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超星学习通《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1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1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一)

1

下列不属于工业领域内部特点的是:

A、资本增密

B、劳动增密

C、技术增密

D、排斥劳动

2

中国历朝历代新政权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是()。

A、大赦天下

B、发动战争

C、均田免赋

D、施行仁政

3

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

A、2093202559

B、扣扣

C、网课带

D、薇信

4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有多少次成规模的外资进入?()

A、1.0

B、2.0

C、3.0

D、4.0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引进外资而引起的经济危机中,后两次为内生性危机。

6

在小资产阶级人口占绝对比例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先例并不存在。()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二)

1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旧民主主义

21957年,中国已经可以独立生产并出口双口座的轻型飞机了。()

3

中共中央提出调动“两个积极性”是在()。

A、1953年

B、1957年

C、1958年

D、1949年

4江泽民时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

5

中苏关系破裂之前,苏联远东舰队在中国唯一的不冻港出口是在()。

A、营口

B、旅顺

C、阜新

D、大连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三)

1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是用自己本国的财政来承担本国庞大的上层建筑支出的。()

2

四个现代化中最早提出的是()。

A、农业现代化

B、城镇现代化

C、工业现代化

D、信息化

3

以下行业属于世界三大市场的是:

A、能源

B、材料

C、粮食

D、以上都有

4美国的危机多发生在热战时期,中国的危机多发生在冷战时期。

5

斯大林模式的实质是()。

A、社会主义

B、私人资本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四)

1

欧盟国家中最先对卡扎菲采取强制政策的是()。

A、英国

B、德国

C、芬兰

D、法国

2

以人为本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美国可以在2020年左右实现能源基本自给。()

4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战略是:

A、地缘战略

B、血缘战略

C、币缘战略

D、人脉战略

5新农村建设最早是由经济学家温铁军提出的。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五)

1发展民主是新时期乡村建设得唯一手段。()

2

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是:

A、对外开放

B、发展市场经济

C、搞清农村经济的主体

D、发行国债

3

在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下,中国能够在半年内实现经济软着陆,关键在于()。

A、对外开放

B、货币政策稳健

C、国家财政补贴

D、新农村建设的实施

4明清时期中国出现的长期贸易顺差是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停滞的原因之一。()5

新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社会和谐

B、以人为本

C、文化多元

D、人民生计

在乡土实践中渐进地认识客观世界(一)

1

揭开近代欧洲历史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

D、一次世界大战

2

十八大报告中,新增加的五位一体建设是指()。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

D、文化建设

3

下列属于方法论的基本要求的是()。

A、科学化

B、去意识形态

C、将解释逻辑的起点与客观事物本身的起点相结合

D、以上都有

4摸着石头过河是江泽民同志最主要的思想总结。()

5政治正确是一个话语权的基础。

在乡土实践中渐进地认识客观世界(二)

1

货币发行的依据是:

A、黄金

B、国家权力

C、国家政治强权

D、国家经济实力

2社会改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

3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是:

A、肯尼迪

B、罗斯福

C、里根

D、杜鲁门

41999年,中国就出现了产业过剩。

5

世界上第一个建成高速路的国家是()。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德国

在乡土实践中渐进地认识客观世界(三)

1

第二次官方推进的乡建试验结束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97年

D、2008年

2

民国时期,乡建学者所秉持的思想是()

A、人本思想

B、救国思想

C、民本思想

D、维稳思想

3当前乡土社会衰败的速度很快。()

4

以下哪种要素的流出不是农村社会衰败的因素之一?

A、土地

B、劳动力

C、资金

D、技术

5三农问题的发生是一个世界范围内追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在乡土实践中渐进地认识客观世界(四)

1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2

下列不属于民国时期乡土建设基本背景的是()

A、经济发展处于黄金阶段

B、乡土社会衰败

C、遭遇白银危机

D、国家政治稳定3正定县在1904年就成为村治模范县。()

4

金圆券的发行依据是:

A、法币

B、美元借款

C、黄金

D、白银

5

下列关于城市积聚资本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B、集中外部性风险

C、引发通货紧缩

D、以上都有

在乡土实践中渐进地认识客观世界(五)

1历史上,皇权对乡村的政治渗透是比较弱的。()

2

现代化的资本主要集中在()。

A、农村

B、城市

C、国际社会

D、以上都不对

3

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是()。

A、农业问题

B、城市问题

C、环境问题

D、经济问题

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

A、农业现代化

B、农业

C、农村

D、农民

5现代制式教育是把人力资本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工具。

生态文明与战略调整(一)

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A、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中法战争战败

D、甲午战争战败2洋务运动实质上是曾左李的地方势力集团发起的运动。()

3

洋务运动后,中国盛行的观念学说是()。

A、制度说

B、文化说

C、器物说

D、民主说

4

下列不属于清末中国出口商品的是()。

A、丝绸

B、棉花

C、茶叶

D、瓷器

5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是清末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根本原因。

生态文明与战略调整(二)

1

下列不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是()。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希腊

2

中国农村共同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是:

A、个人理性

B、家庭理性

C、村社理性

D、国家理性

3

下列不属于横断山脉交接地区的是()。

A、甘肃

B、云南

C、四川

D、西藏

4印度是世界上水稻种植最早的国家。()

5中国人较易形成村社共同体。

生态文明与战略调整(三)

1

下列国家中水利系统最发达的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2茶马互市实质上是朝廷的一种财政措施。()

3

工业文明的前奏是:

A、航海活动开展

B、文艺复兴运动

C、奴隶贸易发展

D、宗教改革4文明的交流不只靠商品交易,同时也伴随着痛苦和血腥。()

5

茶马互市起源于()。

A、梁汉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时期

生态文明与战略调整(四)

1

战后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

A、外汇自由化

B、资本自由化

C、贸易自由化

D、以上都有

2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是同步发展的。

3

欧洲复兴计划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里根

B、马歇尔

C、肯尼迪

D、罗斯福

4器物说在发展中国家是普遍存在的。

5

中国的货币化是从哪年开始的?

A、1911年

B、1949年

C、1992年

D、1978年

生态文明与社会进步(一)

1

茶马古道主要位于我国()地区。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2

生态文明理念最早提出是在:

A、1997年

B、1999年

C、2004年

D、2007年

3

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生产方式是:

A、畜牧业

B、游牧业

C、灌溉农业

D、渔业

4生态文明是一种具有多样性内涵的文明。()

5古罗马是封建制帝国。()

生态文明与社会进步(二)

1

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是:

A、《奥德赛》

B、特洛伊

C、伊利亚特

D、荷马史诗

2每个社会的发展都要依次经历奴隶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3

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王国最著名的战争是()。

A、雅典战争

B、特洛伊战争

C、奥赛罗战争

D、诺曼底战役

4

中国最早的水利枢纽工程是()。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京杭运河

5中国历史上存在很多用文学艺术方式来描述战争的典籍。()

生态文明与社会进步(三)

1亚洲都是小农业经济。

2

下列产业中,自然过程和经济过程完全一致的是:

A、工业

B、服务业

C、农业

D、金融业

3

下列国家中,实现了大农场农业的是()。

A、英国

B、中国

C、印度

D、巴西

4

欧盟国家中,百分之六十的农业从业者是()。

A、农民

B、市民

C、资产阶级

D、贵族

5欧盟完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因此建立了大农场农业。

生态文明与社会进步(四)

1

中国当代资本过剩的表现有:

A、产业资本过剩

B、金融资本过剩

C、商业资本过剩

D、以上都有2通货膨胀是政府转嫁危机的重要手段。()

3

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是: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新加坡

4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小资国家。

5

我国有色金属进口率超过:

A、.8

B、.9

C、.95

D、.5

生态文明与社会进步(五)

1欧洲研究认为,中国在1840年以前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2

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

3民国时期,我国已经不再使用银本位制。()

4

从战略上看,中国抵御外部危机的关键在于()。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服务业

C、加强城乡统筹

D、加强城市建设

5

下列市场不属于投机市场的是:

A、股票

B、期货

C、保险

D、房地产

中国的三农问题与三治问题(一)

1

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国家是:

A、印度

B、澳大利亚

C、日本

D、中国

2农民权益问题逐渐成为农民问题的主要问题。

3

“三农问题”作为正式的文章标题公开提出是在:

A、1992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8年

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

A、农业问题

B、农民问题

C、农村问题

D、权益问题

5当今,四个农民的票权等于一个城市人的票权。()

中国的三农问题与三治问题(二)

1

白银危机的本质是:

A、通货膨胀

B、通货紧缩

C、财政危机

D、物价上涨

2新中国成立以后,85%的人回归了传统的小农经济。

3

从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角度看中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最大的原住民国家

B、最大的小资国

C、最大的中资国

D、以上都含有4

当今全球政府债务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希腊

5新中国成立以后,民国时期的通货膨胀随之结束。()

中国的三农问题与三治问题(三)

1

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

A、转移价值

B、工资

C、剩余产品价值

D、附加值

2人类制造的代价最高的异化物是与资本结合的政府。

3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

A、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B、产出减少,利率下降

C、产出变化不确定,利率下降

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

4

下列农业类型中,制造正外部性效果最大的是:

A、现代化农业

B、大农场农业

C、中小农场农业

D、小农户农业

5大农场农业基本只存在于殖民地国家。()

中国的三农问题与三治问题(四)

1

下列国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A、美国

B、日本

C、丹麦

D、中国

2

到2020年,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

A、资源浪费型环境友好型

B、资源节约型环境敌对性

C、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D、资源浪费型环境敌对型

3中国已经建立了真正集中体制的财税基础。()

4

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

A、国家公共安全

B、公共医疗卫生

C、法律与道德秩序

D、个人日用品

5草根化农村成为经济危机转嫁的载体。

中国的三农问题与三治问题(五)

1三治问题主要是指村治乡治县治。()

2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减少趋势。()

3

中国全面废除农业税是从何时开始的?()

A、38353.0

B、38169.0

C、38718.0

D、38960.0

4

政府经济学中,外部效应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政府行为

B、市场行为

C、第三部门行为

D、国家行为

5

公共事业支出是一种()。

A、购买性支出

B、生产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都不对

中国经验与高校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试验(一)

1

在政府经济活动领域,大部分的决策通过()。

A、价格机制

B、市场机制

C、政治程序

D、法律程序

2

苏东解体的本源在于它停留在()。

A、金融资本阶段

B、商业资本阶段

C、产业资本阶段

D、公共服务阶段

3当产业资本过剩时,金融资本将于产业资本同化。()

4

欧盟危机的实质是()。

A、经济危机

B、货币危机

C、民族危机

D、政治危机

5中国的工人阶级先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完成了政治化进程。()

中国经验与高校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试验(二)

1

下列要素中不属于发展中国家压低价格的是:

A、劳动力要素

B、资源要素

C、资本要素

D、环境要素

2

中国知识分子的上山下乡本质上是因为什么?

A、促进农村文化提高

B、提高全国文化水平

C、城市工业危机导致大量失业

D、推动农村技术发展

3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中国白银外流引发通货膨胀。()

4

1980年到1997年间,GDP下降三个台阶的原因是

A、战争的结果

B、政策的失误

C、官员的腐化

D、三次危机的结果

580年代末,滞胀型危机在中国全面爆发,90年代中国进入通货紧缩时期。

中国经验与高校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试验(三)

1

我国目前金融资产总量是()。

A、128万亿

B、161万亿

C、188万亿

D、176万亿

2乡土社会是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基础。()

3

在美国超发货币的情况下,中国大量进口资源能源将导致()。

A、输出型通胀

B、需求拉动的通胀

C、国内超发货币造成的通胀

D、输入型通胀

4

中国威胁论的实质是:

A、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增高

B、中国三大资本过剩

C、中国军队扩张

D、中国武器研究水平先进

5伊拉克和北朝鲜最早提出不以美元为结算单位。()

中国经验与高校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试验(四)

1

中国最早的驯化野生稻米出现在()。

A、塔里木盆地

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

2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是:

A、土地国有

B、土地私有

C、土地集体所有制

D、以上都不对

3白银危机摧毁了民国的工业经济。()

490年代到新世纪以后中国发生的两次危机都属于输出型危机。()

5

世界上完成土地平分的国家主要集中在()。

A、西欧

B、北美

C、拉美

D、东亚

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可持续发展(一)

1在小资人口占绝对比重的国家完成资本主义的先例是不存在的。()

2资本原始积累是任何工业化国家都不可逾越的阶段。

3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能顺利进入工业化的原因是()。

A、缺乏人力资本

B、无法引进先进设备

C、本身农业条件的限制

D、无法与分散的资源所有者做交易

4

当产业资本完成扩张,走向产业过剩时所面临的是()。

A、全球恶性竞争

B、国内恶性竞争

C、产业内部竞争

D、相邻产业的竞争

5

下列因素中导致1949、1950年危机高涨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法的颁布

C、朝鲜战争爆发

D、两大阵营的形成

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可持续发展(二)

1

在发展中国家呈现的传统主流规律是()。

A、越多工业=越亲资本

B、越多工业=越多贫困

C、越多农业=越少贫困

D、越多农业

=越多贫困=越亲资本

2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

3

世界在未进入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的收入水平处于平稳时期,这属于()。

A、低收入社会

B、低风险社会

C、低技术社会

D、低成本社会

4美国经济波动最剧烈的时期是新经济时期。

5

中国引进外资所产生的第二次危机发生在()。

A、1958年到1960年

B、1974年到1976年

C、1965年到1966年

D、1978年到198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