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台国清讲寺

合集下载

雁荡山国清寺景点介绍

雁荡山国清寺景点介绍

雁荡山国清寺景点介绍国清寺位于天台山南麓,座落在华顶山麓,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

天台国清寺系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祖庭,被中、日两国佛教奉为发祥地。

国清寺始建于隋,初名天台寺。

天台寺为什么改名为国清寺?相传天台宗祖师智者来到天台山,路遇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定光,他学识渊博,佛法高超,智者就拜他为师。

后来智者在天台弘扬佛法,想新建一座寺庙,定光指点他要找一块山环水绕的福地建寺,并告诉他,还要记住“寺若成,国即清”这六个字。

智者问这是何故?定光说,当今世道,战乱遍地,百姓遭殃,寺庙建成,国家就可以清平,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

智者依师父的话找到这块福地,并亲手绘制了寺宇的式样,不幸的是,图样刚刚画好,智者就谢世了。

他的徒弟灌顶,实现了智者的遗愿,将寺庙建成。

寺院建成那一年,隋炀帝正好平定战乱,应验了定光大师的话,寺名就由天台寺改名叫“国清寺”。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国清寺,免门票,斋饭几年前只要2元随便吃。

大雄宝殿右侧有一座梅亭。

因为隋梅相传为初建寺院的章安大师手植,至今已1300多年,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隋梅很高很粗,树冠很大。

古干虬枝,主干已经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犹似千年古藤。

来天台山游览的宾客总以一睹隋梅英姿为快。

基本上都要在隋梅前留影纪念。

旁边的匾额介绍了隋梅的来历。

许多文人墨客竞相撰文吟咏。

邓拓《题梅》诗最为传神: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

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在七佛塔后方的林中,还有一处历史的古迹,便是隋塔了。

从远处可见隋塔破林而伫立,近看,早已是满满岁月的痕迹了。

斑驳的塔墙上刻画着他的历史。

其实它原来是木质结构,原来也是飞檐翘角,顶珠坠铃,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的,只是岁月不饶,风雨剥蚀,战乱炮火,人为破坏,只剩下内部砖砌核心了。

隋塔也是国清寺最有名的景之一了。

国清寺的山门与众不同,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开的,而国清寺的山门朝东开而不朝南开。

国清寺

国清寺

国清景区导游词游客朋友们,上午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天台山做客!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寺庙是一座千年古刹,也是一座皇家寺院。

您可以看到这里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国清寺更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佛法精深,源远流长。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教观总持”四个大字,是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王震的手笔。

教指“教理教义”,是佛学的思想真髓,也就是理论,观指“观心观法”,体现佛教的修持方法,也就是实践。

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宗,强调定慧双修,教与观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放到我们生活中讲就是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等下我们进入寺院后,请各位要文明游寺,无论您是不是佛教徒都要尊敬佛像,尊重僧人,特别进入佛堂后一定要保持肃静,切勿大声喧哗。

好,各位朋友,这边走,那现在我们踏上的呢就是通往国清寺的主通道:丰干桥了。

丰干桥是为了纪念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

关于丰干和尚的事迹呢,我们等下进入国清寺的三圣堂再跟各位细数。

站在桥上呢,大家会发现,这里的水是往西流的。

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为何这里的水是往西流的呢?大家过去一点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就刻着一行到此水西流。

一行法师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俗名张遂,说张遂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编写《大衍历》的那一位了。

相传一行法师编写《大衍历》的时候,曾不远千里来到天台国清寺拜师求算。

真诚感动天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

“一行到此水西流”,就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

那实际上是因为这里的夏雨季节,经常会出现我们常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一行到此的时候,刚好碰到北山下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山洪顺东涧咆哮而下,但是由于涧道狭窄,泄洪不及。

而西涧刚好无雨,水位较低,于是东涧之水便漫向西涧,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实际上是因为天气和地理的原因。

那如果是换一种天气,两涧水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两涧水会在丰干桥处汇合,回旋打转,交相激荡,形成天台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奇观。

天台山介绍

天台山介绍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天台山简介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中东部,地处宁波、绍兴、金华、温州四市的交接地带。

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00年被评为首批全国AAAA级旅游区。

以古、幽、清、奇为特色的天台山,风景区面积为187.1平方公里,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划分为13个景区。

各景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各擅其胜,美不胜收。

主要景区有国清讲寺、石梁飞瀑、华顶国家森林公园、琼台仙谷、赤城栖霞、济公故居、天湖景区、龙穿峡景区等。

国清讲寺是第一个汉化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也是韩国、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寺院始建于隋朝,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石梁飞瀑是自然界的一大杰作。

崇山峻岭中,一石横空,双涧争流,急流从梁下40米高的峭壁上呼啸而下,色如霜雪,势若奔雷,极尽雄伟奇丽之致。

华顶是天台山脉的主峰,伫立山顶,四顾峰峦,层层围裹,状如含苞欲放之荷花。

峰顶四周常有云涛翻腾,白云苍茫,变幻莫测,置身其中,恍若仙境。

华顶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浙中东地区著名的夏季避暑胜地。

赤城山是我国著名的佛道双修之地,素有天台山的标志之称。

因其山色赤赭如火,望之如城堡雉堞而得名。

每当晨昏,霞光山色浑然一体,十分壮观。

琼台仙谷景区是典型的花岗岩峡谷景区。

沿峡谷北行,山崖对峙,奇峰纷呈,绿水碧潭,飞瀑流泉,渐行渐高,越入越奇。

晋孙绰将它特色归纳为“神秀”二字,认为是“灵仙之窟宅”。

天湖景区面积200多公顷,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体,集旅游接待、观光游览、市民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旅游区。

济公故居占地16亩,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景区由永宁村村口双牌楼与观霞阁、济公李氏祖居和陇西园三大部分组成,宅第街坊与楼台亭阁水榭园林荟萃一体,内聚佛国之灵气,外撷仙山之精华,展现了一幅充满南宋时代气息、蕴含浙东地方建筑风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绚丽画卷,成为天台山又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天台国清寺作文600字初中主题升华

天台国清寺作文600字初中主题升华

天台国清寺作文600字初中主题升华
《天台国清寺》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个特别神奇美丽的地方——天台国清寺。

国清寺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周围都是高高的山,绿绿的树。

一走进国清寺,就能闻到一股香香的味道,那是寺庙里点的香。

寺里有好多好多的房子,房子都很古老,屋顶弯弯的,上面还有一些小神兽呢。

院子里有一棵超级大的梅树,听大人们说,它已经好几百岁啦。

每到冬天,梅花就会开得满满当当,可漂亮了。

我还看到了好多和尚在念经,他们的声音轻轻的,好像在跟佛祖说话。

有一个小和尚告诉我,他们每天都要念经,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

在国清寺里,我感觉心里特别安静,好像所有的烦恼都跑走了。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有机会,也一定要来这里看看呀!
《天台国清寺》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天台国清寺吗?那可是个很棒的地方!
一到国清寺的门口,就能看到两个大大的石狮子,威风极了!走进寺里,有一个大大的放生池,里面有好多好多的鱼和乌龟。

我扔了一点面包屑进去,那些鱼儿马上就游过来抢着吃,太好玩啦!
再往里走,有很多的佛像。

有的佛像很高大,有的佛像很慈祥。

我看到好多人在佛像前磕头许愿,我也闭上眼睛许了一个愿,希望我能每次考试都得满分,哈哈。

国清寺的后面还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塔。

我们爬了好久才爬到塔顶,从上面往下看,整个国清寺都在眼底,真的太美啦!
在国清寺里,我学到了要善良,要做好事。

小朋友们,你们也快来感受一下吧!。

台州国清寺导游词范文

台州国清寺导游词范文

台州国清寺导游词范文台州国清寺导游词范文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台州国清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台州历史悠久,是江南翼龙化石的发现地和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下汤文化的发祥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回浦乡,汉朝(公元前85年)设立回浦县,三国时期(公元257年)置临海郡,唐朝(622年)起称台州市。

新中国建立后一直以行政公署建制,1994年8月经 ___批准设立台州市。

台州兼得山海之利,历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称。

台州是浙江粮食的主要产地之一。

是中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超千斤、超两千斤的地方。

台州也是中国主要的水果之乡,名果黄岩蜜桔和玉环文旦中外驰名。

台是中国主要渔区之一,拥有辽阔富饶的东海渔场,渔业产量居浙江首位。

台州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

改革开放20年来,台州人民思想解放,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寻找到一条适合市情的发展经济之路,初步建立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使一个比较落后的纯农业地区较快地完成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进入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行列。

台州交通便捷,通信先进。

海门港历来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公元230年最早开通大陆与台湾的航线。

今天的台州,拥有港口、机场、104国道、沿海高速公路,已初步建成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台州自古学风兴盛,为文化之邦。

民风淳厚,社会安定。

山海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

教育科技发达,人才辈出。

物华天宝,为中国黄金海岸带上的富庶之地。

台州第二次腾飞的目标是:在2020年建成科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台州多山滨海,风景山海兼备。

汉晋以降,道佛两教特盛,崇山幽谷之中寺观迭起,增添众多人文景观。

中华人民 ___建立后,又开辟一批风景区。

全区风景名胜,大体可分三类:以在台山和括苍山为主的山岳风景名胜,包括黄岩市、温岭县境内诸山,天然风景与众多古迹融为一体;以临海市桃渚为主,以及三门县蛇蟠岛与仙岩洞、温岭县石塘渔村、玉环县大鹿岛、椒江市大陈岛等沿海风景名胜,开发潜力很大;各市县城厢或近郊风景名胜,大多已辟为公园。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

桐柏宫(解说时间:40分钟)一、桐柏宫解说词: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在县城西北12.5公里的桐柏山上,成立于吴赤乌元年(238),由孙权遣葛玄开创。

此地九峰环抱、碧溪前流、连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树郁郁、四时恒青、高道踵至、仙真云集。

桐柏宫在古代又称金庭洞天,北宋邑人张伯端把修炼的过程写成《悟真篇》,他提出的性命双修理论影响到北宗全真派及宋元以后道教的发展,故而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

清雍正帝敕令重修桐柏观,并敕封桐柏观为“桐柏崇道观”。

【桐柏宫历史】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祖庭。

桐柏宫始建于三国吴时期(公元239年),也就是说在天台县立县前桐柏宫就已经存在了,是孙权授意葛玄所建。

在宋代时,达到鼎盛,曾有36宫72院围绕在桐柏山头,元末毁于大火,清雍正帝敕造桐柏观,赐名:桐柏崇道观。

1959年,为造桐柏水库,桐柏宫被淹在了水库底,众道士就暂时栖居在鸣鹤观,没想到一居就是半个多世纪。

但是,半个多世纪来,桐柏宫的道长们从未放弃过重建新宫的愿望。

2008年,新桐柏宫终于完成奠基,开始兴建,目前,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道教南宗也将随着新宫的建设完工而翻开新的篇章。

【道教历史】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其思想渊源于西汉时的黄老道。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间),张道陵创立天师教(俗称五斗米道),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就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道教。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主张神仙信仰。

千百年来来,道教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广博的包容性和历史的传统性之特点,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乃至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佛教的来生轮回理论不同,道教崇尚神仙论,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目标,(太极、八卦、乾坤、两仪都是一种平衡、和谐的表现形式)。

提倡的是个人的长生久视、得道成仙。

在日常的修为中,道教不仅尊道而且贵德,认为“道”是体,是事物运转的规律性;“德”是用,是遵行这个规律的标尺。

我是小小讲解员讲解国清寺作文

我是小小讲解员讲解国清寺作文

我是小小讲解员讲解国清寺作文《我是国清寺小小讲解员嘿,大家好,今天我这个小小讲解员就带你们走进神奇的国清寺。

国清寺在浙江天台山,那地方可不得了。

我刚到国清寺的大门前,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

那大门一看就有年头,斑驳的门柱像是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可不像咱现在盖房子,那可都是传统的技艺啊。

屋顶的瓦片一块一块整齐地排列着,就像是士兵在站岗。

我记得我碰到一位老工匠正在修一个墙角,他那双手啊,粗糙得很,但摆弄起那些小石块可灵巧了。

他一边干活一边和我说,这些墙都是老祖宗的智慧,这石头的摆放可得有讲究,错一点都不行。

我凑近了看,小小的一块石头在他手里翻来覆去,他用小锤子轻轻地敲打着,给石头找到最合适的位置。

寺里的和尚们穿着宽大的僧袍,慢悠悠地走在过道里,就像古代画卷里走出来的一样。

寺庙里的香火味弥漫在空气中,这种味道很特别,说不上来,但闻着就觉得很平静。

我跟着人群往前走,就看到院子里有好多古树。

那些古树那可真是大啊,像一把把巨大的伞。

我试着抱了一下其中一棵,我的胳膊根本就围不住树干的一小部分。

有一颗古树底下还有一个小猫在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眼睛半眯着,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走来走去,它都动都不动一下,可自在了。

然后来到了大雄宝殿,殿里供奉着大佛,佛像特别大,金黄金黄的。

很多人都在那里虔诚地跪拜。

我站在旁边看着,觉得宗教信仰这东西还挺神奇的,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老有少,但是在佛像面前都怀着敬畏之心。

在寺里转了一圈,每一个角落都有好多细节等着人们去发现。

从墙上的一幅壁画到脚下的一块石板,这国清寺里就像是一个装满故事的大宝库。

我这个小小讲解员今天也就只能说到这儿了,你们要是有机会,一定得来亲自感受感受。

《再探国清寺的奇妙》我又来国清寺啦,现在我这个小讲解员继续给你们说道说道。

一进国清寺,我就直奔上次没好好看的地方而去。

寺庙里有个小池塘,这次真被我发现了宝。

小池塘的水可清了,清得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天台县国清讲寺天台山国清讲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距天台县3公里。

天台山国清讲寺系中国佛教天台宗发祥地,是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国清讲寺自创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国清讲寺饱经沧桑,迭遭劫难,有受政府重视、教观宏开而兴盛,也有因战乱兵焚而衰落。

国清讲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系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场。

高僧智者大师(智顗)于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入天台山,结茅为庵。

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遵其师智者大师的遗愿派遣司马王弘修建。

隋炀帝因有“寺若成,国则清”之说,赐名国清寺。

唐会昌灭法时毁。

大中五年重建,柳公权题“大中国清讲寺”额。

宋景德二年,改名“景德国清讲寺”。

国清讲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年修建,形成了五条建筑轴线。

国清讲寺是一座拥有19600平方米面积,600多间屋宇的大型建筑群,它以五条纵轴为主体,其中包括四殿(弥勒佛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五楼(钟楼、鼓楼、方丈楼、迎塔楼、藏经楼),四堂(妙法堂、安养堂、斋堂、客堂),二亭(梅亭、清心亭),一室(文物室),正中轴线为山门弥勒殿、钟鼓楼、雨花殿(四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西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止观堂、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

东一轴线为聚贤堂、方丈楼、迎塔楼。

东二轴线为慈云楼、禅堂和修竹轩。

寺内有传为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郁郁葱葱。

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石刻,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讲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

1972年国清讲寺在周总理的关心和直接过问下,国务院外交部和宗教局都派员(其中有赵朴老)来寺作调研。

1973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出【1973】34号文件,批转《外交部宗教局关于整修天台山国清寺等问题的请示报告》,务使在1975年如期完成,开始接待日本信徒,并拨款30万元。

同时浙江省革委会【73】58号文件《要求调运北京部分佛像的报告》。

呈报国务院,铁道部遵照国务院文件精神,安排两个专列车皮,将北京划拨的佛像、法器等直接运到杭州。

1973年9月1日再运到国清寺,供日本佛教徒朝拜。

1975年10月,在赵朴老的陪同下,由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为团长的日本天台友好访华团一行13人,到国清寺朝拜。

天台宗是隋唐时期最早成立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因实际创立者智者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

因该宗奉《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故也称法华宗。

据天台宗系谱记载,初祖为印度龙树,二祖为北齐慧文,三祖为慧思,而实际创始人则是陈隋之际的四祖智顗。

此宗是以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

陈时高丽僧人波若远来台山投智者大师门下,学习佛法,后寂于国清讲寺,为韩国僧人留学天台山之始。

到了宋朝,高丽王子义天大觉国师,入宋求法并在智者大师肉身塔前誓愿弘扬天台宗,归国后建高丽国清讲寺,创立韩国天台宗。

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僧人最澄偕弟子义真来寺,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教观,并依道邃受菩萨戒。

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奉国清讲寺为祖庭。

大中七年,该宗五祖圆珍入唐,学习天台教观;因此,中、韩、日三国佛教信徒都把天台山尊为灵山圣地。

近年来,朝拜祖庭者更是不绝于途。

国清讲寺促进了中国佛教其它宗派的竞相创立,推动了佛教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我国与邻国的文化交流,加深了与邻国的友谊与了解。

纵观天台山国清讲寺的历史,其中有两位大师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形成和发展,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

一位是南朝陈、隋时代的高僧,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

另一位是智者大师的弟子,世称章安大师。

智顗(538—597年),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

父亲是梁朝的官吏,智顗随父居住在梁的首都南京。

十七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

十八岁投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师父叫他去慧旷律师处学律,二十岁受具足戒。

天台宗五祖灌顶(561-632)即章安大师,字法云,俗姓吴,祖籍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祖辈避地东瓯,后业居住临海郡章安县;父亲吴备,南朝陈时任章安令。

陈至德元年(583),灌顶在天台修禅寺拜智顗为师,正式跟随智顗学习佛教,并记录智顗佛学理论,一直不离左右。

智顗对灌顶也十分赏识,把灌顶作为他的传人。

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听说慧思禅师从北方南下,居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智顗就前往请益。

慧思为他演说四安乐行,他日夜勤习,造诣甚深。

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

陈光大元年(567)慧思临去南岳时,嘱他往金陵(今南京)弘传禅法,他就和法喜等二十七人一同东下,到达陈都讲禅。

过了两年(569),受请主瓦官寺开讲《法华经》,树立新的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一宗教观的基础。

智顗住瓦官寺前后八年,除讲《法华经》而外,还讲《大智度论》和《次第禅门》(即《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写出《六妙法门》等。

陈太建七年(575)离开金陵,初入天台山,于北面山峰,创立伽蓝,栽植松栗,引入流泉。

又往寺北的华顶峰,行头陀行,昼夜禅观。

陈至德三年(585)三月,智顗再到金陵,住灵曜寺。

陈少主请于太极殿讲《大智度论》,又讲《仁王般若经》,慧暅、慧旷、慧辩等名僧都奉命参加讨论。

后移居光宅寺,讲《法华经》。

弟子灌顶随听随记,录成《法华文句》。

此后智顗所讲经义,多由灌顶笔录成书。

陈亡,智顗上庐山隐修。

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遣使到庐山坚请智顗往扬州传戒,他即前去为杨广授菩萨戒,受到“智者”的称号。

次年(592)他回到故乡荆州,于当阳县玉泉山创立玉泉寺。

此后两年(593—594)在寺讲《法华经玄义》和《摩诃止观》。

开皇十五年(595)春,智顗又从杨广之请,再到扬州,撰《净名经疏》,九月,辞归天台,重整山寺,习静林泉,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

以后两年(597),会稽嘉祥寺沙门吉藏,曾奉书天台邀请他到嘉祥寺讲《法华经》,他因病未能前往。

过了些时,他在病中对弟子们口授《观心论》。

十月,杨广遣使入山迎请,他仍勉强出山,走到石城,疾亟不能前进,不久入寂,世寿六十岁,僧腊四十。

智顗生平造寺三十六所,入灭后,晋王依照他的遗愿在天台山另行创建佛刹,后于大业元年(605)题名为国清讲寺。

智顗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提出“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

他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

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法华宗。

他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提出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

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

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

十一世纪初,因争论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分为山家和山外两派。

山外不久衰微,今所传者都是山家派。

因隋炀帝授予他智者之号,故世称『智者大师』。

智顗的著述,建立了天台一宗的解行规范,其中主要的是《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世称为天台三大部;又《观音玄义》、《观者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佛经疏》,称为天台五小部。

他的特点在于教观双运,解行并重。

在发挥《法华经》的要旨方面,他以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判释释迦一代时教,用五重玄义解释经题,述为《法华玄义》;以四释(一,因缘释;二,约教释;三,本迹释;四,观心释)诠经的文句,述为《法华文句》;以一心三观、十乘观法开显圆顿止观法门,述为《摩诃止观》。

他的学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很大,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

灌顶学问渊博,深研佛旨,除集录整理智顗的著作外,自己还撰写有《大般涅槃经玄义》二卷、《大般涅槃经疏》十卷、《观心论疏》二卷、《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国清百录》五卷、《天台八教大意》一卷及《南岳记》、《真观法师传》等。

天台山被佛教界尊称为中国佛教灵山,源于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

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相结合,融合南义、北禅,提倡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理论与实践并进的思想,开辟台宗修禅道场,创建了国清讲寺根本道场;弘扬天台文化,倡导保护生态环境,自天台山至东海三百余里立六十余所放生池被尊为“东土释迦”。

陈时高丽僧人波若远来台山投智者大师门下,学习佛法,后寂于国清讲寺,为韩国僧人留学天台山之始。

唐代日本高僧最澄,登天台山从道邃、行满学习台宗教义,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成为日本佛教之母。

到了宋朝,高丽王子义天大觉国师,入宋求法并在智者大师肉身塔前誓愿弘扬天台宗,归国后建高丽国清讲寺,创立韩国天台宗。

因此,中、韩、日三国佛教信徒都把天台山尊为灵山圣地。

现在国清讲寺的妙法堂、智者塔院尚留有“即是灵山”题刻。

与此同时,受天台宗文化的影响,六次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曾专程到国清讲寺。

丰干、寒山、拾得,三贤禅诗唱和,开中国白话文之先河。

一行禅师来求算,编成《大衍历》,禅宗各派高僧纷至沓来,入山参修,如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禅师、沩仰宗的创始人灵佑禅师、黄檗宗的创始人希运禅师、五代法眼宗高僧德韶国师、永明延寿禅师、宋道济以及近代的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

同时,天台山佛教文化还直接影响到书画、造像、茶禅等各个方面。

据文献记载:先后有王羲之、李邕、颜真卿、柳公权、项容、陶谷、黄庭坚、米芾、朱熹、陆游、法常、杨维桢、董其昌、阮元、蔡元培等在天台山留有翰墨菁华。

在造像方面,南朝慧明禅师在赤城山塑卧佛像,并将昙猷尊者肉身装金供奉,成为第一尊肉身罗汉像、国清讲寺的隋代七菩萨石刻像,为六朝陈隋时代中国人物画造像线刻的唯一珍品!至五代时,罗汉信仰兴起,据西域志载“佛言震旦天台山石桥方广圣寺五百大阿罗汉居焉”,天台山被尊为五百罗汉道场。

吴越王、宋太宗先后于天台山造五百十六罗汉像,开中国五百罗汉造像史之端。

中方广寺至今尚存明代所铸的五百罗汉铜殿。

目前,海内外诸多丛林寺院都有天台山艺人塑造的佛像。

在茶禅文化发展史上,唐太宗赐天台山茶种植于今韩国的全罗南道智异山,唐日本高僧最澄、宋荣西先后将天台山的茶种、茶叶的制作方式传播到日本,开海东茶禅文化之先河。

天台山孕育了佛教天台宗,由于天台宗文化的传播,使天台山成为中、韩、日三国佛教国际友好交流的黄金纽带,其文化影响极为深远。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地处浙东海隅的天台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声誉的佛教文化圣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