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三大净化水质微生物
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的措施

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的措施
1.生物滤池:将具有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氮、磷等能力的微生物附着在过滤材料上,通过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从而改善水质。
3.微生物颗粒技术:通过引入富集有机物降解菌的微生物颗粒进入水体,利用其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来改善水质。
这些微生物颗粒可在水体中循环,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体的水质。
4.引入抗生素降解菌:抗生素在水体中的污染日益严重。
通过引入具有抗生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可以降解水体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5.富营养化防治:一些微生物菌株能够吸收、降解和转化废水或污染物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阻止或减少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保护水质。
6.光催化杀菌技术:利用微生物固定在光催化材料表面,通过光催化杀菌效应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污染物,降低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物浓度,改善水质。
7.微生物生物膜技术:在水质处理设施中引入微生物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提高水质。
8.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菌群对有机物、氮、磷等进行吸收、降解和转化的一种水体净化技术。
通过引入适应水质环境的微生物,可加速有机物和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的措施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水质净化手段。
通过引入微生物菌株和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可在不使用化学物质的情况下,有
效地去除废水和污染物,提高水体质量,保护水资源。
然而,不同的水质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技术,且需要对微生物菌株及其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以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一、介绍:污水处理是一种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转化为可回用或可排放到环境中的过程。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污水处理微生物及其指示作用。
二、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⒈细菌:细菌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最常见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对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磷的转化来帮助净化废水。
常见的污水处理细菌包括:●好氧细菌:包括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它们分解有机物和氨氮等物质,将其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厌氧细菌:包括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它们能够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有机物,甲烷和硫化氢。
⒉真菌:真菌在污水处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能分解有机废物和油脂,并帮助维持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常见的污水处理真菌包括:●发酵真菌:这种真菌能够分解有机废物,并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腐生真菌:它们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油脂等有机物,并将其降解为无害物质。
⒊:是一种微小的病原体,它们能够感染污水中的细菌并破坏其功能。
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监测和控制。
三、微生物指示剂的应用:微生物指示剂是指能够反映水质状况的微生物。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以判断废水净化效果和系统稳定性。
常见的微生物指示剂包括:⒈肠道菌群指示剂:这些指示剂一般用来表示废水中是否存在粪便污染。
常见的指示剂包括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
⒉好氧指示剂:这些指示剂一般用来判断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是否得到有效降解。
常见的指示剂包括亚硝酸盐还原菌和硝酸盐还原菌等。
⒊抗生素抗性菌群指示剂:这些指示剂一般用来评估废水中抗生素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常见的指示剂包括耐药细菌和多重抗药菌等。
附件:本文档附带有相关的研究数据和图表,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水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⒉废水排放标准:指污水处理过程中需遵守的废水排放标准,包括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限值要求。
⒊水环境质量标准:指用于评价水环境质量的各类指标和参数要求。
百科:三大净化水质微生物

百科:三大净化水质微生物导读:当今生物包中的微生物有以下三大类: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基因微生物。
它们的作用非常强大,有去碳去氮、杀灭病毒、降解鱼药的毒性、絮凝作用、返硝化作用和彻底净化作用。
水族馆、养鱼厂、育苗厂等人造水体的封闭循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与设备是作为净水微生物的“生物包”。
当今生物包中的微生物有以下三大类:1:土著微生物是在当时当地水源水域中土生土长的微生物,在水中或固着在生物包的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
传统的生物包不是利用人工培育的微生物,而是对自然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加以驯化、自然选择繁殖利用。
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相应的分解污染物的酶体系。
土著微生物,如活性污泥,最大的问题是只降解碳系污染物有效,而对氮系污染物的作用不大。
光合细菌也是水中土著菌,它能降解BOD的含碳废水,去除率98%,但对总氮的去除率仅为66.7%,比活性污泥略好,但不能解除人造水体的氮系污染物。
2:外来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能有效降解水体中碳、氮、磷、硫系污染物的高效菌株生长在土壤中,因为那里有它们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其他必需的营养元素。
而自然界的海、淡水原来未受污染,缺乏这些营养元素,就很少有这些细菌生长,对水体来说,它们都是外来菌,如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大多是好氧和兼性厌氧菌。
从自然界严格分离筛选出的多种高效广普微生物,再经过互补、共生机制培育,是净水功能倍增。
把它接种到生物包上,由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竞争、排斥、偏害、拮抗,会受到土著微生物的攻击,因此需要用大量的外来菌才能形成优。
一般水体(湖水)每毫升有细菌1000个到100万个,外来菌就应有10亿到1000亿个,过几天就加一次营养液,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搅拌水体,才能形成优势种群。
也可采取先将原来土著微生物全部杀灭,3天后再加接外来有益菌群。
这类微生物已广泛运用于水族馆、工业化育苗厂、豪华型水族馆。
【汇总】水处理中的那些微生物

引言概述:水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将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一系列技术过程。
在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氮、磷等无机污染物,提高水质。
本文将从微生物分类和特点、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常见的水处理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监测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分类和特点1.细菌和藻类: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在水中的数量占主导地位。
常见的水中细菌有厌氧菌和好氧菌,它们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中起作用。
藻类主要是指浮游藻和蓝藻,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和转化。
2.真菌和原生动物:真菌主要参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原生动物是指一些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在水处理过程中可清除细菌和废水中的有机物。
二、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1.有机物降解:微生物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废水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
这些有机物会经过微生物代谢转化为水和无机物,从而减少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2.氮磷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磷是主要的无机污染物之一,微生物能够通过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和磷的沉降等途径,将氮磷转化为气体从而去除掉。
3.菌群平衡: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会相互竞争和协同作用,以维持菌群的平衡。
菌群平衡的维持对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尤为重要。
4.悬浮颗粒降解:微生物能够附着在悬浮颗粒表面,通过分泌粘附物质将颗粒与微生物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较大的聚合体,便于沉降或过滤去除。
5.防止腐蚀和生物污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生物膜,起到防止腐蚀和生物污损的作用。
三、常见的水处理微生物1.好氧细菌:好氧细菌主要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如曲流曝气槽,它们能够利用水中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
2.厌氧细菌:厌氧菌通常生长在无氧或微氧环境中,如厌氧消化罐,它们能够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3.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主要参与废水中硫酸盐的还原,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起到脱硫的作用。
三滤的功能主治

三滤的功能主治概述三滤,指的是水源处理中的预处理工艺,包括粗滤、活性炭滤和精滤。
这些滤料通过不同的工作原理,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颜色、味道和微生物等污染物,提高水质,保护健康。
本文将介绍三滤的功能和主治,了解三滤对水质改善的作用。
粗滤粗滤是三滤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
常见的粗滤滤料有石英砂、煤屑、陶粒等。
粗滤的功能主治如下:1.去除悬浮物:水中的泥沙、残渣等大颗粒悬浮物会通过粗滤层被截留,从而净化水质。
2.保护后续滤料:粗滤能够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减轻后续滤料的负担,延长滤料的使用寿命。
3.提高水质:粗滤能够去除水中的颜色、浑浊度,提高水的透明度。
活性炭滤活性炭滤是三滤的第二道防线,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吸附剂,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氯气、重金属离子等。
活性炭滤的功能主治如下:1.吸附有机物:活性炭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如污染物、药物残留等,提高水的口感和安全性。
2.去除异味:活性炭可以去除水中的异味,提升水质的口感和品质。
3.去除有害物质:活性炭滤料能够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害化学物质,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精滤精滤是三滤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细小颗粒、胶体和微生物等。
精滤层一般采用石英砂、石英石等滤料。
精滤的功能主治如下:1.去除微生物:精滤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净化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
2.净化水质:精滤可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胶体等,提高水的澄清度和品质。
3.提高水流速:通过精滤层的过滤过程,可以提高水的流速,提高供水的效率。
总结通过三滤工艺的处理,水源得以净化,去除悬浮物、有机物、异味以及微生物等污染物,提高水质,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粗滤、活性炭滤和精滤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主治,共同构成了水源处理的重要环节。
对于不同的水质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滤料和滤程进行处理,以达到最优的水质改善效果。
几种有益微生物及其对水质的改良作用

复合微生物制剂是采用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多种微生物菌株经诱变选育,扩培后得到混合菌剂。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它能有效降解有机淤泥,抑制有害微生物和有害藻类的繁殖,平衡养殖水体的微生态环境,促进养殖生物健康生长,是目前水产养殖中水处理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办法。利用这一菌剂对养殖水体的微生态环境进行调控,为水产养殖品种提供一种有效的水质控制技术。复合菌剂应用于水产养殖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在养殖池添加以芽孢杆菌属菌类为主导菌的微生物复合制剂,利用其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共栖,兼有需氧与厌氧代谢机制的特性,迅速而彻底地降解进入养殖池的有机物,减少有机物在池底的沉积,避免有毒因子的产生。在养鱼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芽孢菌,待其生长繁殖后测量各项水质指标,证明芽孢菌具有降解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作用,其最适使用浓度为1.5×1010个/m³。用芽孢菌作为益生菌加入对虾池中来控制弧菌病毒(Vibriospp),超过160天而未出问题,虾生长很好,而未加芽孢菌的对照池在80天之内几乎全部对虾感染弧菌病毒而死亡。
4、有益微生物使用技术
微生物制剂作为活菌制剂,其作用效果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尽早使用。根据先入为主的理论,通过先入菌的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这样可以减少或阻碍病原菌的定居。②要长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的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其作用发挥较慢,故应长期使用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③禁止与抗生素、杀菌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同时使用,这些药物会杀死或抑制其中的活菌,减弱或失去微生物制剂的作用。④施用时注意菌体活力和菌体数量。微生物制剂必须含有一定量的活菌,一般要求每毫升含3亿个以上的活菌体,且活力要强。同时,注意制剂的保存期,大量实验证明,随着制剂保存期的延长,活菌数量逐渐减少,即意味着其作用越来越小,故保存期不宜过长。还要注意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
微生物对水质的净化

微生物对水质的净化水是生命之源,而保护并净化水资源是人类责任重大的任务之一。
微生物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质的净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与应用。
一、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1. 生物降解有机物: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常常导致水质下降,而微生物通过吸附、吸附后分解等途径来降低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降解废水中的油类物质,将其分解为无害的气体和水等。
2. 去除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对水质构成严重威胁。
微生物通过吸附、螯合、沉淀等方式,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利用金属离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代谢,从而将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原为无毒的沉淀物。
3. 水体氮磷的转化: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是另一个常见的污染源。
微生物通过固氮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参与水体中氮的转化过程,降低氮的浓度。
同时,某些微生物还能够利用磷酸盐将水体中的磷转化为无机磷酸盐,减少磷污染。
4. 控制藻类生长:水体中过量的藻类生长会引发富营养化现象,破坏水质平衡。
微生物通过食物链中的调节,控制藻类生长,从而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二、微生物净化水质的机制1. 吸附作用:微生物通过表面的菌体结构、胞外多糖等作用,吸附和富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例如,某些藻类能够通过细胞外多糖吸附重金属离子,起到净化作用。
2. 降解作用: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3. 转化作用:微生物通过氮循环和磷循环等过程,将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而反硝化细菌能够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释放至大气中。
4. 生态调控作用:微生物通过食物链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控制藻类生长等现象,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例如,某些微生物能够利用藻类作为自身的营养来源,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
三、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1. 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污水处理菌种

污水处理菌种污水处理菌种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用于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污染物的微生物菌种。
污水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工程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理污水,将其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净化水体,保护环境。
菌种的选择对于污水处理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常见的污水处理菌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菌种包括好氧菌、厌氧菌和蓝藻菌等。
- 好氧菌:好氧菌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代谢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氧化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常见的好氧菌有: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
- 厌氧菌:厌氧菌是指在缺氧或者氧气极低的条件下进行代谢的微生物。
它们能够降解有机物质并产生甲烷等气体。
常见的厌氧菌有: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等。
- 蓝藻菌:蓝藻菌是一种光合作用细菌,它们能够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蓝藻菌在污水处理中具有氮素去除和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等重要作用。
2. 污水处理菌种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污水处理菌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适应性:菌种对于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 降解效果:菌种能够高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 生长速度:菌种的生长速度快,能够在短期内大量繁殖,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 抗冲击性:菌种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够适应污水中的波动和负荷变化。
- 生态安全性:菌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符合生态安全要求。
3. 污水处理菌种的应用案例污水处理菌种的应用案例有不少,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的案例:- 好氧菌的应用:在某污水处理厂中,通过添加好氧菌种,成功地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使得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了周边水体的水质。
- 厌氧菌的应用:某厌氧消化池中添加了厌氧菌种,能够高效地降解有机废物,产生甲烷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科:
三大净化水质微生物
导读:
当今生物包中的微生物有以下三大类:
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基因微生物。
它们的作用非常强大,有去碳去氮、杀灭病毒、降解鱼药的毒性、絮凝作用、返硝化作用和彻底净化作用。
水族馆、养鱼厂、育苗厂等人造水体的封闭循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与设备是作为净水微生物的“生物包”。
当今生物包中的微生物有以下三大类:
1:土著微生物
是在当时当地水源水域中土生土长的微生物,在水中或固着在生物包的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
传统的生物包不是利用人工培育的微生物,而是对自然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加以驯化、自然选择繁殖利用。
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相应的分解污染物的酶体系。
土著微生物,如活性污泥,最大的问题是只降解碳系污染物有效,而对氮系污染物的作用不大。
光合细菌也是水中土著菌,它能降解BOD的含碳废水,去除率98%,但对总氮的去除率仅为
66.7%,比活性污泥略好,但不能解除人造水体的氮系污染物。
2:外来微生物
在自然界中,能有效降解水体中碳、氮、磷、硫系污染物的高效菌株生长在土壤中,因为那里有它们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其他必需的营养元素。
而自然界的海、淡水原来未受污染,缺乏这些营养元素,就很少有这些细菌生长,对水体来说,它们都是外来菌,如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大多是好氧和兼性厌氧菌。
从自然界严格分离筛选出的多种高效广普微生物,再经过互补、共生机制培育,是净水功能倍增。
把它接种到生物包上,由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竞争、排斥、偏害、拮抗,会受到土著微生物的攻击,因此需要用大量的外来菌才能形成优。
一般水体(湖水)每毫升有细菌1000个到100万个,外来菌就应有10亿到1000亿个,过几天就加一次营养液,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搅拌水体,才能形成优势种群。
也可采取先将原来土著微生物全部杀灭,3天后再加接外来有益菌群。
这类微生物已广泛运用于水族馆、工业化育苗厂、豪华型水族馆。
水族馆、养鱼厂等人造水体可以做到无土著菌,而把外来有意净水菌培养成那里的土著菌。
一旦它们成为人造水体的当家菌和物质循环的主要微生物,就能使人造水体维持生态平衡,养鱼就可以终年不换水,不用药。
净水外来菌主要是芽孢杆菌。
它是土壤中的优势种群。
它耐热、耐寒、耐压,可以在干燥状态下长期保存,在好氧厌氧条件下均能生存。
它们中除个别菌种为病原菌外,绝大部分都是对动植物无害的腐生菌。
它们具有很强的分解碳系、磷系、硫系污染物,分解蛋白质和复杂多糖的能力,对水溶性有机物分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它的特性与功能优于光合细菌而成为光合细菌的替代产品。
国外许多生物工程企业将它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引入水体中,成为目前国际净水界的新宠。
我国有益菌的研制、生产刚刚起步,存在问题主要是加工处理后稳定性差,细菌易失活,功效降低。
3:基因工程菌
研究表明,从环境中分离筛选的菌种,其降解污染物的酶活性有限,要高效、快速超常发挥,就得用现代基因工程来改造微生物,形成基因工程菌,又称工程微生物。
运用生物工程技术,采用细胞融合、基因重组技术等遗传工程手段,可以将某种降解污染能力强的微生物的降解基因,转入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好的受体微生物中,构建出高效的具有广谱降解能力的基因工程菌。
净水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1:去碳去氮
如芽孢杆菌、碱杆菌属、假单胞菌、黄杆菌等复合菌有去除水中的碳、氮、磷系化合物的能力,并有转化硫、铁、汞、砷等有害物质的功能。
2:杀灭病毒
如枯草杆菌、绿脓杆菌具有分解病毒外壳酶的功能而杀灭病毒。
3:降解鱼药的毒性
如假单胞菌、节杆菌、放线菌、真菌有降解转化残留化学鱼药的功能。
4:絮凝作用
如芽孢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黄杆杆菌等有生物絮凝作用,可以将水体中的有机碎屑结合成絮状体,使重金属离子沉淀,很容易被过滤器截流而移出系统外,使水体清澈。
5:反硝化作用
如芽孢杆菌、短杆菌、假单胞菌都是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以分子氧作最终电子载体,在供氧不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可以利用硝酸盐为最终电子载体,起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移出系统外,提高PH值。
6:彻底净化
这种复合菌能利用水中浓度极低的营养物质,在水中硝酸盐、葡萄糖仅为1-10毫克/升时,这些水生细菌仍能利用和耗尽它,把氮和氨的浓度降至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