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

合集下载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一、国清寺简介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天台宗的祖庭”。

它始建于隋朝大业元年(57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国清寺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国清寺的民间故事概述在国清寺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国清寺的创建背景、名称由来,还展示了国清寺在佛教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1.创建国清寺的背景据传说,国清寺的创建与隋朝皇帝隋炀帝密切相关。

隋炀帝曾三次下江南,巡游天台山,对这里的山水风光和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隋炀帝的倡导和支持下,天台山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国清寺应运而生。

2.国清寺名称的由来国清寺初名“天台寺”,后因隋炀帝赐予“国清”匾额,而得名“国清寺”。

“国清”意为“国家清净”,寓意着佛教修行要达到内心清净,为国家带来和平安定。

3.民间故事的内容及特点国清寺的民间故事丰富多样,既有神奇传说,又有历史典故。

这些故事以佛教文化为核心,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体现了民间故事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三、国清寺的传说故事1.隋炀帝与国清寺据传,隋炀帝曾亲自为国清寺撰写碑文,并赐予“国清”匾额。

他还多次派遣使者前来国清寺,赠送珍宝、财物,以示对佛教事业的扶持。

2.关羽与国清寺关羽是佛教护法神,被称为“关公”。

传说关羽曾在国清寺修行,寺内有关羽的塑像和事迹传说。

关羽信仰在台州地区影响深远,国清寺也成为关羽信仰的重要场所。

3.济公活佛与国清寺济公活佛,原名李修缘,是南宋时期台州的著名高僧。

他生于天台县,出家于国清寺,一生弘扬佛法、救济百姓,被尊奉为“活佛”。

国清寺内有济公活佛的纪念馆,供游客瞻仰。

四、国清寺的文化价值1.建筑风格国清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隋唐时期的建筑艺术。

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等殿堂,还有天王殿、山门等建筑,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韵味。

2.佛教文化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源地,保存了大量佛教经典、文物古迹。

天台山国清寺旅游攻略

天台山国清寺旅游攻略

天台山国清寺旅游攻略简介天台山国清寺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是中国佛教禅宗道场之一。

国清寺建于唐朝,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天台山重要的佛教遗址之一。

该寺庙依山而建,环境优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处重要的旅游胜地,天台山国清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如何到达1. 飞机若您从其他城市或国家来天台山国清寺旅游,首先需要乘坐飞机到达台州市的黄岩机场。

黄岩机场有多条国内航线,连接台州市和其他主要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一旦到达黄岩机场,您可以乘坐机场大巴或出租车前往天台县。

2. 火车若您选择乘坐火车前往天台山国清寺,您可以搭乘高铁或普速列车到达台州火车站。

台州火车站位于台州市中心,是主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从台州火车站,您可以搭乘出租车或公交车前往天台县。

3. 自驾车如果您自驾前往天台山国清寺,可以选择通过G15高速公路或G104国道到达台州市。

然后,在台州市内选择G104国道行驶约70公里,就可以到达天台县。

在天台县,按照相关路标指示前往国清寺即可。

寺庙介绍天台山国清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佛教寺庙。

寺庙主体建筑群分别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楼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核心建筑,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和主要菩萨的殿堂。

寺庙中有众多的佛像香炉和经文,散发着一股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旅游攻略最佳游玩时间天台山国清寺可以全年游玩,但最佳游玩时间推荐在秋季和春季。

秋季的天台山是金秋的季节,红叶满山,美不胜收。

而春季的天台山则是百花盛开,春意盎然。

这两个季节都适宜旅游和徒步。

行前准备在前往天台山国清寺旅游之前,您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了解天气:查看天台县天气预报,选择适宜的出行日期,并带好合适的衣物和鞋子。

2.特殊需求:如果您有特殊的饮食需求或身体状况,记得提前做好安排和准备。

3.财务准备:带够足够的现金,因为可能在山上刷卡不方便。

4.医疗用品:携带必要的常备药品和医疗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国清寺位于我国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寺庙。

它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国清寺不仅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将介绍国清寺的民间故事,以及其文化价值和游客游玩指南。

一、国清寺简介国清寺,又称“天台宗祖庭”,占地面积约7.3万平方米。

寺庙依山而建,宏伟壮观,拥有大小殿宇、僧房、亭台楼阁等建筑。

国清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参观。

二、国清寺的民间故事1.创建传说国清寺的创建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隋炀帝梦见一位高僧告诉他:“西域有佛宝,欲传东土,宜建寺以护持。

”隋炀帝醒来后,便派遣使者前往天台山寻找这位高僧。

高僧来到后,建起了国清寺,弘扬佛法。

2.高僧故事国清寺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高僧,如智者大师、一行禅师等。

他们不仅为寺庙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还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例如,智者大师为了求得一部佛经,不惜长途跋涉,历尽艰辛。

一行禅师则以精湛的绘画技艺,为国清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3.文化传承国清寺作为天台宗的发源地,对我国佛教文化影响深远。

寺庙不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文物,还传承了独特的宗教仪式和音乐。

如今,国清寺仍是一所活跃的佛教寺庙,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学习、修行。

三、国清寺的文化价值国清寺是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寺庙,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首先,它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对我国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国清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碑刻、绘画等,为国宝之一。

最后,国清寺的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被誉为“天台胜景”。

四、游客游玩指南1.交通:游客可乘坐火车或长途汽车前往台州市天台县,再乘坐当地公交前往国清寺。

2.门票:国清寺门票价格为免费,但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

3.开放时间:寺庙全天开放,建议游玩时间为早上8:00至下午5:00。

4.游览路线:游客可依次参观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智者大师塔等景点。

国清寺导游词

国清寺导游词

国清寺导游词国清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多次修缮,是济南市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国清寺是中国禅宗寺庙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绝妙的建筑艺术、精湛的佛教文化享誉于世。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国清寺的历史、建筑和佛教文化。

一、历史国清寺始建于唐朝,初名“圆通寺”,当时是一座普通的佛寺,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佛像。

唐朝晚期,寺庙逐渐式微。

到了北宋时期,寺庙才恢复修葺,并改名为国清寺。

元、明、清时期,国清寺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扩建,而且一度成为了济南佛教的中心,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参拜、朝拜。

二、建筑国清寺的建筑风格与中原地区的佛教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寺庙主要采用了南方佛教寺庙的风格,建筑风格具有南方的特色与北方文化的融合,实为中国佛教千年传统建筑风格的经典代表。

国清寺内最为著名的建筑就要数舍利塔了。

舍利塔是佛教中常见的一种建筑,用于存放佛教信仰中的舍利子(佛教圣物)。

国清寺的舍利塔位于寺内正中央,高54米,是中国传统寺庙建筑中高度最高的塔楼之一,不仅体现着中华建筑的特色,更是具有世界知名度。

此外,国清寺还保存有明代和清代的一些建筑,如弘法楼、天王殿、四天王殿等,均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

其中弘法楼是国清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建于明代中期,殿内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是寺庙中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

三、佛教文化国清寺不仅是一座建筑精美的寺庙,更是中国佛教文化千年传承的重要载体。

寺内保存有大量佛教历史著作,收藏有大量佛像和珍贵文物,展示着中国佛教文化的辉煌历史。

在国清寺,游客可以享受到佛教的修身养性,参与到佛教文化活动中来,感受到佛教的修炼之道。

寺庙内还设有“禅修院”,供游客进行禅修修行,让参观的游客能够真正体验到佛教文化的内涵。

国清寺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

每年的佛诞、释迦牟尼成道日、佛涅槃日等重要佛教节日,都会在寺庙内隆重举行佛教法会,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信众前来朝拜、参观、旅游。

天台山国清寺入住条件

天台山国清寺入住条件

天台山国清寺入住条件一、国清寺简介天台山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

国清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复和扩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住宿条件天台山国清寺提供住宿服务,供游客度假、朝拜和修行之用。

以下是国清寺的入住条件:1. 信仰宗教者优先:国清寺是佛教寺庙,为了尊重佛教信仰和保护宗教氛围,寺庙会优先接待有佛教信仰的游客。

2. 文明守规:住客需遵守寺庙的规定和礼仪,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尊重佛教文化和宗教仪式。

3. 预约入住:由于国清寺的住宿资源有限,游客需要提前进行预约,以确保有足够的住宿空间。

4. 具备健康状况:住客需具备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无传染性疾病和严重慢性病,以确保自身和其他住客的安全。

5. 合理的费用:国清寺的住宿费用适中,游客需按规定支付住宿费用,以维护寺庙的正常运营。

6. 自备生活用品:住客需自备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如洗漱用品、毛巾、拖鞋等,寺庙不提供这些物品。

7. 安静环境:国清寺是寺庙,住客需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不影响其他住客和僧侣的修行和宗教活动。

8. 住宿时间:住客需按规定的时间入住和退房,不得超时停留,以便给其他游客和信众留出足够的空间。

9. 宗教尊重:国清寺是佛教寺庙,住客需尊重宗教信仰和寺庙的宗教仪式,不得干扰或嘲笑宗教活动。

三、住宿安排天台山国清寺提供不同类型的住宿选择,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以下是国清寺的住宿安排:1. 僧舍住宿:国清寺提供僧舍供游客住宿,僧舍设施简单,提供基本的床铺和生活用具。

住客可以体验寺庙生活,参与早晚课、佛事和禅修等活动。

2. 客房住宿:国清寺还提供客房供游客住宿,客房设施较为舒适,配备独立卫生间、空调和电视等设备。

住客可以享受更加私密和便利的住宿环境。

3. 院落住宿:国清寺还提供院落住宿,住客可以选择在寺庙的院落中搭建帐篷或露天睡眠,与大自然亲近,感受佛教与自然的融合。

四、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以上入住条件和住宿安排外,游客在入住天台山国清寺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尊重文化遗产:国清寺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寺庙,住客需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不得损坏或乱涂乱画。

国清寺香炉介绍

国清寺香炉介绍

国清寺香炉介绍
国清寺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寺院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创建于唐代,原名“昭庆寺”,俗称“东大寺”。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重建时改为“国清寺”。

寺内供奉释迦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五尊佛像。

国清寺大殿内原有一对高1.6米的铜铸香炉,曾是国清寺的镇寺之宝。

铜铸香炉原高1.7米,重约2吨,通称“大铜炉”,
现仅存底座一部分,高0.95米,口径0.64米。

在铜铸香炉底座上有一幅对联:“海不扬波传广韵,山不飞翠入禅关。

”这是我国古代名联之一。

国清寺大铜炉在历史上屡遭劫难。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国清寺发生大火,铜炉连同两个大铜钟被毁;万历十七年(1589年)又被雷电击坏;崇祯十一年(1638年),铜炉又遭
雷火焚毁。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由国清寺住持明鉴和尚主持
修建大殿时发现铜铸香炉,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明鉴和尚将铜炉重新安放在大殿之中。

—— 1 —1 —。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
国清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位于中国某个地方。

在这个寺庙中,有一些传承了几百年的民间故事,让人们对这个寺庙充满敬畏和神秘感。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些故事:
1. 护法神的传说:相传国清寺的护法神是一位威严而又慈悲的神灵。

据说,在很久以前,寺庙周围曾经有一片危险的沼泽地,经常有恶劣的气候和凶猛的野兽出没。

人们生活在恐惧中,无法靠近寺庙。

一天,一位护法神出现在寺庙中,他化身为一只巨大的狮子,保护着寺庙和周围居民。

从那以后,沼泽地消失了,寺庙变得安全祥和,护法神成为了人们的信仰对象。

2. 佛像的奇迹:国清寺里有一尊古老的佛像,据说是一位高僧亲手雕刻的。

这尊佛像被供奉在寺庙的大殿中央,每天都有许多人前来参拜。

有一次,寺庙陷入了一场大火之中,大殿被烧得面目全非。

人们以为佛像也被烧毁了,当火势平息后,他们发现佛像竟然毫发无损,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这个奇迹使得佛像更加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3. 修道者的传说:国清寺曾经有一位修道者,他在寺庙中修行数十年,得到了许多人的敬仰和尊重。

据说,他能够预知未来,治愈疾病,甚至拯救人们于危难之中。

修道者的智慧和慈悲使得国清寺成为了一个人们寻求庇佑和希望的地方。

这些民间故事让国清寺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吸引了许多人
前来参观和朝拜。

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信仰,也让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力量。

这只是国清寺的一部分民间故事,如果你对其他故事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和探索,相信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传说和历史。

国清寺智者大师故事

国清寺智者大师故事

国清寺智者大师故事摘要:一、国清寺简介二、智者大师生平三、智者大师与国清寺的渊源四、国清寺的文化价值五、总结正文: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中,国清寺是一所极具影响力的寺庙。

它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国清寺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信徒。

本文将介绍国清寺的智者大师故事,揭示这座古刹的深厚历史背景。

智者大师,原名陈智,俗姓陈,江苏丹阳人。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簪缨的官僚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期便开始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

成年后,他毅然放弃世俗名利,皈依佛门,成为一名佛教弟子。

智者大师曾师从多位高僧,广泛涉猎佛教经典,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佛教思想。

智者大师与国清寺的渊源始于他担任天台山修禅寺住持期间。

当时,他秉持“山林佛教”的理念,提倡修行与学术相结合,使得修禅寺成为佛教圣地。

后来,隋炀帝赐予他“国清寺”的匾额,使之成为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智者大师在国清寺弘扬天台宗教义,培养了一大批佛教弟子,使得天台宗在当时盛极一时。

国清寺不仅见证了智者大师的一生,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寺庙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等,这些经典对于研究佛教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国清寺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融合了中印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瑰宝。

总之,国清寺智者大师故事反映了我国佛教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智者大师的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教,为国清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今日,国清寺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信徒,成为传承佛教文化的圣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清景区导游词游客朋友们,上午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天台山做客!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寺庙是一座千年古刹,也是一座皇家寺院。

您可以看到这里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国清寺更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佛法精深,源远流长。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教观总持”四个大字,是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王震的手笔。

教指“教理教义”,是佛学的思想真髓,也就是理论,观指“观心观法”,体现佛教的修持方法,也就是实践。

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宗,强调定慧双修,教与观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放到我们生活中讲就是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等下我们进入寺院后,请各位要文明游寺,无论您是不是佛教徒都要尊敬佛像,尊重僧人,特别进入佛堂后一定要保持肃静,切勿大声喧哗。

好,各位朋友,这边走,那现在我们踏上的呢就是通往国清寺的主通道:丰干桥了。

丰干桥是为了纪念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

关于丰干和尚的事迹呢,我们等下进入国清寺的三圣堂再跟各位细数。

站在桥上呢,大家会发现,这里的水是往西流的。

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为何这里的水是往西流的呢?大家过去一点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就刻着一行到此水西流。

一行法师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俗名张遂,说张遂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编写《大衍历》的那一位了。

相传一行法师编写《大衍历》的时候,曾不远千里来到天台国清寺拜师求算。

真诚感动天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

“一行到此水西流”,就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

那实际上是因为这里的夏雨季节,经常会出现我们常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一行到此的时候,刚好碰到北山下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山洪顺东涧咆哮而下,但是由于涧道狭窄,泄洪不及。

而西涧刚好无雨,水位较低,于是东涧之水便漫向西涧,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实际上是因为天气和地理的原因。

那如果是换一种天气,两涧水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两涧水会在丰干桥处汇合,回旋打转,交相激荡,形成天台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奇观。

当然要看到这奇观还真得天时地利人和了,不过各位可以在此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

再往前走,大家会看到照壁上“隋代古刹”四个大字。

这几个字是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手笔。

大家不要以为隋是错别字啊,这是隋朝时候的古字。

赵老用古字也是为了体现这是一座始建于隋代的千年古刹,迄今有1400余年历史了。

国清寺是皇家寺院,大家可以看到中间明显有龙的图腾。

大伙现在可以再此留影留念,在桥上或是去石碑那里的朋友要注意安全,不要走太远,小陈去买门票,等下我们就在门口集合。

好,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国清寺了,各位可以看到牌匾上赫然写着“国清讲寺”四个大字。

讲是讲经说法,点出了国清寺是研究教理教义为特色的寺院。

国清寺始建于隋朝,是隋朝杨广根据智者大师意愿修建的,国清二字寓意“国家清平,天下太平”。

国清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青山绿水,名树古木间屹立千年,迎接中外宾客前来观光朝觐。

“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存”形象地写出了国清寺的历史和环境。

正因为国清寺历史悠久,名树古木丛立,二00一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就请跟随我进寺一探究竟吧。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对石狮子实际上是由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

这是文革时期,国清寺重修时由赵朴初会长亲自从北京选送过来的,非常珍贵,是国家一级文物。

这里是弥勒殿,也就是寺院的山门殿。

由于佛堂重地,禁止喧哗,我要关掉话筒,请各位朋友谅解。

这一尊就是弥勒佛了,一看到笑意盈盈的弥勒佛,我们就会想到一句话:“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那和面容慈祥的弥勒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旁的两大金刚,面目威严,令人顿生肃穆之意。

弥勒以喜相示人,从正面劝导,引导人们一心向善;而金刚则以怒相示人,使人心生畏惧,不敢做坏事,正是遵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意。

那这边呢是韦陀菩萨,据佛经记载,韦陀菩萨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第一个发愿要守护释迦牟尼肉身塔,因此他的位置都是在这里,面对大雄宝殿,直接守卫佛祖释迦牟尼。

平时常去一些寺院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韦陀菩萨的姿势在不同的寺院中各有不同,有的是这样,有的是这样,还有的是这样……不同的姿势代表不同的意思。

那此处韦陀菩萨的姿势就表示本寺是十方丛林,各地来的佛教徒都可以挂单参礼。

因此在以前,云游的和尚来到寺院中,对这位韦陀菩萨是非拜不可的。

那大家看到的这一尊韦陀菩萨像是用青铜铸造外贴真金的明代文物,工艺精美,也是国家级文物精品。

我们继续往前走。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古木参天,都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我们左边的是鼓楼,右边是钟楼。

“晨钟暮鼓”“晨钟暮鼓”,所以寺院里都会有钟鼓。

钟楼底层供奉着地藏菩萨,鼓楼供奉着观音菩萨。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雨花殿,原来也叫天王殿,供奉着四大天王。

国清寺方丈曾在此设坛讲经,讲到精彩处,人们看到天上降下法雨天花,因此更名为雨花殿。

大家跟我进殿参观。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四大天王了,分别是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

为方便记忆,百姓又以他们的兵器重新起了名字,手持宝剑的称“剑无鞘”,手抱琵琶的称“琴无弦”,手拿雨伞的称“伞无骨”,手握蜃的称“龙无鳞”。

民间根据佛经中的说法,取其兵器的谐音就成了现在我们讲的“风调雨顺”。

人民祭拜四大天王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朋友们,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国清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了。

大家可以看到殿前有两座雕刻精美的青铜宝鼎。

这是在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从北京碧云寺选送过来的,原来有三座,现在还有一个放在国清寺的文物室中。

大殿门口的青铜鼎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时文武百官给太后的贺礼,非常的精美,高3.8米,重3.5吨。

原先是一对,我们这里是圣寿无疆,而北京那尊是万寿无疆。

上面雕塑着佛教八宝和三狮戏彩球,惟妙惟肖,技艺高超。

在进入大雄宝殿前,请大家抬头看下大雄宝殿的整体造型。

这是重檐歇山顶皇宫式建筑结构,殿额上大雄宝殿四个字是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家请注意与其它寺院的横写殿额不同,这里殿额是直写的。

去过故宫的朋友肯定知道古时皇宫里的殿额都是直写的,而且周边雕满了龙,这就体现了国清寺的地位,这是一座皇家寺院,规格非常高。

“大雄”的意思是一切无畏的大勇士,也是对释迦牟尼的德称。

进殿后,请大家注意不要喧哗。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位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佛了,慈眉善目,手结定印,正在讲经说法。

这座佛像高6.8米,重13吨,是明代青铜铸成,也是国家级文物珍品。

释迦是古印度的一个种族名称,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原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子,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之后传经授道,感化众多世人。

两边是迦叶和阿难,佛祖的两大得意弟子。

佛祖流传下来的经藏都是由这两位收集整理而成,因此佛经中的首句都是:“如是我闻……”。

现在大家随我往这边走,这两边是十八罗汉,元代楠木雕刻而成,也是稀世珍宝,世上仅此一套,十分珍贵。

这一位是普贤菩萨,那边是文殊菩萨,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一位大智,一位大行,与大悲观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齐名。

而他们的道场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也并称天下四大佛教名山。

这边走,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海岛观音,这边是龙女,那边是散财童子。

观音背后的影壁是他的道场普陀山全景。

左上角五峰环绕,一塔高耸的地方就是天台山了。

天台山和普陀山同属一条山脉。

这边是文殊菩萨,刚才有介绍过了。

好,各位朋友,那现在要向大家隆重推出的这一位呢就是这一位降龙罗汉了。

大名鼎鼎的济公就是由这一位罗汉转世的。

相传以前,这尊罗汉是用泥塑的,有一天雷电交加,一阵雷鸣后,这尊降龙罗汉轰然倒塌,没过多久,距此二三里的永宁村李员外的夫人就诞下一子。

李员外中年得子自然是喜出望外,但是这个孩子自一出生后,就大哭不止。

这一日国清寺的方丈路过李员外家,听说员外喜得贵子,便去道贺。

得知孩子大哭不止后,便要求看看孩子。

等看到孩子后,方丈笑呵呵地在孩子的头上摸摸,然后说:“不要哭,不要叫,你的来历我知道。

”说也奇怪,这孩子听了这句话后居然就破涕为笑了。

那这个孩子就是传说中的济公了。

那这个传说呢也是天台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了,具体的细节,大家可以到济公故居去看看。

这里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观看、参拜。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棵梅树是由隋代的国清寺开山祖师章安灌顶大师亲手所栽,故称“隋梅”,距此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国清寺几经兴废,而隋梅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实乃奇迹。

这里的梅亭是大家休息赏梅的好地方,原来这里是一座伽蓝殿,香火非常旺。

后来在重修的时候,为了保护隋梅,便迁至罗汉堂前去。

据说解放前伽蓝殿名声非常大,方圆百里的百姓无论是求子还是祈财,消灾避难还是保佑平安,都来此求拜。

而伽蓝菩萨都是通过托梦来答复大伙,因此这里以前睡满了人,大家都来祈梦。

郭沫若先生游览国清寺时就看到众多善男信女到伽蓝殿祈梦的热闹情景,即兴赋诗一首:“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

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

”各位,这里是由日本僧人修建的碑亭。

“法乳千秋”四个字也是出自赵朴初先生的手笔,寓意佛法如乳汁般滋润天台宗的信众直至千秋万代。

中间“天台智者大师赞颂碑”记载了智者大师的生平事迹。

“日本最澄大师得法灵迹碑”“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碑”分别记载了最澄大师来天台拜佛求经,之后将天台宗经卷带回日本发扬的事迹。

看这边,隋塔在丛林中屹立。

隋塔始建于隋朝,后被毁,南宋时期重建。

隋塔高59.4米,六面九级,都说七级浮屠,但隋塔是九级,代表了皇家建筑的地位。

原塔是砖木结构,和杭州六和塔造型相似,由于年代久远,木结构毁坏后,留下砖墙。

从这里可以看到三隋胜景:隋塔、隋梅、隋代古刹,从这里取景非常的优美。

看好的朋友请往这边走,这是锡杖泉,相传宋僧普明坐禅于此,因寺内取水不便,以锡杖顿地曰:“此处当有泉”,泉即涌出,故名锡杖泉。

这里就是千手观音殿了。

观音原称观世音,为避唐主李世民的名讳,而更名为观音。

观音也是印度一国家的王子,俗名不眴,后拜释迦牟尼座下,在普陀山悟道成佛。

观音有三十二应身,观音菩萨为了救苦救难,常变幻应身,大家可以看到观音像后面有三十二尊像,称为三十二应身。

现在很多朋友都以为观音是女身,其实不然。

在古代,妇女地位比较低,但又是对佛教最虔诚的人群。

因此在佛教汉化的过程中,观音就慢慢演变成了女性的摸样,更加贴近广大女性教徒。

到现在,观音成为了知名度最高的菩萨,甚至有了“男带观音,女带佛”的说法,可以说佛教汉化过程中,观音是最为成功和与时俱进的一位。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尊佛像是千手观音像,观音因为要救苦救难,非常忙,因此佛祖就赐给了他千手,而且每只手里都有一眼,寓意上看无界,下观六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手托日月,法力无边。

这尊佛像是采用干漆夹苎工艺,这种工艺可以保佛像不开裂,这也是天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二了,前面说过的济公的传说是其一,总共两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