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标准及方法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1. 咱可以多浇水呀,就像给口渴的人喝水一样,让水把盐碱“冲淡”。
你看那些种水稻的地方,不就是经常泡水,土壤慢慢就好多了嘛!
2. 施肥也很重要哇!就好比人要补充营养才能强壮,给土地施合适的肥可以改善它的状况呢。
像有机肥料就很不错,能让土地变得肥沃起来,不就能慢慢改良盐碱地啦?
3. 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呀!就像有的孩子特别能吃苦一样,这些植物能在盐碱地里好好生长,还能帮助改良土地呢。
比如说碱蓬,它可顽强啦!
4. 进行土壤深耕呢,把深层的好土翻上来,把盐碱土埋下去。
这就像给土地来了个大翻身,让它有个全新的开始,盐碱不就少啦?
5. 可以试试覆盖地膜呀!就跟给土地盖上一层被子似的,能减少水分蒸发,阻止盐碱往上跑呢。
这办法多妙呀!
6. 轮作也挺好呀!不要总种一样东西,换着种,土地也会开心的呀。
就像人总吃一样食物会腻,土地也需要不同的作物来滋养它,这样盐碱地不就慢慢改良啦?
我觉得呀,改良盐碱地就是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让盐碱地变好,让它也能长出茂盛的庄稼来!。
盐碱化土壤改良施肥方法

盐碱化土壤改良施肥方法阿克苏地区农田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要集中在地形低洼、没有排水出路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冲洪积中、下部。
大部分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矿质养分不均衡,微量元素缺乏,作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因土壤PH值高而形成沉淀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从而导致农作物营养缺乏。
现将盐渍化土壤(盐碱化土壤)的改良和施肥方法阐述如下:一、盐碱土分级方法根据《新疆土壤》标准确定土壤盐碱化分级方法,按0-30cm土层分层取样或混合土样的总盐量含量的测定值为主要分级指标如下:硫酸盐-氯化物盐分类型:非盐渍化小于7g/kg,轻度盐渍化7-9g/kg、中度盐渍化9-13g/kg、重度盐渍化13-16g/kg、盐土大于16g/kg)。
氯化物-硫酸盐盐分类型:非盐渍化小于8g/kg,轻度盐渍化8-10g/kg、中度盐渍化10-15g/kg、重度盐渍化15-20g/kg、盐土大于20g/kg。
苏打碱化土盐化分级指标:非盐渍化小于3.5g/kg、pH小于8.5,轻度盐渍化3.5-5g/kg、pH8.5-9,中度盐渍化5-6g/kg、pH9-9.5,重度盐渍化6-8.5g/kg、pH9.5-10,盐土大于8.5g/kg、pH大于10。
二、土壤盐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程度轻度盐渍化农田一般作物缺苗面积1/10-1/3、作物生长稍受抑制、作物减产10%-20%;中度盐渍化农田作物缺苗面积1/2-1/3、作物生长中度抑制、作物减产20%-50%;重度盐渍化农田作物缺苗面积1/2以上、作物生长严重抑制、作物减产50%-80%;盐土植株个别成活,多数死亡、作物减产100%;三、盐碱土的农业改良措施(一)新垦荒地盐碱土改良方法新垦荒地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
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第一,深耕。
先将地块进行深耕,深度大约三十至四十公分,要求土壤细碎,无明显大块土壤,最好采取纵横多次耕种,目的是能让盐分充分暴露在空气中,便于后期治理。
盐碱地的改良与可持续利用

盐碱地的改良与可持续利用盐碱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类型,其盐碱度高、土壤贫瘠,给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然而,盐碱地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土地资源,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改良和可持续利用,将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
第一部分:盐碱地的问题与原因盐碱地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土壤盐碱度高、养分含量低、水分保持能力弱等。
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较浅,土壤中的盐分无法形成正常的水盐平衡,从而导致了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过量的盐分不仅限制了植物根系的吸收水分和养分,还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盐碱地改良的方法1. 水分调节:盐碱地的改良首先要解决土壤的水盐平衡问题。
在改良过程中可以采用排水、上下起伏耕地等方法,保证地下水位的降低,减少土壤盐分含量。
2. 石灰施用:石灰是一种常用的盐碱地改良材料。
它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从而减少盐碱物质的毒害作用。
但是,在施用石灰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负担。
3. 有机质施用:有机质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抗盐碱能力。
4.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对盐碱地进行修复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某些耐盐植物和盐碱土壤中的盐碱菌可以利用盐分和土壤中的有机质生长繁殖,从而逐步改善土壤质量。
第三部分: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方式除了改良盐碱地,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
1. 盐生农业:在盐碱地上发展盐生作物种植,如盐芦、盐豆等,可以利用土壤中的盐分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饲养牲畜:将盐碱地改造成草场,适当饲养牲畜,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畜牧业发展的机会。
3. 生态旅游:盐碱地所特有的景观和生态环境也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机会。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开展盐碱地旅游业,既能够吸引游客,也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四部分: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与前景虽然盐碱地的改良和可持续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盐碱地改良的三种基本方法

盐碱地改良的三种基本方法盐碱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类型,其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导致植物难以生长。
为了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率,需要进行盐碱地改良。
本文将介绍三种基本的盐碱地改良方法。
一、物理法物理法是指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来减少或排除盐渍化现象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翻耕深松翻耕深松是物理法中最基础的措施之一。
通过将土壤深度翻耕到30厘米以上,可以打散土壤结构,增加通气性和透水性,使得盐分更容易被排出去。
同时,深松还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和保水能力。
2. 排灌排水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排灌排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土壤进行排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并增加潜在蒸发量。
同时,在排灌处理后还需要进行充足的补水工作,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3. 覆盖保温覆盖保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方法。
通过使用覆盖材料(如塑料薄膜、稻草等)来遮盖土壤表面,可以减少土壤表面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覆盖材料还可以有效防止风沙侵袭,保护植物不受损害。
二、化学法化学法是指通过添加化学剂来改变土壤酸碱度和离子浓度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石灰施用石灰施用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改良方法。
在盐碱地中添加适量的石灰粉末,可以中和土壤中过多的酸性物质,并提高土壤pH值。
同时,石灰还可以增加土壤中钙离子浓度,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2. 硫酸铁施用硫酸铁施用是一种针对含铁盐碱地的特殊改良方法。
在含铁盐碱地中添加适量的硫酸铁,可以使得土壤中的铁离子与盐分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浓度。
3. 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施用是一种既能改良土壤性质又能提高植物生长的化学改良方法。
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如腐熟堆肥、鸡粪等),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
同时,有机肥料还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环境。
三、生物法生物法是指通过利用植物和微生物来改善盐碱地环境和促进植被恢复的一种方法。
盐碱地改良方法

盐碱地改良方法
1、改良土壤:盐碱地的土壤多呈灰黑色,不利于植物生长。
因此,需要通过增加有
机质,粪肥等方法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挥发性,改善土壤质地,以改善栽培环境,提高植物的生长发育水平。
2、选择抗盐植物:选择抗盐植物来改良盐碱地,这种植物对盐碱的耐受性较强,抗
性较强,适宜栽培,能够有效改良盐碱地。
3、种植抗盐植物:根据需要种植抗盐的植物,如柽柳花、芦苇、紫藤苔、沙地芦荟等;抗硼的植物,如海棠果、木芙蓉、芦蒿等;在树种和杂草之间种植杂草,如沙地芦荟、芦笋、五花褐藓等。
4、灌溉:通过灌溉把营养物质以及有机质溶入到土壤之中,促进植物生长,改良土壤,除去盐碱地上的盐离子,解决植物要求新鲜水源的问题。
5、施肥:使用适量的有机肥料或腐熟的堆肥来施肥,使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更加丰富,改良土壤的透气性和浸渍性,以及改良土壤的盐分含量,减轻盐分的影响,促进植物的生长。
6、植被种植:通过植被种植来减少风蚀、改善土壤条件,在盐碱地上种植能够耐盐
植物,如柽柳、蔓荆、柳叶菜、芦笋、拟黑藻、芦苇等,以减少因盐分影响而影响种植的
植物的死亡率,提高植物的连续种植率,有效改良盐碱地。
盐碱地改良措施

盐碱地改良措施引言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分含量过高的土地,由于土壤养分不足,大部分植物无法在盐碱地上生长。
盐碱地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科研人员和农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1. 化学改良1.1 石灰施用石灰施用是一种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方法。
石灰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酸碱度。
此外,石灰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土壤肥力。
石灰的使用量一般为每亩施用50-100千克。
1.2 硫酸镁施用硫酸镁是一种常用的改良剂,可以减少土壤中的钠离子含量,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性。
硫酸镁的使用量一般为每亩施用30-50千克。
1.3 有机肥料施用有机肥料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手段。
有机物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持水能力。
农民可以使用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来改良盐碱地。
2. 生物改良2.1 盐碱土生物修复盐碱土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生理代谢反应作用于盐碱土表面或内部,降低盐渍度,改善盐碱土结构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盐碱土中自然或人工选择抗盐土壤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抗逆性,提高植物生长的适应性。
2.2 抗盐碱作物栽培抗盐碱作物是在盐碱地上能够正常生长并能收到可观收益的作物。
抗盐碱作物的栽培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环境。
例如,盐蓬、碱蓬、碱蓬草等植物都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
3. 物理改良3.1 土壤改良通过耕作和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水性和保水性。
将盐碱土表层的盐分深埋土中,可以减少盐碱土的盐渍度,提高植物生长的条件。
3.2 引水排盐引水排盐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改良方法,通过引导水流经过盐碱地,将土壤中的盐分溶解并带走。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4. 综合改良综合改良是将多种改良措施结合起来,综合施用,以达到更好的改良效果。
白城市盐碱地治理改良方法及建议

白城市盐碱地治理改良方法及建议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碱性,并且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土地类型。
在我国东北地区,盐碱地广泛分布,影响了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
白城市是盐碱地较为普遍的地区,针对该问题,本文综合了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治理改良方法和建议。
1. 建立盐碱地专门治理机构建立盐碱地治理专门机构,负责盐碱地的调查研究、规划、治理实施、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该机构应由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等组成,协同推进盐碱地治理工作。
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为盐碱地治理提供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
2. 采取化学和物理手段改良土壤盐碱地治理的基本手段是改良土壤,使其适宜作物种植。
化学手段可以采用石灰石复合改良、石硫盐复合改良和有机肥料改良等方法,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和盐分浓度。
物理手段可以采用深翻土壤、铲除地下薯以及覆盖草皮等措施,加强土壤通气性和保持水分,促进植物生长。
不同地区应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和植被特征,制定适合的治理改良方案。
3. 发展适应盐碱地的作物和品种盐碱地治理不仅要改良土壤,还需要选用适于生长在盐碱地上的作物和品种。
我国东北地区盐碱地适合种植的作物包括苜蓿、柿子、杨梅等树种,以及玉米、大豆、绿豆等农作物。
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耐盐碱的品种,同时也要考虑种植目的和市场需求。
此外,还可以结合盐碱地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等,研发适应性更强、经济效益更高的新品种。
4. 推广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盐碱地土壤含盐量较高,一般情况下缺乏有效水分。
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盐碱地的治理和农作物的生长都至关重要。
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可以采用滴灌、喷灌、微灌等技术,将水分供给到植物根系,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
同时,在田间管理上,要注意水肥配合,科学施肥,保证灌溉水质和植物生长的协调性。
总之,盐碱地的治理改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和人才来推进。
针对白城市这一特殊区域,上述方法和建议仅供参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改进。
盐碱地土壤修复方法评价

盐碱地土壤修复方法评价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这种土地因为其特殊的土壤环境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
为了解决盐碱地土壤问题,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土壤修复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对盐碱地土壤修复方法进行评价,并列举一些常见的修复方法及其适用性。
一、盐碱地土壤修复方法评价1. 畜牧草种植法畜牧草种植法是一种常见的盐碱地土壤修复方法。
通过种植具有抗盐碱能力的畜牧草,可以降低土壤盐碱度,提高土壤肥力。
这种修复方法具有成本低、易操作、修复效果比较稳定等优点,但是种植畜牧草需要一定的时间,治理周期较长。
2. 耕作管理法耕作管理法是通过改变盐碱地土壤的耕作和管理方式来修复土壤。
例如合理的深松、深耕、灌溉、排水和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排水能力。
这种修复方法具有修复效果快、经济效益较好等优点,但是对工作量和技术要求较高。
3. 化学修复法化学修复法是利用化学品来改变盐碱地土壤的环境和土壤性质,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比如使用石灰、硫酸、磷酸等来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和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这种修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是需要大量投入化学药剂,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4. 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来改变盐碱地土壤的环境和土壤性质。
通过合理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和微生物,如应用盐生植物和盐碱耐受性菌剂等,来修复土壤。
这种修复方法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但是操作复杂,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支持。
二、常见的盐碱地土壤修复方法及其适用性1. 盐碱地改良剂的使用盐碱地改良剂是一种有效的盐碱地土壤修复方法。
例如石膏、石灰等改良剂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有机肥、腐殖酸等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选择合适的改良剂可以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但是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量和操作方法。
2. 生物盖膜和植被种植生物盖膜和植被种植是一种常见的盐碱地土壤修复方法。
通过种植具有抗盐碱能力的植物,形成覆盖层,有助于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盐碱地改造 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植物,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 一、挖排水沟,确保排灌畅通 开挖排水沟,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使旱能灌,涝能排,是盐碱地造林的基本要求。在现场我们看到,每隔100米,就有一条深的排水沟,沟深米,沟宽至少米。垄与垄之间,设置小的排水沟,沟深50厘米。 二、提前整地,降低盐分 盐碱地造林,整地必须提前。冬季2月份前做好整地、开沟工作,如能提前1-2年整地,效果更好。 四、采取措施避盐,确保林木成活 林木栽植时,在树穴底部放有机肥和砻糠,阻止盐分上升,夏季在树盘覆草,以减少蒸发,防止返盐。 五、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适地适树是造林的通则,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是盐碱地造林成功的关键。经过试验摸索,技术人员成功筛选出了金丝垂柳、重阳木、女贞、国槐、乌桕、黄连木、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洋白蜡、杞木、海滨木槿等耐盐碱树种,目前在海防林建设中推广的树种主要有夹竹桃、重阳木、女贞、栾树、黄连木、金丝垂柳、金合欢、海滨木槿、墨西哥落羽杉等 六、采取特殊养护措施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盐碱地造林,养护管理尤为重要。沙壤土养分含量少,必须增施肥料确保林木生长。但沙土保肥力差,养分易被雨水冲刷流失,因而宜采用多次施肥的办法。技术人员结合整地工作,将有机肥施在根系周围,一般每年施肥四—五次。施有机肥时,混合一定量的砻糠,可改良土壤结构 2
排水系统布置 (1)排水沟布置原则 沿海滩涂开发整理一般采用明沟排水系统。排水沟一般布置在地面较低部分,或利用天然沟道,以便承泄更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建设规模,项目区内一般布置2~3级固定排水明沟,即农沟、斗沟,当项目区面积较大时,可选择布设支沟。各级排水明沟宜相互垂直布置,排水线路宜短而直。 滩涂地区排水沟一般通过排水闸排向海洋。外河水位(海水位)有周期性的涨落,排水沟应根据水位变化,尽量采用自排方式。若不能完全自排,也应充分利用承泄区水位的变化,采用自排与提排相结合的方式。 排水沟防护 浙江省滩涂土壤以沙质为主,粘性差,边坡不稳定或需要较缓边坡才能维持排水沟稳定。 根据灌排工工程设计规范,排水沟的最小边坡系数可参照表5-4选择 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排水沟坡面应优先考虑生物护坡措施;如采用当地的茅草、互花米草等植物护坡。当生物防护效果不佳,或采用生物护坡措施占地过多的排水沟,应考虑采用衬砌护坡。可选用无砂混凝土、混凝土网格等当地技术成熟的方式。无砂混凝土骨料和配比选择应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要求。 表5-4 排水沟最小边坡系数
土质 排水沟开挖深度(m) < ~ ~ >~ 轻壤土、沙壤土 ~ ~ > 沙土 ~ ~ >
盐碱土改良标准 浙江省的盐碱地广泛分布在沿海各地滩涂围垦区内。集中分布在钱塘江河口杭州湾的绍兴市和宁波市的一部分盐碱地地面平坦,土层深厚,适种性广,为开发潜力大的宜农盐碱地,是耕地的后备资源之一;分布在港、湾区的盐碱地,由于土质糊软,有机质含量高,饵料生物丰富等,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宜渔盐碱地;分布在岛屿、半岛区的盐碱地,如岱山岛周围 3
的盐碱地,蒸发量大,海水矿化度高,是浙江省盐业利用最适宜的地段,作为宜盐盐碱地。 1 水利改良措施 对符合土地开发整理条件,但未达到脱盐标准的滩涂,必须通过改良措施使土壤脱盐排碱。适宜采用人工灌水压盐、洗盐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源充沛;(2)土质较轻,水分下渗速率大;(3)地下水位较深或土壤排水良好;(4)地面蒸发强度小。浙江省大部分滩涂符合上述条件。至于蒸发强度,可通过加大淋洗量,使得土壤处于淋溶状态,仍可有效淋洗土壤盐分。 做好以脱盐排碱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在地块内如高低相差较大,地势低洼处盐害严重,因此要做好平整土地的工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排灌沟渠,以沟为主,沟渠配套,做到田成方,沟渠、路成网,林成行的标准农田建设。 (1)冲洗定额 为洗掉土壤中多余的盐分,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设定标准,单位面积所需要的灌溉水量称为冲洗定额,其受冲洗前后土壤含盐量、盐分组成及其分布、土壤水文地质条件、排水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宜根据田间试验资料确定,也可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冲洗定额计算公式:
212121O-O-nnmmM (1) 式中,M——冲洗定额(m3/hm2); m1——设计冲洗层达到田间持水量所需的水量(m3/hm2); m2——洗盐水量(m3/hm2); n1——冲洗期间的蒸发损失水量(m3/hm2); n2——冲洗时非毛管空隙下渗损失水量(m3/hm2); O1——冲洗期间的降水量(m3/hm2); O2——冲洗土层中对盐分发生淋溶作用的凝结水量(m3/hm2)。 m1按公式(2)计算: m1=100H·r(β1-β2) (2) 式中,H——计划冲洗深度(cm); r——H土层的土壤容重(g/cm3); 4
β1——H土层的田间持水量(干土重%); β2——冲洗前H土层的含量量(干土重%)。 m2按公式(3)计算:
122
100()HrssmK
(3)
式中,s1——冲洗前土壤含盐量(%); s2——冲洗后土壤含盐量(%); K——排盐系数,即每m3水在设计土层内能排除的盐分总量(kg/m3),由试验求得。 其他符号同前,但r单位是kg/m3。 在生产实践中,公式(1)中的n2已包括在K值中;o2亦可忽略不计,冲洗定额可简化为: M=m1+m2+n2-O1 (4) 式中各项意义同前。 (2)施用盐碱改良剂 中度和重度盐碱土可施用康地宝、德力施等商业盐碱改良剂。不同改良剂可根据产品说明选择用量直接撒施或溶解后喷施,在春茬作物播种前与基肥同期施用。 (3) 深翻改良 浙江省沿海滩涂一般盐碱地土壤的含盐量多为上重下轻,采用深翻将含盐重的表层土翻埋到底层,将底层含盐量低的甜土土翻至表层。 翻耕深度,随土壤含盐量增加而提高。重盐碱地深翻60cm~70cm;中盐碱地或100cm;轻盐碱地。一般深翻30cm~40cm为宜。土体没有粘土夹层的盐碱地,一般深翻40cm~50cm。
二、绿化工程类型和主要的施工环节 (一)主要绿化类型。当前滨海盐碱地绿化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大面积、大范围绿 5
化(造林绿化),如建设沿海防护林、生态林、湿地工程建设等;二是滨海盐碱地单位、厂房、、道路、公园、绿地等高档次的较小范围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园林工程),如上虞新区、慈溪杭州湾新区,杭州湾大桥桥头堡公园已经建设或即将建设的绿化工程类型,另外就是在脱盐效果好的地段或局部地区进行的原土种植,如各个试验区块、项目试点、河道治理等。 (二)主要施工工序。滨海盐碱地园林工程由于受到特殊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的限制,工程的工序复杂,施工的难度大,与一般的园林工程有较大的区别,其一工程措施必须能够解决土壤含盐的问题,第二、如何处理淡水缺乏情况下,保证造林绿化的成活率和生态景观效果。抓住盐碱地绿化工程施工中关键环节与特殊工艺,在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重点控制与管理。对工程建设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滨海盐碱地绿化工程以对土壤的处理结果主要分客土种植和原土改良、原土种植。 1、原土改良(树穴土壤改良):树穴土壤改良工程在改造后的地形上,利用原土与土壤改良基质进行适度的配比,在原土树穴内进行苗木种植,该措施成本低、见效较快、绿化美化效果好,与客土种植相比,只占了其单位造价的40%,是行之有效的绿化好办法,适于大面积大范围工程造林和湿地建设。 主要施工工序有:图纸技术会审—现场实地踏勘---方案计划编制---清理平整土地——测量定位放线---排水系统修建(一、二、三级)--种植地形处理——土壤改良措施——苗木地被种植(乔灌草)——树盘围捻蓄水—横、立支撑固定——全面养护管理。 2、客土种植:客土种植全面换土,造价太高不经济,不能根本上解决返碱问题。如阻隔层铺设,在种植层下,先筑一层20cm的碎石或炉渣层,在阻隔层下每10m铺设40cm的渗水管,最好还需要在阻隔层上铺一层10~15cm的稻草麦秸等物,再上放置种植土进行植树,虽是盐碱土绿化的较佳方案,但工程浩大,造价高,工期长,大规模的盐碱地绿化是不可取,只可用于重点地方,适于开发区、厂区、机关单位、重要景观区的园林工程。 原土开挖—铺设隔离层---埋设排水管—客土回填---整地造型—测量放线—苗木种植—围堰浇水—支撑固定—养护管理。 三、施工中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与解决的措施 (一)设计方面。 1、还未能充分认识滨海盐碱土壤的性质和当地特有立地条件、气候特征等来确定耐盐 6
碱的树种。 2、设计时应尽可能进行地形改造,使平缓的地面有高低起伏,从而提高地面高程,相对降低地下水位,使大树可有较高的种植土层,用以减少返碱现象的发生。 3、合理配置,地被覆盖,实行乔、灌、草综合配置,用地被植物全面覆盖地表,可以有效抑制土壤返碱。 4、尽可能选用较小规格的苗木,尽管较小规格的苗木抗盐碱性较弱,经过施工技术处理,其根系受害程度轻,随着树木长大,抗性也随着增强,可以提高绿化成效。 (二)必须构建完善的排水网络系统。开挖排水沟,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确保排灌畅通,使旱能灌,涝能排,是盐碱地造林的基本要求。在现场施工,每隔50~100米,设置一条深的主排水沟,直通水利河塘,沟深~米,沟宽至少米。垄与垄之间,设置二级三级相对小的排水沟,宽~米,深50~80厘米。符合设计和现场地形所要求的深度宽度和坡度。做到排水通畅。防止绿地和林地积水,尤其是暴雨过后的炎热天气。 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主排水沟(一级排水沟)泥沙淤积,尤其堵塞河道主排水口。采取的主要措施:如明沟排水,注意沟底和两侧边坡的合理坡度,过大,则造成粉沙性盐碱土大量流失,边坡塌方,一方面及时清淤,同时种植护坡植物或进行覆盖,保持基本形状,与河道相连的接入口,必须根据工程实际,可用碎石铺设盲管或单独设计,防止流沙淤积河道,防止绿地土壤流失后土层变薄。 如暗沟埋管处理:排水截渗沟系统(平行或交叉),深度必须低于临界地下水位,使沟沟相连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相通,在绿化前最好再用大水漫灌(不是海水)洗盐压碱,这一措施能降低地下水位,又能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碱,其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排水通畅,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水位以下。 (三)特殊地段的处理。 1、一般低洼地段筑垄整地,提高种植点高度,利于排水和淋盐养淡,改善土壤的通气通透性,可根据行距设计要求进行筑垄整地,一般垄的高度为30~50cm.宽度根据行距而定,一般一行筑一垄。 2、特别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或一些对种植深度要就严格的树木,可采取高土墩种植,结合冬季全面整土,线确定种植点按种植点坐高50cm左右底径2m大小的方形或馒头形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