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线图片诊断
《乳腺影像诊断》PPT课件

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检查包括核素显像和功能 显像等,通过观察乳腺组织对放 射性物质的摄取和代谢变化,可
以辅助诊断乳腺病变。
核医学检查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 现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尤其适用于无法触及肿块的乳腺
癌患者。
核医学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放 射性物质的应用,且检查结果受 病变组织摄取放射性物质的能力
影响较大。
04
乳腺影像诊断病例分析
乳腺癌
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 关重要。乳腺影像诊断是乳 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 手段。
乳腺癌影像表现
乳腺癌在乳腺X线摄影、超 声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中常 表现为肿块、钙化、结构扭 曲等征象。通过分析这些影 像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肿块 的良恶性。
乳腺良性肿瘤影像表现
乳腺良性肿瘤在影像学检查中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 规则的肿块,有时伴随钙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性 肿瘤和恶性肿瘤。
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与预后
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大多数病例预 后良好。但仍需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恶变或复发的迹象。
其他乳腺疾病
其他乳腺疾病概述
除了乳腺癌、乳腺炎性疾病和良性肿瘤外,还有许多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症、乳房 囊肿等。这些疾病在影像学检查中也有各自的特征表现。
乳腺癌诊断流程
在疑似乳腺癌的情况下,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病理学检 查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 除的方式获取组织样本。
乳腺癌治疗与预 后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等。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 的病情、年龄、激素状态等 多种因素。乳腺癌的预后与 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 等因素有关。
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分布:恶性钙化多为成簇分布,即在1平方厘 米内有10枚以上钙化,聚集成堆。常分布在 肿块内部、外部或肿块内部及外部兼有。微 小钙化总数超过30枚或每平方厘米超过20枚, 都表明癌的可能性增加。
良性 肿块
形状 圆形,椭圆形
恶性肿块
分叶,不规则形
边缘 光滑
毛糙
密度 等-低密度,可含脂肪
等-高密度,无脂肪
大小比 大等于临床测量
常小于临床测量
钙化
肿瘤内粗大钙化
肿瘤内或外细砂样簇状线样/分支状钙化
血运
正常
增加
皮肤及乳头 正常 ,皮下脂肪清晰 凹陷,皮下脂肪可浑浊。
良性 钙化 发生率 较少 密度 致密 大小 大于0.5mm 形态 爆米花,圆木形等 数目 10枚以下 分布 区域分布或较大范围 发展 3-12月无变化
乳腺X线摄影BI-RADS部分更新细节
不按乳腺实质与脂肪的百分比来分类,主要根据乳腺 构成的纤维腺体组织密度高低和分布范围来划分,用小 写英语字母a,b,c,d来表达乳腺实质构成分类,以区分BIRADS(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 所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乳腺实质构成分类
• a(脂肪类):双乳几乎都为脂肪 • b(散在纤维腺体类):纤维腺体密度小区域性分散 • c(不均匀致密类):双乳不均匀性致密,可遮掩小肿块,可
也可表现串珠状结节影。有时也表现非对称的斑片状影。
乳 腺 增 生 症
纤维腺瘤或腺纤维瘤
– 最常见,年龄从青春期至40多岁多见
– 腺体及纤维两种成分为主
– 境界清楚,卵圆形,常分叶,密度高及均匀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上部
后
前
纵
纵
中部
隔
中纵隔 隔
下部
正常情况
下,心脏居中 线右侧占1/3 ,左侧占2/3 。心脏大血管 与肺的交界面 连续。
小 儿 胸 腺
小儿未退化之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 或两侧增宽形成三角形致密影或帆形影, 不要当成病变。
升主动脉及 上腔静脉复 合投影
右心缘
主动脉弓 肺动脉段 左心缘 心尖
气管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 占据的位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胸椎下缘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下纵隔。
上部
后
前
纵 隔
纵
中 纵
隔
隔
下部
纵隔分区:(胸部侧位上分)九分区法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占 据的位 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及第八胸椎下缘分别 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中、下纵隔。
上叶
下叶
中叶 斜裂
上叶
斜裂
下叶
水平裂(横裂):在正位和侧位胸片上均可显示, 正位片上表现为从右肺外缘至肺门角外侧略呈水平 走行的线状高密度影,侧位片上表现为自斜裂中部 略呈水平向前延伸。
水平裂
水 平 裂
斜裂:正常情况下只能在侧位胸片上可显示,斜 裂下端位于距前肋膈角2-3cm处,斜行向后上方 延伸止于第四胸椎上下。
左肺 上叶:尖后段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下叶:背段 内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右上叶:尖段 后段 前段 右中叶:外侧段 内侧段
右下叶:背段 内基底段 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正常乳腺与乳腺癌组织切片彩色图谱大全

扩张的导管内充满实体性癌细胞团,中央区显著变性 坏死。
粉刺型管内癌
天马波波
天马波波
正常乳腺与乳腺癌组织切 片彩色图谱大全
正常乳腺小叶(×40)
乳 腺 小 叶 结 构
乳腺小叶结构
乳头断面 大乳管
大乳管
小叶
大导管
末梢导管
小叶外末梢导管 小叶内末梢导管 末梢导管
正常大导管
腺上皮细胞
正常末梢导管
腺上皮细胞
小葉
TDLU
肌上皮细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肌上皮细胞
天马波波
静止期乳腺:导管和腺体均不发达,腺泡小而少,脂肪组织和结缔 组织极为丰富
天马波波
天马波波
乳腺静止期
乳腺活动期
低倍:可见大量的结缔组织,其中夹有少量萎缩的腺泡和导管。 脂肪组织丰富。
高倍:腺泡上皮由单层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构成,腺泡腔内 含有染成红色的乳汁。①小叶间的导管 ②乳腺上皮细胞
天马波波
天马波波
天马波波
天马波波
天马波波
天马波波
天马波波
天马波波
少见。扩张的导管内充满低小乳头状癌细胞 团突向腔内。
妊娠期和授乳期的乳腺分泌乳汁,称为活动期乳腺。妊娠期在雌激素和孕激 素的作用下,乳腺内小导管和腺泡迅速增生,腺泡增大,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 相应减少。妊娠后期,乳腺在催乳激素作用下,腺泡开始分泌。乳腺为顶浆 分泌腺,第-次分泌给新生儿的乳汁叫初乳(colostrum),与规律性的泌乳相比, 它含有少量脂肪和多量蛋白质,富含抗体。初乳中还常含有吞噬脂滴的巨噬 细胞,称为初乳小体( colostrum corpuscle)。 授乳期乳腺结构与妊娠期乳腺相似,但结缔组织更少,腺体发育更好,腺泡腔 增大,腺泡可处于不同的分泌时期(图19-15),腺上皮形态随分泌周期的时相 不同而异,可呈高柱状、立方形,甚至呈扁平状,腺腔内充满乳汁。
【全面版】乳腺癌的x线诊断 ppt课件PPT文档

• 良性钙化:乳腺的良性疾病如纤维腺瘤、囊肿、感染病灶内的钙化, 以及血管钙化等,钙化灶位于肿块的内部,分布松散,密度较高且均 匀,颗粒的大小与形态不一,数目较少,常呈斑片状、树枝状、蛋壳 状等, 每平方厘米一般少于5个,与乳腺癌的钙化是可以区别的。
乳腺癌的x线表现
女,70岁, DR:左乳 内下不规 则肿物, 边缘模糊, 见毛刺影。 病理:左 乳癌。
乳腺癌的x线表现
女,53岁, DR:右乳 中央区域斑 片状致密, 内侧可见类 圆形结节, 乳晕区为中 心性皮肤增 厚,乳头内 陷。病理: 乳腺炎病乳 腺癌(肿块 为癌灶)
乳腺癌的x线表现
不同病人皆为高密度肿块,边缘模糊第一个肿物周围可 见毛刺,不同程度皮肤增厚,病理皆为乳腺癌。
• 有人指出,每平方厘米内超过15个钙化点,乳腺癌的可能 性甚大;在一丛钙化点内,有2~3个宽度为100~200μm
乳腺良恶性肿瘤钙化的鉴别
• 恶性钙化及高度可疑恶性的钙化包括 1. 细小的多形性钙化,其大小形状不一,直径常; 2.线样或线样分支状、虫噬样钙化,外形细而不规则,常不连续,宽 度,多为导管腔内的钙化。
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
• 4.毛刺:是指以肿物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 状分布的条索状致密影。毛刺征亦为乳腺 癌的一个重要x线征象,通常见于肿块或浸 润区的边缘,癌性肿块约60%合并有毛刺, 偶尔,癌瘤本身影像并不明显,x线上仅表 现为星芒状向四周辐射的细长或粗长毛刺 影像。
乳腺癌毛刺征的x线表现
女,30岁,多灶癌,部分病灶不规则肿物伴毛刺,部分 病灶边缘模糊浸润。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一、乳腺炎性疾病(一)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期乳腺,特别是初产妇产后3~5周内。
病原菌常为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
感染途径主要是病原菌从乳头皲裂处逆导管侵入。
急性乳腺炎病理改变从单纯炎症开始,到严重乳腺蜂窝组织炎,最后可形成乳腺脓肿。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有乳头皲裂现象,或有乳汁郁积,继而出现乳腺病变局部红、肿、热、痛与硬节。
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差、头痛发热,甚至寒战高热。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影像学表现】X线:X线表现为乳腺内界限模糊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较乱,有过多淋巴管与血管阴影,并出现条索状结缔组织模糊影。
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灶。
USG:乳腺失去正常结构声像图,炎症局部呈不均质点状或块状混合回声,其周围增厚,边缘不清。
皮肤也增厚。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根据产妇哺乳病史及局部、全身典型炎症表现,一般临床即可作出诊断。
影像学检查目在于了解有无脓肿并发与观察病变吸收情况。
乳腺炎易与炎性乳癌混淆,后者多在哺乳期外发生,边界不规则,第1 页常有浸润。
急性乳腺炎影像诊断首选超声。
B超不仅能准确判断病变部位、范围,而且操作非常便利,病情需要时可在床边检查。
(二)乳腺脓肿(abscess of breast)多数乳腺脓肿是继发于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致,少数乳腺脓肿源于囊肿感染。
脓肿可位于乳腺不同部位,常单发,也可多发。
脓肿局部波动感明显。
脓肿可向外破溃,亦可穿入乳管,自乳头排除脓液。
有时脓肿可破入乳腺与胸大肌之间疏松组织中,形成乳腺后脓肿。
【影像学表现】X线: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锐利、密度增高类圆形或不规则阴影,中心部分无结构,周围水肿区密度淡。
在浅表形成脓肿时,临近皮肤增厚。
USG:乳腺内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低声或无回声区,壁较厚,且不整齐。
病变后方回声增强。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根据急性乳腺炎现史与典型局部体征,结合影像学发现脓肿存在,即可确定诊断。
乳腺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让PPT设计简单起来!」
24
精选编辑ppt「 让PPT设计简单起来!」
25
乳腺增生
• 乳腺组织在雌、孕激素周期性作用下发生增生与退化的过 程
• 常见于30-40岁女性,双侧发病 • 临床症状为乳房胀痛和乳腺内多发性肿块,症状常与月经
精选编辑ppt「 让PPT设计简单起来!」
18
• 皮肤局限性凹陷、回缩 • 乳头内陷 • 血管迂曲增粗
多见于恶性肿瘤
精选编辑ppt「 让PPT设计简单起来!」
19
皮肤及乳头改变
精选编辑ppt「 让PPT设计简单起来!」
20
精选编辑ppt「 让PPT设计简单起来!」
血管迂曲增粗
21
04 常见乳腺疾病影像诊 断
浸润型导管癌及Paget病 • 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乳房疼痛、乳头回缩、溢液和溢血
精选编辑ppt「 让PPT设计简单起来!」
35
X线表现
⑴直接征象: •肿块(大小、密度、形状、边缘) •钙化(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唯一阳性证据) •局限性浸润 ⑵间接征象: •皮肤增厚或局限性凹陷 •乳头内陷和漏斗征 •乳腺结构紊乱 •血运增加、血管增多 •腋窝淋巴结肿大
• 急性乳腺炎的病理改变从单纯炎症开始,到严重的乳腺蜂 窝组织炎,最后可形成乳腺脓肿。
•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有乳头皲裂现象,或有乳汁郁积,继而 出现乳腺病变局部的红、肿、热、痛和硬节。全身症状包 括乏力、食欲差、头痛发热,甚至寒战高热。外周血白细 胞计数增高。
精选编辑ppt「 让PPT设计简单起来!」
常见乳腺疾病影像诊断
乳腺MRI诊断幻灯片

8
乳腺恶性肿块MR特点
• 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有分叶及毛刺或蟹足状改 变
• 平扫T1W表现为低信号,T2W信号取决于肿瘤内 部成分,成胶原纤维占有比例大则呈较低信号, 细胞和水含量高则信号强度呈较高信号
• 动态增强:乳腺癌信号-时间强度曲线呈流出型 或平台型,强化方式多由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 呈向心样强化
病理证实:两处病灶均为浸润性导管癌。
38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
39
多中心性乳腺癌的定义: 指乳腺内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相互分开的癌块,
一般是二到三个,多的可达到八到十个 诊断多中心性乳腺癌有两种标准: ①、病灶之间距离须3cm以上。 ②、病灶之间只要有一段正常组织,无须特殊的
距离要求
40
病例6:女,39岁,发现左乳肿块半年余
性增生病,大部病例不易做出明确诊断。 • 壁结结节呈明显强化 • 钙化不常见
56
病例8
女性,33岁,发现右乳肿大半年余,断奶1年,患乳肿块较大,局部皮肤
透亮。X线提示:右乳腺体结构较对侧模糊,其内可见多发条片状钙化灶,
结合病史,考虑乳汁淤积伴乳腺炎可能,由于结构显示不清,建议MR检
查。
57
Tirm显示:右乳中部巨大肿块,有包膜, 其内信号混杂,T1WI呈混杂等低信,T2W 呈高伴等信号,有分隔
•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PCM)中医称为 “粉刺性乳痈”,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以乳腺导管扩张 和浆细胞浸润为病理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炎性反应。
•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难与其他疾病尤其是乳腺癌鉴别, 文献报道初诊误诊率可高达60%~90%。
• 浆细胞性乳腺炎分型:肿块型、脓肿型、瘘管型 • MRI能准确地发现并定位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灶部位,联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异常MRI表现(2) 第二节
3.动态增强后血流动力学表现 ◆ 恶性病变增强后信号强度趋向快速明 显增高且快速下降 ◆ 良性病变为延缓的均匀强化或由中心 向外围扩散的离心样强化
乳腺纤维腺瘤 平扫+增强 (良性病变)
乳腺癌 平扫+增强 (恶性病变)
第三节 观察、分析和诊断
一、X线观察、分析和诊断 第三节
三、CT的应用价值和限度第四节
◆ 检出乳腺尾部病变、腋窝淋巴结肿大及 血供增加优于平片
◆ 对微细钙化的显示不如平片
四、MRI的应用价值和限度第四节
◆ 无辐射、对良恶性的鉴别有帮助 ◆ 表现不典型者需要活检
五、成像技术 的优选和综合应用
第四节
1. 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的结合,是目前的
广泛采用的首选方法
2.钙化:对微细钙化的显示不如平片
三、异常CT表现(2) 第二节
3. 乳头内陷及局部皮肤增厚、回缩 乳腺后间隙消失、淋巴结增大 对以上征象的显示均优于平片
四、异常MRI表现(1) 第二节
1.形态学表现:恶性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呈 星芒或蟹足样,边缘不清或呈毛刺样。良 性者多为边缘清晰
2.信号强度及内部结构
致密型乳腺 CT
四、正常MRI表现(1) 第一节
1. 脂肪组织:T1WI及T2WI上均呈高信号,在抑脂序列上呈 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2. 腺体组织: – 致密型乳腺:一致性的低或中等信号,周围是高密度 脂肪层 – 脂肪型乳腺:主要由高信号的脂肪组织构成,其内的 索条状乳腺小梁在T1WI及T2WI上均为低或中等信号 – 中间混合型乳腺:介于上两型之间
四、MRI观察、分析和诊断 第三节
应常规行增强扫描,分析动态增强后信号强 度变化的特征
第四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X线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第四节
◆ 用于疾病的首选检查,或乳腺癌的普查 ◆ 有一定的放射性损伤
二、超声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第四节
◆ 无辐射,是青少年或妊娠妇女的首选方法 ◆ 对囊性病灶敏感,明确区分出囊实性区域 ◆ 动态观察病灶的弹性、活动性、血流情况 ◆ 诊断受使用设备和检查医师水平的影响 •
结构消失,恶性及炎性病变中均可见 12.乳腺导管改变:乳腺导管造影可显示导管异常改变,
包括导管扩张、截断、充盈缺损、受压移位、走行僵 直、破坏、分支减少及排列紊乱
三、异常CT表现(1) 第二节
1.肿块:易于发现小病灶,根据密度判断囊 肿、出血、脂肪。增强后良性肿块CT值 增 高 30HU ~ 40HU , 恶 性 肿 瘤 常 增 高 50HU以上
钙化(图)
Typical of liponecrosis microcysitica calcificans. These are calcified microhematoma
钙化(图)
Tumor Oval, lobulated A halo sign seen
along the inferior border of the tumor Low density Location: retroareolar Calcifications location: surround much of the tumor Histology:calcified fibroasenoma
粗糙。恶性病变较良性者多
钙化(图)
Five ring-like calcifications with central density, no associated tumor. Typical picture of loponecrosis microcystica calcificans (calcified microhematomas)
乳腺癌(图)
右乳腺恶性肿块(乳腺癌) CT表现
a. b. CT平扫,c. d. CT增强扫 描:右乳不规则形肿块(↑), 其中可见细小钙化,漏斗征 阳性,增强后肿块呈较明显 强化
乳腺癌(图)
左乳腺恶性肿块(乳腺癌) MRI表现
a. MRI平扫,b. c. d. MRI增强 后1.5、3、7.5 min:动态增强 扫描显示病变(↑)形态不规 则,呈不均匀强化,且边缘强 化较明显
第六章 乳腺
乳房解剖知识
乳腺 四种基本检查方法
1、X线检查(钼靶摄影、软X线摄影) 2、超声检查 3、CT检查 4、MRI检查
钼靶X线机
1、X线检查
轴位
侧斜位
正常x线(图)
脂肪型乳腺
致密型乳腺
一、正常X线表现(1) 第一节
1.乳头及乳晕:乳晕区皮肤厚度为1mm~5mm 2.皮肤及皮下脂肪层: 3. 腺体组织:片状影,随年龄增长及是否生育
钙化(图)
★ Breast biopsy 15 years earlier. There are several large, amorphous calcifications
★ Irregular, eggshell-like, sharply outlined; high with numerous central radiolucencies
乳腺增生性疾病(3) 第六节
【影像学表现】 ◆ CT:密度不均,无强化 ◆ MRI:强化程度与增生呈一、乳腺纤维腺瘤(1) 第七节
【临床与病理】 – 40 岁 以 下 妇 女 , 少 数 有 疼 痛 , 一 或 两 侧,类圆形,光滑,质韧,活动,与皮 肤无粘连 – 由纤维组织和腺管的增生构成
★ liponecrosis
钙化(图)
乳腺良性钙化X线表现 乳腺内多发大小不等粗颗粒状钙 化,密度较高,部分呈环形
钙化(图)
乳腺恶性钙化(乳腺癌) X线表现
乳腺内多发细小砂粒状钙化, 密度较淡,沿乳导管方向走行
一、异常X线表现(3) 第二节
6. 彗星尾征:癌灶后或上方的向外逐渐变细的狭长 三角形致密影
乳腺癌(图)
乳腺恶性肿块(乳腺癌)伴恶 性钙化X线表现 肿块(↑)部分边缘不清,密 度较高,肿块内可见细小砂粒 状钙化(左上角局部放大图显 示钙化更清晰),局部皮下脂 肪层混浊,皮肤增厚
乳腺癌(图)
乳腺癌(3)
第八节
【影像学表现】 – 超声:形态不规则,边缘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纵径通常大于横 径,无包膜回声,肿瘤内部为不均匀的低回声,后部回声衰 减,侧方声 影少见 – CT:对致密型乳腺的观察优于平片,肿块动态增强呈 “快进 快出”,CT值增高常超过50HU – MRI • 平扫T1WI上为低信号, T2WI上为不均匀的高信号 • 动态增强从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信号强度为快速明显增 高和快速减低
7. 晕圈征:肿块周围一圈薄的透亮带,可仅显示一 部分,多见于良性病变、偶见于肿瘤
8. 局限性皮肤增厚、凹陷:皮肤局限性增厚并可向 肿瘤方向回缩,即酒窝征,但亦可为手术瘢痕
一、异常X线表现(4) 第二节
9.乳头回缩:乳头回缩、内陷,即漏斗征,提示乳头后方 的癌与乳头间有浸润。亦可为先天性发育不良
10.血供增多:增多、增粗、迂曲的血管多见于恶性肿瘤 11.腋下淋巴结肿大:圆形或不规则,密度高,淋巴结门
含脂肪密度
一、异常X线表现(2) 第二节
2. 钙化:良性的钙化粗大,密度高;恶性的钙化可位于肿
块的内或外,细小,密集成簇、密度较低或浓淡不均 3. 结构扭曲:乳腺实质与脂肪界面发生扭曲、变形、紊
乱。良恶性病变均可见。应建议活检 4. 局限性不对称致密:两侧不对称或一侧内新出现局部致
密影,应考虑浸润性癌的可能,需行活检 5. 导管征:乳头下一或数支乳高管增粗、密度增高、边缘
而不同
三、正常CT表现(1) 第一节
1.脂肪组织:CT值-80HU~-110HU,乳后脂肪 间隙的显示优于平片
2. 腺 体 组 织 : CT 值 10HU ~ 30HU , 片 状 致 密 影,其内散在大小及多少不等的透亮区,为脂 肪岛。增强后CT值10HU~20HU
正常CT(图)
脂肪型乳腺 CT
⑵ 边缘:良性病变者清楚,但有时需要用局部压迫点片 观察。恶性者边缘模糊、毛刺
⑶ 密度: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含脂肪的密度混 杂。恶性病变密度高于良性,极少数乳腺癌为低密度
⑷ 大小:临床检查测量的肿块大于X线时恶性可能性大
肿块(图)
密度较高 边缘毛刺 形态可不规则
肿块(图)
浸润
星芒状
肿块(图)
四、正常MRI表现(2) 第一节
3.动态增强: 乳腺实质呈轻度、渐进性强化,不超过增 强前信号强度的1/3
正常MRI(图)
脂肪型乳腺
c. MRI
正常MRI(图)
致密型乳腺
c. MRI
第二节 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异常X线表现(1)第二节
1. 肿块
⑴ 形状:圆形、卵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型,按此顺 序,良性病变可能性依次递减,癌的可能性依次递增
乳腺癌(1)
第八节
【临床与病理】 ◆ 绝经前后的40~60岁妇女,偶见男性 ◆ 乳房肿块、疼痛、乳头回缩、乳头溢血 ◆ 腋窝淋巴结肿大 ◆ 病理 非浸润性癌 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浸润性特殊型癌
乳腺癌(2)
第八节
【影像学表现】 ◆ X线: ▲ 主要征象:肿块,局限致密浸润,毛刺和 钙化 ▲ 次要征象: ▲ 皮肤增厚、局限凹陷,皮下脂肪层混浊 ▲ 乳头内陷、血供增加、阳性导管征 ▲ 彗星尾征、淋巴结增大
乳腺纤维腺瘤(图)
肿块(↑)轮廓清晰,边缘光滑,密度较均匀并近似于腺体密度
乳腺纤维腺瘤(图)
乳腺纤维腺瘤(图)
乳腺纤维腺瘤(图)
a. CT平扫, b. CT增强扫描:左乳腺外侧肿块(↑)边缘整 齐,轮廓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
乳腺纤维腺瘤(图)
a. MRI平扫 , b. c. d. MRI 增强后1.5、3、7.5 min: 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变 (↑)轮廓清晰,信号强 度随增强时间呈渐进性 增加,强化方式由中心 向外围扩散,呈离心样 强化,边缘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