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衡水水系情况

衡水水系情况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滏 阳 河 上 游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4)滏阳新河
起源于邢台市艾辛庄枢纽,为 行洪河道。为避免滏阳河流域发生 类似1963年型洪水,1967-1968年 人工开挖。
流经我市冀州区、桃城区、武 邑县、武强县,境内河长89km。
上游与东武仕水库连通,自艾 辛庄枢纽以下与滏阳河平行,下游 到献县枢纽以上先后与滏阳河、滹 沱河汇合成子牙河、子牙新河后入 海。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3、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2014-2018年,通过实施地下水超 采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累计整治河渠4019.38公里、新开河渠 762.17公里、建设水闸12861座、涵洞1581处、泵站48座、扬水点 1597处。形成节水压采能力 2.94 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超采势 头得到有效遏制。
众多河流交汇于此摆荡冲蚀,“每
逢霖雨,三面积水皆汇,汪洋浩淼,
衡水市
弥望天际”。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一)水系现状
我市域内九条河道自西南向东 北穿流而过。其中,潴龙河、滹沱 河、滏阳河、滏阳新河、卫南运河 是五条行洪河道;滏东排河、索泸 河、清凉江、江江河是四条排沥河 道。潴龙河千里堤、滹沱河北大堤、 卫运河左堤,是河北省的三条必保 防线,也是衡水防汛的重中之重。
滏 东 排 河 上 下 游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6)索泸河-老盐河
起源于邢台威县,为排沥 河道。以石德铁路桥为界,上 段称为索泸河,下段称为老盐 河。
流经我市冀州区、枣强县、 桃城区、武邑县,境内长度 95.3km。
起源于邢台威县,下游至 沧州泊头市汇入清凉江。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索 泸 河 老 盐 河 上 下 游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

第39卷 第4期Vol.39 No.4于翔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于翔1,解建仓1,姜仁贵1,赵勇2,杨小雨3,梁骥超1(1.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3.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收稿日期:2020-05-22;修回日期:2020-06-17;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2.1814.TH.20210406.1138.022.htm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4014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9188,51509201);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2020KJXX-092)第一作者简介:于翔(1991—),男,陕西宝鸡人,博士研究生(yuxiang91@qq.com),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及水利信息化研究.通信作者简介:姜仁贵(1985—),男,江西玉山人,副教授,博士(jrengui@163.com),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及工程信息化研究.摘要:为解决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河北省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工作,如何把治理工作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就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来实现.基于此,提出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模式,并构建了主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件技术、综合集成技术将评价方法组件化,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实现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开展实例研究,根据地下水超采情况确定地下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土壤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4类评价主题,采用灰色关联评价和影响因子相关分析方法,对衡水市2013—2017年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指标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有效缓解,2016年和2017年评价等级均为良,超采治理效果显著.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可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地下水超采;过程化评价;治理效果;评价主题;衡水市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530(2021)04-0364-08Doi:10.3969/j.issn.1674-8530.20.014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于翔,解建仓,姜仁贵,等.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21,39(4):364-371. YUXiang,XIEJiancang,JIANGRengui,etal.Processevaluationforgovernanceeffectofgroundwaterover exploitationinHebeiProvince[J].Journalofdrainageandirrigationmachineryengineering(JDIME),2021,39(4):364-371.(inChinese)Processevaluationforgovernanceeffectofgroundwaterover exploitationinHebeiProvinceYUXiang1,XIEJiancang1,JIANGRengui1,ZHAOYong2,YANGXiaoyu3,LIANGJichao1(1.StateKeyLaboratoryofEco-HydraulicinNorthwestAridRegionofChina,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Shaanxi710048,China;2.StateKeyLaboratoryofSimulationandRegulationofWaterCycleinRiverBasin,ChinaInstituteofWaterResourcesandHy dropowerResearch,Beijing100038,China;3.CollegeofEnvironmentalandChemicalEngineering,Xi′anPolytechnic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48,China)Abstract:Inordertosolvetheproblemoftheseriousgroundwaterover exploitation,aseriesofcom prehensivemanagementmeasureshavebeenimplementedinHebeiProvince.Buthowtoeffectivelypersevereinthegovernanceworkinthelongrundependsonscientificandrationalevaluation.There fore,torealizetheprocessevaluationofgovernanceeffectbasedonthecomprehensiveintegratedplat form,theprocessofgroundwatergovernanceeffectevaluationmodelwasputforward,meanwhile,theevaluationindexsystemforthemedevaluationwasestablished,andcomponenttechnologyalongwithintegratedtechnologywasusedtorealizethecomponentizationforevaluationmethods.TakingHengshuicityasanexample,andusinggreyrelationalevaluationandimpactfactorcorrelationanalysismethod,theevaluationforgovernanceeffectduring2013—2017wascarriedout.Fourevaluationthemesinclu dingthegroundwaterenvironmenttheme,thewaterresourceutilizationtheme,thesoilenvironmentthemeandthesocialeconomicthemewereapplied.Theresultsshowthatthegroundwaterover exploi tationhasbeeneffectivelyalleviatedsince2014,theevaluationgradesof2016and2017aregood,andthegovernanceeffectisobvious.Theprocessevaluationofgovernanceeffectsprovidesscientificevi dence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groundwaterover exploitation,andpromotesthesustainablede velopmentofthegroundwaterresources.Keywords:groundwaterover exploitation;processevaluation;governanceeffect;evaluationthemes;Hengshuicity 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粮棉产区,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至今地下水仍严重超采,尤其是深层地下水[1].地下水超采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例如,河流湖泊枯竭、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与倒灌等,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刻不容缓[2-4].2014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工作,河北平原区的沧州、衡水、邢台及邯郸4个地市作为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地区,从农业、林业及水利3个方面实施相关节水压采措施,从而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5].经过几年的超采治理,取得了初步效果,2019年水利部联合四部委印发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该方案作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的行动纲领,为切实解决华北地区超采问题提供指导.近年来,河北省各市、县制定各阶段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的计划,并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的实施[6].从目前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和实施的过程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治理效果,但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成效,而应该提高投入和治理的实效,科学合理的评估治理效果才能保障治理工作长期有效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估同时也是加强国家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文中主要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实现对地下水资源和治理工作的监管,为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手段,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学者在地下水评价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朱雪芹等[7]将环境问题作为评价基本因子来评价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性.唐克旺等[8]分别通过综合评价和污染评价对中国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付强等[9]通过应用多种模型对三江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提供参考.杨国强等[10]根据地下水系统受胁迫而改变状态,使得环境产生响应的过程,提出地下水超采综合评价过程.孙才志等[11]结合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下水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李晓英等[12]采用水均衡法对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定量计算来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量.金菊良等[13]从承载标准的角度,考虑承载主客体不同的承载水平,从而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陕西省水资源承载水平.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地下水环境、水资源承载力和脆弱性评价方面,对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效果开展阶段性、过程化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以河北省近几年的超采治理工作为背景,分析治理措施实施的效果,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而对整个超采治理过程进行评价反馈.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将评价过程可视化、评价方法组件化,提出基于过程化的评价服务模式.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优化来改进治理的实施方案.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根据治理效果划分4类评价主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过程化评价服务模式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1 数据和方法1.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河北省是中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东南部平原区,包括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及邯郸市.河北从2014年全面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治理试点区域主要包括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4个地市,治理区域面积约36000km2,占全省面积的19%;耕地面积3370万亩,占全省的34%;浅层及深层地下水超采量分别为27.0亿m3,21.5亿m3,占全省的45%和36570%[14].其中,衡水市全境属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由于浅层地下水为咸水,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形成冀枣衡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衡水市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刻不容缓.2014年初衡水市作为综合治理工作试点市,治理面积广、投入资金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因此文中主要以衡水市为研究区域进行治理效果评价研究.地下水环境状况和土壤环境状况指标数据来源于《河北省地下水位监测报告》《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衡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水资源利用状况指标数据来源于《河北省水资源公报2013—2017》《衡水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衡水市水资源评价报告》、社会经济状况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河北省统计年鉴》《衡水市统计年鉴》《衡水市2013—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地下水开采量、压采量及水位监测数据来源于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2 过程化评价模式传统评价大多为总结性评价,是在项目完成后来判断其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成果,不能及时和全面地反映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因素的发展变化,因此引入过程化评价模式来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过程化评价模式是一种导向性评价,它来源于过程哲学理论,目前常应用于教学领域,主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过程化评价基于考核过程追踪机制,通过不断循环、反馈与跟踪,将评价分解到问题处理的全过程,从而将评价落实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环节上[15].图1为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流程.文中将过程化管理的核心思想应用于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中.根据过程化评价模式设计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目前治理措施和实施方案,收集和监测指标数据,选取的指标需要反映地下水超采的现状.其次,将收集的评价指标结合评价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主题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找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导因素.最后,当评价结果较差时,通过影响因子识别主要影响因素,参考专家意见制定解决方案;当评价结果较好时,将治理措施和方案总结优化,积累地区经验知识库.因此过程化评价不是以预期成果论好坏,而是通过追踪结果来反馈信息、改进方案,将解决和修复存在的问题作为目标,从而提高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图1 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流程Fig.1 Processevaluationforgovernanceeffect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治理效果评价的关键,文中基于过程化评价模式,对地下水超采带来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梳理,结合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4大主题,构建主题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作为目标层,将准则层划分为地下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土壤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4大子系统.表1为评价主题,指标筛选及等级划分表.根据实地调研、参考现有研究成果[16-18],以及《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水资源规划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等国家标准、规范,基于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等原则,采用层次分析、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来筛选指标,共选取34个评价指标,并将治理效果评价指标划分为从Ⅰ到Ⅴ级共5个等级,分别表示优、良、中、较差、差(见表1).地下水具有动态性和区域性,在评价各地区的治理效果时,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文中选取的评价指标适用于河北地下水超采区,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参考,其他超采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确定适合本地区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值.366表1 评价主题、指标筛选及等级划分Tab.1 Evaluationtheme,indexandclassification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单位评价等级Ⅰ(优)Ⅱ(良)Ⅲ(中)Ⅳ(较差)Ⅴ(差)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地下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土壤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深层地下水位埋深变幅(W1)m520-2-5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模数(W2)104m3/(a·km2)30151073年径流深(W3)mm20001000500300150灌溉入渗补给系数(W4)—0.850.700.500.250.10氨氮(W5)mg/L00.020.200.400.50亚硝酸盐(W6)mg/L00.11.03.04.8氯化物(W7)mg/L50150250350450总硬度(W8)—150300450550650地面沉降速率(W9)cm/a135710单位面积裂缝数量(W10)个013510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率(W11)m/a013510地下水开采率(R1)%1030507090地下水占总用水比重(R2)%1030507090水资源开发利用率(R3)%1030507090地表水改造灌溉面积比重(R4)%806040200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重(R5)%806040200灌溉水利用系数(R6)—0.80.60.40.20关停机井数量占比(R7)%806040200植被覆盖率(S1)%7060504030复种指数(S2)—2.01.81.61.41.2土壤侵蚀模数(S3)t/(km2·a)5001000200040008000农药施用强度(S4)kg/km2100150200250300化肥施用强度(S5)kg/km2246810地膜回用率(S6)%10080604020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S7)—0.71.02.03.04.0土壤有机质含量(S8)g/kg403020105土壤含盐量(S9)%0.10.20.40.60.8城镇化率(E1)%8570502510恩格尔系数(E2)%3040505960人均粮食作物产量(E3)kg/(人·年)6005004003002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E4)元/(人·年)27000135001000065003000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E5)元/(人·年)6000040000300002000010000农业占GDP比重(E6)%510152030工业占GDP比重(E7)%50403020101.4 评价方法组件化评价方法组件化是基于组件技术将数据和方法进行封装后提供输入及输出接口,从而完成评价运算过程,根据评价方法的计算流程,将权重计算和评价方法组件化,并通过服务器发布来构建评价方法组件库[18].决策者只需在组件库选择需要的评价方法组件,便可快速进行评价计算.超采治理效果评价是一个多指标、多主题、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可以借鉴很多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物元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文中主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下面以该方法为例,分析如何将评价方法组件化.第一步,首先给出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的步骤[19-20]: 1)构建评价矩阵D,设有n个评价指标,m个评价年份,通过分析得出其最优集为X ={x1,x2,…,xn}.结合原始指标构建矩阵D:D=x1x2…xnx11x12…x1n…………xm1xm2…xmn.(1)2)指标的规范化处理(量纲一化),对于正向指标根据规范化公式(2)处理,对于负向指标根据规范化公式(3)处理.cij=xij-minjxijmaxjxij-minjxij,(2)cij=maxjxij-xijmaxjxij-minjxij.(3)式中:cij中i表示第i年,j表示第j指标.3)计算灰色关联系数,采用关联分析法分别求367出第i个主题下第k个指标与最优集第k个最优指标值的关联系数ξi(k),即ξi(k)=miniminkcok-cik+ρmaximaxkcok-cikcok-cik+ρmaximaxk,(4)式中:ρ为分辨系数,一般取ρ=0.5,ρ越小关联系数间差异越大,区分能力越强,cok为第k个指标的参考值;cik为第k个指标的实际值.4)关联度计算与评价分析中,灰色关联度计算公式为ri=1n∑nk=1wiξi(k),(5)式中:wi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权重;ri为第i个评价对象对最优集的灰色加权关联度.最后根据灰色加权关联度的大小,对各评价对象进行排序,灰色关联度越大,评价结果越好.第二步,根据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的步骤,进行组件的设计与开发,将评价方法划分为2个输入组件,包括评价指标集和评语集数据组件;3个计算组件包括指标规范化处理组件、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加权关联度计算组件;1个输出组件为灰色关联评价结果输出组件.根据上一步中评价步骤来确定各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图2 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组件逻辑关系Fig.2 Relationofgreycomprehensiveevaluationcomponentmodule第三步,基于综合集成平台调用组件,在进行评价时直接从组件库中调用各类方法组件进行计算,便可获得评价的权重及计算结果,最终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2 结果与讨论2.1 主题评价结果分析在确定评价主题及对指标进行优选后,根据1.3节步骤将评价方法、指标数据和权重组件化.以超采区域比较严重的衡水市作为评价区域,选择2013—2017年进行评价,从而对比2014年治理前后的效果.采用灰色关联方法组件进行计算后,得到不同评价等级下的灰关联度,从而对各年份进行评价等级的判定,衡水市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结果见表2.表2 2013—2017年衡水市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结果Tab.2 Evaluationresultbygreycomprehensiveevaluationfrom2013to2017inHengshuicity 年份rⅠⅡⅢⅣⅤ评价等级20130.95670.95840.95770.96470.9701Ⅴ20140.96030.96210.95820.96940.9572Ⅳ20150.96130.96380.96460.96010.9545Ⅲ20160.96240.97350.96540.95040.9509Ⅱ20170.96360.97110.96810.94380.9482Ⅱ 从表2中可以看出,衡水市从2013年差(Ⅴ),到2014年较差(Ⅳ)和2015年中(Ⅲ)的评价结果,并逐年好转到2016年和2017年的评价结果均为良(Ⅱ).根据不同主题下的指标进行灰色关联评价,得出2013—2017年各主题下的评价结果,见表3.表3 2013—2017年各主题评价结果Tab.3 Evaluationresultofdifferentthemesfrom2013to2017年份地下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土壤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2013ⅤⅣⅣⅢ2014ⅤⅣⅣⅢ2015ⅢⅣⅢⅢ2016ⅡⅢⅢⅢ2017ⅡⅢⅢⅢ 从表3中可以看出,治理前后这几年的地下水环境状况由差(Ⅴ)转为良(Ⅱ),水资源利用状况和土壤环境状况评价等级均由治理前的较差(Ⅳ)到治理后转为中等(Ⅲ).而社会经济状况相对稳定,近几年一直处于中等水平(Ⅲ),表明衡水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而且对于治理效果评价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他3个主题影响相对较大一些.而且衡水市2013—2017年评价结果与主题评价结果趋势基本一致.根据2014和2017年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绘制河北省深层地下水的埋深分布,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2017年与2014年相比,地下水漏斗面积明显缩小,60%的面积呈现回升态势,2017年底深层地下水埋深66.02m,2014年同期平均埋深71.71m,埋深回升5.69m.根据文献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衡水市经过3年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到2017年完成压采量6.2亿m3.治理前后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位368回升、稳定,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地下水用水量占比减少,土壤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显著[21-22],进一步验证评价结果,同时验证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过程评价的合理性.图3 2014及2017年河北省深层地下水埋深分布Fig.3 Depthdistributionofdeepgroundwaterin2014and20172.2 影响因子相关分析根据主题评价结果的分析之后,首先要找出影响评价结果好坏的关键因子,从而才能分析出影响治理效果的主导因素.根据3.1节的评价结果看出2013和2014年的评价等级相对较差,因此这里主要对治理前两年的指标数据与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如图4所示.图4 影响因子相关分析Fig.4 Correlationanalysisofinfluencefactors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2013和2014年主要影响超采治理效果的指标有深层地下水埋深变幅(W1)、年径流深(W3)、氨氮(W5)、亚硝酸盐(W6)、氯化物(W7)、总硬度(W8)、地下水开采率(R1)、地下水占总用水量比(R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重(R5)、关停机井数量占比(R7)、植被覆盖率(S1)、复种指数(S2)、化肥施用强度(S5)、土壤含盐量(S9)、农村居民人均收入(E4).根据以上指标影响分析,发现衡水市在治理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大量机电井进行抽水灌溉,地下水用水量较大及地下水开采率较高,而且相关的农业节水措施较少,从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土地盐碱化,同时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等.以上都是影响衡水市超采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2.3 结果的反馈与优化基于主题评价的结果和影响因子的识别分析来反馈和优化治理措施的方案,从而形成一个过程化、可调节的动态评价体系.根据2.2节中指标影响分析找出影响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主要因素提出治理措施,从而解决衡水市地下水超采问题.根据专家意见的反馈,一方面通过调整种植模式、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非农作物替代、井灌高效节水等措施来强化节水,降低对水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引调水工程、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关停机电井、微咸水和再生水开发利用等措施找到替代水源,减少地下水开采.衡水市从2014年开始进行超采治理试点工作,并采用以上治理方案,从农业、林业和水利3个方面推进各种压采措施的实施.根据衡水市近几年的压采成果,绘制不同措施地下水压采量占比图,如图5所示.图5 2017年不同措施地下水压采量占比Fig.5 Proportionofgroundwaterexploitationcontrolquantityunderdifferentmeasuresin2017369图5中农业项目占总压采量的51.7%,其中调整种植结构、种养结合和旱作、冬小麦春灌节水、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各项压采量分别占30.0%,3.0%,11.5%,2.7%,4.5%.林业项目形成压采0.37亿m3;水利项目形成压采2.6亿m3,其中地表水替代地下水项目压采1.57亿m3,井灌高效节水压采地下水0.99亿m3,微咸水利用压采地下水0.04亿m3.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从2014年以来衡水市关停机电井5167眼,井灌区、渠灌区节水灌溉率分别提高了3%和10%,漏斗中心的深层地下水埋深较2014年回升了21.54m,到2017年的实现地下水压采量6.2亿m3,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显著[21-22].随着衡水市治理工作逐年推进,不断总结治理经验,经过经验积累和方案优化,不仅弥补自身不足,还可以将其推广至其他超采区.3 结 论1)文中提出过程化评价模式,既肯定阶段性评价结果并反馈潜在问题,同时保障了治理措施方案的高效落实.从评价指标、方法、识别、判定,到评价结果的引导、辅助支持治理方案改进,过程化评价模式既量化了超采治理效果及影响,又摸清不同方案的实施效果与可行性,为其他超采区治理提供有益借鉴.2)基于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模式,划分地下水环境状况、土壤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社会经济状况4个主题,选取34个代表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5个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将评价方法组件化、评价过程可视化,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进行过程化评价.通过结合实例研究,衡水市2013—2017年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等级由差转为良,结果表明治理效果逐年提高.3)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才能保障治理工作长期有效推进,同时为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手段,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References)[1] 贾金生,刘昌明.华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及其对不同开采量响应的计算———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J].地理学报,2002,57(2):201-209.JIAJinsheng,LIUChangming.GroundwaterdynamicdriftandresponsetodifferentexploitationintheNorthChinaPlain:AcasestudyofLuanchengCounty,HebeiProvince[J].Actageographicasinica,2002,57(2):201-209.(inChinese)[2] 符韵梅,董艳辉,徐志方,等.分布式光纤温度示踪识别裂隙地下水流动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20,40(3):86-94.FUYunmei,DONGYanhui,XUZhifang,etal.AdvancesofDTS-basedheattracertestsincharacterizationofgroundwaterflowinfracturedmedia[J].Advancesinscienceandtechnologyofwaterresources,2020,40(3):86-94.(inChinese)[3] CHENX,NARESHD,UPMANUL,etal.China′swatersustainabilityinthe21stcentury:Aclimate informedwaterriskassessmentcoveringmulti sectorwaterdemands[J].Hydrologyandearthsystemsciences,2014,18(5):1653-1662.[4] DAVIDSENC,LIUSX,MOXG,etal.ThecostofendinggroundwateroverdraftontheNorthChinaPlain[J].Hydrologyandearthsystemsciences,2016,20(2):771-785.[5] 陈飞,侯杰,于丽丽,等.全国地下水超采治理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1):3-7.CHENFei,HOUJie,YULili,etal.Analysisofnationalgroundwateroverdrafttreatment[J].Waterresourcesplanninganddesign,2016(11):3-7.(inChinese)[6] 胡振通,王亚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农户评价、原因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0):160-168.HUZhentong,WANGYahua.Farmers′evaluation,causeanalysisandimprovementsuggestionsongroundwaterover exploitedcomprehensivegovernance[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18,28(10):160-168.(inChinese)[7] 朱雪芹,徐秀娟,蒋丽艳.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2):197-199.ZHUXueqin,XUXiujuan,JIANGLiyan.StudyonsafetyevaluationsystemofgroundwaterextractioninHaerbin[J].JournalofJilinUniversity(earthscienceedition),2003,33(2):197-199.(inChinese)[8] 唐克旺,侯杰,唐蕴.中国地下水质量评价(I)———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J].水资源保护,2006,22(2):1-5.TANGKewang,HOUJie,TANGYun.AssessmentofgroundwaterqualityinChina:I.Hydr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groundwaterinplainarea[J].Water370resourcesprotection,2006,22(2):1-5.(inChinese)[9] 付强,刘仁涛,盖兆梅.几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之比较[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6):46-48.FUQiang,LIURentao,GAIZhaomei.Comparisonthreemethodsofgroundwatervulnerabilityevaluation[J].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008,15(6):46-48.(inChinese)[10] 杨国强,孟婧莹,苏小四,等.地下水超采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过程[J].节水灌溉,2012(8):34-38.YANGGuoqiang,MENGJingying,SUXiaosi,etal.Abrieflyreviewofevaluationindexandmethodofgroundwateroverdraft[J].Watersavingirrigation,2012(8):34-38.(inChinese)[11] 孙才志,朱静.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及空间关联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2):270-279.SUNCaizhi,ZHUJing.Environmentalriskevaluationofshallowgroundwateranditsspatialauto correlationinlowerreachofLiaoheRiverPlain[J].Progressingeography,2014,33(2):270-279.(inChinese)[12] 李晓英,顾文钰.水均衡法在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25(1):87-90.LIXiaoying,GUWenyu.Applicationofwaterbalancemethodinevaluationofgroundwaterresources[J].Journalofwaterresourcesandwaterengineering,2014,25(1):87-90.(inChinese)[13] 金菊良,董涛,郦建强,等.不同承载标准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水科学进展,2018,29(1):31-39.JINJuliang,DONGTao,LIJianqiang,etal.Waterresourcescarryingcapacityevaluationmethodunderdifferentcarryingstandards[J].Advancesofwaterscience,2018,29(1):31-39.(inChinese)[14] 马磊.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践及启示[J].中国水利,2017(7):51-54.MALei.Comprehensivemanagementforgroundwaterover exploitationinHebeiProvince[J].Chinawaterresources,2017(7):51-54.(inChinese)[15] 解建仓,陈小万,赵津,等.基于过程化管理的“河长制”与“强监管”[J].人民黄河,2019,41(10):143-147.XIEJiancang,CHENXiaowan,ZHAOJin,etal.Riverchiefsystemandstrengtheningsupervision&managementbasedontheworkflowmanagement[J].YellowRiver,2019,41(10):143-147.(inChinese)[16] 张鑫,王纪科,蔡焕杰,等.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3):24-27.ZHANGXin,WANGJike,CAIHuanjie,etal.Comprehensiveevaluationonresourcescarryingcapacityofregionalgroundwater[J].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001,21(3):24-27.(inChinese)[17] 陆泗进,王业耀,何立环.中国土壤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6):19-26.LUSijin,WANGYeyao,HELihuan.SoilenvironmentalqualitysurveyandmonitoringinChina[J].EnvironmentalmonitoringinChina,2014,30(6):19-26.(inChinese)[18] 柴立,张晴,解建仓,等.基于主题分类和组件技术的灌区生态环境动态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4):174-181.CHAILi,ZHANGQing,XIEJiancang,etal.Dynamicevaluationmodeforecologicalenvironmentinirrigationbasedonthemeclassifyandcomponenttechnology[J].TransactionsofCSAE,2017,33(24):174-181.(inChinese)[19] 刘思峰,蔡华,杨英杰,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8):2041-2046.LIUSifeng,CAIHua,YANGYingjie,etal.Advanceingreyincidenceanalysismodelling[J].Systems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2013,33(8):2041-2046.(inChinese)[20] 穆瑞,张家泰.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层次综合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10):125-130.MURui,ZHANGJiatai.Researchofhierarchysyntheticevaluationbasedongreyrelationalanalysis[J].Systemsengineering—theoryandpractice,2008(10):125-130.(inChinese)[21] 王平权,陈连胜.河北衡水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得到明显回升[J].河北水利,2017(3):23.WANGPingquan,CHENLiansheng.Ground wateroverexploitationcomprehensivegovernanceinHengshuiCityofHebeiProvince:thegroundwaterlevelinsomeareashasbeensignificantlyrecovered[J].Hebeiwaterresources,2017(3):23.(inChinese)[22] 刘亮.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现状与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17(19):164.LIULiang.CurrentconditionsandprospectsofgroundwateroverexploitationcomprehensivegovernanceinHengshuiCity[J].Modern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2017(19):164.(inChinese)(责任编辑 朱漪云)371。

衡水地下水科学试验场抽水试验工作总结

衡水地下水科学试验场抽水试验工作总结

衡水地下水科学试验场抽水试验工作总结(区域水文地质研究室 高业新)衡水地下水科学试验场位于衡水市东北25km,隶属于深州市护驾迟镇南张家庄村,占地面积约36.5亩。

试验场西侧为南张家庄小学,北隔公路与村庄相望,东、南部均为庄稼地。

衡水地下水科学试场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建立的一个集科研、试验、培育新人为目的的大型区域水文地质科学试验科研基地。

建立衡水地下水科学试验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试验研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用于研究地下水年龄与地下水区域循环规律;研讨古水文环境变化信息、现代水文环境中垂向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咸淡水界面变化;分层求取水文地质参数;开展地下水长期动态监测等。

为此,衡水地下水科学试验场打了5眼井,每1眼井都对应一口观测井。

这5 眼深度不同,取水段不同,共分5个不同的含水层。

井1深600m,取水段在450m以下;井2深400m,取水段在350m以下;井3 深300m,取水段在200m以下;井4 深175m,取水段在70m以下;井5深50m,取水段在30m以下。

《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互动机制研究》是衡水地下水科学试场建立已来开展的第一项大型的科学研究工作。

本次工作以抽水试验为手段,结合地层结构、水位埋深、水质、水温、同位素等研究不同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同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咸淡水界面的变化。

一、抽水试验准备工作万事开头难,抽水试验的启动所需要的准备工作更是繁琐复杂。

但为了试验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考虑问题必须面面俱到、细致入微。

首先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机民井、地层剖面、电测井曲线、咸水体分布情况等做了详细调查和资料搜集。

在试验场设备、设施大量缺乏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进行了实地调研、购置制作设备、安装抽排水设备和配备生活设施等工作。

并对试验场内布局、测井分布等进行了熟识,对所要使用的试验设备、工具演示学习,同时对雇佣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衡水市深层地下水水环境状况分析

衡水市深层地下水水环境状况分析

衡水市深层地下水水环境状况分析李秀莹【摘要】衡水市水资源匮乏,深层地下水被广泛开采利用,占地下水开采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采大于补,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水质以Ⅲ-Ⅳ类水为主,水质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以安平县为最好,主市区部分测井氟化物超标,全市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分区.水质无明显变化趋势,仅溶解性总固体自2007牟以来呈增高态势.【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3页(P29-30,91)【关键词】水位;类别;综合污染;水化学类型【作者】李秀莹【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衡水0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7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

地质构造上,主要为黄河、漳河、滹沱河的第四纪冲积、洪积、湖积物。

呈多层结构的泥沙堆积,地下普遍分布着咸水和淡水。

衡水市可利用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48 m3,是河北省最干旱、最缺水的地区之一[1]。

1 地下水动态深层水为承压水,未开采前其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其动态变化是:深层地下水不受降水的直接影响,全年地下水埋深变化一般呈单峰型。

从2月下旬开始春灌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到六月下旬雨季到来灌溉用水量基本停止,水位开始回升,9月下旬由于秋灌影响水位有所下降,10月中旬种麦结束后,水位继续回升直到年底或下年一、二月份,深层地下水峰值一般出现在这一时期。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因大量开采,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改变了天然流向,大部分地段向漏斗中部汇流。

近年来因气候干旱,采大于补,水位逐年呈下降趋势,只有丰水年补给量大于开采量水位有所回升,因此,水位多年变化呈波状下降趋势。

据《衡水市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统计多年平均深层地下水开采7.2亿m3,占地下水总开采量的60.0%,2003年全市深层地下水年平均埋深为54.85 m,比1994年增大 14.02 m。

2 水质类别及综合污染评价采用标准对照法进行水质类别评定,同时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衡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14.1.20)(60页带彩图)

衡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14.1.20)(60页带彩图)

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衡水市水务局编制2014年2月目录前言-------------------------------------------------------------------------------------------------------------------- 1一衡水市地下水漏斗区现状---------------------------------------------------------------------------------- 3(一)水资源情况---------------------------------------------------------------------------------------------------------- 3(二)典型漏斗区历史和现状 ---------------------------------------------------------------------------------------- 10(三)引水情况 ------------------------------------------------------------------------------------------------------------ 11(四)农业种植结构 ----------------------------------------------------------------------------------------------------- 121、种植结构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 132、农作物种植用水、耗水情况 ----------------------------------------------------------------------------------------------- 143、用水耗水大户 ------------------------------------------------------------------------------------------------------------------- 144、节水灌溉现状 ------------------------------------------------------------------------------------------------------------------- 16(五)工业节水与中水回用现状 ------------------------------------------------------------------------------------- 161、工业节水现状 ------------------------------------------------------------------------------------------------------------------- 162、中水回用现状 ------------------------------------------------------------------------------------------------------------------- 18(六)用水量分析--------------------------------------------------------------------------------------------------------- 181、衡水市用水情况分析 --------------------------------------------------------------------------------------------------------- 182、作物用水对比分析------------------------------------------------------------------------------------------------------------- 20(七)水源及水权--------------------------------------------------------------------------------------------------------- 22(1)南水北调中线 ---------------------------------------------------------------------------------------------------------------- 25(2)南水北调东线 ---------------------------------------------------------------------------------------------------------------- 25(3)中线引黄----------------------------------------------------------------------------------------------------------------------- 25(4)西线引黄----------------------------------------------------------------------------------------------------------------------- 25(5)“引黄济津”潘庄线 ------------------------------------------------------------------------------------------------------ 26(6)上游水库----------------------------------------------------------------------------------------------------------------------- 26(7)防污措施----------------------------------------------------------------------------------------------------------------------- 27二漏斗区节水限采的措施------------------------------------------------------------------------------------ 28(一)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引蓄连通工程 --------------------------------------------------------------------------- 28(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 30(三)衡水湖综合整治 -------------------------------------------------------------------------------------------------- 30(四)灌区建设工程 ----------------------------------------------------------------------------------------------------- 33(五)节水灌溉工程 ----------------------------------------------------------------------------------------------------- 38(六)污染治理、中水回用工程 ------------------------------------------------------------------------------------- 44(七)农艺、生物节水 -------------------------------------------------------------------------------------------------- 441、农艺节水 ----------------------------------------------------------------------------------------------------------------------------- 48(1)一年两熟制改为一年一熟制 ----------------------------------------------------------------------------------------------- 48(2)苜蓿田夏季套种青贮玉米复种技术 ------------------------------------------------------------------------------------- 49(3)设施瓜果菜----------------------------------------------------------------------------------------------------------------------- 50(4)经济林 ----------------------------------------------------------------------------------------------------------------------------- 50(5)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 522、生物节水 ----------------------------------------------------------------------------------------------------------------------------- 53(八)管理节水 ------------------------------------------------------------------------------------------------------------ 55(九)机井、地热井处理----------------------------------------------------------------------------------------------- 55(十)现代化水利信息智能控制指挥系统------------------------------------------------------------------------ 55三资金投入 ------------------------------------------------------------------------------------------------------- 56四编制衡水市河湖连通规划顶层设计-------------------------------------------------------------------- 63前言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海河流域中南部、黑龙港流域腹地。

衡水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

衡水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

衡水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初审稿)河北省衡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13年7月绪言1目的及意义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划定禁采和限采范围是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遏制超采区扩展,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资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到2020 年基本遏制地下水超采局面。

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

2012 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简称《意见》)进一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尽快核定并公布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

在地下水超采区,禁止农业、工业建设项目和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并逐步削减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2012年7月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2〕 285号)(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尽快划定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

2013年4月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的通知》(冀水资〔2013〕 38号) (简称《通知》),衡水市属资源型缺水地区,是全省地下水开采利用量较大的地市之一。

全市每年用水量在17亿m3左右,但地下水开采量约占用水总量的85%左右,每年超采地下水5.6 亿m3,成为全省地下水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市之一。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对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全面掌握全市地下水超采状况,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促进全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96年10月,衡水市作为全国13个试点城市之一,由水利局牵头,市地矿局、河北省衡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省第三水文地质勘测大队参加,对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分区评价,划定了地下水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的区域范围,于2002 年下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划定范围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

河北省衡水市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河北省衡水市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河北省衡水市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河北省衡水市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摘要:为了研究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对河北省衡水市地下水水位进行了一系列的动态特征分析和变化趋势分析。

结果表明,衡水市地下水水位变化具有季节性、年际性和长期性。

其中,季节性变化以冬季水位最低,夏季水位最高为主,年际性变化较为显著,地下水水位呈现出十年左右的周期性波动。

通过纵向比较,发现衡水市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城区更为明显,而农村地区则存在变化不大的趋势。

同时,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水位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提出了重要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水位;季节性变化;年际性变化;波动周期;下降趋势一、引言地下水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水源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地下水水位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直接影响着地下水水源的形成和分布。

因此,深入探究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对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分析主要采用趋势分析、周期分析和交叉谱分析等方法。

然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尺度下,地下水水位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复杂性。

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的地区和时段,建立有效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揭示其变化规律和趋势。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中南部,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其地下水水位变化受气候、地质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本文通过对衡水市地下水水位的分析,旨在研究其变化特征和规律,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二、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本研究采用了衡水市及周边区域的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共涉及10个地下水监测站和20个井,时间覆盖从1957年至2019年的63年间隔。

地下水水位数据来自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站和衡水市水文局等单位。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一、**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局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首要工作,通过反复论证,科学测算,年初提出了在衡水市率先逐步退出地下水灌溉的目标,围绕“节、蓄、引、调、排、管”六个方面重点,积极谋划跑办项目,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市**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工程项目包括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工程、井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4.7825亿元,其中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工程4.66亿元、井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工程1224.79万元,年节水压采地下水3222.3万立方米。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1、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工作安排,我们及早安排项目规划设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资质的勘测单位、设计单位,于今年3月份第开始对项目区进行实地勘察、测量,7月底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经过初审、专家复审后于8月底通过财政评审,衡水市财政局、水务局联合行文批复了项目实施方案。

2、确定招投标代理机构。

根据河北省发改委、河北省监察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比选指导意见》和《河北省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比选文件示范文本》(冀发改招标〔2011〕1355号),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组织招投标代理机构比选工作,8月7日完成,确定了5个招投标代理机构。

3、依法进行招投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严格招投标程序,依法、依规进行招投标,招投标时纪检、财政、发改、检察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

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工程的5个单体项目共分为73个施工标5个监理标,分别于9月21、22、23日、29日和10月10日开标,73个施工标中有11个流标,第二次招标前磨头第8标段无单位报名,其他10个标段已完成招标。

4、严格资金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资金管理办法和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资金拨付严格按照合同及拨付程序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初审稿)河北省衡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13年7月绪言1目的及意义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划定禁采和限采范围是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遏制超采区扩展,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资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到2020 年基本遏制地下水超采局面。

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

2012 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简称《意见》)进一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尽快核定并公布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

在地下水超采区,禁止农业、工业建设项目和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并逐步削减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2012年7月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2〕 285号)(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尽快划定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

2013年4月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的通知》(冀水资〔2013〕 38号) (简称《通知》),衡水市属资源型缺水地区,是全省地下水开采利用量较大的地市之一。

全市每年用水量在17亿m3左右,但地下水开采量约占用水总量的85%左右,每年超采地下水5.6 亿m3,成为全省地下水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市之一。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对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全面掌握全市地下水超采状况,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促进全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96年10月,衡水市作为全国13个试点城市之一,由水利局牵头,市地矿局、河北省衡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省第三水文地质勘测大队参加,对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分区评价,划定了地下水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的区域范围,于2002 年下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划定范围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

通知对水资源管理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对地下水的开采量显著增加,同时水资源的补、径、排条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地下含水层、含水量、水质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原来的划分成果提出了挑战。

因此,针对全省形势及我市的水资源实际,结合水利厅《关于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编制《衡水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

旨在对2002年我市的划分结果进行复核,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有序开发、节约保护地下水提供重要的依据。

所以开展该项工作,对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指导思想及依据2.1 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以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为原则,科学划定地下水超采区与禁限采区,为全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遏制超采区扩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基础支撑。

2.2主要依据1、国家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2006年2月)《关于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的通知》(2013年3月)2、标准规范《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SL 286‐2003)《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地下水监测规范》(SL 183‐2005)《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 454‐20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4848‐199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全国水资源区划标准》3、技术依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简称《技术大纲》)《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技术参考手册》(简称《技术参考手册》)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划定范围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简称《河北省通知》)《衡水市水资源评价》《衡水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衡水市、各县市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评价成果。

3主要目标、工作范围及技术路线3.1主要目标与任务1、工作目标在全面了解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全市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全面科学评价,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和限采区,为全市严格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2 、主要任务以各县市行政区为主、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进行地下水超采区划分、超采区评价与复核、禁采区和限采区划分,提出超采区管理建议等。

(1)完成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按水利厅统一部署和统一技术要求,开展超采区评价工作。

按照《技术大纲》、《技术参考手册》、《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的要求,收集评价期内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资料以及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等资料,据此利用三种方法划分地下水超采区。

所搜集的资料满足本大纲中附表填写的具体要求。

(2)进行超采区评价与复核,对新划分的超采区进行评价,在地下水超采区划分的基础上,评价超采区数量、面积与分布、地下水位动态、地下水超采量、地下水超采程度、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等。

将本次的评价成果,与我市以往地下水超采区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情况及原因。

并填写本大纲中附表的有关内容。

(3)划分禁采区与限采区,按照《技术大纲》及《技术参考手册》的要求,以及现状开发利用实际和考虑南水北调2014年通水后,全市水资源利用变化态势等,划分禁采区和限采区。

(4)提出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建议,结合我市水资源现实,借鉴其他市先进的管理经验,从管理、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与建议。

3.2评价期、工作范围和工作分区1、依据水利厅《技术大纲》、《技术参考手册》的要求,本次评价期为2001~2010 年,计10 年。

2001年为评价初始水平年,2010 年为评价现状水平年。

2、工作范围:包括桃城区、冀州市、枣强县、武邑县、深州市、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评价面积为8815km2,主要目标含水组为地下水开采层,包括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

3、工作分区,依据《全省水资源分区标准》的分区原则,流域分区为3个一级区、11个二级区和16个三级区;行政分区则以目前11个县市区所辖范围划分。

1基本情况1.1 自然地理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平原,东径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南北最长距离125.3km,东西最宽距离98.1km,全市行政区域面积8815km2。

衡水市东南隔卫运河与山东省相望,东面、北面与沧州市、保定市相邻,西面、南面与石家庄、邢台接壤。

衡水市皆为平原区,地势平坦。

东部海拔高度(黄海)28.0~12.0m之间,1~西部海拔30.0~12.0m之间。

地形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地面坡降40001。

地貌为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区。

由于历史上黄河、漳河、滹沱河在境10000内多次冲决泛滥,致使区内微地貌比较复杂,古河床和低矮沙丘、岗坡相互交错,形成许多条带状封闭洼地。

衡水市土壤大多为壤土、沙壤土、粘性土,适应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流经衡水市的主要河道有9条,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大体平行,从西南向东北斜穿衡水市中部,将全市分为两大部分,滏阳新河右堤以东为滏东区(黑龙港平原区),以西为滏西区(滹滏区间平原)。

滏东区除滏东排河外,还有索芦河、清凉江、江江河和南运河;滹沱河自西向东经安平、饶阳、武强三县至献县与滏阳河汇合,滹沱河左堤以北为淀东清南区,该区面积仅为269km2;潴泷河流经我市西北部,境内长度仅16km。

1.2 气候气象衡水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1956~2003年系列)509.7mm,年蒸发量(1980~2000年系列)1209.5mm,干旱指数在2.36~2.76之间,气候干燥。

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12.6℃;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4.0℃;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6℃。

历史最低气温为-26.0℃,最高气温为41.5℃。

全市无霜期191天,日照时数2616.8小时。

1.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3.1 区域地质概况衡水市位于华北平原拗陷区,横跨三个三级构造单元,即西北部的冀中拗陷区,中部广大地段属沧县隆起区,东南部临南运河的狭长地带属黄骅拗陷区。

本区中生代以来,地壳一直处于振荡性下降运动,隆起区和拗陷区的沉降速度差异使西北部的冀中拗陷区第四系堆积物厚度的分布存在差异,西北部的冀中拗陷区厚度达到600m以上,中部隆起区沉积厚度仅450m,东南部拗陷区为550m。

1.3.2 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组划分根据市内第四系沉淀物的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在平面上第四系可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区、在垂向上可划分为四个含水组。

1.3.2.1水文地质区(1)冲积扇前缘水文地质区(冀中拗陷区)包括安平、饶阳和深州市北部,属滹沱河河动范围。

第四系堆积物厚度最大、砂层较厚而且连续,粒度较粗富水性也较好,含水层厚度100~150m,局部超过200m。

岩性以中细砂或中粗砂为主,砂层平均出水率3~6m3/h•m。

西部为全淡区,东南部上部有厚50~70m咸水层。

(2)河流冲积为主的水文地质区(沧州隆起区)包括冀州市、枣强、桃城区、武邑、武强、阜城县广大地段,属滏阳河活动范围。

第四系厚度460m左右,含水砂层多呈条带状,总厚度70~120m。

岩性以中细砂为主,夹有中粗砂和粉砂。

砂层富水性较差,平均出水率11~3m3/h•m,其上部普遍分布有咸水体,厚度50~130m不等。

(3)河流冲积及湖积水文地质区(黄骅拗陷区)包括景县、故城县东南部,属南运河活动范围。

第四系厚度550m左右,但含水砂层最薄,总厚度40~70m。

岩性以粉细砂为主,偶夹中细砂或中粗砂。

砂层富水性较差,平均涌水量1~4m3/h•m,上部咸水体厚度100~220m不等。

1.3.2.2 含水组的划分垂向上划分的四个含水组与第四系地层划分相一致。

第一含水组(Q4):为河流冲积和沼泽洼地沉积,是砂泥质松散物质,总厚度50~70m。

含水层岩性以细粉砂为主,砂层涌水量小于3m3/h•m。

除西北部为淡水外,其余地段均有咸水体,而在咸水体上部分布有条带状的浅层淡水,厚度一般10~30m,个别地段50~70m。

浅层淡水在东部阜城、枣强、景县、故城四县较为发育,中部只有零星分布且厚度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