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高允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4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4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江西省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①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②;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

则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

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

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

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

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③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

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

翟璜不悦。

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

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

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段干木者,晋人也。

少贫且贱,守道不仕。

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

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同而轼。

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轼?”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

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

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

”又请为相,不肯。

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注】①轼:凭轼,古人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

②地:指地位、权势。

③量:满。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夫文侯A名B过C齐桓公者D盖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崔浩和高允同撰国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崔浩和高允同撰国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崔浩和高允同撰V国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主①以浩监秘书事,使与高允等共撰《国记》,曰:“务从实录J浩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列于衢路,往来见者咸以为言。

北人②无不忿志,相与谱浩于帝,以为暴扬国恶。

帝大怒,使有可按浩及秘书郎吏等罪状。

及崔浩被收,太子召九至东宫,因留宿。

明旦,与俱入朝,至宫门,谓允日:“人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J允日:“为何等事也?,太子曰:“入自知之J太子见帝,言:“高允小心慎密,且微贱;制由崔浩,请赦其死!”帝召九,问曰:“《国书》皆浩所为乎?”对曰:“《太祖记》,前著作郎邓渊所为;《先帝记》及《今记》,臣与浩共为之。

然浩所领事多,总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J帝怒曰:“允罪甚于浩,何以得生!“太子惧,曰:“天威严重,允小臣,迷乱失次耳。

臣向问,皆云浩所为J帝问允:“信如东宫所言乎?”对曰:“臣罪当衣承,不敢虚妄。

厚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欲丐其生耳。

实不问臣,臣亦无此言,不敢迷乱。

”费颐木圭旦真哉此人情逝凝质九熊g避及丕遨置信也为里丕欺芨负也宜特除其爰必旌之遂赦之。

他日,太子让允日:“人亦当知机。

吾欲为卿脱死,既开端绪;而卿终不从,激怒帝如此。

每念之,使人心悸J允曰:“夫史者,所以记人主善恶,为将来劝戒,故人主有所畏忌,慎其举措。

崔浩事负圣恩,以私欲没其廉洁,爱憎蔽其公直,此浩之责也。

至于书朝廷举掌,言国家得失,此为史之大体,未为多违。

臣与浩实同其事,死生荣辱,义无独珠。

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所愿也J太子动容称叹。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①北魏太武帝拓跋煮。

②指鲜卑人。

10.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每写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

(3分)帝顾太子A日直哉B此人情C所难而允能为之D临死不易D辞信也E为臣F不欺君H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文中指主管部门的相关官吏。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9)《魏书》选篇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9)《魏书》选篇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黄金测试卷(9)《魏书》选篇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

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

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

生徒悉集。

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

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

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见重。

尚书令王肃曾于省中咏《悲平城》诗,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王公吟咏情性,声律殊佳,可更为诵《悲彭城》诗乎?”肃因戏勰云:“何意《悲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惭色。

莹在座,即云:“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

”肃云:“可为诵之。

”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

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

”肃甚嗟赏之。

勰亦大悦,退谓莹曰:“即定是神口。

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

”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何能共人同生活也?,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

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

”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

累迁国子祭酒,及出帝登阼,莹以太常行礼,封文安县子。

稍以功迁仪同三司,进爵为伯。

薨,赠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节选自《魏书·祖莹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B.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C.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D.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官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教授。

《史记·孝文帝本纪》-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史记·孝文帝本纪》-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史记·孝文帝本纪》|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

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

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

常假借用之。

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

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

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

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

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

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

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

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

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

朕既不敏,不能识。

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

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

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

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③乡改④正服⑤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呜呼,岂不仁哉!(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

《后汉书·盖勋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后汉书·盖勋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后汉书·盖勋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

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

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

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勋日:“不可。

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乃谏鹄,鹄从之。

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

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

”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

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

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

贵戚成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困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先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

”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

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

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文言文参考译文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

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

当时,武威太守倚仗权势,恣意妄为,贪污横暴,从事苏正和查办他的罪行。

凉州刺史梁鹄想杀了苏正和来免受牵连,向盖勋征求意见。

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趁机报复他。

盖勋说:“不行。

谋划杀害好人,不忠;乘别人在危难的时候打击他,不仁。

《后汉书·王涣传》-附译文翻译_2018年高考全国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后汉书·王涣传》-附译文翻译_2018年高考全国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后汉书·王涣传》|附译文翻译_2018年高考全国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槃于路。

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____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____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魏书·王肃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魏书·王肃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魏书·王肃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魏书·王肃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王肃,琅邪临沂人。

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

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丞。

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

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甚哀恻之。

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

高祖器重礼遇日有加焉,或屏左右相对谈说,至夜分不罢。

肃亦尽忠输诚,无所隐避。

寻除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肃固辞伯爵,许之。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

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何为而来。

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

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

”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

”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伐淮北,令肃讨义阳,未克,而萧鸾遣将裴叔业寇涡阳。

刘藻等救之,为叔业所败。

肃表求更遣军援涡阳,高祖得表览之怃然,曰:“当以藻等锐兵新败于前,事往势难故也。

今日之计,唯作必克之举。

”肃乃解义阳之围,以赴涡阳,叔业乃引师而退。

以破裴叔业功,进号镇南将军,封汝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

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

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

唯任城王澄以为憾焉。

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

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

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

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

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

有司奏以肃忠心大度,诏谥宣简。

(节选自《魏书·王肃传》)参考译文王肃,琅邪临沂人。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二月,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

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

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

上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

”二年秋,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

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

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

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

”冬十月,诏天下郡县立学。

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谓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

”八年春,诏天下闾里皆立社学,延师儒教子弟,有司以时程督,谕曰:“致治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

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2)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书•高允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
题网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

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

未久而罢。

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

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

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

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

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

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

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

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

”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附参考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

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

”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

不久就还俗了。

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

于是世祖问:“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

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

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

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

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

”中
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

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

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表现自已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

高允劝谏说:“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

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

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

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受他的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饥寒。

况且几万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

用古人的道理来推论,用今人的事实来证明,都是这种结果。

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

”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