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程课件第八章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国际收支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国际收支

1993年,单位:亿美元
国家 经常
货物
服务
收入
项目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中国 458.7 4382.7 -3936.2 467.3 -553.1 160.1 -239.3
日本 1362.2 4491.2 -3427.2 776.2 -1115.3 952.1 -239.7
韩国 123.2 1976.4 -1754.8 327.0 -403.1 71.1 -65.2
第八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念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内容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念
国民收入帐户: 记录了对一国的收入和产出做出贡献的所有支出的相 关情况。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Y) GNP按照支出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得出开放经济国 民收入恒等式:
Y CI GX M
第一节
国民收入帐户:
GNP Y C I G X M GDP GDP C I G X 'M '
X X '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 M M '向国外支付的要素收入
第一节
年份
1978 1985 1990 1993 1995 2000 2003 2004 2005
支出法国内 生产总值(亿 元)
加拿大 172.7 2857.9 -2442.8 429.3 -506.6 235.0 -402.4
美国 -5306.4 7164.1 -12607.1 3040.9 -2563.0 2943.9 -2611.0
墨西哥 -66.1 1647.7 -1705.5 127.1 -181.4 56.6 -149.1
61516.0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PPT第八版第八章)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PPT第八版第八章)

• 公式:

V T VW VW
8-22
关税的成本和利益
关税会提高进口国的商品价格,降低出口国的价

格 导致如下后果:
• 进口国的消费者受损,出口国的消费者受益 • 进口国的生产商收益,出口国的生产商受损 • 征收关税的政府获得税收
为确定和比较这些成本和收益,需要界定消费者
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假定对于每个团体,边际上一美元的收入或损失的 价值为相同的社会价值
8-29
关税的成本和利益
图 8-9: 进口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和收益
价格, P S =消费者损失 (a + b + c + d) = 生产者所得 (a) PT PW P*T a b c e d = 政府的收入 (c + e)
D
S1 S2
价格, $/ton
供给 = 消费者损失 (a + b + c + d) 美国市场价格 466 世界价格 280 a b c d = 生产者所得 (a)
= 配额租 (c)
需求
5.14 6.32 8.45 9.26
进口配额: 2.13百万吨
食糖数量, 百万吨
8-41
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
自愿出口限制
• 自愿出口限制 (VER) 是出口国自己制定的出口配
• 外国出口供给曲线
–在每一个价位上,外国愿意提供给世界其他国家的 最大出口量
–即本国供给量超过外国需求量的那部分: XS = S*(P*) – D*(P*)
8-9
关税的基本分析
图8-1: 推导本国的进口需求曲线
价格, P
S 价格, P A PA P2 2
P1 D S1 S2 D2 D1 数量, Q D2 – S2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主要政策措施:



1.贸易政策:基本政策。通过关税和非关税 手段,限制,禁止外国制成品,尤其是消费 品的进口。维持本国新建产业发展空间。 2.外汇政策: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有 限外汇用于急需领域。 必需品:降低进口成本 非必需品:提高成本,限制进口 3.投资政策:实行优惠投资政策。
实施条件:
两种经济战略的原因分析
• 1.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原因 • 1)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 • 2) 民族复兴或振兴心理。 • 2.出口导向战略实行的原因 • 1) 外汇紧缺,选择出口导向可以节约外汇。 • 2) 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资本和技术短缺, 内部市场狭小,仅仅依靠国内市场难以有效达到工业 化目的,使这些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开放国门大 规模的招商引资 • 3) 国内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低成本在招商引资中富有吸引力,其产品出口也富有 竞争力。
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这两种发展战略 的原因、条件、政策体系、产业的侧重点皆 不相同。两种战略各有其优缺点。
8.2.3 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又称内向型经济。采取贸易保
护措施,发展国内制造业,逐渐以国内生 产的制成品代替进口制成品。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 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工 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上以本国产 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 条件,实现工业化。
主要政策措施
1.贸易政策:自由化。大力促进出口。给出口企业提供 减免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和出口 保险等,目的在于降低出口成本,开拓国外市场,增强 出口竞争能力。 2.外汇政策:优先提供外汇,外汇留成,出口奖励,本 币对外贬值,增强本国产品竞争力。 3.投资政策:对企业减税,提供原材料,土地,基础设 施,其他服务。 4.外资政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先进技术,解决国 内资金、技术匮乏。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专题:发达国家为何要保护农产品贸易
第8章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 - 李艳丽
农产品保护的方式
日本式的,主要是限制进口,如韩国、台湾的农产品保护
美国式的,包括加拿大,主要是补贴出口
欧盟式的,是指通过价格支持政策使其从原来的农业进口国变成出口国
第8章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 - 李艳丽
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以前对农产品贸易采取征税挤压的政策,但一旦经济起飞以后,其农产品贸易政策也转向保护。典型代表就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在20世纪50年代,韩国和台湾都是出口农产品,其本地农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台湾的稻米价格平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30%,6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韩国和台湾的农产品价格迅速上升,政府政策遂做了转变。到了1982年,韩国和台湾的稻米价格为国际市场价格的270%,农产品价格平均高于国际市场55%。韩国的农业保护程度更为严重,1987年用“生产者补贴等值”衡量的保护成都的达到了59%,超过欧共体(52%)、美国(33%)和加拿大(39%),仅次于日本(79%)。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准备与艰难启动 新加坡议题(1996) 世界贸易组织要为投资政策、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贸易便利化等问题制定规则 西雅图会议(1999) 多哈发展议程启动 2001年11月,与会的142个成员部长一致通过了《多哈部长宣言》,决定启动新一轮谈判,且谈判最迟不晚于2005年1月1日结束。 议题包括:与实施相关的问题;农业;服务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贸易的便利化;WTO规则;争端解决谅解;贸易与环境;电子商务;小型经济体;贸易、债务与金融;贸易与技术转让;技术合作与能力建设;最不发达成员;特殊和差别待遇。
1994年4月15日,“乌拉圭回合”参加方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通过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08《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08《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End16
(三)关税的消费效应
消费量的下降对消费者的福利有不利的影响。 图 8 - 1 中,征收关税前后消费者剩余分别为三 角形 HGPW 和三角形 HBPt所示,所以,消费者福 利的损失为梯形GBPtPW的面积(a+b+c+d)。 综合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便可得到关税的贸 易效应,即:生产效应 + 消费效应= 贸易效应。 在图8- 1中,征收关税后进口的减少 =Q1Q2- Q3Q4=Q1Q3(生产增加)+Q4Q2(消费减少), 此即为关税的贸易效应。
5/14/2014 9:52:21 PM
End23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2)
2、大国情形
由图 8 - 2 可知。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 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 财政收入= a-(a+b+c+d)+(c+e)= e -(b+d)。当e>(b+d)时,本国福利 增加;当 e <( b+d )时,本国福利则会 减少。所以,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 福利效应不确定,它取决于贸易条件效 应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
5/14/2014 9:52:21 PM
End11
(二)关税的生产效应:图形
P H Pt
生产者剩余增加 生产者剩余
S
A a c
B
PW I O
C b E F d
G
t D
Q1 Q3
Q4
Q2
Q
End12
5/14/2014 9:52:21 PM
图8—1关税的经济效应
关税的生产效应:图形说明
征收关税后,国内市场价格上 升,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厂商现 在面对较高的价格,从而能够补 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 于是国内生产增加,即为征收关 税的生产效应。

国际经济学王怀民第八章关税壁垒

国际经济学王怀民第八章关税壁垒
进口产品价格因征收关税发生的变化,影响的不 仅仅是自身的供求变化,通过改变商品间的相对 价格水平,它还会影响到其它商品的生产、贸易、 消费,导致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发生相 应的变化。
以下假定X为出口品部门,Y为进口品部门。
对于进口小国来说,其征收进口关税后的社会福 利水平必定会低于自由贸易时的福利水平。
二、关税的分类
(一)根据征税对象的分类
根据关税的征收对象和征税产品的流向关税包括进口 关税、出口关税、过境关税。
进口关税(Import Tariff)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 商品进入本国关境,或者是从自由港、出库加工区、 保税区、保税仓库进入本国关境时,根据海关税则对 进口商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进口小国
P
Sd
P
8
7 6
t=1 6
Dd
Q
世界市场供求
SW DW
Q
对于小国来说,征 收进口关税不会改 变进口小国的贸易 条件 ,进口价格仍 为 Pm 。但会改变 该商品的国内价格 ,产生一系列经济 效应。
P
Pt
Pm
ab c
d
0 QS QS QD
Sd
t
QD
从量税(t元/ 单位进口量)
Sm
Dd
Q
1、价格效应:国内价格从Pm 上升到Pt(Pm+t),上升了t 。
相对价格 达p到t 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即过 点C的t 消费无差异曲线
在 点U处t 切点C斜t 率应等于 ,即 。pt
pt // pt
征税后小国的贸易条件并不会发生变化,国际交换条 件仍然为Pw=Px/Py,存在一条过新的生产均衡点Qt 的国际相对价格线,并且在保证该国贸易均衡的条件 下,该国消费均衡点将落在这条相对价格线上。国内 消费者面对的国内相对价格是Pt,根据消费者效用最 大化的条件,通过新的消费均衡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该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应等于Pt,消费均衡点具体 的位置由该国实际预算约束线的位置确定。国内生产 要素的收益所产生的预算线为过Qt的国内相对价格线, 假设政府把对进口产品Y所征收的进口关税全部返还 给本国消费者,则本国的实际预算线将会向上平移至 过Ct点的国内相对价格线,国际贸易仍按自由贸易时 国际市场均衡价格进行,而国内消费者则按征税后的 国内相对价格来决定其最佳选主要内容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件英文官方第10版1第八章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件英文官方第10版1第八章
– This long-run equilibrium number of firms in the industry – Firms have no incentive to enter or exit the industry.
AC = nF/S + c
• If the number of firms is greater than or less than the equilibrium n, then firms have an incentive to exit or enter the industry.
8-9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ont.)
8-10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ont.)
8-11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ont.)
8-12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ont.)
8-13
– AC = 5/Q – MC = 1
• Marginal cost is the cost of producing an additional unit of output.
8-7
Fig. 8-1: Monopolistic Pricing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 The profit-maximizing output occurs where marginal revenue equals marginal cost.
– And because AC decrease, consumers can also benefit from a lower price.

第八章国际经济学课件

第八章国际经济学课件

WTO前身:GATT八轮谈判
年份
1947 1949 1951 1956 19601961 19641967 19731979 19861994
地点/名称
日内瓦 安纳西 托奎 日内瓦 日内瓦(狄龙回合) 日内瓦(肯尼迪回合) 日内瓦(东京回合) 日内瓦(乌拉圭回合) 关税 关税 关税 关税 关税
涉及议题
WTO的基本原则
• 关税减让原则 “关税减让”一直是多边国际谈判的主 要议题。关税减让谈判一般在产品主要供 应者与主要进口者之间进行,其他国家也 可参加。双边的减让谈判结果,其他成员 按照“最惠国待遇”原则可不经谈判而适 用
WTO的基本原则
• 透明度原则 要求各成员将有效实施的有关管理对外 贸易的各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 判决等迅速加以公布,以使其他成员政府 和贸易经营者加以熟悉;各成员政府之间 或政府机构之间签署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 的现行协定和条约也应加以公布;各成员 应在其境内统一、公正和合理地实施各项 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判决等
具体谈判议题分歧大
• 农业谈判 • 非农产品市场准入 • “新加坡议题”:投资、竞争政策、贸易便利 化和政府采购透明度等,以欧盟、日本为代表 的发达成员主张立即启动相关谈判;而印度、 马来西亚、肯尼亚、中国等发展中成员则认为, 在其中许多内容上,发展中成员尚未做好谈判 准备,因此不同意启动谈判,而主张对有关问 题予以澄清。
WTO 部长会议:新一轮谈判
• • • • • • • • 新加坡:1996年12月9日-13日 日内瓦:1998年5月18日-20日 西雅图: 1999年11月30日-12月3日 多哈: 2001年11月9日-13日 坎昆:2003年9月10日-14日 香港:2005年12月13日—18日 日内瓦:2009年11月30-12月2日 日内瓦:2011年12月15-17日,俄罗斯加入WT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常账户盈余意味着本国向国外提供了融资(净贷款人), 经常账户 赤字意味着外国向本国提供了融资(净借款人) 经常账户余额反映一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差额) ,公式表达为: CA = S - I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投资( I) 可以与储蓄(S) 不相等。当S < I 即 本国储蓄不足时,可以通过产生CA < 0 即经常账户赤字方法(即净进 口)满足投资需要, 形成国内资产。实际上就是利用国外资本弥补本 国的储蓄缺口。形成对外债务 当S > I 即本国储蓄超过国内投资需要时,则可以通过CA > 0(即净出 口),使资本流出,形成海外资产。 这里的净进口或者净出口,不要理解为货物贸易的净进口或净出口。 各国储蓄、投资状况之间的差异, 与各国商品与服务的进出口情况则 是对这一差异,形成对应关系。 经常帐户与资本和金融帐户, 在一个帐户出现赤字或盈余, 必然伴随另 一个帐户的盈余或赤字。 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应该是追求平衡的。 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形成对外债务,利用外国资本流入,美国的资 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互为融资。 日本贸易顺差,即经常账户顺差,但对外投资、输出资本,即资本与 金融账户逆差。 中国的双顺差问题。大部分表现为高居不下的外汇储备资产存量,一 小部分表现在错误与遗漏账户里。



对外经济平衡与对内经济平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1、当前我国经济对外不平衡本质上是对内不平衡的外在反映。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正是在国内储蓄率较高,而社会总需求不 足,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产生的;资本项目顺 差则反映了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发育滞后、对外资依赖较大、 资本流出渠道不畅等问题。因此,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关键取 决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进展。 2、对外不平衡反过来也会给对内平衡带来负面影响,如增加 国内市场流动性,影响物价稳定和资产价格,影响地区平衡 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 3、中国国内出现净储蓄,就表现为净出口(国际收支顺差, 即国际收支顺差来对冲净储蓄),国际收支顺差不能通过市 场来自发调节(市场决定汇率),就表现为官方储备,官方 储备表现为基础货币的多发(货币数量超过了国内经济活动 的需要,例如M2货币的泛滥),造成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流 入房地产领域(造成房地产泡沫,北京房价十年涨十倍)。 这里关键问题:国内净储蓄和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因此, 当前改革重点就是提高国内消费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13年全年





差额 B.收益 -2,682 1.职工报酬 996 2.投资收益 -3,678 C.经常转移 -540 1.各级政府 -193 2.其它部门 -347 二. 资本和金融项目 20,182 A.资本项目 190 B.金融项目 19,992 1.直接投资 11,434 1.1我国在外直接投资 -4,539 1.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 15,973 2.证券投资 3,744



收益项目逆差扩大,主要反映了我国对外资产负债 的结构问题,当期外商在华投资的收益较上年增长 23%。 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证券投资净流入有所增长。 其他投资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2013年,其他投 资项下净流入776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出2601亿美 元。其中,我国对外的贷款、贸易信贷和资金存放 等资产净增加136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41%;境 外对我国的贷款、贸易信贷和资金存放等负债净增 加2142亿美元,上年为净减少284亿美元。 储备资产增长快。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327亿美元, 较上年多增3340亿美元截至2013年末,我国外汇 储备余额达38213亿美元
贷方 借方 11,506 14,188 1,102 106 10,404 14,082 3,292 3,832 70 262 3,223 3,570 106,909 86,727 276 86 106,632 86,640 21,512 10,079 2,250 6,790 19,262 3,289 6,442 2,698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是一个扼要的表述,记录了 一国居民和其它国家居民在一年间发生的所有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帐本(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交往),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平衡问题。如同个人有个人帐本、家庭有 家庭账本、企业有企业帐本(企业资产负债表)。(但由于负债的约 束性不同,家庭账本、企业账本、国家账本的负债规模要求是不一样 的) 从会计学意义上看,收入部分(货币流进本国),就记为正项(贷 方);支出部分(货币流出本国),就记为负项(借方)。或者说, 贷方记录的是本国从外国取得收入的交易,借方记录的是本国向外国 进行支付的交易。






自主性项目和调节性项目
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均是自主性项目,源于总体的经济状 况,表现为国际收支总差额。 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异,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解决,解决的手 段,包括官方储备(官方负债),就是平衡性或调节性项目。


官方储备的变化
官方资产的交易,而官方资产是所有国家都可以接受的支付 手段。 官方储备的年度变化,主要是中央银行外汇持有量的变化。 中央银行购买和出售外汇,构成了外汇市场的官方干预。 这些官方干预活动,造成了美国持有的官方储备和外国官方 持有的美元兑年度净变化,后者就是美国的官方负债。 美国庞大的经常项目赤字,是通过不断增加的美国对外国中 央银行和私人机构的负债来进行融资的。 例子:你的银行储蓄已有10000元,本月你收入1000元、支 出800元,当月储蓄200元,即你持有的储蓄增加了200元 (储蓄流量)、储蓄存量(10200元)。




如何认识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问题 中国外汇储备资产急剧增长。 在外汇储备中通过输出实际资源即经常帐户盈余获得 的外汇是债权性的,而通过资本输入即资本和金融帐 户的盈余获得的外汇是债务性的。 如果储备资产来自于贸易顺差,意味着本国资源被外 国所用。 外汇储备资产的投资风险 外汇储备资产与基础货币的多发,造成流动性过剩, 造成通货膨胀。 中国是资本输出国,但它是官方的资本输出国,而不 是私人资本的输出国,这与日本不一样。 世界经济的失衡问题。如何理解?


中国的错误与遗漏项表明什么?热钱还是 资本外逃? 负项,表明资本外逃(借方); 正项,表明 热钱流入(贷方)
误差与遗漏项目是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一个平 衡项目,而非真实统计的结果。造成误差与遗漏 的原因既包括不同渠道数据与国际收支统计原则 的差异、各数据源统计误差和货币折算差异等, 也包括未被记录的跨境资本流动。如果误差与遗 漏主要是因为统计原因导致的,其净额就应当呈 正负交替的随机分布。 通常国际上认为,净误差与遗漏额占货物贸易进 出口总值的5%以下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在国内 外经济金融形势动荡时,净误差与遗漏额也可能 较大。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现在每季度公布一次),见中国外汇管理局网 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13年全年

项目 差额
差额
贷方
借方
(亿元人民币)







一. 经常项目 11,330 A. 货物和服务 14,552 a.货物 22,262 1.运输 -3,509 2.旅游 -4,765 3. 通讯服务 2 4.建筑服务 419 5.保险服务 -1,121 6.金融服务 -31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585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1,246 9.咨询 1,049 10.广告、宣传 110 11.电影、音像 -39 12.其它商业服务 835 13.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2

国际收支平衡表四个基本项之间的关系: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净误差和遗漏=0 即:A+B+C+D=0 => A+B=-(C+D)


=> A+B+C=-D
只要知道了三项,就会得出第四项
国际收支平衡表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交易,就称作自主性交易 (autonomous),因为它们是为了商业目的而发生的; 官方储备的交易被称为调节性交易,是为了平衡国际交易 而发生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每笔交易都由两笔价值 相等的账目表示,分别记录在借方和贷方。原则上讲,有 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表中的全部账目净余额为零。但 在实际编制时,由于统计口径和数据来源以及其他技术原 因,当把所有的账目加总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净借方 或贷方余额。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单独设立了一个项目, 即“净误差与遗漏”,其数额与上面所说的余额相等。 借方和贷方恒等,表明记帐方法的平衡,并不表明这个国 家对外经济收支状况的平衡。 实际资源的转移、资本的转移。做到实物流与资金流应该 一致。




国民经济中的国际收支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可表示为: Y=C+I+G+X-M C 代表私人消费、I 代表私人投资、G 代表政府支 出、X 代表出口、M 代表进口。 贸易账户余额、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是国民 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Y=C+S 于是, I (包括G)+ X - M = S 整理方程,得: X - M = S –I (日本,高储蓄率) M - X= I –S (美国,低储蓄率或高负债率)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6年上半年



差额 贷方 3. 其它投资 4,815 78,678 三. 储备资产 -26,749 82 1 货币黄金 0 2 特别提款权 13 0 3 在基金组织储备头寸 69 69 4 外汇 -26830 0 5 其它债权 0 0 四. 净误差与遗漏 -4,764 0
164,961 150,163 137,408 2,332 3,198 103 660 247 197 955 55 2,509 304 9 2,109 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