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情感与生活情感关系探微 大学论文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艺术源于生活,同时也提供了对生活的准确观察和深刻理解。
艺术是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想象。
因此,艺术与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惠的关系,互相促进和影响。
首先,艺术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和素材,并将这些素材进行再创作,生产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这些艺术作品反过来又影响着生活,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感官和精神体验。
例如,伦敦塔桥是英国的一座重要地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艺术家克劳德·莫奈就曾在塔桥的河岸边创作了一系列美丽的画作,展现了伦敦河景中的光影和色彩,让观众们对伦敦的美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同样地,电影、音乐、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都从各自的角度来观察、描绘和反映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不同层次和角度的生活体验。
其次,艺术不仅是生活的反映,还是生活的塑造者。
艺术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了人类的思维和视野,探索出了新的领域和可能性。
例如,建筑设计者通过艺术的手段营造出美好的城市景观,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环境;电影制作人通过艺术的手段传达着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艺术家不仅通过作品反映生活,而且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最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还在于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传承。
艺术积淀着人类的文化、价值、认识和思想,通过传承和演变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例如,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描绘的不仅是中国的自然和社会风貌,更是中国深厚的文化和哲学的表达;音乐和舞蹈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传统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不仅在于当下,更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综上所述,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
艺术不仅是生活的再创作和反映,还可以拓展人类的思维和视野,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和世界观,成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遗产。
艺术与生活作文1500字

艺术与生活作文1500字艺术与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并存,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着生活的点滴,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生活,作为艺术的源泉,为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被艺术所塑造和丰富。
一、艺术反映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它通过对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现,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生活的真谛。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艺术都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着我们的生活。
在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场景、人物和事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
艺术家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手法,将生活的瞬间定格在画布上,让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在音乐中,我们可以听到生活的旋律和节奏。
音符和旋律如同生活的脉搏,跳动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到生活的起伏和变化。
在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动态和韵律。
舞者通过身体的语言和动作,将生活的情感和故事传达给观众,让我们在舞蹈的世界中感受到生活的热烈和激情。
在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作家通过文字和语言,将生活的经验和智慧呈现给读者,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多彩。
二、艺术影响生活艺术不仅反映生活,更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力量,激发着我们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让我们在艺术的熏陶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首先,艺术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
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借此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其次,艺术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艺术作品所呈现的世界和观念,往往超越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验范围。
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和思想,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最后,艺术能够促进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生活是两个紧密相连却又有着相对独立性的领域。
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艺术家和评论家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见解表现出来的过程,而艺术作品则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通过对于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创造力和文化的力量,以及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艺术源自生活。
人类创造艺术的初衷是源于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景象,这些事物和景象会触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激发我们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
艺术家通过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将这些情感和想法表达出来,创作出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就是他通过对于自家花园中睡莲的观察和感悟而创作的,梵高的《星夜》则是他对于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综合表达。
艺术作品的灵感和素材都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艺术高于生活。
虽然艺术源自生活,但艺术作品又能够超越生活,将生活中的美好和精神内涵进行了提炼和升华。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再创造和再构想,是对于生活的一种理想化和抽象化的表现。
舞台剧《悲惨世界》中的情节是基于19世纪法国社会的真实情况,但创作者利用音乐和戏剧的形式将这些情节进行了再加工,使之成为了一部浪漫主义的史诗作品。
又如,毕加索的作品《盛宴》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并非真实的人物,而是他对于人物形象的再构想和再创造。
艺术作品是对于生活的一种理想化和提炼,是对于生活更深层次的诠释和再加工。
艺术影响生活。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表演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艺术作品会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震撼和感动。
音乐会或戏剧表演会使人们在心灵上受到触动,产生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会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滋养。
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哲理会启发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生活的意义。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会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生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个领域。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反映,同时又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艺术作品的表达与传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还为人们提供了审美的享受和价值的指引。
艺术是生活的一种表达形式。
艺术家往往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他们观察人类的行为、情感和社会现象,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将这些观察和思考转化为艺术作品,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追求和价值观念。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形象、声音、文字等媒介来表达,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理念。
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展现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艺术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一幅描绘美丽自然景色的画作,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促使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的重视;一部描写人类悲欢离合的文学作品,可以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人性的思考,影响人们对待他人和生活的态度。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导人们审视自身,提升思想境界,改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艺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美好的体验。
艺术作品给人们提供了审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寄托,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愉悦。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其美学特点和艺术形式,唤起人们对美的感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音乐的旋律可以舒缓人们的情绪,艺术品的色彩和形式可以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愉悦。
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创作出充满美感和艺术性的作品,为人们带来愉悦和满足。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超越具体的生活场景,激发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艺术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艺术的定义、艺术对生活的影响、艺术在表达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生活对艺术的启发等方面来探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
艺术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和感知的活动。
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艺术作品中的许多元素是从生活中提取和表达出来的。
艺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形式,而这些作品的灵感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和观念。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让人们感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
艺术作品也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使人们更加敏感和有感知力,从而拓宽了视野。
艺术还具有宣泄和抒发情感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寄托自己的情感。
艺术也在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艺术可以是对生活的反思和批判,它可以展示和反映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艺术作品也可以成为历史的记录和见证,记录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成为后人了解和认识过去的重要渠道。
艺术还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寄托和满足,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安慰。
艺术在表达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通过形象、音响、文字等元素将生活中的情景和情感传递给观众或听众。
一幅绘画作品可以用色彩、形状等来表达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描绘。
一个音乐作品可以通过旋律、节奏等来传递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
一部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来描写人物的形象和场景,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可以将平凡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和深刻,让人们对生活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生活也对艺术有着很大的启发。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们往往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观察和思考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的素材和题材。
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2)

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2)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篇2浅析陶瓷艺术创作与生活摘要:陶瓷艺术创作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它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描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升华。
陶瓷艺术的发展几千年来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因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人们的审美情趣而发展的,是物质的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理解。
陶瓷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又伴随人类文明的漫长过程,成为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和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因素。
时光飞逝、星移斗转,多少个文明古国由盛而衰,多少个封建王朝灰飞烟灭,但陶瓷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昂首屹立。
追述陶瓷艺术的起源与人类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陶瓷艺术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的进步。
从古代的生活器皿到现代的生活环境陶瓷都融入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
本文的目的是论证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与生活具有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陶瓷艺术;生活;创作在21世纪的今天,陶瓷艺术创作不仅是以具有实用性为其创作目的,而且是更趋向于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艺术家本身情感观念的展示。
然而不论现代陶瓷艺术如何发展,其与生活依然是息息相关的,俄国19世纪著名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把生活比做金条,把艺术比做钞票。
”以此说明艺术是生活的替代品。
无论这张纸币以何种形式出现,它也依旧是金条的替代品,那么现代陶瓷艺术也就是生活的一个替代品,其充分诠释了现代陶瓷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一、陶瓷艺术的创作源于生活黄宾虹曾说:“穷天地之生机,窥自然之和谐,悟万物之生机,饱游沃看,冥思遐想,穷年累月,胸中自有神奇,自动化自为我有。
”这样的作品才有生机,说的无非就是取材于生活,领悟于生活。
社会生活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对社会生活的这种依赖关系,首先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尤其是艺术创作的内容,更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
所以说,无论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亦或是其它艺术,其创作都离不开生活。
亚里士多德就曾强调:“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现实的模仿。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摘要】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能启发人们思考和感悟,影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艺术创作在生活中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
艺术作品通过各种形式,如音乐、绘画等,深刻影响人们的情感和心灵。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会反映在艺术作品中。
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艺术和生活的互动带来的影响与启示也是无法忽视的。
艺术不仅让个人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也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
深入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对于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艺术,生活,关系,反映,启发,影响,发展,人们,方式,紧密,意义,互动,个人,社会,深远。
1. 引言1.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概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艺术家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素材和情感,然后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再创造、再构思,将生活中的美好、痛苦、思考呈现给观众。
艺术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再现,更是对生活的一种解读和诠释,引导人们去重新审视和思考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生活的精神和情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艺术的表达和传播,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本质、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从而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
1.2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重要性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艺术可以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情感。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本质和内涵,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痛苦。
艺术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可以启迪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2. 正文2.1 艺术的反映生活艺术的反映生活可以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绘画、音乐、文学等形式。
通过绘画,艺术家可以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艺术家可以借助旋律和节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学,艺术家可以用文字来描述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话题。
对于人类来说,艺术是一种表达生活和思想的方式,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
艺术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生活为艺术提供了素材和灵感,艺术则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和提升了生活。
艺术是在生活中孕育而生的。
艺术创作往往源自于对社会、人类、自然等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艺术家以生活为基础,通过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美好、矛盾、挣扎等展现出来。
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反思和诠释。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将生活中的故事和情感转化为艺术品,在欣赏这些艺术品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和哲理。
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丰富了生活。
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技巧和美感,给人们带来了艺术鉴赏的乐趣。
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启示。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创作,人们能够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意义,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艺术也与生活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的体现。
许多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参与艺术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参观美术馆、音乐会、戏剧和电影等艺术活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也与生活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设计艺术应用于生活中的家居装饰、服装设计等,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和舒适度。
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
艺术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创造出了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而生活也通过艺术得到了丰富和提升。
艺术使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度。
在追求物质需求的我们也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艺术情感与生活情感关系探微 摘 要 本文试图通过艺术情感与生活情感之间辩证关系的论述,对二者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探讨,使文学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澄清。总体而言,艺术情感与日常生活情感相通相接。生活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生活情感的升华,艺术情感源于生活情感而又高于生活情感。当然,有时艺术情感与生活情感可以相背离,有时人们也可以越过生活情感直接进入艺术审美状态,有时生活情感和艺术审美情感呈现的是一种形态。艺术情感与生活情感的重要区别在于,艺术情感是被赋予了形式的情感,它更多地疏离于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功利性意志与欲望,给人以愉悦的审美感受。艺术情感之于生活情感又具有普遍性、超越性、创造性、预见性等特点。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更真实合理,能赤裸裸地展现人的本性。艺术情感与生活情感的契合与交融,不仅使艺术作品给人以愉悦性的审美享受,同时更使艺术作品具有超越的品格和久远的魅力。 关键词: 艺术情感;生活情感;关系
艺术情感和生活情感同属于“情感”这一范畴,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种情感。艺术情感来源于生活情感,又是对生活情感的升华。但艺术情感并不等同于生活情感,二者也有相背离的时候。有时人们可以越过生活情感直接进入到审美状态,有时生活情感和艺术审美情感呈现的是一种状态。 虽说艺术情感来源于生活情感,并且是对生活情感的自然升华,但它又是高于生活情感的。这种“高于”表现在艺术情感不同于生活情感的所具有的特性,它更多地疏离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功利性意志与欲望,给人以愉悦的审美感受。艺术情感具有普遍性,它是超越生活情感的,又带有创造性和预见性。而生活情感的丰富性,又赋予了艺术情感的价值和意义。二者的契合与交融,不仅使艺术作品给人以愉悦性的审美享受,同时使艺术作品具有超越的品格和久远的魅力。
一、 概说“艺术情感”和“生活情感”
1.1 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指人类在艺术活动(包括创作活动和鉴赏、评论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艺术情感的产生过程、构成形态以及在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要比生活情感要复杂得多。艺术情感也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作家视为艺术创作及文学作品的灵魂。艺术情感是 -2-
体现在人的审美活动过程及其物化形态中的情感类型,是为了满足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的情感指向而产生的。艺术可以说是审美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因而其所包含的情感内涵也是审美性和社会性的,它展示给我们的是那种独特的审美风貌。正如阿多尔诺所言:“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另一方面,它又属于现实,属于这个社会网络。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时又是社会现象的。” 艺术情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具有统摄作用,主要表现在艺术情感表达的需求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动力,而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艺术创作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艺术情感只就艺术活动而言,它包括艺术创作情感和艺术鉴赏、评价情感。通常我们要把握艺术情感,就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否则,仅凭一点常识,既不能有效的进行艺术创作,也不能深刻的进行艺术欣赏,所获取的艺术情感是相当肤浅的。 可想而知,艺术情感伴随着很强的形式感,这在艺术创作和欣赏领域里是可以得到阐明的。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情感表现的形式。而这种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与人的生活情感是有区别的。她说:“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在这里,苏珊·朗格明确主张艺术品是用来表现情感的,而且表现得是人类的情感,这也突出了艺术情感的普遍性。 美国学者欧盖尼·弗尔龙,他在1878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中写道:“如果要为艺术下一个一般的定义,我们不妨这样说:所谓艺术,就是感情的表现,表现即意味着使情感的外部事物中获得解释,有时通过几个有表现力的线条、形式、色彩排列,有时通过几个特殊节拍或节奏的姿势、声音或语言文字。”从他的观点来看,这里的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而且是通过各种手段来表现情感,这种艺术中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是从我们的外部事物即生活中获得情感的释放。那么,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是想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达到情感宣泄的目的,从而辐射到现实生活中,引发情感的共鸣,突出了艺术情感的张力。这也正是艺术作品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1.2 生活情感 生活情感是指在日常生活实际中所表现、发现、感知到的种种情感。生活情感是人的原发性情感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客观环境的态度与体验, 是人的一种直接反应状态, 折射着人的价值观。情感的发生过程是生理活动(感觉和情绪反应)与心理活动(感情活动) 交织在一起的。人的生活情感包括了不同的类型, 如一般所说的喜怒哀乐, 这些都属于原发性的生活情感。 生活情感又是芜杂的、世俗的,它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这种“生 -3-
活情感”的产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生活情感中伦理道德世俗化及人的两面性等特点的制约,在某种意义上它显示了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在无明确的创作意识的情况下,生活情感只是立足于人的感官活动和一般性的体验,给人的感觉不够生动,也比较简单化,“只是属于一般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生活情感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的表层性特征的情感形式,尽管它没有按照艺术审美的要求进行精心磨炼,但无可否认,它是人类艺术行为活动在情感上的出发点。 近代欧洲著名哲学家休谟所指出这种情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发性的来自生活本身的自然情感:“情感是一种原始的存在, 或者也可以说是存在的一个变异,并不包含有任何表象的性质, 使它成为其他任何存在物或变异的复本。当我饥饿时,我现实地具有那样一种情感, 而且在那种情绪中并不比当我在口渴、疾病、或是五尺多高时和其他任何对象有更多的联系。因此,这个情感不能被真理和理性所反对, 或者与之相矛盾, 因为这种矛盾的含义就是: 作为复本的观念和它们所表象的那些对象不相符合。”休谟的态度表明,生活情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于主体的触发产生的,它本身是一种原始的存在,是我们处于现实生活中时所感受到的是不被真理和理性所反对的情感。
二、中外学者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中外很多学者强调,艺术创作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而上升到艺术中的审美情感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也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们相通相接。哪怕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情感是多么的复杂,多么的富有感染力,它都是对现实生活情感的模拟和幻想。
2.1 外国学者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M·卡甘把艺术创作看作是对现实的模拟,提出了世界的形象倍增的思想。他写道:“艺术是人类作为对其实际的生命活动的某种倍增而创造的,通过这种倍增应能扩大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并用艺术中的生活的经验加以补充,后者比自发形成的实际经验更为有效。”就M·卡甘的观点而言,艺术从其存在之日起,在其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不仅是对实际生活的反映与认识,而且是实际生活的一种独特模式。不管这种或那种艺术活动所具有的假定性程度如何,它永远都是实际生活活动幻想的倍增和继续。换一个角度说,艺术创作中所要抒发的艺术家的情感也与现实生活脱不开干系。哪怕艺术家所抒发的情感是假惺惺的情感,它也是对现实生活中所体验的情感的幻想的倍增和延续,说到底是在生活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或超越。
2.2 中国学者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4-
中国古典美学则是在创作动因的角度,揭示着生活情感和艺术审美情感的内在联系,也在创作中从生活情感到艺术情感的升华勾勒出来。如刘勰所言:“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这里所说的七情,指的是人的日常生活中流露的自然情感,即礼记所谓:“何为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刘勰所说的“莫非自然”,是指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情感为外物触发而引起诗歌吟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为客观事物所触发,在创作主体心中生起表达的冲动,于是通过艺术形式使情感得以升华,也即审美化的表现。 那么,作为艺术创作动因的生活情感的发生, 是由于主体的际遇与客观事物的触发而成的。换言之,在与外物的随机触发中产生了作为艺术品中的艺术审美情感的胚胎的原发性的生活情感。因此,中国古典美学中随处可见的兴、触、会、遇等都说明艺术作品发生的概念,其实都暗示了这种作为艺术创作动因的情感生成都是源于生活情感。如苏轼谈及自己的诗歌创作体验时说:“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举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 “杂然有触于中”而发生的情感,是主体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原发性的生活情感,再把它呈现在文章创作中“而发于咏叹”。而《毛诗序》也有言:“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陆机的《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这也说明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引发的情感成为艺术创作的动因,那种原发性的生活情感自然而然的就融入到艺术当中上升为艺术情感。而生活情感进入作品则有待于提升为艺术情感,它被艺术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加以呈现,如美的声律、画面、旋律等等,而形成有意味的形式,但又保留着原来的生活情感对于欣赏者的触发性功能。 这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对于艺术情感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生活中的自然情感,没有生活情感的触发,就很难有艺术创作中艺术情感的呈现,同样有着精彩的论述。如刘勰从创作论的角度指出:“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这里揭示了文章之美是由情感发动而由言辞组织为形式,内在所生成的原发性的情感与文章中所要呈现的情感是相符的。后面又道“并情性所烁,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所谓“笔区云谲,文苑波诡”,即是指文章艺术形式的绚烂多姿,复杂变幻,而其内在的生成, 则是情性所烁。那么,这里的情性我们可以理解为源于生活中的情性,我们在创作文章时,很多的时候融入了作者的生活情感,而把复杂的生活情感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去,在此基础进行情感的再生与创造,才会创作出多种形式的美文。
三、对艺术情感“源于”生活情感的理解
3.1 艺术情感源于生活情感 艺术情感来源于生活情感,生活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与人的生活情感相通相接,正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艺术一经排斥对生活的实际意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