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企业质量信用及影响因素

强化质量信用意识培训
增强质量意识
培训应注重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 ,使其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对企 业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提高产
品质量的方法和技能。
树立诚信观念
培训还应培养员工的诚信观念,使 其明白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提高员工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 的诚信意识。
建立质量文化
通过培训,逐步建立符合企业实际 的质量文化,使质量信用意识深入 人心,形成企业质量信用的核心竞 争力。
外部因素
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竞争、供应链质量等。
质量信用风险评估指标
包括信用评级、客户满意度、供应商合作等 。
质量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 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
1
加强供应链管理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 关系,确保供应链质量稳定
可靠。
提高员工素质
通过培训和选拔,提高员工 素质和工作能力,降低人为 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质量检测手段
员工培训
企业是否具备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手段 ,能否对产品质量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 ,也会影响其质量信用。
企业是否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 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也会影响其质量信 用。
企业外部因素
行业标准与法规
企业所在行业的标准和法规要 求,以及企业自身的合规性, 是影响其质量信用的重要外部
实施质量信用奖惩机制
明确奖惩标准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奖惩标准,对质量信用表现优秀的员工和部门进 行奖励,对存在质量问题或违反质量信用制度的员工和部门进行惩 罚。
加强考核评估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和部门的质量信用表现进行考核评估,确保奖惩 机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兑现奖惩措施
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第一篇: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一、信用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一)融资信用不足:一些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不愿意守信还贷,甚至出现了故意拖欠和以假倒闭真逃债的事件,致使银行控制贷款,企业酬资更难,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是一种既利于销货方扩大销售规模,又利于缓解购货方资金不足矛盾的企业间直接信用方式,但在一些企业出现了商业信用关系恶化现象,收了钱不供货,收了货不付钱时常发生,债权债务总额超常增长,许多企业的恶意拖欠已经使大家彼此失去了信任,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在商业交往中为了规避风险大家不得不采用现金交易或担保等防范措施,如此不但增加了交易成本,还降低了交易效率,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三)生产信用缺失:我国经济生活中最为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就是防不胜防的制假售假。
制假的规模之大,影响面之广,危害之深已经严重冲击合法经营的企业,也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国家利益,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三鹿奶粉事件可以说是生产失信的典范,影响之大,危害之深不可估量。
(四)财务信用缺失:财务信用缺失是企业信用缺失的一个突出点。
许多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有些企业为了注册公司,资金不足先借款,注册成立后再抽逃资本金;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设分公司,开设多个不同的账户,以达到其逃税套利的目的,损害了他人和国家利益。
二、信用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一)企业主体以利润为最高目标,这是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从企业主观方面来看,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忽视了社会主义价值道德观的该造,那些追求暴利的经营者,在利润的驱动下以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以获取暴利。
(二)社会信用意识淡薄,这是滋生失信的土壤。
民间有句话叫:“无商不奸,无奸不商”。
经商需要奸猾,只有不守信用才能赚到钱,这种思想根源是产生信用意识淡薄的基础。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综述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综述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有信则存,无信不立。
历史和现实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由于竞争加剧和环境动荡,企业要想长久立足市场而不败,就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政策。
企业信用政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政策并能持之以恒地加以执行,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呆账及坏账机率的发生,促进销售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
二、文献综述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探讨与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的李晓丽在2011年发表的《企业信用政策的缺失与完善途径研究》一文中介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信用销售已然成为企业抢夺客户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必然选择。
然而,信用销售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来自于客户的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的居高不下所导致坏账的产生及资金周转的困难。
企业如何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平衡点就成企业能否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作为指导信用管理的企业信用政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哈尔滨师范大学财务处的马勇在2012年第6期的《边疆经济与文化》上发表的《论企业信用政策》中提到,应收账款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用资源、损益情况、现金流量。
我国目前现状看,很多应收账款都不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动采取信用政策的结果,因三角债问题而上法庭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现象屡见不鲜。
建立主动的有效的信用政策,加强资金周转,减少三角债,理当成为企业理财的重中之重。
福建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的程珊发表的《企业信用政策对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文章中认为,企业所采用的信用政策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采用或松或紧哪种偏向的政策,受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产规模等因素影响。
企业信誉研究论文.pdf

1企业家和企业信誉 (1)企业家是企业讲信誉的倡导者。
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曾这样总结道,“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意思是说,小企业的成长依靠的是领导者个人的管理能力,而大企业的发展则依靠的是领导者的做人素质。
换言之,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侧重做事,则他的企业不可能做大,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侧重做人,则他就能做一个大企业。
企业家以诚信为本,讲信誉的经营者关注企业信誉,倡导企业信誉,加大企业信誉的建设,企业的信誉就会得到提高。
(2)企业家是企业讲信誉的推行者。
企业家是企业讲信誉的身体力行者。
海尔集团在初创时期,集团总裁张瑞敏毅然决定,将76台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的冰箱,由责任者亲自用大锤砸毁,他说,不仅是砸掉有问题的产品,关键是砸掉有问题的意识,建立起全新的产品意识。
这次事件在职工中造成极大的震动,职工的质量意识从此有了质的提高。
(3)企业家利益离不开企业信誉。
企业家的利益取决于企业的利益,企业的利益依赖于企业信誉,企业信誉良好使得企业顾客对企业充满忠诚和满意,顾客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稳定的交易关系会导致交易成本的下降,导致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增加,企业家从中获取丰厚的回报。
2企业家信誉和企业信誉 企业家信誉是企业家自身的信誉,诚实守信讲信誉,企业家信誉与企业信誉是紧密联系的。
(1)企业家信誉是企业信誉的内容之一。
企业信誉是企业所有成员的信誉之和,这里包括企业员工信誉和企业家信誉,拥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必然拥有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家。
(2)企业家信誉与企业信誉是相互促进的。
企业信誉好,是企业历代企业家精心培育的结果,同时又是对现任企业家的信誉的约束和激励。
企业家良好的信誉反过来促使企业信誉的提高。
此时企业经营者的良好的信誉使其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更高的赞誉,这种赞誉就成为企业经营者关注企业信誉建立和维护企业信誉的动力,通过企业信誉表现出来。
影响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因素分析

1 企业 外部 信 息的 不对 称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企业缺 乏 信 用原 因 很 多 , 最根 本 原 因在 于 信 息 但 的 不 对 称 。 社 会 分 工 、 业 化 不 断 发 展 和 产 生 的 知 识 分 工 专 使 得绝 大多数市 场上交 易双方 的信 息 日益 不对 称 。市场 中 交易双方 所掌握 的信 息资 源 一般 是 不 同 的 , 方对 自己经 一 营状 况及其 信贷 资 金配 置 风 险 等真 实 情况 认 识 较为 清 楚 , 而对 方则 较难知 晓 , 此之 间信 息不对称 。 彼 市场交 易双方对 市场信 息拥 有量 的不 对称 主要 是 指这 两类 信息 不对 称 : 隐藏 行 动” “ —— 在签 约 时 双方 都 了解 有 关信 息 , 签约 后有 一 方可 能 利 用对 不 了解 的签 约后 的 2 企 业 行 为 短 期 化 但 方 信息 给对方带 来损失 , 偷懒或 消极 怠 工 , 如 这样 就容 易 导致 所 谓企 业 行 为 的 短 期 化 , 企 业 的 经 营 者 为 了 达 到 短 是 “ 向选择 ” 隐藏知识 ” 逆 。“ —— 即签约 时一 方也 会 隐瞒 只有 期 目 的 而 采 用 的行 为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的 基 本 特 征 是 所 有 权 个人单 独知道 的信 息即私人 信 息 , 达到欺 骗 对方 的 目的 , 从 与经营权 的分离 , 由于 所有 权 与经 营 权 分离 而 产 生多 层次
关 键 词 :企 业 信 用 ; 权 ; 度 产 制
中 图 分 类 号 : 2 F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1 0 —0 90 1 7 —1 8 2 1 ) 50 4 —2 而 容 易 导 致 “ 德 风 险 ” 比 如 甲 企 业 在 引 进 乙 企 业 —— 大 道 。 型设 备的时候 , 由于对该设备 了解 不 多 , 引进 后 才发现 原来 该设 备是 乙企 业早 已经 被 淘 汰 的设 备 , 设备 的“ 对 隐藏 知 识” 致 了乙企业 的失信 。甲企业 在 引进设 备 时买 了保 险 , 导 恰 巧买 回 设 备 不 久 发 生 火 灾 , 来 甲 企 业 完 全 可 避 免 烧 毁 本 该设备 , 因引进 的该 设备是 次 品 , 以甲企业 听任 大火 烧 但 所 毁 设 备 , 后 找 保 险 公 司 索 赔 ,隐 藏 行 动 ” 致 了 甲 企 业 失 而 “ 导 信 。以“ 旧车 市场上劣 车驱逐 良车” 代表 的逆 向选 择所 描 为 述 的现 象 在 我 国相 当 平 常 。
企业诚信研究报告

企业诚信研究报告企业诚信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商业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守法经营、信守承诺、克服困难等行为准则,与相关利益方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发展的一种行为。
企业诚信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声誉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本篇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企业诚信的重要性、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企业诚信的重要性1. 信任基础:企业诚信是建立和维护与相关利益方的信任基础。
只有通过诚实守信的行为,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 建立竞争优势:企业诚信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声誉,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和信赖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优势。
3. 提高社会效益:诚信经营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纳税收入等,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 保障市场秩序:企业诚信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对打击虚假宣传、偷税漏税、商业犯罪等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二、企业诚信的现状1. 诚信缺失现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存在违法违规、欺诈、虚假宣传等不诚信行为,给消费者权益、市场秩序和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2. 部分企业的诚信意识薄弱:部分企业对诚信意义的认识不足,缺乏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3. 缺乏有效监管:政府监管不力,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长期存在。
三、影响企业诚信的因素1. 内部管理力度:企业是否建立了诚信经营的内控体系,以及内部管理的完善程度对企业诚信的影响较大。
2. 企业文化要素: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外部环境影响:消费者对企业诚信的要求和期望,竞争环境、法律法规、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对企业诚信的影响也很重要。
四、提升企业诚信的建议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诚信行为。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加强员工诚信教育和培训。
完整版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一)企业诚信现状根据调查表明,某些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产品质量偏低,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以次充好较为普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私营企业的形象。
2.私营企业普遍没有工会组织,其劳资纠纷比其他企业增长快,使企业无法吸引优秀的员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3.财务不透明,形成了税务信用、贷款信用、财务信用缺失的不良状况。
4.公司治理薄弱。
5.赖债、躲债、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私营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且长期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款,严重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后劲。
6.毁合同、打官司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私营企业在交往过程中提心吊胆,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7.私营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其信用缺失的一种表现。
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搞低价倾销等,导致广大消费者对私营企业整体的不信任。
(二)诚信缺失的危害性企业诚信缺失会带来很多危害性,如:1.威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其员工如能真诚团结,互相协作,各自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企业就能促进创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增加利润。
但如果内部缺乏诚信,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不信任,情况就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2.破坏市场秩序。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的疲软,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流动资金不足,为了维持再生产,一些企业采取拖欠其他企业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原材料,企业之间你拖欠我、我拖欠他资金的现象日益严重,形成“三角债”问题,严重阻碍了资金的正常流通,扰乱了市场流通秩序。
3.引致国际贸易摩擦。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薄弱,又急功近利,于是热衷于仿制、盗版、冒用他人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和专利权。
这些问题,早已引起了外国企业的不满。
4.损害投资环境。
5.影响社会安定。
我国仅一、二十年就形成了极为悬殊的贫富差距,为世界见所未见。
收入差距合理拉大,广大群众还能认同,但是,某些私营企业主靠“偷税漏税”等各种非正常、非法手段而“暴富”起来,广大群众当然不满。
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企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然而,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仍需我们深入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挑战、策略和建议等方面的分析,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经济效率。
其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最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素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通过征集企业信用信息,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为信用评价和监管提供依据。
企业信用评价:企业信用评价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分析,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为市场主体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信用监管:企业信用监管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通过对企业信用信息的监管,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企业信用服务:企业信用服务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
通过提供企业信用服务,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与挑战当前,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企业信用信息征集难度较大,信息质量难以保证;其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再次,企业信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措施有待加强;最后,企业信用服务市场不够成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五、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策略和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我们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征集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个方面对影响企业信用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探索切实可行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和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及授信主体对授信企业的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信用影响因素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
一、引言
社会信用体系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部分组成。
其中,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既是信用信息的最大需求者和供应者,又是市场价格关系、供求关系、竞争关系的主体,企业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信用管理中,企业信用水平的评价和衡量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活动决定经济活动已成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然而,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严重的诚信缺失状态,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问题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6 000亿元,企业信用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二、企业信用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企业信用的财务因素
付英(1997)对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作了初步探讨,从外部环境、企业概况、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信托条件五个方面入手,提出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所关注的指标。
任永平等(2001)在研究信用担保的过程中,提出从企业基础素质、财务状况、创新能力、成长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范柏乃等(2003)在介绍了国外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从
理论上选取了28个指标,最后建立了由企业素质、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创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五个方面15个指标构成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王华琴(2005)利用我国内地上市公司大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选用了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财务指标事关企业生死存亡。
李萌(2005)在分析了国外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流动性、成长性指标、资产管理效率指标、资本结构与财务杠杆指标、资本市场表现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的评价指标,并用Logit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进而建立了商业银行信用评价体系。
李志辉等(2005)利用我国某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客户财务信息和违约数据,以上市公司未按时偿还贷款的比率作为信用风险高低的衡量标准,并选取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指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来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夏银桂等(2008)实证检验了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信用的影响。
研究发现,企业规模、销售增长率、销售净利率及流动资产大小,与企业信用的使用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对企业信用的获得有重要影响。
谭中明(2009)从经营者素质、企业素质、发展前景、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分析、营运能力、创新能力、成长能力和履约情况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模型。
吴晓楠等(2010)认为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量不仅仅取决于核心指标,还受到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影响,其研究指出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同比增长率五个指标对企业信用有决定性的影响。
文建奇(2011)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对企业信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信用的供给与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股权性质等因素对企业信用需求方有显著影响,而流动比率、成长性、财务杠杆等因素对企业信用供给方有显著影响。
(二)影响企业信用的非财务因素
非财务因素作为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财务因素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为企业信用评价提供充分的依据。
所以在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时将非财务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将有助于提高企业信用评价的准确性。
国外学者Bergeretal在其研究中发现,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如果能够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比仅仅以财务指标为变量,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企业信用水平。
1.非财务因素中的公司治理因素。
公司治理因素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违规行为、审计意见等方面。
国外学者David Yermack(2001)在研究中指出,具有较小规模董事会的公司,在财务绩效方面表现更加出色。
Judge 和Zeithaml(1992)研究发现,董事会的规模和多样性与董事参与战略决策的程度呈负相关,并进一步指出,董事参与战略决策对公司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
我国学者于东智和池国华(2004)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的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指标之间存在着倒U 型的曲线关系。
我国学者邓晓岚(2006)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董事会规模越大的公司陷入困境的可能性越大。
独立董事对公司管理者具有约束与监督的责任(Jensen and Meckling,1976),对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帮助。
国外学者Elloumi和Gueyie(200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越小,公司出现困境的可能性越大;我国学者吴世农和吴超鹏(2005)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独立董事比例有利于降低“价值损害型公司”向财务困境转化的概率。
由于缺乏良好的制衡机制与声誉机制,许多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
企业中存在违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部人诚信和责任意识淡薄,存在道德上的风险和管理上的过失,这就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
我国学者张鸣(2005)在研究中指出违规行为与企业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吴超鹏和吴世农(2005)研究了“价值损害型公司”发生违规与其陷入财务困境概率的关系,但实证结果证实二者之间不显著相关。
我国学者邓晓岚(2006)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违规行为与公司经营困境呈现正相关关系。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