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论

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一)中国的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年—1919年

现代:1919年-1949年

当代: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

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古代(古典)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

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是文学现代性的累积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也有的将1917年后的文学统称为现代文学,如朱栋霖编教材。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

近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1840年后的文学。

现当代文学:是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

晚清以来中国文学:一般指1840年后的中国文学

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一般泛指的是近现代、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80年代后期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将近代、现代、当代文学整合成一个整体看待,以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关于现代文学课程:1932年周作人在清华大学讲新文学的源流,是现代文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开始;1940年代,朱自清把现代文学作为中文系课程开设,一直延续至今。现为中文及相关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

二、中国现代文学释义

(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历史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承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具有中国的民族性。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影响艺术的三因素:种族、时代、环境。

(二)现代:现代性,时间上的不可逆性;文学中精神和思想的现代性;文学价值上的原创性;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现代性是一种社会现象,标志着一种断裂或一个时期的当前性或现在性,它既是一个量的范畴,一个可以界划的时间断,同时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根据某种变化的特质来标识这一时段。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现代性总是和现代化过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城市化、科层化、世俗化、市民社会、殖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历史进程,就是现代化的种种指标。现代性赋予改变世界力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

(三)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

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

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

现代审美意识的文学。(文学的艺术性质)

其二:无产阶级影响和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文学。(文学的时代和社会性质)

第一节现代文学的历史角色和发展历程

现代文学虽然只有30年左右的历史,在中国几千年文学史长河中只是极为短暂的一瞬,但它的意义却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它的首尾两端——“1919”和“1949”,连接着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两个巨大转折点,这就赋予了现代文学史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现代文学所具有的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中国以往任何一段文学史难以相比的。

这30年,它的首尾两端,恰恰连接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两个闪光的年代——“1919”和“1949”。这个事实本身说明,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社会的变革,文学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 1917 -1927)文学,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它是现代文学的开拓与奠基阶段,其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外在改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胡、陈二人的文章作为理论先导,对文学革命的兴起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共同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把文学革命运动迅猛推向新的高潮。与此同时,以鲁迅的小说、郭沫若的诗歌等为代表的新文学,以崭新的实绩,显示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这一时期新文学作家们广为译介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从而扩大了新文学的视野,充分打通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联系的渠道。作为新文学的最初阶段,一些作家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有些作品还程度不同地带有感伤颓废情调,对文学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追求还缺乏切实的体现。

第二个十年(1928-1937)文学,通常也称“左联”时期的文学。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高涨,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1928年前后,为适应蓬勃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创造社和太阳社为主,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并得到了广大进步作家的积极响应、1930年初成立的“左联”等左翼文学团体,把这一运动推向高潮,使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现象与实际内容: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题材扩大了,很多作家注重反映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揭露帝国主义对巾国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的罪恶,批判半殖民地半封建都市社会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许多作品反帝反封建的主题也进一步深化了,革命者的形象和底层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形象塑造,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不少作家不仅表现农民的苦难遭遇,而且着力描写农民的思想觉醒和英勇斗争;不仅揭露封建压迫的残酷和阶级矛盾的对立,还注重展示帝国主义势力对农村的入侵和民族矛盾的加剧。这些都表明现代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思想深度。包括茅盾等人在内,还有蒋光慈、洪深、田汉、臧克家、丁玲、张天翼、叶紫、洪灵菲以及“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中国诗歌会等作家和群体的创作,都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作家们以不同的艺术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矛盾,达到了很深的思想境地,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值得注

意的是,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一大批风格独特的作家作品,并出现了众多各具特色的社团流派,共同形成了现代文学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比上一时期有了新的进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些作家对革命斗争牛活还缺乏实际了解,因而有些作品生活实感较弱,革命者和劳动群众的形象塑造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概念化的弊病,有些人物形象血肉不够丰满,甚至单薄苍白。一些作品虽反映现实较为及时,但缺乏精细的艺术磨炼,显得较为粗糙,以至影响了作品长久的审美价值。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文学,通常称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战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和影响,这一时期又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抗战初期的文学,广大作家纷纷走出书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宣传一致抗日和爱国主义思想。围绕抗日救亡这一中心主题,文艺作品,如街头诗、独幕剧等,出现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也出现了一些大型的集体创作:以艾青为代表的新诗创作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又一个高峰。这一阶段还出现了一系列历史剧,作家们纷纷借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之口,反映严峻的现实,表达人民的正义呼声,其中,以郭沫若的《屈原》为代表的历史剧最为成功,影响最大,后一阶段文学分为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区域。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的中国化,提出了重要的思想方针,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思考了文艺大众化等一系列“五四”以来重要的文艺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阶段。由此引发了新文学前所未有的新主题、新题材、新形式,涌现了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典型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显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重要成就。在国统区,作家的创作主要围绕反压迫、争民主的民主革命运动展开,出现了大量具有讽刺性、揭露性的作品,如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陈白尘的《岁寒图》和《升官图》,钱锺书的《围城》,等等,作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全面而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国统区很多作家在艺术风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应该提到的是,以张爱玲等人为代表的沦陷区的作家,也创作出了一些独具风姿、影响深远的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的30年,也是在激烈的文艺思想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从20年代的“国粹派”、“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现代评论派”等,到30年代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法西斯民族主义文学”以及“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直至40年代的“战国策派”、“戡乱文学”,等等,新文学的历史进程,伴随着各种思潮的反复较量,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也是一部文艺思想斗争的历史。

第二节现代文学的多彩风貌与多重风格

现代文学30年,由于特定的历史机缘与文学使命,出现了一大批世纪性的大家与名作,并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短暂的一瞬,但大家纷涌,名作四起,各显风采。小说方面,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的诸篇小说,还有叶绍钧的“教育小说”,冰心、许地山等的“问题小说”,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王鲁彦等的“乡土小说”,张资平、叶灵凤等的情爱小说,沈从文、废名等代表的“京派”小说,穆时英、施蛰存等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萧军、萧红等“东北作家群”的“黑土地小说”,李劫人的“大河小说”,丁玲、周立波代表的解放区土改小说,

以及张恨水代表的现代通俗小说,等等,一大批作家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成为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诗歌方面,“五四”初期即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众多的白话新诗人,他们以白话新诗动摇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以其思想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彻底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此外,湖畔诗社、沉钟社的诗歌,李金发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歌,闻一多、徐志摩代表的新月派诗歌,戴望舒、卞之琳代表的现代派诗歌,殷夫及中国诗歌会的“红色鼓动诗”,田间代表的“街头诗”,胡风等人的“七月”诗派和穆旦、郑敏代表的“九叶”派诗歌,等等,从诗歌的外在形式到审美内蕴,都猛烈地冲击了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吸取了外国文学的异质素养,显示了现代白话新诗鲜活的生命力。散文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五四”时期甚至超过了小说和诗歌,它体现在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或称为随感录)和以周作人、俞平伯等为代表的小品散文(即“美文”)创作中。“杂文”与“小品文”构成了中国现代散文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品种,共同推动了现代散文观念的形成及现代散文意识的成熟。此外,报告文学作为现代散文的特殊品种应运而生,瞿秋白的游记通讯《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抗战前后,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梅益等主编的《上海一日》,解放区编辑的《五月的延安》、《冀中一日》等大型报告文学集,更是以其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而在战争的年代里备受青睐,风靡一时。话剧方面,“五四”前后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西洋文学样式。到了30年代,曹禺及其“心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问世,标志着现代话剧的深入发展与成熟。曹禺既是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又是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此外,夏衍富于生活化的《上海屋檐下》,田汉富于浪漫气质的《名优之死》,郭沫若“诗剧合一”的历史剧《屈原》,以及陈白尘机智俏皮、深刻犀利的讽刺喜剧《升官图》等,堪称现代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所有这些创作,都以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形象和新的语言形式,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

如果用贯通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眼光来看,现代文学30年可谓多种文学风格、流派出现密度最大的一个时段。1921年以后,随着新文学理沦和创作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涌现出众多的新文学社团,其中重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月社,以及未名社、莽原社,南国社、浅草社和沉钟社等。文学研究会标榜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创造社鼓吹重艺术的浪漫主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两大风格流派,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此外,还出现了“问题小说”、“身边小说”、“乡土文学”、“语丝文体”、“象征派”与“现代派”等丰富多彩的风格和流派,这些社团流派的出现,表明了新文学的不断成熟与壮大。

在看到现代文学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现代文学特别是现代作家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广度,这同样是中国现代文学多彩风貌与多重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作家用文学探讨国民性,启蒙大众,呼唤国民的觉醒,关注社会的变化,拯救民族的命运,其执著的程度及达到的思想深度是现代文学根本价值的重要体现。老舍、萧红、钱锺书、巴金、茅盾、郭沫若等都力图通过作品参与国民性的改造,作家的责任感、使命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这种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寻,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

质。

与此相伴,在对社会性、民族性进行探讨的过程中,现代作家同样将对人性问题的关注纳入视野,他们对真善美热烈颂扬、对假丑恶痛斥批判,人木三分,鞭辟入里。鲁迅、沈从文、张爱玲、钱锺书等的创作鲜明地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沈从文把完美的人性、完美的社会和完美的大自然融会贯通,在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里吟唱着一曲曲人性的赞歌与挽歌,在他所建造的“希腊小庙”里,将“人性”虔诚地供奉其中。张爱玲的小说名篇《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则清醒地透视了现代都市文明中的人性变异。在梦魇般的缥缈氛围中,曹七巧、白流苏、葛薇龙等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纷纷出场,昭示着欲望的疯狂、生命的无常、人性的丑恶,金钱对人性构成的巨大摧残,人性在金钱的腐蚀下深刻异化。此外,鲁迅对阿Q的批判,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纯地对于中国农民愚昧落后的批判、对于中国国民性弱点的批判,而上升为对整个人类命运和人性弱点的批判。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阿Q的这些性格弱点,远远超出了民族与国界的限制,成为整个人类人性的某些弱点的集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不同民族的人,都能从阿Q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样,钱锺书笔下的“围城”情结,表达的不仅仅是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在战争烽火中的特定心态,也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现代人生躁动不安的普遍心情,更重要的是,“围城”情结揭示了整个人性的一种弱点,即“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而最终却又发现“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这种人生的失落感与荒原意识是超越民族的,不分国界的。孙犁对水生嫂们的倾情赞颂,在根本上表现的是我们民族的人情美人性美,揭示的是战争与人性的永恒主题。所有这些都彰显着现代文学所达到的思想深度。

第二,现代文学题材广泛,涉及政治问题、国民性问题、农民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妇女解放问题、儿童教育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等,作家们对时代风貌、社会人生、民俗风情的细致描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现代社会及不同聚光镜下的种种人生图景。在现代文学画卷里,有鲁迅笔下狂人的警醒,有郁达夫笔下弱国子民“生的苦闷”,有茅盾笔下民族资本家的困惑、买办资本家的骄横,有巴金笔下青年的理想与幻灭,有老舍笔下的北京市井百态,有张天翼笔下小市民的灰色人生,有丁玲笔下时代女性的大胆与勇敢,有曹禺笔下的上层社会大家庭的虚伪、肮脏,也有丰子恺、冰心对恬静的儿童世界的阐释,沈从文对“湘两世界”的颂扬,张爱玲对十里洋场的冷静剖析……几乎囊括了广阔的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作家在作品里,还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鲁迅小说中的阿Q、祥林嫂、华老栓、孔乙己、涓生、子君,叶圣陶小说中的倪焕之、潘先生,茅盾《子夜》中的吴荪甫、《腐蚀》中的赵惠明,巴金《家》中的觉新、觉民、觉慧、高老太爷,《憩园》中的杨梦痴,《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树生,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虎妞,《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祁瑞宣、“大赤包”、蓝东阳,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老船夫,柔石《二月》中的萧涧秋、《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春宝娘,孙犁《荷花淀》中的水生嫂,钱锺书《围城》中的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李梅亭,张爱玲《传奇》中的曹七巧、白流苏、葛薇龙,曹禺《雷雨》中的周朴园、蘩漪、周萍、四凤,《日出》中的陈白露,《原野》中的仇虎、金子,《北京人》中的愫方、曾文清……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千姿百态、万千气象。作家们还为我们展示了其所达到的心理深度,展示了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第三,现代作家在艺术审美上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气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诸文体中,现代诗歌是与古代诗歌断裂最大的一种。从胡适对白话诗的大胆尝试到郭沫若的“诗体大解放”,现代新诗始终保有一种锐意进取的态势。郭沫若对现代自由体白话新诗的开创能一举打破中国几千年传统旧诗的格局,可见这柄铁锤具有的雷霆万钧之力。尽管郭沫若新诗离完美还相去甚远,但他及创造社张扬的那种创造精神值得特别称赞。鲁迅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不仅仅因为他的小说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奠定了现代小说的战斗精神与反抗意识,还因为他在艺术上的不倦探索,这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更重要的。鲁迅的小说是现代文学经典性艺术的开路先锋,他的小说一篇一个样式,一篇一个路标,既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写人、写景、叙事,刻画心理,绘制场景,在每一篇里都有不同的姿态,风格几无雷同,且圆熟老到、妙笔生花,为现代小说创作树立了杰出的榜样。鲁迅的小说里既有中国传统的因子,又有世界文学的影响,既有俄罗斯、日本文学的笔法,又有西方的象征主义、心理分析艺术,古今中外,融为一体。对鲁迅的作品,从其思想价值和意义上可以概括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然而在艺术审美方面,很难用某一种具体手法或风格概括,现实主义他有,浪漫主义他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他也有,鲁迅的风格是难以概括的,“难以概括”就是鲁迅作品的最大特点。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在新文学成为现代文学30年主要潮流的过程中,作为被批判对象的通俗文学、旧文学其实一天也没有消失。“张恨水现象”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张恨水的一生创作了1 10多部作品。尽管备受新文学作家的批评,但他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销量,在现代文学史上却无人能匹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鲁迅的日记中,也有为母亲购买程瞻庐、张恨水的小说的记录,而鲁迅的母亲对这些通俗小说的喜爱远远超过了对鲁迅《呐喊》的了解,这更成为研究者经常引证的一个例子。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新旧文学是可以共存并荣的,它们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翼。在雅俗之间,新旧之间,其实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有些作家恰恰在两者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除了张恨水,张爱玲也十分典型。张爱玲的小说注意汲取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营养,同时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学的思想方法和艺术技巧。她的《传奇》以传统章回小说为总体格局,除了运用传统的写实手法外,又明显接受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熏陶,还将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某些技巧融进对人物心理感受的描摹中,如《金锁记》对七巧悲剧命运的描写,既有对人物直观感受的剖析,又注重渲染造成主人公人性扭曲的社会氛围。张爱玲不仅将中、外、古、今的优秀传统熔于一炉,而且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优长汇于一身,将小说推向大雅大俗的境界,同时她第一次在传统通俗文学形式中展示时代崩溃与转折的进程,进而传达出个人与历史、生活与命运等多方面的现代内涵,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魅力。这是张爱玲的成功之处,也是她的作品赢得广大读者欢迎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现代文学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品格

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以来的现实生活为土壤,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外来文学的丰富营养。作为带有承前启后性质的一段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和人文精神,而这又主要体现在以鲁迅等为代表的现代作家的根本性人文品格上。

第一,鲁迅代表的“五四”那代人最注重创新,又最懂得继承。毫无疑问,“五四”那代人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开创了新文学与新文化的全新格局,但他们的重要和宝贵还体现在他们更懂得创新必须以继承为基础,他们从未割断历

史的联系和发展。周作人最热心于白话文的倡导和实践,但又最珍视文言文,“五四”时期,他第一个公开提出要保留文言文,而且是作为新文学的旗手提出的。在周作人看来,提倡白话虽为文学革命所必须,但白话文、英文、德文不一定代表现代,文言文也不一定代表落后。在文言文的世界里,同样有很多的批判精神,甚至是超越现代的观念,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文采。说到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继承越多,创新越多,当然,没有创新也就无所谓继承。现代小说的发展是一个例子。中国小说源远流长,明清以来更是出现了众多白话小说,然而以“五四”新文学为起点,中国现代小说以全新的思想内涵和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掀开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展示了现代人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虽然它是全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孤立的,恰恰相反,它得益于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继承与吸取。中国传统小说的思想精华与多种艺术技法在现代小说中有一种无形而深刻的承传。现代诗歌的发展亦然,中国现代新诗尽管是在对传统旧诗的反叛中出现的,但它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传统诗歌的美学意境、古典诗人的审美修养,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感时忧民、愤世嫉俗的传统精神,更是在深层次上对现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传统的反叛往往是创造与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对传统精神的批判继承则是继往开来的重要规律。

第二,“五四”那代人最渴求开放,又最注重立本,他们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着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作为新文学家,那一代人学贯中西、通识古今,既读过经,又留过洋,空前绝后,难以逾越。他们几乎人人都是国学大师,同时又是外国文学的翻译家,胡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巴金、戴望舒、梁实秋、林语堂、钱锺书,能称得上大师的几乎都同时拥有这两个头衔。“五四”时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影响,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毫无疑问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一些新文学的作家作品甚至是在外国文学的直接影响下出现的。五四新文学的这一特点是当时整个时代特征的一个具体体现,而这一点又使中国现代新文学表现出与以往几千年传统旧文学的根本不同。当最初一些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外国作家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之后,那种自由开放的思想追求与艺术形态,正契合了“五四”新文学的历史使命,催发了中国现代新诗的诞生。现代新诗不辱使命,以其与传统l口诗彻底决裂的鲜明特色一跃而崛起,以其荡涤传统而勇敢创新的精神,在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诗坛上决然地扔掉了旧的衣装,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五四”那代人最向往自由,又最懂得责任。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作家始终伴随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五四”的时代特质所决定的。郭沫若的诗是那样的浪漫抒情,但郭沫若本人却始终不忘文学的社会职能。1924年,通过翻译《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郭沫若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泛神论的思想开始被抛弃。随着与国内实际社会生活的深入接触,他的现实主义倾向不断增强,他主持的后期创造社,公开倡导革命文学运动,主张用文学参与实际斗争。像郭沫若、郁达夫等说起来是浪漫主义作家,是主观抒情的,其实他们最现实,有时甚至比文学研究会人生派作家还现实、还重视人生,只不过他们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去表现现实生活罢了,这正是“五四”那一代人无法摆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一个体现。

第四,以鲁迅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作家,他们最犀利地批判社会的黑暗,又最无私地解剖自身的弱点;最无情地揭露人性的弊病,又最深情地关注着整个人类的命运。鲁迅等人对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与悲剧命运的剖析,从来都是置身其

中,一同思考,一同煎熬的。鲁迅等人从来不是旁观者,他们是亲历者,是切身体验者,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同时又是最动情的呐喊者。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孙犁、钱锺书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往往都蕴含着一种对整个人类的大关怀,他们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出发,直逼人性的本质深处。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现代文学短短30年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如此多的大作家,如此多的文化伟人,呈现出整个中国文学历史上难得的文学大气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第一章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 一、“新文体”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端 主要批评论著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1922)《美术与生活》(1923)《屈原研究》(1922)《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2)《情圣杜甫》(1922)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 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 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靡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 1、政论特征《陶渊明》 2、引进外国名词与语言新变天演、风格、政治小说、心理学、情节、叙述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3、笔锋常带感情 二、王国维与现代学术话语的产生 王国维建立现代文学批评体系 第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 第二,尝试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 文学批评理论 1、悲剧观:《<红楼梦>评论》(1904) 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思考(革新文学批评方法) 王国维悲剧观产生的文化机制(心理动因) 人生体验:叔本华、尼采、老庄的影响 2、审美独立 第二形式之美说(古雅说)的原创性 探索审美批评理论 3、境界说:《人间词话》(1908) 4、文学进化论:《宋元戏曲考》(1912) 王国维对现代文学批评体系建构的贡献 首先,他的文学研究主要以非正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戏曲、词等非正统文学给予了更多关注 其次,从理论上建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以美学理论取代传统文论中的经学意识和政教功利主义 第三,他以客观的、理论的批评改造乃至取代了主观的、印象的批评 第四,他自觉借鉴并运用了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解构和挑战,从而使中国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接轨与对话,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 第二章《新青年》批评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论文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一些感悟 我是在高三时找到这本书的,当时的历史老师向我们强烈的推荐。说这是当代除了黄仁宇以外写历史方面的一本最通俗易懂的历史书。所以我打开了她,但是从一开头我就被她吸引了。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她从一份档案开始的而且是明帝国的开国者朱元璋的档案,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向我们展现了朱元璋的一份人事档案。同时也让我了解了明代的许多的历史知识,让我对明代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看法。这个看法也彻底的改变了我对明代的许多认识。作为一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不用多说这是一本可以流传下去的书,也是一本好书。 当下网上的文学也很多,有写得好的当然也有写得不是很好的,可谓是良莠不齐。在这当中这一本书无疑是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当然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她可以让我学到许多的历史知识。这也是她不同于其它的小说,首先她是一本历史书其次她才是一本小说。当然你要说她是一本历史小说这也和她的内容并不矛盾。作者写她的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可以把她当成小说

看,这与作者的最初目是一至的。 由于小时候受香港的电影的影响,在我心中明代一直是一个比清代还黑暗还软弱的朝代。特别是当时的《新龙门客栈》让我对明代的黑暗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再后来看了李连杰的《东方不败》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明代的一些负面的认识。在我心中明代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正直的人,他们不是贪官就是和那些宦官同流合污的人。所以在我心目中明代的灭亡是罪有应得的,可以这么说在我心中明代的人从皇帝到小吏都是坏得透胆了的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一帮人中没有一个的好人。在我心中明代的人民是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过得比解放前的人还不如。这种思想一直伴随着我进如到了高中,而这一切我们公共的历史书也没有对明代有一个好的看法。因此在我心中明代除了宦官还是宦官。 但是当年明月对我这种看法来了一个彻底的颠覆,他让我重新的认识了明代。同时也让我更加进一步的了解了明代。他让我认识到了这个朝代的伟大也让我认识到了这个朝代的许多的不足。他让我了解了一个比我想像中更为精彩的明代,也让我知道了明代的强大。近三百年的历史也让我了解了作为一个人在历史中是多么的渺小,也是多么的无力。大明这三百年可以说是有血有肉精彩不断,从朱元璋的白手起家到南明朱由榔逃亡缅甸。这当中有开国初期的意气风发,也有日落西山的末路逃亡。许多的人物在这当中成就了历史也成就了他自己,但是这一切都被当作了历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先后创办了新月书店、《新月杂志》;主张文学的超阶级、超党派性;以“永恒的人类的文学”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新格律诗:诗体的一种。其体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所谓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 戴望舒: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艾青:拥有两个创作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七月派中《鱼化石》《向太阳》为代表,以及后期朦胧诗中也有《致橡树》等诗作 两组意象:太阳、土地 两种情感基调:太阳(光、热)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温暖热烈;土地系列对农民、土地和中国的深层的爱,艾青式的忧郁。 散文: 历史反思(巴金)(p300):巴金在1978年12月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以反思“文革”为主的散文随笔。 价值:老作家散文的代表,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以“说真话”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自己建国以后的心路历程,表现了“自我解剖”的忏悔意识。《随想录》这部散文集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诸如“说真话的大书”、“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当代散文史上的里程碑”、“世纪的遗嘱”、“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等等。《随想录》中的文章大致右分为两类,一类偏重议论,接近杂文, 另一类以抒情为主,属于抒情散文。散文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随想录: 写作风格:真实自然朴实率真 基本精神:以赤子之心反思历史,剖析自我探求真理。 文化散文:(余秋雨)(p307~p308):代表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 地位,意义:散文本身的突破,一是视角的突破,传统散文多呈现出意识形态视角,余秋雨散文则呈现出文化视角;二是选材的突破,通常散文多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余秋雨的散文则以文化史材料为素材;第三点最为重要,即散文观念的突破,传统散文在选材上习惯选取零散材料,表达片断感受,认为散文是小品,是小摆设,呈小篇幅,至多不过“以小见大”,余秋雨的散文选取完整材料,表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教学文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 (1/10)、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展开了诗人和三类人的对话,这三类人分别是农夫、农妇和() (2分) ?A、渔妇 ?B、牧民 ?C、土地垦植者 ?D、年老的母亲 (2/10)、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曾文清是什么关系? (2分) ?A、父女 ?B、夫妻 ?C、姐弟 ?D、兄妹 (3/10)、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 (2分) ?A、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B、“依洄”吟唱的风格。 ?C、梦和现实的交织。 ?D、一句话反复呈现。 (4/10)、鲁迅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一个很经典的细节刻画,是: (2分) ?A、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B、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D、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 (5/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2分) ?A、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B、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C、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D、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6/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A、周作人《鬼的生长》 ?B、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C、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7/10)、周作人《水里的东西》所写的“水里的东西”是什么? (2分) ?A、金鱼 ?B、水鬼 ?C、新生物种 ?D、水下生物世界 (8/10)、“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出自哪一个作品? (2分) ?A、卞之琳《尺八》 ?B、戴望舒《寻梦者》 ?C、卞之琳《断章》 ?D、何其芳《预言》 (9/10)、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就是两个阶段的循环,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2分) ?A、任人宰割的时代 ?B、人肉筵席的时代 ?C、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D、天下太平的时代 (10/10)、曹禺《日出》里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是() (2分) ?A、黄省三 ?B、李石清 ?C、潘月亭 ?D、王福升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汉语言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读书目 现代文学部分 作品类: 鲁迅,建议通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小说类:《狂人日记》、《孔乙已》、《在酒楼上》、《示众》、《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蜡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灯下漫笔》、《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捣鬼心传》、《奇怪》、《病后杂谈》、《阿金》、《铸剑》、《采薇》; 杂文类:《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二丑艺术》、《爬与撞》、《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古都的秋》、《钓台的春昼》;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冰心:《超人》,诗歌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庐隐:《海滨故人》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 王统照《沉思》、《山雨》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十二月十九日》(废名)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建议通读《尝试集》),独幕剧《终生大事》 郭沫若:《凤凰涅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半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的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建议通读《女神》) 沈尹默:《月夜》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 汪静之:《伊底眼》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建议通读诗歌集《死水》、《红烛》)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山居闲话》 朱湘:《采莲曲》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建议通读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俞平伯:《清河访》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 梁遇春:《观火》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压迫》、《一只马蜂》 茅盾:《蚀》、《子夜》、《春蚕》 老舍:《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巴金:《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八骏图》、《绅士太太》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30春上海》、《夜》、《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随军散记》 艾芜:《山峡中》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 李劼人:《死水微澜》 萧乾:《雨夕》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别丢掉》 施蛰存:《春阳》 张恨水:《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赏析

2 015 /2 016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赏析 课程题目《边城》赏析 课程代码32000230 姓名Anjiri Simon 学号1312030193 Nandwa 日期地点三教114 成绩教师徐晓力

摘要:每个国家有都自己的特色。我刚来中国(这美丽土地)的时候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学,法学等等非常好奇。我想通过学中文去了解中国。在中国这三年多,我学会了中文,学过中国法学概念,通过电影,电视剧和一些电视节目了解了中国历史和战争时机的故事,跟中国朋友交流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基本文化,但从来没有接触中国文学。这个学期我终于有了机会选择了这一门课,通过这门课我学会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中国作家如沈从文,鲁迅,李白等作家还有他们的精彩作品。我看过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沈从文的边城,蒲钰的脑袋开花这些作品,那么今天想通过这篇作文来简单介绍沈从文的边城里面的故事情节和重要人物形象。 边城 作家介绍 沈从文(1902--1988),是湖南凤凰人,汉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他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析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 析 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衍变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中包括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变革与改造、新文学在语言形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变革、以及现当代文学在促进“人的现代化”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等内容。 本方向着重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进行历史透视,从而实现对其演进和发展历程的理性梳理和多元阐释。本方向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学思潮外部环境对其演变发展的影响,探究各个文学流派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深入探寻文学思潮的发展与作家创作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认识,并引发文学发展进程与时代人文环境的思考,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深层的、规律性的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大历史现象和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提倡史料与理论并重。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广博的视野和良好的素质,提高其文学修养及写作能力。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干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现当代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批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鲁迅专题研究、京派作家研究等。 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在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现当代戏剧和影视文学研究与当代最鲜活生动的传媒创作和艺术生产的联结最为紧密,戏剧影视文学是当代艺术中最发达、最活跃的大众艺术之一,中国传媒大学自身的优势为本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和最优秀的研究资源。本研究方向即是对当代覆盖面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大众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它既是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传统中文学科的拓展和深化。 本研究方向力图在勾勒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主要脉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现当代戏剧理论建设的内涵和戏剧活动的规律,突出对经典名家名剧以及戏剧流派的深度研究;本方向在梳理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研究现当代电影文学以及影视改编剧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规律,借助文学、美学、影视文化学、文化传播学、社会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当代最活跃的影视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深层次的规律性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戏剧流派与影视改编现象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要求本方向研究者具有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储备,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注重增强学生在理论和艺术研究实践方面的研究能力,使文学传统学科更贴近新兴艺术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研究能力。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网络、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 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为文学研究会的力作。文学研究会也注重翻译,以译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为多,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测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是汪曾褀回忆童年的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和英子姑娘朦胧的爱情故事。 2、王蒙《春之声》中所用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______。 3、阿城的《棋王》描写了一个外号叫“棋呆子”的知青______的故事。 4、老舍的小说______讲述了一个满族北京市民衰败的故事。 5、“她不但自己爱赊,而且颇看不起不敢赊,不喜欢赊的亲友。虽然没有明说,她大概可是这么想:不赊东西,白作旗人!”这个“她”是《正红旗下》中______。 6、在2006年召开的中国作协大会上,____ __ 被推选为新一任的作协主席。 7、短篇小说《锻炼锻炼》是的作品。 8、当十月的风再次翻动安详的落叶,儿子忽然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出自的作品《》。9、《母亲》是翟永明组诗《》中的一首。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以《故里三陈》为例,试析汪曾祺在表现人物上的独特手法? 2、“他恍惚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都是火苗子”“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里,举着一个大萝卜望着太阳。孩子的眼睛那么大,那么亮,看着让人难受”“黑海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黑孩——黑孩”。———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由“阳光”、“通红的土地”、“孩子”以及“寻找”的动作,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3、《许三观卖血记》中,人物的对话和语言不仅是交代叙事背景、故事情境、和结构转换的主要载体,而且在形式上采取了多种重复的方式,试举例说明,并简略分析其效果。 4、怎样理解戏剧艺术的语言特征? 三、分析本学期精读篇目中的一篇作品,并写成一篇文学评论。(50分) (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自圆其说,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有文采。不得少于1000字。)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测试题(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受戒》 2、意识流 3、王一生 4、《正红旗下》 5、大姐的婆婆 6、铁凝 7、赵树理 8、史铁生《我与地坛》 9、女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以《故里三陈》为例,试析汪曾祺在表现人物上的独特手法? ①小说多运用白描--烘托的艺术手法给人物状貌传神。《陈小手》中,对陈小手的“手”进行了白描式的刻画,突出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②善于抓住人物性格某一最富特征的细节加以点拨,使人物活起来。如陈小手一篇中,陈小手给团长的太太看病,对“太太”没有多少介绍,仅抓住“杀猪也似的乱叫”这一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综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综述 姓名:CMM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征,对研究者提出了特殊的知识,理论研究策略方面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基本原则,为研究者提供了无穷尽的问题,并要求研究者运用恰当的方法、论证、分析、解决、问题。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性研究;学科特征;研究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高等教育体系内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科阶段,它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研究生阶段,它是报考人数多、影响大,颇受欢迎的二级学科。如果要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并进一步在专业研究中有所建树,那么就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研究成果。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历史整体联系的学科观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可区分为现代与当代时期,每一时期之内又可区分为不同的阶段,但它们的延续性远远大于断裂性,与古典文学相比,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共同性远远高于相异性,是一个整体的学科,许多文学现象跨越了不同时期,只有将其来龙去脉置于历史联系的框架内才能得到准确审视。上世纪80年代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90年代以来部分研究者以现代性统摄现当代文学研究,其目的都是希望打破人为制造的学科割裂,追求在统一的富于弹性的整体观照下,对文学历史,文学现象作出更符合历史实际也更深入有效的阐释。例如,黄曼君将数千年形成的古代文论视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预制的观念立场问题意识方法论特征,陈思和打通现当代文学隔阂的新文学整体观,洪子城梳理左翼革命文学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一脉相承的传统,刘纳、陈平原将中

国现代文学的嬗变追询到近代,都体现了这一学科观念的渗透与内化。 李怡的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是另一层意义上历史整体联系和分类比较的成功例证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经典研究与一般问题研究发掘新学术空间并举,针对学科对象历史短暂而研究队伍庞大的现状,有人认为现当代文学史的线索已经明了,应该确定一批经典命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同时放弃对一般性文学现象和次要作家作品的研究,避免研究力量的分散和浪费。比如指认鲁迅,郭沫若、朱自清、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艾青、穆旦、赵树理、王蒙、张承志、王安忆等人为经典作家,他们的代表作为经典作品;从上世纪初到新世纪的几次文学转型为经典文学现象,小说、诗歌文体为经典文体,等等。 但是,这里的疑惑是,倘若不经过充分的反复的学术研究,怎么确定经典的身份?因为学术阐释恰是很重要很特别的选择接受机制和过程。其实,学科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就以研究相对比较充分的现代文学为例,许多作家作品的研究既不深入也不细致,有的甚至无人问津。比如,对上世纪40年代中长篇小说的繁荣和现代话剧类型的丰富这一文学历史现象和文体创作现象的求证仅仅仰仗几位作家几部作品的研究成果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丰满的学科细节研究,对文学发展轨迹的认识始终是模糊的,经典性命题也无法显现。还有人着眼于克服低水平重复研究的弊病,提出要发现新论题,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这方面已经涌现出一批成果,如探讨地域文化与文学风格的关系,疏理教育史与文学史的线索,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考察古今文学的延传与变异等。由于经典命题蕴含深广,所以对经典的深入研究既有可能深化学科研究,也有可能拓开新的学术空间;反过来,在一般性问题与新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能形成经典命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填空题 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成立于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 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 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国门之战》、《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 1、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郑伯奇。华汉,咆哮了的土地 3、“两个口号”论争 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4、京派 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5、论语派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6、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三、简答题 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 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四、论述题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平时作业一及部分参考答案2008年06月29日王凤霞 中国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二)作业1及部分参考答案 说明: 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散文部分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本课程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资料。作业时间为150分钟,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与期末考试的题型相一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要求: 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 2.散文《女吊》和《苦雨》的作者分别是和。 3.周作人散文的基本体式是“”。 4.巴金五集“随想录”是《》,《》,《》,《》,《》,《十年一梦》是《》中的一篇。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 )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子’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 A.《父亲》 B.《给亡妇》 C.《儿女》 D.《背影》 3.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4.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5.郁达夫在日本期间写的三篇小说有() A.《银灰色的死》 B.《沉论》

C.《南迁》 D.《春风沉醉的晚上》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3.简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通过对“奴隶意识”和“觉新性格”的了解,分析巴金在《十年一梦》中进行自我发现与清算的漫长而逐渐深入的过程。 2.分析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要求: 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热风》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 2.散文《女吊》和《苦雨》的作者分别是鲁迅和周作人。 3.周作人散文的基本体式是“闲话体”。 4.巴金五集“随想录”是《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十年一梦》是《随想录》中的一篇。 在这次作业中,填空题全对的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不乏大家共同讨论的情况,对于平时作业,这是可以允许的。但也存在几个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完全手稿精心整理2

文学研究会 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文学革命 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 新感觉派 (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考研教育网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称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主义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总会、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创造社 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3、理论主张:尊重自我,注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九叶诗派 1、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浪漫抒情小说也称自叙传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鲁迅小说 主题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子夜的艺术特点 1、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①通过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当生动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面貌。 ②形象地展示了30年代初期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下,社会一片腐败、黑暗,阶级关系错综复杂,以及城乡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