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管理制度

教研管理制度
教研管理制度

XX 中心学校

教研组管理制度

、组织机构

1、设有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科学组、品社组、体育组、综合组七个教研组。

2、各教研组设组长一人(必要时可增设副组长一人。

3、为完成重点科研课题任务,可经校长批准抽调有关教师组成临时性学术组织一一课题组,并确定课题组组长。

二、组长职责

1、负责本组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开展工作,学期末做好总结工作。

2、负责本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活动。

3、做好组内教师的培养工作,努力提高全组的整体实力。

4、协助教务主任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及有关考核工作。

5、组织好本学科的有关测试命题、阅评卷、试卷分析等工作

6、协助课题组长组织好涉及学科课题研究申报、立项、方案制订、课题研究活动和完成结题报告工作。

7、协助教务处举行各项大型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能手大赛、优质课评比、教坛新秀评比、学术报告会、成果交流会等,

8、参加学校重大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

三、教研工作

学校教研工作主要包括学科教研常规工作,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的交流推广工作。坚持两周一次的校内学科教研活动制度,教师必须按时参

加本学科的教研活动。校内教研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三有”(有计划、有记录、有实效)、“三到位”(准备到位、人员到位、效果到位)。

(一)学科教研常规工作1、制订计划:根据上级教研部门有关精神和学校教学工作结合本组工

作实际在开学初制订,制订时要遵循“务实、高效、有序、创新”的原则,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2、学习常规: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条例》,重点抓好“备、

教、改、辅、考”各项教学常规,并协助教务处做落实检查工作。

3、教研课: 级别:组级研讨课,校级公开课,县级观摩课。

类型:上岗课一一未定级教师第一学期开出一节。

汇报课一一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开出一节。

研讨课一一确定教研主题,结合教研课题,提供研究案例。

观摩课一一向其它学科或外校教师开放、以供观摩。

示范课一一结合校级有关教学活动,提供学习的范本。

4、听课:要求做到“有准备、有主题、有目的、细水长流”。听课要

有记录,校内有体会,校外有反馈。每学期听课,新教师不少于20节,其余教师不少于10节。

5、评课:施教后教研组应组织集体评课,评课时先由施教者介绍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后体会,再请全组教师充分发表自已的意见,最后形成集体意见, 教研组长执笔写出评议表。每学年每位教师必须开设不同级别与类型的公开课。校级以上公开课教研组将教案与评议表交教务处存档。

6、外出学习实行汇报制:外出学习、听课的老师做到“三个一”,即“外地学习一次,书面反思一次,组内汇报一次”。带回的资源组内共享

(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和教育理论学习,每学期不少于2次。

2、教研组要根据实际,结合本学科教学研究的动态和趋势,确定一个组级教研课题。

3、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每位教师在一学年内必须撰写一

篇教学论文(或心得体会)。

(三)其它教研活动。

1、学科竞赛:每学期根据学科教学实际,结合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 组织学科竞赛,选好苗子,制订辅导计划,精心组织落实,争取在各级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2、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每学年组建一次,第一学期第二周报名,制订计划,第四周开始活动,第二学期可作适当调整。

“结对”活动:未任教过毕业班的青年教师及工作未满三年的教师,

必须落实一个在组内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作指导老师,结成“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的“对子”,以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

对”以一学年为一活动周期,每学期有小结,有考核。一活动周期结束后有总结。青年教师写好专项总结,指导教师写好鉴定。

4、集体帮扶: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展示、教学竞赛和评比

活动。要充分发挥组内教师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帮助参评教师取得优良成绩。

四、教研组考核方案

每学年由校长、教导处及有关人员具体实施考核评价,各教研组负责收

集、展示一学年工作的实绩,考核组成员按教研组量化打分方案打分。

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的依据,根据得分高低

按1 : 1 : 1的比例确定“优秀”、“良好”、“合格”教研组。

2015年9月5日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