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鸦片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面对毒品,你有何
畅所欲言
感想?如何树立健
1、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康害,向绝上不的接生触毒活品理,念?
发现朋友同学亲戚有吸食的要报告、劝告
帮助
2、积极参与打击毒品犯罪的活动
3、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
的精神状态,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
4、崇尚科学,服务社会,参加集体活动
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帝 且中视犹害则“
奏 无原之泄甚为(
——
折 可几,泄巨 鸦
节 以无是 , 片
选林充可使 法 )
则饷以数 当 流
徐之御十 从 毒
上银敌年 严 于
道。之后 。 天
光”兵, 若 下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姚莹
材料一 “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
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
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
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
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 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南京条约》
1、时间 2、地点 3、性质 4、内容 5、影响
结中合国中历英史《上南第京一条个约不》平的等主条要约内《容南及京危条害约,》请你分 析一下,鸦内片容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影么响影(响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赔款)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安销得商鲁品·、掠韩夺德原森料致—拉—本根本特原函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中七年级历史讲课PPT课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中七年级历史讲课PPT课件

俄、美、英 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
、法

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通商章程善后条 英、法、美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
约》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天津条约签订后,侵略者结束战争了吗?
《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 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课堂小结 英法联军
美国
沙俄
第二次鸦片战 争前后割占中 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
火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鸦片贸易合法化。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谢谢聆听
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PPT课件
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 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 何爆发的?
目标导航
1.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侵略者和结果。 2.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二次
鸦片战争的影响。
战争经过 1860年 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圆明园海晏堂
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 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 皇家园林——圆明园进 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 放火烧毁。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 三园组成。园中收藏了不计其 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北京条约》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 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 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即得利益,企图进一步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次鸦片战争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侵略中国的战争。

本课应重点把握几个特点:第一、这次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第二、这次战争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法国也加人进侵略者的行列,俄国、美国以调停人自居,实际上充当了英、法的帮凶,是几个资本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历史。

第三、英、法、俄、美等国家,在武装侵略的基础上,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第四、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反抗侵略的传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官兵奋起反抗,英勇斗争,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形成鲜明对照。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此外,本课的备课,一定要注意历史的连续性,与本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的变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内容的结合。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英、法、美企图扩大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天津、北京;《天津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外国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掠夺,使学生认识到这种野蛮的侵略和掠夺,是中国近代开始落伍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讲述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坚强决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培养:①通过对第二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难点:英法为什么要再次发动战争?教学方法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辅之以录像手段。

教学过程(导人)北京的西郊,曾有一处规模浩大,金壁辉煌的清代皇家园林,它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130多年前,一伙强盗闯入圆明园,他们大肆洗劫之后,为了掩盖其罪行,一把火烧毁了这座名园。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PPT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PPT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 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 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特点。
(1)趁火打劫。 (2)武力相逼,调停为诱。 (3)一纸定夺,强割强占。 (4)步步蚕食。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的主权、
领土更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进一步加深,中国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劫 难,主观原因是什么?人民作出了什么反 应?
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
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如此美丽的皇家园林,却被一把 火烧光,是谁如此残忍?这又是怎样的一场战争?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英法为什么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 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 享受的特权太少。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复原图(局部)
方外观
抢劫后的大水法废墟
圆明园鎏金佛塔, 现收藏于法国枫丹 白露宫
当你看到圆明园
的残垣断壁,你有什 么感想?
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
忘历史,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只有祖国强盛了,国民才能 不受欺侮。我们应该为了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 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 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 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标志性事件:“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 事件”
西 林 教 案 遗 址
3.战争过程与签订的条约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精选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

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斤鸦片。

“他”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实力雄厚B、清朝社会制度腐朽落后C、英军船尖炮利D、清军武器低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840和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为了更多地了解近代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发展过程安排观看顺序( )①《鸦片战争》②《辛丑条约》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④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列强的商品倾销D、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论从史出:上海被称为东方梦巴黎,这座国际性都市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变化,请把史实或结论补充完整。

(1)结论:这里最早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

史实:______(2)结论:这里见证了______的发展历程。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鸦片战争(1840—1860年)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鸦片战争(1840—1860年)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鸦片战争(1840—1860年)
1、鸦片战争(1840-1860年)
⑴、中英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原料产地,维护鸦片贸易。

②.鸦片战争前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输出鸦片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英国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经济上改变了中国贸易‘出超”有利地位,使人民负担加重;②政治上更加腐败;③ 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

③.林则徐禁烟措施及意义(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措施:A.限令外商交出全部鸦片。

B.整顿海防,加强战备,编练水勇。

C.组织编译《四洲志》。

D.封锁英国商馆,迫使外商交出全部鸦片。

E.1839年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②虎门销烟的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振奋了民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壮举。

③评价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2)、战争经过:
①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

②.道光帝先派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军谈判,结果英国强占香港岛。

后又改派弈山,他奉行“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方针。

③.中国军民的抗英斗争:林则徐和邓廷桢坚决抵抗,关天培(虎门)、葛云飞(定海)、陈化成(吴淞)等将领牺牲;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在牛栏冈痛击英军。

④.鸦片战争清朝战败原因:清朝政治腐败,军事、经济落后,没有发动广大群众;英国国力强大,政治、军事、经济先进。

《鸦片战争》名师教案

《鸦片战争》名师教案

《鸦片战争》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列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基本具备了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正确评价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察教材图片,说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记住虎门销烟的意义。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和史料,小组合作探讨,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简述鸦片战争的大体进程;总结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准确地列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进而分析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从而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图片:我们七年级刚刚学完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近代史。

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鸦片战争》。

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

(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及结果;2. 学生能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社会、经济的影响;3. 学生能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研究和探讨;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鸦片战争主题的讨论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鸦片战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2. 学生能认识到鸦片战争的教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3. 学生能从鸦片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历史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学生特点: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在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对目标进行具体分解和实施。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背景:清王朝的衰落,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鸦片贸易问题;2. 鸦片战争起因: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3. 鸦片战争经过: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定海之战、吴淞口之战等;4. 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内容,以及对中国历史、社会、经济的影响;5. 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林则徐、道光皇帝、关天培、琦善等,分析其历史作用和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鸦片战争背景及起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课时:鸦片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及战术分析;第三课时: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第四课时: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分析其历史作用。

教材关联:《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15课“鸦片战争的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