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2024/9/8
目录
1 远古人类的足迹
2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2024/9/8
3 传说的时代
1 远古人类的足迹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远 古
北京人
距今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
北京人的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类
体质特征
的
北京人的 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
A.元谋人 BC. 山顶洞人 C. 北京人 D.半坡原始人
2024/9/8
5.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业生活的是
(B)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6.科学证明,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个
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A)
A.劳动 B.直立行走 C. 使用文字 D.使用火
A.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2024/9/8 Nhomakorabea 判断题
(正确的请打 “√
)
21.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决定作用。( √)
22.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
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 ) 23.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打磨和钻孔技术。(√ )
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地穴式、 磨制石器、种植蔬菜、粟,圈养畜禽, 烧制彩陶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干栏式房 屋、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畜禽,
烧制黑陶
进入新石器时代
概念 特征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农业与畜牧出现、磨制石器 使用、制陶出现、居民村落 普及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夏商周3. 春秋战国4. 秦汉5. 三国两晋南北朝6. 隋唐7. 宋元8. 明清详细内容包括各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时期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影响、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概念的掌握。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历史挂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激发学习兴趣。
2. 内容讲解:(1)中国古代史概述:介绍各时期的基本情况,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2)夏商周:讲解世袭制、分封制等政治制度,介绍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成就。
(3)春秋战国:分析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历史现象,讲解铁器、牛耕等经济发展。
(4)秦汉:强调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等政治改革,介绍丝绸之路、长城等历史成就。
(5)三国两晋南北朝:讲解三国鼎立、民族融合等历史事件,介绍书法、绘画等文化成就。
(6)隋唐:强调科举制度、贞观之治等政治成就,介绍大运河、唐诗等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7)宋元: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元朝统一等历史现象,讲解四大发明、宋词等文化成就。
(8)明清:介绍君主专制、海禁等政治制度,强调郑和下西洋、红楼梦等历史成就。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史发展脉络图2. 重要事件、人物、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列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

陕西西安半坡村
6000
3、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4、半坡人使用的石器__________;人主要种植农作物是______;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______;最具特色的是______;使用的乐器______;纺织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复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过着采集、狩猎生活;河姆渡人、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谷和半坡遗址发现的粟,分别作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重要成就,反应了中华文明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和祖先崇拜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
山顶洞人遗址。
元谋人、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中国农业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距今10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早期
一、半坡人2、半坡人生活______流域、发现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距今约_____年代。
稻
粟
约9000—7000年
黄河、长江和淮河
耒耜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末总复习课件(共35张PPT)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 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 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秦朝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对 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作用:对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 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姓富裕, 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 治”。(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 在西汉。)
民族大融合
1.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 氐、羌),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 日益缩小。
2.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 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对外关系
西汉时期: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前138年)
七年级上历史总复习(二)
复习向导
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 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 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 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 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
经济方面
原始的农耕生活 灿烂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 秦朝在经济上的统一 “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三国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2/1
返回
16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
确立时期。)
2020/12/1
17
内容与影响
2020/事
2020/12/1
19
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 贫困;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 的负担;②提倡节俭;③重视“以德化 民”。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 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 期称为“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 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西汉。)
2020/12/1
12
三、改革与措施
1、春秋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采取的措施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4、西汉时期:文景之治 5、汉武帝的大一统 6、孝文帝改革
2020/12/1
巩固练习
13
春秋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争霸采取的措施
★齐桓公的措施:①善于用人(任用管仲 为相);②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④以“尊王 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⑤齐国盛产鱼 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2020/12/1
4
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
PPT模板:
PPT素材:
PPT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资料下载:
PPT教程: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复习课件

1. [2019·黔南州] 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 时代开始于( 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 [2020·黔西南]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B )
A.禅让制 C.世袭制
B.分封制 D.选举制
3. 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B ) 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儒家,道家。特点: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 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 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后代儒教 历史的起点”的含义。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 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 会变革
单元强化提升
单元知识导图
单元专题综合
中考真题演练
专题一 夏、商、西周和东周的兴衰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注
夏 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阳城 因桀暴政而亡
商 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殷 因纣暴政而亡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注
西周
D.东周
专题二 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不时 同期 点特
点 目 的
禅让制
世袭制
分封制
传 说 尧 舜 禹 始于夏朝 始于西周
时期
天下为公, 父死子承,兄 按血缘关系远近和
选贤举能 终弟及
功劳大小封邦建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课件

本单元复习的总结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重点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 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梳理了各政权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战争,以及民族间 的交流与融合。
本单元复习的总结
分析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以及科技和艺术的 创新。
第四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 开放的时代
贸易对经济文化的促进与传播
文明交流方式二:战争与征服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希腊化 时代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阿拉伯帝国的征服与文化交融
文明交流影响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推动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了解与借鉴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05
练习与巩固
选择题练习
01
02
03
04
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封建社会的起源
封建社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土地私有化的进程,逐渐形成了以地主和农民为 主要阶级的社会结构。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地方实行 郡县制,官僚制度逐渐形成。
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依附 于地主,缴纳地租,经济上受到剥削。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划分
01
02
03
阶段四:宋元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衰落
经济重心南移
04
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事件一: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建造 法老的统治与神权政治
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01
尼罗河的赠礼
02
事件二:古希腊文明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C、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
D、百家争鸣
6.下列与孔子无关的是有( D )
A.“仁”的学说
B.“为政以德”
C.因材施教
D.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
要影响的是(D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8.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
爵位,最好的办法是(C )
第三单元 单元复习课
目录
8 大国争霸
9 社会经济的变动 10 变法时代 11 “百家争鸣”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公元前
770年,
周平王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东迁洛
邑,史 称东周。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8 大国争霸 原因: 王权衰落,诸侯国实力强大
目的: 争夺地盘,取得霸权
篇。”这副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C )
A.大禹陵 B.古运河 C.都江堰 D.苏轼祠
4、从“奴隶的集体劳动”过渡到农民个体农耕的关键因素
是( C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C.铁器、牛耕的使用
B.改革风潮的推动 D.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5.成语“朝秦暮楚”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 )
A.秦国的统一战争
B、合纵连横的斗争
都江堰由分水堤、 宝瓶口和飞沙堰 三部分组成。外 江是正流,可排 洪通航;内江供 灌溉,江水通过 宝瓶口流入成都 平原。当内江水 流过大时,江水 漫过飞沙堰,流 入外江。都江堰 能灌溉农田300 万亩。
10 变法时代 变法原因 变法目的
旧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 的急剧变动
富国强兵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