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复习参考

中国建筑史复习参考
中国建筑史复习参考

中建史复习资料

·立面三分是指建筑由屋顶、墙柱、台基三部分组成

中国古典木构建筑的优缺点

·1.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2.抗地震性能好,墙倒屋不塌。

·3.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地区。

·4.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5.不耐火,不耐潮湿,易腐蚀、虫蛀。

建筑最初的两个基本形态——巢居和穴居

一、架空的巢居——水网沼泽及热温丘陵地带的主要居住形式:“穿斗式”木结构的主要渊源——长江流域

二、黄土地带的穴居及其发展中国土木混合结构建筑的主要渊源——黄河流域

一、夏朝(奴隶社会建立)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构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院)。

三、西周

1.建立了严格的宗法制度(城市规模、城墙高度、道路宽度都有规格限定)

2.最早的城市规划制度:《考工记》

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

3.瓦的发明,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阶段进入了高级阶段。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山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

意义:

(1)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前堂后室"格局,是最先发现的两进式组群,显示出院与院串联的纵深布局的久远传统

(2)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表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3)第一个出现的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意味古建筑群体布局水平的重要进展

(4)第一次出现的用"屏"的建筑,就是后来的照壁,由此可知照壁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经出现

(5)迄今所知最早用瓦的建筑,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向瓦屋过渡。

骊山陵

——陕西临潼骊山秦始皇陵平面图

·明堂辟雍

·①明堂辟雍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②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③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园满不绝。

汉陵(图)

三国.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舍宅为寺”:北魏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将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使得佛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使原来的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因此佛寺也往往成为市民游览的活动场所。

北魏时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它属于密檐式塔,仅作礼拜对象而不供登临游眺。

石窟可以分为三种:

A、塔院型:源自印度支提窟,以塔为中心的窟(云冈石窟)

B、佛殿型:模仿宅院佛寺,以佛像为供奉主体(较普遍)

C、僧院型:源目印度毗诃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此种石窟数量较少。

新疆孜克尔石窟——最早的石窟

隋、唐、五代时期建筑

·隋代的兴建的大兴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隋朝灭亡后,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主持修建者是宇文恺。

·安济桥又名赵州桥,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它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赵州桥的特点:

(1)四个敞肩券,减少1/5自重

(2)桥洞增加水流量——排洪、减少水压

(3)铁件加固(在相邻拱石之间加嵌腰铁)——连接28道拱券

(4)桥面两侧42块石栏板,雕刻龙兽花草图像,刻工精细、生动;增添了桥身的轻秀气韵

(5)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

唐代建筑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谨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的出现,意味着建筑技术分

工和技术管理的进展。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砖石塔的演进。

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一部分砖石塔的外形已开始朝仿木的趋势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汴梁城市建设的重要变化:规模较唐长安小,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布局打破了里坊制度,形成按行业成街的情况。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将作监李诫,它是首次作为政府的规定予以颁布的建筑用料法则。

《营造法式》反映的特点:

(1)重在工程管理,疏于工程设计

(2)制定严密的模数制

(3)施工时分工更加细致

(4)注重设计的灵活性

(5)广泛吸收工匠经验

(6)图文并茂

成就:制度成熟,节约了用料——经济合理

规范了结构和构造——结构合理

局限:没有分析建筑结构、构造内在的关系,作用僵化——限制发展。

宋代的建筑水平较唐代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具体表现在:

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3、建筑组合上,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6、园林兴盛。

明代建筑的特点

(1)砖已经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上,经过元代简化,明代已经形成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木经》的作者喻皓

清代建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的创新,如采用水湿压弯法、对接与包镶法。

·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第二章城市建设

●隋唐长安城市特点结合绘图 P63

大兴:

总:隋大兴规划大体上仿照汉,晋至北魏时所遗留的洛阳城,故其规模尺度,城市轮廓、布局形式、坊市布置都跟洛阳很相似,但是更为规整。

1.大兴东西18里115步,南北15里175步,109坊,2市。每个坊都有名称。2.城市内道路宽而笔直,最宽的道路达200米,窄的也有25米。

3.全城呈棋盘似布局。

4.城东不适宜居住(宇文恺),改作芙蓉园。

5.城西南建造规模巨大的庄严寺

6.城外北侧,是隋文帝的禁苑大兴苑

7.城西开槽引水渠,引入渭水,使得漕运经过黄河不经过渭水。

长安:

总:隋大兴是唐长安的发展基础,延用隋大兴的城市布局,但是主要宫殿北移,权贵集中在东城,使城市重心偏向一边。

1.长安设东西两市

2.长安里坊大小不一。

3.长安城市内庙宇很多

4.长安城内街道很宽,但是是土路,排水等设施有限。运输冶理多有不便

●北宋东京城建设简单了解绘图 P64

1.宋东京由一个州治扩建而来,州衙改为宫城,州城修为都城,又外包一圈罗城。2.宫城,州城及罗城规模都很小。

3.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防火问题严峻。

4.宫前御道很宽,两旁设御廊

5.商业发达,城市内各种商业不知繁华。

6.里坊制完全废除

7.衙署一部分在城内,一部分在城外与居民杂居。

●明北京平面,特点P68

1.明北京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平面成不规则的方形,位于全城南北轴线上。

2.作为皇城核心部分的宫城(清紫禁城)位居全城中心部位,四面都有高大的城门。

按照宗法思想在城南东西两侧布置左祖右社,并在城市四方造天,地,日,月四坛。3.全城有条7.5公里的轴线,沿轴线两侧布置天坛,先农坛,,太庙和社稷坛等。4.内城街道坊巷沿用元大都的规划系统。

5.北京市肆相对集中分布在皇城四侧,并形成四个商业中心。

唐长安城的特点是什么?

唐长安:布局仿北魏洛阳城,1.南北中轴对称、严整;2.功能分区明确(东西两市),皇城居首(城北);3.道路采用纵横方格网;4.采用严格的里坊制。

第三章住宅与聚落

·(一)木构拾梁、穿斗与混合式

·北方:多采用抬梁式,以北京四合院正房为代表。

·南方:多用穿斗式,以云南白族住宅的主体部分为代表。

·北京四合院的平面图

云南“一颗印”

正房有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

正立面(图)

我国民居住宅构筑类型与主要分布地是怎样的?解: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主要分布在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2竹木构干阑式,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僮侗语族地区各少数民族3木够井干式,主要分布地东北、云南等林区。4砖墙承重式,主要分布地山西、河北、河南、陕西。5碉楼,主要分布地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6土楼,主要分布地福建、广东、赣南。7窑洞,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一带。8阿以旺,主要分布地新疆。9毡包,主要分布地内蒙古、新疆。10一颗印,主要分布于云南

四合院大门

·依据门框槛安装位置不同分为以下几个定式:

·门框槛安装于中柱位置的,称"广亮大门"

·安装于前金柱位置的,称"金柱大门"

·安装于外檐柱位置的,称"蛮子门"

·在檐柱位置用砖砌成窄小门口的,称"如意门"

·以广亮大门等级最高,其他依次降等。

四合院的意义

1.反应了封建社会家长制的封建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的人文主义,对外封闭,对内交融。

2.突出表现等级关系,整个四合院格局形成尊卑有序、贵贱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礼的物化形式。

3.纵深的、严整对称的组群布局:

①以居中的内院为主体,以长辈住居的正房为中心,突出了父权的威势,和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

②纵深轴线在这里既是起居生活的行为主线,也是建筑时空的观赏动线。

4.风水的制约与安居的需要也是吻合的。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采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纵观汉、唐、明、代三宫室,其发展趋势

1.规模渐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紫禁城中轴线)

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明清北京宫殿的布局

·宫城内部仍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包括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主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

·内廷包括以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

·中路沿主轴线布置正宫,依次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通称。后三宫。

故宫院落上,形成了几个建筑高潮:

1.从大清门至天安门是第一个空间序列,天安门是第一个建筑高潮。

2.从天安门,通过端门至午门是第二个空间序列,午门是第二个建筑高潮。

3.从午门经太和门到太和殿是第三个空间序列,太和殿是达到了全局的最高潮。

·故宫规划设计意匠:

1.占据最显要的位置,体现居中为尊的思想

2.宏大的规模

3.突出主轴线和对称布局,突出等级观念

4.院的运用和空间的变化

5.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造成建筑群有高低起伏的变化

6.体现了整套的礼制要求

“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7.运用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

体现两极:外朝位南属阳(单数),内廷位北属阴(双数)

8.运用其他艺术手段:雕刻、文字、色彩

陵墓

·方上:即在地宫之上,以黄土夯筑,使其成为一种上小下大方形台基的高大陵台,这陵台的方锥尖顶一般被截去,亦呈方形。

唐代皇陵特点:

总体来说,因山为穴,不采用人工夯筑的封土方上。

1.唐代陵墓“依山为陵”始于唐太宗李世民。

2.帝后合葬制,帝后周茔同穴。这始于高祖的献陵。

3.陪葬制度,沿袭西汉。

(1)主陵陵体最巨,陪葬次之。

(2)主陵居高,陪葬居下;主楼居中,陪葬在侧。

(3)就陪陵而言,也分等级,公主、嫔妃墓嫔妃墓建在山上,其余臣属墓建在山下。

坛庙

·坛庙主要有三类,及案例

1.祭祀自然神。

如天坛、地坛

2.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

3.先贤祠庙。

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北京天坛

天坛总平面图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设计手法

1.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

2.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肃穆静宁

3.以囿丘坛、祁年殿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

4.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祁年殿、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出天穹的分外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

5.通过一系列的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彩的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

(1)数的象征:祁年殿以殿内的4根龙井柱象征“四季”,以内圈12根金柱象征“十二月”,以外圈12根檐柱象征“十二时辰”,以内外两圈金柱、檐柱之和象征“二十四气”,加上龙井柱,以28根柱子象征“二十八星宿”,再加上上层的8根童柱,以36根柱子象征“三十六天罡”。

(2)几何图形象征:以图象天。

(3)方位象征:斋宫并不在主轴线上,坐西朝东,比天小一辈。

(4)色彩象征:用蓝色瓦象征蓝天。

童柱、龙井柱、金柱、檐柱示意图

太原晋祠

·古人称池塘“圆者曰池,方者曰沼”,鱼沼飞梁指方形沼池及其上架设的十字形桥。·“副阶周匝”

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种汉族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第五章宗教建筑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即已正式传来中国,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北魏洛阳永宁寺,采用的为“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隋、唐、五代至宋,是中国佛教的另一大发展时期。其中殿堂已渐成为全寺的中心。

佛教寺院

·可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大类型,以佛塔为主的佛寺在我国出现

最早。

·以佛殿为主的佛寺,基本采用了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式布局。最早可源于南北朝时期的“舍宅为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图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特点:

1.低矮的台基。

2.明间与次间大小相等,趋于正方形,只有尽间减小。

3.屋顶为单檐四阿顶(庑殿顶),屋顶较扁,正脊为凹曲线,垂脊挺拔,接近直线。檐口微翘。

4.斗栱,庞大肥硕。

5.柱子有“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当心间向两侧逐间升高)

6.柱端有卷杀。

7.柱子有侧脚。(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内倾斜)

佛塔经幢

佛塔

·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经塔、墓塔。

·我国佛塔类型上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类。

·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它出现较早,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实例

·木塔: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早。

·砖塔:五代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为最先。

·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大多不供登临眺览,建塔材料一般用砖、石。

·这类塔在我国最早的实例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单层塔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

案例:1.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2.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

·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

·金刚宝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金刚宝座塔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构成。

·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唯--的全木构的木塔,它是中国现存的、也是世界现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

·《园冶》的作者计成

·《园冶》最主要的内容:

1.造园优化的原则(目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造园的优化方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3.造园优化的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

4.重视造园的规划、构思。

5.重视造园的设计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

6.重视造园的鉴赏指引。

皇家园林:苑囿(宫苑:宫+苑)

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

1.功能多元,规模宏大

2.宫殿部分自成一区,然后划分景区,各个景区各有特点但相互呼应,并通过游线连成整体

3.很大一部分用于拜佛、居住、办公

4.平面构图呈几何关系,轴线平行或转折

5.立体构成:主体空间——主体建筑通常位于岛上,起统帅作用;重视视觉收放,山面水开阔,背水幽深,丰富的轮廓线

6.建筑外形——色彩庄重,屋角平缓、稳定

7.序列设计——“远近高低各不同”,由外-内-外,变化、对比强烈,扩张-完整的感觉

8.造景要素:a.海岛仙山b.林泉丘壑c.佛道寺观

·北京的“三山五园”

(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

·清漪园共分为4个区

1.宫廷区

2.前山区

3.前湖区

4.后山后湖区

弃塔建阁的原因:

(1)塔瘦高形象,分量不够将会显得孤立、单调、唐突,周围没有东西与它相呼应,不适合大山体、大水面。

(2)塔太高,会反衬出山体矮小,有损整体比例。

(3)塔体量细高,作为构图中心分量不足。

(4)塔的高度若超过山的高度,塔尖暴露给后山将破坏后山的轴线和“山包寺”的总格调。

(5)避免与玉峰塔雷同。

颐和园是如何整治地貌的(调度全局山水形势)

·针对不足:1.山水错位

2.山体形势不妙

3.养水水位不稳。

·做出修整:(一)开拓东岸,留岛,山湖轴线对位。

(二)填养水湖,修堤、分水、立岛。

(三)整理前山,疏通后湖,进一步密切湖山关系。

(四)顺依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园外借景。

论述题

1.木构架建筑能够长期,广泛使用的原因?科技层面和文化层面

首先是木结构的内在优势:

a取材方便

古代森林茂密,木材易取易加工,青铜和铁工具出现使得木结构技术提高

b适应性强,可是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木架建筑由柱梁檩枋形成框架承重,墙体不承重,屋内空间自由分割,门窗自由开设,无论水乡,山地,寒带,热带都能满足要求

c较强的抗震性能

构架为榫卯,使得木结构建筑在消除地震力破坏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几经大地震不倒

d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加上唐宋之后木结构的模数制的使用,各木结构样式之间的定型化(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因此可以制作构建后组装。明成祖修北京宫殿只用十余年,嘉靖重修紫禁城用三年,西苑永寿宫火后重建用百日

e承重结构和维护结构分工明确

f便于修缮,搬迁

榫卯结构可拆卸,组装。构建替换也比较容易。山西永济县永乐宫搬迁

g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2.建筑群,庭院组合,并且举例说明

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组合平面组合关系轴线,空间布局P10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1.中国建筑群特别擅长于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人们在对建筑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也只有进入各个院落才能体验。院落是中国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2.轴线是中国建筑群体布局的另一大特点。沿着一条纵深的轴线,对称或变化的布置一系列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氛围,使人们在经受建筑群组合院落空间的艺术感染之后,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好比古代的山水画,移步换景,引人入胜。如北京的故宫,在轴线上布置五门五院,烘托皇权的威严。其他外朝和两侧辅助建筑体量较小,以突出三大殿为中心的皇权的威严。(北京故宫,曲阜空孔庙,苏州留园)

3.轴线的延伸和院落的复合。在古代中国,当一座大建筑群的功能多样,内容复杂时,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把轴线延伸,并向两边展开,组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但是其基本单元依然是各种形式的庭院。还有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见于庄严肃穆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社稷坛,地坛等。4.园林山水布局

3.抬梁式与穿斗式构造

我国的木结构建筑体系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两种(其他还有井干)

A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连接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着檩条的方向再用斗拱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分布: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评价:木材用料较小,整体性强,但是柱子排列紧密,只有当室内空间需求不大时才使用。B抬梁式:柱子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子支起短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以达3-5根。当柱子采用斗拱时,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分布:北方地区的庙宇,宫殿。

特点:可以采用采用大跨度的梁,减少柱子数量,解放内部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大型公共建筑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1皇家园林:①规模很大,是包含有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祀祖、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帝苑的布置一般都有两大部分;一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②苑囿造景通常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景点。③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规整严谨外,其它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④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⑤花木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似私家以单株欣赏为主

2私家园林:①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但又相互贯通,联为整体。

②水处理方面:池有大小主次之别,水面处理也有聚分的不同;池岸不宜僵直,也不能

太高;吃面桥梁常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③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通常有土山、土多石少、石多土少、石山四种,明代以后私家园林多用后两种。④建筑处理方面:建筑布局常因地制宜,灵活随机;建筑类型丰富(厅堂、轩、馆、楼、台、阁、榭、廊、舫等);建筑造型一般都轻巧淡雅、玲珑活泼;细部装饰精致灵巧,色彩调和;建筑空间常开敞流通。⑤花木在私家园林中以单株欣赏为主,较大的空间也成林栽种。

●分析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对建筑空间处理的不同手法(95年清华真题)

1)前者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为创作源泉。2)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娱乐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享乐而建的。

3)前者在大范围内以堆土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适当点缀山石,山中叠山,假山与真山相结合。后者以山石造山为主。

4)前者花木配植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所反映出的哲理(99年清华真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极大的优越。把人和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美好的景色启发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就形成了。

以神州大地谴责不同的山川为本原,形成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风格。

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竟趣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气氛。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的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中国园林的哲学思想

1中国园林既受道家思想影响,也受儒家思想影响。

2道家崇尚回归自然,儒家也强调亲和自然,两家都把自然和人看成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3道家思想是阐述个体精神,是出世思想。而儒家思想看重经世之术,讲究治国平天下,认为治国隐居是一种养生冶性行义求志之举和做官是一个道理,是入世思想。

阴阳有序的环境观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并举例说明。(“建筑意匠”中的内容)

解:1认定了方位是有主有从的(南向成了中国多数地区最重要的朝向)2赋予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以互相依存又有主有次的属性3这种序的观念与礼制对社会等级的维护要求相结合,在建筑中体现出等级观念。

37、古代选址的原则解:1近水利而避水患。即接近水源但地势要高于洪水位。2防卫性好。3交通通畅,供应哟保障,这一点在较大的消费性城市尤为重要。4注重小气候。5理想的景观模式。6有良好的环境主体,即对生活其中的人群的一定期望值,这是对社会环境的选择。

中国建筑群的特色1.以对位等关系围合成院落和用廊相连组成,2.大多数建筑群都以院落空间呈现在大地上3.以简单的矩形并通过轴线均衡对称关系组成院落及院落群的几何秩序

4.其中的均衡对称不同于一般形式上的完全对称,而是不仅关注形式,尤其关注其内涵

5.中轴对称,向纵深发展的布局方式。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次要建筑,对称的布置在两侧,且低于主建筑。

6.以院落为中心的空间组合和序列。

7.艺术形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8.屋盖层是制约周围空间的主要结构。

概述佛光寺大殿的建筑特点及其成就特点:1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清称九檩),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2台基低矮,内外两圈柱,这种形式称为“殿堂”结构中的“金厢斗底槽”,柱高相等,柱径略有差别。3采用三角形的屋架与劵梁结构的结合。4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无普拍枋5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出四跳)双抄双下昂,偷心造,柱与柱之间,每施一朵补间铺作,出华拱两跳,下无栌斗。6梁架分为天花下的明栿和天花上的草栿脊榑下不施侏儒柱而仅用叉手,上平榑下仍用托脚。天花用小方格的平棋。7屋面坡度较平缓(四坡),举高约为1/4.77。正脊及檐口都是有生起曲线。8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伟有力的感觉。9门窗用古朴简洁的直棂窗,正脊两端为鸱尾。色彩简朴,少装饰。

成就:1解决了大跨度的梁栿和较大的出檐。2初步建立了模数制、规格化的技巧。3采用了叠梁式与三脚屋架相结合的形式(叉手)4斗拱的功能合理。5体现了宏伟博大的唐风。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方法。

总体布局1.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2.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3.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4.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建筑特点:1.建筑设计遵循严格的思想要求,在艺术上表现天的崇高、神圣和皇帝与天之间的密切关系。(圆形平面、附会天为“阳”使用奇数,屋面使用蓝色琉璃瓦)2.在空间组织上,通过轴线及空间对比手法的运用,明确突出主体。(举例分析)3.大片的松柏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天坛中运用了哪些象征手法解:数字象征、方位象征、色彩象征和“天圆地方”的象征。汉代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对应的方位各是什么?(东、西、南、北)

陵墓建筑的布局形式?1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形式(秦始皇陵)2以神道贯穿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唐乾陵)3以建筑群组的布局形式(明十三陵)

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建筑的造型特点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①柱础矮平②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③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④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⑤建筑装饰简洁有力

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

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殿、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等主体建筑上。该彩画用金量较大,各主要线条均沥金粉,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

旋子彩画:明清时期常用的一种彩画类型,以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旋花纹饰为旋纹。

苏式彩画:起源于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虫鱼、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

名词解释:

第8、9章总结

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汇总一次给大家: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唐长安城和明清北京是重点 举个例子:论述为何中国古代如此长期、广泛地采用木架建筑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作图题: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有一道作图题,书上没有图,但我画过几次板书的,反复强调的,希望你们好好把握,在课外书有(穿斗式的屋架)《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宽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小雁塔(唐)B、摩尼殿(北宋)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2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 23.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A、唐乾陵B、汉文帝灞陵C、汉武帝茂陵D、宋裕陵24.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A、文殊菩萨B、普贤菩萨C、地藏菩萨D、观音菩萨26.()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应县木塔C、蓟县独乐寺山门D、河北正定隆兴寺 27.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A、布达拉宫B、普陀宗乘庙C、雍和宫D、席力图召28.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苏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 29.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 30.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 二·简释(10分,可随机抽取5道题) 1.一池三山 2.黄肠题凑 3.抱厦 4.叉柱造、 5.缠柱造、 6.永定造 7.副阶周匝 8.收山 9.推山 10.阑额 11.普拍枋 12.和玺彩画 13.旋子彩画 14.苏式彩画 三、图释(10分,随机抽取5道题) 1.两出羡道 2.鸱尾 3.悬鱼 4.吻

中国建筑史选择题

中国建筑史选择题 (一组)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A)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B) A、小雁塔B、摩尼殿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A)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第一套) 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 2、“艮岳” 3、《考工记》 4、抬梁式、穿斗式、干阑式、井干式 5、宋 6、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7、庐山草堂 8、水戗发戗 9、以材为祖 10、大木大式,大木小式 11、老子李耳 二、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5 CBACA;6-10 BCABA;11-15 AADDA 三、请写出下列城市建造朝代及城市名称(每题3分,共12分) 1.(隋唐洛阳) 2.(明代南京) 3.(唐代南禅寺大殿) 4. (辽代独乐寺山门) 四、绘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绘制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平面图、立面图

2、画出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正立面及地盘图 五、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哪几种: 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哪三种: (1)塔院型,印度城支提窟,即以塔为窟的中心(将窟中支撑窟顶的中心柱刻成佛塔形象),和初期佛寺以塔为中心是同一概念,这种窟在大同云冈石窟中较多。 (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佛殿,这类石窟较普遍。(3)僧院型,在印度称毗诃(he)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只用,其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这种石窟数量较少,敦煌第285窟即属此类。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夏商周三代。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3、中国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4、解释“黄肠题凑” 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cm,长约90cm)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 5、解释园林里的“一池三山”? 答:汉武帝在修建秦时旧苑基础上林苑时,其中内部的太液池运用了山池结合的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称为“一池三山”法,被后人称为秦汉的典范。

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一.填空-每空2分(23×2=46分) 1. 今北京中山公园地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地地位置(如下图),这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 __ __ __”地原则. __.

8. 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地色块,称为“ 9. 现存最早地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地__ __ 10. 《营造法式》中提到地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地建筑手册叫做《__》,据传它地作者是著名地木匠__ __. 11. 北宋地皇家园林有很高地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地画作中均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10×3=30分) 1. 下列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中(均为单檐),屋脊数最多地是______. A庑殿顶 B悬山顶 C硬山顶 D歇山顶 2. 下列哪个最不属于中国古代院落格局地特点:(_____) A利于轴线组织 B利于私密性 C利于造型 D利于多种功能 E利于与自然交流 3. 云冈石窟地特点是_________. A保留大量完好地建筑形象 B保存大量地壁画 C保留大量地大佛造像 D保留大量地中心塔柱式石窟 4. 西汉长安城中,占城市面积最大地功能是:(_____) A祭祀 B宫殿 C官署 D住宅 5. 唐长安大明宫地主殿是:(_____) A乾元殿 B含元殿 C麟德殿 D太极殿 6. 城市中第一次取消坊墙,沿街开店地现象是在:(_____) A北魏洛阳 B隋唐长安 C北宋东京 D金中都 7. 下图哪一个是佛光寺东大殿地正立面图?(_____)

A1 B2 C3 D4 8. 下列剖面图哪一个是独乐寺观音阁?(_____)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试题

二、解释下列名词: (1)叉柱造:将多层木建筑的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 (2)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3)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5)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4)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5)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6)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7)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檐角处有很大的翘起,嫩戗斜插在老戗上,并形成50—60度夹角。 (8)耍头:顶层华拱或昂上与令拱垂直相交的构件。 (9)金厢斗底槽:宋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 (10)举架:清式屋架折举得方式。 (11)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12)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13)平板枋:平板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拱的构件。 (14)斗栱: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15)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16)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17)椽是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18)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19)宝城宝顶: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种封土形制。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则称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 31.乳袱:两步架的梁。宋称乳袱,清称双步梁。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都放在铺作上的。 32.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33.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34.穿插枋(挑尖随梁)明清建筑在檐柱和老檐柱之间,用枋料加以串联,提高木构架的稳定性的水平构件。 35.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38.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也称美人靠。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瓦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 P24 2.著名的小雁塔、应县木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塔:密檐塔 P40 楼阁式塔P176 3.倒座和抄手游廊常见于北京四合院 P99 4.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分别是指 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 5.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建筑物是(北宋)定州料敌塔。 我国现存最古的古代木构架建筑物是(唐)南禅寺大殿。 6.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建房屋的建筑遗址余姚河姆渡遗址P17 7.号称“中国第一四合院”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早周凤雏村遗址。P23 8.我国自办最早的建筑教育始于1923年,最早的建筑系成立于1927年。 P390 9.列出下列建筑作品的设计人或设计公司 金茂大厦SOM 中国国家大剧院保罗.安德鲁 赵州桥李春 鸟巢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南京中山陵吕彦直 CCTV央视新楼库哈斯 上海鲁迅纪念馆陈植P462 香山饭店贝聿铭 广州中山纪念堂吕彦直 人民大会堂赵冬日和沈其张镈P465 上海汇丰银行新楼公和洋行P361 上海沙逊大厦公和洋行P361 北京仁立地毯公司梁思成与林微因P406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KPF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何镜堂 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彭一刚P485 10.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砖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 P25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 园林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营构P207 12.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两种建筑类型是干澜式建筑和木骨泥墙房屋 P17 13.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它早期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作用--承托屋檐,它至迟在汉代已经出现。P31 14.我国著名的安济桥是隋朝的建筑,它的设计人是李春。P38 15.“垂花门”常见于北京四合院民居。P99 16.我国古代著名的楼阁式塔代表有应县木塔、大雁塔,密檐式塔代表有西安小雁塔、嵩岳寺塔。17.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18.《园冶》的作者是明代计成 P204 《营造法式》的作者是宋代李诫 19.我国传统的清式彩画作主要有和玺、旋子、苏式三种。 P315 2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山、水、植物、建筑 22.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是辽代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它是属于楼阁式塔。 P176

中国建筑史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A) 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 西安半坡村遗址 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D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2.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B) A 湖北蕲春建筑遗址 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D 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 3.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B)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 4.我国砖的使用始于:(B)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 5.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C) A 战国 B 秦 C 汉 D 唐 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C) A 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 B 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C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D 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7.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在年代上与山西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及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略早于南禅寺正殿和隆兴寺摩尼殿; B 略早于南禅寺正殿、略迟于隆兴寺摩尼殿; C 略迟于南禅寺正殿、早于隆兴寺摩尼殿; D 与南禅寺正殿同年、早于隆兴寺摩尼殿 8.“三间四耳”是哪地民居的布局方式?(D) A 北京四合院 B 苏州住宅 C 徽州民居 D 云南一颗印 9.中国古代四大名园指的是:(A) A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B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C 拙政园、留园、寄畅园、瞻园D颐和园、圆明园、拙政园、留园10.北京妙应寺白塔的设计者阿尼哥是(B) A 明朝时期尼泊尔人B元朝时期尼泊尔人 C 元朝时期印度人D明朝时期印度人 二、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填空-每空2分(23 X 2=4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北 京中山公园的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的的位置图),这 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明清故宫的午门,其最早的源头是汉代建筑_________ ,它是一个入口的标志< 3.园林建筑中自汉代开始出现了“ __________ ”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也一直 影响到后来明清的皇家园林。 4.我国现存最早的、保留完整的一座砖塔是_________ 塔(塔名),属于______ 式塔(塔的样式)。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_________ 塔(塔名)。 5.中国古代都城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这种制度被称为“_______ __”制度。地方城市的外城也被称为_____ 。 6.下图梁头弧线的做法叫做______ 。 五姑各長 [lOJOj[imio㈣步 r f (如 下的原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人字形的部分叫做铺作 8.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的色块,称为“ ____________ ”。 9.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的 _____ 。 10.《营造法式》中提到的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的建筑手册叫做《_ _》,据传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木匠______ 。 11.北宋的皇家园林有很高的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画作中均 有记载的_______ 。 12.应县木塔与独乐寺观音阁相比,相似之处在于: 在平面上都有内外两圈柱子,形成类似《营造法式》____________ ■槽的平面格局。 在两层之间都有_____ ,内部有斜撑,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外观上看,两 层之间有_____ ,人们可以登栏远望,形成良好的视野。 柱子都使用了____ 的处理手法,向中心倾斜,使整体更加稳定。 13.《营造法式》中最高等级的斗棋是铺作(填中文数字),唯一现存的实例是寺转轮藏殿中的转轮。 14.为了节约材料、获得更宽敞的室内空间而省去若干柱子的作法叫做一_造,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B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中国建筑史》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

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3、明清北京城中轴线长7.5里,起于永定门,止于正阳门。 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6、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完整版)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一、填空-每空2分(23×2=46分) 1. 今北京中山公园的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的的位置(如下图),这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 __ __ __”的原则。 2. 明清故宫的午门,其最早的源头是汉代建筑,它是一个入口的标志。 3. 园林建筑中自汉代开始出现了“__ __ __ __”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也一直影响到后来明清的皇家园林。 4. 我国现存最早的、保留完整的一座砖塔是__ __ __塔(塔名),属于__ __式塔(塔的样式)。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__ __ __塔(塔名)。 5. 中国古代都城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这种制度被称为“__ __ __ __”制度。地方城市的外城也被称为__ __。 6. 下图梁头弧线的做法叫做__ __。

7. 下图人字形的部分叫做__ __铺作。 8. 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的色块,称为“__ __ __ __”。 9. 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的__ __寺。 10. 《营造法式》中提到的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的建筑手册叫做《__ __》,据传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木匠__ __。 11. 北宋的皇家园林有很高的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画作中均有记载的__ __ __。 12. 应县木塔与独乐寺观音阁相比,相似之处在于: 在平面上都有内外两圈柱子,形成类似《营造法式》__ __ __ __槽的平面格局。 在两层之间都有__ __,内部有斜撑,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外观上看,两层之间有__ __,人们可以登栏远望,形成良好的视野。 柱子都使用了__ __的处理手法,向中心倾斜,使整体更加稳定。 13. 《营造法式》中最高等级的斗栱是铺作(填中文数字),唯一现存的实例是寺转轮藏殿中的转轮。 14. 为了节约材料、获得更宽敞的室内空间而省去若干柱子的作法叫做__ __造,其典型代表是五台山佛光寺的__ __殿。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 、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 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B )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 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C ) A、兆域图 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 D、清明上河图

中国建筑史题库及答案精华版电子版本

中国建筑史题库及答 案精华版

问答题 1.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 答:1.穿斗式:用穿枋吧竹子串联起来,形成一品一品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 2.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撑起较短的梁 3.井平式;用天然原木或者经过加工成为方木,多角形的幕僚层层叠成为房屋墙体,木头围 成矩形木框,层层叠叠,木头承重。 2. 屋面举架是什么意思? 答: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如《考工记》中即有“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的记载,这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已对草顶和瓦顶屋面规定了不同的坡度。 3.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材之一有何优缺点? 答:优势是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缺点是木材越来越稀少,木架建筑易遭火灾,白蚂蚁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4.分析北京故宫中轴线前三殿以南的空间处理手法? 答: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主要手法是在 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殿: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余米长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就是高耸的皇城正门——天安门,门前配有白石华表,金水河桥,形成第一个高潮。进入天安门,是一区较小的庭院,

尽端是体量、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这种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加强。通过端门,进入一个深300余长的狭长院落,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体量形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内是太和门庭院,宽度达200余米,至此豁然开朗。过太和门,庭院更大,是一个面积4公顷多的近乎正方形的大广场,正中高台上的太和殿有10余座门、楼和廊庑环列拱卫,达到全局的最高潮。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5.南北朝时石窟寺有几种类型? 答:石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此外还有一种小窟,分布在一、两类窟的周围,也属打坐用的禅窟。 6.分析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水面处理手法。 答:手法: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铺。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水面分隔采用桥、廊、岛为宜,尤以桥与廊为妙,能使水面空间既隔又联,相互交融渗透,层次丰富。这些都是小园设计中扩大空间感的巧妙手法。 艺术成就:江苏无锡寄信畅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吴江退思园,扬州个园 7.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指导思想,或者说常用手法如何? 答:手法:苑囿,又更具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国都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 成各自特色。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再不止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和园中园,如静明园有32景,避暑山庄有康熙时的36景和乾隆时的36景,圆明园有40景,每景都有点景的提名。实际上,这种方法采自西湖10景等江南名胜风景区的理景办法。所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是清苑囿造景的创作源泉。 艺术成就: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8.请解释金厢斗底槽?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 - 副本解析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C )A战国B秦C汉D唐 2.《营造法式》是哪个朝代的著作?(C ) A汉B唐C宋D清 3.我国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始于哪个朝代?(D ) A秦B唐C宋D明 4.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D ) A杭州B南京C开封D苏州 5.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A )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 C ) A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 B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C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D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 7.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人是:(C ) A、梁思成 B、刘敦桢 C、朱启钤 D、朱士圭 8.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B ) A干阑式建筑B木骨泥墙房屋 C穴居D巢居 9.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的是:(B ) A秦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A ) A北魏B北周C隋D唐11.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A ) A南北朝B唐C春秋 D 西周12.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创办人是:( D ) A、梁思成 B、刘敦桢 C、柳士英 D、黄作燊13.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C )

A单槽B双槽C金厢斗底槽D分心槽14.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村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15.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A干阑式建筑B木骨泥墙房屋 C穴居D巢居 16.我国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C ) A西安半坡遗址B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17.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B ) A湖北蕲春建筑遗址B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18.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B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19.我国砖的使用始于:(B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 20.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B ) A李诚B李春C宇文恺D鲁班21.《园冶》的作者是:(C ) A李诚B李春C计成D苏东坡 22.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A ) A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B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 C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D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 2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C ) A春秋B西周C战国D商2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D ) A全部青色B全部绿色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 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 E )2.分心斗底槽: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 3. ........... 叠梁式(要求附图):又称抬梁式,基本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立短梁 ( F )4. 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5.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6.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 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7?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墓的一种棺椁形式。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苏林在《汉书霍光传》 中注解黄肠题凑说:“以柏木黄心致垒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云题凑。” 8. 斗拱:又称斗科、栾栌、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大木构件。斗栱在横 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9.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10. 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指的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 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11.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 兴寺) 12.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13.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14.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 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5.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使屋

中国建筑史参考试题

中国建筑史 一、简答及绘图题 1.石窟的主要类型及其平面图: (1)塔院型(2)佛殿型(3)僧院型 2.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 3.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 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 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 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 (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4.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 (1)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 (2)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3)单层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代 (4)喇[度]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 (5)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 5.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1)取材方便。我国古代森林茂密,加之木材易于加工,以及青铜工具及后来铁制工具的使用。 (2)适应性强。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且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具备很大的消减地震力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且唐宋后采用类似于今天的“模数制”,可同时加工后组合拼装 (5)便于修缮和搬迁。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易于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森林大量砍伐,使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发展前提。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南方,白蚁对木架建筑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中国建筑史试试题库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 E )2.分心斗底槽: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 3.叠梁式(要求附图):又称抬梁式,基本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立短梁…… ( F )4.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5.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6.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7.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墓的一种棺椁形式。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苏林在《汉书·霍光传》中注解黄肠题凑说:“以柏木黄心致垒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云题凑。” 8.斗拱:又称斗科、栾栌、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大木构件。斗栱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9.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10.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指的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 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11.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12.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13.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14.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完整版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一、填空-每空2分(23×2=46分) 1. 今北京中山公园的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的的位置(如下图),这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 __ __ __”的原则。 2.明清故宫的午门其最早的源头是汉代建它是一个入口的标志 3.园林建筑中自汉代开始出现了_______”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也一影响到后来明清的皇家园林 4.我国现存最早的、保留完整的一座砖塔__ __ _塔(塔名),属__ _式塔(塔的样式)。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__ __ _塔(塔名) 5. 中国古代都城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这种制度被称为“__ __ __ __”制度。地方城市的外城也被称为__ __。 6. 下图梁头弧线的做法叫做__ __。 7. 下图人字形的部分叫做__ __铺作。 8. 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的色块,称为“__ __ __ __”。 9. 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的__ __寺。

10.《营造法式》中提到的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的建筑手册叫做__ _》,据传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木__ _ 11.北宋的皇家园林有很高的开放性例《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画作中有记载__ __ _ 12.应县木塔与独乐寺观音阁相比,相似之处在于 在平面上都有内外两圈柱子,形成类似《营造法式_______槽的平面格局 在两层之间都__ _,内部有斜撑,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外观上看,两层之间有__ __,人们可以登栏远望,形成良好的视野。 柱子都使用了__ __的处理手法,向中心倾斜,使整体更加稳定。 13. 《营造法式》中最高等级的斗栱是铺作(填中文数字),唯一现存的实例是寺转轮藏殿中的转轮。 14. 为了节约材料、获得更宽敞的室内空间而省去若干柱子的作法叫做__ __造,殿。__ __其典型代表是五台山佛光寺的.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10×3=30分) 1. 下列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中(均为单檐),屋脊数最多的是______。 A庑殿顶 B悬山顶 C硬山顶 D歇山顶 2. 下列哪个最不属于中国古代院落格局的特点:(_____) A利于轴线组织 B利于私密性 C利于造型 D利于多种功能 E利于与自然交流 3. 云冈石窟的特点是_________。 A保留大量完好的建筑形象 B保存大量的壁画 C保留大量的大佛造像 D保留大量的中心塔柱式石窟 4. 西汉长安城中,占城市面积最大的功能是:(_____) A祭祀 B宫殿 C官署 D住宅 5. 唐长安大明宫的主殿是:(_____) A乾元殿 B含元殿 C麟德殿 D太极殿 6. 城市中第一次取消坊墙,沿街开店的现象是在:(_____) A北魏洛阳 B隋唐长安 C北宋东京 D金中都 )_____下图哪一个是佛光寺东大殿的正立面图?(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