十分困难的。总之政府的最优敢于程度不仅取决于经济政策实现的目标,而且还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成本。) 无论是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资源配置,都有一个最优的度,并不能简单的说政府干预程度越低越好。关键看干预的质量。 三、帕累托标准的含义及其缺陷 1、含义:帕累托最优:指政府的某一种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如果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就没有人的境况变好的状态。 帕累托改进:指政府的某一项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 2、缺陷: (一)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要求拟议中的政策变化要有益于某些人,但不能对任何人有害。(二)帕累托标准使现状具有合理性。 (三)帕累托标准不能把所有可能的社会状态进行排序。

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修订稿

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 答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1.为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学者以“公共经济学”的名称取代财政 学? 2. 传统的公共财政学理论,是围绕政府收支以及管理而展开的,并且侧重于公共收入的分析而相对忽视公共支出的研究,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分析的重点落在了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缺陷,企图使混合经济体制既能保证自由和效率,又能体现公平和稳定。 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的深刻的变化,要求从过去单纯研究政府收支本身,转变到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公共部门如何为弥补市场缺陷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公共经济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诞生的。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对公共财政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 3.既然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关系密切,为什么仍将它视为经济学的一个 分支学科? 虽然公共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活动主体一致,活动方式一致,但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一致,研究方法一致。(1)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决策的问题,公共经济学也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其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如何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2)公共经济学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延伸到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之中,认为政治领域的参与者和市场主体一样,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动机 4.公共经济学与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存在哪些区别? 研究范围不同:传统财政学只研究政府部门本身,公共经济学的主体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而且包括公共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部门。 研究母的不同:传统财政学着眼于研究如何通过税收和公债满足国家对财政经费的需求,公共经济学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 假设前提不同:传统财政学认为政府行为与厂商的消费行为完全不同。公共经济学认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而是由人组成和操纵的,它没有无所不能和正确无误的天赋。 立足基本点不同:传统财政学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公共经济学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 5.公共部门职能与公共部门职能范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弥补市场缺陷,因此,可将公共经济职能概括为;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稳定

公共经济学作业(必做题1)答案正确

公共经济学作业答案 必做题1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 一、简答题 1 公共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架构包括那些基本元素?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包括: 第一是“基本假设”。经济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资源的稀缺性假设、人们对福利标准判断的主观性的假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对立统一假设、政府职能随经济增量变化而变化的假设等等。 第二是一些概念,如: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福利、效率等。 第三是“特定理论”。 第四是有效的“检验方法”。 2 试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货币的边际效用问题。 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对消费者来讲增加同一物品的消费,由于重复使用,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刺激效应就减弱了。再是说,假定一种商品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效用又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肯定是将物品首先用于效用最大的地方,依此办理,这样物品被消费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来分析货币边际效用递减上,货币边际效用在穷人与富人间的不同,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分析生产、分配等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我们认为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区别于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虽说现代社会消费品的种类繁多,富人的货币可以有多种用途,不会在某一商品上无穷使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究其原因是(1)人的生活消费在一定阶段并不是象人们认识的那样是无限的,而是有终极的。(2)投资环境较差,资本利润率存在递减等。对于富人来说现金与其它财富最后成为“遗产”是常有的事,所以不能因此否定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同效用。 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大是因为穷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少,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大。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小是因为富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多,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在不断下降,其最后的边际效用就小。 3 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二、论述题 请论述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目标,抽象地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究竟如何,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这里只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公平,它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效率,它是指人们工作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公平从属于效率,只能表明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保障,而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社会环境。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相联系,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本在生产活动中所占比率很高,政府资本大规模地介入生产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提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因为只有提高效率,鼓励先进,发展生产,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真真实现公平。另一方面提出效率优先的国家,在政策措施上为了实现公平也会对过高的个人收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财富的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政府调控如果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就会牺牲效率,过多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劳动者与资本在市场上的活力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效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受分配是否合理影响的。政府假如将劳动者或者资本在市场上获得的正常收入(可能差距很大),过多地通过税收集中起来,重新进行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分配,意味着对一部分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剥夺,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下降。但如果过份向效率倾斜,任凭市场机制作用的调节,因种种原因,不同社会或员间的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出现贫富过度分化,穷人生活水平不断恶化,那样不仅市场消费会出现萎缩,而且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威胁,更谈不上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假定我们将公平看作是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效率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那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多考虑讲效率,而发达国家则更应该讲公平。假定一个社会的盈利性生产活动是由私人企业进行的,政府只是从事非盈利性活动,那么这个政府的首要出发点就是讲求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由市场来决定,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然会提高效率,政府只要管住社会公平就行了,这类国家讲公平的同时才是去兼顾市场或企业的效率问题,比如不要有过高的税率,毕竟过重的税负也是要影响市场或企业的效率的。 判断公平与效率处理是否得当的一般标准可以是这样的,当向效率倾斜影响了公平最终使效率也不能提高时,就表明政府需及时调控原有政策而向公平倾斜了,因为这时很可能已是消费持续走低,货币的边际总效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面临破产了。这时只有向公平倾斜,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才能提高效率。而当政府在向公平倾斜的时候,牺牲了效率最终社会公平也得不到实现时,这说明原来的政策已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应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允许不同劳动者、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收入的不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 公平与效率作为一对矛盾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不能认为这对矛盾在一定制度下可以一劳永逸地自我运作。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考热线“热”了谁 请用公共选择理论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解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将“经济人”假设引入到政治领域。“经济人”假设认为,政治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政治家官员和选民与经济市场的行为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一样都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即政治家和官员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并不是其主要的追求目标。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就可以为上述案例中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查分收取高额费用提供合理和有力的解释。 在案例中,正是因为地方教育部门具有牟利的冲动,才导致各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利用自己对高考成绩的垄断发布权来牟取暴利。而这种暴利是建立在对考生合法权益侵害的基础上的,是对国家机关非盈利性的违背。地方教育部门利用考生的成绩来牟取利益是不合理的。这主要因为: 首先,高考成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属于公共信息和社会资源。这是由于:(1)一种物品的生产——高考阅卷并不是只能由政府提供。只要有严格的判分标准和相应的制度配合,其他类型的组织——如社会中介组织也可以提供。只不过政府部门是这种物品的权威提供者而已,而且在中国目前社会中介组织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是最适宜的提供者。(2)高考分数作为一种物品被生产出来以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消费而不影响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因而高考分数不具有排他性,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免费提供公共物品,高考分数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理应由教育部门提供,但地方教育部门却以公布考生成绩的方式来牟取利益,这是对政府部门非盈利性原则的违背。 其次,从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来看,各级教育和考试部门属于政府机关,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是不能牟利的。教育部门只有履行职责,做好招生工作的义务,而没有将全体考生共同形成的公

公共经济学在线作业1

公共经济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1-28 10:23:30 一、单选题 1.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C. 非均衡增长模型 ? D.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2. (5分)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履行( )强。 ?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 B. 保证社会安定 ?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 D. 资源配置的职能 纠错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是()。 ? A. 比例税率 ? B. 累进税率 ? C. 定额税 ? D. 累退税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关税在性质上属于( )。 ? A. 所得税 ? B. 财产税 ? C. 行为税 ? D. 流转税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答案D 解析5. (5分)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公共收支计划指标,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 A. 单式预算 ? B. 复式预算 ? C. 零基预算 ? D. 增量预算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6.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D. 非均衡增长模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公共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第3章 1、有两个公民的埃奇沃思盒子: 张三与李四,只有两种商品A与B。A的总数量就是 12 单位,B的总数量就是12单位。回答:如果张三的效用函数就是: U C(B,P)=B+P, 李四的效用函数就是U T(B,P)=B+P,找出帕累托最优点。 2、假设一个只有两个消费者的经济:张三与李四。如果社会福利函数就是W = U L + U P,效用可能性边界就是:UPF = U L + 2U P,,求解最优点。 3、如果张三的效用曲线就是下式所述,她在商品X与Y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就是多少? U = 2X1/4Y3/4? 4、一个交换经济,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比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大,就是帕累托均衡不? 5、假设一家竞争性厂商的边际成本就是MC=2+2q。假设厂商产品的市场价格就是$13。 a) 求厂商的产量。 b) 求生产者剩余。 1、因为埃奇沃思盒子中的每一点MRSs都相等,所以每一点都就是帕累托最优点 2、最优点就是一个边角解,好像商品就是完全替代品,李四什么都没有,张三得到全部 3、为了求MRS, 分别求X的偏微分与Y的偏微分,得到(1/3)(Y/X)、 4、可能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选取点,使得边际转化率等于MRS,从数学的观点来瞧,找到这些点就是很困难的,有时根本不可能。 5、q = 11/2、生产者剩余= ?(11/2)11 = 121/4、 计算题 1、假设有两个人,需求曲线相同,都就是Q = (33/2) – (P/2),求水平相加与垂直相加的需 求曲线。 3、如果市场供给曲线就是P=10,用第一题中垂直相加得到的市场需求曲线找出市场 均衡产量。 4、给定下列需求曲线:Q = 32 – P 与Q = 16 – (P/2) ,垂直加总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5、假设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就是: X = (P/3) – (32/3) 。进一步假定该产品的市场 需求就是X = 25 –P。求公共产品的均衡产量。 计算题答案 1、水平加总: Q = 33 –P, 垂直加总: P = 66 –4Q、 3、Q* = 1 4、 4、需求曲线有两部分:Q 介于0 与16之间,需求曲线就是Q = (64/3) –(P/3); Q介于 16 与32之间,需求曲线就是Q = 32 –P。 5、两条曲线不会相交,因而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量就是0。 计算题 1、假设一家工厂A生产假发。由于生产假发,还会有相应的副产品,必须排放有毒的 气体。汽车制造厂B紧邻工厂A,受到了假发厂外部性的影响。假设假发厂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供给曲线)就是X=(2/5)P- 2, 市场需求曲线就是X d=15 - P/2。假发的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

对公共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这个学期跟着我们敬爱的罗老师我们学习了公共经济学,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门学科。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对书本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发展、特征和它的一些研究对象。 【关键词】:市场失灵研究对象学科联系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但是,经济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大致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政府层次的划分: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 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 1、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就叫做资源配置。 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 原则:资源的最优配置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取得的效益,即为资源配置效率,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取得的最大效益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的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效率 2、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与改进 (1)帕累托最优: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 (2)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会使其它人的境况变坏,那么这种政策变化将提高社会福利。这种政策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 对帕累托最优的通俗理解——(蛋糕做到最大时)除非损人,就不能利己 3、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A/(A+B) 0.4是“警戒水位” 4、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及解决对策 1.从基尼系数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 2.以五等分分组计算,农村部的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 3.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4.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 5.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更为突出。 6.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过高。 解决对策: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低保)、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 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第一,在各级财政之间合理划分收入分配调节事权 第二,建立居民收入监测体系。 第三,改革收入分配调节资金支出方式。 第四,在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中设立低收入群体子女高等教育补助金。 5、市场失灵的表现: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搭便车”,存在外部效应问题, 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 6、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资源配置 (1)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围,确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给供能力。 (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部的配置比例。 (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例如,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兴办或支持有外部效益的事业,通过税收限制有外部成本的事业等。) (二)调节收入分配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低保)、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经济稳定增长 7、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1)制度创新型;(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观-如何评价官员的政绩:豆腐渣、拉链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2)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型(发展循环经济) 3)增进公众福利型(增加消费,培养中产阶层)

公共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第3章 1. 有两个公民的埃奇沃思盒子:张三和李四,只有两种商品A和B。A的总数量 是12 单位,B的总数量是12单位。回答:如果张三的效用函数是:U C(B,P)=B+P,李四的效用函数是U T(B,P)=B+P,找出帕累托最优点。 2. 假设一个只有两个消费者的经济:张三和李四。如果社会福利函数是W = U L + U P,效用可能性边界是:UPF = U L + 2U P,,求解最优点。 3. 如果张三的效用曲线是下式所述,他在商品X和Y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U = 2X1/4Y3/4? 4. 一个交换经济,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比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大,是帕累托均衡吗? 5. 假设一家竞争性厂商的边际成本是MC=2+2q。假设厂商产品的市场价格是$13。 a) 求厂商的产量。 b) 求生产者剩余。 1. 因为埃奇沃思盒子中的每一点MRSs都相等,所以每一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 2. 最优点是一个边角解,好像商品是完全替代品,李四什么都没有,张三得到全部 3. 为了求MRS, 分别求X的偏微分和Y的偏微分,得到(1/3)(Y/X). 4. 可能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选取点,使得边际转化率等于MRS,从数学的观点来看,找到这些点是很困难的,有时根本不可能。 5. q = 11/2. 生产者剩余= ?(11/2)11 = 121/4. 计算题 1. 假设有两个人,需求曲线相同,都是Q = (33/2) – (P/2),求水平相加和垂直相加的 需求曲线。 3. 如果市场供给曲线是P=10,用第一题中垂直相加得到的市场需求曲线找出市场均 衡产量。 4. 给定下列需求曲线:Q = 32 – P 和Q = 16 – (P/2) ,垂直加总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5. 假设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是:X = (P/3) – (32/3) 。进一步假定该产品的市场 需求是X = 25 –P。求公共产品的均衡产量。 计算题答案 1. 水平加总:Q = 33 –P,垂直加总:P = 66 –4Q. 3. Q* = 1 4. 4. 需求曲线有两部分:Q 介于0 和16之间,需求曲线是Q = (64/3) –(P/3);Q 介于16 和32之间,需求曲线是Q = 32 –P。 5. 两条曲线不会相交,因而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量是0。 计算题 1. 假设一家工厂A生产假发。由于生产假发,还会有相应的副产品,必须排放有毒 的气体。汽车制造厂B紧邻工厂A,受到了假发厂外部性的影响。假设假发厂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供给曲线)是X=(2/5)P- 2,市场需求曲线是X d=15 - P/2。假发的生产导致的边际损害是X=P – 1/2. 。 a. 求假发厂假发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b. 求社会最优的假发产量水平和价格。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问题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问题 摘要:近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角度,找出当前食品安全最主要的问题。通过对现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市场失灵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recently, food safety incid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china. food safety is focus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find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management. 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ood safety regulation, and it proposes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key words:food safety managementmarket failurestandard system 民生问题在“十七大”以后越来越引起重视,而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解决食品供应数量、增加食品多样性等方面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食品在原料供应、流通环节监管、法律实施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近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揭露,如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食品安全属于公共产品,如何从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找出当前食品安全最主要的问题并提出

《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南大《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第一章绪论 一、政府经济学的经济基础 公共现象或公共行为早已有之,但是公共经济则不是同步出现的。在中国盐铁是否专卖,汉武帝认为要专卖,但是这是公共政策,不是一门学科,没有人系统论证过专卖的好处以及其坏处,公共政策及思想早已有之,但没有公共经济,这些在前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职能主要一是组织大型工程(如水利、宫殿以及部分防御设施,像长城等),不存在社会协调不协调的问题,由于自然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国古代就采取相应办法,把人头税摊丁入亩,这是帝王职能。二是公共职能,如赈灾,民间应当是辅助的,而政府是主体的,赈灾就是政府的事。过去就是有问题提出一个对策,而不是一门学问。 公共政策或经济行为早已有之,但也没有公共经济学。 主要是没有社会大生产,因此,没有宏观调控的需要。 前资本主义社会因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也没有出现公共经济学。严格说,在凯恩斯之前也没有公共经济学。因为之前,是自由主义学派,真正为现代经济奠基的是亚当.斯密,公共经济学的很多范畴、假设、名词到现在都在用,如经济人假设、竞争,都是他的奠基,但其本人是自由主义者,反映在他对政府调控是看法,是不用政府管,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这是其思想的基点,而且亚当.斯密认为他解决了经济学里的所有问题,而且想通过经济学来解决社会现象,也就是布坎南等人后来的努力,特别是通过经济人假设解决道德、情操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最近由印度学者《从自由看待发展》一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亚当.斯密继承人大卫.理嘉图也坚持了这个观点,以及最后到马歇尔都是自由主义,虽然西方经济学体系完整,且不断发展,但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政府经济学,这种情况下以及公共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不可能最终形成。 总之,西方经济的自由主义是公共经济学不能产生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公共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凯恩斯就是干预主义,涉及到财政就是要用政府宏观手段调控经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有三个:一是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危机说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二是同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未受到影响,其经济不乱。三是第一个走出大危机的美国,就是罗斯福实行干预后走出来的。1936年凯恩斯提出,市场的推动不能使供求平衡,出现了缺口,其想到了政府,要用政府的力量推动这种缺口的闭合,提出了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货币政策、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等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的政策,别人问他采用他的政策如何才能不导致通货膨胀,他说,把钞票发到半通货膨胀的临界点状态。公共物品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这样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都有了,凯恩斯理论也就是政府经济学的诞生,而我们现在比凯恩斯更滑头,更叫人听不懂,现在说的是,刚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一是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也就是凯恩斯理论的三个背景。二是战后重建,都是国家与企业的紧密结合,重建是主导,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紧密结合,这就需要一个理论支持,这不是亚当.斯密的时代,源于凯恩斯,一直到当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二、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政府部门的社会根本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是增进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增进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种看上去无序,为人个利益,但在为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向公众利益,但是否是整体获利,还是一部分人获利,一部分不获利,甚至是贫困,因此,有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这种进步分解到个人就不一样。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而我们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2,因此,说要用政府手段来平衡,南美就是社会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太大,而东南亚是实行均富的政策,我们的社会整体利益虽提高,但贫富差距扩大,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也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就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就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与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就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她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与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瞧不见的手”与“瞧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与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与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与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就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与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第二版(蒋洪)第十八章复习资料及答案

第十八章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我国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在汇总纳税时,下列哪项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A.不允许 B.限定条件准予 C.准予 D.无条件 答案与解析:选B。 2.下列项目中允许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一部分费用的是()。 A.分得的红利 B.股票转让收入 C.有奖销售中奖 D.租赁财产所得 答案与解析:选D。 3.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分得的利润,在中国境内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按哪个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纳所得税税款?() A.40% B.50% C.60%

D.100% 答案与解析:选D。 4.下列资源中,属于我国资源税的应税资源有()。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利资源 D.土地资源 答案与解析:选B。资源税是以各种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 5.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 A.房产市价 B.房产余值 C.房产原值 D.房产净值 答案与解析:选B。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企业所得税征收时,允许在税前列支的税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答案与解析:选ABCD。 2.下列个人所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每月减除费用800元的项目有()。 A.偶然所得 B.工资薪金所得 C.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D.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E.股利收入 答案与解析:选BC。 3.关联企业间的购销业务不能按照独立企业间的业务往来作价时,税务机关有对其交易价格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 A.按照独立企业间同类业务活动的价格 B.按关联企业之间协定的价格 C.按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 D.按再销售的第三者的价格 答案与解析:选A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按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B.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保证用于城市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建设 C.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与消费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同时缴纳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简析北京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部分)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简析北京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 三、北京交通拥堵外部性理论分析 (一)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作为经济学中的专门术语,最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迄今已有100 多年,一般是指某一经济个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对其他个体产生的一种伴生影响,即个体的某一行为对其他个体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其收入或成本没有能够在价格上反映出来。如果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则出现有益的正外部性, 而如果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 则会出现有害的负外部性。 交通拥堵的外部性是指选取某种交通工具的出行者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容量的有限性而对其他出行者产生的影响,表现为大量的车辆排队、较长时间的等待,废气排放量增多、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等一系列直接后果,从而加大了出行者的出行成本、降低了出行效率、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交通拥挤外部性是一种负外部性。困扰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即是汽车消费交通时负外部性的集中体现。 (二)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 1、环境成本。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巨大的外部性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首当其冲即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据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北京是亚洲国家当

中空气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据北京市环保局监测,北京城市郊区大气中74%的碳氢化合物,63%的氮氧化合物来自汽车尾气,而汽车缓慢行驶状态下的尾气排放量是快速行驶的5倍,机动车排放污染已成为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大气的严重污染已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存形成了威胁。有关专家通过计算空气污染造成的误工、疾病、死亡得出因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0多亿元。 2、经济成本。目前全北京机动车数量超过400万,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结果,全市汽车年延误车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6×108小时,仅延误时间的成本就达到了50多亿元。而在交通拥堵中所消耗的燃油的成本也十分可观,停车时没有公里数用时间衡量油耗,三分钟相当于一公里,以每辆车平均油耗每百公里8升计算,则每三分钟的停车油耗为0.08升。假设每天每辆车因堵车额外耗费时间为60分钟计算,则平均每辆车每天的额外油耗为0.8升。以93号汽油每升7元计算,每辆车每天额外耗费0.8× 7=5.6元。如果按照80%的出行率计算,每年因拥堵造成的油耗额外成本超过100亿元。以去年北京1.3万亿GDP为标准,交通拥堵的经济成本占北京全年GDP1.5%以上。 3、焦虑成本。根据环境心理学的观点,环境对与心理具有巨大的影响。交通拥堵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焦虑,恐慌和紧张的情绪,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根据调研发现,在同一路段拥堵30分钟以上会产生胸闷、焦躁、心烦意乱等症状,忍耐性大大降低,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 学时:51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课 3.适用专业:公共管理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经济学 5.首选教材:高培勇编著,《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年12月出版。6.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公共经济学课程是我院海关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公共经济学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是一门系统研究经济学过程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了解公共经济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公共经济学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并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应用:熟悉经济学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初步具有从事一般实际工作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综合运用各项专门公共经济学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基本要求: 1、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结合经济学的特点来学习、理解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2、在学习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学习、掌握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公共经济学是一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不仅要深入理解公共经济学的理论,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此,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复习思考题外,还必须认真做好规定的练习题;阅读必要的资料。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教学目的】本章是该课程的理论基础,理解社会公共需要的内涵和特点,了解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正确认识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失灵的关系,理解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教学重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公共财政的职能 【教学难点】MSB=MSC的含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源配置效率 一、效率的含义 二、效率的实现条件 第二节市场失灵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二、公共物品或服务 三、收入分配不公 四、经济稳定发展 五、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第三节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3.为什么说现代成本会计也是成本管理? 4.公共财政要负担哪些职能? 5.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一)推荐教材 1.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雍君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7月第2版 2. 《公共经济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赵建国、吕丹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4年3月第1版 3. 《公共部门经济学》,理查德﹒G﹒特里西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7月第1版 4. 《公共经济学——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美】林德尔﹒G﹒霍尔库姆著,顾建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3月第1版

(二)阅读文献 第1章:《公共经济思想理论源流考略》,齐守印,《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19期 第2章:《权责发生制视角的中国公共部门改革:评述与优先议程》,王雍君、谢林,《财政研究》,2016年第3期 《公共部门激励扭曲问题研究》,周碧华,《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2期 第3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沈满洪、谢慧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与新思考》,夏永祥,《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寻租与腐败:理论分析和对策》,邹薇,《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及其启示》,陈振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5章:《内部性与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程启智,《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社会性规制的经济学分析》,张曦,《管理学刊》,2011年第5期 第6章:《公共支出的结构性特征与社会契约形式的转变:一个公共选择理论视角》,李钧,《南方经济》,2017年第6期 《中国式财政分权、公共支出结构与收入分配》,郑尚植,《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4期 第7章:《公共支出结构、最优税收与经济增长》,金成晓、张东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5期 《中国结构性改革下的财政收入政策——大国转型增长与供给侧发力策略》,何代欣,《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9期 第8章:《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问题、经验与完善机制》,王延中、龙玉其,《学术研究》,2013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