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诗歌赏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小时候,一个寒冷的冬天,顾城在幼儿园里发起了高烧,妈妈赶来了,把顾城包得厚厚的放进儿童车里,在推着去医务室的路上,顾城感觉到世界都睡了,只有星星还又大又亮,小车吱吱地响着,而妈妈给他讲了一个又一个童话,然后他看见了那童话中的世界,正和那洁白的水汽一起,在夜空中轻飘……

在妈妈为顾城建造的童话的世界里,他不想长大,想要永远做个孩子,永远坐在妈妈的小推车里,但是他却不能拒绝长大,所以此后漂泊在江湖里,他就像一块漂在大海的小木片一样,思念着他的陆地,思念着他童话的城池。

谢烨说顾城:“他喜欢睡觉,生活对他来说不过是通向梦海的沙滩。”

顾城是一个被幻想宠坏的孩子,如果说梦境是熟睡者的幻想,那么幻想就是清醒人的美梦。所以他想要拒绝长大,但是成长不可避免,但长大了的诗人,却不让他的灵魂破茧而出,因为这个过长的梦,他变成了蛹。他就一直呆在这个蛹里,做着关于这个世界的美梦,但是他知道:我的梦不会太久,她预备了萤火虫。

孵梦的壳不可避免地在一丝丝裂开,只到有一天无法遮住诗人长大的身体,有一天,他胆怯地睁眼看着这个世界,梦,告诉他,生活是假的,而此时生活扑面而来,告诉他,梦是假的。生活,像一群又一群蒙面人,打劫了诗人的梦。

最后,诗人的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终被一把斧头拆毁。那一把斧头莫名的出现在悲剧现场,却不是凶器,仿佛是种意向,就像那扛着斧头进山的樵夫,遇仙人,下一局棋,等要回去,才发现斧已烂柯,才知人间已今夕何夕,他是真的误入了那座仙境,却再也回不去了。就像顾城,携一笔,进入了他的童话乐园,他描绘了这童话里的种种美好,可是再出来,看见这人世亦是不知今夕何夕,而离开童话的他亦如离开水的鱼,离开天空的飞鸟,离开花朵的蝴蝶,濒临死亡。

顾城说:“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不少人认识顾城大多起于《一代人》同时又终于《一代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此顾城就非彼顾城,而这首诗虽然曾经以朦胧诗的典范而出现,但是当人们已经在某一个较固定的层面普遍认同和接受了它,把它当成了“一代人”独特的标志与象征,那么实际的它也就已经不再是以“朦胧”的形态而存在了。它成了一个有着特定指代意义的符号,诗的思想性虽被拔高了,而它的诗意和情绪性却遭遇了不可避免的简化和滑坡。(这里也许有一个不甚明显甚至还有待商榷的悖论:朦胧诗的代表之作却在不朦胧的层面被广泛接受了。因此在朦胧诗最有影响的时候,“朦胧”的含义本身却并没有被完全的理解和接受。当然这已经不是本文所要和所能讨论的了)

而如果每一首诗都像一个标语口号那样确定不移,那么它就不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去反复品读和欣赏。今天当我重读顾城的《一代人》,它吸引我的地方已经不再局限于它曾经据以成为典范之作的对一个时代以及那一代人遭际、姿态和抱负的统摄与反映。而是要远在这一点之外,在诗歌本身自然保存的字句中。寻求那最初的表达冲动、表达难度、表达幅度和在这个寻绎的过程中我在其间自由领略时所享受到的快感与快意,才成了我作为另一代人却仍然能够对它感同身受的原因。

这首诗的“诗眼”,或者说解读这首诗的关键词我以为是一个“却”字。对这个字的不同感知、理解与领悟,对它不同的定性,造成了极不相同的欣赏和解读效果。在从前一些特殊年代,这种思想上的取向也许就是判定一首诗优劣的标准,但是今天,对它的偏好与取舍则更应该退回到诗意本身的丰富性和可能性上去,退回到文学自身的感性与情性范围以内来对它进行选择和评说。诗歌在现代失去魅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许就是诗歌解

读的可能性与自由性的被戕害与被强奸。当所有诗句不是直言不讳,就是微言大义;读者要么只看到一种赤裸裸的煽情和无从参与的直白,要么是被宏大而又枯槁的口号压得失去判断、丧失了个体鲜活的感性与悟性。这样一来还会有什么诗的欣赏可言?当欣赏成了不可能,又哪里会有什么欣赏的快意和兴趣?而既然没有了兴趣,自然也就不会有对诗歌的关注与热情了。

当然这是后话。

既然诗歌是一种敞开,那么也许这种相互纠缠混合的混沌状态才是它的真实状态和原生状态。但是既然诗歌同时又是一种命名,那么它就必然会有哪怕截然不同却一定切实存在的具体意向。解读的自由不是盲目与不可确定,而应该是有章可循的不同确定。所以我抓住了“却”字作为我的诗歌“确定”的契机。正如上文已经有所提及的那样,一切可以从对“却”字的不同命意开始。

如果我们把“却”理解为一个转折连词,理解成“但是”和“偏要”,那么这首诗就有了一种英雄主义的决绝与悲壮。即便执拗得孤傲,那也是对丑恶势力的孤傲。因此它成了“一代人”凛然的肖像,哪怕黑夜漆黑了“我”的眼睛,但是这只会使“我”更起而反抗,而决不屈服。“黑色的眼睛”既是一次受骗和被伤害,同时也导致了“我”的觉醒与反抗。至于“光明”的有无,并不是诗要表达的重点,也不是它主要关心的所在。它要突出的只是一种对待“黑暗”的态度,表示一种在荒谬中却依然坚定的一代人孤胆英雄般的姿态。这种理解是《一代人》被接受的主要理由和方式。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却”的意义理解为一种反讽或自我嘲弄,把它理解成“竟然”的意思。这样,英雄主义的色彩便被极大地消解。诗歌所表示的不再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姿势,而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嘲笑。“黑暗”在这里压倒了对光明本该有的信念,而“光明”是不可能的。追求光明是可笑的,因为唯一可用来追求的武器也已经被黑暗所俘获、所污染。“黑色的眼睛”和“光明”之间形成了不可抹灭也无法调和的悖谬。谁如果去打破它,谁就应该受到失败和嘲笑。只是在这里,打破和嘲笑的人,几乎就是同一个人,因此这种英雄主义的退守里其实也能够包含着一丝时不我与的进击。嘲笑因为发自自我而有了指控的力量,虽然它是曲折的、甚至是消极的。这样的理解少了许多悲壮,多了一些苦涩;少了一种顽强不屈的“韧”的精神,多了些自我消沉的颓丧。就像接受一种宿命,“我”嘲笑并且接受了“人的不成功”。从很多方面来看,这种理解似乎更接近顾城本人的真实。

同样作为黑暗现实里的失败,前者也许是暂时的,后者却宣告着一种必然。如果前者还有更多的“壮”可言,那么在后者也许就只剩下了自我解嘲后无以复加的“悲”了。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

是在接受中被简化和定型化了的悲剧英雄,还是在浓重夜色中冲突不出,因而沉湎理想的“一个任性的孩子”?事实也许是,这两者在深层其实是相通的,英雄往往正是那些比普通人多了一些“任性”和孩子气的人。他们的身上保存着更理想化也更纯粹的天性,正是这一点才使他们和一般人区别了开来,也才使他们最终选择了“英雄”的行为并且成为英雄。所以孩子的任性其实是对英雄的丰富而不是消减。只是,过度的理想主义也可能导致对现状的抗拒和悲观,毫无保留的退守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取向。当孤傲的执拗走向极端,无奈的自嘲不是作为一种清醒而冷静的精神底色平衡激情,而是成了一种自我沉溺的理由和表现方式,对英雄行为和理想主义的期冀就容易在现实磨难面前,由希望而转向无望进而步入绝望。这就会导致人的遗世孤立和他偏执性格的片面发展与激化。从而导致两者在这一点上趋于统一,走向汇合,并且在这个封闭的圈内相互助长、恶性繁殖。

如果这样说不是十分的牵强附会的话,我还想指出,在本诗的题目“一代人”和诗句中的“我”——而不是“我们”——之间,其实早已经隐含着或者预示着在那个时代语境中,个人选择的矛盾及其张力。比如“一代人”的宏大和“我”的渺小,比如“一代人”的担当和“我”的不胜。我不敢说这是顾城所自觉和有心的用意,事实上,这两者也没有必然如此的对立,因为“我”完全可以作为“一代人”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发言、而具有代表性。同时无论在诗歌的节奏上还是就诗歌本身的个人性表达而言,用“我”都要比“我们”适宜。因此我之所以指出这一点,主要是针对诗意的内在张力而言的,也是为了进一步强调那特殊的一代人他们痛苦而艰难的现实选择与内心冲突,强调诗歌表意所具有的充分性。

作为同时代人,温情的舒婷也曾写下《一代人的呼声》,在那里喊出了另一种更坚定也更自信的声音。所以我相信,无论是“一代人”还是《一代人》,它们都是丰富的、多面的。而我们对它的解读、我们作为又一代人正在和将要做出的选择也一样。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当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只是把它当成了名人名言。到了2003年的文学课上,我知道了它是一代朦胧诗人顾城的名作。2007年,又再次聆听了郑大老师对这首名诗的赏析,颇有感触。于是在课余去图书馆寻找有关顾城的书籍与这位神奇的诗人作心灵的沟通……

——题记

一、闲谈顾城

出生于1956年的顾城在“文革”期间只是个少年。和大多数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一样,他经历了少年时代天真单纯的信仰的破灭,也经历了从彷徨、迷惘到追求、觉醒的生活历程。从他早期的短诗中可以看出他对世界的冷峻的怀疑和批判。

与同时期的诗人相比,顾城显得与众不同,他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写在雨滴中闪现的世界,他要用“纯银”一样的声音去构筑一个天国。为此,他被成为“童话诗人”。诗人也不愧于这个称号。在他的笔下的世界是纯净和谐的,他的诗作被表现在未被涉世的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中,也被表现在没有被污染的大自然中。他一直去寻找朦胧又纯粹、自然简单又高度理想的童话王国。甚至为了保持这个童话王国的纯粹,他拒绝长大,拒绝成人的心态和眼光。我认为这和他小时候随父亲下方,在自然环境里长大有关。阳光、沙滩、松树是他诗作中始终不变的角色。所以说,在朦胧诗人中,顾城赢得了这个称号是理索应当的,舒婷曾在《童话诗人》中十分形象地勾勒出了顾城和他诗歌的特征。

但是,在童话诗人顾城的内心一直就有着另外一面:童年的记忆培养了诗人的敏感和想象力,却也在他的内心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这既是他极力逃避现实的主要原因,也是后来造成他性格怪异、人格分裂的重要因素。下放时受歧视的生活和返城后人生际遇的不顺都使他心灰意冷。他在诗里写到“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童年生活留下的阴影,使他对新是生活充满了恐惧,也使他不能像同时代的其他诗人那样对历史做出理性的评价。他说:昨天,像黑色的蛇,盘在角落……写的如此忧伤绝望、可怜幽冷,与他唯美纯真的童话诗形成极大的反差,其实这也是诗人心灵真实的一面。由于无法摆脱阴冷的记忆,又深深知道童话王国的脆弱,现实中的顾城只能以离群索居的方式逃避现实。

就是这样一位诗人,给后人留下了一篇世人皆知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和社会批判意识的诗篇——《一代人》

二、另眼赏读《一代人》

英国批评家、美学家瑞恰慈这样谈现代诗的意义:“重要的不是诗所云,而是诗本身”。这句话相当深刻地道出了现代诗的价值取向。顾城的《一代人》一共只有两行,读后却难以忘怀。这大概是因为它首先从审美上打动了我,是“诗本身”的深层意象唤起了我们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引爆了我们的情感!诗的标题“一代人”又使诗获得了巨大的时空容量,起到了点题作用。全诗格调冷峻、深沉、意象独特,富于哲理性。

在这里,“黑夜”是黑暗岁月的象征;“眼睛”象征一代人心灵的觉醒;“光明”象征真理和未来。这三个意象的组合构成了一个意境奇特、充满活力的象征体。在黑色的画面中,人们不难感受到其中孕育着那冲破黑暗的力量。黑夜是可憎的,但又是黑夜创造了它的对立物。诗作可以看作是一代人“心灵史”的缩影,它概括了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的心灵里程,表现了诗人寻找光明和真理的信念。

这首诗虽然只有两句,但结构是完整的,因为它很完整地把一个意思表达了出来——对于过去一个时代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单是这一句所含纳的更为深广的意味就可以让我们的阅读受到强烈影响并意味深长。。。。。。

其实,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除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之外,常常最终面对的宇宙和生命问题并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处理。我认为顾城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诗歌艺术家。还有人可能会感觉这“黑色的眼睛”还有许多可以探讨的地方,为什么这眼睛只能是黑夜给予的,为什么黑夜所孕育的双眼要背叛地寻找它的反面——光明,为什么这双眼睛就不能习惯黑夜。而读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后,几乎没有人会不停下来想想,“光明”是什么,能寻找得到吗?“留白”做的好的诗,会让人有一种想续写它的冲动,却最终发现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如果让我们在这短短的两行字之后再加上一两行,那该写什么,恐怕没有人敢这么做吧。这正是《一代人》既空白又丰富之处。顾城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节制了自己的冲动,而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了读者。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童话诗人”,顾城的创作显在沉浸于他自我编织的迷人的“生命幻想曲”时,丝毫没有忘记个人、诗歌对社会道义的独特承担。诞生于1979年的顾城的小诗《一代人》短小精悍,不仅彰显了优秀诗歌寓意无限、回味无穷的独特魅力,同时还体现了顾城的这种积极的“文以载道”的努力。

《一代人》可能不是顾城最好或者说和他的朦胧诗人以及“童话诗人”的头衔最吻合的诗篇,但不容否认,它却是顾城,甚至是文革后“新诗潮”创作中最有影响力和最具经典特征的诗作之一。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人们走来走去

他们围绕着自己

像一匹匹马

围绕着木桩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偶尔,也有蒲公英飞舞

没有谁告诉他们

被太阳晒热的所有生命

都不能远去

远离即将来临的黑夜

死亡是位细心的收获者

不会丢下一穗大麦

1982年7月

如果以为童话诗人仅在假定性世界虚构他的幻象天国,用纯净的本真童心和异想型人格编制“梦游症”,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童话与现实的边缘,在异想与梦幻的氛围里,他的诗亦时有渗透着对社会存在的介入,以及对生命的体味,尽管不是重笔浓墨,倒象是透明淡远的水彩。

这首诗短短13个句子,形而上地触及了现实生存挣扎与死亡命定的严峻谜面。首句“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是概括性背景,有着映衬作用与反讽效果,联系整首诗可以联想为在这貌似明亮宽敞的社会舞台上,芸芸众生正在演出各自的剧目:正剧、闹剧、悲剧、喜剧……

而对熙熙攘攘的众生相,诗人仿佛是以“场记”的身份出现,坐在角落,冷静审视各种剧情发生发展,然后做出法官似的判定:“人们走来走去/他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人们为了生存需要所进行的各种拼搏角逐,(“走来走去”)或巧取,或豪夺,其目的虽然是一种生存本能(“围绕自己”),但不无可悲的是,却被另一种社会性异己力量(“木桩”)所主宰、所支配、所控制,以致近乎盲目围绕着它团团转,还洋洋得意以为生存得“宽敞明亮”呢!这一剖析显示童话诗人并非天真,从“围绕自己”到“围绕木桩”的双重圆心运动中可以悟出,被“木桩”所异化的人无法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本质,人时时陷入外部世界异己力量规定的重围中。当然,这只是第一层的社会性含义。另一层的本体含义是:人围绕着自己团团转,人陷入自身的木桩“圈套”,这种作茧自缚是现代人生最大的悲剧——人既是他人的地狱又是自身的囚徒。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马与木桩关系)贴切地道出人的悖论。

为了不至于过于分散,第二节首句再现一次“背景”以便收拢,接着道出“偶尔”也有极少数英勇的“蒲公英”,能够做超脱性飞行。蒲公英这一意象在新诗潮中被广泛应用。它常常扮演先驱者、觉醒者、探索者、冒险者、叛逆者的角色。可是没有人“告诉”蒲公英,他们终究飞不远,也有可能他们明知飞不远,还是义无反顾地“远云”,他们拒绝种种被异化的现实的“黑夜”,尽管他们明白:他们无法最终抗拒命运,无法抗拒人生最大的谜底——死亡。所有这一切都要被死亡这位“细心的收割者”所捕获。诗人把死亡比喻为一位巨细无遗的收割者,绝不丢下任何一穗麦子。从蒲公英的相对自我肯定(“飞舞”)走向最后的否定(“不能远去”“不会丢下”)实质上涉及了生与死的命题。

诗人在此似乎放弃了生的坚执而肯定死的威力,虽然他的否定心平气和,口气很是客观,但那宿命的意绪多少有所流露,那是一种挣扎,一种平静的绝望。D&#·蒂利希在《存在的勇气》》一书中说:“绝望是一种最终的或边缘的境遇。绝望的痛苦是这样一种痛苦:由于非存在的力量,存在者知道自己无力去肯定自己,结果便是它想放弃这一认识及其预设,放弃那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不想摆脱自己——而这是做不到的。绝望以加倍的形式出现,以此作为逃避的孤注一掷的意图。”顾城有没有彻底陷入死亡的绝对宿命呢?他把平静的绝望化解,寄托在“蒲公英”的飞行中(在他作品中曾大量出现“蒲公英”型的意象)哪怕最后都“不能远去”。毕竟他还清醒:整个人类的生命可以解释为一种为了避免绝望而作的持续努力,他还没有彻底放弃努力。

昨天,像黑色的蛇

昨天

像黑色的蛇

盘在角落

它活着

是那样冷

死了,更不会热

它曾在

许多人的心上

缓缓爬过

留下了青苔

涂去了血色

现在

它死了

压在一座

报纸的山下

难以捉摸

无数铅字

像蚂蚁般聚会

讨论着

怎样预防它复活

一九八O年九月“昨天/象黑色的蛇”,这么一个有亮度、有色彩、有质感的比喻,一下子令人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感觉。黑色的蛇,这么一种狰狞、恶毒,让人不寒而栗的动物,与我们昨天那段恶梦般不可思议的历史连接在一起,从感觉上作用读者,以激起读者内在的情绪、情感。深入事物的内质,把两种给人感觉上相近的事物连接在一起,构成新鲜有力的比喻,以达到内在的准确,这是现代诗人所追求的。那么一个疯狂变态达十年之久,兽性战胜人性,假、恶、丑蹂躏真、善、美的昨天,正象一和冰冷的、黑色的蛇,“它曾在/许多人的心上/缓缓爬过/留下了青苔/涂去了血色”,让人心有余悸,不堪回首。痛定思痛,这条“难以捉摸”的蛇,会不会僵而不死,再度复活?“怎样预防它复活”,光靠“无数的铅字”?对于一个血液里沉淀着过多封建因子的社会,对于一个头脑容易昏胀、发热而又缺乏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的民族,要想防止悲剧重演,假、恶、丑再度横行,力量在哪?措施在哪?诗人在深沉地思考着,也在隐隐地担心着。

用诗的方式处理具有深层反思意义的题材,这首诗是成功的。这主要在于诗人用意象代替情绪的发泄,代替议论。象蛇这样一个意象就暗含着诗人对昨天那段历史的情绪。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主张诗应以客观的准确意象,代替主观情绪发泄,以准确的物质关系象征非物质关系。这首诗正有这样的特点。

不是再见

我们告别了两年

告别的结果

总是相见

今夜,你真要走了

真的走了,不是再见

还需要什么?

手凉凉的,没有手绢

是信么?信?

在那个纸迭的世界里

有一座我们的花园

我们曾在花园游玩

在干净的台阶上画着图案

我们和图案一起跳舞

跳着,忘记了天是黑的

巨大的火星正在缓缓旋转

现在,还是让火焰读完吧

它明亮地微笑着

多么温暖

我多想你再看我一下

然而没有,烟在飘散

你走吧,爱还没有烧完

路还可以看见

走吧,越走越远

当一切在虫鸣中消失

你就会看见黎明的栅栏

请打开那栅栏的门扇

静静地站着,站着

像花朵那样安眠

你将在静寞中得到太阳

得到太阳,这就是我的祝愿

一九八一年十月顾城和北岛、舒婷一起登上诗坛,他以孩子气的纯真引起读者的注视。这一首是写爱情的破裂的,仍然带着孩子气的纯真。

先是写下决心分手,然而又分不开,终于决心要分开了,所以诗的题目叫做《不是再见》,真的要走了。一开始就进入了某种恋人之间常有的意志与情感的矛盾、反复的境界,理性意识和潜意识不能统一的境界。

写得最精彩的是一起烧信。他把这叫做“让火焰读完吧。”这本是很悲惨的,然而在顾城的笔下,悲惨的分手都显得很美。如果用浪漫主义的方法来写,用激化情感的方法,

用上天入地的想象来写,也未尝不可,但那样就太陈旧了。顾城却写得很平静,完全是真的,显出孩子气的纯真,让现在的分手在“明亮地微笑”中“温暖”地进行,是明显带着孩子气的童话式的幻想,因此,最后的祝福也是纯净的,具有孩子气的特点。

全诗的感觉都在孩子气的单纯心灵范围之内,因而显得不但统一,而且单纯,好象两个分手的恋人的心都是透明的。

浅论顾城诗歌艺术特点

浅论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顾城的诗, 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 代人 , 短短的两行诗句, 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 人独特的想象, 呈现在我们面 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 字里行间却还有着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意象。在顾城的诗作中, 人们总能找到一种 与众不同的感觉。 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便是意象的呈现。而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 法: 这也是诗歌新艺术的中心, 它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 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 诗 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 也无所指, 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 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 早期象征主 义大师马拉美反复强调( 2)诗只能暗示, 如直呼其名, 诗的享受便减去四分这三。是的, 诗的魅力不体现 在直观和如实地描绘, 也不是在证明什么, 它总是在暗示什么, 象征性的加以启迪也是现代诗的一个重要 特点。象征手法与古典诗歌由此至彼, 言此意它的比兴手法极其相 近, 从根本上说, 象征也是一种比 兴, 或者比兴是象征的一种表现手法, 比是求诗的形象化, 兴是求诗的言外之意, 所不同的是象征手法经常 巧妙地隐去被比事物, 诗歌主题也就呈现了多义性。例如开头出现的小诗一代人 , 它是由黑夜 , 我 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构成的意象组合, 它们既有其本身的客观意义, 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又都超越了这 些词汇固有的客观意义, 加上题目的指示, 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 即黑夜象征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 的阴影, 眼睛象征一代人探索的眼睛, 双是渴望光明的眼睛, 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一代人。由此我们 能够看出, 诗歌象征的审美特性, 实际上就是意象的一种内在的美学特性。

顾城诗歌赏析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主要作品集有《黑眼睛》《英儿》《灵台独语》等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诗人是天生的忧郁者,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为细腻的感觉,更灵敏的触觉。快乐更纯粹,忧伤也更直接。对待生活更热情,也更偏执。他们的世界,自成一个王国。于是在顾城的笔触里,我们读到一个明亮宽广的世界,也读到一片永远来不及长出草的牧场;读到一个孩子的任性和张狂,也读到他面对现实的忧伤和迷茫;读到坚持,读到慌张;读到梦想,读到绝望;读到天黑,读到天亮。最终,他用他行云流水般的疯言疯语,用一个孩子般的固执天真,紧握住手中的力量,直面绝望,坚持希望。 接下来我们欣赏几首顾城的小诗。 【赏析】《小花的信念》 有很多人喜欢顾城这位诗人,喜欢他在《一代人》当中,写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总喜欢仰着头看树,低着头看花,蹲着身子看蚂蚁。这首诗也许就是他一个人走山路的时候,看到一片黄色的小花,写下来的吧!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一读这首诗,找找诗带给你的与众不同的感觉。(学生齐读) 你有什么感觉?你一时说不上来,是吧?我也和你一样。一开始读,我们就被带入了一条“山石组成的路”,我们边读,边驻足,因为文字组成的诗句总让我们要停一停,要想一想,例如想:“小花遇到石头怎样的冷遇呢?”“石头真的会发芽吗?”“令它发芽的力量是什么?” 读这首诗,让我们学会了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很奇怪,在脑海里是接连不断席卷而来的,当你读完整首诗,我们又会继续思考下去:小花的信念究竟是什么?是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吗?小花,它像我们身边的哪些人呢?……这样的思考,就使得读诗有价值了,也使得你有长进了。你还可以模仿着写写《小草的信念》《小树的信念》《小雨的信念》,同样在写的时候,要学着边写边思考哦。 这首诗不长,仅仅只有9句,但是却通过石头的变化巧妙地写出了小花的信念: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真诚地期待真诚,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谢谢那片长在山石上的小花,带给了我们这么多可贵的思考! 【赏析】《星月的来由》是顾城12岁时写的诗。星星和月亮是我们太常见的事物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它们从哪儿来的?我们已经忽略。但诗人以它永远好奇而敏感的心去感受世界,体悟生活,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顾城的这首儿童诗,用清澈透明、亲近自然的语句,表达他奇异的想象,给我们一个神奇而纯粹的世界,因此,读来让人感到纯净、透明,充满孩子的童趣与好奇。现在,我们的世界,我们孩子的世界,还有这么美丽吗? 【赏析】《调》表达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土块》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诗里,我们看到了自然界的一切,太阳、月亮、星光、树林、花草……都充满着和谐的美。我们也明白了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相信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门前顾城赏析

门前顾城赏析 导语:顾城 (1956—1993),北京人,当代诗人,朦胧诗人代表之一。著有诗集《黑眼 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 寓言 诗选》、《城》等。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门前顾城赏析,希望可以帮助 到大家! 门 前 顾 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我们需要 土地,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用木鞋挖着 泥土,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 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选自《八十年代诗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 年版 门前顾城赏析 《门前》是一首童心外溢的诗,写于 1982 年 8 月,词句平淡明白,以儿童 般的遐想完成节律与意境上的天然纯真。 然而,这毕竟是一篇成年人的童话,它不是把美好寄托在遥远地方,它也不 敢如孩子般坚定不移地幻想着未来,而是把希望放在一个“门口”、一个“早 晨”。这个狭小的地域“门口”,这段短暂的时光“早晨”,在我们看来,似乎 并不象征着童年, 并不象征着蓬勃的生机, 而只是带着这样的一种童年的幻想在 漫长的纷繁生活中,随时可以出现的短暂的“美好”。 顾城是从“文革”中泅游过来的诗人, 他如同从沼泽中起来的麋鹿一般, 不 会为遍地鲜花的大地所迷醉。 因而他对存身的时空不敢有丝毫的慷慨, 而是将经 过的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抓住细细地咀嚼一番。 我们看到:“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我们看到:“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 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诗人给了我们一个狭狭的场 景,一段短短的时间,一种几乎是静止的运动。他嚼得这样细,这样有滋有味。 他在这几行恬静的笔触中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呢?展现了饱尝甜酸苦辣的童心未泯 的成年人,对生命中偶尔呈现的短暂美好的极其珍惜。 片刻美好时光, 也许要用几十年的等待和挣扎来换取, 头脑清醒的人决不会 天真地去崇拜未来。一旦拥有,就要好好把握,也许,这一瞬间的美好在生命中 只有一次。因而诗人写道:“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因而诗 人说: “早晨, 黑夜还要流浪/我们把六弦琴给他/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我们要乘着它/度过一生”。 诗中以对失去美好的恐惧来拒 绝时空的扩展, 这是用心的首饰盒收藏了人生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我们大概不会 再去指责这几行诗中, 透出的保守和消极吧, 我们不难理解, “有门不用开开”、 “把六弦琴给他”并非是对生活的叛逆,而是对美好的至爱与依恋。对于土地, 诗人却用一个“乘”字, 读者会自然联想到阿拉伯童话世界中那一张飘越天空的 神奇地毯。 所有诗人, 都是具有儿童情结的, 因而一旦那种童年的梦想在现实中被我们

顾城早期诗歌窥探

顾城曾将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自然的我(1969-1974)、文化的我(1977-1982)、反文化的我(1982-1986)、无我(1986-1993)。我们姑且将“自然的我”与“文化的我”称之为顾城创作的早期阶段,从此阶段入手对其诗歌进行深入剖析。 一、活在自然中与自然抒情的诗风 顾城在6岁时写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首诗,当然,这首诗并没有体现多大的文学价值,但却从中早早地展现出一个天才诗人的天赋,并为他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埋下了伏笔。1969年,顾城随父下放至山东农村,这既给他带来了艰苦的农村生活,但更重要的是,也为他接触自然、师法自然提供了条件,身处自然成就了“自然的我”。在这里,顾城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此时的顾城正处于少年时期,因此,这个“我”本身就“有一种孩子气,有梦,有希望,也有恐惧”。 这个时期的诗作比较自然、抒情,是他在对自然、对世界、对自己说话。 “大雁,你飞走吧,/你飞过去——/不要盘旋,不要停;/请你告诉慈爱的春天,/不要忘记这里的渔村。”(《大雁》); “奔腾不歇的江河,/起伏连绵的山川,/惊天动地的旱雷,/撕破雨云的闪电,/呵——/多少谜/多少梦/多少沉冤……布尔的《昆虫记》给这种爱施加了强大的影响,激发了顾城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因此,当他“听到要全家下放时,竟十分欢喜,想着终于可以自由地到自然中去了。”同时,收集的昆虫标本又使大自然给了他丰富的自然地语言。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仅仅是出于一种表达感悟的渴望。“虽然生存是艰难的,我对美的信仰却并没有削减;这种信仰有了另一种表达,就是写诗。”[1] (P22) 不用在乎技巧,不用揣摩语言,“诗好像是天已经做好的,我只是把它写下来”好像是神来之笔,是自然地流露,是天成之作。就像李白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们再来看这首《生命幻想曲》,正如题目所言,这是一首对“生命”的“幻想”诗,或者说写的是一首生命的思索诗,作者是通过幻想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作者把生命置于自然中,“贝壳”“柳枝”“夏蝉”“晨雾”“蓝天”“阳光”“黑夜”“银河”“星星”“新月”“海洋”“阴云”“麦秸”“百里香和野菊”“蟋蟀”“花香”,在这首诗里,所有的意象都源于大自然,而诗的语言也是极其自然,体现了诗的“自然”质地。这首诗共有两小节。第一小节作者写把贝壳当作船,以晨雾为帆,把“幻想和梦”放在里边,动力就是“太阳”和“风”,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55句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 55 句 顾城 诗集经典句子 一 1) 平常,人是按社会的幸福在生命上划来划去,像裁纸刀。 ——顾城 2)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 3)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顾城 4) 一个人,必须有太阳。 ——顾城 《我喜欢在路上走》 5) 人的责任 是照顾一块屋顶 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 早上有门 ——顾城 《时辰》 6) 我要在最细的雨中 吹出银色的花纹 让所有在场的丁香 都成为你的伴 娘 我要张开梧桐的手掌 去接雨水洗脸 让水杉用软弱的笔尖 在 风 中写 下婚 约 — — 顾城 《南国之秋》 7) 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 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 ——顾城 《生日》 8)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 活。 ——顾城 《错过》 9)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 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顾城 《门前》 10)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二 1) 推开门 带上最合法的表情 不要看见别人 也藏好自己的心 ——顾城 《世界和我()》 2) 好久没看见雪了 只有春天和绣球花 开得盛呢盖着 我薄薄的屋顶 有人 爱花有人爱人 有人爱雪 而我 却爱灰烬的纯洁 提 水 看山 看火被 烟 带走 落叶纷纷绿荫长长 光束累累 阳光水和灰烬 一朵花的颜色 爱的三个季节 —— 顾城 《岛》 3) 人时已尽,人世还长,我在中间,应该休息 ——顾城 4) 像三月的风扑击明亮的草垛 春天在每个夜晚数她的花朵 ——顾城 《我 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5) 一个小纸风车 丢在发白的草上 它被微风欺骗 徒劳的追赶夕阳 ——顾

顾城的经典诗句赏析

顾城的经典诗句赏析 导读:诗句大全顾城的经典诗句赏析 1、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顾城《早发的种子》 2、在新鲜的泥土墙上,青草开始生长,每扇木门,都是新的,都像洋槐花那样洁净。窗纸一声不响,像空白的信封。不要相信我,也不要相信别人。——顾城《初夏》 3、你应该是一场梦,我应该是一阵风。——顾城《你和我》 4、我离开了墓地,只留下,夜和失明的野藤,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摸索着你们的一生,远了,更远了,墓地,愿你们安息,愿那模糊的小路,也会被一个浅绿的春天悄悄擦去。——顾城《永别了,墓地》 5、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顾城《杨树》 6、星星打扮好了都在下山,月亮犹犹疑疑却不孤独。——顾城《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7、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顾城《避免》 8、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没有痛苦的爱情。——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9、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10、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顾城《忧天》 11、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顾城《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12、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 13、阳光在天上一闪又被乌云掩盖,暴雨冲洗着我灵魂的底片。

(完整版)顾城《一代人》的赏析

顾城
顾城《一代人》的赏析
《一代人》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 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顾城《一代人》 的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赏析一
全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 眼睛、光明。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这一首诗歌
具有了深思的魅力。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 性。
这是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这一种相悖是在两个层面 上的。
第一个层面是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
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茫的黑暗里,眼 睛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 却是“黑色的眼睛”。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 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 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那个时代的背景。
第二个层次的相悖是诗歌内在的相悖。这主要集中在“光明”这一意象上。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深沉的黑夜,诗人要寻找光明。诗人正要用那黑 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这是诗人奏响的反叛黑夜的一声号角。这个层次也是这首诗 歌的主旨所在:诗人不仅要反思黑夜般的过去和倾诉心中的苦痛,更要寻觅。
所以诗人为这只有两句话的诗起了一个宏大而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但 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了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的呼

顾城诗歌门前

顾城诗歌门前 顾城 是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 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早期的诗歌 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为大家分享了顾城诗歌《门前》原文及赏 析。 《门前》 顾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它只用指 尖,触了触阳光 赏析 《门前》是一首童心外溢的诗,写于1982年8月,词句平淡明白,以儿 童般的遐想完成节律与意境上的天然纯真。 然而,这毕竟是一篇成年人的童话 , 它不是把美好寄托在遥远的地方, 它也不敢如孩子般坚定不移地幻想着未 来,而是把希望放在一个“门口”、一个“早晨”。这个狭小的地域“门口”, 这段短暂的时光“早晨”,在我们看来,似乎并不象征着童年,并不象征着蓬勃 的生机,而只是 带着这样的一种童年的幻想在漫长的纷繁生活中,随时可以出现的短暂的 “美好”。 顾城是从“文革”中泅游过来的诗人, 他如同从沼泽中起来的麋鹿一般, 不 会为遍地鲜花的大地所迷醉。 因而他对存身的时空不敢有丝毫的慷慨, 而是将经 过的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抓住细细地咀嚼一番。 我们看到: “门很低, 但太阳是明亮的”; 我们看到: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 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 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诗人给了我们一个狭狭的场 景,一段短短的时间,一种几乎是静止的运动。他嚼得这样细,这样有滋有味。 他在这几行恬静的笔触中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呢? 展现了饱尝甜酸苦辣的童心未泯的成年人, 对生命中偶尔呈现的短暂美好的 极其珍惜。 片刻的美好时光, 也许要用几十年的等待和挣扎来换取, 头脑清醒的人决不 会天真地去崇拜未来。一旦拥有,就要好好把握,也许,这一瞬间的美好在生命 中只有一次。因而诗人写道:“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因 而诗人说:“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 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 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 度过一生”。 诗中以对失去美好的恐惧来拒绝时空的扩展, 这是用心的首饰盒 收藏了人生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我们大概不会再去指责这几行诗中, 透出的保守 和消极吧,我们不难理解,“有门不用开开”、“把六 弦琴给他”并非是对生活的叛逆,而是对美好的至爱与依恋。对于土地,诗 人却用一个“乘”字, 读者会自然联想到阿拉伯童话世界中那一张飘越天空的神 奇地毯。

中学生关于《顾城的诗》读后感精选5篇2019

中学生关于《顾城的诗》读后感精选5篇2019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关于《顾城的诗》读后感精选5篇2019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关于顾城的诗读后感精选5篇2019(一) 读顾城的诗歌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挑战想象力的快意,因为他笔下的世界是与我们所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童话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让你在五彩斑斓之间忘记了现实。他的诗里,所有的令人欲解不得又欲罢不能的奇幻活泼的想象,并非诗人刻意为之的技巧,事实上,真正的诗人是拒绝技巧的,诗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触摸本真的感觉,他只是在记录,而不是在创造。 换句话说,诗不是他灵感的产品,诗是对面飞来的精灵,她可能来自丛林,可能来自溪水,可能来自蝴蝶轻轻舞动的翅膀,可能来自神秘的时光深处。 《许多时光,像烟》这一首诗,也会就会唤醒我们的这种奇妙的感觉。时光,以及与时光相关的往事,当我们站在某一个地方蓦然回首的时候,常常能有烟波浩渺之感。秦观的《满庭芳》中有“多少蓬莱往事,回首处,烟霭纷纷。斜阳外,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时光里的浪子为之唏嘘不已。 西沉的落日,万点的归鸦,无语东流的水,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一切都被朦胧的烟霭中轻轻地裹着,仿佛是一幅以追忆逝水年华为主

题的水墨,让人想来就有无涯的落寞。 而与这种落寞紧紧地绾结在一齐的,就是时光。时光是永恒的,但是与往事相关的时光又是飘忽不定的。而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又都在变成往事,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每一刻都生活在烟云笼罩之中。 “许多烟从花草中出发,小红眼睛们胜利地亮着”这一句就让我们见到一幅诗人独对火堆的剪影。夜色降临,一堆火轻轻地燃起,那些温和的火苗里,袅袅的白烟静静地升腾。在诗人的眼中,那闪闪烁烁的火苗,就是烟的眼睛。诗人反复地叹惋“有些晚了”,因为那些美丽的火苗,都要变成“美丽的图案,烛光中精致的水瓶”,火将要熄灭了,我们也就应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火将熄未熄的时候,那柴草上闪烁的火星有着另外的一种摄人心魄的美感。 这种美不是静止的镜像,但诗人却用“精致的水瓶”这一个比喻将其传神地描绘了出来。那将而那袅袅地升腾的白色的烟雾,如花一样覆盖下来,随之而来的是第二天的黎明。而昨日所发生的一切,已经成了为与烟有关的记忆。昨日是什么?有着“子弹击中铜盘”的响亮的声音,有明亮的火光,也有着与甜蜜有关的狂欢。 这些,在这天都只是留下了一些必将沉入港口的碎片。“有点晚了”,我们又一次听到了诗人的叹息,因为在时光里,很多的东西都已经成为无法拯救的旧事,那以前如此真实的一切,包括感情与理想,包括成功与失败,都已经变成时光里的尘埃。这天,悬浮在梦想之上的这天,必将是另外的情形。 与昨夜相关的时光,已经像随风漂走的烟的花朵一样消失了,带

顾城《一代人》赏析

顾城《一代人》赏析 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猛咯内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 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诗,宛如一幅有立体感的版画。 “黑夜”与“光明”形成暗色与亮色的鲜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经过变形的意想,渗透出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艺术表现触发了读者的想象,于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现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的顽强求索的精

神……。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个简单的意向群构成了一个开放时空…………历史转折关头特有的社会景象和人的心理结构。有限中表现出无限,单纯中包孕着深厚,这是诗的特有规律。新诗潮的先行者在追寻人性复归的同时,也在追寻诗向本体的复归。 这首小诗体现了一种现代美的风格。它打破了传统的和谐构图,以不和谐的意象组合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迫使人对历史进行反思。 首先你得知道这是上个世纪一个诗人顾城在1979年4月写的诗,名字为一代人,一代人是指那些经历了文革洗礼的人,那时的他们,几乎把整个青春浪费在了文革上.那是一个几乎黑暗的时代,是一个所有年轻人都迷惘的时代,寻找理想中的出路也就是诗中所说的光明是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个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内心却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可见,这种无比的勇气,能带给一个人冲破黑暗的巨大力量,那么,那一代人,千千万万的企望光明的人,他们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那就将是无穷的,这首诗不是对黑暗的绝望,是对光明的向往,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宣言。

顾城的经典现代诗歌5首

顾城的经典现代诗歌5首 顾城在1973年开始学画,写诗事业也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顾城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顾城诗歌1 方舟 你登上了,一艘必将沉没的巨轮 它将在大海的呼吸中消失 现在你还在看那面旗子 那片展开的暗色草原 海鸟在水的墓地上鸣叫 你还在金属的栏杆上玩耍 为舷梯的声音感到惊奇 它空无一人,每扇门都将被打开 直到水手舱浮起清凉的火焰 顾城诗歌2 我的心爱着世界 我的心爱着世界 爱着,在一个冬天的夜晚

轻轻问她,象一片纯净的 野火,吻着全部草地 草地是温暖的,在尽头 有一片冰湖,湖底睡着鲈鱼我的心爱着世界 她溶化了,就象一朵霜花 溶进了我的血液,她 亲切地流着,从海洋流向 高山,流着,使眼睛变得蔚蓝使早晨变得红润 我的心爱着世界 我爱着,用我的血液为她 画像,可爱的侧面像 玉米和群星的珠串不在闪耀有些人疲倦了,转过头去 转过头去,去欣赏一张广告顾城诗歌3 白夜 在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里 燃烧着一盏 鲸鱼灯 它浓浓地燃烧着

晃动着浓浓的影子 晃动着困倦的桨和自制的钟爱斯基摩人 他很年轻,太阳从没有 越过他的头顶 为他祝福,为他棕色的胡须他只能严肃地躺在 白熊皮上,听着冰 怎样在远处爆裂 晶亮的碎块,在风暴中滑行他在想人生 他的妻子 佩戴者心爱的玻璃珠串 从高处,把一垛垛 刚交换来的衣服 抛到他身上 埋住了他强大而迟缓的疑问他只有她 自己,和微微晃动的北冰洋一盏鲸鱼灯 顾城诗歌4 在大风暴来临的时候

在大风暴来临的时候 请把我们的梦,一个个安排在靠近海洋的洞窟里那里有熄灭的灯和石像由玉带海雕留下的 白绒毛,在风中舞动 是呵,我们的梦 也需要一个窝了 一个被太阳光烘干的 小小的,安全的角落 该准备了,现在 就让我们象企鹅一样 出发,去风中寻找卵石让我们带着收获归来吧用血液使她们温暖 用灵魂的烛光把他照耀这样,我们才能睡去——永远安睡,再不用害怕危险的雨 和大海变黑的时刻 这样,才能醒来,他们才能用喙啄破湿润的地壳

顾城的诗读后感_心得体会

顾城的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顾城的诗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顾城的诗读后感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作者简介: 顾城(1956~1993),生于北京。"文化大革命"中开始写作。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 1988年赴新西兰讲学,后隐居激流岛,1993年杀妻后自杀。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 赏析: 感觉是如此重要,对于诗的受者(即读者),如别林斯基所说的:"诗歌是这样一种东西,要理解它,必须从感觉开始,而不是从反省开始;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后者必须是前者的结果。"对于诗的与者(即诗人),则如艾青所说的:"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由此可见,没有诗的与者和受者的感觉的交流,就不能使诗最终实现"完成"阶段。 顾城的《感觉》,捕捉感觉入诗。要读懂这首诗,一定要破除一个习惯的成见,即每首诗都必须要有主题。事实上,诗可以有主题,也可无主题。一种意念,一种感受(包括感觉),一种情愫,一种趣味,都可以单。独。织就诗。正如朱自清所说的:"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香气,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为此他强调指出:"发现这些未发现的诗,第一步得靠敏锐的感觉,诗

人的触角得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的底子里去。"顾城童年时代被十年动乱的风雨赶出文化的伊甸园,放逐到农村,与白云、沙滩、野花为伴。大自然的云光水声,洗净了他的感觉能力,一旦发而为诗,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顾城的这首小诗,是将感觉语词化的结晶。 诗裁为两节,每节四行,格式齐整。首节驱灰色天地扑入读者眼帘:天、路、楼、雨是灰色的——这是铺垫,在色彩上是欲扬先抑;第二节别见洞天,豁然开朗,在一片灰色的世界里,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诗人从调色盘里,仅撷取灰、红、绿三种颜色,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多么精彩的印象派画景!平淡质朴、朴曝无华的语言组织成的诗的画面,之所以能散发出诱人的芬芳,其奥秘诚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说的,诗人把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变成诗人的"第一印象",使之在计中淹没一切,使其它特征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并且把"事物的特征给他一个刺激,使他得到一个强烈的印象",这正是诗人必须持有的"独特的感觉".顾城成功地将这独特的感觉铭刻在了诗内。 世界是由颜色构成的。顾城却独独拈出三种(其间"雨是灰色的"更是诗人的主观印象),而弃其它于不顾;这些感觉是未经理性过滤的感觉,仅徘徊于感性认识的门口就被诗人敏锐地逮住,带有强烈的直观感。《感觉》有意回避对具象的栩栩如生的描摹,仅仅冻结感官摄取的直觉,如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所说:"我的愿望是再现我听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宁要感觉而放弃情节的课题",但作品却获得了成功。当读者步入诗人所描绘的灰色天地,又陡然领略鲜红和淡绿的明丽色调,突兀感、新鲜感、舒畅感不是象通电一样摇撼心湖吗? 读者从《感觉》一诗中获得的决非仅仅是纯感官刺激。换言之,诗人仅捕捉瞬间感觉入诗,读者从中却可收获知性的认识。那从灰色天地的樊笼里挣脱出来的鲜红和嫩绿,不也是对亮色,抑或是对青春和力的赞美吗?即便是"走过两个孩子"这一细节,细细揣摸,亦有深意可究。它表现的不正是诗人对童心的酷爱吗!顾城是以童心为诗的生命的呵!诗的画面仿佛告诉人们,在一片灰蒙蒙的天地间,"鲜红"的孩子和"淡绿"的孩子给世界带来了希望。 《顾城诗传》读后感 阿果散文 说起顾城,就想到他的诗。

顾城经典诗歌汇总-最新范文

顾城经典诗歌汇总 北岛1949年生于当时的北平(即北京)。1965年9月,北岛考入北京四中高中部。 回忆起在四中不到一年的学习生活,北岛坦言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当时因为数学不好,四中给了北岛的学习压力特别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顾城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顾城诗歌1 过节 毒蛇炫耀口中的钉子 大地有著毒蛇 吞吃鸟蛋的寂静 所有钟表 停止在无梦的时刻 丰收聚敛着 田野死后的笑容 从水银的镜子 影像成双的人们 乘家庭的轮子 去集市 一位本地英雄 在废弃的停车场上 唱歌

玻璃晴朗 桔子辉煌 顾城诗歌2 白日梦 1 在秋天的暴行之后这十一月被冰霜麻醉展平在墙上 影子重重叠叠 那是骨骼石化的过程你没有如期归来 我喉咙里的果核 变成了温暖的石头我,行迹可疑 新的季节的阅兵式敲打我的窗户 住在钟里的人们 带着摆动的心脏奔走我俯视时间 不必转身 一年的黑暗在杯中 2

音乐释放的蓝色灵魂在烟蒂上飘摇 出入门窗的裂缝 一个准备切开的苹果--那里没有核儿 没有生长敌意的种子远离太阳的磁场 玻璃房子里生长的头发如海藻,避开真实的 风暴,我们是 迷失在航空港里的儿童总想大哭一场 在宽银幕般的骚动中收集烟尘的鼻子 碰到一起 说个不停,这是我 是我 我,我们 3 喃喃梦呓的 书,排列在一起 在早晨三点钟

等待异端的火箭 时间并不忧郁 我们弃绝了山林湖泊集中在一起 为什么我们在一起 一只铁皮乌鸦 在大理石的底座下 那永恒的事物的焊接处不会断裂 人们从石棺里醒来 和我坐在一起 我们生前与时代合影挂在长桌尽头 4 你没有如期归来 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一次爱的旅行 有时候就象抽烟那样简单 地下室空守着你 内心的白银 水仙花在暗中灿然开放

顾城诗精选

【生命的愿望】1982.5 (一) 春天来的时候 木鞋上还沾着薄雪 山坡上霸道的小灌木还没有想到梳头 春天走的时候 每朵花都很奇妙 她们被水池挡住了去路静静地变成了草莓 (二) 所有青色的骑士 都渴望去暴雨中厮杀都想面对密集的阳光庄严地一动也不动 秋风将吹过山谷 荣誉将变得暗淡 黑滚珠一样的小田鼠将突然窜过田野 (三) 即使星球熄灭了 果实也会燃烧 在印加帝国的酒窖里储存着太阳的血液 浮雕上聚集着水汽 生命仍在要求 它将在地下生长 变成强壮的根块【陶】1991.2 小孩这里有一片烟一个树叶 一个长鼻子的故事 你可以呆会 不要钱 没入说你 管你的人都在外边 他们喝汽水去了 笑就笑 鸟会在你头上叫出画来【假如……】1981.2. 假如钟声响了 就请用羽毛 把我安葬 我将在冥夜中 编织一对 巨大的翅膀 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 继续飞翔 【弧线】1980.8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信念】1980.8 土地上生长着信念 有多少秋天就有多少春天 是象就要长牙 是蝉就要振弦 我将重临这个世界 我是一道光线 也是一缕青烟 【雨行】1980.8 云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实话】1989.11 陶瓶说,我价值一千把铁锤 铁锤说,我打碎了一百个陶瓶 匠人说,我做了一千把铁锤 伟人说,我杀了一百个匠人 铁锤说,我还打死了一个伟人 陶瓶说,我现在就装着那个伟 人的骨灰 【子弹】1986.10 我听够了世界的胡说八道 说鸟属于网 鱼也属于网 牛属于锯开的松树 南美洲牛蝇属于松胶 我的嗓子属于公鸡 而鸡属于最后一刀 种了二百年的玉米 子弹直往下掉 光荣属于齿轮,柔软属于黄金 我只想在天涯海角放石头和 葡萄 【转弯】1987.4 梦里有许多 房子它们是 相通的从这个台阶 到那个台阶 每个转弯都必须 十分合适 云鸟尽头的绿光 棕红的大地出现果子 他对我讲过死亡 在一条路上 在我手上放了种子 没有声音 后来我是一个人 【给我的尊师安徒生】1980.1 ——安徒生和作者本人都曾 当过笨拙的木匠。 (一) 你推动木刨, 象驾驶着独木舟, 在那平滑的海上, 缓缓漂流…… 刨花象浪花散开, 消逝在海天尽头; 木纹象波动的诗行, 带来岁月的问候。 没有旗帜, 没有金银、彩绸, 但全世界的帝王, 也不会比你富有。 你运载着一个天国, 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 所有纯美的童心, 都是你的港口。 (二) 金色的流沙 湮没了你的童话 连同我—— 无知的微笑和眼泪 我相信 那一切都是种子 只有经过埋葬 才有生机 当我回来的时候 眉发已雪白 沙漠却成了 一个碧绿的世界 我愿在这里安歇 在花朵和露水中间 我将重新找到 儿时丢失的情感 【养鸡岁月】1991.9 你喜欢歌谣孩子 唱过的树都倒了 花开如火也如寂寞

别 顾城诗集赏析

顾城诗集赏析

《别》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像水中的落花,?就像花上的露水……?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

?开篇以“手帕轻挥”这一象征性动作营造出一个在融融春日中情人分别的场面。春天原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就在这烟花三月,“你”和“我”却面临着令人伤怀的离别,可谓“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手帕轻挥”这一满溢柔情的动作描绘出情人依依惜别时的黯然神伤与若有所思,不由引起“我” 的疑虑与猜测:“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远去”是意味着毅然决然放恋人去单飞追梦,还是潇洒背后独自吞咽相思之泪?“马上返回”是对放飞爱人的暗自悔恨,还是对“我”的万般不舍与眷恋?一切尽在不言中。

“手帕轻挥”的心思无以言说,却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复杂微妙的思绪与愁怀。诗人精心选择了两个独特的比喻性意象“水中的落花”和“花上的露水”,诉说情怀。它们都是无比美好而脆弱、短暂、飘忽、难以捉摸、惹人伤感的。分手是无因的,离别是无由的,仿佛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这便是不可知的命运。诗境至此,便脱出喧嚣纷繁的尘世,飞升至一个静谧、透明、单纯、和美的天国中去了,达到了生命与自然、灵魂高度和谐的境界,迷惘变得明朗,感伤变得平静。人生自古聚少离多,“别”是造化的注定,是命运的安排。

?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心非木石岂无感”,“什么也不 是,/什么也不因为”,这心平气和 的自语只是“我”貌似洒脱的自我 安慰罢了,洒脱的背后其实是一种 无可奈何的深沉隐痛与哀怨,更进 一步加重了“我”的迷惘、彷徨与 忧伤。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种落寞、孤独而怅惘的情怀别人 不懂,无以对人言说,也无须言说。 “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水中落花的心思只有影子懂得,花 间朝露的情怀只有清风明白,有此 已足矣。连用三个“只有”将诗人 落寞与怅惘的“别”恨挥发得淋漓 尽致。

顾城的诗歌

顾城的诗歌 一、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二、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三、土地是弯曲的 土地是弯曲的 我看不见你 我只能远远看见 你心上的蓝天 蓝吗?真蓝 那蓝色就是语言 我想使世界感到愉快 微笑却凝固在嘴边 还是给我一朵云吧 擦去晴朗的时间 我的眼睛需要泪水 我的太阳需要安眠 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顾城诗歌《小巷》赏析

顾城诗歌《小巷》赏析 《小巷》中诗人选择了三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 面。“我”拿着钥匙在寻找自己的房间,也即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接 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顾城 诗歌 《小巷》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赏析 】 然而“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 相当的代价, 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 然而“我”是坚定的, “我”在顽强地敲着, 过走过敲。而“我”又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是都在终生寻找吗! 在诗中有一个地方我百思不得其解, 就是“我”为什么拿着的是“旧”钥匙, 这个“旧”字有什么含义吗?难道是为了突出寻找时间之久? 诗题是“小巷”,由此,我们不妨做这样的猜测:这条深深弯进诗人生命里 的小巷,肯定发生过什么。对于一贯唯美的顾城来说,小巷里发生的,肯定是一 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 。正是这个故事,致使诗人,多年后,还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然而,这是 一条“没有门/没有窗”的小巷。有门,诗人可以用钥匙打开。有窗,诗人可以 破窗而入。但是,随着时光的流失,这些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绝 望的情绪,首次流露。但是,诗人并没有死心,仍然在绝望中抱有一丝渴望。于 是,“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本来,用钥匙敲墙,就有驴唇不对马嘴之

嫌, 何况还是一把“旧钥匙”呢?短短两行, 就将诗人伤感绝望的情绪推向极至, 不愧为大家之作。 顾城多短诗, 但大多小诗不小: 灵气, 节制, 层次感强, 张力十足。 《小巷》 同样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特色。 这是我读过的最无奈的诗。 一直以来,有个地方你进不去,你以为钥匙不对,最后发现别人连锁孔都没 留给你。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也不算很惨。 只是你没离开,仍然拿着那把钥匙,在敲。 一个人执着到什么程度,会拿钥匙做出敲的动作。 有时候,人必须执着,不然无法掩饰绝望。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 我爷爷去世后,奶奶有时会一个人跑到他的坟头自言自语。 这种场景很熟悉,我以前只在电视见过, 她说了什么,没人知道。 我只知道,爷爷在世时,他们经常吵架。 等到人没了,奶奶突然发现,连个吵架的人也没了。 老太跟老头吵了一辈子,不分胜负, 现在只剩下老太,练了一辈子嘴皮子,突然独孤求败。 我时常觉得,人比自己想象得坚强, 如果没有人关心自己,没关系,自己可以关心自己。 但人又比自己想象得脆弱, 以至于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孤独,是缺一个随时可以吵架的人。 你敢肆无忌惮的跟对方吵,是因为你知道会和好。 相敬如宾是爱,包容你的肆无忌惮也是爱。 奶奶年纪越来越大,脑子也越来越不清楚。 有一个雨夜,奶奶不见了,家里所有亲戚找了一夜,甚至连河里都都找了。 最后还是在爷爷坟头找到了她。 奶奶当时的场景,大概就是那首诗所说的:拿着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现在不是钥匙的问题,不是门窗的问题,也不怪墙太厚, 而是墙那边根本没有人。 不会再人会听见你的声音。 我很难接受自己老了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突然对自己说一句想吵架了。 吵架最怕的不是翻旧账,而是失去了那个懂你旧账的人。 那些鸡毛蒜皮,从此无人能懂,只剩我拿着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首先要提一点, 这首诗在传播过程中, 常常会有人将“你拿把旧钥匙”中的 主语“你”,误写成“我”,题主也犯了相同的错误,此处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这 个问题。

顾城部分诗歌鉴赏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顾城 【鉴赏一】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鉴赏二】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鉴赏三】 这首诗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 在诗歌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远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的得失的痛苦。近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近处。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