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八年级(上)教案数的开方全章教案

第1课时平方根(1)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平方根的概念,会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学过哪些数的运算?

(加、减、乘、除、乘方5种)

2、加法与减法这两种运算之间有什么关系?乘法与除法之间呢?(均为互逆运算)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其运算是什么运算?

(面积25平方米,运算是乘方运算)

二、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欣赏本章导图,如果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找一个数,这个数的平方等于25、

2.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1)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问:有了这个规定以后,a是什么数?

让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a是非负数、

(2)在上述问题中,因为52=25,所以5是25的一个平方根、问:25的平方根

只有一个吗?还有没有别的数的平方也等于25?

(因为(-5)2=52=25,所以-5也是25的一个平方根)

从上述解决问题过程中,你能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吗?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三、范例

例1、求100的平方根、

提问:(1)你能仿照上述问题解决的方法,求出100的平方根吗?

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2)你能正确书写解题过程吗?

请一位同学口述,教师板书。

(3)l0和-l0用±10表示可以吗?

试一试

(1)144的平方根是什么?

(2)0的平方根是什么?

(3)4

25

的平方根是什么?

(4)0.81的平方根是什么?

(5)-4有没有平方根?为什么?

请你自己也编三道求平方根的题目,并给出解答、

总结

四、课堂练习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 2、0.25 3、4981

五、小结

1、一个正数如果有平方根,那么有几个,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2、如果我们知道了两个平方根中的一个,那么是否可以得到它的另一个平方根?为什么?

3、0的平方根有几个?是什么数?

4、负数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六、作业

习题12.1第1题、

第2课时 平方根(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了解开方运算与乘方运算是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会利用开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什么是平方根?求出36,1.44,81625

各数的平方根、 2、一个正数如果有平方根,那么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负数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应用

1、算术平方根概念。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 ,读作“根号a ”;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 a 。因此正数a 平方根可以记作± a ,a 称为被开方数、例如 3 表示3的算术平方根,± 3 表示3的平方根、

提问:(1)有了这个规定之后,a 是什么数? a 是什么数?

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到结论:a 是非负数; a 是非负数、也就是说,当式子 a 有意义时,它一定表示一个非负数,即a ≥0时它有意义、例:-3 有意义吗?

(2)算式平方根与平方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

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关键是找出它的一个算术平方根、例如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0 =10,100的平方根是±100 =±l0、

2、范例、

例2、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1)49 (2)1.69

按照题(1)的方法,解决题(2),让学生明确开方运算与平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能够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出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进而求出平方根、问题:在例l,例2中,他们通过观察,利用开方与平方的关系来开平方的,如果被开方数比较复杂,如1225 ,44.81 等,那么如何进行计算呢?

例3、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529

2、1225

3、44.81

教学要点:(1)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交流计算结果,总结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按健顺序、(2)阅读课本解题过程、

三、课堂练习

P5练习2,3、

四、小结

1、什么叫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式子 a 中a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4、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其按健顺序如何?

五、作业

P7页3(1),4、

第3课时、立方根

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能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会用计算器求立方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立方根概念

现有一只体积为216cm3的正方体纸盒,它的每一条棱长是多少?与“平方根”类似,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以下问题:

问题1 这个实际问题,在数学上提出怎样的一个计算问题?

问题2 你能找一个数,使这个数的立方等于216吗?

问题3 从这里可以抽象出一个什么数学概念?

二、试一试

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 27的立方根是什么?

2、-27的立方根是什么?

3、0的立方根是什么?

让学生对以上问题逐一作答,教师作正确判断,并请同学自己也编三道求立方根的题目,并给出解答。

根据以上题目的答案,回答以下问题:

1、正数有几个立方根?

2、0有几个立方根?

3、负数有几个立方根?

4、从以上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个数只有一个立方根)

三、立方根的表示法

任何数(正数、负数或零)的立方根如果存在的话,必定只有一个、数a的立方根,记

作3

a ,读作“三次根号a”。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例如x3=6,则x是6的立

方根,即x=3

6 ;而23=8,则2是8的立方根,即

3

8 =2。

数a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相同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为: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0,不为0的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不同。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四、例题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64 (2)-125 (3)-0.008

教学要求上可以借助立方运算来求立方根,2、可以用立方运算来检验开立方是否正确;

3、按照第一小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解决题(2)和题(3)、

让学生讨论、研究以下问题;

1、3

2 表示2的立方根,那么(

3

2 )3等于多少呢?

3

23又等于多少呢?

2、3

a 表示a的立方根,那么(

3

a )3等于多少呢?

3

a3又等于多少呢?

例2、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1331 (2)-343 (3)9.263(精确到0.01)

教学要点:(1)指出用计算器求一个有理数的立方根,只需要按书写顺序按键。若被开方数为负数,“一”号的输入可以按(-) ,也可以按-、(2)对于第(2)小题,可引导学生用减号代替负号,或将被开方数加上括号试一试,看看是否计算出相同的结果、

五、课堂练习

P7练习1、 2、

六、小结

1、什么叫立方根?如何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什么叫开立方?如何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举例说明、

3、(3

a )3等于什么?

3

a3等于什么?

4、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有何特点?

七、作业

习题12.1第2,3(2),5题、

第4课时实数与数轴(1)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2、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

3、会估计两个实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实数的概念

问题l 用什么方法求 2 ?其结果如何?

问题2 你能利用平方关系验算所得结果吗?

问题3 验证的结果并不是2,而是接近于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4 如果用计算机计算 2 ,结果如何呢?

让学生阅读P15页计算结果,并指出;在数学上已经证明,没有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2,也就是说 2 不是有理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第18页的阅读材料.问题5 那么, 2 是怎样的数呢?

1.回顾有理数的概念.

(1)有理数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请你随意写出三个分数,将它化成小数,看一看结果。

(3)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任何一个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必定是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

2.无理数的概念

与有理数进行比较, 2 计算的结果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 2 不是

有理数。

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数不是有理数?为什么?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例如 2 、 3 、 5 、∏、3

5 都是无理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二、试一试

问题1 按照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你能想像出 2 在数轴上的位置吗? 问题2 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 2 的点吗?

请同学们准备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分别沿它的对角线剪开,得到四个什么三角形?

如果把四个等腰直角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其面积为多少?其边长为多少?

这就是说,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

2 .利用这个事实,我们容易画出表示 2 的点,如图所示.

三、反思提高

问题1 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

问题2 如果再将所有无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

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结为: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数轴未被填满;如果再将所有无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

数轴上的任一点必定表示一个实数;反过来,每一个实数(有理数或无理数)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四、范例

例1.试估计3+2与∏的大小关系。说明:正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通常可取它们的近似值来进行。

提问:若将本题改为:试估计-(3+2)与-∏的大小关系,如何解答?

让学生动手解答,并请一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五、课堂练习

P11练习1(1), 3.

六、小结

1.什么叫做无理数?

2.什么叫做实数?

3.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为什么?

4.无理数和敷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为什么?

5.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为什么?

七、作业

习题12.2中的1

第5课时实数与数轴(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敷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等概念、运算法则以及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能利用运算法则进行简单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

1.复习提问

(1)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4)有理数a 的相反数是什么?不为0的数a 的倒数是什么?有理数a 的绝对值等于什么?

在实数范围内,有关有理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大小比较,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仍然适用。

二、范例

例1.计算:∏2

-|23-32|(结果精确到0.01) 分析:对于实数的运算,通常可以取它们的近似值来进行。提问:用什么手段取它们的近似值?

例2.计算:

(2+1)( 2-1) 12-33(3+1)2

三、课堂练习

P11页练习l(2)、2,

让四位同学板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解答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并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

四、小结

由学生完成如下小结:

1.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2.实数的运算法则 a +b =b +a (a +b)+c =a +(b +c)

a ×

b =b ×a (a ×b)×

c =a ×(b ×c) (a +b)×c =ac +bc

五、作业

P15页复习题2

第6课时小结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实数的开方的有关概念。

2、进一步巩固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

3.进一步巩固用估算方法来比较两数的大小,利用结算方法求无理数的范围。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开方的有关概念和开方运算

让学生阅读数的开方的相关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开方运算和乘方运算有什么联系?举例说明.

练习:P21页复习题1

2.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56169 0.0006705 3

-4839

3

418.9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0m3,且底面圆的直径与圆柱的高相等,求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取3.14,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

二、复习估算法

问题l:你在生活中使用过估算的方法吗?举例说明。

问题2:你能比较下列各组里两个实数的大小吗?

(1)-∏,-3.1415926 (2)29 ,54

13

问题3:你能计算:∏+10 -1-2 3 (结果精确到0.01)吗?

三、复习实数的有关概念

问题l:什么叫做无理数?什么叫做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问题2:实数可以怎样分类?

1.按正负数分类,实数可以分为正实数、负实数、0;

2.按有理数、无理数分类。

问题3: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 2 的点吗?

问题4:无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问题5: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问题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练习:P22页复习题5、6。

五、知识结构图

让学生表述自己对本章学习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本章内容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图:

六、作业

P15页复习题3,4,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