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故事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依据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书面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叶圣先生说过: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表达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可见这四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存。

一、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一)语言文字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研究人类起源的专家认为:依靠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语言文字在其中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

语言(含文字)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影响

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处于快速成长期。从一年级开始,从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写好一篇短小日记开始,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相当重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仅仅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也对学习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新课标规定的写作目标和要求

同时,新“课程标准”分别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容……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不仅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每个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需要。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实践性的能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新时代的小学生应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三)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天不怕,地不怕”争先恐后地上台讲故事,作表演,遇见长辈叔叔、阿姨打招呼,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的这种表现欲越来越弱了,一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害羞的心理逐渐滋生,二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没有针对这种心理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当众说话的能力来抵制和排除因害羞而引起的畏惧心理。

在我校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校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现象较严重。从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来看,大部分学生课上发言被动消极,有些学生发言辞不达意。据不完全统计:仅有约20%左右的学生能完整流利地回答老师的问题,25%的学生能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但不够流利,30%的学生不能完整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有约25%的学生不愿回答问题。

从学生习作来看,翻开小学生的习作本,就会发现许多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习作选材单一,结构雷同,套作、背作泛滥。题材旧没有新意,结构安排不够合理,容空洞无味,语言匮乏生硬……用词比较单调,缺少想象,抄袭或机械模仿屡见不鲜。

综合来看,现今小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语不合体、词不达意、遣词造句能力差、语言啰嗦、缺乏过渡、标点不当、修辞误用等等。

以上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粗制滥造的网络文化充斥我们周围,加之小学生辨别意识和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被异化。另一方面现在的小学生课余生活空间比较狭小,课余生活方式单调,缺乏语言文字的运用平台。最重要的是部分学校或教师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的培养观念薄弱、技术手段落后造成。

二、故事对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帮助

有关资料表明,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听说占75%,读写占25%,听说能力至关重要。

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慧论”理论中,“人际关系能力”被列为人的第六种智能。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信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个体生存发展的必备素质。新的世纪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是在一种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对形成说话,提高说话效率,顺利达到交际目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口语交际是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最实际和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未来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

培养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工具有很多,而故事无疑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一)故事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应注意:“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鼓励说自己的真心话,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驱力,能够激发学生表达和说的欲望,能够化低效为高效。

故事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语言富于动性。相比于其它阅读讲解,更容易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

我们从出生开始,到启蒙教育,几乎都与听故事、讲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巧妙地将故事融入到小学生口语能力培养课程中,能够有效地化解学生对“学习”的排斥。故事那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