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表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表

附件胭窝囊肿临床路径一、胭窝囊肿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行(二)诊断依据症状:胭窝囊肿多发生于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发病为先天导致,两侧对称。

老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无力、软弱、关节后部疼痛等。

囊肿较大时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甚至可影响腘窝的静脉回流,出现局部或膝关节以下部位水肿。

但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多。

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

体征:在胭窝部可触及有弹性的波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

线检查:将空气注入囊内拍摄线片,可发现滑囊与关节相通,以此则可确定诊断。

超声检查检查腘窝囊肿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半月板囊肿。

•膝部腱鞘囊肿•胭窝动脉瘤•腘窝动脉囊性变•孤立性外生骨疣•腘窝静脉曲张•半膜肌断裂或肥大•股二头肌腱囊肿及起自膪外侧神经的囊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非手术治疗:小的、无症状的不需治疗。

也可穿刺抽液,局部注射波尼松龙,效果较好。

手术治疗:大的、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的,手术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腘窝囊肿疾病编码。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糖、血型、出凝血时间、肾功、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胸片,腘窝彩超。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离子、血脂、血粘度测定、心彩、腹彩。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一代头抱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推荐使用头抱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次,一日次;()儿童:一日量为体重,分次给药;()对本药或其他头抱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腘窝囊肿病历(入院记录)

腘窝囊肿病历(入院记录)

主诉:右侧腘窝渐大性包块6年。

现病史:自诉入院前6年,无意间发现右侧腘窝部花生米大小包块,无疼痛感,未经治疗,包块逐渐增大,包块鸡蛋大小,无疼痛感,表面无萎缩,无色素沉,局部皮肤无红肿,无溃破。

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门诊以“右侧腘窝囊肿”收住我科。

患病以来,体重无变化,饮食及大小便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史2年,患“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

一般状况良好,无“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屏山,未到外地长期居住,无毒品接触史;在当地种地为生,否认有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冶游史。

婚育史:20岁结婚,已育1子3女,家人体健。

月经史:13岁初潮,经量一般,经期规则,无痛经;48岁绝经。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 :36.4℃P:88次/分R:20次/分BP:172/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神志清楚,回答切题。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外形正常,眼球无外凸、内陷。

眉毛无稀疏、脱落。

双眼睑无下垂、浮肿,球结膜未见水肿,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双耳听力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外形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

口唇无紫绀,口周无疱疹,口腔粘膜无溃疡,牙龈无红肿,伸舌居中,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

颈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叩痛,乳房无肿块;双肺呼吸动度正常,无语颤,无胸膜摩擦感,无叩浊,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语音传导正常,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搏动,心尖搏动点未见,触无震颤,心界正常,心率8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高手进阶:不一样的腘窝囊肿

高手进阶:不一样的腘窝囊肿

高手进阶:不一样的腘窝囊肿患者男,40 岁,因左膝关节和小腿背面疼痛数天就诊。

门诊行双膝和双足 CT 检查(图 1),提示未见痛风石沉积。

图 1 双膝关节 CT 检查及重建随后患者行双侧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然而检查中,于左侧腘窝处纵切面可见一条索状低回声(图2),并向下延伸至小腿皮下软组织层深面、腓肠肌层浅面(图3),声像图表现类似浅静脉曲张伴血栓形成。

图 2 左侧腘窝处纵切面图 3 小腿背面纵切面。

A:近端,B:远端;GM:腓肠肌改变体位后,于左侧腘窝处横切面可见「逗号征」表现(图4),符合腘窝囊肿。

随之向下扫查至病变远端(达小腿中段水平),证实病变自腘窝内侧向小腿后内下方走行,远端呈梭形变尖,边界欠清(图5),病变内部呈混合回声,实性回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病变周围皮下软组织层肿胀,回声增高。

图 4 左侧腘窝处横切面。

CY:腘窝囊肿,箭头示 CY 颈部,向关节深面延伸;GM:腓肠肌,ST:半膜肌肌腱,T:胫骨图 5 小腿背侧病变纵切面宽景成像。

M:病变,GM:腓肠肌基于超声表现并结合临床信息,诊断考虑腘窝囊肿破裂下注所致,伴感染不能完全排除。

临床以超声诊断为依据,收治患者入院。

实验室检查示自身抗体、HLA-B27 抗原等指标阴性,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未见升高,CRP、血沉明显升高。

双膝关节 MRI 检查证实了超声所见(图 6)。

重新回顾膝关节 CT 图像,调整窗宽、窗位后发现病变所在(图 7)。

后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痊愈出院。

图 6 膝关节MRI检查(FS T2序列)图 7 双膝关节 CT 检查(与图 1 为同一横断面)病例讨论腘窝囊肿又称Baker’s 囊肿,为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之间的滑囊扩张积液所形成(图8),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后者常继发于膝关节炎性或退行性病变,主要见于成年人,囊肿与膝关节腔相通。

单纯的腘窝囊肿一般无症状,可选择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经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也具有理想的效果。

腘窝囊肿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腘窝囊肿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腘窝囊肿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腘窝囊肿作为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已经被很多医生所熟知,最早是在1840年由Adams医生提出,在1877年,由Baker医生详细描述了这一疾病,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的腘窝囊肿,又叫Baker囊肿。

是由于原发或继发性因素,使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关节液经后关节囊的薄弱区—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滑囊(GSB)膨出,形成囊肿。

在成年患者中,腘窝囊肿的形成大多是由于膝关节损伤、感染性因素或是膝关节退行性变,故又叫继发性腘窝囊肿,并且经大量研究证实,这种囊肿大多是与关节腔相通的;在儿童或青少年患者中,腘窝囊肿多由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滑囊直接形成,并不与关节腔相通(除外因关节损伤或关节感染而致的腘窝囊肿)。

流行病学腘窝囊肿常见于35~75岁人群,常伴有膝关节炎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的损伤;或关节的过度疲劳等。

当腘窝囊肿未引起症状时,患者常常是在体检或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在儿童中,腘窝囊肿在4~7岁人群中更为常见。

病理机制目前研究发现,股四头肌内侧头与半膜肌滑囊与关节腔之间存在着一个长4~24mm的水平裂隙样结构,该结构在幼儿时期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加,裂隙逐渐增长。

当关节腔内的压力异常增高时,关节液会自此裂隙流出,使滑囊膨大。

而这种裂隙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单向流通的机制,保证了关节液进入囊内的单向流通,而难以由囊内反流入关节腔。

正是这种机制存在,使得腘窝囊肿随疾病进展不断增大,而很少会自然消失。

尤其是对于成年人继发性腘窝囊肿。

而在Kongmalai等的研究中发现,腘窝囊肿的囊壁在组织学上是一些增厚的玻璃样变性组织,不包含任何可分泌滑液的滑膜细胞,他们认为囊壁只是一个储存囊液的容器,而不能产生滑液。

进一步验证了腘窝囊肿的成因更倾向于物理性因素,而并非自我分泌形成。

对于引起关节液增多,关节腔压力升高的原因,以下两项较大数据的研究中,Cho等研究110例腘窝囊肿患者存在以下几种关节内病变:内侧半月板损伤(60%),关节退行性变(40%),滑膜炎及滑膜增生(23%),髌骨软化症(5%),滑膜皱襞综合征(4%),关节游离体(1%)。

护理查房腘窝囊肿描述

护理查房腘窝囊肿描述

病情介绍
术后予二级护理,6h后全食,去枕平卧位,补液
予长春西汀消肿,可普芬口服止痛等治疗,注意
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 伤口敷料及生命体征的观
察.
血报告异常指标:
关节液:红细胞检出++++,尿酸:495
甘油三脂:3.45
胆汁酸:24.16
腘窝的解剖
腘窝的概述
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 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 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为腘筋 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 膜。腘筋膜由纵、横交织的纤维构成,致密而坚 韧,患腘窝囊肿或腘动脉瘤时,因受腘筋膜的限 制而胀痛明显。腘窝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 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病理基础
当患者合并有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 游离体等,病变导致了腓肠肌内侧头滑膜囊的开 口成为单向活瓣,关节液只能向滑膜囊单向流动, 难以逆流,从而使滑膜囊积液增多,体积增大形 成囊肿。
原发性因素 继发性因素
病因
病因
原发性因素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囊肿常不与膝 关节相通,一般没有关节病变。
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4.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术后潜在的护理问题/措施
二、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卧 床有关 1.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如有潮湿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每1-2h翻身一次。 3.执行皮肤床边交接班制度 4.向患者讲解预防皮肤损伤的重要性.
术后并发证
4.告知患者功能锻炼对于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并指 导患者做功能锻炼
术后护理问题/措施
二、疼痛:与术后伤口有关 1.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2.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各种治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腘窝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ICD-10:M47.1↑G99.2*)行囊肿切除术(ICD-9-CM-3:81.02-81.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病史:有膝关节酸痛等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的阳性体征。

3.包块彩超:囊性包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有肉眼所见明显的包块,膝关节酸痛的症状。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包块彩超,必要时行MRI检查。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6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包块切除术。

3.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8天。

1.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5)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4字位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切除(步骤详解)

4字位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切除(步骤详解)

4字位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切除(步骤详解)术前MR提示外侧半月板损伤,腘窝囊肿形成详细手术步骤(包你看懂)1、先处理损伤的外侧半月板2、镜子放在前内入路,前外入路放交换棒4字体位,镜头在前内,交换棒在前外4字体位,镜头在前内,交换棒在前外4字体位,镜头在前内,交换棒在前外交换棒从PCL、股骨内髁、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后内侧间室3、将镜头交换至后内侧间室,刨除后内侧关节囊(即囊肿内口)在光影处穿刺定位(左膝9点、右膝3点)穿刺针垂直于皮肤刺入,位点正好位于关节囊反折处用尖刀扩大后内侧入路刨除后内侧关节囊后内侧关节囊刨除后显露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两者在屈膝时呈垂直关系镜头可以从腓肠内侧头内侧插入囊肿内,囊内可见淡黄色囊液4、建立双后内入路,彻底切除囊壁镜子监视下,将交换棒放入囊肿内交换棒从后内入路放入囊肿内镜头切换至后内入路,镜下可见囊肿全貌囊肿有分膈第一后内入路监视下穿刺针定位第二后内入路此时也同样是4字体位直血管钳扩大第二后内入路直血管钳扩大第二后内入路血管钳左侧是腓肠肌内侧头,下方是半膜肌双后内入路操作,对囊壁行彻底切除4字体位操作,方便灵活囊肿彻底切除后所见纵形走向是腓肠肌内侧头,横形的是半膜肌腘窝囊肿的解剖心得体会1.腘窝囊肿病例大多数伴有关节内疾病(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关节镜手术在处理囊肿的同时一期可处理关节内病变;2.腘窝囊肿形成的病理基础是位于腓肠肌腱内侧头与半膜肌腱之间的后关节囊反折,类似活瓣,使囊液由关节内进入囊肿内(只进不出),故手术重点要切除后关节囊反折,扩大囊肿内口;3.4字位操作的优势是不需要档板,此时屈膝后囊肿往前靠,更易切除,还可伸屈关节看到不同的视野,操作灵活。

术式发明者。

中医讲堂:腘窝囊肿

中医讲堂:腘窝囊肿

中医讲堂:腘窝囊肿腘窝囊肿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性的多见于儿童,后者可由滑囊本身的疾病如慢性无菌性炎症等引起。

有部分患者是并发于慢性膝关节病变。

老年人发病则多与膝关节病变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有关。

最常见的腘窝囊肿系膨胀的腓肠肌、半膜肌肌腱滑囊,该滑囊经常与后关节囊相通,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上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导致机械性伸膝和屈膝受限,疼痛较轻,紧张膨胀感明显。

临床当中患者可觉腘窝部不适或行走后发胀感,有的无自觉症状。

囊肿较大时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

检查可见腘窝有囊性肿物,大小不等。

检查时腘窝部可触及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

初期一般仅有腘窝处不适感和下肢酸胀感,伸膝时肿块明显并且变硬,屈膝时肿块不明显并且较软。

上下楼梯以及骑自行车时最容易引起疼痛。

超声检查可发现滑囊液性暗区,边界清晰,以此可确定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应与动脉瘤(有搏动,穿刺液为血液),血管瘤(局部可有颜色改变,膝关节屈伸肿物无改变,穿刺液为血液),腘窝肿瘤(多为较硬的肿物,无囊性感,膝关节屈伸肿物无改变)相鉴别。

治疗时儿童与成人的腘窝囊肿有一定差别,儿童常不与关节相通,极少合并关节内病变,一般可自愈。

现代医学治疗成人患者通常通过手术切除囊肿来治疗,但同时也要治疗关节内病变。

腘窝囊肿的治疗1手法治疗(1)腘窝囊肿手法治疗效果较好,可以针对病变部位采取挤压方法治疗。

患者屈膝位,施术者用拇指把囊肿推到一边,挤压在骨性壁上面,然后突然用力将囊肿压破,再用较为轻柔的力量按揉,使囊肿内液体分散,最后配合局部艾灸即可,灸后加压包扎。

(2)患者仰卧位,囊肿处垫一个物体,比如卫生卷纸,用棉布包裹的酒瓶一类的,施术者双手分别放在膝关节上部和下部,然后向两侧牵拉,使膝关节充分伸展,然后施加向下的压力,一次一两分钟,以囊肿还纳回去为标准即可。

此方法适合轻症。

2体针疗法取穴:阿是,合阳,膝阳关透曲泉,丰隆,三阴交,合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腘窝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ICD-10:M47.1↑ G99.2*)
行囊肿切除术(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病史:有膝关节酸痛等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的阳性体征。

3.包块彩超:囊性包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有肉眼所见明显的包块,膝关节酸痛的症状。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包块彩超,必要时行MRI检查。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6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包块切除术。

3.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8天。

1.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
(4)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
(5)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情况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ICD-10:M47.1↑G99.2*)
行包块切除术(ICD-9-CM-3:81.02-81.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