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对水体净化作用研究报告进完整版

合集下载

红树林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红树林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红树林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红树林是沿海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其众多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的生态功能而闻名。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红树林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挑战。

本文将探讨红树林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红树林水资源的特点红树林位于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汇点。

它们独特的生长环境决定了红树林的水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盐分和淡水的交互作用:红树林生长在潮汐带,受潮汐的影响淡水和海水交替积聚。

这种盐分和淡水的交互作用对红树林的生长至关重要。

2. 水质和水温的影响:红树林对水质和水温都非常敏感。

恶劣的水质和极端的水温会对红树林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3. 过度开发威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红树林地区的过度开发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水源的污染,给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压力。

二、红树林水资源管理的挑战红树林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挑战:1. 水源污染: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污水会进入红树林的水源,对红树林的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和破坏。

2. 过度捕捞:许多红树林地区依赖渔业为生,过度捕捞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减少,影响红树林的生态平衡。

3. 土地开垦:大规模土地开垦改变了红树林的自然水流,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匀。

4. 自然灾害:红树林所处的沿海地带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风暴潮、海啸等,这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红树林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解决方案为有效管理和保护红树林的水资源,需要以下解决方案:1. 强化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红树林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如禁止非法捕捞、限制水源污染等。

2. 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加强对红树林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能力。

3. 促进科学研究:加强对红树林水资源的科学研究,探索红树林的水循环机制,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红树林的重要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红树林的重要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红树林的重要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生活在滨海地区和沿海河口湿地中。

它们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起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红树林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保持海岸线稳定、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净化水质、固定碳排放、维持物种多样性等。

首先,红树林在保持海岸线稳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由于红树林区域通常位于海与陆之间,其根系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防止海岸侵蚀和胁迫。

红树林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能够减缓海浪的冲击力,阻止沙土的侵蚀。

通过稳定海岸线,红树林帮助维护了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其次,红树林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红树林的树干、树枝和树根在形成广泛林冠的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栖息地。

这些栖息地对于许多鱼类、鸟类、动物和植物都非常重要。

红树林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繁衍后代的理想环境,并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红树林还在净化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红树林吸收和分解来自陆地的大量有害物质,例如沉积物、化学物质和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如果进入海洋生态系统,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通过红树林的过滤和吸收作用,水质得以净化,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此外,红树林对于固定碳排放也有重要影响。

红树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高效的固碳机制之一。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其储存在树体中。

红树林的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但其贡献的固碳能力却十分显著。

通过固定大量的碳排放,红树林有效地减缓了全球变暖的进程。

最后,红树林还对维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储备。

红树林作为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纽带,是各种植物和动物物种的栖息地和迁徙途径。

红树林提供了许多物种生存、繁衍和迁徙需要的关键条件,维持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总之,红树林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多个方面的贡献。

红树林生态价值的研究与保护事项

红树林生态价值的研究与保护事项

2016年第3期现代园艺红树林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在海水净化、保护沿海生态安全中作用明显,有着“海底森林”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围垦养殖增多,现存红树林显著减少,因此,探讨红树林生态价值,做好红树林保护工作已成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重点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了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对如何做好红树林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有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红树林的生态价值1.1海水净化与空气净化在沿海潮间带生长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由多种生物群落构成,在海水净化和空气净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多级净化系统。

因为红树林的存在,排入林中的污水,林下微生物可对其中的污水进行分解,吸收重金属,从而起到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可吸收放射性物质,可加速泥沙沉积,且林下微生物还可释放营养物质,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效果。

除此之外,红树林作为一种绿色植物,能够释放大量的O 2,起到净化空气作用,在缓解温室效应中发挥积极意义[1]。

1.2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海岸沼泽生态系统中,红树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碳水化合物,供生物群落消费者觅食,是第一生产者,对丰富物种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同时,在红树林湿地中,资源生产力集中,维护海岸带生态平衡也离不开红树林的生产。

而且,根据调查发现,在我国,红树林保护区内栖息的生物种类占据浅海、滩栖息生物种类至少20%的比重,这对于保护沿海生物多样性有积极意义[2]。

1.3造陆护堤,保护海岸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红树林已经适应了潮汐冲击,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抗风性强、消浪性强,是一种防风林,在海岸带防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减轻灾害发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时,红树林还有滞缓水流的作用,能降低排泄流速,促淤保滩,从而起到保护堤岸的效果。

据评估,海岸上若有1km 的红树林,则在台风等灾害来临时,能够提供8万元的防护效益[3]。

同时,红树林林冠致密,对近地面风速有减弱作用,对水体悬浮颗粒有沉降作用,有利于土壤保护,从而起到造陆护堤的效果。

红树的作用于

红树的作用于

红树的作用于
红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沿海保护:红树林可以有效地防止海岸侵蚀和海啸的影响。

它们的根系可以稳定沙滩和岸边土壤,减缓波浪的冲击力,从而保护沿海地区免受风暴潮和风浪侵蚀的威胁。

2. 生态平衡:红树林是一个复杂的河口和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至关重要。

红树林提供了大量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吸引了众多鱼类、鸟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3. 水质净化:红树林的根系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中的悬浮物、沉积物、营养盐和化学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善水质,保护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

4. 碳储存:红树林是一种高效的碳储存器,因为它们长期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树木和沉积物中。

红树林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的浓度,维持海洋和陆地的生态平衡。

5. 经济价值:红树林为沿海社区提供了经济价值,例如作为渔业资源的栖息地、旅游景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红树林还提供木材、药材和涂料等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生计的机会。

特呈岛红树林考察报告

特呈岛红树林考察报告

特呈岛红树林考察报告红树林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洋泥质滩涂的植物群落,期着防海潮,保护海岸,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红树林5月开花,6月结果,7月成熟,能“胎生”繁殖,潮隐汐现于海水中,构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当你走进林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树上吊着翠绿色的心形果实,青翠欲滴宛若一枚枚碧玉坠子。

有些树上悬着红头绿尾的“小纺锤”,约20厘米长,这就是它们的种子了。

种子成熟后可以在树上萌发,甚至成为幼苗。

当大风或自重加大而下坠时,就会落进泥滩里,再也不会轻易被海水俘走,幼苗很快又会成为新植林。

这就是为了防止种子被海水冲走,红树林进化成的奇特“胎生”。

由于红树林树冠茂密、根系庞大、落叶厚实,为鱼虾蟹贝螺藻类等海洋生物和多种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气息地,也是候鸟迁徙的停歇区。

林间、树荫、水下常可看到弹涂鱼(又名跳鱼)、尖头鱼、沙甲鱼、比目鱼、墨鱼、鱿鱼、章鱼、白鳝、大白虾、斑节虾、龙虾、泥虾、狗虾、赖尿虾、膏蟹、花蟹、石蟹、蟛蜞等常来这儿嬉戏,海豚、海龟、海蛇等稀客也偶尔到此一游。

生活在红树林滩涂的还有海藻、沙虫、蚝螺……各色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好比一座天然的水族馆。

特呈岛红树林面积500多亩,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目前现有最老的树龄达500多年,是中国最古老、树形最优美的红树林古群落,由白骨壤、红海榄、桐花、秋茄等品种组成,成片状或袋状分布在滩涂,苍翠葱茏,千姿百态,犹如一座海上树林。

它与白细的沙滩、艳红的火山石、湛蓝的海洋、畅翔的红嘴鸥、故朴的渔村、勤劳的采海人……融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景。

特呈岛红树林湿地公园位于特呈岛海洋公园的核心区域,由红树林观光栈道、生态广场、观景台、休闲购物区等部分构成。

沿公园木栈道可观赏到中国树型最优美的红树林古群落、多种珍稀鸟类和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组成的海洋湿地生态圈。

在观景台可欣赏白细的沙滩、艳红的火山石、湛蓝的海洋构成的美景。

可亲临四百多年历史的冼太庙,感受千年海岛古朴的民俗信仰。

【开题报告】耐盐植物净化含海水生活污水研究

【开题报告】耐盐植物净化含海水生活污水研究

开题报告海洋科学耐盐植物净化含海水生活污水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依据: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耐盐植物在湿地处理工程中能有效地吸收污染物,并通过创造根区的微环境促进微生物生存生长来对污染物的减少。

实施湿地环境对对水生植物的生存生长而言其实是极其不利。

我们以自然红树林湿地系统为例,本实验通过人工红树林湿地系统的大致模型通过模拟红树林的湿地系统来研究大多是在咸水合咸淡水在模拟潮汐作用的条件下观察红树林对废水的吸收状况并且观察植物的形态变化。

本文研究了淡水且模拟潮汐变化的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以红树植物为代表并且观察生理生态特性及各项指标的变化, 旨在进一步拓展以红树植物等为代表的耐盐植物在人工湿地的应用的生存环境。

意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人口为世界第一,中国的不断在的进行现代化建设,人口城市化速度很快及物质生活加速提高。

在此背景下,往往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来促进工业发展,这样情况使三废排放不断的加剧,同样水污染形势也极其严峻。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能否有效的对城市污水有效处理是关乎城市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谐社会的简历等具有深远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人工红树林湿地系统净化污水研究进展红树林湿地系统与其他类型的湿地一样具有净化污水的潜能(Nedwell, 1974; Dwivedi & Pad2makumar, 1983) 。

Nedwell ( 1974)认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污水的承受能力比邻近的环礁生态系统要大,将一级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到红树林生态系统内,能够减少近海域的富营养化现象。

林鹏(1997)认为,中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已处于濒危状态,不宜再用于污水处理,以避免生态系统多样性下降和进一步的退化。

关于红树林能否作为城市污水的最终处理场所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关于红树林净化污水的研究,李霞等( 2005) 、李晓菊等(2005)对这一领域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但均是从“污染生态效应”和“去污效果”两方面展开的。

社会调查报告:关于红树林环境问题(参考)

社会调查报告:关于红树林环境问题(参考)

社会调查报告:关‎于红树林环境问题‎社会调查报告:‎关于红树林环境问‎题社会调‎查报告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红树林‎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通过讨论,‎我们班实践的研究‎对象决定为深圳红‎树林。

在多次的讨‎论下,我们班分为‎五个小组进行研究‎,而我们组负责的‎题目是传媒对红树‎林的关注度。

‎红树林这片自‎然保护湿地的破坏‎,受到很多人得关‎注,尤其是深圳居‎民。

看到红树林一‎天天的受到破坏,‎内心不是滋味。

‎首先我个‎人通过了解,知道‎了红树林是世界最‎小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深圳市的市‎树之一了,由于红‎树林对护岸防风、‎优化水体、减少赤‎潮、美化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科‎研等方面,并能降‎低废物,净化污水‎,相当与一间污水‎处理厂。

有着陆地‎森林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城市的‎海上卫士和天然绿‎肺。

比如一次赤潮‎可以减少一个季度‎的渔业收入,而红‎树林能减少赤潮发‎生的可能性,避免‎渔业的巨大经济损‎失。

经过红树林净‎化的海水养殖水产‎品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

‎红树林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更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作为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红树林通过食‎物链转换,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能‎吸引大量鱼、虾、‎蟹、贝等生物来此‎觅食栖息,繁衍后‎代。

广东省红树林调查报告

广东省红树林调查报告

广东省红树林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红树林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0]433号);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的通知》(林资发[2001]181号);国家林业局《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广东省红树林资源调查操作细则》。

二、调查目的红树林资源调查成果主要以满足保护和发展我省红树林资源,维护和改善沿海海岸湿地及海湾、河流入海口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制定我省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挥红树林抵御海潮、风浪等自然灾害和防治近海海洋污染及保护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开展科学实验和研究、旅游观赏、国土保安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三、调查任务红树林资源调查是以查清我省红树林分布区内的红树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生长和环境以及动态变化为主要任务的一种专项调查。

具体包括:(一)收集红树林分布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红树自然保护区资料;(二)查清红树林面积、适宜发展红树林的湿地面积及其空间分布和权属关系;(三)查清红树林的树种、群落类型、起源、年龄、郁闭度(盖度)、高度、自然度、集约度等调查因子;(四)调查1980年以来围垦造田、挖塘养殖、工程建设等占用红树林林地情况及其他干扰因子使红树林受到破坏的情况;(五)以区域为单位,提出红树林经营和保护建议。

四、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广东省沿海14个地级市行政区内海边的所有滨海阶地、滩涂等红树林与半红树林的分布区,即最高潮水线以上的半红树林和最高潮水线与最低潮水线之间的红树林分布区。

五、工作概况1、工作组织情况广东省红树林资源调查由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省林勘院负责全省红树林资源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和报告编写,有红树林分布的市(县,区)负责调查的协助工作。

2、工作准备情况(1)工作方案及操作细则编写。

省林勘院在接到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林政处和保护办的有关通知后,在四月份进行工作方案编写,七月份完成操作细则编写,并于8月报送省林业局保护办和中南规划设计院审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设计)<本科)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年级 2007级四班姓名李懿哲论文题目红树林对水体净化作用研究进展指导教师卢东升职称教授成绩2018年5月20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 s t ract (1)KeyWords (1)0引言 (1)1对悬浮物的沉降作用 (1)2对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 (2)3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富集 (3)4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 (3)5红树林进化水体研究的评价和展望 (3)参考文献 (4)红树林对水体净化作用研究进展学生姓名:李懿哲学号:20075070252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指导老师:卢东升职称:教授摘要:红树是一类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湿地植物,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

近年来红树林净化水体方面的研究有不少进展,主要包括促进水体中悬浮物的沉降,利用其丰富的底栖生物对有机物的吸附和降解,以及其植株和底泥对重金属和营养盐的富集和吸收。

但是红树林的净化容量是有限的,超负荷的污水排放会导致明显的或潜在的生态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在充分的监控和限制条件下,才可有限地将红树林作为生活污水的排放地。

该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有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红树林对环境的综合改善能力以及实际应用中对生态风险的量化分析和检测等方面。

关键词:红树林;水体净化;悬浮物;有机物;降解;重金属;营养盐Abstract:Mangroves,the characteristic 。

iittoral wetland plant formations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sheltered coastlines,have the purification effects on water column.Research on the purification effects of mangrove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enhancing the deposition of suspended solids,degrading organics by its abundant benthos,enriching heavy metals and absording nutrients by their plants and sedment.But overload effluent of sewage will induce obvious or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s due to the limit of purifying capacity.A conclusion has been drawn that the mangrove forests are not suitable to be utilized as sewage treatment pool unless sufficient observation and some other measurements are adopted.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is field include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interactions among factors in transferring and transforming process of pollutants,improving ability of mangrove to the environment and quantity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to ecological hazard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urification technique. Keyword:mang roveforest。

purification。

suspended solids。

organics。

degradation。

heavy metals。

nutrents0引言红树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主要分布在隐蔽的海湾机如海口的冲积淤泥中。

近三十年来,全球红树林面积以年均0.7%左右的速度退化。

红树林不但在林业,造纸,制药,养殖,旅游等方面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它还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例如防风护堤,减少海啸等灾害的破坏力,以及为河口及近海岸的底栖动物群落提供充分的营养基质和栖息地等。

目前最受关注的是红树林在净化水体,改善近海岸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包括促进悬浮物沉降,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吸收重金属和营养盐等方面,其机理则涵盖了沉降,吸附、离子交换、微生物降解以及吸收等方面,是一个综合的协同效应[1]。

1对悬浮物的沉降作用悬浮物往往是水体中主要污染物。

有研究表明泥沙等悬浮物对污染水体中的氮、磷及高锰酸盐指数均有一定的吸附效果。

因此,若吸附了污染物的悬浮物沉降过于缓慢将导致水体的恶化;相反,悬浮物得以快速的沉降,则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红树植物错综复杂的根系可以缓冲海浪对海岸的侵蚀,组织海浪带入泥沙,防止底泥再次悬浮,这减少了悬浮物的产生,同时它还可促使大颗粒物快速沉降并吸附微小悬浮颗粒,这减少了悬浮物在水体的停留时间,以保持较好水质。

1996年Sansanayuth等建立的红树-沙粒层模型对高浓度的虾养殖水有84%的悬浮物去除率,大大高于对照组的去除水平。

而在自然条件下,Furukawa 等研究了澳大利亚北部一个河口,发现潮水涌入带来的悬浮泥沙大约80%被红树林阻滞而沉降,同时还会因颗粒的絮凝产生对粘土的选择性吸附,从而改善沉降性能[2]。

2003年Haide等对比了印尼某红树林湿地和澳大利亚一个非种植区的悬浮物沉积率,发现前者比后者高35倍,而在低流速下,如水的悬浮物沉积率可进一步显著提高。

但红树林系统对废水中的悬浮物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不同种类的红树植物承受力也不同。

Vaiphasa等对泰国PakPhanang地区的红树林研究表明,附近虾塘导致过量沉积降低了红树林的生长率,并增加了其死亡率。

他们还研究了不同红树植物对悬浮物的极限承受力,发现白骨壤在死亡之前可以忍受每年6cm的沉积率,而柱果木榄只可承受5cm,海漆和榄李则在两者之间。

在构建人工红树湿地用以去除悬浮物时,这一结论可作为选择树种的参考。

2对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红树林生态系统去除水体中有机物的过程有独特而复杂的净化机理,除了上文所述的物理作用,它还可以充分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化学和生物作用,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

其中,稀释转移,沉降,沉积物吸附等过程和微生物分解等生物过程主导着有机物的降解,而植物的直接吸收作用仅占小部分。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底栖生物种类特别繁多,这为其有效地降解水体中各类有机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和降解效率的关系是研究的重点。

Lim等发现红树林底泥对有机物的降解与其链长有一定的关系。

他将中等链长的某种聚羟基脂肪酸脂<PHA)和短链长的聚羟基丁酸脂(PHB>两种生物降解塑料膜埋于红树林土壤中,112d后发现,PHA有4.5%的降解,而PHB则完全降解。

这表明红树林底泥对短链长的有机物有优先降解的倾向。

而在马来西亚槟岛地区,有人发现了有机物形态与降解率的一定关系。

另外,放在底泥表面的膜平均降解率约70%,而埋在底泥内部的达到了90%以上。

Marchand等发现不同的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包括树种,红树林发育成熟程度,季节等,会导致木质素的不同的分配状况。

红树林底泥中的微生物不仅对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有较高的降解效果,而且对于一些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甚至抗生素,都有一定的分解效率[3]。

Le 等调查了在越南的虾塘中常见的诺氟沙星、恶喹酸、甲氧苄啶三种抗生素在红树林地区的分布,发现该区水体中产生了耐药性的细菌加快了它们的降解,降解速率在不同初始浓度下分别平均可提高50.5%,55.5%,41.3%和40.0%。

目前,有着丰富微生物资源的红树林底泥已成为研究者提取和培养各类有机物降解菌种的重要来源。

在去除水体中有机物的应用研究报道多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各种红树植物对有机污水的处理效率;二是污水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4]。

一般认为红树植物去除污水中COD的效率与淡水人工湿地相当,且不同树种有一定的差距。

靖元孝等选取1年生的海桑,桐花树及木榄幼苗构建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在去除COD方面,三者分别73.00%,75.51%和71.34%;稍低于另一种以吸污见长的人工湿地植物风车草83.96%的去处率。

对于红树林是否是适合的生活污水处理地,观点不甚统一。

李玫等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合适的,她发现正常COD浓度的生活污水甚至可以促进某些红树植物的生长。

同时,她也指出需要较长的周期,对不同种类的污水和不同种类的树种在各因素下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研究[5]。

但反对者认为,鉴于全球红树林的退化速度很快,为减缓近海生态系统多样性下降和进一步退化,应尽量避免将其作为排放污水的场所。

3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富集红树林对水体中的重金属也有相当的富集作用。

从各类重金属在整个系统的分布状况来看,土壤是它们主要的汇。

缪绅裕等用实验证明了重金属离子的分配过程中,土壤吸附积累作用大大强于植物吸收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红树植物的凋落物如落叶碎屑等也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作用[6]。

而各种重金属离子在红树植物内部的分布情况各有所不同,如Cu和Zn较易从根部迁移至茎和叶组织,而Cd和Pb则聚集在根部,相对难以迁移[7]。

但是,各类重金属离子一般都富集在不活跃的细胞组织中,如细胞壁,茎和根的细胞间隙等。

无论如何,在土壤富集和植物吸收的协同作用下的去除作用也是有限的。

当土壤和海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过大,或者作用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红树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其死亡[8]。

鉴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待处理的重金属废水一般需要做前期处理来尽量减少其对红树林的危害。

4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与重金属的分配相似水体中的N和P等营养盐同样多数易被红树系统的土壤所富集,少部分被植物吸收。

被土壤富集的营养盐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层0~5cm厚度范围内,并伴随明显的硝化-反硝化过程。

较高的红树覆盖率,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以及较高的盐度均有利于其富集[9]。

类似的,红树林对营养盐的吸收也是有限度的。

有人就观测到泰国某条河流由于上游过多的虾养殖塘排放的富营养废水导致了沿岸红树林密度以及河流水质从下游向上游递减,用时Chu等用25倍于正常营养浓度的废水培养红树林人工湿地16周,在经过6周的净水冲洗,会出现明显的氮盐从低泥中沥出的现象,而同样条件下用5倍与正常浓度的废水则没有出现沥出,这证明土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是有限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