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发散性思维是指能够从一个点出发,产生多种可能性、多个思路的思考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下面将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外拓展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数学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个简单的问题:有一棵树,春天长出了 1/3,夏天长出了 1/4,秋天长出了 1/6,问这棵树一共长了几分之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分数运算、比较大小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2.启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启发性问题是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思维的活动来形成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0元钱要买苹果和香蕉,苹果每斤1元,香蕉每斤0.5元,你有什么购买方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思考不同的购买方案,如买苹果买多少斤,买香蕉买多少斤等,从而培养发散性思维。

3.拓展数学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开展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小数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无理数,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二、教学方法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停下来,鼓励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2.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指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给学生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给学生一个物品分割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有哪些可能的分割方式,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

2. 引导提问: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问学生,如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出不同的策略。

3. 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提升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 提供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图形法、实验法、模型法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让他们体会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 组织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问题,交流思路。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从而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作为一门抽象严密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能够从一个问题或情境出发,产生多种可能性、推断和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它不仅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还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设计课堂活动、引导问题提出、激发学生兴趣和鼓励合作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设计课堂活动1.创设开放性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散思考。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有5根铅笔,你有3根铅笔,我们一共有多少根铅笔?此时,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如将两个数进行相加(5+3=8),或者将其中一个数加另一个数的倍数(3+3+2=8),甚至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运算符或方法进行解答。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

2.美丽的错误。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犯错误,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发现新的思维方式。

当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可以耐心引导他们思考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乘法概念学习中,教师可以出示一道较为复杂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尝试解答,即使答案错误也要给予肯定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从错误中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二、引导问题提出1.激发好奇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数列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小明每天的存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他存了一周,一共存了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多元化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出平行线?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并体验到数学思维的多样性。

三、激发学生兴趣1.质疑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重要。

发散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于传统的思考方式,而是能够有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下面将从问题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问题设置问题设置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起点。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先要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解决路径。

问题的难度要适当,既不能太简单,失去思考的意义,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望而生畏。

1. 制造问题的情境可以通过制造情境或者故事情节的方式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一个故事情节来描述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这样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提出多解问题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刻意设计一些可以有多种解法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3. 融入创意因素在问题设置中,可以融入一些创意因素,让学生发挥无限的想象力。

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或者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实现答案。

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程度。

二、教学方法除了问题设置,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环节。

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提示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有效,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者团队中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而发散思维是数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当学生具备了发散思维,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更灵活地解决问题。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问题动手探索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和动手探索,培养他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习惯,从而培养出发散思维。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者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难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励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发展出发散思维。

二、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游戏和竞赛中,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思维的锻炼,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往往设置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动脑筋、灵活思考,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而且,通过游戏和竞赛,学生还能够学会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紧张应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发散思维至关重要。

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学生对问题能够有不同的角度和思考方式。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培养了发散思维。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和交流,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思维跳跃和联想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一、了解发散思维的概念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能够从一个问题或主题出发,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和策略,寻找出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发散思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知和解决问题时,超越常规思维模式的一种思考方式。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刻意设计一些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或探索其中的规律和解决办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会更加有效。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情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和合作,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出一些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发散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除了启发式教学法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行进行思考和研究。

在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完善,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能够自主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够运用发散思维。

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教学、实验教学、故事教学、和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数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

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六、总结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使用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挖掘并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发散思维、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解决方案、数学探究活动、启发式方法、创造力、团队合作、交流、综合素质发展、学校、家庭、学习氛围。

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发散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够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2. 正文2.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而发散思维是数学创造力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对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认识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对,它指的是从一个点向多个方向发散,产生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它的特点是开放、灵活和创新。

在数学中,发散思维能够帮助孩子找到多种解题思路,培养数学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多样性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多样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数学问题、提供多种解题方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发散思维常常与个体独特的见解和不同寻常的思路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倡导学生多样性的思考方式。

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好助手。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实验和数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推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散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科技实验,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五、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发散思维能力。

六、评价的多元化在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时,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引入课堂观察、讨论记录和学科性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
高。

从这可以看出培养发散思维对于现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思维的主动性、广阔性、变通性、联想性等都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就需要有意识的围绕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

本文就围绕这些特性阐述如何培养发散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小学
{1}发散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寻找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

这种思维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思维的主动性。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的重要性,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并对学习充满热情。

那具体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轻松活泼的课堂能使教师与学生拉近距离。

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摈弃自己必须高于学生一等的错误观念,充分展现亲和力,真正做到师生平等。

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爱上这堂课,这样一来学生会对学习充满热情,从而做到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乏味的课堂会让学生产生排斥的情绪,以至于学习质量不高。

而有趣的课堂会让学生情绪高涨,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学习。

所以教师应重视丰富课堂的趣味性,把原本乏味的问题趣味化。

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是把数学问题贯穿到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使得问题与情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教师可以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引出问题,也可以从游戏活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有几瓶牛奶》时,可以创设小猪生日的有趣情境:今天是点点(小猪)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

瞧!小狗贝贝提来了牛奶,作为礼物。

来数一数,贝贝带来了几瓶牛奶呢?看着小狗贝贝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花花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电脑演示情境)在有趣的故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为学习加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努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活动中去。

(三)通过实物的直观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实物直观可以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有种想一探究竟的想法,这时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例如:{3}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种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的塑料小棒若干根,要求学生任选三根小棒来拼成各种不一样的三角形,拼得越多越好。

学生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小棒,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再加上自己动手拼三角形,让学生体验到乐趣。

通过动手让学生觉得很有趣甚至感觉像在玩游戏。

在轻松地氛围里激起了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4}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对于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改变,就不知所云了。

所以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重点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而且要反复的不厌其烦的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帮助克服思维的狭窄性,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出一题多解的题型。

例如:“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6小时候后相遇。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另一辆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题思路。

【解法1】两辆汽车各行驶多少千米? 50×6=300(千米)
60×6=36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00+360=660(千米)
综合算式: 50*6+60*6=300+360=660(千米)出现了第一种解法,教师应问同学们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呢?暗示不止存在一种解法,这时同学们就会去钻研,当同学得出第二种解法时,让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比如同学的解法是:【解法2】两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
米? 50+60=11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
米? 110*6=660(千米)
综合算
式:(50+60)*6=660(千米)当然这题还有不同的解法这里就不一一写出来了。

学生在探求多种不同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他的头脑是处于兴奋状态的,能使学生解题思路敏捷,在达到了所要求的一题多解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要做到一题多变,就是在同一情境中,变换应用题的结构进行解答训练。

比如上个例题就可以改为:“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66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另一辆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辆车才能相遇呢?”。

学生刚才已经做过了上面的例题,再遇到一题看起来类似的题目,这时学生就要认真分析观察他们的差异。

等学生熟练了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题多变的题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三、通过举一反三,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思维的联想性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

{5}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举一反三方式表现出来的。

训练思维的广阔性,能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广度,而训练思维的联想性,能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

要让学生
对所学知识不仅能理解,而且要掌握得透彻、深刻,就要训练学生思维的联想性。

而举一反三是训练思维联想性最好的方法。

四、总结
总之,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学生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思维特性。

加强训练学生多种解题思路。

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参考文献:
{1}《数学思维方法》第二版主编王宪昌
{2}/link?url=OfVWtGaVTs6OeRhp31AG7w-lxnrPX wjfZIrNRdTlQVHWD0hpbshr5JnIEqYw24OHCnnVwJhCJ_3HEaqNw7ViuBCo0ZRSqOW55J g0ugpnmFq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佚名
{3}/link?url=G0tJ2Lz4FKY-eeaf9UXmtAypmi6Le tqNJXu9ugc2FKvlU0km4gC7rdASNRCUMMXeESbooIis5XGOQT-oBuj87JEdTPBG8SdXlm pI3Kz5Fnu
《运用实物开展小学数学直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佚名
{4}/link?url=I7AdeECObFSj0jBRHqMxp5NbPqv1q 9UeBHnCigEzCRvJGJ5QM0SQMalKZW_A4jg1lVv23ZhglM5DfYL0Jj4KZh8evDMYCztgDs i_VOhGEUi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田家礼
{5}/ShowNews.asp?ID=1183
《浅谈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李秀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