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经济术语

常用经济术语
常用经济术语

常用经济术语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一个明确的可度量标准,它被定义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百分比。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单纯的"量"的概念,它只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百分比,那么经济发展就是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如教育水平、健康卫生标准等,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等的进步也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

政府宏观调控目标:一国政府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有四个: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主要是前三项。

经济增长是增加就业、保证财政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西方发达国家多把经济增长率达到4%左右作为经济增长的理想目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潜力大,人口多且增长率高,为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想的经济增长率应更高一些。

稳定物价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但稳定物价不是冻结物价,物价短期的局部变动是不可避免的,是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形式。因此,稳定物价是指不使物价出现连续、普遍的大幅度上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认为物价上涨在3%以下,即可视为物价稳定。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这一指标可能还会高些。当然,物价稳定,也不是说物价总水平越低越好,如果物价持续走低,甚至出现通货紧缩,同样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市场需求不足,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政府有责任提供财政上的帮助,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救济和帮助失业人口。但充分就业并非意味着失业率为零。西方各国一般认为失业率在4%以下就算是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对外贸易状况,而且包括了对外投资状况,是贸易和投资以及其他国际经济往来的总和。国际收支既包括了用外汇收付的经济交易,也包括了以实物、技术形式进行的经济交易。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方面。

以上四项目标的调控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一般的说,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可

能导致通货膨胀;而经济增长放慢或停滞时,物价水平也会随之走低,但就业问题则会比较突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增长是政府优先考虑的目标,同时兼顾其它。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各种调控手段,包括施行不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这几项目标处于协调状态,都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工具,为达到一定的宏观调控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措施。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

财政政策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资源有效配臵目标,又称"效率"目标,即通过财政手段以配臵资源;(2)收入分配均等目标,又称"公平"目标;(3)经济稳定增长目标,又称适度增长目标;(4)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目标。

财政政策的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分配手段,包括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预算、折旧等。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采用减税、扩大政府开支,发行国债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降低失业率,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则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提高税率、减少财政支出等措施,以达到消除通货膨胀的目的。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

出现的通货紧缩的趋势,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公共领域投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扩大消费、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它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其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介目标是为实现最终目标而选择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当经济不景气时,应采取降低利率、再贴现率,回购国债等扩张性的手段,促使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则应缩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我国"九五"时期实行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目前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认为,财政政策常用于结构调整且作用比较直接,货币政策为间接调控,常用于总量扩张与收缩。在经济紧缩或经济偏冷时,由于货币

政策的传导环节较多,而且结构调整的效果不如财政政策明显,体现政府的调控意愿和鼓励方向也不如财政政策那么直接,因此倾向于更多地使用财政政策手段,特别是通过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刺激经济的回升。而货币政策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较之于财政政策而言,货币政策在运用时要灵活得多。在经济繁荣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与提高利率,对抑制总需求会产生明显效果。

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先行、同步、滞后指标):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是以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为依据,根据经济波动的周期及规律性,建立的反映经济运行轨迹的监测预警系统。宏观经济景气分析方法,是把一系列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划分为超前、同步和滞后三类指标,并以此建立各种指数或模型来描述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预测未来走势。它通过类似于一组交通管制信号:红(过热)、黄(趋热)、绿(正常)、浅蓝(趋冷)、蓝(冷)灯的标识,对这组指标和各综合指数当时的周期波动状况发出预警信号,通过观察信号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未来经济增长的趋势。

先行指标(又称领先指标或超前指标)是指在总体经济活动达到高峰或低谷之前,先行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指标。先行指标是经济景气分析的有力工具,利用它们的变动特征和它们与总体经济变动之间的超前关系,可以分析预测总体经

济何时扩张,达到高峰;何时收缩,落至低谷。先行指标主要有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企业定货指数、房地产业土地购臵面积、开发面积等。

同步指标(又称一致指标)是指其达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与总体经济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大致相同的指标。同步指标可描述总体经济的运行轨迹,确定总体经济运行的高峰或低谷位臵。它是分析现实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指标。主要的经济同步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滞后指标(又称落后指标)是指其高峰或低谷出现的时间晚于总体经济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的指标。它有助于分析前一经济循环是否已结束,下一循环将会如何变化。滞后指标一般有: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宏观经济分析中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常常用贡献率,即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来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由于对外公布的GDP的增长速度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因此计算贡献率一般也用可比价格。在此基础之上,用各产业贡献率与GDP增长速度相乘,得到的乘积就是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各产业拉动点之和正好等于GDP的增幅。

用贡献率计算各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大小可以看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有哪些。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是服务业,而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阶段,贡献率最大的是制造业。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由一个波谷运行到下一个波谷的阶段,经过复苏、膨胀到顶峰,然后收缩、萧条到另一个低谷的过程。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以经济增长率(以GDP增长率计)的"谷-谷"法来划分,我国经历了四个经济周期。这四个经济周期的时间跨度分别是:1978年~1981年、1982年~1986年、1987年~1990年、1991年~1999年。这也是经济学界一种有代表性的划分。(注:就经济周期的含义来说,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应是从"一个波谷到下一个波谷"。但分析文章往往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运行状况,故而1978年虽然不是一个"波谷",我们仍然将其作为第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从200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第五个经济周期。

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因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各经济实体在从事正常的经济活动时,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交换范围较小,产品更新的周期较长,故生产经营者易于把握预期的收益,经济风险不太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更新加快,社会需求变化剧烈,经济风险已成为每个生产者、经营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经济风险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1)自然风险: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洪灾、火灾、地震、流行性传染病等引起的风险。(2)社会风险:指因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如偷盗、战争、政治动乱等引起的风险;(3)经营风险:指商品在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市场供求等因素引起的风险。

按经济过程的不同阶段,经济风险可分为:(1)投资风险:即投资者在进行某一项投资时承担的风险;(2)生产风险:即生产者在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劳务时承担的风险;(3)销售风险:即销售者在从事商品的销售活动时承担的风险。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经济风险的一种,而且有其特殊性。它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或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种类繁多,成因复杂,危害严重。特别是非法设立金融机构,非法从事金融活动造成的资金损失更大,危害更严重。这些金融风险往往会由个别机构的经营困难,引起连锁反映,很可能导致局部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从而引起金融危机,危及社会的稳定。

对外贸易顺差与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反之,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出现贸易顺差预示着增加外汇储备,出现贸易逆差则相应减少外汇储备。如何看待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

与逆差,应根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外汇储备能力和综合经济实力进行综合分析。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短缺,外汇储备不足,没有能力进口一些国家急需的国外技术产品和战略资源。为了满足外汇需求,我国实施了较长时期的"出口创汇"战略,积极鼓励外贸出口,甚至不惜加大出口成本,努力实现贸易顺差,多赚外汇,以解国家经济建设的急需。多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国适时调整了外贸发展战略,力求贸易平衡,并争取通过进口尽可能多地获得外部资源,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适当提高人民币的购买能力。

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从最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该指标还可反映一个地区的外向程度。

外贸依存度的计算方法和名称,依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别。当只观察国际市场需求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可不考虑进口对本地区市场的影响,使用"外贸出口依存度",其计算方法是:用外贸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乘以百分之百求得。其数值越大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也反映国际市场对该地区产品的

认可程度提高,对该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例如,我国2000年外贸出口依存度为23.1%,比1980年提高15.5个百分点。表明20年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外需求的拉动作用大大提高,但这里没有考虑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分析中,为观察对外贸易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需考虑进口和出口的双向影响。计算"外贸依存度",方法是:用净出口(对外贸易出口减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乘以百分之百求得。另外,还有使用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计算"外贸进出口依存度"。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英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英文缩写为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其总部在瑞士日内瓦。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目前已经拥有140多个成员,成员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95%以上。WTO 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与其前身相比,WTO在调解成员间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WTO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2002年11月10日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从此中国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在经贸关系等更广泛的领域融入了国际社会。

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服务的国际交换。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服务贸易的界定,服

务贸易包括四方面内容:(1)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电讯、邮政和金融。(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旅游、留学。(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指一个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某种形式的商业机构提供服务。如外资服务业企业。(4)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指一个国家的个人在另一国家境内以自然人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务。如外籍教师、律师等以自然人的身份在我国境内提供服务。这四项内容包含了跨境和非跨境两类交易活动。其中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属跨境交易。商业存在为非跨境交易。完整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应包含跨境交易和非跨境交易的全部内容。

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就是价格及其他交易条件主要决定于卖方的市场。由于市场供不应求,买方之间展开竞争,卖方处于有利的市场地位,即使抬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去,从而出现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由卖方起支配作用的现象。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某种商品的供给远小于需求,也可能是因为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而导致某种产品的短缺。这种提价可以一直进行到供求关系在某种价格水平上重新达到平衡为止。

买方市场就是价格及其他交易条件主要决定于买方的

市场。由于市场供过于求,卖者之间展开竞争,为了减少自己的过剩存货,他们不得不接受较低的价格。这样就出现了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由买方起支配作用的现象。买方市场的存在决定了生产和价格长期运动的方向,预示着生产或价格的下降或两者同时下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供求关系在某种价格水平上重新相对平衡为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都把形成有限的买方市场作为市场发育和运行的目标。这是因为有限的买方市场是与生产过剩危机不同的,它比卖方市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多的积极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个世纪末我国已基本上由商品相对短缺的卖方市场进入了商品比较丰富的买方市场。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虚拟资本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资本的虚拟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如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等。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基本目的。虚拟经济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它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对实体经济做出一定形式的反映。它的发展总体上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发展过度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摒弃。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1994年7月4日,国务院

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弹性系数:弹性系数是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它是衡量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幅度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增长幅度的依存关系。例如投资弹性系数和消费弹性系数就是经济增长率与投资需求增长速度和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之比,分别反映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作用,表明投资、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从计算方法上,弹性系数又有名义弹性和实际弹性之分。名义弹性系数是用相关指标现行价格数值计算得到的速度之比;实际弹性系数考虑了物价因素,是用不变价格或扣除了物价因素以后计算的速度求得的比率。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常表现为价格的广泛、大幅、持续的上涨。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明显感受就是东西贵了。通货膨胀通常分为三种类型: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是指因商品的供应过剩或通货供应量的减少而导致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伴随着供应过剩、物价下跌,其连锁反映是企业收益减少,生产水平降低,失业率上升,最终导致经济萧条。因此,是否构成通货紧缩通常有两

个基本标志:一是物价指数持续下跌,二是经济增长率下降。

购买力平价方法:货币购买力是指一定单位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购买力平价就是两种(或多种)货币对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之比,亦即两种货币在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商品时的价格之比。例如,购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一揽子商品,在中国用了80元人民币,在美国用了20美元,对这些商品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4:1。也就是说,在这些商品上4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等于1美元的购买力。

基尼系数: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是当前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可以反映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是保障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即吉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

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恩格尔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率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赤贫,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

货币供应量:指某一时点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可分为三个层次:

MO:流通中的现钞。

M1:MO+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部队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至6000美元时,前一阶段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从而进入生产率和收入增长停滞的阶段。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这种进步速度放慢的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学术语

经济学术语经济学术语解释 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 和GNP 缩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英文缩写为CPI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 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 个月前平均上升2。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 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 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 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 ,就是通货膨

胀;而当CPI>5% 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 ,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主要价格指数有三个: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 s Price Index)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 ' s Price Index ),GNP 缩减指数(GNP Deflator) 。 三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GNP 缩减指数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指数,其计算中选取的商品篮子既包含消费品,也包含生产资源。 可以这样说,CPI 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 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 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 个月到半年。CPI 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 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PPI 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 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1857 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了当时

微观经济学词汇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词汇完整版 作者:汤井旗 Ten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4: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5: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7: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8: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9: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 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scarcity稀缺性 the lim ited nature of society’s resources efficiency效率 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公平 the property of distribu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fairly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 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marginal changes边际变动 small incremental adjustments to a plan of action 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 an economy that allocate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s of many firms and households as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 a situation in which a market left on its own fails to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 externality外部性the impact of one person’s actions on the well-being of a bystander market power市场势力the ability of a single economic actor (or small group of actors) to hav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market prices productivity生产力the amou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from each hour of a worker’s time Phillips curve菲利普斯曲线 a curve that shows the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circular-flow diagram循环流向图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that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 a graph that shows the combinations of output that the economy can possibly produce given the availabl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the availab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including inflation, un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positive statements实证表述claims that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world as it is normative statements规范表述 claims that attempt to prescribe how the world should be reverse causality反向因果关系 competitive market竞争性市场a market in which there are manybuyers and many sellers so that eachhas a negligible impact on the marketprice

关于经济的常用词汇

关于经济的常用词汇据360教育集团介绍: accounting 会计 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 accounting profit 会计利润 adverse selection 逆向选择 allocation 配置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资源配置 allocative efficiency 配置效率 antitrust legislation 反托拉斯法 arc elasticity 弧弹性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阿罗不可能定理Assumption 假设 asymetric information 非对称性信息 average 平均 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 average cost pricing 平均成本定价法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product of capital 资本平均产量 average product of labour 劳动平均产量 average revenue 平均收益 average total cost 平均总成本 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

barriers to entry 进入壁垒 base year 基年 bilateral monopoly 双边垄断 benefit 收益 black market 黑市 bliss point 极乐点 boundary point 边界点 break even point 收支相抵点 budget 预算 budget constraint 预算约束 budget line 预算线 budget set 预算集 capital 资本 capital stock 资本存量 capital output ratio 资本产出比率 capitalism 资本主义 cardinal utility theory 基数效用论 cartel 卡特尔 ceteris puribus assumption “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ceteris puribus demand curve 其他因素不变的需求曲线Chamberlin model 张伯伦模型 change in demand 需求变化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需求量变化

经济学中常见术语(中英文对照)

经济学中常见术语(中英文对照)

经济术语 价格术语trade term (price term) 运费freight 单价price 码头费wharfage 总值total value 卸货费landing charges 金额amount 关税customs duty 净价net price 印花税stamp duty 含佣价price including commission 港口税portdues 回佣return commission 装运港portof shipment 折扣discount,allowance 卸货港port of discharge 批发价wholesale price 目的港portof destination 零售价retail price 进口许口证inportlicence 现货价格spot price 出口许口证exportlicence 期货价格forward price 现行价格(时价)current price 国际市场价格world (International)Marketpr ice 离岸价(船上交货价)FOB-free on board 成本加运费价(离岸加运费价)C&F-cost and freight

public sector 公共部门,公共成分 economic channels 经济渠道 economic balance 经济平衡 economic fluctuation 经济波动 economic depression 经济衰退 economic stability 经济稳定 economic policy 经济政策 economic recovery 经济复原 understanding 约定concentration 集中holding company 控股公司trust 托拉斯 cartel 卡特尔 rate of growth 增长economic trend 经济趋势 economic situation 经济形势 infrastructure 基本建设standard of living 生活标准,生活水平purchasing power, buying power 购买力scarcity 短缺stagnation 停滞,萧条,不景气underdevelopment 不发达 underdeveloped 不发达的 developing 发展中的

经济学常用词汇解释及翻译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 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 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 的价格再乘以一1。 14、捆绑销售(Bundling) 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15、资本(Capital)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 16、资本收益(Capital gain)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17、资本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它依赖价格体系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怎样分配?经济增长率应为多少? 18、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基数效用是指像个人的体重或身高那样在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着效用之间的差别,即边

高考经济学最新常用术语汇总

2010年高考经济学最新常用术语汇总 1.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名牌战略。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高考学习网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价值规律可以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价值规律刺激了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引入竞争,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调整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支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6、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谁手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7、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将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结合起来,理顺企业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8、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20年(财务知识)经济学术语表

(财务知识)经济学术语表

·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提高了家庭持有的货币的实际价值,而更多的实际财 富刺激了消费支出; 利率效应:当人们努力把他们的超额货币量贷出去时,较低的物价降低了利率, 而较低的利率刺激了投资支出; 汇率效应: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投资者把他们的部分资金转移到国 外,引起了国内通货相对于国外通货的贬值。这种贬值使国 内物品和国外物品相比变得便宜,从而刺激了净出口。 *流动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平衡。 *货币政策主要手段: 1.公开市场操作(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 利率上升。)2.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降低准备率,增加货币量,利率 下降;提高准备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货币创造总量=最初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调再贴现率(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 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货币市场和总需求曲线图 (如利率效应的分析:较高的物价水平增加了货币需求—较高的货币需求引起了较高的利率—较高的利率减少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 (改变货币供给:既定的物价水平下,货币政策变动<如美联储于公开市场活动中购买政府债券来增加货币供给>,引起总需求变动<即需求曲线移

动>) *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扩大总需求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增加货币供给, 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 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紧缩总需求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减少货币供给,遏 制总需求的作用,降低通货膨胀率。) *乘数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移动。(投资、消费、税收均有乘数效应。) *挤出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了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 需求减少。(财政扩张引起的收入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 *自动稳定器: 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也会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包括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主要手段: 1.改变政府购买(主要) 2.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只有具体手段变动时才是财政 政策,否则就是自动稳定器)3.税收4.借债水平(发行国债) *支出乘数公式: M=m/(1-MPC)税收乘数=-MPC/(1-MPC) *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对货币市场和总需求曲线的影响(图)

常见的经济术语简介

常见的经济术语简介

常见的经济术语简介 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和GNP缩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主要价格指数有三个: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s Price Index),GNP缩减指数(GNP Deflator)。 2

三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GNP缩减指数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指数,其计算中选取的商品篮子既包含消费品,也包含生产资源。 可以这样说,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CPI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了当时西欧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费支出的关系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家庭收入越少,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越大。这一观点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即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 3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析

B 保证金 指在证券市场融资购买证券时,投资者所需缴纳的自备款。投资者进行期货、期权交易时向经营相关业务的公司交付保证金,以保证履行合约义务。这笔资金仅为押金不作为合约金的一部分。 保证金交易又称虚盘交易、按金交易,就是投资者用自有资金作为担保,从银行或经纪商处提供的融资放大来进行外汇交易,也就是放大投资者的交易资金。融资的比例大小,一般由银行或者经纪商决定,融资的比例越大,客户需要付出的资金就越少。国际上的融资倍数也叫杠杆。 拨备 按照审慎原则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在当期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尽管上市公司(非金融类)有权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应收账款、坏账拨备比率,但如果投资者发现公司不同账龄应收账款坏帐拨备比例明显低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则该公司存在坏账拨备风险,未来有可能提高坏账拨备比率或遭遇突发坏账风险而减少利润。 C 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简称,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在美国信贷环境宽松、房价上涨的情况下,银行贷款给那些没有足够还款能力的贷款者,贷款者以房屋为抵押,一旦还不起贷款,银行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卖出去收回成本。但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美国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贷款,银行把房屋出售出去,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在贷款上就出现亏损,从而引发与银行相关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振荡引起的风暴。 采购经理人指数 通常都是指美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衡量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方面状况的指数,是经济先行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商业报告中关于制造业的一个主要参数。在一般意义上讲,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会带来美元汇价上涨;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会带来美元汇价下跌。 CPI 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权证。资产证券化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贷款、债券或者其他债务等组合作为标的债券,是将许多包括房贷、公司债券在内的债务集中成资产池,形成现金流规模,然后根据不同风险进行分类证券化后打包出售。 财政政策

国际经济学 术语词汇表 英汉对照

术语词汇表英汉对照 术语词汇表英汉对照Autarky 自给自足经济 ad valorem tariff 从价关税 antidumping duty 反倾销税 advanced nations 发达国家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preciation 升值 arbitrage 套汇 asset-markets approach 资产市场分析法 adjustment mechanism 调整机制 automatic adjustment 自动调整 absorption approach 吸收分析法 adjustable pegged exchange rates 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auction price 拍卖价格 aggressive protective trade policy 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alternative duty 选择税 absolute quota 绝对配额 autonomous quota 自主配额 agreement quota 协议配额 American Selling Price ,ASP 美国售价制 Anti-dumping Code 反倾销守则 Arms trade 军火贸易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Basis for trade 贸易基础 Business services 商业服务 Beggar-thy-neighbor policy 以邻为壑政策 Bonded warehouse 保税仓库 Buy-national policies 购买国货政策 Buffer stock 缓冲存货 Benelux 比卢荷(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Brain drain 人才外流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国际债务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国际收支 Bid rate 买价 Bretton woods system 布雷顿森林体系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 国际结算银行 Basket valuation 一篮子定价法 Buffer-stock facility 缓冲存货贷款 Bilateral trade 双边贸易 Balance of trade 贸易差额 Barter trade 易货贸易 Buyer?s credit 买方信贷

最全经济学英语词汇(打印版)

经济学英语词汇1、General terms 一般术语 economist 经济学家 socialist economy 社会主义经济capitalist economy 资本主义经济collective economy 集体经济planned economy 计划经济controlled economy 管制经济rural economics 农村经济liberal economy 自由经济mixed economy 混合经济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protectionism 保护主义autarchy 闭关自守 primary sector 初级成分 private sector 私营成分,私营部门public sector 公共部门,公共成分economic channels经济渠道economic balance 经济平衡economic fluctuation 经济波动economic depression 经济衰退economic stability 经济稳定economic policy 经济政策 economic recovery 经济复原understanding 约定 concentration 集中 holding company 控股公司 trust 托拉斯cartel 卡特尔 rate of growth 增长 economic trend经济趋势 economic situation 经济形势infrastructure 基本建设 standard of living生活标准,生活水平purchasing power, buying power 购买力scarcity 短缺 stagnation停滞,萧条,不景气underdevelopment 不发达underdeveloped 不发达的developing 发展中的 2、Capital 资本 initial capital 创办资本 frozen capital 冻结资金 frozen assets 冻结资产 fixed assets 固定资产 real estate 不动产,房地产 circulating capital, working capital 流动资本available capital 可用资产 capital goods资本货物reserve 准备金,储备金 calling up of capital 催缴资本allocation of funds资金分配contribution of funds 资金捐献working capital fund 周转基金revolvingfund 循环基金,周转性基金contingency fund 意外开支,准备金reserve fund 准备金

(财务知识)曼昆微观经济学术语表最全版

(财务知识)曼昆微观经济 学术语表

支付能力原则(ability-to-payprinciple)认为应该根据壹个人能够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用比另壹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会计利润(accountingprofit)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见,无法观察到的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代理人(agent)壹个为另壹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Arrow’simpossibilitytheorem)壹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壹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壹组正确的社会偏好。 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收益(averagerevenue)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平均税率(averagetaxrate)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 平均总成本(averagetotalcost)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受益原则(benefitsprinciple)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预算约束线(budgetconstraint)对消费者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预算赤字(budgetdeficit)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预算盈余(budgetsurplus)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资本(capital)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卡特尔(cartel)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

经济学常用英语词汇【精心整理版】

经济学常用英语词汇 A accounting 会计 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 accounting profit 会计利润 adverse selection 逆向选择 allocation 配置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资源配置 allocative efficiency 配置效率 antitrust legislation 反托拉斯法 arc elasticity 弧弹性 Assumption 假设 asymetric information 非对称性信息 average 平均 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 average cost pricing 平均成本定价法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product of capital 资本平均产量 average product of labour 劳动平均产量 average revenue 平均收益 average total cost 平均总成本 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 B barriers to entry 进入壁垒 base year 基年 bilateral monopoly 双边垄断 benefit 收益 black market 黑市 bliss point 极乐点 boundary point 边界点 break even point 收支相抵点 budget 预算 budget constraint 预算约束 budget line 预算线 budget set 预算集 C capital 资本 capital stock 资本存量 capital output ratio 资本产出比率 capitalism 资本主义 cardinal utility theory 基数效用论 cartel 卡特尔 ceteris puribus assumption “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ceteris puribus demand curve 其他因素不变的需求曲线Chamberlin model 张伯伦模型 change in demand 需求变化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需求量变化change in quantity supplied 供给量变化 change in supply 供给变化 choice 选择 closed set 闭集 Coase theorem 科斯定理 cobweb model 蛛网模型 collective bargaining 集体协议工资 collusion 合谋 command economy 指令经济 commodity 商品 commodity combination 商品组合 commodity market 商品市场 commodity space 商品空间 common property 公用财产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比较静态分析compensated budget line 补偿预算线compensated demand function 补偿需求函数compensation principles 补偿原则compensating variation in income 收入补偿变量competition 竞争 competitive market 竞争性市场 complement goods 互补品 complete information 完全信息 completeness 完备性 condition for efficiency in production 生产的最优条件concave 凹 concave function 凹函数 concave preference 凹偏好 consistence 一致性 constant cost industry 成本不变产业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规模报酬不变constraints 约束 consumer 消费者 consumer behavior 消费者行为 consumer choice 消费者选择 consumer equilibrium 消费者均衡 consumer optimization 消费者优化 consumer preference 消费者偏好 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theory 消费者理论 consumption 消费 consumption bundle 消费束 consumption combination 消费组合consumption possibility curve 消费可能曲线consump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消费可能性前沿consumption set 消费集 consumption space 消费空间 continuity 连续性 continuous function 连续函数

经济学常用术语

经济学常用术语 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P 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 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5%,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5%。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 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5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勺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勺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主要价格指数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 s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 ' s Price Index)。 两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 均。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 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所以,消 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 可以这样说,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CPI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 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3、什么是GDP什么是GNP二者有什么区别?

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山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公职类考试中,基础的经济学知识也是常规考点,非经济专业的学员可能对这些概念不是很清楚,本文就公职类考试里常见的经济学名词做一系统总结,望有一二帮助。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2.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区分:GDP和GNP都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指标国际社会常用前者。GDP强调地域概念,GNP强调国民概念。 3.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个人)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反之,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4.基尼系数: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分配越不公平。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更趋于公平。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5.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当该数值大于3%时,意味着发生通货膨胀,大于5%时,意味着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6.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或纸币)的发行量远远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造成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普遍持续性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特点是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因此,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7.供求法则: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商品价格下降,此时对买方有利,属于买方市场;

经济学术语

经济学术语 National Income (国民收入) Aggregate Supply & Demand (总供应与总需求) Distribution & Re-distribution (分配与再分配) Unemployment & Inflation (失业与通货膨胀) Financial System (金融系统) Development & Growth (发展与增长) Sustainability (可持续性) Scarcity (稀缺性) Efficiency (效率) Supply and Demand (供应与需求) Elasticity (弹性) Equilibrium (均衡) Cost and Profit (成本与利润) Competition (竞争) Market (市场) (由于时间关系,术语数量很少,我会在以后的时间里不断的添加内容的。) Factor要素 factor demand要素需求 factor market要素市场 factors of production生产要素 factor substitution要素替代 factor supply要素供给 fallacy of composition合成谬误 final goods最终产品 firm企业 firms’ demand curve for labor企业劳动需求曲线 firm supply curve企业供给曲线 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第一级价格歧视 first—order condition一阶条件 fixed costs固定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