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佛教寺院经济的收入与支出管理.docx

合集下载

寺院费用管理制度

寺院费用管理制度

寺院费用管理制度一、引言寺院作为宗教场所和信教者众多的地方,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机构,需要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费用。

寺院费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寺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制度,防止财务风险,建设和谐的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寺院费用的合理管理,可以确保资金的透明和规范使用,增强财务监督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二、费用管理的基本原则1. 合理规模:根据寺院规模和实际财务需求,合理确定费用的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

2. 经济效益:在保证寺院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费用支出,提高费用使用的经济效益。

3. 透明化:对费用的来源、去向和使用情况进行公开透明,确保费用管理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4. 规范化:根据财务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费用管理的程序和流程,保证费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三、费用管理的分类1. 日常管理费用:包括寺院人员工资、福利、办公用品、水电费等日常开支。

2. 经营管理费用:包括寺院商业经营产生的费用,如建筑物维修、设备维护等。

3. 固定资产费用:包括寺院建设项目、资产投资产生的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资产损耗等。

4. 公益事业费用:包括为信教者提供服务、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等产生的费用。

四、费用管理的流程1. 费用审批流程所有费用支出需要按照财务制度进行严格审批,按照金额和性质不同,设置不同级别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对于重大费用支出需报请僧团或寺院理事会审议决策。

2. 费用使用流程费用使用应当合理、透明、规范,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程序,确保费用使用的目的、内容、金额等合规合理。

3. 费用核算和监督流程对费用的来源、去向、使用情况进行精细核算,并设立专门的监督岗位或机构,对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五、费用管理的制度建设1. 财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立费用的管理责任和权限,规范费用的使用流程和程序。

2.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控制、审计监督、监督检查等程序,加强对寺院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控制。

寺庙财务管理制度

寺庙财务管理制度

引言寺庙作为宗教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确保寺庙合规运营和长远发展的关键之一。

寺庙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提高财务透明度和规范性,还可以保护寺庙的财产安全,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从概述寺庙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开始,然后对寺庙财务管理制度的五个重点进行阐述,最后通过总结来强调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概述寺庙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一套规范寺庙财务活动的制度体系,具有维护财务透明、提高财务效率、保障财产安全等重要作用。

寺庙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寺庙的正常运转和发展,确保资金流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同时,制度的执行也可以防止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维护神圣场所的形象和声誉。

正文内容一、财务规划与预算管理1. 制定财务目标和战略规划:寺庙应该制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长期战略规划,以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2. 编制年度预算:根据寺庙的经营特点和需求,编制年度预算,合理配置资源,控制开支。

3. 实施预算监控和调整:及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并对偏差进行分析和调整,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

二、收入管理1. 管理寺庙捐款:建立捐款管理制度,规范捐款收入的接收、登记和使用,确保透明和公正。

2. 理财收益管理:合理进行理财投资,确保资金安全,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收益。

3. 开展公益项目:利用寺庙资源和收入,开展有益于社会和信众的公益项目,增加非捐款收入。

三、支出管理1. 控制日常开支:建立日常开支的审批和控制机制,合理控制寺庙的日常消费和支出。

2. 规范资金使用:建立资金使用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审核外包服务:对外包服务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控,确保服务质量和资金安全。

四、资产管理1. 资产登记和定期更新:对寺庙的资产进行登记和定期更新,确保资产清晰可查和保值增值。

2. 资产保护和维护:建立资产保护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和维护。

3. 资产处置和监控:对闲置资产和不再使用的资产进行及时处置,并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

寺院财务管理制度

寺院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寺院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寺院正常运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寺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寺院所有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第三条寺院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寺院财务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宗教政策。

2. 诚实信用原则:寺院财务活动应诚实守信,不得弄虚作假。

3. 规范透明原则:寺院财务活动应规范透明,接受监督。

4. 节约高效原则:寺院财务管理应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财务组织机构第四条寺院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寺院财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负责寺院财务收支的核算、管理和监督。

2. 编制寺院财务预算、决算和财务报表。

3. 负责寺院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

4. 组织实施寺院财务审计。

5. 协助寺院其他部门做好财务相关工作。

第六条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由寺院主要领导提名,报上级宗教管理部门批准后任命。

第三章财务核算第七条寺院财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八条寺院财务核算应设置以下账户:1. 资产类账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 负债类账户:包括应付款、应交税费等。

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4. 收入类账户:包括捐赠收入、宗教活动收入、其他收入等。

5. 支出类账户:包括工资福利、宗教活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其他支出等。

第九条财务核算应按月进行,按年编制财务报表。

第十条财务核算应做到账务清晰、准确、完整,不得虚列、虚记、漏记。

第四章资金管理第十一条寺院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原则:确保寺院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损失。

2. 合理原则: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透明原则:寺院资金使用情况应公开透明。

第十二条寺院资金筹集方式:1. 政府拨款:根据国家和地方宗教政策,依法申请政府拨款。

农村寺庙财务管理制度

农村寺庙财务管理制度

农村寺庙财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农村寺庙的财务管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制定本财务管理制度。

二、资金管理1. 寺庙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信徒捐赠、香油费等。

2. 寺庙应当建立资金专用账户,由专人管理,并进行定期清点和核对。

3. 寺庙资金使用必须经过审批,支出必须有相应的凭证和票据,禁止私自挪用和挪窜资金。

4. 寺庙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和流动,确保资金的安全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5. 寺庙资金的使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不得用于非法目的和个人使用。

三、财务管理1. 寺庙应当设立财务部门,由专业人员管理,并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档案。

2. 寺庙应当建立完整的账簿和账目清单,定期进行资产负债核对和清点。

3. 寺庙财务部门应当对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报告给主持和民主会议。

4. 寺庙应当实行年度财务审计,对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估,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

四、资产管理1. 寺庙的资产主要包括建筑、文物、器具等,应当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

2. 寺庙资产的使用和维护应当经过审批,不得私自倒卖和毁坏。

3. 寺庙的文物和器具应当进行定期清点和保养,确保其安全和完好。

4. 寺庙的建筑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和正常使用。

五、支出管理1. 寺庙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工资、修缮维护、供奉物品等,应当根据需求进行规范管理。

2. 寺庙的支出应当经过审批,并有相应的凭证和票据,禁止私自挪用和挪窜资金。

3. 寺庙应当合理安排支出,确保寺庙运营的正常进行和信徒的合理需求。

4. 寺庙应当制定节约型支出政策,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监督管理1. 寺庙应当建立监督委员会,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寺庙应当接受主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对外公开财务状况和管理情况。

3. 寺庙应当建立民主会议制度,由信徒代表和寺庙管理人员共同管理和监督寺庙的事务。

七、处罚措施1. 对于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寺院财务管理制度模板

寺院财务管理制度模板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寺院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保障寺院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寺院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寺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寺院内所有财务活动,包括资金收支、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

第三条寺院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二)真实性原则:财务活动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寺院经济状况。

(三)公开透明原则:财务活动应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四)节约原则: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财务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寺院设立财务部,负责寺院财务管理。

第五条财务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寺院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编制寺院年度财务预算,经寺院领导批准后执行。

(三)审核寺院各项财务收支,确保收支合法、合规。

(四)负责寺院资产的管理、核算和监督。

(五)编制寺院财务报告,及时向寺院领导汇报财务状况。

(六)负责寺院财务档案的管理。

三、资金管理第六条寺院资金分为预算资金、自筹资金和捐赠资金。

第七条预算资金:寺院年度财务预算经寺院领导批准后,由财务部负责执行。

第八条自筹资金:寺院通过开展自筹活动获得的资金,由财务部负责管理。

第九条捐赠资金:寺院接受捐赠的资金,由财务部负责管理。

第十条资金收支管理:(一)财务部应建立健全资金收支管理制度,明确资金收支范围、程序和责任。

(二)资金收支必须以实际发生为依据,严禁虚列支出、虚报收入。

(三)资金收支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资金安全。

(四)资金收支情况应及时向寺院领导汇报。

四、资产管理第十一条寺院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

第十二条固定资产管理:(一)财务部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和处置程序。

(二)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应经寺院领导批准。

(三)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第十三条流动资产管理:(一)财务部应建立健全流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流动资产的使用、保管和报废程序。

寺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范本

寺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寺院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确保寺院财务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寺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寺院内部所有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使用、管理、监督等环节。

第三条寺院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寺院财务活动合法合规。

(二)真实性原则:财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如实反映寺院财务状况。

(三)安全性原则: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确保寺院资产安全。

(四)效益性原则: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寺院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二章财务机构与人员第四条寺院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寺院财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寺院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寺院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核算与管理。

(三)编制寺院财务报表,分析寺院财务状况。

(四)参与寺院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提出财务建议。

(五)负责寺院财务档案的管理。

第六条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熟悉财务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水平。

(三)热爱佛教事业,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第三章资金管理第七条寺院资金分为预算资金、自筹资金、捐赠资金等。

第八条预算资金的管理:(一)寺院年度财务预算由寺院主要负责人审批,报上级宗教管理部门备案。

(二)预算资金按照预算项目执行,不得挪作他用。

(三)预算资金的使用应遵循节约、合理、高效的原则。

第九条自筹资金的管理:(一)自筹资金的使用应经寺院主要负责人审批。

(二)自筹资金的使用应遵循合法、合规、公开、透明的原则。

(三)自筹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定期向寺院僧众公布。

第十条捐赠资金的管理:(一)捐赠资金的使用应遵循捐赠者意愿,并报上级宗教管理部门备案。

(二)捐赠资金的使用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

(三)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定期向捐赠者公布。

第四章资产管理第十一条寺院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佛教财务管理制度

佛教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佛教财务管理,规范佛教财务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佛教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佛教团体、寺院及佛教相关机构。

第三条佛教财务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二)公开透明原则:财务活动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三)勤俭节约原则:合理使用财务资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四)民主管理原则:财务决策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财务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佛教团体、寺院及佛教相关机构应当设立财务机构,负责财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财务机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财务管理工作。

(二)编制财务预算、决算,报经批准后执行。

(三)管理财务收支,确保财务收支平衡。

(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真实、准确、完整。

(六)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

三、财务收支管理第六条佛教财务收支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收入管理:1. 捐赠收入:佛教团体、寺院及佛教相关机构接受捐赠,应当依法签订捐赠协议,明确捐赠用途。

2. 活动收入:举办佛教活动所得收入,应当依法纳税,用于活动支出。

3. 其他收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

(二)支出管理:1. 人员经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合理发放工资、津贴等。

2. 业务经费:用于佛教事业发展,包括寺庙维修、宗教活动、慈善事业等。

3. 财务费用:包括财务报表编制、审计、培训等费用。

4. 其他支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

第七条佛教财务收支应当实行预算管理,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

四、资产管理第八条佛教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

第九条佛教资产管理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固定资产管理:1.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置、报废、处置等手续。

2. 加强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3. 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找一篇寺庙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找一篇寺庙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找一篇寺庙财务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

1. 咱们寺庙的钱啊,那可都是善男信女们的一片心意,得好好管着。

这财务管理制度呢,就是为了让咱寺庙的财务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像和尚头上的戒疤一样明显。

二、财务人员的设置与职责。

1. 财务主管。

这财务主管就像是寺庙财务的大管家,得找个细心又靠谱的人来当。

他要负责整个寺庙财务工作的规划、指导和监督。

就像住持指导大家修行一样,财务主管要指导大家怎么管钱。

要定期查看财务报表,对寺庙的财务状况心里有数。

要是发现哪里不对劲,就得像抓小和尚偷吃供果一样,立马查清楚。

2. 会计。

会计呢,就是那个专门记账的。

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得像记录和尚每天的功课一样,仔仔细细地记下来。

什么香火钱啊、捐赠物资的价值啊,都不能漏。

要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记账,做出来的账本得清晰明了。

不能像有些和尚讲经一样,让人云里雾里的。

3. 出纳。

出纳就是管钱的小能手。

收到的香火钱啊、善款啊,都要妥善保管。

付钱的时候呢,也得按照规定来,不能随便乱花。

每天都要盘点现金,就像和尚每天数佛珠一样,看看钱数对不对。

要是少了钱,那可就像丢了寺庙的宝贝一样严重。

三、收入管理。

1. 香火钱的管理。

香火钱是咱们寺庙的重要收入来源。

在大殿设置的功德箱,要有专人定期开启。

开启的时候最好是两个和尚一起,互相监督,就像两个小和尚一起挑水一样,这样可以避免出问题。

香火钱要及时清点,然后交给出纳保管。

不能像有些小和尚看到糖果就忍不住先吃一颗一样,私自截留香火钱可是大罪。

2. 捐赠管理。

对于信众的捐赠,无论是现金还是物资,都要登记清楚。

捐赠物资要评估价值,记录在案。

要是有人捐了一头牛,咱就得搞清楚这头牛值多少钱,记到账上。

要给捐赠者开具收据或者感谢信,让捐赠者知道咱们寺庙是感恩的,也让他们放心自己的钱和物用到了正地方。

四、支出管理。

1. 日常支出。

寺庙的日常支出包括购买香烛、斋饭食材、水电费等。

这些支出都要有预算,不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花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佛教寺院经济的收入与支出管理
佛教寺院经济的收入与支出管理
一、寺院经济中的收入管理
佛教组织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要确保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寺院经济的开展中就必须有健全的收支管理制度,以保证有限资金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

从历史来看,佛教寺院早期一般实行“三纲制”,即设立寺主、上座、维那具体负责僧团与寺院的管理,也包括寺院的财物管理。

唐宋以降,佛教丛林制度形成,建立了以住持为核心、东西两序为弼辅的管理制度。

寺院财产的管理也变为主要由东序知事负责。

寺院丛林制度发展至近代,虽然寺院所需要处理的各种事务越来越复杂,但寺院的财产管理基本还是沿用了唐宋以来的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寺院农林业、工商业以及寺院服务等经济的日益发展,加之香火、捐赠等收入,寺院的收入也日益多样化,所以,之前与丛林制度相对应的司库制度已远不能满足当前寺院经济的运作和管理了。

因此,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当前寺院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当前寺院的主要收入,笔者把寺院经济的收入管理分为寺院自养经济收入管理和捐赠收入管理两个方面。

1.寺院自养经济的收入管理
这方面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寺院从事农林业生产、工商业经营和宗教服务等收入的管理。

当前,大部分佛教寺院都建立了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并且对寺院经济中的每一项收入管理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比如,寺院经济中所有经营所得的现金和支票收入都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入账,由寺院设立的财务处统一管理,并且要建立银行存款、现金等账户,做到逐笔登记,日清月结,严格管理账户。

另外,所有实物如旅游纪念品等经营所得收入须先由寺院库房清点核
对,然后确认入账价值并填写缴款凭证,最后交财务处核收入账,进行统一管理。

有的寺院如xxxx真如寺在完善寺院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对各项收入管理还做了具体规定:其一,门票收入管理。

门票要编号印制,售出要按编号顺序,售出款项每天当日交出纳,由出纳出具收据,月终结算,售出总金额减去成本,得利润作为收入中之一。

其二,法物流通收入管理。

购进法物要有发票,销售法物每天终了或次日款项要交出纳,出纳出具收据,月终盘点,法物数量再由会计结算销出金额减去成本,求得利润也作为收入中之一。

第三,宗教礼仪服务收入管理。

收入金额全部交出纳,由出纳出具收据,月终会计结算总收入。

2.社会各阶层的捐赠收入管理
有学者曾指出,“巨额捐赠几乎成为各个寺庙动产收入的主要构成。

而于一般平民百姓的零碎捐助,就更是永远无法理清的一团乱麻了。

”[1]特别是随着工商业的发达,寺院来自工商阶层人士的大量捐赠更是多如牛毛,无以统计。

因此,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将这部分收入管理好,自觉接受信众和其他组织机构的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

《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给捐赠者出具财政部门印制的收据或本场所统一印制编号的收据,加盖本场所印章。

接受的捐赠应当及时入账,捐赠的是实物的,应当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核价入账。

”举例言之,如xxxx真如寺在捐赠收入管理中,统一把以各种名义、各种形式的捐赠,均列为“香金收入”科目,并可另立明细账。

具体管理如下:香金收入(包括现金、存折、外币)均由出纳签收入账,且所有香金收入,均须出具收据在“事由”栏内注明;节日和平时开放香金柜必须由两人以上共同开启、清点,开列清单一式三份。

清点人清点后分别由负责人、出纳和清点人各执一份,如有必要,并可在香金柜上使用两把锁,由两人分别掌管;香金柜中现金当日连同清单交出
纳,由出纳出具收据交开启清点人员;香金柜中外币,应在清单上列明与现金同时交予出纳,由出纳在现金收据上注明外币种类和数量,并另行立账记录,各类外币兑换按国家规定处理;香金柜中的贵重物品(黄金及其他饰品),清点后开列清单及时会同保管人员装入编有顺序的信封,注明内装物品的名称形状数量,加封后由开启及保管人员共同签章,连同清单交保管人员,在返回开启人员的清单上签章,保管人员应立账记录,贵重物品的保存期不得超过一年。

信众非投入香金柜乐助费,一律出具收据,乐助款直接交予出纳的由出纳开具收据,其他人收取乐助的由收取人出具收据,然后将乐助款连同收据中的记账凭证联交出纳入账,出纳应在收据的存根联上签章表示款项收讫[2]。

二、寺院经济中的支出管理
古时丛林寺院,三衣一钵,粗茶淡饭,百衲衣只求蔽体,生活简单,物质生活降至最低线。

因此,当时一个司库制度就能确保丛林寺院经济的正常运转。

然而,当今寺院在经济支出方面表现为越来越多样化,不管是小庙的“量入为出”还是大寺院大丛林的“量出为入”方式,寺院经济发展中对财务支出的管理日益重要。

特别是当前许多寺院已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除了僧人的衣、食、住、行日常性支出和寺院工作人员工资开支外,寺院建设、殿宇维修、文物保护、文教事业和慈善事业等支出是寺院经济支出中的主要部分。

因这部分支出数额巨大,对于不少寺院来说还不是那么轻松的。

“根据1992年xxxx地区宗教团体的普查报告,xxxx地区共计有2 238所佛教寺院、33 298名僧侣神职人员,以及有登记的信徒人数为10 6 191名,合计平均每万人拥有1.08所佛教寺院;寺院的支出规模仍以50万元以下居多(66.4%),不过,也有6.12%寺院的年度支出规模高达500万元以上;......而这也直接说明了每一所佛教寺院背后实则背负着育养常住僧侣庞大、沉重的经济生计压力。

”[3]所以,在寺院经济发展中必须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