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_多样性_功能及其保护
红树林

哥伦比亚 :浸泡大红树
的树皮,制成漱口剂来治 疗咽喉疼。
5
中国的红树林分布
资源量最丰富,占中国 红树林面积的I.
红树林的保护——危机
厦门西海域,成片的红树林,随着这几年的围海 造地的不断扩大而消失
II. 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红树林区已全面挖塘养殖, 近半数的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 III. 广西,由于毁林建虾塘,近10年来,红树林面积 减少了10%。大量红树林被砍伐、破坏
红树林
种类演替特点
2
生物特性——叶片
旱生结构
• 为了可以适应这样变化剧烈的环境
表皮角质层厚
• 具储水组织、排水器、栓质层,气孔
凹陷或为密毛体包围,减少水分丧失
有的具有盐腺
• 以调节组织的盐分。有些植物可借由 老叶的脱落来排除多余的盐分。
2
生物特性——叶片 台湾的红树林
海茄苳:厚厚的表皮+叶背密生绒毛+盐腺 榄李;具有肉质的厚叶片,能够保存更多的水分 水笔仔、五梨跤:具有厚厚的表皮,防止不必要的水散失
2
位于低潮线以上、高 潮线以下的中间地带, 盐度约在10~25, 海滩宽度从几十米至 几公里。退潮时地面 暴露,淤泥深厚;高 潮时,树干几乎被淹 一半左右,这是红树 植物生长繁盛地带。
3
土壤经常暴露,表面 较硬实。特大高潮区 有较干实的土壤,是 红树林带和陆岸过渡 的地带,土壤盐度受 淡水冲洗影响而比较 低。以上各带自海向 陆所分布的红树植物 是不一样的,群落表 现出明显的演替特征
I.
台湾,由于高度的开发,使得红树林遭到相当程 度的破坏
5
面积1.9万公顷, 1990年建立,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世界海拔 1997 年晋升为 国家级,主要 最低的森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为红 林,也是 树林生态系统 保护最为 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 湛江红树林自 完整的红 然保护区为我 级保护区 国现存红树林 树林。 面积最大的一 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 个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生态系统

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高分解率的“三 高”特点
红树林是海湾河口生态系统中唯一木本植物群 落,具有非常高的净初级生产力。远高于同纬度的 陆地森林,也高于热带雨林。 高温、高湿、干湿交替的环境条件及潮水的 反复冲击,创造了凋落物分解的最佳条件
高生物多样性
与其他潮间带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湿地中的 生物种类更加丰富。水生生物的多样性远高于其他 海岸带水域生态系统。 红树林属典型的生态交错区,故能融合各种 各样的生物,养育着特殊的动植物群落,是生物多 样性的源头。
高开放性
红树林是开放程度最高的生态系统。这种 开放性取决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它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 圈、和生物圈的交汇地带,因此它是物质流、 能量流、和信息流密集区。
高敏感性
红树林地处海陆交界处,是一个非常脆弱而 敏感的生态系统。 群落结构简单、单一的生境模式影响其种群 的遗传分化,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普遍不高, 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往往有限。
红树林生态系统
成员:祁晓翔 苏艳芳 印翠 于善坤
目 录
1
SHOU
红树林简介
生境特征
2
3
红树植物的适应性 生物类群 生物学特征及意义
4
5
什么是红树林?
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 生长的木本植物群落成为红树林。
由于涨潮时红树林被海水部分淹没仅树冠 露出水面,故被称为“海上森林”。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一、本文概述《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一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以及其在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因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被誉为“海洋的森林”和“海岸卫士”。
在中国,红树林分布广泛,覆盖了多个沿海地区,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抵御海平面上升、保护海岸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分布情况。
随后,文章从多个角度对红树林的生态价值进行了深入评估,包括其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海岸线等方面的功能。
文章还分析了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文章提出了保护和发展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策略和建议。
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科研创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等,以期为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公众对红树林生态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种独特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红树植物、微生物、动物以及其所处的环境构成。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维系着这一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红树植物:红树植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基石,它们能够在盐分高、淹水频繁的环境中生长。
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根系结构和生理机制,如“呼吸根”和“胎生”现象,使它们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红树植物不仅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生产,还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微生物:微生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分解有机物质、促进营养循环、固定碳等。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动物: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众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从底栖生物到鸟类、哺乳动物,红树林生态系统是许多物种的生命线。
红树林

红树林简介、作用及其防护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一种系统结构稳定、生产力较高的特殊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顶极群落景观。
红树林适应海岸潮间滩涂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性,在保证生物多样性与减灾防灾功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是从上世纪的60年代起的40年之间,红树林面积剧减60%,现有2.5万hm2红树林大部遭到破坏,结构受损,功能退化。
(1)本文将对红树林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基本功能,并提出防护建议。
一、中国的红树林我国红树林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1954—1965)开始进入群落生态学领域,从过去对红树植物只从分类学上认识它,进入到资源调查和群落分析阶段.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在红树林群落生态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红树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类型、外貌、结构、物种多样性和演替等方面。
1. 1 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属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淤泥深厚的海湾或河口盐渍土壤上. 我国红树林面积在历史上曾达25万hm2 ; 20世纪50年代为4万hm2左右; 1986年公布的面积为17 035 hm2 (植被调查) 、21 283 hm2 (林业调查)或23 000 hm2 (地貌调查) .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沿海及香港和澳门地区,浙江省也人工引种了部分的红树林植物. 红树林自然分布北界为27°20′N,人工引种北界为28°25′N,分别位于福建省福鼎县和浙江省乐清县,面积约1. 5万hm2 ,由北向南面积增大,种类增多. 根据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报告(2002年)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5省(区)红树林总面积为22 024. 9 hm2 ,其中,广东、广西、海南3省红树林面积分别为9 084. 0 hm2 、8 374. 9 hm2和3 930. 3 hm2 ,分别占5 省(区) 红树林总面积的41. 2%、38. 0%和17. 9% ,而且红树林集中分布在北部湾海岸(广东湛江周围及广西海岸一带)和海南省的东海岸(琼山、文昌一带) ,前者红树林面积15 730. 8 hm2 ,占红树林总面积的71. 4%;后者红树林面积2 763. 4 hm2 ,占红树林总面积的12. 5%.(2)1. 2 我国红树林植物种类及其界定红树林多生长在热带海岸潮间带. 但是,由于受温暖洋流的影响,有的可以分布到亚热带,有的因潮汐影响,在最高潮边缘而具有水陆两栖现象. 红树林中生长的木本植物都叫做红树植物,一般不包括群落周围的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 对于中国红树植物种数,学者之间有不同的看法. 林鹏提出了“真红树”和“半红树”的概念和判定红树植物的标准, 并界定了中国现有的红树植物的种类,指出全世界真红树只有20科27属70种,中国现已查明的真红树为12科16属27种和1个变种;郑德璋等报道我国有真红树27种(含引种成功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半红树8种;范航清认为我国有真红树26种和半红树11种;何斌源等列出我国现存的原生真红树12科14属24种(含1变种) ,以及我国红树林湿地中常见的12种半红树植物.我国原生真红树种数占世界总种数(70种)的34. 3%. 我国所有原生真红树种类都可在地处热带的海南省找到,广东、广西均有11种,香港9种,台湾8种,福建7种,澳门5种,浙江主要是引种秋茄.(2)1.3我国红树林群落结构及其演替动态红树林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较陆地森林简单,从红树林自然分布而言,纬度较高, 尤其是未受到海流显著影响的地区(如广东大亚湾澳头港附近) ,红树植物种类及其群落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植株也比92较矮小. 海南岛的红树林以东北部的群落组成种类丰富, 结构也较复杂,岛西南部因气候干燥, 红树林分布较少, 种类不多, 群落结构也简单.在外貌结构方面,与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暗针叶林等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结构相比,红树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在生活型谱、叶级、叶质、叶型、叶缘等方面都显得十分单调.二、红树林的作用红树林及其特殊的植物生长环境早在古代就为人们所认识。
红树林知识

“天然海岸卫士”--红树林印度洋海啸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此间专家提出,我们必须吸取教训,提高防灾意识,除加强沿海地区的防波堤建设外,应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
红树林是公认的“天然海岸卫士”,树木抵消波浪的作用非常大。
它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
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海岸的70%分布有红树林。
种类组成以红树科植物为主,树皮富含单宁。
包括有红树植物:红树植物是专一在红树林中海滩中生长并经常可受到潮汐浸润的潮间带上的木本植物,包括厥类植物卤厥;半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是只有在洪潮时才受到潮水浸润而呈陆、海都可生长发育的两栖类植物;伴生植物:生长在红树林区经常受潮汐浸润的非木本植物,如一些棕榈植物和藤本植物(三叶鱼藤);红树科植物:红树科植物是分类上归属于红树科的植物。
红树林的组成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如木榄、海莲、秋茄、红树、红海榄等。
但是还有许多红树科植物不是红树林的成员,如有些长在陆地上,有些长在高山上,这些即红树科非红树植物;非红树科红树植物:红树林不仅有红树科的植物,还有卤厥科、马鞭草科、茜草科、海桑科、大戟科等,这些即是非红树科红树植物。
事实上,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是我国台风灾害最频繁的地区,风暴海啸也较多。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所梁国昭研究员梁国昭认为,为防御海啸,广东等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
但遗憾的是,广东过去曾有50多万亩天然红树林,而现在仅存不到10万亩。
★认识红树林『生长於热带或亚热带海岸最高潮线以下及平均高潮线以上间之乔木或灌木,称为红树林』,这是红树林狭义的定义,红树林是很有趣的植物,例如它有胎生、呼吸根、支撑根等特殊演化,红树林而且有它一定的作用,可以维持滨海湿地的丰富生态,还有防风、抗海潮侵蚀等功用。
至於红树林的中名是从何而来?答案是可以从其树皮中提炼红色染料,所以称之为「红树」,遗憾的是叫「红树」的红茄苳和细蕊红树已经不存在了。
海南红树林

海南红树林的研究食品学院食科3班:宋海涛红树林是指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
由于温暖洋流的影响,有的可以分布到亚热带。
红树林中生长的木本植物叫做红树植物,一般都没有包括群落周围的草本或藤本植物。
海南岛红树林种类繁多,所有中国的红树林种类在该岛均可找到,集中连片面积最大,树体高大繁茂,结构复杂是我国红树林的中心分布地带。
一、红树林的分布海南的红树林是我国南海热带海岸特有的景观,其种类甚丰富,多达11科19种,约占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种的总数81%以上,比太平洋群岛的种多37%,比菲律宾种多58%,比马达加斯加多50%以上,是我国红树林种类最多的地区。
其主要分布于岛东部、东北部的文昌县清栏港、下场港及与琼山县相连的东寨港等,次即南部崖县的三亚、榆林等港湾及东南部陵水县新村港等处,东部万宁县的杨梅港的红树林即水椰(NyPa fruticans Wurm.)为主,有纯林群落,其他红树林的种类不多,北部汇迈县的花场港及临高县的马袅港也有分布,西部澹县的新英港及海头港和昌江县的南罗新港等地亦有分布,但因气候干燥,种类不多,与新英港的种数同为8种,但种的成分并不一致。
红树林中的主要种类以红树科(RhizoPho,aceae)为代表,如红树(Rhizoplioraapieulata B1.)、海莲(Braguier Sexangula)、木榄(B. gymnerrhiza)、红茄冬(B.mucronata Lam.)、柱果木榄(B.cylindrica)、秋茄(红海兰Kandelia slylosa)及角果木(Ceriop tagal)等为主,属乔木类型的还有白骨壤、海桑、木果栋、海芒果、海漆、银叶树等,灌木有角果木、瓶花木、李抗等种,草本以卤蔗(金藏)和老鼠靳较为普遍,树高有达9一10米的乔木类型,或4一5米高的灌木种类。
群落组合分明,有状如篱笆斜插或直伸于海泥的支柱根或气根及从污泥冒出的呼吸根,有四季常绿光泽的叶层及悬垂如吊笔的胎生果苗,时现时没在海潮退涨的港湾岸边,充分表现出我国热带海岸美丽的奇特景色,它们不但可以防风浪,固海堤及绿化海岸,而且还是裸料(单宁)、药用等的植物资源。
红树林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红树林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指地表覆盖有比较长时间处于水润状态的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沿海滩涂和树木丛生的湿地等。
其中,红树林湿地是沿海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红树林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生态系统功能红树林湿地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们为许多鸟类、鱼类和其他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红树林林下的浅海水域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维持了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
此外,红树林还能有效减少风暴潮和海浪对沿岸地区的侵蚀,提供了天然的防护屏障,保护了沿海城市和村庄的安全。
保护红树林湿地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二、碳汇功能红树林湿地是重要的碳汇,具有高效的碳固定能力。
红树林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对缓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当开发和破坏,大量的红树林湿地正在消失,导致碳汇能力受到极大损失。
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湿地不仅可以维持碳汇功能,还能改善环境状况,保持气候稳定。
三、经济价值红树林湿地对于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林提供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支撑了渔业和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沿海农业也受益于红树林湿地,其提供了天然的冲击波缓冲区,保护了耕地不受海水侵蚀。
此外,红树林湿地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添了动力。
保护红树林湿地有助于维护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为了保护红树林湿地的重要性,应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地位,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规的执行。
2. 加强红树林湿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保持湿地的健康状态。
3.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红树林湿地保护的认知和重视,鼓励人们投身到保护工作中。
4.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面对红树林湿地保护的挑战,共同推动保护工作的进展。
红树林属于什么生态系统

红树林属于什么生态系统红树林属于什么生态系统 1正确答案:湿地生态系统。
解析: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和海洋生态特征。
红树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红树林、滩涂和鸡尾鱼塘三部分。
它一般由藻类、红树和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其他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和土壤组成。
分解者种类和数量少,以厌氧微生物为主,有机物残渣分解不完全。
消费者主要是喜湿的鸟类,尤其是水禽和鱼类。
底栖无脊椎动物、昆虫、两栖爬行动物也很常见,哺乳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红树林的主要价值是什么红树林不仅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还具有较强的医药功能。
在红树林大家族中,一些红树品种的果实可供食用。
例如,果实成熟后像茄子的秋茄,果实如椰树、种仁可食的水椰,树皮可以止血、通便、治疗恶疮的角果木,木材燃烧能散发沉香味、具有白色乳汁的“牛奶红树”(海漆)。
红树林植物分为真红树林植物和半红树植物。
其中,真红树植物是指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生长的木本植物,具有较强的药用功能。
例如,红树树皮入药,可治肺虚久咳;角果木树皮捣碎可以止血、收敛、通便和治疗恶疮,种子榨油可以止痒;榄李,叶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鹅疮、湿疹和皮肤瘙痒等;老鼠簕的根可药用,用于治疗淋巴结肿大、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等症状。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哪中国处于世界红树林分布区北缘,有红树植物8个群系21科25属37种,其中真红树植物11科14属26种,半红树植物10科11属11种。
主要树种有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红海榄、海莲、木榄、角果木以及海桑等。
[8] 中国红树植物有37种,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近40年来,中国红树林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总体趋势。
2000之前一直呈负增长,相对于1978年,2000年红树林总面积净减少了9662.85公顷,1978年~1990年负增长率甚至达到24.4%。
2000年以后,转为正增长态势,2018年红树林净增加5748公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
种
卤蕨 Acrostichum aureum 尖叶卤蕨 A. Speciosum 柱果木榄 Bruguiera cylindrica 木榄 B.gymnorrhiza 海莲 B. Sexangula 尖瓣海莲 B. Sexangula var. rhynochopetala 角果木 Ceriops tagal 秋茄 Kandelia candel 红树 Rhizophora apiculata 红海榄 R. Stylosa 红茄冬 R. Mucronata 小花老鼠勒 Acanthus ebractearas 老鼠勒 A. ilicifolius 厦门老鼠勒 A.xiamenensis 红榄李 Lumnitzra littorea 榄李 L. racemosa 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 木果楝 Xylocarpus granatum 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 水椰 Nypa fruticans 瓶花木 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杯萼海桑 Sonneratia alba 海桑 S. Caseolaris 海南海桑 S. hainanensis 大叶海桑 S. Ovata 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 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
收稿日期:2000—09—04
3期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9
分布到亚热带海岸,有些受潮汐的影响,也可分布到河口海岸和水陆交迭的地方,因此,红
树植物是指只有在每日可受潮汐浸润的潮间带生长的木本植物。 中国现有红树植物 12 科 15 属 27 种(含 1 变种)[1],除两种蕨类外都是高大的乔木和
海南
+ + + + + +
香港 +
+
澳门 +
广东 + +
+
广西 + +
+
台湾 +
+
福建 +
+
浙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半红树植物种类
半红树植物是指有些可以在潮间带集群生长成优势种或共建种,但又可在陆地非盐土上 生长的两栖性植物,或只是洪潮地带生长而不会在内陆生长者。中国具有 9 科 10 属 10 种的 半红树(表 2)。
1.40
0.78
0.28
48.98
生态优势度 1
文献来源 [7]
广东惠州澳头
22°44′
1.904
73.66
[3]
福建龙海浮宫
24°24′
1.20
0.57
40.61
1
[8]
12
海洋湖沼通报
2001 年
2.2 红树植物生理和形态适应的多样性
红树林群落的生境具有干湿交替、一定的盐度和缺氧的泥滩,生长在此生境的红树植物 具有特定的适应形式。
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芦苇(Phragmitas communis )
多穗扁莎草(Pycreus polystachyus)
间断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
粉叶蕨(Pityrogramma calomelanos)
3期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海洋湖沼通报
2001 年
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3
文章编号:1003—6482(2001)03—0008—09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 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林益明 林 鹏
(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 361005)
摘 要 本文从 4 个方面对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进行论述:(1)中国红
灌木。在地理分布上以海南省为主,达 25 种,其次为广东 13 种、广西 11 种,台湾和福建省 分别为 10 和 8 种(表 1)。红树植物的种类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步减少。
表 1 中国红树植物种类及其分布[1]
Table 1
Mangrove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China
1.5 中国红树林区的浮游植物
关于中国红树林区的浮游植物种类的报道不多。根据陈坚等(1993)[5]的报道,我国广 西英罗湾红树林区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 97 种,其中硅藻 93 种,甲藻 3 种,蓝藻 1 种。在种 类和数量上以硅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有窄隙角刺藻等角毛变种(Chaetoceros affinis var. willei)、短孢角刺藻(Chaetoceros brevis)、扁面角刺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拟弯角刺藻 (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距端根管藻(Rhizosolenia calcaravis)、覆瓦根管藻(Rhizosolenia imbri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佛恩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 等。
2 多样性
2.1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及其均匀性,反映出群落的 稳定性与动态,多样性指数越高,群落越趋于稳定。一般来说,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 和海拔的降低而增加;即使是在同一纬度,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也有较大差异。 如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 Shannon-Wiener 指数在 3~4 之间[6], 而南亚热带红树林群落的 Shannon-Wiener 指数在 2 以下(表 4)。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水热条件丰富,极端环境 条件对物种的选择压力较小,比较符合多数物种的生物学要求,因而能够适应这环境的物种 很多,结果使得某一树种形成绝对优势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其生态优势度低而物种多样性大。 红树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小,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特殊生境有关。海滩的淤泥只有少数种经 过特殊的生理生态适应(胎生、泌盐等)才能适应生长,极大限制了其它物种的侵入,故物 种数目少,多样性指数自然降低。
beccani)、川蔓藻(Ruppia rostellata)和属于盐沼的植物,如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ensis)等,则不列入红树林的伴生植物。
表 2 中国半红树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1]
海刀豆(Canavalia maritima)
球兰(Hoya carnosa)
瓜子金(Dischidia chinensis)
须叶藤(Flagellaria indica)
海金沙(Lygodium sp.)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
盐地鼠尾栗(Sporobolus virginicus)
树林生态系统的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和浮游植
物种类;(2)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红树植物生理和形态适应的
多样性、产物的多样性;(3)红树林的生态功能;(4)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
保护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关键词:中国 红树林生态系统 植物 多样性 保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3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伴生植物[2、3]
Table 3
Accompanying Plant species of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木 本 植 物
藤本或附生 植物
11
1.4 中国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
我国红树林区大型藻类有 4 门 29 属 55 种,其中蓝藻门有 10 属 17 种、红藻门有 5 属 13 种、褐藻门有 1 属 2 种、绿藻门有 13 属 23 种。其中福建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有 3 门 24 属 42 种,其中蓝藻门 8 属 15 种、红藻门 3 属 7 种、绿藻门 13 属 20 种[4]。以鹧鸪菜属(Caloglossa)、 卷枝藻属(Bostrrychia)、浒苔属(Enteromorpha)和鞘丝藻属(Lyngbya)的一些种类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