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征求意见稿)【模板】
水稻品种试验调查标准黑龙江水稻品种审定

水稻品种试验调查标准黑龙江水稻品种审定篇一:2015年黑龙江长粒水稻品种推荐黑龙江省垦盈种业垦盈系列变为本单位水稻高级农艺师研发垦盈1号(铁杆、高产、优质、多抗、长粒超级稻)特征特性:生育天数135天,主茎12-13片叶,需要活动积温2500℃,株高88cm,穗长23cm,每穗粒数150粒,千粒重31g,分蘖力强,品质优适应性强,抗倒伏性极强,耐寒,抗病性强,米粒优,米粒长宽比2.1:1。
产量表现:平均公顷产量可达9000kg,最高公顷产量可达10000kg。
科育10-01 (铁杆、高产、优质、多抗、圆粒超级稻)特征特性:生育天数130天,主茎12片叶,需要活动积温2450℃,株高95cm,穗长18cm,每穗粒数100—120粒,千粒重20g,株型收敛,剑叶上举,收获前一直活干成熟,分蘖力强,主蘖穗一致,抗倒伏性极强,抗病性强,喜肥水。
产量表现:最高产达12吨/公顷,一般公顷产量9500公斤/公顷一10000公斤/公顷,属于吨粮稻。
适应区域:适用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注:本单位主要以水稻科研为主,水稻种子销售以供研发。
篇二:2012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2012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黑审稻2012001 东农431 黑审稻2012002 松粳16 黑审稻2012003 利元5号黑审稻2012004 绿珠1号黑审稻2012005 龙稻13 黑审稻2012006 龙稻14 黑审稻2012007 龙粳33 黑审稻2012008 龙粳34 黑审稻2012009 绥稻1号黑审稻2012010 龙粳35 黑审稻2012011 龙粳36 黑审稻2012012 育龙1号黑审稻2012013 龙粳37 黑审稻2012014 龙粳38东农800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松07-318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五优06-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绿珠0659 哈07-408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哈05-306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龙交06-2110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龙交04-908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盛昌06-012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龙生01-107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龙生01-028-2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育龙06-130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龙育03-1789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龙交06-192(软米)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81 水稻温带上限黑审稻2012015 中龙香粳1号哈香06-216(香稻)黑龙江省第二积2011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54 黑审稻2011001 松粳15 松06-308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水稻 55 黑审稻2011002 松粳14 松05-274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 56 黑审稻2011003 龙粳30 龙花01-558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 57 黑审稻2011004 龙粳31 龙花01-687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水稻 58 黑审稻2011005 莲稻1号绿研长粒02-02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水稻 59 黑审稻2011006 龙粳32 龙组01-4160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60 黑审稻2011007 龙庆稻2号庆07-08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水稻 61 黑审稻2011008 松粳香2号松香06-317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水稻62 黑审稻2011009 龙稻12 哈07-301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2010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62 黑审稻2010001 龙洋1号龙洋03-4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63 黑审稻2010002 龙稻10 哈05-113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 64 黑审稻2010003 龙稻11 哈04-13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 65 黑审稻2010004 牡丹江31牡2004-1325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66 黑审稻2010005 绥粳13 绥03-4386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67 黑审稻2010006 北稻5号北04-20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68 黑审稻2010007 龙庆稻1号哈04-29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69 黑审稻2010008 龙联1号莲选05-1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 70 黑审稻2010009 松粳13 松02-81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 71 黑审稻2010010 龙粳29 龙品02011-2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 72 黑审稻2010011 龙盾107 龙盾00-240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水稻香稻香稻香稻香稻73 黑审稻2010012 莲惠1号 74 75 76 77黑审稻2010013 黑审稻2010014 黑审稻2010015 黑审稻2010016莲育05-4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苗香粳1号苗系918-4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龙香稻2号哈05-63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龙粳香1号龙花04-050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稼禾1号稼禾香004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2009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62 黑审稻2009001 东农429 东农4203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3 黑审稻2009002 东农430 东农4205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4 黑审稻2009003 牡丹江30 牡2001—1063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5 黑审稻2009004 松粳香1号松04—1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6 黑审稻2009005 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黑龙江省五常市平原自流灌溉区水稻67 黑审稻2009006 北稻4号北01—03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8 黑审稻2009007 东农428 东农3489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9 黑审稻2009008 龙粳26 龙育03—1804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70 黑审稻2009009 龙粳25 龙花01—806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71 黑审稻2009010 龙粳27 龙交04—2182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2 黑审稻2009011 龙粳28 龙育04—1465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3 黑审稻2009012 垦稻19 垦04—1093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4 黑审稻2009013 绥粳12 绥04—6349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5 黑审稻2009014 龙稻9号哈05—42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76 黑审稻2009015 龙糯3号龙糯04—1292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2008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71 黑审稻2008001 东农426 东农3418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72 黑审稻2008002 东农427 东农2108 第一积温带插秧栽培73 黑审稻2008003 松粳12 松01-173 第一积温带插秧栽培74 黑审稻2008004 中龙稻1号哈2000-17 第一积温带插秧栽培 75 黑审稻2008005 绥粳9号绥02-6007 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 76 黑审稻2008006 绥粳10 绥02-7015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77 黑审稻2008007 合粳1号合选03-13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78 黑审稻2008008 龙粳21 龙花99-454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79 黑审稻2008009 绥粳11 绥02-6159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80 黑审稻2008010 龙粳22 龙丰K8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81 黑审稻2008011垦稻13 垦02-700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82 黑审稻2008012 垦稻18 垦粳02-393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83 黑审稻2008013 龙粳23 龙花00290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84 黑审稻2008014 垦粳2号农大99D004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85 黑审稻2008015 鸡西稻1号鸡西99-3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 86 黑审稻2008016 龙盾106 龙盾02-242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 87 黑审稻2008017 龙粳24 龙交03-1333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 88 黑审稻2008018 三江2号建02-6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糯稻 89 黑审稻2008019 龙稻8号(糯)哈02-4 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2007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60 黑审稻2007001 龙粳17 龙育99—390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1 黑审稻2007002 龙粳18 龙交01B—1330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2 黑审稻2007003 龙粳19 龙选99—196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3 黑审稻2007004 龙粳20 龙育03—1126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4 黑审稻2007005 东农425 东农2011 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5 黑审稻2007006 松粳11 松5119 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6 黑审稻2007007 绥粳8号绥02—6222 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7 黑审稻2007008 龙盾105 龙盾D904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8 黑审稻2007009 黑粳8号黑交9901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糯稻 69 黑审稻2007010 普粘8号普粘11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2006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50 黑审稻2006001 龙粳15 龙品02—1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51 黑审稻2006002 龙粳16 龙D99—709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52 黑审稻2006003 龙稻5号哈99—774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水稻 53 黑审稻2006004 龙稻6号哈99—245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水稻水稻水稻54 55 56 57黑审稻2006005 黑审稻2006006 黑审稻2006007 黑审稻2006008龙稻7号哈02—220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牡丹江28 牡97—1230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牡丹江29 牡98—1130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垦稻11 垦00—1113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58 黑审稻2006009 垦稻12 垦99—34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 59 黑审稻2006010 北稻3号北01—09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 60 黑审稻2006011 莎莎妮莎莎妮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2005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43 黑审稻2005001 龙粳14 龙D99—904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 44 黑审稻2005002 东农424 东农9921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5 黑审稻2005003 龙稻4号哈99—85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6 黑审稻2005004 松粳9号松98—122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 47 黑审稻2005005 松粳10号松98—13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8 黑审稻2005006 牡丹江27 牡99—88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 49 黑审稻2005007 牡粘4号牡粘98—738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50 黑审稻2005008 五优稻3号五优C稻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51 黑审稻2005009 上育397 上育397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积温带篇三:2015年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方案2015年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的品质、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为皖南烟区水稻品种区试选拔参试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湖南省特殊类型水稻品种审定标准(试行)

湖南省特殊类型水稻品种审定标准(试行)一、糯稻(一)品质每年区试品质检测直链淀粉含量42.0%。
(二)产量杂交稻品种作对照,常规稻品种每年区试、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相应降低2个百分点。
抗性或品质比对照每低一个等级,每年区试、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相应提高2个百分点。
1 .高产品种与对照同类型且抗性、品质同等级,每年区试亩产量或日产量比对照减产≤7.0%;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比对照减产≤9.0%.2 .绿色品种抗稻瘟病。
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一个等级。
每年叶瘟≤3.0级、穗瘟≤5.0级、穗瘟损失率≤3.0级,可比对照减产≤9.0%每年叶瘟≤3.0级、穗瘟≤3.0级、穗瘟损失率≤3.0级,可比对照减产≤12.0%;每年叶瘟≤3.0级、穗瘟≤3.0级、穗瘟损失率≤l∙0级,可比对照减产≤15.0%。
抗白叶枯病。
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一个等级。
每年接种鉴定43.0级,可比对照减产≤9.0%;每年接种鉴定≤1.0级,可比对照减产≤12.0%.抗稻飞虱。
早稻对白背飞虱抗性达中抗及以上,中、晚稻对褐飞虱抗性达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一个等级。
每年接虫鉴定≤5.0级,可比对照减产≤9.0%;每年接虫鉴定≤3.0级,可比对照减产≤12.0%;每年接虫鉴定WLO级,可比对照减产415.0%。
(三)其他指标需达到《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要求。
二、镉低积累水稻(一)镉低积累特性每年池栽鉴定、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糙米镉含量检测最高值≤0∙2mg∕kg.(二)产量杂交稻品种作对照,常规稻品种每年区试、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相应降低2个百分点。
抗性或品质比对照每{氐一个等级,每年区试、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相应提高2个百分点。
1 .高产品种与对照同类型且抗性、品质同等级,每年区试亩产量或日产量比对照减产≤5.0%;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比对照减产47.0%。
2 .绿色品种抗稻瘟病。
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一个等级。
每年叶瘟43.0级、穗瘟45.0穗瘟损失率≤3.0级,可比对照减产≤1O.O%;每年叶瘟≤3.0级、穗瘟≤3.0级、穗瘟损失率41∙0级,可比对照减产413.0%。
稻品种审定标准及主要指标模板电子教案33页PPT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案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安徽省水稻品种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试行)【模板】

附件2安徽省水稻品种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试行)一、试验概况1、试验田基本情况(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3)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4)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5)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1)前作:作物名称及生产或试验类型、空闲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耕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域试验3次重复,生产试验一次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寸表示。
(9)每穴种子苗数:计划要求指标。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及数量。
(12)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试验期间气候概况及特殊气候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指试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或异常试验数据产生的原因等。
二、试验结果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请按照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
以便进行电脑统计分析。
1、生育特性(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稻国家级审定标准

农作物品种-稻审定标准(国家级)2017年1基本条件1.1抗性(病、虫、冷、热)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每年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且稻瘟病抗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不低于对照。
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南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
南方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耐热性。
南方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耐热性(中籼)。
南方武陵山区:耐冷性。
北方早粳区:耐冷性。
北方华北中粳区:条纹叶枯病。
1.2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华南晚籼和黄淮海中熟中粳、东北中熟早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稻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结实率中稻品种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晚稻品种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试验点≤3个。
1.4旱稻品种抗旱性抗旱级别≤5级。
2分类品种条件2.1高产稳产品种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试验≥0.0%试验点比例均≥65%。
或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5%。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李全衡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
【年(卷),期】2022()9
【摘要】1基本条件1.1抗病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
除此之外,不能高感其他2种及以上主要病害(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等)。
1.2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1.3结实率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
1.4抗倒性品种年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点占总试验点的比例≤20%。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李全衡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同审两系优质稻品种"盐两优888"超级稻武运粳24号栽培要点第六批停止推』。
同家审定农作物部分品种同审两系优质稻品种"盐两优888"
2.国家级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
3.更好发挥审定标准对品种创新的引领作用--解读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
4.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
5.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广东水稻品种审定

2023年广东水稻品种审定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品种的选育和审定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2023年,广东省将进行水稻品种审定,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升农民的收益。
本文将从水稻品种审定的背景、审定的标准和程序、以及审定结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稻品种审定的背景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广东省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水稻品种成为迫切需求。
因此,进行水稻品种的审定工作,有助于挑选出适应广东省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
二、水稻品种审定的标准和程序水稻品种审定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审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审定的水稻品种必须符合广东省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的产量。
其次,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耐逆性也是审定的重要考量因素。
此外,水稻的外观特征、籽粒质量和食味口感等品质指标也需要进行评价。
审定的程序包括申报、初审、试验示范和审定验收等环节,确保品种的全面评估和验证。
三、水稻品种审定结果的影响水稻品种审定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广东省的水稻种植和农业生产。
审定通过的优良品种将被推广种植,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这些品种的推广还将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此外,审定结果还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地块和生产条件的品种,提高种植效益。
2023年广东水稻品种审定的举行,将为广东省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益带来积极的影响。
通过挑选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广东省的水稻品种审定工作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效益。
贵州水稻认定标准

贵州水稻认定标准贵州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水稻产量占据着该省农作物的重要位置。
为了保障贵州水稻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贵州省制定了一系列水稻认定标准,对水稻的生长过程、产量、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介绍贵州水稻认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水稻品种贵州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推广了适应本地生长的水稻品种,其中包括早稻、中稻和晚稻等不同成熟期的品种。
通过认定标准,对于水稻品种的外观、成熟期、产量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水稻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土壤要求贵州水稻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环境,贵州省规定了水稻生长的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等要求,以保证水稻在良好土壤条件下获得充分的养分供应和生长空间。
三、农艺管理贵州水稻认定标准也对水稻的农艺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艺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四、产量要求贵州省规定了水稻的产量标准,旨在鼓励农民采用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稻的产量水平,增加农业收入。
五、品质要求贵州水稻认定标准对水稻的品质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外观、口感、加工品质等方面。
高品质的水稻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利于扩大市场渠道和提高销售价格。
六、认定标准执行为了确保贵州水稻认定标准的有效实施,贵州省设立了相关的认定机构和管理部门,制定了专门的认定流程和监督制度,对符合认定标准的水稻进行认定,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
总结起来,贵州水稻认定标准对于水稻的种植、管理、产量、品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旨在推动贵州水稻产业的发展,提高水稻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希望贵州省能够继续完善水稻认定标准,推动贵州水稻产业的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
(征求意见稿)
1 基本条件
1.1抗性
稻瘟病抗性级别达到中感及以上,且最高病级≤7级。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耐冷性、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1.2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当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旱稻品种抗旱性
抗旱级别≤5级。
2 分类品种条件
2.1高产稳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品种且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试验不减产试验点比例均≥65%。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品种且比对照品质差: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0%。
申请审定品种为杂交品种,对照为常规品种同等级品质: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照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试验不减产试验点比例均≥65%。
申请审定品种为杂交品种,对照为常规品种且品质比对照差: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7.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0%。
2.2绿色优质品种
2.2.1抗病品种
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同时条纹叶枯病达到抗以上。
2.2.2优质品种
品种品质达到国家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中品种品质指标3级(含)以上。
2.2.3轻简化栽培品种
机械插秧品种和直播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
2.3特殊类型品种
2.3.1糯稻品种
支链淀粉含量≥98%。
2.3.2特种稻品种
香稻,色稻,专用稻(功能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