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效果观察
鼻出血300例鼻内镜检查及治疗结果分析

位 。 Lil’ 区部位靠前 ,部分 患者不用 鼻内镜检查 即可 t S te 明确 出血点 , 但对 于无 活动性出血且黏膜无 明显糜烂者鼻 内镜检查更容易发现较小 的出血点 。 本组鼻腔深部 隐蔽 的 难治性鼻 出血 以下 鼻道 、 嗅裂 区及 中鼻道居前 三位 。 22 常用 止血 方法的利弊 鼻 出血位 于较深 部位时 , . 南于 在常规额镜照 明下很难发 现出血点 , 且传统 的前 、 后鼻孔填 塞带有很大 的盲 目性 , 容易导致感染 和鼻腔黏膜 的损害 , 引 起继发性 出血 , 者痛苦大 , 患 特别是 年龄 大及 心肺功能 差 、 血压高的患者不能耐受 ,个别患 者经前后 鼻孔填塞后因缺 氧及疼痛 可诱发心 肌梗死 、 脑血管意 外 、 休克甚至 死亡 的 严 重后果 。动脉血管结扎 和选择性动脉栓 塞风险更大 , 费 用 也 高 , 能作 为 首 选 的 治 疗 方 案 。 不 23 鼻 内镜 检查治疗 的优 点 鼻 内窥镜 可直接插入 鼻腔 .
汹 涌但 无 法 明视 止 血 者 给 予 膨 胀 海 绵 或 碘 仿 纱 条 局 部 定 位
烧灼 、 电烧灼 、 微波烧灼 、 、 激光烧灼等方法 , 烧灼范 围应越 小越好 , 应避免烧灼过深 , 特别是 出血部位在鼻 中隔面时 。
鼻 内窥镜烧灼 止血后再用明胶海绵微填塞既可压迫止血保
点 ,对 于正 在 出 血或 出血 较 剧 烈 的 患 者 可沿 着 血 液 痕 迹 及 血 流 的相 反 方 向 寻 找 出血 点 , 出 血 已不 明 显 , 由 前 向 如 可
后、 由内 向外 、 从下 向 上检查 鼻腔 , 如鼻 中隔面 f 括梨 氏 包
深部 , 助冷光源 的照明 、、 借 内镜及 显示器 的放大作 用直视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疗效评价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疗效评价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近两年在我校附属医院门诊部门接受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50例患者中49例患者一次治愈成功,成功止血,1例患者再出血,通过二次治愈后痊愈,总治愈率为100%;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均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再出血现象。
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内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标签:鼻内镜;电凝治疗;鼻出血【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648-01鼻出血在耳鼻咽喉科内较为常见,临床常见难治性鼻出血、严重鼻出血及顽固性鼻出血等,传统临床多采用鼻咽部填塞、前鼻孔填塞及血管结扎等手段进行治疗,然而操作具有较大盲目性,效果并不确定,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生理痛苦[1]。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探讨其治疗鼻出血的有效效果,笔者对近两年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校附属医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鼻出血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3.06±11.3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查,未发现鼻腔占位性病变、凝血功能障碍,无明显出血诱因。
出血部位:鼻中隔中后部出血15例,嗅裂区出血22例,下鼻道中上顶部嗅裂区出血10例,下鼻甲后端出血3例。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立即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前或后鼻孔,之后给予患者常规检查,观察患者肝肾、心肺及凝血功能等,对于轻微异常患者,进行纠正后进行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则实现良好控制血糖、血压后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或者半卧体位,给予持續心电血压监护,同时在内镜辅助下将鼻腔内填塞物取出,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剂血管采用0.1%肾上腺素2mL、1%地卡因20mL涂抹浸润三次,实现收敛作用。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发表时间:2016-03-09T11:34:45.5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何俊[导读]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中,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联合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1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联合疗法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10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
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疗法,观察组应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联合疗法。
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出血量、恢复鼻通气所需的时间和鼻黏膜恢复的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在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中,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联合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顽固性鼻出血;鼻内镜;电凝;鼻腔填塞;效果在以往治疗鼻出血时,鼻腔填塞属于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但是止血往往不彻底,所以治疗效果有限[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鼻内镜微创止血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临床优势在于直观、操作简单,并且可视性也较好,能够帮助术者及时地找到患者的出血点,以便于对患者行电凝止血处理,且不会对患者正常的鼻腔黏膜造成损伤,因此已经逐渐成为治疗鼻出血的首选。
本研究选取10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明确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联合疗法的效果,结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8月~2014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
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患者的年龄为19~72岁,平均年龄为(43.4±5.4)岁,病程为3~12年,平均病程为(7.1+1.2)年,其中,单侧和双侧出血患者分别为21例、29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21~75岁,平均年龄为(43.5±5.6)岁,病程为2~14年,平均病程为(7.5+1.5)年,其中,单侧和双侧出血患者分别为23例、27例。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96例分为两组,电凝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
电凝组患者行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腔填塞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电凝组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电凝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鼻内镜;双极电凝;难治性鼻出血;临床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逐渐受到临床耳鼻喉科医生的广泛关注,但是其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相关报道较少[1]。
本文观察分析了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96例分为两组,电凝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
其中,电凝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7.88±6.04)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7.93±6.19)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电凝组患者行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①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巾,鼻内镜下清除鼻腔内的血性分泌物,然后以 0. 1%肾上腺素和 1%的卡因棉片进行局部麻醉;②由前向后、从上向下仔细检查鼻腔内黏膜,寻找鼻腔内部的出血点;③确定出血点后,以 22 W 的双极电凝镊电凝 3 s,直到患者鼻腔出血点及其周围的黏膜组织为灰白色为止;④如果患者在治疗前有反复出现的鼻腔填塞现象、鼻腔黏膜损伤或者鼻腔内肿胀,则在鼻内镜下电凝后采用拧成松散麻花状的硅酸钙敷料填充在出血点部位,3 d 后取出鼻腔内的填塞物。
鼻内镜下治疗老年鼻出血的护理

器清除鼻腔 内血液 , 1 %丁卡 因麻黄碱棉 片充分麻醉 收敛 鼻腔
黏膜 , 0 。及 3 0 。鼻 内镜检查 ,吸引器 边吸除血液及分泌物边
寻找 出血 部位 , 避免 吸引器碰触鼻 腔黏膜 , 检查顺 序为 : 鼻 中 隔 一嗅裂 一蝶筛 隐窝 一下鼻道 一中鼻道 一后 鼻孔 缘及 鼻咽
部 。} n 血点处黏膜表现为粟粒状红色 突起或黏膜轻 度溃疡糜 烂呈 “ 火 山 口” 样, 吸引器轻触后 , 可诱发 出血 。精确 定位 出血 点后 , 酌情进行烧灼 、 压迫 、 电凝 等。 术后观察 1 5 ~2 0 m i n , 无活
动性 I 叶 J 血, 送 回病 房 。
1 . 3结果
对伴有 高血 压的患者 , 要密切监测 血压。适当降压 十分 重要 ,
但 血压不宜 降得太快 , 过低 , 一般在 1 2 0 ~ 1 4 0 / 8 0 ~ 9 0 mm H g I I , 止 血 药物也应 慎用 , 如血压低 , 鼻 出血后血容 量不足 , 止 血药物 使 血小板凝集 , 血液粘稠度增加 , 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必 要 时予 以吸氧 。本组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 2 . 3 出血的观察与预防 术后嘱患者头高体位 。 注意观察患者 鼻腔分泌物性状 , 若有血 液流入 口中 , 嘱其吐出 , 切 勿咽下 , 以 免刺激 胃黏膜引起呕 吐及便 于观察 血量 。遵 医嘱给予镇静 剂, 保证 良好 的睡眠 。 保持大便通畅 , 便秘者给予缓泻剂。 嘱患 者勿用 力擤鼻 、 挖鼻 , 以防再次 m血 。本组 3 例便 秘患者术后 2 4 h内 自行下床排便时再次 出血 , 予再次鼻 内镜下止血及开塞
紧张 、 失 眠多梦 、 注意力不 集中 、 汗、 神经过 敏等症状 , 可 引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8例临床分析

参 考 文 献
I 陈 峰 , 下 , 晓 . 内 镜 下 鼻 腔 结 构 性 高 钱 鼻 处 理 在 鼻 出 血治 疗 中 的 意 义 [ ] 中 国 内 镜 J.
杂 志 ,0 6 1 :6 . 2 0 ,2 44
顽固性鼻 l m是耳 鼻 咽喉科 常 见 急 q J 症之一 , 是鼻部局部疾病 或全 身性疾病 的
关键词
3 0 4 6. 5
鼻 内镜
治 疗 顽 固性鼻 出血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 0 3 6 / . s .10 s 1x 21.
波 热 凝 出 【点 周 同至 组 织 发 白 , 量 出 l 1 l 少 者可用麻药棉 片压 1 5分 钟 后 再 予 热 凝 , 出 m 凶猛 者 先 给 予 少 量 凡 _林 纱 条 填 塞 七
找 到f 『 的部位 与病 l 。③ 患 者经探 If I『 L 大 】 明 出『部位后 , 内镜 能对绝大多数患者 『 I £ 鼻
采 用 对 破 裂 出 m处 进 行 直 接 微 波 热 凝 , 热 凝 之 后 对创 面 覆 盖 浸 有 呋 麻 液 的 明 胶 海 绵 , 达 到 滋 润 、 护 创 面 的作 用 , 有 抗 可 保 并 感 染 的功 效 。 另 外 , 中如 果 出 “过 于 凶 术 i L
m , 得 满意疗效 , 报告如下 。 取 现
资 料 与 方 法
一
44 0 500河 南 焦 作 市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般 资料 : 择 2 0 选 0 9年 1月 ~2 1 00
施 之一 l 。鼻 内镜 是 当前 临床 l应用 比 4 较 多的耳鼻喉科设备 , 它是能对鼻腔进行 详细检 查与治疗 的光学设备 , 具备 以下优 点: ①检查高亮度 , 视野广 , 能够检查 整个 鼻腔 , 可以进 入鼻 腔深 部和 狭小 的部 位 , 基本 消 除 鼻 内肓 ” 。② 其 配 合 吸 引
鼻内镜下鼻出血的处理分析

[ ]戴 自英. 1 实用 内科 学. 9版. 第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9 3 2 0— 人 19 :4
2 . 41
核药 , 应遵守早期 、 联用 、 规律 、 量 、 程 的化 疗原则 , 适 全 充分 、
医学创新
21 0 0年 1 2月 第 7卷第 4期
Mei l noa o f hn ,ee b r2 1  ̄ o 7N .4 d a Invt no i D cm e.0 0 V 1 o3 c i C a .
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才能令人满意。
参 考 文 献
・
1 87 ・
好转稳定后再 口服降 糖药并 注意 调整 剂量 。伴 发糖 尿病 的 肺结核患者 , 结核中毒症状多数较严 重 , 程进展快 , 洞发 病 空 生率及痰菌 阳性 率均 较高 , 与本 组资 料一致 。因此 , 结 抗
通过鼻内镜确定鼻 出血部位 , 并采用微波热凝等止血 , 是鼻出血有效快捷的微创处理方法 。
【 关键词 】 鼻 出血 ; 内窥镜检查; 微创处理 ; 止血
大多数鼻 出血在窥鼻器检查下 能发现 出血部位 , 而对 于 窥鼻器 不 易 窥 及 出 血部 位 者 , 愈 难 度 较 大。20 治 0 7年 1 0 月 ~ 09年 1 , 20 0月 笔者所在 医院采用 鼻 内镜诊 治鼻 出血患
总之 , 同一患者身上糖 尿病 与肺结 核互 为影 响 , 尿病 可 以 糖 使结核 的发生率更高 , 为正 常人的 4~ 约 9倍 , 影像 学改变 更明显 , 治疗失效率更 高。同样肺 结核可 以使糖尿 病病情加
重 , 控 制 的糖 尿 病 出 现 波 动 现 象 , 尿 病 慢 性 并 发 症 更 常 已 糖
鼻出血诊治体会

甘肃医药2020年39卷第10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0,Vol.39,No.10鼻出血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诊之一[1],多为春冬季、夜间较多,出血者多表现紧张、焦虑,吞血较多者可表现为呕吐、晕厥,甚至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前鼻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出血点时,处理较为困难,盲目填塞疼痛剧烈,填塞时间长导致头痛、眼胀痛等,甚至可能因填塞不够精准导致治疗失败[2]。
随鼻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发现鼻出血的明确部位,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299例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鼻出血的原因、部位、责任血管、治疗方式、麻醉方法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鼻出血患者299例。
其中男性195例,女性104例,年龄8~89岁,平均年龄(52.65±26.82)岁,其中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引起双鼻出血患者1例,咯血误诊为鼻出血患者2例,其余均为单侧鼻出血,左侧152例,右侧144例。
1.2治疗方法嘱患者放松,先行前鼻镜检查,观察鼻出血部位或血迹方向,如发现鼻腔内有肿物,完善鼻窦影像学检查后,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物切除+鼻窦开放止血术;如鼻中隔偏曲明显,鼻腔内结构窥见欠清或不能耐受检查者,完善鼻窦影像学检查后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探查止血术;9例患者拒绝行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予以鼻腔填塞、薄荷脑樟脑滴鼻液润滑鼻腔等对症处理。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予以明胶海绵填塞能缓解症状。
咯血患者胸片检查正常,鼻内镜检查鼻咽部发现血从下咽上涌至鼻咽,肺部增强CT 确诊,转专科继续治疗。
所有局麻患者均用10mL 丁卡因加1mL 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收缩鼻腔3次,然后出血点黏膜下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加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行筛前神经及蝶腭神经节处黏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部分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填塞,电凝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34例,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28/3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3/36),显著低于对照组21.88%(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取平卧位,除净鼻腔内凝血块和分泌物,用沾有0.1%肾上腺素和1%地卡因的棉片局部麻醉鼻腔黏膜3次,约5 min/次,治疗组患者在内镜检测下准确定位出血点,用吸头轻吸血痂或不光滑黏膜处诱发出血,在出血点下部做弧形切口,切开黏膜,剥离并部分切除以出血点为中心,直径约0.4 cm的黏膜,后用沾有凡士林的纱条轻压创面,服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对照组对出血点间断性电凝1~3次,每次持续0.5~1 s,至黏膜发白、止血并结焦,出血点封闭。
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所有患者均按以下标准进行疗效判断:(1)显效:治疗后1~3个月内鼻腔未出现再出血,黏膜愈合。
(2)有效:治疗后1~3个月内创面恢复或出血量和出血次数明显减少。
(3)
无效:治疗后1~3个月内创面无明显变化,出血量或出血次数无变化或增多。
其中显效率和有效率计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由于鼻腔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鼻出血发病原因较多,部分出血点的位置不易确定,且黏膜血管壁较薄,通常鼻出血的位置较为隐蔽,出血量较大[3]。
传统的止血方法是额镜下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对局部多个出血点同时渗血的情况疗效较好,但对于隐蔽的出血位置不易确认而导致无效填塞,易损伤鼻子黏膜易复发给患者带来痛苦[4]。
患者对复发性鼻出血心存恐惧心理,配合欠佳,易使鼻黏膜进一步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填塞时间长易引发局部感染、鼓室积液等。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逐渐发展,现已广泛用于鼻出血的临床治疗,鼻内镜具有高亮度、视野广而清晰等优势,有助于医师准确定位出血部位和鼻腔局部情况[5]。
鼻中隔黏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是近年来最为有效治疗方式,由于鼻中隔的浅层黏膜中有许多毛细血管丛,血管极为密集而细小,而黏膜下是深层动脉层,血管粗而稀疏,将鼻腔黏膜进行部分切除会使出血部位病变的血管组织断端而回缩到黏膜下,术后新生黏膜内的血管网较少,从而减少或停止鼻出血现象[6]。
电凝治疗对相对较大的血管的止血作用较差,损伤面积大,易造成复发性鼻出血[7]。
本研究中治疗
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高达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 walker t w, mccfarlane t v,mcgarry g w.the epidemiology and chrono-biology of epistaxis:an investigation of scottish hospital admissions
1995-2004[j].clin otolaryngol,2007,32(5):361-365.
[2] 凌淑芳.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89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83.
[3] 陈伟龙,陈展胜,叶冬松,等.鼻内镜下微创治疗严重或顽固性鼻腔出血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09,15(2):158-161.
[4] 闭旭.鼻内镜下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30(12):96.
[5] 刘孝明,韩笑,韩晴.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02例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7):119-120.
[6] 于西武,王春利,司峰志,等.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6):756-757.
[7] 吕泉清.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j].医学信息,2009,22(11):2523.
(收稿日期:2012-08-20)(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