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奥运会徽、开幕式中国文字形义的特质导入课文。(展示幻灯片)。

二、展示探究成果:(由四个小组展示,每组不超过5分钟)

(一)汉字的起源:

一般认为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单字4500个,其中认识的约占1/3)

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文物上发现了“象形字”

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系统文字(据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7.24%)

(二)汉字的形体:

1.汉字形体演变过程

(1)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六国古文----小篆(形声占87.39%)

形体使用器物使用朝代形体特点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商代后期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

金文铸在青铜器上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线条化、平直化趋势

大篆刻在石鼓西周晚期

小篆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2)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正楷、真书)(宋代形声超过90%)

形体使用朝代形体特点

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形体扁方,较长横画呈微波起伏,右下斜笔带捺脚

草书形成于汉代使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比草书容易辨认,介于草楷之间

楷书形成于汉魏之际,南北朝至今形体方正严整,有撇、捺、硬钩,笔画平易圆转

(三)汉字的构成:

(1)独体字:“象形字”“指事字”

(2)合体字:“会意字”“形声字”

应用:根据意符推究文字的意思,减少错别字。

(四)汉字文化:

1.造字时的文化信息:

东、西、南、北

2.书法、篆刻艺术。

独特的中国文字文化博大精深。

三、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

1.标示出下列成语书写错误汉字,根据汉字构成的有关知识说说错误的原因。

浮想联篇(翩)、损身不恤(殒)、阴谋密计(秘)、以逸代劳(待)

(附《说文解字》的有关字条解释:翩,鸟疾飞也,从羽,扁声。篇,书也,

一曰关西谓榜曰篇,从竹,扁声。秘,神也,从示,必声。密,山如堂者,从山,宓声。代,更也,从人弋声。待,竢也,从彳,寺声。)

2.我们今天的姓名就包含着很多意义,姓、氏、名、字包含着很重要的信息,

联系今天所学知识,初步解读自己名字的意义。试着为自己起一个“字”。

四、课下探究:

探究自己姓氏的来历,写一篇500多字的文章。

附材料: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

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

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

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

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

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

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

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来源:在线新华字典https://www.360docs.net/doc/a914177489.html,/page/18250.html)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

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

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

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

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

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

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

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

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

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甲骨文

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

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

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

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

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

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

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

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来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a914177489.html,)

汉字形体演变、部首、用字现象

一、汉字的形体演变

1.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

(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

2.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

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二、利用楷书形旁推求字的本义范畴

1.部首

(1)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该部之首,叫部首。如:札、李、椅、核、树等,其部首是“木”。

(2)以义定部与以形定部

①《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义类来确定部首,叫以义定部。如,甥、舅均为“男”部,施、旗“※”部。

②《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为方便检字,不再考虑字的意义,纯

粹从字形出发确定部首,叫以形定部。如,施、旗均为方部;到(从至,刀声)刀部。

2.分析古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1)根据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字(词)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有直接联系的是本义,由本义引申出的意义叫引申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没有联系的叫假借义。

如:戎:本义指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征伐,假借义指你

(们)。

(2)造字法四书在探求字的本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表意性由强到弱递减。象形字、指事字直接表意,会意字间接表意,形声字要把意符、声符、口语读音联系起来才表意。

3.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义类:

亻儿:人冫(仌):冰、寒冷刂(刀):刀、切割

力:力量、用力匚:盛物的器皿口:嘴、口

囗:围墙、包围土:土、土地女:妇女

子:子女宀:宫室、房屋山:山岳

巾:布帛广(yǎn):宫室弓:弓箭

彡:修饰彳:行走忄(心):心情、心理活动

扌(手):手、手的动作斤:斧子日:太阳、季节、时辰月:月亮木:树木、木材欠:张口、出气

殳:打击毛:毛发氵(水):水

灬(火):火牛:牛、牲畜犭(犬):狗、野兽

王(玉):玉石瓦:陶器田:田地

疒:疾病皿:盆类器皿目:眼睛、看

石:石头礻(示):鬼神祭祀禾:禾类植物

穴:洞穴立:战立(竹):竹子

糹(糸):丝麻绳索缶:陶器罒(网):罗网

羽:羽毛、翅膀耂:老人耒:农事、农具

耳:耳朵、听月(肉);肉、肉体舟:舟船

艹(艸):植物、草木虫:蛇行:道路

衣:衣服见:看角:兽角

讠(言):言语豕:猪贝:钱财

走:行走、奔跑足:脚、行走车:车辆

辶(辵):行走阝右(邑):城邑酉:酒、酒坛门:门户阝左(阜):山陵、台阶隹:鸟类

雨:雨类革:皮革页(xié):人头

飠饣(食):食物马:马骨:骨骼

髟:毛发鬲:釜锅鬼:鬼魂

鱼:鱼类鸟:鸟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