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附4 主要植被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精装版

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附4 主要植被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附4 主要植被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1-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 最新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附4 主要植被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1.能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2.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重点) 3.理解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天然形成的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分类2.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二、森林 1.热带雨林(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分布气候区湿润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亚热带 特征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5.红树林(1)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2)植物特征⎩⎨⎧具有支柱根和板状根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的呼吸根种子可“胎生”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三、草原与荒漠 1.草原(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和结构.正误判断:(1)植被就是指植物.( )(2)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的自然特征完全相同.( )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 (4)针叶林中的针叶叶片特征主要是抗寒冷.( ) (5)热带草原上没有树木.( )(6)荒漠植物的生命活动周期都很长.( )【提示】 (1)× 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 人工植被的种类较天然植被的种类少.(3)√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4)×针叶林中针叶叶片可以抗寒抗旱.(5)×热带草原上也会存在一些乔木或灌木.(6)×荒漠中也会存在一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合作探究·攻重难]植被与环境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罗、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思考交流】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2.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3.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提示】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归纳总结]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环境为植被的发育、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等.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如下表).植被类型对应气候景观特征我国的分布森林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地中海气候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我国的北方地区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叶状,以抗寒抗旱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无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地区荒漠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与结构无温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1)A (2)C [第(1)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固双基]“朋友圈里学地理”,下图是襄阳市地理教研员牟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读图完成1~2题.1.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硬叶林B.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2.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B.气温A.土壤D.光照C.降水1.D 2.B [第1题,图中点明是寒冬季节长出新叶,我国冬季寒冷的是温带地区.图中植被属于落叶林,长出新叶是阔叶.第2题,植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达不到这一积温条件,植物不会生长.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3~4题.3.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 )B.西欧地区A.撒哈拉地区D.马来群岛C.南极地区4.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B.雨林A.荒漠D.针叶林C.落叶林3.D 4.B [第3题,材料中的文字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20xx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回答5~6题.5.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6.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5.D 6.B [第5题,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属于山地气候,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6题,东北平原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是针阔混交林,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塔里木盆地是温带荒漠.]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7~8题.7.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B.针阔叶混交林A.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8.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D.地形C.大气环流7.C 8.D [第7题,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第8题,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山东省临清市骨干教师联合制作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教案 鲁教版

山东省临清市骨干教师联合制作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教案 鲁教版

学校临清一中科目地理编写人崔振华审稿人胡玉芹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一、教材分析《学会应用地形图》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判读技能、剖面图的做法与判读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养成较高的读图、析图、用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教学内容的延伸,同时本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他章节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缓坡、陡坡;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学会判读较为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学会判读与绘制地形剖面图。

2.能力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一些问题。

(2)增强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激发读图、用图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绘制地形剖面图。

难点: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一些问题。

四、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尚未分科,在各高中学校基本都是平行班教学,所以班内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再加上本节内容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读图能力,所以建议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既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程度较差的学生。

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初步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准备黄土若干。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E点的海拔可能为( )A.142米B.192米C。

98米 D.298米解析据图可知等高线的等高距为50米,河流发育于山谷中,山谷线凸向等高线的高值处,图中河流自高往低(自西往东)处流,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可判断图中右侧有一支流汇入,那么E点附近的等高线海拔为150米,则D点位于150~200米之间。

故选B。

答案B2。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A。

从西北向东南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C。

从东北向西南流D。

从西南向东北流解析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在图中右上部有一等高线与河流相交,可以判断河流从右上流向左下。

根据指向标,可以看到,河流总体是由西北流向东南,A正确。

答案A读某区域等高(深)线(单位:米)示意图,完成3~4题。

3。

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 ( )A。

东南方向B。

西北方向C。

东北方向D。

西南方向4.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

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

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多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3题,河流发育于山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图示①河段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海洋,说明西北地势高,则等高线向西北方向凸起.故选B。

第4题,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②处深度变浅。

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破坏珊瑚体,河口清除淤泥,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受破坏,都会使②处泥沙减少,深度增加,等深线向西移动,A、B、D错。

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加,会使②处变浅,等深线向东移动,C对.故选C。

4.C下图为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5~6 题。

5.甲河流ab段流向为( )A。

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南C。

自西北向东南 D.自西南向东北6。

甲、乙河流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A。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优质课件(共25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优质课件(共25张PPT)

大于500
高而平
大于500
高而陡
地面起伏


202程1/1度0/10
丘陵
小于500
低而缓 小
平原 盆地
小于200 无一定标准
低而平 小
四周高, 中间低
大 21
练一练
读下图,正确的说法( A )
A.甲地位于山脊上 B.甲地位于山谷中
C.乙地位于山脊上 D.丙地位于山谷中
2021/10/10
22
2.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相符的是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突出,中部海拔较两侧低,
表示这个地区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
高出突出的各点的连线,被称做集水线,又叫
山谷线。 2021/10/10
9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鞍部是指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
其形如马鞍。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
数值相等。
2021/10/10
10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高度 500米
海平面
2021/10/10
4
等高线在数量上和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 同图等距。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 差
• 闭合曲线。
• 永不相交。但在垂直的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可以重

•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 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Type : Image
•Type : Image
•Type : Image
•Type : Image
•Type : Image
•Type : Image
•Type : Image
•Type : Image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
10
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知识勾连·成体系]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
2021/4/17
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
11
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问题探究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是什么 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实地观察可以提高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选择野外不同地 貌的地形部位,观察其实际地表形态在地形图上所对应的等高线 特征,描述地貌形态特征。
处20,21/4等/17 高线重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 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
14
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等高线地形图的表示方法
地形 地貌 等高线图(单位:m) 等高线特征
缓 缓坡 坡 与 陡 坡陡

2021/4/17
等高线分布稀 疏,单位水平 距离内的高差 较小
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相邻的等高线的海拔分别为 500 m、
600 m、700 m,则等高距为 100 m。 (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它最终
是闭合的,但由于受到图幅限制,在一幅图上,等高线不一定全
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
个高度,即不会有两条或多条等高线,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
形起伏不大,判断为丘陵,而等高线数值低于 200 m 的东
北和西南地区为平原。第 5 题,根据图示,甲、乙两地等
高线都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可判断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
位都是山谷。
答案:4.C 5.D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
2021/4/17
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

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附4 主要植被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附4 主要植被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附4 主要植被1.能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2.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

(重点) 3.理解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分类⎩⎪⎨⎪⎧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天然形成的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森林 1.热带雨林(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3(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5.红树林(1)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2)植物特征⎩⎪⎨⎪⎧具有支柱根和板状根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的呼吸根种子可“胎生”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三、草原与荒漠 1.草原热带 草原⎩⎪⎨⎪⎧分布: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特点:湿季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正误判断:(1)植被就是指植物。

( )(2)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的自然特征完全相同。

( )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 ) (4)针叶林中的针叶叶片特征主要是抗寒冷。

( ) (5)热带草原上没有树木。

( )(6)荒漠植物的生命活动周期都很长。

( )【提示】 (1)× 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3.2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一、敦煌概况1.位置、范围: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与青海、新疆的交界处,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2.自然地理特征敦煌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导致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风成地貌。

二、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1.概念:风力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2.特点:顶平、身陡。

3.类型类型特点风蚀垄长条形风蚀柱孤立的石柱风蚀蘑菇“头大”“身小”风蚀雅丹垄槽相间1.概念:沙丘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

2.类型:纵向沙垄、金字塔形沙丘、新月形沙丘。

3.新月形沙丘的特点: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一、判断题1.风力侵蚀就是风化作用。

( )2.敦煌“魔鬼城”属于风蚀地貌。

( )3.所有沙丘的迎风坡都缓,背风坡都陡。

( )4.雅丹是一种风力沉积地貌。

( )5.风成地貌只分布在干旱地区。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比拉沙丘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全长2 700 m,宽500 m,高114 m,160年前只有35 m高,现在仍在不断扩大。

据图回答6~7题。

6.比拉沙丘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地壳上升D.风力沉积7.比拉沙丘不断扩大的主导力量是( )A.中纬西风B.极地东风C.东北信风D.西南季风解析:第6题,沙丘是荒漠地区的基本地形单元,由风力沉积形成。

第7题,由图可知,比拉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风不断把沙子吹上岸,使比拉沙丘不断扩大。

答案:6.D 7.A三、连线题将下列风成地貌类型与其特征连起来。

答案:风蚀地貌【情景导入诱思】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为“险峻的土丘”,由于大自然的风蚀作用,“小土丘”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因而逐渐形成向内凹陷的形态。

2020-2021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热点链接】2020年4月10日中午,敦煌市出现沙尘暴天气,至下午转为扬沙、大风天气,平均风力8级以上,阵风9~10级。

当日,敦煌市区被沙尘笼罩,街道及周边的公路能见度降到百米左右。

沙尘暴与当地地表形态有什么关系?提示当地地形起伏小,地表多沙漠,土壤缺水,植被稀少,有利于沙尘暴的形成;在沙尘暴的影响下,地表侵蚀加剧,促进风蚀地貌的形成。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通过观察影像或图片资料,认识敦煌的主要地貌景观。

水平2:根据图表资料,说明敦煌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水平3:根据图表资料,说明主要风成地貌的景观特征。

水平4:通过图表资料,探讨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风成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领悟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了解风成地貌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区域认知:了解风成地貌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观察并模拟风成地貌。

一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1.地理位置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与□01青海、新疆的交界处。

2.形成条件气候□02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地表□03物理风化强烈。

3.风蚀地貌风力对岩石、沉积物□04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具有“□05顶平、身陡”的特点。

□06风蚀垄风蚀柱□08风蚀蘑菇风蚀雅丹风蚀城堡长条形□07孤立的石柱“头大、身小”□09垄槽相间形似城堡1.判断正误。

(1)风蚀雅丹的形态与风向无关。

(×)(2)风蚀柱为形似柱状的岩石。

(√)2.风蚀地貌分布最广的地区为()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答案 C解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蚀地貌分布广泛。

3.风蚀作用强烈的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提示地表物质组成松散;地形起伏小;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气候干旱等。

二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1.位置: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

2.沙丘(1)形成: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01堆积而成的。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优质课件(共31张PPT)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时20分39秒下午1时20分13:20:3921.9.6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等高线地形图 动画演示
2形等图上高,距等全高距图有一何致特点?
3同 高等一 距高幅 相线等 同高。的线疏地密形反图映上,坡等 的陡缓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之间
4等存在高什线么均联系为闭合曲线
5等 稀相除高 疏交陡线 坡,崖密 度不外集缓重,坡度合等陡高,线等不高线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6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于两侧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
鞍部


两山 顶之 间等 高线 不相 连的 地方
平原
平原:等高线稀疏,地面广阔平坦,等高线数值 一般低于200米。(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小)
丘陵
地面有起伏,等高线数值均在300 米以下,海拔较低,且相对高度不 大,坡度比较缓和。
某公安局获 悉,一伙犯罪分 子将驾车经H村 越境潜逃。侦察 员小王奉命前往 H村附近的小山 上蹲点守候,只 有E、F、G三 处适合隐蔽。请 读图,你认为何 处可以直接监视 过往车辆的动向?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的类型 ◆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
沙丘和岭谷相间地形
◆ 教学活动
▼ 结束
海拔和相对高度: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走近桂林山水【热点链接】2020年4月10日2时,中国铁建所属铁四院设计的中国喀斯特地貌第一座跨高铁转体斜拉桥福建龙岩大桥首次转体——桥塔转体顺利完成。

龙岩地质地貌独特,溶洞较多,部分中下层溶洞已贯通为一个超大型溶洞,地下水非常丰富。

喀斯特地貌对大桥建设的影响是什么?提示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地下水丰富,桥梁建设难度大,工程量大。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通过观察影像或图片资料,认识桂林山水和喀斯特地貌。

水平2:通过图表资料,说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和景观特点。

水平3:根据图表资料,说明主要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水平4:通过图表资料,探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领悟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区域认知: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观察喀斯特地貌。

一桂林山水1.桂林山水的特点桂林风景“四绝”:“□01山清、水秀、洞奇、石美”。

2.桂林山水的地貌类型:典型的□02喀斯特地貌。

3.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03二氧化碳的水对□04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05溶蚀和淀积的过程。

4.决定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因素岩石的□06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的强弱。

5.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1)桂林地区□07石灰岩广布。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08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植被茂盛,地表水和□09地下水丰富。

1.判断正误。

(1)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

(√)(2)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2.桂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石灰岩D.玄武岩答案 C解析桂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石灰岩。

3.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提示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植被茂密,为常绿阔叶林,葱绿的山犹如一枚枚碧玉的头簪;降水丰富,水热充足,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较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1.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 2.理解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重难点) 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方法,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教材整理1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阅读教材P72~P73图3­4­4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图 (1)概念: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 (2)表达方式: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3)作用: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2.等高线的判读

符号 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征 A 鞍部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 B 山谷 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 C 山脊 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 D 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E 缓坡 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 F 陡坡 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 教材整理2 地形图的判读 阅读教材P73~P74图3­4­8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地貌类型 判读依据 盆地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密集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相对高度较小,坡度较为和缓 沙丘 各点之间高差很小,地势较平坦,等高线的小圆弧指示沙丘的迎风坡 2020 岭谷

相间 山岭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岭和山谷相间

教材整理3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阅读教材P74~P77活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判读: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等。 2.作用:直观显示某一方向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和地面坡度陡缓。 3.绘制步骤 (1)绘制剖面图的水平基线。 (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 (3)从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各点向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相应各点。 (4)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误判断: (1)等高线图上的高度值有时可能为相对高度。( ) (2)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 (3)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 ) (4)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密集,表示的地形类型是山地。( ) 【提示】 (1)× 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表示高度的数字均为海拔(绝对高度),不可能是相对高度。 (2)√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3)× 等高距是一个高度数(即相对高度),不是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 (4)× 该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类型是盆地。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我国南方某市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下图为该市旅游规划图。

【思考交流】 2020 1.图中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什么?

【提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 2.说出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 【提示】 自西北流向东南。 3.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说明其呈蛇形的理由。 【提示】 沿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路线平坦。 [归纳总结]

图甲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如图甲中a=b=50 m。 (2)等高距全图一致。如图甲中100-50=150-100=50 m。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如图甲中a、b所在的等高线情况。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如图甲中c处所示。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等高线之间图中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如图甲中b处较d处坡度较陡。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问题 (1)两地或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n-1)d≤ΔH<(n+1)d。其中n为两地或陡崖处汇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注意:两地之间相对高度不能等于(n+1)d。 (2)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在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中心高度判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甲中A点的海拔低于10 m,图乙中B点的海拔高于20 m。

图甲 图乙 1.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 470米 2020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2)图中,有一处陡崖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 (1)D (2)C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1320~1150)米(即170米);CD是山脊,EF是山谷;H地在东南迎风坡上,降水比背风坡的B地多。第(2)题,图中陡崖处有2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20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200≤H<600,故选C。]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地形剖面图是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思考交流】 1.如何判断地形剖面图是根据哪条剖面线所绘? 【提示】 (1)抓住重要点位,如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次高点等。(2)比照检验剖面,将重要点位的海拔高度、相对位置比照剖面图确认一致。 2.垂直比例尺的确定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 (1)剖面线所穿过地区的等高线的高度差大小。(2)考虑能够绘图的图幅范围。(3)规定水平基线的高程,一般低于剖面线穿过的最低点。 3.如何连接海拔高度相等的相邻两点? 【提示】 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归纳总结] 1.定线:确定需要绘制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如下图所示的PQ线。

2.描点:描出剖面基线PQ与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的所有交点如图所示A点到M点。 3.建坐标,做水平辅助线: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根据纵坐标数值做出相应的水平线。 4.做垂线:从剖面线PQ上的各控制点向横坐标引出垂线,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A′点至M′点。 2020 5.连线:用平滑曲线从P′点一直连到Q′点,即得PQ线的地形剖面图。

2.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C (2)A [第(1)题,从甲到乙方向,首先要经过一个小型山谷,A、D两项错误;再向东北方向要经过一个山脊,经过脊线的最大海拔不超过400米,B项错误。第(2)题,水源最丰富的区域往往是在地形较为低平的河谷地带。从图中看出d在海拔较高的山脊上,c在地势较高的鞍部,b处位于谷坡上,只有a在河谷地带且集水区较广。] [课堂小结] 2020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对点训练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2020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1.C 2.D [第1题,图示区域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下,南部和东部许多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因此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再结合图中中间区域海拔主要在400米以上,因此地势中间高,东北侧和西南侧均较低。第2题,图中甲、乙两处等高线均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对点训练2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及绘制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图甲)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图乙),回答3~5题。

甲 乙 3.图甲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O在图乙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4.图甲中O点的地形名称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山峰 5.图甲中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 A.250米 B.300米 C.349米 D.350米 3.D 4.C 5.C [第3题,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左图中剖面线交点在剖面线AB上,从A点开始,海拔先降低,到达右图中①点,海拔150~200米,然后升高到达交点处,交点是AB线上的高点,对应右图中的②点,海拔200~250米。在MN线上,从N开始,海拔先降低到达交点④,海拔200~250米,然后海拔升高,到③点海拔在250~300米,再降低。所以对应位置是②和④,D对。第4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在AB地形剖面图中,O点②中部高,在MN地形剖面图中,O点④两边地势高,都有闭合等高线(山峰),位于两山峰之间,可以推出O点所属地形为鞍部;C对。第5题,图示地区海拔最高在右上角350相对高差为2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