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学习导与练区域地理(练习与答案)—第二部分第7讲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部分

第7讲东南亚

学时:1学时

【知识预览】

一、范围(读图)

1、组成:由甲和乙两部分。

2、国家:包括a. b. c. d. e.

f. g. h. I. j.

二、位置

1、纬度位置:从东南亚的中部偏南穿过。从本区北部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1)位于洲和洲之间,洋和洋的“十字路口”。

(2)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是连接洋和洋的海上通道。

三、地形

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平原沿分布。是本区最大平原。

2、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平原沿分布。

四、气候

六、居民

1、主要为人种,人口稠密,主要分布于大河两岸的、以及

2、华人、华侨的地区。

3、信仰教为主。印尼和马来西亚信仰教,菲律宾信仰教。

七、经济

1、农业: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世界上、、、

等热带经济物的最大产区

2、著名矿产:锡矿带:中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

石油:分布和

八、新加坡

1、位置:海峡东端,是东南亚各国的中心。

2、城市岛国:贫乏,粮食和生活用水依靠。

3、经济:转口贸易,加工业(如 , , , ),

旅游业为主。

九、印度尼西亚

1、世界上最大群岛国家,人口主要分布于岛。

2、群岛分布两侧,为气候,多雨。

3、矿产和热带作物丰富,如等矿产在东南亚产量和出口居首位。

【课堂漫步】

主要农产和矿产

1、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2、主要农作物(主食):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

3、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最著名

缅甸、泰国、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处于东南亚的锡矿带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尼、文莱,特别是印尼,集中于苏门答腊岛,由于石油丰富被称为“希望之岛”,现在印尼成为东南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主要输往日本,当两伊战争爆发时,东南亚的石油尤其显得重要。

4、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课堂随笔】

【课后演练】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1—4题。

1、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3、海啸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传播到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4.2°N、73.5°E)时,当地区时约为( )

A、6 时

B、9 时

C、12 时

D、15 时

4、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 )

①人口老龄化②沿海人口密度大③多河流入海口④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岛、C. 半岛、D. 岛、E. 岛。

(2)A岛的气候类型属于,这里经常受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在季播种,在收获。

(3)近年来,因厄尔尼诺现象影响,A岛出现持续干旱,发生森林火灾,1997年7、8月,南半球

风越过A岛,随后受力的影响,偏转成风,使该岛大火的烟雾严重污染了B、C两地。

(4)B地是(国家),有海峡沿岸最大的港口,其支柱产业有石油化工、造船、和。

(5)2004年F地强烈地震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可引发。此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6)印尼居民集中于岛,原因是

【拓展延伸】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1和下图所示。

表1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1)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请分析其有利因

素有哪些?

(2)东线所经过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试分析其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参考答案

【知识预览】

(一)1、中南半岛、马来群岛;2、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

(二)1、赤道、北回归线;2、(1)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2)马六甲、太平洋、印度洋

(三)河、湄公河、海

(六)1、黄色、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平原2、最集中3、佛、伊斯兰、天主(七)1、稻米、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2、印度尼西亚、文莱

(八)1、马六甲、经济;2、自然资源、进口3、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

(九)1、爪哇岛;2、赤道、热带雨林、对流3、石油

【课堂漫步】

【课后演练】

1、D

2、 B

3、 B

4、 C

5、⑴、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

⑵、热带雨林;赤道低压;随时;全年收获;

⑶、东南风;地转偏向力;西南风;

⑷、新加坡;马六甲;电子工业;石油钻井平台;旅游业;

⑸、印度洋;亚欧;海啸;原因:震级大,震源浅,震中距短;珊瑚破坏严重;沿岸植被破坏严重;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缺乏预警报系统;热带海岛旅游业发达;经济落后;防震减灾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得力;

⑹、爪哇岛;原因: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开发悠久

【拓展延伸】

(1)运营里程长;利用现有铁路长,需新建铁路短;铁路主要经过平原;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

(2)有利条件;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位于热带多雨地区、水热条件好;人口稠密、劳力资源丰富;有悠久的耕作历史、种植经验丰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主要制约因素是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

高中同步学习导与练区域地理(练习与答案)—第二部分第7讲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部分 第7讲东南亚 学时:1学时 【知识预览】 一、范围(读图) 1、组成:由甲和乙两部分。 2、国家:包括a. b. c. d. e. f. g. h. I. j. 二、位置 1、纬度位置:从东南亚的中部偏南穿过。从本区北部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1)位于洲和洲之间,洋和洋的“十字路口”。 (2)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是连接洋和洋的海上通道。 三、地形 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平原沿分布。是本区最大平原。 2、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平原沿分布。 四、气候

六、居民 1、主要为人种,人口稠密,主要分布于大河两岸的、以及 。 2、华人、华侨的地区。 3、信仰教为主。印尼和马来西亚信仰教,菲律宾信仰教。 七、经济 1、农业: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世界上、、、 等热带经济物的最大产区 2、著名矿产:锡矿带:中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 石油:分布和 八、新加坡 1、位置:海峡东端,是东南亚各国的中心。 2、城市岛国:贫乏,粮食和生活用水依靠。 3、经济:转口贸易,加工业(如 , , , ), 旅游业为主。 九、印度尼西亚 1、世界上最大群岛国家,人口主要分布于岛。 2、群岛分布两侧,为气候,多雨。 3、矿产和热带作物丰富,如等矿产在东南亚产量和出口居首位。 【课堂漫步】 主要农产和矿产 1、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2、主要农作物(主食):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 3、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最著名 缅甸、泰国、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处于东南亚的锡矿带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尼、文莱,特别是印尼,集中于苏门答腊岛,由于石油丰富被称为“希望之岛”,现在印尼成为东南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主要输往日本,当两伊战争爆发时,东南亚的石油尤其显得重要。 4、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2020高二第二学期区域地理《天气和气候》练习题(答案含解析)

天气和气候 一、单选题 读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A.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较小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2. 该气候一般分布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 A. B. C. 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3. 下列四幅气温和降水图,能正确反映伦敦和济南气候类型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②③ B. ④① C. ④③ D. ②④ 4.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 伦敦和济南气候特征的是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③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由北京与张家界联合举办,读“世界滑雪场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题。 5. 世界滑雪场集中分布在 A. 低纬度地区 B. 高纬度地区 C. 亚洲地区 D. 发达地区 6. 从气候条件考虑,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比赛时间是 A. 1-2月 B. 5-6月 C. 8-9月 D. 10-11月 7. 读某地区夏季等温线图,判断该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海陆分布 ( ) A. 南半球,A 表示陆地,B 表示海洋 B. 北半球,A 表示陆地,B 表示海洋 C. 南半球,A 表示海洋,B 表示陆地 D. 北半球,A 表示海洋,B 表示陆地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四地中,最冷月的月均温在0℃以下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9. 四地中,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0. 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1. 南京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后训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乡村和城镇》课后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图反映了某一城市从新中国成立到2015年的城市面积的扩展,分析回答下题。 图中直观反映的是城市化中( ) A.城市人口的增加 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C.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D.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 2、下列关于城市化水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一般用城市用地规模表示 C.可以改变聚落形态变化 D.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 B.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必定优化地理环境 C.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D.区域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4、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5、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耕地越来越少,粮食产量下降 6、读某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第Ⅳ阶段表示的是( )

A.城市化起步 B.城市化中期 C.再城市化 D.逆城市化 7、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B.城市用地减小 C.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 D.城市生活水平提高 8、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 ①起步晚,发展快 ②起步早,水平高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9、下图示意北京市某区域一工作日按小时统计的共享单车出行次数。完成该区域最可能为( )

选修2(区域发展)地理第二章_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选修2(区域发展)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综合 练习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读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次数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回答以下小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2)为了扭转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局面,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 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2. 读我国新疆(土地总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数据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表1: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 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

(1)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荒漠化一定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D.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2)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其次是流水 B.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C.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D.只要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3.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级行政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荒漠化的实质是()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2)从图中看出,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较普遍,这些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有() 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③常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 A.① B.② C.①③ D.①②③ 4. 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沙化 C.水体富营养化 D.土壤次生盐渍化 5.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导与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导与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关于导与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导与练地理答案篇一:高中同步导与练区域地理(练习与答案)—第一部分第2讲 第一部分基础地理部分第2讲地球的运动 学时:1学时【知识预览】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旋转运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 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3、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原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的自转就使交替) (2)产生时间差异(地方时)4、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o,,是真正周期(2)太阳日,自转360o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星都可以。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颗恒星。E1P到E2P地球自转360o,时间为23时56分4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1到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运动,至E3P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360o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是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5、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 (2)线速度: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二、地球公转1、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的椭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上,地球有近日点(1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是日常所用周期 月期了 太阳 动。看 恒地比一恒 4、速度: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 位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四季更替 ⑴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黄赤交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⑵北温带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 秋(9、10、11月)、冬(12、1、2月) ⑶我国传统四季: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⑷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2、五带的划分 角 【课堂漫步】 1、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23时56分4秒。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

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知识摘要 1.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2.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B.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国际环境相对动荡D.科技进步 2.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 3.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4.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 率最高的是 A.A B. B C. C D.D 5.下列各组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0的是( ) A.美国、俄罗斯、巴西B.德国、丹麦、俄罗斯 C.德国、印度、加拿大D.意大利、新西兰、墨西哥 6.世界人口加速增长阶段出现在( ) A.第二次社会大分工B.工业化初期C.二次世界大战D.20世纪70年代7.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欧洲B.非洲、欧洲C.非洲、北美洲D.拉丁美洲、大洋洲二、综合题

8.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 (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高或低)。 (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因素中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环境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自然灾害D.环境污染2.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B.欧洲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 C.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为负数 D.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4% 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现在俄罗斯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 A.原始低速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5.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 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④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6.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7.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区域整体性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拥有1 200多年稻田养鱼的历史,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图1浙江省青田县地理位置 图2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1.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形成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主要自然区域要素是() A.地形、气候 B.地貌、水文 C.气候、文化 D.地形、经济 2.据图2,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反映出() A.区域自然要素 B.区域人文要素 C.区域整体性 D.以上都对 1

(2021山东菏泽市实验中学月考改编)2006年,阿曼的法拉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为了公平、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人们还遵循一套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最初露出地表的渠水用于食用,接下来的一段渠水用于沐浴,再下去的一段渠水用于洗衣、洗器皿等,最后的一段渠水用于灌溉果园和农田。这套用水制度至今还在执行。图a为阿曼法 拉吉分布示意图,图b为法拉吉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a 图b 3.图b所示景观反映的区域特性是() A.差异性 B.关联性 C.动态性 D.整体性 4.影响阿曼聚落和农业良性发展的人文要素是() A.人口密度 B.文化制度 2

C.经济水平 D.宗教信仰 题组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 (2022福建三明一中月考改编)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关于甲、乙两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乙表示东部地区,则箭头②表示能源 B.若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乙表示东部地区,则箭头①表示核电 C.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管理经验 D.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①表示资金、技术 6.该图体现的区域特性有() ①层次性②整体性 ③差异性④关联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山东联考)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北京市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内容。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关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7.关于图中各要素的组合,叙述正确的是() A.①—资源、劳动力与产品②—产业与技术③—工业制成品 B.①—产业与技术②—工业制成品③—资源、劳动力与产品 3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同步训练 (含答案)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一、选择题 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1—2题。 人口和民族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 国土特征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农业特点种植业尤为发达 1.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A.劳动力B.水源C.市场D.农业科技 2.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 A.广阔的市场 B.发达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传统的耕作经验 【解析】第1题,题干要求“从自然条件分析”,选项中只有水源属自然因素,其他项为人为因素。据表中信息可得,表中所示的国家是以色列,该国家以犹太人为主,沙漠面积较广,以色列降水较少,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水源不足,该国家节水农业成效显著。第2题,以色列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之下,发展了发达的种植业,主要是因为利用先进的科技对不利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其他由选项对不利自然条件影响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1.B 2.C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读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夏季洪水中只有约20%的泥沙通过宝瓶口由灌溉渠道进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为( ) A.凸岸泥沙堆积,凹岸流速快,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少 B.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含沙量大 C.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快

D.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表层水流流向外江 4.岷江是长江流域径流量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下列有关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慢 B.东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 C.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D.雨水是唯一的补给水源 【解析】第3题,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则大部分泥沙流入外江。岷江在鱼嘴分流后,内江凹岸的洪水直接进入宝瓶口,表层水流流向凹岸,流速快,含沙量小,所以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少;底层水流流向凸岸,一部分泥沙在内江凸岸堆积,而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底层水流流向外江;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慢。第4题,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快,主要是由于东侧支流发源于盆地,西侧支流发源于高原,所以西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岷江中下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岷江除雨水补给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等其他补给水源。 【答案】3.A 4.C 下图为水资源—能源关联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从图中可以判断( ) ①电力供应离不开水资源②经济越发达,能源需求量越大,导致水资源更加紧缺③水资源是山西省能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④水资源和能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能源的关系是( ) A.气候变化对降水的时空分布不会产生影响 B.能源生产和电力供应对气候影响不大 C.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D.气候变化影响可利用水资源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能源生产 【解析】第5题,电力供应除水电外,还有火电、核电等,①错误;经济越发达,能源需求量越大,导致水资源更加紧缺,②正确;水资源是山西省能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③正确;水资源和能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④正确。第6题,气候变化对降水的时空分布会产生影响,A错误;能源生产和电力供应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污染物等,对气候影响较大,B错误;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错误;气候变化影响可利用水资源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能源生产,D正确。

通用优质高三地理复习导与练课时冲关(含答案)

目录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 - 3 - 领航篇经纬网与地图.......................................................................................................... - 3 - 第一章行星地球................................................................................................................ - 12 - 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 12 - 第2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 - 21 - 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 29 -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 37 - 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37 -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 - 46 - 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 - 56 - 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 66 -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 75 -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75 - 第2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84 -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 92 -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92 - 第2讲山地的形成.................................................................................................. - 101 -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 110 -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119 -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 - 130 - 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 130 - 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 130 -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 140 -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 - 149 - 第1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 149 - 第2讲城市化.......................................................................................................... - 158 - 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168 -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 168 - 第2讲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177 - 第九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186 - 第1讲工业的区位选择.......................................................................................... - 186 - 第2讲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 - 193 - 第十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 203 -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213 -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 223 - 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223 - 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23 - 第2讲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232 -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241 - 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 241 - 第2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250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7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7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含答案解析) 高考真题高考模拟 高中联考期中试卷 期末考试月考试卷 学业水平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7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答案解析) 1 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答案解析】 1.C 2.A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可以判断出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第2题,据题意,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一般地说,城市郊区农业中,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要求。 2 原产于非洲的油棕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油量最高的木本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油产量的近10倍,在油料作物中居首位,有“世界油王”之称。读世界油棕种植区的地理扩散图,据此完成3~4题。 3.近百年来棕油产量不断增加,主要原 因是( ) 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②种植历史悠久③生产技术不断改进④生产地居民消费增长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我国油棕种植面积较小,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答案解析】 3.A 4.B 解析:第3题,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种植技术的提高,棕油产量不断上升。第4题,油棕主要分布在热带气候区,而我国热带气候区面积小,因此油棕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小,可见其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气候。 3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下,开展花卉旅游无疑是最浪漫、最惬意的产业,各地都在大力为之。我国某乡村开发“以花田为背景,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农家花乡型乡村旅游模式。以“乡村旅游节”和花博会为契机,以花卉产业为支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据此完成5~6题。 5.中国自古便有春游踏青的传统,每年3~4月各地相继举办桃花节带动乡村旅游。下列地点举办桃花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广东乐昌②北京平谷③山东济南④浙江杭州 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D.①④③② 6.全国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花卉旅游,对乡村地区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土地单位面积产值减少 B.土地单位面积投入减少 C.粮食产量减少 D.城市化水平提高,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答案解析】 5.D 6.C 解析:第5题,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越往南热量条件越好,桃花开放越早,桃花节越早,选项中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①④③②,故选D项。第6题,大力发展花卉旅游,会增加乡村土地单位面积产值,A项错误;种植花卉,土地单位面积投入应该增多,B项错误;花卉种植面积增加,会导致粮食种植的面积减少,从而导致粮食产量减少,C项正确;在乡村地区发展花卉旅游,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不会提高乡村的城市化水平,D项错误。故答案选C项。 4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区位于( )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测评卷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 D.荒漠化 我国黄河流域某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下图示意该区域1998—2010年各类土地利用结构及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黄河的() A.河源河段 B.上游河段 C.中游河段 D.下游河段 4.造成该区域1998—2010年各类土地面积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气候变化 B.调整种植结构 C.退耕还林(草) D.退耕还湿 5.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植被覆盖增加,地面辐射量减小 B.建设用地增多,城镇建设推进快 C.林地面积上升,木材产量潜力大 D.草地破坏严重,畜牧业发展受困 20世纪60—80年代,德国鲁尔区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成为世界传统工业区成功转型的典范。下面图甲为鲁尔区目前较大钢铁企业分布图,图乙为鲁尔区整治前后的三种产业构成比重图(Ⅰ为1958年,Ⅱ为1995年)。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6.鲁尔区将钢铁企业向图甲所示位置甚至荷兰沿海集中,主要是为了()

A.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 B.治理大气污染 C.降低运费 D.加强科技协作 7.调整产业结构是鲁尔区转型的一项重要措施。图乙中与Ⅰ相比,Ⅱ的主要的变化为() A.煤炭、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大幅度减小 B.汽车、石化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值下降 C.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 D.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蔬菜花卉种植业等增多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贸易两种转型升级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图中产业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研发、品牌维护 B.研发、品牌维护、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 C.原材料采购、品牌维护、物流配送、研发 D.研发、物流配送、原材料采购、品牌维护 9.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力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 B.抑制重工业发展 C.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等工业,以加强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 D.发展采矿业,加大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东北三省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摇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人口流失严重。21世纪初,中央出台多项改革方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东北三省投资转型升级。下图示意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盖塔拉洼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最低处海拔-133m。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本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其他国家。根据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在建造“沙漠渔场”的过程中,通过挖掘隧道的形式引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B.减少水分蒸发 C.防止引水过程中下渗损耗 D.降低沙尘淤积河道

2.随着“沙漠渔场”的出现,盖塔拉洼地环境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围土地盐碱化加剧 B.绿洲农业供水量增加 C.沙漠地区降水量大幅增加 D.地下水的盐度大幅下降 传统抽(水)蓄(能)电站以上、下两个水库为核心,用电高峰时上库的水流向下库发电,用电低谷时将下库的水抽到上库蓄能。受地理位置和陆地面积制约,冲绳岛采用海水抽蓄电站来缓解当地电能匮乏问题。下图示意冲绳岛位置及海水抽蓄电站。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冲绳岛海水抽蓄电站建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 ①污水排放②输电距离③库区防渗④台风与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与传统抽蓄电站相比,冲绳岛海水抽蓄电站的独特优势在于( ) A.技术要求低 B.能源更清洁 C.建造成本低 D.供电更稳定 2021年3月1日,中国海油在山西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临兴气田。临兴天然气属于致密气,也称致密砂岩气,是指渗透率小于0.1毫达西的砂岩地层天然气,与页岩气(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存在于页岩层或泥岩层的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同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非常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完成1~2题。 1.在采集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区分别是( ) A.平原地区、沿海地区 B.丘陵山地地区、平原地区 C.沿海地区、丘陵山地地区 D.沿海地区、油田附近地区 2.在工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 ) A.沿海、城市和矿产地 B.丘陵、山地和平原 C.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D.风景优美的地区 2.A 1题,在采集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地地区;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故选B项。第2题,在工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以及具有海运优势的沿海地区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故选A项。下图为美国本土某次“黑风暴”持续天数等值线(单位:天)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黑风暴”本质上是一种( ) A.土壤侵蚀 B.土壤盐碱化 C.土地污染 D.土壤酸化 4.引起“黑风暴”的根本原因是( ) A.砍伐森林

B.过度垦殖 C.温室效应 D.不合理灌溉 4.B 3题,“黑风暴”实际上是指沙尘暴,是当地的疏松土壤被风力侵蚀的结果。故选A 项。第4题,“黑风暴”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是“黑风暴”发生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 下图是甘肃省局部地区图(椭圆范围内为有“陆上三峡”之称的风电基地分布区)及风电设施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图1 图2 5.近年来,图示区域风电项目建设不断加快,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风能过剩 B.交通便捷 C.地价低廉 D.政策支持 6.该风电基地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小 B.大风天数少 C.地区差异大 D.占用耕地广 6.A 5题,近年来,图示区域风电建设快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支持。第6题,该风电基地位于甘肃,该地经济相对落后,能源需求量小,距离东部地区市场远,A 项正确;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天气,B项错误;地区差异与风电基地建设无关,C项错误;西北地区荒漠、戈壁面积大,风电基地不会占用大量耕地,D项错误。 7.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存在着较大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和景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都江堰和坎儿井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成功建设的水利工程。读都江堰和坎儿井景观图(图1)及坎儿井结构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含答案))

【上好地理课】2020-2021学年高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读“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自然资源是() A.太阳能 B.风能 C.森林 D.水资源 2.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山东省日照绿茶、五莲国光苹果、五莲板栗等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 ) A. 科技优势 B. 文化优势 C. 劳动力优势 D. 地理环境优势 4.关于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产于特定区域。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叙述,错误的( ) A. 有明确的边界 B. 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 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D. 其划分依据为综合指标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 ) ①河北②四川③辽宁④福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④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下图中阴影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目前() A.我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 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8.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一一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 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