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长期以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八字真经”被广大施教者奉为圭臬,认为只有“嚼烂了喂”才保险。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往往发出 “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目前文言文教学低效化的尴尬处境谈起,分析了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对文言教学的认识、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法的努力方向,试图对今后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尴尬处境 实效性

作者:傅清

工作单位:南京市中华中学(四星级普通高中)

邮编:210006

电话:(025)86626026—323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在语文教学改革春意盎然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然后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然而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的记笔记外,多数学生昏昏欲睡,反应

冷淡,课堂气氛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语文教学是鲜活的,如何在营造"绿色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祖先留下的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多彩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何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了解文言文教学的尴尬境况

1、文言文本身的因素。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先如今一谈到学习文言文,学生颇有微词:交际对话不用,为何要学?文字晦涩难懂,怎么去学?对于学生来说,“无用”加“难懂”,哪里还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呢?

2、学习方法的问题。语言的学习必须从感性着手,而不是从抽象的所谓语法规律着手,记住一条条语法要领,并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而学生一向的学习方式即遵循着字字对译、死记硬背的原则,如此机械的学习方法带来的实际效果则是背过即忘,做了还错。

3、教学方法的问题。对文意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语境既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内涵相关,也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相关,在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语境中来揣摩词句含义,这样得到的理解往往是最牢固的,经久难忘的。文言文教学,老师的“言传”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学生的“意会”所得更可贵;一定的“认知”手段也能收到某些效果,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自己的“体知”。但是现在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常常是脱离语境梳理词法、句式,以及虚词的多少种用法,孤立、机械地死记硬背,既枯燥乏味,又没有效率,学生怎么会有兴趣呢?

二、构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需要努力的方向

1、提高对文言文学习意义的认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笔优秀的历史遗产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保留、传递下来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在内容上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有介绍古代科学成就的,有阐述当时进步思想的,有鞭挞邪恶势力的,有抒写伟大胸怀、抱负的,有赞美杰出英雄人物的。这些内容都可以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辨别美丑善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有人认为,古代作品用的是已经死去的语言,现代人不必学了,这是无知的表现,又有人说学习文言文仅仅是为了掌握古汉语这种工具,便于阅读古代典籍,这也是浅层次的理解。新课标突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

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中国根的中华民族优秀后代。

2、转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观念

(1)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1990年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如下:高中一年级要求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浅易的文言课文;高中二年级要求继续熟悉常见文言词的一般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课文;高中三年级要求复习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所以,传统的文言教学观念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逐字逐句的串讲,就是讲解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些语法知识,就是翻译完课文了事。新课标第9条目标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新目标定位在“读懂”,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传授上面。文言知识是无可回避的,但“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其目的是“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重在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以及文言文实际阅读能力的提高。

(2)注重文道统一的原则。文道统一,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本质和特征决定的。何谓“文言”?“言”,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文”则包括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思想、情感等方面。“言”的学习,可以掌握知识;“文”的欣赏,可以提高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令人遗憾的是,在现有高考模式的指引下,很多语文教师把精力几乎全都放在对文言字词句的疏通上,忽视了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挖掘,这无疑是浪费了我国古典文化中丰富的精神资源。“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透过‘言语形式’去发现言语作品所表现的‘言语内容’和生成的‘言语内容’。”文言文阅读教学亦应如此。我们应该坚决摒弃仅以实词含义、虚词用法、句式特点等为教学内容,把文言文阅读教学变成纯文言知识教学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从语文工具性的路上奔向提高语文素养的理想之所。

(3)注重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说:“从国文科,咱们将要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 因此除把教材中的文言文当作阅读示例外,有时也可不妨将其看作是写作范例。如《项脊轩志》中,可以借鉴的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细节描写对情感的渲染、如何使结尾富有余韵等,《齐人有一妻一妾》可以训练学生通过外貌、神态、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寡人之于国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