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

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
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

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

伍方斐

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

在那里他注视山下的暖风

他注意鲜艳的亲吻

像花朵一样摇动

像花朵一样想摆脱蜜里的昆虫

他注意到另一种脱落的叶子

到处爬着,被风吹着

随随便便露出干燥的内脏

 ──顾城《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1985)

顾城(1956─1993年)的后期诗歌,有一种反形式或超越形式的倾向。诗人对形式的放逐,是缘于他内在精神的充溢,还是缘于他对“自然”的崇拜,甚或他根本已意识不到形式与内容、结构与材料、技巧与意义等有关的或传统或现代的区分,这要通过分析他后期诗歌既有的形式和风格,才能作出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诗人对形式规则的放弃和否定,是与他对意义(包括文化规则)的否定和放弃相联系的。我们对诗人艺术作品的形式化研究,即是试图扼要把握其在⑴主题与母题,⑵意象、隐喻与象征,⑶语言与文体等艺术层面所呈现的因素,探讨其后期诗歌形式构造的本质。

1992年底,《袖珍汉学》杂志的编辑采访时,谈到不断变化的“我”的阶段性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把自己诗歌创作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然阶段(-1974年)、文化阶段(1977-1982年)、反文化阶段(1982-1986年)和无我阶段(1986年以后)。①本文所称“后期”,大抵相当于顾城所划分的后两个时期,但指的是1985年至1993年这个时间段,内部的分期则以1988年定居海外为界。按顾城自己的表述,在“反文化阶段”,“我用反文化的方式来对抗文化对我的统治,对抗世界。这个时期我有一种破坏的心理,并使用荒诞的语言”,在“无我阶段”,“我对文化及反文化都失去了兴趣,放弃了对‘我’的寻求,进入了‘无我’状态。我开始做一种自然的诗歌,不再使用文字技巧,也不再表达自己。我不再有梦,不再

文化的影响。但如郑振铎先生所云:“‘变文’是‘讲唱’的。讲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这样的文体,在中国是崭新的,未之前有的。”(见其《中国俗文学史》上册,作家出版社1954年版第190页)这“未之前有”之说则与我们上文所说事实不合。

λω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0-31页。

λψ λ{ λ}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0-31页、第134页、第459页。

λζ(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谓说话有“四家数”,即小说、谈经、讲史、合生。然近人一般取小说、讲史两分法。

λ|参见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上册第130-147页。

λ~侯健《有诗为证、白秀英与水浒传》,载宁宗一、鲁德才编《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台湾香港论著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作者郭杰,吉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30023)

责任编辑:陶原珂

有希望,不再有恐惧”。②这“反文化”和“无我”两个阶段,本质上具有共通的一面,都带有明显的反人类与反人本倾向:“反文化”针对的是作为“类”的人及其规范个体行为的“文化”,而反文化的个体和非文化的自然在诗化世界中仍居于中心位置;“无我”则把对文化与世界的否定推向绝对,直至从根本上剥离和摒弃“自我”和“自然”,“无我”的“我”,“既是神,又是鬼,既是人,又是昆虫”,③这显然是对人的“人本”地位的彻底解构,是一种接近死亡又无死亡可言的无为无不为状态,“在我放弃了自己的时候,我忽然就自由了,我终于理解到了什么叫自然而然”。④这个后“文化”甚至也后“自然”的“自然而然”,成了顾城后期诗歌、诗学以至行为的核心。

这也是理解顾城后期诗歌形式与结构因素的前提和关键之点。

一、主题与母题

如果按流行看法,把主题理解为中心观念、主导思想及“被人物、情节和形象具体化了的抽象概念”,把母题理解为“起着扩展叙事的基石作用的简单成分”(参见弗?约斯特《比较文学导论:母题、典型、主题》),那么,顾城诗歌后期各阶段在主题和母题方面明显地各有侧重:“反文化”阶段侧重主题,尽管因主题向母题靠近,意义神秘化,但主题仍不失其可知性与完整;“无我”阶段侧重母题,随着母题向意象的“淡出”及意象的具象化,主题与意义也零散化并逐渐消解,最后彻底消隐为不可知。这一倾向表明,顾城后期诗歌的主题与母题,已成为作品形式构造和功能结构的重要因素。

在1985年至1988年的“反文化”阶段,诗人创作的主题,虽然在明晰度方面已大不如前(有人称他此期的作品“有一种令人战栗的神秘”,“是真正意义上的朦胧诗,除此的朦胧诗,只是一个误称”⑤),但题材领域却已相对内敛、集中,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向母题回归、接近,有关爱欲、死亡与宿命的主题极为突出,其次是神秘和荒诞因素的加入,由这几个元素凸现的反文化

与非理性精神,往往在不同的诗中有大抵相近的表现。在以《颂歌世界》(1985年)为总题的组诗中,爱与死是两个核心主题。其中,表现前者较突出的诗篇有《是树木游泳的力量》、

《提示》、

《本身》、

《季节?保存黄昏和早晨》、

《睡前》、

《就在那个小村里》等。后者写道:“在你的爱恋中活着/很久才呼吸一次/远远的荒地上闪着水流//村子里有树叶飞舞/我们有一块空地/不去问命运知道的事情”。在这里,爱是对抗命运与死亡的方式。但在命运和死亡面前,爱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微小的命运/如同黄昏的脸/如同草菊的光在暗影中晃动”(《封页》)。死亡几乎成为这一组诗中绝大部分作品咏叹的对象,如《方舟》、

《叙事》、《如期而来的不幸》、

《空袭过后》、

《河口》、《丧歌》、

《颂歌世界》、

《硬币中的女王》等,均是集中表现死亡的作品。“你登上了,一艘必将沉沦的巨轮/它将在大海的呼吸中消失”(《方舟》),象征生命希望的方舟带来的是被注定的死亡。“总有人要变成草原的灰烬/变成雪水流出村庄,乌鸦在枯萎/一枚枚沉重的鸟打翻了土地//……总有树要分开空气、河水,分开大地/使生命停止呼吸,被自己的芳香包围”(《河口》),在诗人眼里,意识到死亡是生命和自然的另一种形态,死也就成为美和必然。这一主题在后来的《春天死了》、

《墓床》等诗中有更绚烂、神秘的表现。

到了组诗《水银》(1988年),即“无我”阶段的开始,爱欲与死亡主题进一步母题化,最后合并为“自然”母题中的两个侧面,看似对立的爱欲本能和死亡本能在更深处合而为一:“我把刀给你们/你们这些杀害我的人/像花藏好它的刺/因为我爱过/芳香的时间//……凶手/爱/把鲜艳的死亡带来”(《我把刀给你们》)。这使我们联想到弗洛伊德(S.Freud)在《三个匣子的主题思想》一文中对诗人还原神话的原始意义的过程的描述,“打生命开始,母亲这个形象就以三种形式出现:母亲,根据母亲形象选择的爱人,最后,拥抱每个人的大地母亲”。

⑥生命,爱欲,死亡(永生),这是自然(大地

母亲)形式不同、本质相通的三位一体的形象显现。“无我”的顾城,则摒弃过程与形式而直奔自然本体:“我们摘下熟了的果子/我们创造早已成功的东西//我们摘下已经熟了的果子/微微转动/光芒四溢/我们创造已经成功的东西”(《案》)。自然成功地创造了一切,甚至创造了我们的“创造”,因此放弃自我创造而顺乎自然、回归自然并自然而然,成为诗人艺术与生活潜藏的唯一主题。顾城说《水银》已“完全进入到一种自然的个人化生活”,指的就是这层意思。此后,诗人以“自然状态”写作组诗《鬼进城》(1992年)、

《城》(1993年)等作品,任自然母题碎裂为意象或具象,用片断性的零星句子、偶然性的词汇以至生造词、象声字,书写一种无目的(即兴式的)、无主题(甚至诗的标题与内容毫无关系)却不乏“丰富的象征”与“生动的神秘”的文本。这是顾城自然母题的形式归宿。

二、意象、隐喻与象征

与对意义世界的逐层剥离有关,在意象、隐喻与象征的处理上,顾城后期诗歌走的是一条与现代诗歌相悖的道路,它把现代诗歌中的神秘与反知性成分发展到极端,通过对意象的客观化与零散化处理,和对具象与经验的直接呈现,剔除隐喻与象征中的理性因素,从而把意象、隐喻、象征三者连为一体并神秘化。如果说在现代诗歌中,“一般的过程是,意象变成隐喻,隐喻再变成象征”(参见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意象、隐喻、象征、神话》),那么,顾城后期诗歌则以隐喻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代替意象向隐喻与象征的偏移和过渡,从而避免现代诗歌以象征为终点的意义化过程;而以原型意象(原型或原始意象)为核心的隐喻和象征,无论在本体论还是方法论上,又都能确保自然之境在呈现和建构时的直接性。

以本文开首所引一诗为例。诗中的意象主要有风、花朵、蜜、昆虫、叶子,花朵和叶子是两个中心意象。围绕中心意象展开两个隐喻:“鲜艳的亲吻”(花朵,生命)、

“干燥的内脏”(叶子,死亡),而“亲吻”和“内

脏”同时又是两个拟人化的隐喻性意象。连系两个中心意象和两个隐喻性意象的,是一组连续性的行为动词(“摇动”、

“摆脱”、

“脱落”)和作为动作行为原因的两个意象(“昆虫”、

“风”)。意象和隐喻的融合,展示世界的两面:暖风亲吻花朵的盎然生机(蜜,圆满)和风中落叶的飘零枯萎(昆虫,坏损)。起首两句:“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在那里他注视山下的暖风”,则使这个世界对象化为无分别的统一体。“孤寂的住所”既是一种象征,又是一个象征性意象,它暗示“灵魂”的“孤寂”和“住所”的“孤寂”。而此处,“灵魂”的对应物,已不是一般意象或中心意象,而是潜藏其中并包容一切的象征性原型意象,(诚如荣格所言,“象征不是比喻,不是符号,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意识内容的意象”,)即具有神秘本性的荣枯盛衰同时并存的“自然”,它同时也是上述一系列自然意象的抽象化和具象化。这样,围绕原型意象进行的隐喻和象征,其意味就若隐若显地呈现出来:灵魂甘于孤寂,安于自然,俯视生死并超越生死。这是一个典型的顾城式主题。而这个看似凌驾万物的“灵魂”,它到底在“自然”之内还是之外,也是晚期顾城的一个意蕴玄奥、不乏矛盾的分裂性主题。

顾城诗歌的意象,尽管越往后期越显得破碎、零散,但整体上仍存在一些具有规律性和范式意味的形式基因。“反文化”阶段的作品,大抵以自然意象为主,意象的美感色彩和意象组合的有序性仍有所遗留,中心意象多属于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这与前期自然意象以动植物居多相比是一个微妙变化),如海(重要诗作有《倾听时间》、《海的图案》、

《方舟》、

《爱我吧,海》),水(《溯水》、

《来源》、

《月半》、

《我知道了,什么是眼泪》),风(《风的梦》、

《是树木游泳的力量》、

《风的样子》、

《兼毫》),以及火、光、石头、木头等,其中个别已具有荣格(C.G. J ung)所谓的原始意象的性质。“无我”阶段的意象,逐渐从前一阶段社会化的自然意象,如墙(《有墙的梦寐和醒》)和桶(《没有注满的桶》)等,过渡到纯粹的社会性意

象以至具象,组诗《鬼进城》和《城》是典型代表。这一时期,意象的“意”(知性)和“象”(感性)被客观化为纯粹偶然的个人经验,一种无“意义”的具象。如组诗《城》中的《知春亭》:“那么长的走廊/有粉笔//把手伸得高高的”;《新街口》:“杀人是一朵荷花/杀了就拿在手上/手是不能换的。”这些梦境似的分裂性社会意象(具象),是臻于自然之境的诗人心理经验(包括潜意识)的自然产物,它的“意义”,只能从它与作为整体的自然之境构成的隐喻的或象征的关系去体认。

对隐喻与象征和诗的意象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隐喻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的意义本质,修辞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有关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顾城诗歌的进一步理解。一般说来,隐喻无非两类,即用有生命的事物来比拟无生命的事物的隐喻,和用无生命的事物来比拟有生命的事物的隐喻。前者本质上是诗人的神话式想象,它把个人人格投射到外部事物上,赋予自然以生命和灵魂。这也是前期顾城的隐喻和隐喻性意象的特点。后者截然相反,它在陌生、异己的事物中摸索,它使自己失去生命和主观意识;这种隐喻和神秘象征“是毁坏生命的(de-animizing)”,“它们召集另一个世界,即无生命世界、不朽的艺术、物理的法则”,是一种“把生人化成石头的愿望”,“在根源上是一种对生物学上的生命的强力摧毁,一种有意的隔绝(异化)”。⑦而它的心理本质则是对人作为“正在死亡的动物”的超越和对“永恒”和“永恒的世界”的追求。顾城后期诗歌对无机自然,尤其是晚期对水银(组诗《水银》)、石头(《城》和《鬼进城》的“城”是石头的另一种形态)等隐喻性、象征性意象的偏执,⑧与曹雪芹对石头、狄金森(E.Dickinson)对石化经验、叶芝(W. Y eats)对黄金锻造的执著如出一辙,都是“把文学意象用作一种巫术的-象征的意象”,而实质上“巫术式的隐喻是自然世界的一种抽象”。⑨由此看来,诗人追求的自然之境,反过来对他所运用的意象、隐喻与象征,又有着潜意识的深层影响。

三、语言与文体

这种影响同样也表现在语言和技巧的运用方面。前期顾城在同辈诗人中是语言和技巧意识觉醒最早的诗人之一,在一篇题为《关于诗的现代技巧》(1983年)的文章中,诗人曾对自己早期创作中自发运用与借鉴的现代技巧进行过较详尽的分析,并把“尽得天下之道而无道,尽得天下之法而无法”,作为自己学诗的“最终方法论”。1985年以后,顾城创作的“文化阶段”结束,社会乌托邦的幻灭和随之而来的精神危机,使诗人意识到在自我与世界的对抗中,“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生命的矛盾”,唯有进入超越自我与世界的“自然之境”才能使矛盾得以解脱。诗人对语言和技巧的认识随之也发生了逆转,“从那个时候起,我做一个好玩的事,我不写诗,不使用文字,也不说我自己。但是我给这些文字以自由。它们就像那些我热爱的小昆虫一样爬来爬去,发出声音,就像中国古代《诗经》里许多象声词一样。那是一种自然的声音,像叶子,或鸟快乐时的声音。但这个声音会到我的生命里来,因为我也是从自然里来的。”所以,“诗的语言是一种自然的语言,它到我们人间来,到我们心里来,变成字,变成一个故事,变成我们的生活,它还会离去,它不会留下来。但是它毕竟创造了一种跟我们生命相和谐的生活,使我们想起了遥远的一种生活,作为鱼、作为花、作为树这种不断变幻和死亡的生活。”⑩诗的语言作为自然的语言,对于后期顾城,除上述世界观的意味之外,更是指一种自然的文体。首先,从整个语言系统来看,这种自然文体的口语特点极为突出,它主要表现为:词汇的浅近通俗,语言的拟声色彩和同音、象声字词的大量运用,无格律音韵的叙述性语调,随意、芜杂、片断化的词汇与句群组合,以及多义、歧义、无义的语义构造,同时也不乏口语特有的简捷、明快、直接、鲜活。其次,从语言与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来看,这种自然文体在抽象与具象、概念与感觉、有序与无序、明晰与晦涩、激昂与沉静、修饰与质朴之间的

选择,极端地偏重后者,即它是一种具象的、感觉的、无序的、晦涩的、沉静的、质朴的文体。再次,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来看,这种文体是断裂的、松散的、反逻辑的。

上述语言与文体的自然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与诗人后期诗歌写作的技巧或不再使用技巧有关。诗人后期尤其是“无我”阶段的自然写作,是真正意义的“意识流”、“自由联想”,回忆、想象、幻觉、梦境、潜意识,一切感官的与心理的个人经验(包括某种天启式的神秘体验,某种从自然直接传到诗人生命里的“声音”),都成为诗歌表现的内容,从而影响到语言与文体。如组诗《水银》中的《电传》:“极天尽头/鸟飞/我的脚很小/猪很美/野猪躲过/带针的木棍/一口吃/柞树叶子/红猪/绿身/蓝尾//对/对对/桌子要小/来小土堆。”

《看见》:“我看见苹果/在花开的时候/远远地看/只有这一片是红的//十五只鸟在路上飞/飞过飞不走了”。这是顾城最后岁月提到自己后期诗歌的少数几首样板诗中的两首,还有一首更典型、诗人也更偏爱的,是《水银》中的长篇压轴作品《滴的里滴》。这些诗作在语言与文体方面表现出的口语化、具象感与断裂性,和诗人后期整体风格的明澈与神秘、可知与不可知,是互为表里的。有些甚至已走向绝对的神秘与不可知,如“上次不是这样/己已己已/己已己已”(《扫描》),“小人过/马来了/苏绿索/有个尚大的祖国”(《倚天》),“天天有个/个个像了”(《青虹》)。它们把诗在语言、文体和技巧上的可能性,向“自然”的方向推到了极限,从而也把作为“艺术”的诗推到了接近自我解构的边缘。用诗人自己的话说是“我甚至不再想这是否是艺术”。

德国文体学家施皮策(L.Spitzer)在分析作家的文体风格与心理的关系时指出,“背离正常的精神生活引起的精神激动,必须有一种背离正常用法的语言来表达它”。 λ?顾城后期诗歌的自然文体,看似超越形式,实际是一种否定正常形式与正常精神的特殊形式,它通过“背离正常用法的语

言”来建构背离正常文化世界的自然之境,同时作为一种“背离正常的精神生活引起的精神激动”的产物,这种自然之境(包括自然文体)也深深烙上了诗人个性与心理的印痕,它并不是纯然客观与自然的:诗人对口语和“声音”的崇拜,是基于德里达(J. Derrida)所揭示的一个逻各斯中心主义者对“声音与心灵有着实质的并且直接的近似关系”

λω的信仰,是诗人对返回本源与先在的统一性本质的内心吁求;诗人对具象图景的呈现,是一种“回到事物本身”的诗化的现象学还原,它本质上是对文化化的意义世界的“悬置”与否定;而对断裂性的注重,则与他对人性世界的疏离与分裂、颠覆与重组的潜在欲望有关。

这类问题,已超出形式研究的范围,而成为心理分析的对象了,我们将另文论及。

①②③参见《无目的的“我”──顾城访谈录》,顾工编《顾城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2-4页。

④顾城《从自我到自然》,《香港文学》108期, 1993年12月。

⑤赵毅衡《死亡诗学》,虹影、赵毅衡编《墓床─顾城、谢烨海外代表作品集》,作家出版社, 1993年,391页。

⑥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74页。

⑦⑨

λ?参见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225-230页,197页。

⑧这在顾城同时期的绘画中也有明显表现,参见谢烨《顾城的画》有关水与石头两类线条的论述,《墓床》,356页。

⑩顾城《我在等待死亡的声音》,《墓床》,226 -227页。

λω德里达《文字语言学》,转引自王岳川著《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81页。

作者伍方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510421)

责任编辑:陶原珂

顾城诗歌赏析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主要作品集有《黑眼睛》《英儿》《灵台独语》等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诗人是天生的忧郁者,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为细腻的感觉,更灵敏的触觉。快乐更纯粹,忧伤也更直接。对待生活更热情,也更偏执。他们的世界,自成一个王国。于是在顾城的笔触里,我们读到一个明亮宽广的世界,也读到一片永远来不及长出草的牧场;读到一个孩子的任性和张狂,也读到他面对现实的忧伤和迷茫;读到坚持,读到慌张;读到梦想,读到绝望;读到天黑,读到天亮。最终,他用他行云流水般的疯言疯语,用一个孩子般的固执天真,紧握住手中的力量,直面绝望,坚持希望。 接下来我们欣赏几首顾城的小诗。 【赏析】《小花的信念》 有很多人喜欢顾城这位诗人,喜欢他在《一代人》当中,写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总喜欢仰着头看树,低着头看花,蹲着身子看蚂蚁。这首诗也许就是他一个人走山路的时候,看到一片黄色的小花,写下来的吧!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一读这首诗,找找诗带给你的与众不同的感觉。(学生齐读) 你有什么感觉?你一时说不上来,是吧?我也和你一样。一开始读,我们就被带入了一条“山石组成的路”,我们边读,边驻足,因为文字组成的诗句总让我们要停一停,要想一想,例如想:“小花遇到石头怎样的冷遇呢?”“石头真的会发芽吗?”“令它发芽的力量是什么?” 读这首诗,让我们学会了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很奇怪,在脑海里是接连不断席卷而来的,当你读完整首诗,我们又会继续思考下去:小花的信念究竟是什么?是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吗?小花,它像我们身边的哪些人呢?……这样的思考,就使得读诗有价值了,也使得你有长进了。你还可以模仿着写写《小草的信念》《小树的信念》《小雨的信念》,同样在写的时候,要学着边写边思考哦。 这首诗不长,仅仅只有9句,但是却通过石头的变化巧妙地写出了小花的信念: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真诚地期待真诚,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谢谢那片长在山石上的小花,带给了我们这么多可贵的思考! 【赏析】《星月的来由》是顾城12岁时写的诗。星星和月亮是我们太常见的事物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它们从哪儿来的?我们已经忽略。但诗人以它永远好奇而敏感的心去感受世界,体悟生活,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顾城的这首儿童诗,用清澈透明、亲近自然的语句,表达他奇异的想象,给我们一个神奇而纯粹的世界,因此,读来让人感到纯净、透明,充满孩子的童趣与好奇。现在,我们的世界,我们孩子的世界,还有这么美丽吗? 【赏析】《调》表达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土块》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诗里,我们看到了自然界的一切,太阳、月亮、星光、树林、花草……都充满着和谐的美。我们也明白了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相信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顾城经典语录大全

顾城经典语录大全 1、山影里出现远古的武士挽着骏马路在周围消失他变成了浮雕变成纷纭的故事今天像恶魔明天又是天使——顾城《山影》 2、吹号/为了使母亲痛哭/为了使孩子骄傲——顾城《古代战争》 3、上帝说:“地球是一个苹果”,太阳说:“我会把它晒干”。于是,海枯了,绿野化为了飞尘——顾城 4、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顾城 5、路也许很窄但总是会有路也许很长但总会到头马不是好马那就能走就走马不听指挥那就随处停留——顾城 6、鸟都不知该往哪飞好了你的笑更像一些会飘的白云——顾城《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7、活得钝了也有危险像小杯子一样忽一日周围都是石头—

—顾城《结果》 8、《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顾城《顾城诗集》 9、呵,南方这是你的童年也是我的梦幻——顾城《水乡》 10、平常人是一个钟,哑了,灵魂荡起来的时候,生命就响了,都是回声,传到很远的地方去。——顾城《英儿》 11、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顾城《杨树》 12、我想,到空旷的海上只要说,爱你鱼群就会跟着我游向陆地。——顾城《分别的海》 13、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顾城 14、你在阳光里,我也在阳光里。——顾城 15、爱情的美好总是引人无限遐想,如云一样,而云成其为云,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题二

生动隽美谱华章 ——诗歌艺术手法(二)之表现手法 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 例: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 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三)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门前顾城赏析

门前顾城赏析 导语:顾城 (1956—1993),北京人,当代诗人,朦胧诗人代表之一。著有诗集《黑眼 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 寓言 诗选》、《城》等。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门前顾城赏析,希望可以帮助 到大家! 门 前 顾 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我们需要 土地,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用木鞋挖着 泥土,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 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选自《八十年代诗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 年版 门前顾城赏析 《门前》是一首童心外溢的诗,写于 1982 年 8 月,词句平淡明白,以儿童 般的遐想完成节律与意境上的天然纯真。 然而,这毕竟是一篇成年人的童话,它不是把美好寄托在遥远地方,它也不 敢如孩子般坚定不移地幻想着未来,而是把希望放在一个“门口”、一个“早 晨”。这个狭小的地域“门口”,这段短暂的时光“早晨”,在我们看来,似乎 并不象征着童年, 并不象征着蓬勃的生机, 而只是带着这样的一种童年的幻想在 漫长的纷繁生活中,随时可以出现的短暂的“美好”。 顾城是从“文革”中泅游过来的诗人, 他如同从沼泽中起来的麋鹿一般, 不 会为遍地鲜花的大地所迷醉。 因而他对存身的时空不敢有丝毫的慷慨, 而是将经 过的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抓住细细地咀嚼一番。 我们看到:“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我们看到:“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 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诗人给了我们一个狭狭的场 景,一段短短的时间,一种几乎是静止的运动。他嚼得这样细,这样有滋有味。 他在这几行恬静的笔触中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呢?展现了饱尝甜酸苦辣的童心未泯 的成年人,对生命中偶尔呈现的短暂美好的极其珍惜。 片刻美好时光, 也许要用几十年的等待和挣扎来换取, 头脑清醒的人决不会 天真地去崇拜未来。一旦拥有,就要好好把握,也许,这一瞬间的美好在生命中 只有一次。因而诗人写道:“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因而诗 人说: “早晨, 黑夜还要流浪/我们把六弦琴给他/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我们要乘着它/度过一生”。 诗中以对失去美好的恐惧来拒 绝时空的扩展, 这是用心的首饰盒收藏了人生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我们大概不会 再去指责这几行诗中, 透出的保守和消极吧, 我们不难理解, “有门不用开开”、 “把六弦琴给他”并非是对生活的叛逆,而是对美好的至爱与依恋。对于土地, 诗人却用一个“乘”字, 读者会自然联想到阿拉伯童话世界中那一张飘越天空的 神奇地毯。 所有诗人, 都是具有儿童情结的, 因而一旦那种童年的梦想在现实中被我们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55句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 55 句 顾城 诗集经典句子 一 1) 平常,人是按社会的幸福在生命上划来划去,像裁纸刀。 ——顾城 2)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 3)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顾城 4) 一个人,必须有太阳。 ——顾城 《我喜欢在路上走》 5) 人的责任 是照顾一块屋顶 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 早上有门 ——顾城 《时辰》 6) 我要在最细的雨中 吹出银色的花纹 让所有在场的丁香 都成为你的伴 娘 我要张开梧桐的手掌 去接雨水洗脸 让水杉用软弱的笔尖 在 风 中写 下婚 约 — — 顾城 《南国之秋》 7) 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 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 ——顾城 《生日》 8)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 活。 ——顾城 《错过》 9)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 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顾城 《门前》 10)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二 1) 推开门 带上最合法的表情 不要看见别人 也藏好自己的心 ——顾城 《世界和我()》 2) 好久没看见雪了 只有春天和绣球花 开得盛呢盖着 我薄薄的屋顶 有人 爱花有人爱人 有人爱雪 而我 却爱灰烬的纯洁 提 水 看山 看火被 烟 带走 落叶纷纷绿荫长长 光束累累 阳光水和灰烬 一朵花的颜色 爱的三个季节 —— 顾城 《岛》 3) 人时已尽,人世还长,我在中间,应该休息 ——顾城 4) 像三月的风扑击明亮的草垛 春天在每个夜晚数她的花朵 ——顾城 《我 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5) 一个小纸风车 丢在发白的草上 它被微风欺骗 徒劳的追赶夕阳 ——顾

顾城早期诗歌窥探

顾城曾将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自然的我(1969-1974)、文化的我(1977-1982)、反文化的我(1982-1986)、无我(1986-1993)。我们姑且将“自然的我”与“文化的我”称之为顾城创作的早期阶段,从此阶段入手对其诗歌进行深入剖析。 一、活在自然中与自然抒情的诗风 顾城在6岁时写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首诗,当然,这首诗并没有体现多大的文学价值,但却从中早早地展现出一个天才诗人的天赋,并为他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埋下了伏笔。1969年,顾城随父下放至山东农村,这既给他带来了艰苦的农村生活,但更重要的是,也为他接触自然、师法自然提供了条件,身处自然成就了“自然的我”。在这里,顾城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此时的顾城正处于少年时期,因此,这个“我”本身就“有一种孩子气,有梦,有希望,也有恐惧”。 这个时期的诗作比较自然、抒情,是他在对自然、对世界、对自己说话。 “大雁,你飞走吧,/你飞过去——/不要盘旋,不要停;/请你告诉慈爱的春天,/不要忘记这里的渔村。”(《大雁》); “奔腾不歇的江河,/起伏连绵的山川,/惊天动地的旱雷,/撕破雨云的闪电,/呵——/多少谜/多少梦/多少沉冤……布尔的《昆虫记》给这种爱施加了强大的影响,激发了顾城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因此,当他“听到要全家下放时,竟十分欢喜,想着终于可以自由地到自然中去了。”同时,收集的昆虫标本又使大自然给了他丰富的自然地语言。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仅仅是出于一种表达感悟的渴望。“虽然生存是艰难的,我对美的信仰却并没有削减;这种信仰有了另一种表达,就是写诗。”[1] (P22) 不用在乎技巧,不用揣摩语言,“诗好像是天已经做好的,我只是把它写下来”好像是神来之笔,是自然地流露,是天成之作。就像李白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们再来看这首《生命幻想曲》,正如题目所言,这是一首对“生命”的“幻想”诗,或者说写的是一首生命的思索诗,作者是通过幻想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作者把生命置于自然中,“贝壳”“柳枝”“夏蝉”“晨雾”“蓝天”“阳光”“黑夜”“银河”“星星”“新月”“海洋”“阴云”“麦秸”“百里香和野菊”“蟋蟀”“花香”,在这首诗里,所有的意象都源于大自然,而诗的语言也是极其自然,体现了诗的“自然”质地。这首诗共有两小节。第一小节作者写把贝壳当作船,以晨雾为帆,把“幻想和梦”放在里边,动力就是“太阳”和“风”,

顾城的经典诗句赏析

顾城的经典诗句赏析 导读:诗句大全顾城的经典诗句赏析 1、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顾城《早发的种子》 2、在新鲜的泥土墙上,青草开始生长,每扇木门,都是新的,都像洋槐花那样洁净。窗纸一声不响,像空白的信封。不要相信我,也不要相信别人。——顾城《初夏》 3、你应该是一场梦,我应该是一阵风。——顾城《你和我》 4、我离开了墓地,只留下,夜和失明的野藤,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摸索着你们的一生,远了,更远了,墓地,愿你们安息,愿那模糊的小路,也会被一个浅绿的春天悄悄擦去。——顾城《永别了,墓地》 5、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顾城《杨树》 6、星星打扮好了都在下山,月亮犹犹疑疑却不孤独。——顾城《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7、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顾城《避免》 8、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没有痛苦的爱情。——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9、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10、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顾城《忧天》 11、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顾城《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12、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 13、阳光在天上一闪又被乌云掩盖,暴雨冲洗着我灵魂的底片。

顾城的经典诗句_1

23、我要在透明的火焰里,变得像灰烬一般轻松。 24、于山于海,于水于滨。双木非林,田下有心。 25、只有在你生命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 26、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7、心的碎片,又重新组合,但再不是天真的我。 28、阳光水和灰烬,一朵花的颜色,爱的三个季节。 29、人,能生能聚,便是幸事,日子如何都在心情。 30、世上只有一本书就是你,别的书,都是它的注释。 31、在淡淡的秋季,我多想穿过枯死的篱墙,走向你。 32、鸟儿都不知道该往哪儿飞了,你的笑更像漂泊的云。 33、整个雨季,你都在飞。把红宝石的泪珠,不断衔来。 34、我唱呵,唱自己的歌,直到世界恢复了史前的寂寞。 35、不要问我的过去,我回来了,这就是我全部的故事。 36、树留下了伤口,也就多了一只眼睛去戒备这个世界。 37、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38、平常,人是按社会的幸福在生命上划来划去,像裁纸刀。 39、真实未必在现实里,梦往往是最值得依赖的,他不说谎。 40、我要用生命里最柔软的呼吸,化成一片,值得猜测的痕迹。 41、在醒来时,世界都远了。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 42、阳光在天上一闪又被乌云掩盖,暴雨冲洗着我灵魂的底片。

43、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 样。 44、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 中。 45、爱不可怕,可怕的是爱得不够,最可怕的是爱得不够还要 勉强。 46、把回想留给未来吧,就像把梦留给夜,泪留给大海,风留 给帆。 47、我端起那杯苦酒对生活说:不够在需要心的地方请放上一 块石头。 48、晨光中,你那么不真实地站着,像个字母。我不是走近, 就是走开。 49、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我们站着什么都不说,就 十分的美好。 50、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51、我迟疑,也敏捷;我孤僻,也能与众多的人交往;我多变,也始终不变。 52、干死的草,裹着溺死的小猫,赞美总有相应的诅咒,可惜,再无法表达。 53、还是让门铃歌唱吧,把太阳带回家。我们是夏天的爱人, 冬天只是个童话。 54、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 因为我怀疑生活。 55、我没有被谁知道,也没有被谁忘记。活在别人的回忆里,

(完整版)顾城《一代人》的赏析

顾城
顾城《一代人》的赏析
《一代人》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 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顾城《一代人》 的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赏析一
全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 眼睛、光明。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这一首诗歌
具有了深思的魅力。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 性。
这是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这一种相悖是在两个层面 上的。
第一个层面是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
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茫的黑暗里,眼 睛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 却是“黑色的眼睛”。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 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 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那个时代的背景。
第二个层次的相悖是诗歌内在的相悖。这主要集中在“光明”这一意象上。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深沉的黑夜,诗人要寻找光明。诗人正要用那黑 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这是诗人奏响的反叛黑夜的一声号角。这个层次也是这首诗 歌的主旨所在:诗人不仅要反思黑夜般的过去和倾诉心中的苦痛,更要寻觅。
所以诗人为这只有两句话的诗起了一个宏大而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但 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了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的呼

顾城诗歌门前

顾城诗歌门前 顾城 是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 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早期的诗歌 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为大家分享了顾城诗歌《门前》原文及赏 析。 《门前》 顾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它只用指 尖,触了触阳光 赏析 《门前》是一首童心外溢的诗,写于1982年8月,词句平淡明白,以儿 童般的遐想完成节律与意境上的天然纯真。 然而,这毕竟是一篇成年人的童话 , 它不是把美好寄托在遥远的地方, 它也不敢如孩子般坚定不移地幻想着未 来,而是把希望放在一个“门口”、一个“早晨”。这个狭小的地域“门口”, 这段短暂的时光“早晨”,在我们看来,似乎并不象征着童年,并不象征着蓬勃 的生机,而只是 带着这样的一种童年的幻想在漫长的纷繁生活中,随时可以出现的短暂的 “美好”。 顾城是从“文革”中泅游过来的诗人, 他如同从沼泽中起来的麋鹿一般, 不 会为遍地鲜花的大地所迷醉。 因而他对存身的时空不敢有丝毫的慷慨, 而是将经 过的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抓住细细地咀嚼一番。 我们看到: “门很低, 但太阳是明亮的”; 我们看到: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 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 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诗人给了我们一个狭狭的场 景,一段短短的时间,一种几乎是静止的运动。他嚼得这样细,这样有滋有味。 他在这几行恬静的笔触中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呢? 展现了饱尝甜酸苦辣的童心未泯的成年人, 对生命中偶尔呈现的短暂美好的 极其珍惜。 片刻的美好时光, 也许要用几十年的等待和挣扎来换取, 头脑清醒的人决不 会天真地去崇拜未来。一旦拥有,就要好好把握,也许,这一瞬间的美好在生命 中只有一次。因而诗人写道:“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因 而诗人说:“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 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 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 度过一生”。 诗中以对失去美好的恐惧来拒绝时空的扩展, 这是用心的首饰盒 收藏了人生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我们大概不会再去指责这几行诗中, 透出的保守 和消极吧,我们不难理解,“有门不用开开”、“把六 弦琴给他”并非是对生活的叛逆,而是对美好的至爱与依恋。对于土地,诗 人却用一个“乘”字, 读者会自然联想到阿拉伯童话世界中那一张飘越天空的神 奇地毯。

顾城经典语录

顾城经典语录 寄语:顾城,男,原籍上海,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今天为大家收录了顾城经典语录,欢迎阅读。 1. 我离开了墓地,只留下,夜和失明的野藤,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摸索着你们的一生,远了,更远了,墓地,愿你们安息,愿那模糊的小路,也会被一个浅绿的春天悄悄擦去。——顾城《永别了,墓地》 2. 眯着眼睛/独自在落叶的路上穿过/让那些悠闲的风/在身后吃惊——顾城《自信》 3. 你在阳光里,我也在阳光里。——顾城 4. 你们都到生活里去了,生活里人口众多。——顾城 5. 清明/淡紫色的风/颤动着——/我走来,轻轻地/带着丝一样漂浮的呼吸/带着湿润的影子/鲜黄的油菜花/蒲公英,小鹅——顾城《水乡》 6. 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它们总在一起,我们总要再见。再见,为了再见。——顾城《再见》 7. 棕榈树和橡树低垂着头,太阳猛烈地照耀着城市。城市静静地,却没有夏蝉的喧鸣。——顾城《南亚》 8. 太阳照耀着冰雪,冰雪在流着眼泪;它们流到了地上,变成了一汪汪积水./太阳照耀着积水,积水在逐渐干枯;它们飞到了天上,变成了一团团云雾。太阳照耀着云雾,云雾在四方飘荡;它们飘到了火道,变成了一个个空想。——顾城《太阳照耀着》 9. 是树木游泳的力量/使鸟保持它的航程/使它想起潮水的声音/鸟在空中说话:/它说:中午/它说:树冠的年龄/芳香遍布我们的全身/长长清凉的手臂越过内心/我们在风中游泳寂寞成型/我们看不见最初的日子/最初,只有爱情——顾城《是树木游泳的力量》 10. 我的心里发冷又发热,忍受着希望的疼痛。——顾城 11. 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一)

主备人:王玉娥审核:学科主任:年级主任:使用时间: 古代诗歌鉴赏(九) 【考点】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1. 学习判断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赏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培养欣赏鉴别诗歌的兴趣和能力。【使用说明】 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 1、阅读复习资料相关内容,了解本考点的选材、题型、赋分及命题特点,做到明确考向,有的放矢。 2、阅读下面补充内容,了解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 (1)渲染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2)烘托 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用于艺术创作,“烘托”就是指通过别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例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4)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与下文“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5)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 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6)象征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例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课前热身】 判断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渲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烘托) 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反衬)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 【牛刀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景对抒情有什么作用?(2分)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渲染的艺术手法,烘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抚今追昔之感。 【合作探究】链接高考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5分)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 1

中学生关于《顾城的诗》读后感精选5篇2019

中学生关于《顾城的诗》读后感精选5篇2019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关于《顾城的诗》读后感精选5篇2019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关于顾城的诗读后感精选5篇2019(一) 读顾城的诗歌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挑战想象力的快意,因为他笔下的世界是与我们所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童话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让你在五彩斑斓之间忘记了现实。他的诗里,所有的令人欲解不得又欲罢不能的奇幻活泼的想象,并非诗人刻意为之的技巧,事实上,真正的诗人是拒绝技巧的,诗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触摸本真的感觉,他只是在记录,而不是在创造。 换句话说,诗不是他灵感的产品,诗是对面飞来的精灵,她可能来自丛林,可能来自溪水,可能来自蝴蝶轻轻舞动的翅膀,可能来自神秘的时光深处。 《许多时光,像烟》这一首诗,也会就会唤醒我们的这种奇妙的感觉。时光,以及与时光相关的往事,当我们站在某一个地方蓦然回首的时候,常常能有烟波浩渺之感。秦观的《满庭芳》中有“多少蓬莱往事,回首处,烟霭纷纷。斜阳外,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时光里的浪子为之唏嘘不已。 西沉的落日,万点的归鸦,无语东流的水,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一切都被朦胧的烟霭中轻轻地裹着,仿佛是一幅以追忆逝水年华为主

题的水墨,让人想来就有无涯的落寞。 而与这种落寞紧紧地绾结在一齐的,就是时光。时光是永恒的,但是与往事相关的时光又是飘忽不定的。而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又都在变成往事,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每一刻都生活在烟云笼罩之中。 “许多烟从花草中出发,小红眼睛们胜利地亮着”这一句就让我们见到一幅诗人独对火堆的剪影。夜色降临,一堆火轻轻地燃起,那些温和的火苗里,袅袅的白烟静静地升腾。在诗人的眼中,那闪闪烁烁的火苗,就是烟的眼睛。诗人反复地叹惋“有些晚了”,因为那些美丽的火苗,都要变成“美丽的图案,烛光中精致的水瓶”,火将要熄灭了,我们也就应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火将熄未熄的时候,那柴草上闪烁的火星有着另外的一种摄人心魄的美感。 这种美不是静止的镜像,但诗人却用“精致的水瓶”这一个比喻将其传神地描绘了出来。那将而那袅袅地升腾的白色的烟雾,如花一样覆盖下来,随之而来的是第二天的黎明。而昨日所发生的一切,已经成了为与烟有关的记忆。昨日是什么?有着“子弹击中铜盘”的响亮的声音,有明亮的火光,也有着与甜蜜有关的狂欢。 这些,在这天都只是留下了一些必将沉入港口的碎片。“有点晚了”,我们又一次听到了诗人的叹息,因为在时光里,很多的东西都已经成为无法拯救的旧事,那以前如此真实的一切,包括感情与理想,包括成功与失败,都已经变成时光里的尘埃。这天,悬浮在梦想之上的这天,必将是另外的情形。 与昨夜相关的时光,已经像随风漂走的烟的花朵一样消失了,带

高考诗歌鉴赏:古诗词35种艺术手法

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代诗词的35种艺术手法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艺术手法,今天,跟大家分享古诗词中的35种艺术手法,了解了这些,无论是对于古诗词学习还是写作,都大有裨益。艺术手法,意为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直抒胸臆】 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融情于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托物言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托物起兴】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余靖《子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巧用衬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周邦彦《春雨》 【联想巧妙】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细节逼真】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欲扬先抑】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以动写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顾城的经典现代诗歌5首

顾城的经典现代诗歌5首 顾城在1973年开始学画,写诗事业也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顾城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顾城诗歌1 方舟 你登上了,一艘必将沉没的巨轮 它将在大海的呼吸中消失 现在你还在看那面旗子 那片展开的暗色草原 海鸟在水的墓地上鸣叫 你还在金属的栏杆上玩耍 为舷梯的声音感到惊奇 它空无一人,每扇门都将被打开 直到水手舱浮起清凉的火焰 顾城诗歌2 我的心爱着世界 我的心爱着世界 爱着,在一个冬天的夜晚

轻轻问她,象一片纯净的 野火,吻着全部草地 草地是温暖的,在尽头 有一片冰湖,湖底睡着鲈鱼我的心爱着世界 她溶化了,就象一朵霜花 溶进了我的血液,她 亲切地流着,从海洋流向 高山,流着,使眼睛变得蔚蓝使早晨变得红润 我的心爱着世界 我爱着,用我的血液为她 画像,可爱的侧面像 玉米和群星的珠串不在闪耀有些人疲倦了,转过头去 转过头去,去欣赏一张广告顾城诗歌3 白夜 在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里 燃烧着一盏 鲸鱼灯 它浓浓地燃烧着

晃动着浓浓的影子 晃动着困倦的桨和自制的钟爱斯基摩人 他很年轻,太阳从没有 越过他的头顶 为他祝福,为他棕色的胡须他只能严肃地躺在 白熊皮上,听着冰 怎样在远处爆裂 晶亮的碎块,在风暴中滑行他在想人生 他的妻子 佩戴者心爱的玻璃珠串 从高处,把一垛垛 刚交换来的衣服 抛到他身上 埋住了他强大而迟缓的疑问他只有她 自己,和微微晃动的北冰洋一盏鲸鱼灯 顾城诗歌4 在大风暴来临的时候

在大风暴来临的时候 请把我们的梦,一个个安排在靠近海洋的洞窟里那里有熄灭的灯和石像由玉带海雕留下的 白绒毛,在风中舞动 是呵,我们的梦 也需要一个窝了 一个被太阳光烘干的 小小的,安全的角落 该准备了,现在 就让我们象企鹅一样 出发,去风中寻找卵石让我们带着收获归来吧用血液使她们温暖 用灵魂的烛光把他照耀这样,我们才能睡去——永远安睡,再不用害怕危险的雨 和大海变黑的时刻 这样,才能醒来,他们才能用喙啄破湿润的地壳

顾城的诗读后感_心得体会

顾城的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顾城的诗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顾城的诗读后感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作者简介: 顾城(1956~1993),生于北京。"文化大革命"中开始写作。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 1988年赴新西兰讲学,后隐居激流岛,1993年杀妻后自杀。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 赏析: 感觉是如此重要,对于诗的受者(即读者),如别林斯基所说的:"诗歌是这样一种东西,要理解它,必须从感觉开始,而不是从反省开始;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后者必须是前者的结果。"对于诗的与者(即诗人),则如艾青所说的:"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由此可见,没有诗的与者和受者的感觉的交流,就不能使诗最终实现"完成"阶段。 顾城的《感觉》,捕捉感觉入诗。要读懂这首诗,一定要破除一个习惯的成见,即每首诗都必须要有主题。事实上,诗可以有主题,也可无主题。一种意念,一种感受(包括感觉),一种情愫,一种趣味,都可以单。独。织就诗。正如朱自清所说的:"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香气,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为此他强调指出:"发现这些未发现的诗,第一步得靠敏锐的感觉,诗

人的触角得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的底子里去。"顾城童年时代被十年动乱的风雨赶出文化的伊甸园,放逐到农村,与白云、沙滩、野花为伴。大自然的云光水声,洗净了他的感觉能力,一旦发而为诗,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顾城的这首小诗,是将感觉语词化的结晶。 诗裁为两节,每节四行,格式齐整。首节驱灰色天地扑入读者眼帘:天、路、楼、雨是灰色的——这是铺垫,在色彩上是欲扬先抑;第二节别见洞天,豁然开朗,在一片灰色的世界里,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诗人从调色盘里,仅撷取灰、红、绿三种颜色,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多么精彩的印象派画景!平淡质朴、朴曝无华的语言组织成的诗的画面,之所以能散发出诱人的芬芳,其奥秘诚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说的,诗人把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变成诗人的"第一印象",使之在计中淹没一切,使其它特征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并且把"事物的特征给他一个刺激,使他得到一个强烈的印象",这正是诗人必须持有的"独特的感觉".顾城成功地将这独特的感觉铭刻在了诗内。 世界是由颜色构成的。顾城却独独拈出三种(其间"雨是灰色的"更是诗人的主观印象),而弃其它于不顾;这些感觉是未经理性过滤的感觉,仅徘徊于感性认识的门口就被诗人敏锐地逮住,带有强烈的直观感。《感觉》有意回避对具象的栩栩如生的描摹,仅仅冻结感官摄取的直觉,如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所说:"我的愿望是再现我听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宁要感觉而放弃情节的课题",但作品却获得了成功。当读者步入诗人所描绘的灰色天地,又陡然领略鲜红和淡绿的明丽色调,突兀感、新鲜感、舒畅感不是象通电一样摇撼心湖吗? 读者从《感觉》一诗中获得的决非仅仅是纯感官刺激。换言之,诗人仅捕捉瞬间感觉入诗,读者从中却可收获知性的认识。那从灰色天地的樊笼里挣脱出来的鲜红和嫩绿,不也是对亮色,抑或是对青春和力的赞美吗?即便是"走过两个孩子"这一细节,细细揣摸,亦有深意可究。它表现的不正是诗人对童心的酷爱吗!顾城是以童心为诗的生命的呵!诗的画面仿佛告诉人们,在一片灰蒙蒙的天地间,"鲜红"的孩子和"淡绿"的孩子给世界带来了希望。 《顾城诗传》读后感 阿果散文 说起顾城,就想到他的诗。

现代诗人顾城的经典诗句汇总

现代诗人顾城的经典诗句汇总 【篇一】现代诗人顾城的经典诗句 1、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重重的墙——顾城《小巷》 2、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顾城 3、推开门带上最合法的表情不要看见别人也藏好自己的心——顾城 4、好久没看见雪了只有春天和绣球花开得盛呢盖着我薄薄的屋顶有人爱花有人爱人有人爱雪而我却爱灰烬的纯洁提水看山看火被烟带走落叶纷纷绿荫长长光束累累阳光水和灰烬一朵花的颜色爱的三个季节——顾城《岛》 5、我的心爱着世界爱着,在一个冬天的夜晚轻轻吻她,像纯净的野火吻着全部草地草地是温暖的,在尽头有一片冰湖,湖底睡着鲈鱼我的心爱着世界她融化了,像一朵霜花融进了我的血液,她亲切地流着,从海洋流向高山,流着,使眼睛变得蔚蓝使早晨变得红润我的心爱着世界我爱着,用我的血液为她画像,可爱的侧面像玉米和群星的珠串不再闪耀有些人疲倦了,转过身去,欣赏一张广告——顾城《顾城的诗》 6、我喜欢在路上走/太阳爱我/也爱所有人/我渴望成为一片大陆/在她的注视下/拒绝海洋——顾城《我喜欢在路上走》 7、执者失之。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顾城《执者失之》 8、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顾城《生命幻想曲》

9、你应该是一场梦,我应该是一阵风。——顾城《你和我》 10、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 它们总在一起,我们总要再见。再见,为了再见。——顾城《再见》 11、阳光一动不动/风在织它的毯子/大江万顷/但做无波之声—— 顾城《写经》 12、时钟在教堂里栖息沉静地嗑着时辰——顾城《我会像青草一 样呼吸》 13、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顾城《感觉》 14、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顾城《早发的种子》 15、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 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 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16、人时已尽,人世还长,我在中间,应该休息——顾城 17、像三月的风扑击明亮的草垛春天在每个夜晚数她的花朵—— 顾城《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18、一个小纸风车丢在发白的草上它被微风欺骗徒劳的追赶夕阳——顾城 19、树枝因疏忽使得我见月而月不见我亦不见树枝——顾城 20、星星打扮好了都在下山月亮犹犹疑疑却不孤独——顾城《我 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