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摘要:受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逐年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我国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入校生初中都未毕业。现如今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师生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还有待提高[1]。着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现状

随着大学教育逐步普遍化和平民化,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今非昔比。2004年以后,国家取消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文化课成绩的限制,初中毕业或者初中未毕业的学生都可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中等职业学校的入校生的文化课成绩也日渐趋于下降状态。下表阐述了2011-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的文化课成绩。

表1 中等职业学校2011-2014年学生入学文化课成绩统计表[2](单位:分)

年份内容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2011年平均分56.3 39.2 43.6 55.3 50.3 50.7 2012年平均分51.7 32.4 33.8 50.2 43.9 44.8 2013年平均分55.2 40.1 42.6 52.9 48.4 46.1 2014年平均分43.9 26.8 29.8 44.6 39.6 39.5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1-2014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各科文化课成绩都处于及格线之下,而且每年的平均成绩都处于下降状态。虽然2013年文化课成绩总体有所上升,但是学生的总成绩和合格率还是比较低[3]。因此,要想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成绩,除了学生必须刻苦努力以外,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和改革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建议

教学创新是教学成绩提高和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校教学及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命力。在中职学校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的抱怨。教师总是认为现在的学

生没有过去的那些学生好教了,每一节课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都无法完成。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学生的文化素质太低。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确实降低了。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中职教师并没有考虑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未针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低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因此,中职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成绩。

1、转变教育理念,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自然过渡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毕业就必须走向工作岗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必须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对文化知识的要求不是很高,用人单位更注重毕业生的能力。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该树立以职业教育能力为中心的人才观,实现由知识为中心向能力为中心的自然过渡。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塔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策划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充当指导者和教练的角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过渡。最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增加实训课程。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传授,但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时间是其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我国中职学校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是在家长或者教师的逼迫下学习的。学习完全不是自愿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与学生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制定出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虚席中去,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点,制定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4]。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沟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2)亲合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学习主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教育知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学习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3)反馈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反馈教学

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指导,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悬念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设置悬念,使学生带着心中的疑惑去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冲突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经验和认知设置冲突,认知上发生冲突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良好方法,让学生在冲突中不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3、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成就中进步

教学目标的制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就客观制约因素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国家政策、师资力量和学生特点等因素的影响[5]。在诸多因素中学生的特点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任何教学目标如果脱离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它将没有任何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中,适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和学学生富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向更有的目标挑战。因此,教师应该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时一定要制定符合学生文化、修养和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该符合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的要求。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乐趣的同时提升自己,也能让教师在成功中体验教学的乐趣,让学生和教师实现互利双赢。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中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让中职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让教师和学生实现互利共赢,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余秀琴,李术蕊.合力抓好关键战略机遇扎实给力职教改革创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1).

[2]刘一欣.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3]宁永红,马爱林,张小军.近三十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方法的发展及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

[4]侯怀银,王俊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大学教学方法研究:历程、进展和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4(10).

[5]孙琳,徐桂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5(0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