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依据

课程标准依据
课程标准依据

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全面小康的特点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2、难点: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区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教学方法

1、举例子,启发式教学。

2、讨论法,合作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师: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个话题:记得在以前相当长一段时间,亲戚朋友路上碰到经常一句话会脱口而出“你吃饭了吗?”多年过去了,现在你们的亲戚朋友路上遇到还会总是谈吃不吃饭的问题吗?

生:不会师:那么今天大家见面经常探讨的什么话题呢?

生:略

师:是的,今天人们谈论的更多的是大家所说话题,那么从谈论话题的变化,你感受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略

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小康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那么我们所实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我们正在建设的又是什么样的小康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话题1:总体小康的特点:

出示材料,请学生读材料,让学生感知总体小康的特点: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从而既产生建设全面小康的紧迫感,也自然而然引入下一话题。)并板书总体小康的特点。

话题2: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

师:“你觉得全面小康应该是什么样的小康?”

生: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

师:我们建设的全面小康是不是这样的呢?

呈现***十六大报告内容,呈现“六个更加”,再次出示相应的反映“六个更加”图片和内容,并板书“六个更加”的内容。

话题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先自己分析——同桌商议——小组讨论

请学生回答

得出结论

话题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过渡:十六大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我们将如何去使蓝图变为现实?为此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请学生找出目标,并理解目标中的关键目标。为什么提出了“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分析后得出结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话题5:建设全面小康的艰巨性(难点):

过渡:目标实现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想一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生回答——呈现艰巨性的表现

话题6:建设全面小康我有责:

建设面面小康困难重重,但“有同学却认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政府或成人的事情,与我们中学生无关。你认为呢?”学生分析后,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三)课堂小结:出示表格,再次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巩固所学知识。

(四)想像空间:想约2020年 2020年的我我的行动方案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第三课全部内容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2-1《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的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意义;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 3.掌握色彩构成的分类; 4.掌握色彩构成的物理原理.生理学原理和心理效应,色彩的混合效果; 5.掌握色彩构成的原理.构思方法与表现技法。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基本色彩辨识能力; 2.具有综合性的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的能力; 3.具有审美和解读美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 4.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6.拥有较好的设计洞察力和较好的时代进步感以及优秀的平面构成审美能力;

三、参考学时 56学时。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建议采用启发式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在能力培养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点评,共同进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构成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现变化规律,而且可

Xxx学校关于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方案

Xxx学校关于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版)》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的学习,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特克斯县关于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的通知》(特教发〔2018〕3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课堂教学的质量为重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标,促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工作。 二、实施目标 1.准确理解和掌握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更新我校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实施的共识。 2.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努力改进我校课堂教学方法,积极研究,主动探讨,逐步形成我校骨干教师队伍,从而推进课堂改革的实施。 三、实施策略 1.建组织。成立我校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领导小组,

具体研究课程标准的落实措施,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抓学习。每学期开学前2天时间进行课程标准的集中学习,通过观看精品课、课程标准的解读等方式,领悟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等。加强平时自学,要求各教师人手一本课程标准,不断学习充电,每月至少阅读10页,做好随笔、感悟。 3.抓培训。通过参加本校校本培训、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培训等方式,提高我校教师业务能力,强化课程标准的运用意识。 4.抓研讨。开展我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通过小课题的研究、集体备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公开课、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把新的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 5.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注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鼓励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才能展示活动,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多看教学案例、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师学习新理念,并参加县级以上课题研究,努力培养我校骨干教师队伍。 6.每学期结束后全校教师撰写一篇学习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以平时的教学实践为例,小论文的形式体现。 四、严格考核 各教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 (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附件四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非项 目课程)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65203 课程类别: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单位:美术系 学时: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科整合课程。《设计色彩》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专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与设计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使学生将特定的物象进行梳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手段表现在画面上。在其过程中,能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设计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让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知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

课程的作用作为环境设计专业重点基础训练课程的《设计色彩》,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美学、设计学、色彩学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重点论述设计色彩的历史沿革,写生描绘、创造灵感的开发,与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通过主观意识将大自然复杂纷繁的色彩想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我院设计色彩课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以艺术设计为主要方向,经过多次改革,与其它高校色彩课教学以传统绘画为基础有着本质区别,除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训练因素以外,我院的设计色彩课把专业设计的创新、创造理念纳入教学,建设成为富有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是色彩基础的学习、后续课程是把色彩构成原理运用到设计中。 2. 课程基本理念 设计色彩即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二、组织领导 组长:龚文冲 副组长:陶战平、周德明 组员:姚红梅、郁国华、陈颖、沈妹忠、陆剑鸣 1、行政高效管理。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 高效的组织管理,通过行政管理,将学习、实践、总结等各环节落实好,获得实效。 2、加强专业指导。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的绝好契机,因此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该充分重视对教师的专业指导,使教师通过参与该项工作,更新教育观念,锤炼教学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学校要通过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鼓励教师编制“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各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 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要围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探究体验和表达交流等要求,精心设计“学习准备期”、“快乐活动日”综合活动。要在实践中总结阅读、表达、探究、实践、交流、游戏等活动的实施经验。

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 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的完成 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内蒙区颁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 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高度重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的开设,并纳入学生学 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二、统一规范周课时。小学每天安排 6 节课,每周课时 30 节。根据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教体艺 [2004]10号)文件要求,一、二年级增加 1 节体育课,也就是每周安排 4 节体育课,同时在没有体育课的一天下午 的最后一节安排 1 节体育活动。还可以在一、二年级安排1节课外阅读(含经典诵读)和 1 节活动课(有教师辅导,含根据兴趣爱好开设的教学班活动)。中小学不得擅自增减课 程和课时。 三、统一规范学年教学时间。各校要严格按照上述教学 时间安排每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行事历,规范开学、放假时 间,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和放假时间。各学校要严格执行 课程计划,不得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更 不得提前放假。学生寒暑假期间,教师应推迟3~ 5 天放假,做好学期结束工作,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新学年开学教师要

提前一周到校,各学校要组织业务学习和教师备一周超前 课。 四、统一规范作息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取消走读生 统一到学校上早读和晚自习的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 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 6 小时,初中不超过7 小时。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有 1 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校开 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住校生可以上早自习和 晚自习,早读时间不超过45 分钟,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 小时。住校生上早读和晚自习时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但不 得利用这些时间集体上课。要保证初中生、小学生睡眠时间 不少于 9 小时。中小学安排走读生上早读和晚自习引发安全 事故的,将从重处理学校有关责任人。 五、重视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开设安全教育、文明礼仪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课外阅读(含经典诵读)、 体育活动、手工劳作、器乐训练、英语活动课等,加强写字教育。提倡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设置时间开设不同的活动课,学生 可根据兴趣跨班级选择活动。 六、课程开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一项重要内 容,也是必查内容之一。 2017 年秋,小学一二年级增设不少于 一课时的科学课程,科学课程可以统筹安排地地方与学校课程中 确保课时不变。同时将“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制”。各学校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抓好落实。

三大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1.2 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 《三大构成》课程,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阶段性考核(40%)+期末考试(40%)(1)平时成绩(2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2)阶段性考核(40%):每节课上传所有课程练习。(3)期末考试(40%):独立操作能力的测试考核。 本课建议学时:36学时 2 课程目标 2.1能力(技能)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 1)专业能力目标(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 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 手脑灵活,高度协调,动手能力强; 2)方法能力指标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计划决策能力;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2045 使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拓展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4学时 教研室: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 编写日期:2012年5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程的作用: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手绘》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PhotoShop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3)《Coreldraw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矢量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4)《标志与广告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标志与广告设计的理念。为后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同时能够强化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以期全新的视觉效果。版式设计的创意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其主题思想创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版式设计训练为向导,以典型版面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版面构成的方法以及与色彩、文字、图形重组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doc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课标解读中形成的认识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中,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课标解读的效度。例如,学习目标制定是否符合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1)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52045 使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拓展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4学时 教研室: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 编写日期:2012年5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程的作用: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手绘》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PhotoShop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3)《Coreldraw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矢量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4)《标志与广告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标志与广告设计的理念。为后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新课标》问答录 Q 1: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那么,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 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悄然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为此,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在重新思考,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究竟应当规定些什么?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一致认为,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为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应当首先规定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达到这一要求。为此,对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应当成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

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联林学步》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滦南县柏各庄镇张仙庄完全小学 一、课程指导思想 传承传统文化,创办儒雅特色学校;构建儒雅特色课程,成就儒雅特色加特长师生;尊重孩子个性,让孩子多元化发展。 二、课程目标及原则 1. 在楹联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美情趣。 2. 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养成楹联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楹联学习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楹联。 6. 用普通话学习楹联。经过楹联认识、巩固常见汉字。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

赏楹联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带有常见汉字的楹联作品。 8.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楹联进行实践活动。 9. 具有欣赏楹联的基本能力,在各种楹联活动中,学会倾听,表示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楹联信息的能力。 11.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参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对联的创作要求。能力目标:会鉴赏对联、写作对联。情感目标:在掌握知识、获得创作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12. 阶段目标从“背诵”、“欣赏”、“创作”。渗透综合性学习,以加强楹联课程与其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楹联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资源分析 楹联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始于。当时滦南县教育局提出打造校本课程强校的号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结合我校主题文化——“儒雅文化”,经过全体教师集思广益,最终确立“楹联文化”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基本确定之后,我校先后邀请唐山市楹联学会会长冯贵明先生、秘书长刘增才先生

《中国画》课程标准

《中国画》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中国画 二、课程性质、课时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中国画设计语言能力的基础专业课,主要讲授中国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设计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用中国画设计语言的思维、创作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高职层次,占120课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花鸟写生练习,提高对中国工笔花鸟画造型能力的认识和表现,提高学生审美判断能力。体会用笔、用墨、构图、质感、空间感等诸因素在中国画工笔花鸟中的表现方式,提高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着色工笔花鸟的写生学习,掌握工笔花鸟画从写生白描到着色创作全过程的作画方法和技能,能较好的运用花鸟画构图原理和线条的表现力,体会中国画独特的设计语言,在今后的设计中使用和创新。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艺术根底,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画的知识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本课程将为装饰绘画、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专业课、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提供独到的设计语言支持。 四、课程目标 1.掌握中国画概论、工笔花鸟画技法理论知识及工笔花鸟写生方法; 2.提高对中国画工笔花鸟造型能力的认识和表现,提高学生审美判断能力。体会用笔、用墨、构图、质感、空间感等诸因素在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的表现方式,提高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 3.掌握工笔花鸟画从写生白描到着色创作全过程的作画方法和技能,能较好的运用花鸟画构图原理和线条的表现力、熟悉国画颜料的特性,及染色的各种技法,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画打好基础; 4.要求学生通过临摹写生练习,提高对中国工笔花鸟画造型的认识和表现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色彩》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色彩课程名称 (英文) Design color 课程代码开课分院(部)城建商学院 总学时/学分72/4 其中实训学时20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必修/选修必修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为美术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对其他课程起到了推动与辅助的作用。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本课本共分四个单元,分别以色彩概念类别、色彩形式表现、色彩性格归纳、主观构想表现为单元题,进行知识划分,使教学思路的体例更加清晰,知识点的针对性更强。第一单元主要讲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工具运用、认识不同的色彩类别及色彩基本原理。第二单元逐渐向色彩表现形式的叙述,学生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对色彩的运用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掌握色彩的构成搭配规律。第三单元结合了人的色彩心理,着重讲解色彩自身的特征及心理特点,真正做到“设计以人为本”。第四单元针对环艺、广告、服装等不同专业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做了有针对性地知识点结合,把色彩的运用和专业开展进行了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应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色彩观察的方法、色彩的搭配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能绘制运用色彩表现静物和风景。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色彩概念类别

任务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在色彩这个美妙的世界里,观察认识大自然中特有的色彩变化,结合生活认识色彩,理解色彩对专业学习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作用。将学生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引领到设计色彩领域当中,从设计生活和设计的角度介绍设计色彩的的概念、用途和特点,让同学们对色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要求]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对专业学习的作用。 在课本中,认识工具和工具的使用对学习的作用。 不同色彩特征对认识色彩的影响及存在的联系。 任务二工具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内容]从学习绘画至今,我们接触了好多的绘画工具。比如,从幼儿园时用过的彩色铅笔,到学习专业素描时用过的专业铅笔,再到学习色彩实用过的水粉笔、油画笔、油画棒,等等。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进入设计色彩的领域,又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工具,以满足设计色彩的设计需求。 [教学要求]认识工具和工具的基本表现作用 明白设计色彩使用的工具是如何根据具体的表现对象来选择的 任务三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 [教学内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是色彩体系的三大基本类别,它们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认识和了解它们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色彩、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以及专业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各自的特点 了解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对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装饰色彩、构成色彩的意义 任务四自然色彩的特征 [教学内容]自然界中的颜色可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无彩色指黑色、白色以及深浅不同的灰色,其他均是彩色。自然山水显示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并且这些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组合而产生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尽的享受。 [教学要求]解释自然界的色彩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理解人文色彩和自然色彩 任务五色彩的三属性及运用 [教学内容]色彩具有基本的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设计色彩是从人对色彩的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实施方案 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小学教务处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师学科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是否高效,最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尤为重要。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有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确保新课程标准学习顺利开展,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1、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让广大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 2、通过学校集中培训,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并应用于学科教学; 3、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培训内容 学习下发的VCD光盘中各科课程标准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国培课程中专家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

三、培训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新课标培训工作,要将新标培训作为假期业务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此次培训。 2、根据市教育局安排,要开好三个会:动员会、交流会、总结会。 3、以学校为单位集体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同时要开展学科讨论和交流,并将交流成果形成文稿汇报。 4、培训结束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课标学习考试,考试成绩在中心校的网校公布。 四、时间安排 8月21日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开新课程标准学习动员会,部署培训工作; 8月22日 -8月30日教研组集中学习(8月30日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新课标学习讨论、交流会) 8月31日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学习考核,开课标学习的总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