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224机巷掘进作业规程炮掘 精品

推荐-1224机巷掘进作业规程炮掘 精品
推荐-1224机巷掘进作业规程炮掘 精品

作业规程贯彻考试签字栏

目录

编制依据 (4)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5)

第二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6)

第三章:劳动施工组织 (9)

第四章:质量标准化 (10)

第五章:安全技术措施 (12)

第六章:避灾路线 (16)

附图:掘进断面图、炮眼布置图、通风、避灾路线及巷道布置图

附:关于1223机巷掘进防治水灾专项技术安全措施 (18)

编制依据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一、工程概况

1224机巷在南一采区+483M南一石门以北5m处开口,沿煤层以3‰的坡度向南掘进,其工程量为400米。

本掘进工作面对应地面位于洞子岩一带,地表标高+800m~+900m,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利于排水。

井下位于+483m南一采区北翼,沿K12煤层顶板掘进。煤层倾角67o~71o度。见工作面巷道布置图(附图)。

该巷道主要为1224采煤工作面出煤运输及生产期间的新鲜风流供风。

1.相邻位置关系详见“1224巷道布置图”;

2.巷道断面见附图;

3.巷道工程特征

1.含煤岩系

含煤岩系为上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一段(P2l1),以泥质岩和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次之。煤系主要含煤K12、K11两层。

2.煤层:黑色半亮型煤,质优,较软,结构简单,呈粉末状、粒状、少数呈块状,鳞片状及层状构造,内生裂隙发育,煤层厚度稳定,产状基本正常。

根据北一采区各工作面及1222、1221工作面风巷、机巷掘进巷探资料提供:K11煤层厚度一般为0.8~1.2m,K12煤层厚度一般为1.1~1.5m,一般夹矸0.2~0.8m,但最厚也达到了2m。

3. 煤层顶底板情况

K11煤层底板为深灰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平均厚度为3.02m;顶板以深灰色泥岩为主,偶夹细砂岩,平均厚度2.01m。K12煤层直接顶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粉砂岩,平均厚度为8.34m,老顶为深灰色、灰岩(见煤层综合柱状图)。

老顶: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层理清晰。

直接顶:细砂岩;灰色,顶部含少量FeS2结核,厚4.0~4.5m。

伪顶:深灰色高炭质泥岩,含FeS2结核。

直接底:深灰色泥岩,含少量植物化石。

老底:灰色、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泥灰岩互层。

4.地质构造情况

根据掘进地质说明书,该巷道掘进范围内无大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基本稳定,煤岩产状正常。

5.水文地质情况

该工作面所在区域水文地质简单,无断层水及岩溶浸入,上部无采空区积水影响。但在掘进过程中,煤层顶板会有淋浸水,要注意巷道掘进的腰线控制和保持水沟畅通。

6.影响掘进的其它地质情况

(1)煤层厚度:沿顶板方向的铝土泥岩变化不大,但底板方向煤层起伏变化很大,造成夹矸土(中荒)时厚时薄。

(2)普氏硬度:煤层f=1~2,夹矸f=2~3,直接顶f=3~4,直接底f=2~4。

(3)瓦斯:相对瓦斯涌出量0.5m3/t。

(4)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5)煤的自燃: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发火煤层。

(6)地温、地压:正常。

第二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方法及支护方式:

本巷道为半煤岩巷,采用普通钻眼爆破法掘进。以给定的腰线沿K12煤层顶板进行施工,同时严格质量管理。

巷道采用梯形断面,9#工字钢支护,单道净断面上宽×下宽×高=1.8m×2.6m×2m,车场净断面上宽×下宽×高=3.2m×4.0m×2m。

从石门岔口开始向南200m为车场断面,临时车场长度为6m。

二、施工顺序

原碛头→1224机巷→1224开切眼。

三、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安全检查→打眼(铺轨)→装药连线→放炮→检查及处理安全→装矸运输(永久支护),打眼与铺轨平行作业。

(一)破岩:采用一台7655型气腿式凿岩机配合B22中空炭素钢钢钎及Φ34型一字钻头湿式施工炮眼,煤矿许用三级乳化炸药和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正向爆破,联线方式采用大串联,MFB—100型晶体管放炮器全断面一次起爆成巷。

爆破效果指标表如下:

(二)装矸运输

人力装车及运输。作业面的煤、矸人工装入1.2t翻斗矿车或煤车中,再经人力运输至+483南一石门,由机车拉出到地面。

巷道内铺设11kg/m的钢轨,采用长1米×宽0.2米×高0.15米的木枕木,枕木间距0.8米。

(三)巷道支护

巷道采用梯形断面、9#工字钢支护,支护间距为0.85m。单道的净断面上宽×下宽×高=1.8m×2.6m×2m,车场的净断面上宽×下宽×高=2.49m×3.29m×2m。如遇顶板、围岩松软破碎,及时补充支护措施。

(四)主要生产系统

1.通风系统

1)通风:按掘进安全系列化装备要求装备,实行“三专两闭锁”,通风采用JBT-52局部通风机配合Φ500胶质“双抗”风筒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装在新鲜风流中,距回风口不少于10米。巷内风速不低于0.25m/s。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和管理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20XX年版)第128条和第129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2)风量配备计算:

A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 CH4=100q cH4K=100×0.5m3/min×2=100m3/min

B 按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人=4N=4×8=32(m3/min)

C 按风速计算:Q=6.17m2×0.25m/s×60=93 m3/min

取最大值,巷道供风量不少于100 m3/min,碛头风量不小于40 m3/min

3)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为Q吸=150m3/min,为保证局部通风机至回风口巷道的安全通风和不拉循环风,确定系统配备风量220m3/min.

4)按风速验算:V =Q /S净/60=100/6.17/60=0.27m/s。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XX年版)规定:0.25m/s<(V)<4m/s.符合规程规定。

根据以上计算,确定掘进供风选择JBT-52,吸风量150m3/min,配风量为

220m3/min,风筒出口距碛头的距离不得大于5米,风筒出口的最小风量不得小于40 m3/min。

5)通风路线

+483m平硐→+483m南大巷新鲜风流→局部通风机(风筒)→碛头(污风)→+483m南一石门→+483m南回风上山→+628m南总回风巷→风井→地面(见通风警戒示意图)。

2.运输系统:

重车:碛头→1224机巷→+483m南一石门→+483m南大巷→+483m平硐→地面。

材料车:地面材料库房→+483m平硐→+483m南大巷→1224机巷→碛头。

3.供电系统

井下中央变电所→+483m南大巷→+483m风电闭锁低压开关、局部通风机、采掘电动设备。

4.瓦斯监测系统

在局部通风机处安设安全监测分站,在距碛头3~5米范围安设瓦斯监测探头T1,瓦斯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为1.5%;断电范围:掘进巷道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在距石门回风口10~15米的范围内安设监测探头T2(详见通风及警戒示意图),瓦斯报警浓度及断电深度均为1%,断电范围为掘进工作面及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T1、T2均小于1%。

5.综合防尘

施工过程中坚持湿式打眼,放炮喷雾、装矸洒水防尘,个体防护,放炮时使用水泡泥等综合防尘措施,在距碛头50m处设置水幕,坚持使用好综合防尘系统。

第三章劳动施工组织

一、组织形式及作业制度

施工采用“三、八”制作业,多工种多工序平行作业按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