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卷完整版

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卷完整版
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卷完整版

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

准测试卷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开源学区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测试卷

学校姓名分数

一、填空(共48个空,每空分,共72分)

1. 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

(),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和(),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

()能力、()能力和()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和()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

3. 音乐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

4. 音乐课程的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

()。

5. 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

()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

()。

6. 要重视教学设计的预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关注教案文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也应有必要的教师();提倡()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

()的特点与优势。

7.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教师作为教学的()和()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粱。在教

学过程中建立()、()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8. ()和()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乐谱形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盏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法。

9.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与()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0. 音乐课程的评价应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相结合,定性述评与()相结合,自评、()及()相结合。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是什么?

2.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音乐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4.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开源学区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测试卷答案

一填空(共48个空,每空分,共72分)

1. 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2. 艺术魅力持久兴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欣赏表现创造丰富情感体验

审美情趣积极乐观健康发展

3. 情感一态度一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4.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5. 即兴音乐编创活动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6. 生成意义客观变化参与传授探究式接受性学习

个体学习

7.主体主动性组织者指导民主平等主导作用

8. 简谱五线谱首调唱名法

9.素质教育诊断激励改善进步信心和动力

10.终结性评价定量测评互评他评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答: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答:(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4.答:(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7).因地制宜地实施蓝本标准

音乐考试试卷

音乐考试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时量120分钟共3页)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A、主要途径 B、有效途径 C、重要途径 D、特殊途径 2、下列选项中,属于钢琴协奏曲作品的是() A.《梁祝》 B.《春江花月夜》 C.《黄河》 D.《长江随想曲》 3、《义勇军进行曲》是以下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A、《聂耳》 B、《英雄儿女》 C、《风云儿女》 D、《中华儿女》 4、圆舞曲是一种节奏鲜明而轻快的舞曲,它常用的节拍是:() A、3/4、3/8 B、2/4、2/8 C、4/4、4/8 D、6/4、6/8 5、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改革已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 A、学生评价 B、教师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6、、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还要增强学生的()意识。 A、审美 B、人文 C、创造 D、自由 7、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学生的() A、发声方法 B、发声技巧 C、发声训练 D、嗓音保护 8、下面哪项不是音乐课程的价值:() A、审美体验价值 B、创造性发展价值 C、兴趣爱好价值 D、文化传承价值 9、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下列哪些是《黄河大合唱》中的歌曲?()(1)《祖国颂》(2)《黄水谣》(3)《松花江上》(4)《保卫黄河》(5)《铁蹄下的歌女》(6)《黄河怨》 A(1)(2)(3)B(2)(3)(4)C(2)(4)(6)D(1)(5)(6)10、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沂蒙山小调》、《嘎达梅林》、《阿玛勒火》分别属于我国哪些地区的民歌?() A、云南西藏湖北 B、山东西藏浙江 C、山东内蒙古云南 D、山东内蒙古西藏 11、《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作者是() A、巴赫 B、贝多芬 C、莫扎特 D、李斯特 12、京剧的最基本的两种声腔范畴为() A、西皮和二黄 B、西皮和高拨子 C、二黄和吹腔 D、高拨子和吹腔 13、歌曲《献上最洁白的哈达》《正月十五那一天》分别是哪两种歌舞音乐形式() A、囊玛、堆谐 B、弦子、囊玛 C、弦子、堆谐 D、囊玛热巴 14、歌曲《眺望你的路途》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曲?() A、《话说长江》 B、《放牛班的春天》 C、《天空之城》 D、《卧虎藏龙》 15、下列选项中:①即兴节奏编创,②即兴旋律编创,③即兴歌词编创, ④即兴回旋游戏,⑤即兴编创音乐。属于音乐教学中即兴音乐编创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的是()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最新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资料

小学1—2年级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感受与欣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完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

完整版音乐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音乐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音乐课程目标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三个维度表述。 2、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一首需要精听的乐曲 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另一种是以一类需要了解的音乐类型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 4、“节奏或旋律”创作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 段、创作阶段和展示评价阶段。 5、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6、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7、编写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 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及教师用教学参考资料。 8、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指导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 9、按照音乐表演时所采用的不同物质手段来分类,首先可以分为声乐、和 器乐两大类。 10、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 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11、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 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12、“班级音乐会”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 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 13、“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 乐谱、四项内容。其中三项是实质性的表演内容,而识读乐谱是一种辅助性的、为音乐表现服务的教学内容。 14、演奏教学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课堂乐器、的

最新音乐学业考试试题

河北省音乐学业考试试题 【单选题-1】一次,刘德华在日本开演唱会,但他拒绝用日语和粤语演唱,他说:"虽然音乐是无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随后,他演唱的曲目是( 《中国人》 【单选题-2】贝多芬在完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合唱",他将德国诗人(席勒)的诗谱写进作品,创造了交响音乐和合唱相结合的经典范例,也体现了贝多芬" 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追求。 【单选题-3】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单选题-4】《故乡的亲人》是(美国)的歌曲。 【单选题-5】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两岸的人民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下列哪些是《黄河大合唱》中的歌曲。( C ) 1. 《祖国颂》 2.《黄水谣》3.《松花江上》4.《保卫黄河》5.《铁蹄下的歌女》6.《黄河怨》A 123 B 234 C 246 D 156 【单选题-6】京剧的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 【单选题-7】不属于弹拨乐器的是(笙) 【单选题-8】《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 约翰?施特劳斯 )。 【单选题-9】音乐史上被称为"钢琴诗人"的作曲家是(肖邦),他的国籍是(波兰)。【单选题-10】(巴赫)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单选题-11】腾格尔属于通俗唱法?(对) 【单选题-12】《辛德勒的名单》音乐选段是德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对)【单选题-13】《包龙图打坐在开封》选自《铡镁案》,是豫剧。(不对) 【单选题-14】《牧歌》、《酒歌》、《美丽的草原》都属于蒙古族民歌。(不对)【单选题-15】《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对) 【单选题-16】中国民歌中的小调是指(地方小曲)。 【单选题-17】音乐术语中"Mezzoforte"表示(中强)。 【单选题-18】进行曲的节拍特点为(强弱)。 【单选题-19】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 【单选题-20】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类。 26.俄国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黑暗时代,悲观主义的思想、情绪强烈地影响着俄国的知识分子,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作品是受其影响的。 27.根据下列描述,他是哪位音乐家?(贝多芬)(1)他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音乐家。(2)他的作品具有平等、博爱、自由的思想。(3)他被尊为"乐圣"。(4)他是《致爱丽丝》的作者 28.下列乐器属于弹拨乐器的是( 中阮 )。 29.《跳蚤之歌》的作者穆索尔斯基是(俄国)人。 30. 下列作品哪个是著名的琵琶演奏曲 ( 《十面埋伏》 ) 31. 下列属于贝多芬作品的是(《月光奏鸣曲》) 32. 平均律钢琴》是下列那位作曲家的作品(巴赫)。 33. 双簧管属于(木管乐器) 34. 徐沛东是词作家,王立平是曲作家。(不对) 35.《马车从天上下来》是黑人灵歌。(对) 36. 轮唱是一个人唱完了,另一个接着唱。(不对) 37.《金蛇狂舞》、《步步高》都是广东音乐(对)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98457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

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音乐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

濮阳市第八中学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23分) 1.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 《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3. 音乐课程目标一般用()、()、()三个维度表述。 4. 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 )等。 5.《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培养学生(),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二、选择题(共20分) 1、《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 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 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 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 A、知识学习 B、歌曲教学 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 3、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教育 A、专业 B、职业 C、育人 D、育才 4、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为主 A、理解 B、听赏 C、分析 5、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的() A、情感体验 B、知识学 C、理性讲述 三、简答题(60分) 1.音乐课程评价原则有哪些?(10分) 2、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哪些?(10分)

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10分) 四、教案设计( 30分)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设计一节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案,教学内容自定。要求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 答案 填空:1.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2.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4.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肢体 5.艺术魅力持久兴趣选择:CCCBA 简答:1.答:(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2.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答:(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音乐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交 往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2、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 3、从民歌的体裁形式来讲,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节拍、曲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 5、黄自是我国近代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家之一,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 同时还创作了许多作品,如清唱剧《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现代京剧《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场杨子荣 在“深山问苦”中,猎户女儿常宝的一个唱段。 7、是属于大合唱性质的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其特点基本上与大合唱相同。 8、《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板胡演奏家刘明源写作的一首民乐小品,全曲为三 段式结构,取材于《卖膏药》、《碾糕面》两个主题。 9、贺绿汀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有《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其中作品《____________》在1934年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 选中获一等奖。 10、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是选自写的歌剧《》,这部歌剧描写了一个发 生在中国元朝都城北京的故事。 11、咏叙调是融咏叹调与宣叙调为一体,篇幅不大,与小咏叹调相似的____________ 曲。 12、____________一生写有一百多首交响曲,号称“交响曲之王”。 1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创作的,为典型的____________结构,由序曲、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 14、《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1874年为其突然早逝的朋友, 建筑家、美术家维克托?哈特曼的遗作展览会中的十幅画而创作的钢琴组曲。 15、1817年至1823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九交响乐》。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是该作品的第四乐章。 16、《码头工人歌》作于1934年,是田汉与聂耳两人合作的舞台剧《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首歌曲。 17、《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朱践耳1952年为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而写 作的一首插曲,后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 18、优秀的琵琶古曲《阳春白雪》是由民间曲牌《》发展而成。它以清新、快捷的旋律 和节奏,描绘了冬去春来、万物生辉的初春景象。 19、钢琴曲《》,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创作的《贝加玛斯卡组曲》中的第二首。 20、海顿在1791年第一次访问英国伦敦时创作了《第九十四()交响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哪些方法可将音程扩大?()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卷 一、填空:(20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传承(),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 )为核心,以( )为动力;强调( ),鼓励(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理解();面向( ),注重()发展。 3、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 4、音乐基础知识指学习并掌握音乐()、()、()、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5. 以音乐()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6.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和()的全过程。 7.()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8.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9.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10.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表达个人的智慧。 11.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的()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 12.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开发学生的()。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的过程。 13.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4.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和()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评价应包括()、()、()三个层次,可采用()、()和()等多种评价方式。15.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和(),初步养成()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6.通过提供()和()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过程。 17.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8.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 19.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遵守了()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最新八年级音乐考试试题

八年级音乐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聆听音响,请判断以下哪一个节奏谱是正确的?( ) A. X . X X X │ X . X X X ║ B. X X │ X X │ X X │ X X ║ C. X X X │ X X X X │ X 0 X ║ D. X X X X │ X X X X │X - - -║ 参考答案 :A 2、聆听音响,请判断这是哪一个地区的民歌? A 印度 B 、加拿大 C 、澳大利亚 D 、古巴 参考答案 :D 材料来源 :《依内妈妈》 3、聆听音响,判断音乐是那种节拍?( ) A 、4 4 B 、42 C 、43 D 、8 5 参考答案:C 材料来源:《渴望春天》 4、聆听音响,请判断该段音乐的演奏形式是以下哪一种?( ) A 、小提琴独奏 B 、弦乐四重奏 C 、钢琴独奏 D 、管弦乐合奏 参考答案:B 材料来源:海顿《小夜曲》 5、聆听音乐,判断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 A.男声和唱 B.混声合唱 C.女声合唱 D.童声合唱

参考答案:B 材料来源:《大漠之夜》 6、聆听音响,判断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A、琵琶 B、钢琴 C、小提琴 D、电子琴 参考答案:D 材料来源:《西班牙斗牛士舞曲》 7、聆听音响,这是一首________曲? A.琵琶 B.古筝 C.古琴D扬琴 参考答案:C 材料来源:《流水》 8、聆听音响,曲子是出自哪个乐曲? A.《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B.《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C.《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 D、《第四十五交响曲》 参考答案:B 材料来源:《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9、聆听音响,请判断旋律与下列乐谱中哪一条相对应?() A. 6 6 │ 3 5 #4 3 2 │3 3 - - │ 3 - - 6 6 │ 3 5 #4 3 2 │1 1 - - ║ B. 6 6 │ 3 5 4 3 2 │3 3 - - │ 3 - - 6 6 │ 3 5 #4 3 2 │1 1 - - ║ C. 6 6 │ 3 5 #4 3 2 │3 3 - - │ 3 - - 6 6 │ 3 5 4 3 2 │1 1 - - ║ D.6 6 │ 3 5 4 3 2 │3 3 - - │ 3 - - 6 6 │ 3 5 4 3 2 │1 1 - - ║参考答案:A 材料来源:《橄榄树》 10、聆听音响,判断曲子是那种艺术体裁?() A.京剧 B.歌剧 C.昆曲 D.黄梅戏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过程。 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标准(分布为三个学段) 1~2年级 3~6年级 7~9年级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学习音乐,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4.合作: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 2.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创作音乐。 3.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4.《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首。 5.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6.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教学曲目的()(),增加乐器演奏及()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7.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等。 8.《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9.音乐教材编写的原则是()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10.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选择题(共20分)

1、《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 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 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 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 A、知识学习 B、歌曲教学 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3、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教育A、专业B、职业C、育人D、育才 4、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为主A、理解B、听赏C、分析 5、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的()A、情感体验B、知识学C、理性讲述三、简答题(40分) 1、请写出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8分) 2.音乐课程评价原则有哪些?(8分) 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12分) 4.《音乐课程标准》中1---2年级的学段目标(12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3.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五个方面

四年级音乐测试题

四年级下学期音乐试题 3、《红蜻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 ) 4、《荫中鸟》是一首二胡独奏曲。 ( ) 5、《校园多美好》的曲作者是施光南。() 6、《打字机》的曲作者是美国安德 () 三、填空题 1. 重音记号( ) 4. 拍好的含义是 ( )。 5.3/8 的强弱规律( ),2/4 的强弱规律( ) 4/4 的强弱规律( ),3/4 的强弱规律( ) 6. 《跳吧,跳吧》是一首( )民歌。 7. 《杨柳青》是一首( )民歌,《大雁湖》是( )的民歌。 8. 波音( ),上滑音( ) 9. 演唱形式( )、 ( )、( )、 () 10.《划龙船》 是( )民歌, 《水上音乐》 是一 首( ),是( ) 国的( ), ( )。 《新疆舞曲》第二号是一首( ),是( )国的( 3. 《我和提琴》是( )民歌。 2.《 马刀舞》 是 一首 ( 小步舞曲》 是一首( ),曲作者是( )国的( ),曲作者是( )国的 一、 选择题 1、“>”叫( )符号。 A 、顿音记号 B 、重音记号 C 、强 小提琴 3、《新疆舞曲》是一首( )独奏曲 拍号的曲 子 A 、小提琴 B 、钢琴 C 、琵琶 5、 3/8 拍号的强弱节 奏是( ) A 、强弱 B 、强弱弱 6、 《故乡是北京》是属于( ) A 、歌曲 B 、戏歌 7、“/”叫()记号。 A 、上滑音 B 、下滑音 C 、波音 9、《打字机》是一首( ) A 、铜管乐B 、管弦乐C 、打击乐 二、判断 1、《水上音乐》是一首管弦乐组合。( () 2、不属于铜管乐的是 ( )。 A 、圆号 B 、小号 C 、 4、《我和提琴》是一首() A 、 3/8 B 、 2/4 C 、 3/4 C 、强弱强 C 、戏曲 8、“P ”的力度记号叫( ) A 、强 B 、中弱 C 、弱 10、“孑叫()记号。 A 、升记号 B 、降记号 )2、《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 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一、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 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二、学段目标 (一)1~2年级 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内容标准 表现 【标准】: 1~2年级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3~6年级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19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19 第一部分前言(1-9'MUSIC'1)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9'MUSIC'1.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1-9'MUSIC'1.1.1)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1-9'MUSIC'1.1.2)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

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国家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多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下面谈谈我对新课标的解读。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更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心的转变 1.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 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心理负担轻、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这就要求执教者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觉参与的意识,使音乐教学鲜活生动,富有吸引力。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四、注重情感交流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一个好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