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译与意义例子短评

直译与意义例子短评
直译与意义例子短评

“白马仍在床上”——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歌词原文:

Winter

Snow can wait

I forgot my mittens

Wipe my nose, get my new boots on

I get a little warm in my heart when I think of winter I put my hand in my father's glove

I run off where the drifts get deeper

Sleeping Beauty trips me with a frown

I hear a voice:

“You must learn to stand up for yourself

‘Cause I can't always be around”

He says:

*"when you gonna make up your mind

When you gonna love you as much as I do

When you gonna make up your mind

‘Cause things are gonn a change so fast

All the 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go ahead) I tell you that I'll always want you near

You say that things change, my dear”*

Boys get discovered as winter melts

Flowers competing for the sun

Years go by and I'm here still waiting Withering where some snowman was

Mirror, mirror, where's the Crystal Palace

But I only can see myself

Skating around the truth who I am

But I know, Dad, the ice is getting thin Repeat *

Hair is grey and the fires are burning

So many dreams on the shelf

You say I wanted you to be proud of me

I always wanted that myself

Repeat *

优秀译文:

雪花缓缓降落

我却将手套遗忘

被冻得鼻子通红的我

将新棉靴穿上

只要一想到冬天

心里就莫名的温暖

我将小小的手伸进爸爸大大的手套雪花越积越深

我便顺势逃跑了

睡美人却将我绊倒

耳畔传来一个声音:

“你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因为我无法永远守护在你的身边”

他叮咛:

“你要下定决心做事情

你要像我爱你一样爱你自己

因为世事变化无常

冬季还未来临

我想让你紧靠在我身边

亲爱的,记住

世事变化无常”

冬雪消融孩子们青春跃动

花儿争相斗艳

岁月轮回,我却依旧在此苦苦等待等待着,这颗心,如同那融化的雪人渐渐枯萎

魔镜啊,魔镜啊,告诉我

童话里的水晶宫在哪

但我只看见了自己的身影

徘徊着,执着地,寻找着自己

但是,此刻,亲爱的父亲

冰雪将融化

一切将真相大白

岁月变迁双鬓逐渐发白

炉火却仍旺旺燃烧

时光易逝啊

还有许多梦想还未实现

你说我想让你为我骄傲

其实,我也一直为自己骄傲

点评:

“白马仍在床上”——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先读几个译文:

译文一:当我看到这银冬,内心竟然感受到一丝温暖,我把手放入爸爸的手套中,向水流深处跑去,皱着小小的眉头依憩在美丽的旅途中。

译文二:因为,事物变化的很快,但所有的白马依然躺在床上,我说:“我希望你一直呆在我身旁。

再读两个译文:

译文三:每当我想到冬天,一股暖流涌上心田;戴上爸爸的手套,积雪深处,有我奔跑的踪影;睡美人却微蹙双眉,将我绊倒。

译文四:魔镜啊,魔镜,告诉我,哪里才是水晶宫。

每一次读译文,无论是翻译巨匠的作品,还是学生的课余作业,我都有一种陷入文字丛林的迷茫。那些翻译界的巨匠,照理说,洋洋洒洒,游离在中英两种文字间,理当有如神的妙笔,翻译出的是生花的译文。然而,稍不小心,马失前蹄,失败在小小的文字游戏里。既然翻译巨匠都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所以,读学生的译作,倒也让我轻松一些。一声叹息:他们的错误,尤其是翻译中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

错误可以原谅,并不是给我们的错误找借口。只是想给粗涉藩篱的学生,一些鼓励,一些勇气。可是,终归要尽量避免翻译中的错误。怎么避免?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翻译方法!

翻译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是指“直接翻译”,并且翻译的译文是“准确、通顺,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所谓意译,是指“用汉语习惯,把英语原文的意思准确的传达出来”。比如:honey moon可以直译为“蜜月”;milky way可以意译为“银河”;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可以直译为“一石二鸟”,也可以意译为“一箭双雕”。

可问题在于,什么时候直译?什么时候意译?其实,在上文中,我们知道,大多数翻译方法采用的是“直译”;只有在“直译的结果,汉语不通顺,不

符合逻辑的时候”,就可以多一点“意译”,把英语原文的意思,用汉语习惯表达出来。

现在,再回头看看前面的四个译文。

译文一是错误的。汉语的表达非常不符合逻辑:我看到银冬(银冬是看不到的);向水流深处跑去(在水里面跑不动,尤其是越往深里跑,越跑不动);皱着小小的眉头依憩在美丽的旅途中(皱着眉头,不高兴;那旅途就应该“不美丽”)。

译文二也是错误的。问题一样,完全不是汉语正确的句子:事物变化的很快,白马依然躺在床上(白马没有床,况且,“事物变化快”与“白马躺床上”有什么关系呢)。

两个错误的译文,症结都是一样的:把英语原文与汉语进行逐字对照,一一对译,直译不通,却生搬硬套。译文一的原文是:I get a little warm in my heart when I think of winter ,I put my hand in my father's glove ,I run off where the drifts get deeper,Sleeping Beauty trips me with a frown 。理解中有几个难点:drift除了“水流”,还有“积雪”的意思,很明显,整个诗歌是在谈“冬天”,跟“水流”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只要稍微动手,翻翻词典,就立刻得到解决。Trips这里当动词用,是“绊倒”的意思,而不是当名词用。所以,正确的译文是:每当我想到冬天,一股暖流涌上心田;戴上爸爸的手套,积雪深处,有我奔跑的踪影;睡美人微蹙双眉,将我绊倒。

译文二的错误更明显,其实“白马是不可能躺在床上”。原文说:‘Cause things are gonna change so fast,All the 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 (go ahead),I tell you that I'll always want you near ,You say that things change, my dear”。这里只有一个理解的难点,就是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如果直译为“白马还在床上,白马还在睡觉”都不妥。所以需要意译,把英语的意思表达出来。联系上下文,在谈“冬天的感受”,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用white horses来比喻冬天,故All the 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是“冬天还未来临”,而All the white horses go ahead是“冬天已经远去”的意思。其实,这个部分可以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翻译为:周遭如白驹过隙,变化太快;冬天还没有到来,我想说,请守候在我身旁;你却说,亲爱的,万事皆无常。

那么,译文三和译文四呢,也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正确吗?回答是肯定的,正确。

因为,原文中sleeping beauty是我们熟悉的童话故事,也习惯直译为“睡美人”了;而Mirror和the Crystal Palace,则更为大多数中国人熟悉,Mirror

直译为“镜子”,或者适当增加一层含义,意译为“魔镜”;the Crystal Palace 则是“水晶宫”。

这样看来,直译和意译没有绝对的界限,一般的做法是:先直译,如果译文通顺,且符合汉语习惯就可以直译;反之,如果直译的汉语译文没有逻辑,甚至是荒谬的,则需要意译,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用适当的汉语,自由灵活的把意思传达出来。

微写作教案:新闻短评写作 方法与技巧 教案

微写作教案:新闻短评写作方法与技巧 新闻短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闻短评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2.过程与方法:采取对写作示例进行剖析、总结规律方法、实战演练的 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学会对社会问 题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二、教学重点:写作技巧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借助积淀来理性分析社会现象。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写作示例及分析】 综合消息,《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 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 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评选“三好”的过程,重视智育,而 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且变相成为许多学生加分、保送的手段。此言 论一出引发了民间对“三好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 制度的关注和争论。 你对上面的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不少 于150个字。(9分) 二、新闻短评写作方法与技巧: 第一步:提取要素 ,概述事实, 综合消息。 《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 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 签”。评选“三好”的过程,重视智育,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且 变相成为许多学生加分、保送的手段。此言论一出引发了民间对“三好 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制度的关注和争论。 第二步 选取角度,提出观点。 正面肯定:我为取消评选“三好学生”的这种做法大声叫好。 反面否定: 评选“三好学生”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此举应继 续下去。 正反结合:取消评选“三好学生”,我们需理性地看待这一举 措。 第三步 阐述观点,以理服人。 正面肯定: 评选“三好学生”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虽有一

直译与意译补充例子(课件有关内容)

例:This girl was all by herself and far from home , 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 to help her. 直译:她离家很远,什么都要靠自己,没有亲人和朋友来帮助她。 意译: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 例句: I talked to 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 (1)我同他谈话用粗暴的坦率。(逐词翻译) (2)我同他谈话时,使用了令人不快的真诚的语言。(直译) (3)我对他讲的话,虽然逆耳,却是忠言。(意译) 2. His irritation could not withstand the silent beauty of the night. (1)他的烦恼不能承受夜晚宁静的美丽。(逐词翻译) (2)他的烦恼经不起这宁静的良宵美景的感染。(直译) (3)面对这宁静的良宵美景,他的烦恼不禁涣然冰释了。(意译) 汉译英: 感:sense 责任感,安全感,自卑感,优越感,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 A sense of safety, A sense of inferiority, A sense of superiority, 节奏感,正义感,羞耻感,幽默感, A sense of rhythm /'rie?m/ , A sense of justice, A sense of shame, A sense of humor, 无助感,方向感,紧迫感, A sense of hopelessness, A sense of direction, A sense of urgency 2. When should we depend on 直译法? (1)Common civilization core, 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 cold war 冷战 hot line 热线 hot girl, spicy girl 辣妹 hot-selling books 热销书/畅销书 black market 黑市 pillar industry 支柱产业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例如: 1)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2)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 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 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3) In the court action, Alain sprang his trump[tr?mp] (王牌) card by calling a surprise witness. 在法庭诉讼中,阿兰突然打出了他的王牌——请出一位意想不到的证人。(杀手锏) 4)In wine there is truth. 酒后吐真言。 to show one’s cards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

逻辑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即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如"人"概念的外延,反映有人的本质属性的人体构成的对象类。相对于"人"的对象类,"男人","女人"为子类,"鲁迅","姚明"等为分子.分析概念外延的最低层次是分子、个体,不能任意护展至分子、个体组成部分.如"四川大学"属于"学校"的外延,但"四川大学"的一部分"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却不属于"学校"外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如果概念是"老男人",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如果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会出现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错误。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doc

研究教育概念内涵和外延 教育的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有两个重要特征,即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要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即教育是什么。而教育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要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的对象,即什么是教育。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概念的内涵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教育概念的外延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关系,才能把握教育本质,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什么?有关教育本质的讨论自1978年以来已经持续了30多年。但是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于上层建筑,有人则认为是生产力,或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还有人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太复杂,干脆把教育的本质定义为一种特殊范畴等等。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虽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的认识,但是却把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局限在对教育功能的探讨中。看到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上层建筑。看到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等。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方式与逻辑学上对本质的界定(本质即一事物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特征)是相违背的。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是生产力,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等等。并不能把教育与其它上层建筑或生产力相区别,可见这些并非教育的本质,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特殊范畴,这只是对教育本质无法认识的一种诡辩而已。试问此范畴区别于彼范畴的不正是其特殊性吗? 教育是什么?这一命题揭示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重点在于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既然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那么,对教育本质探讨的角度就应该是从这个规定性出发,把教育从纷繁复杂的宇宙万象中层层剥离出来,才能找到独属教育的本质特征宇宙万象虽然纷繁复杂。但如果从动静的角度来划分,无论人们怎样定义教育,都一致认同教育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教育是一种活动如果按照有无生命的角度又可以把活动划分为生命体的和非生命体活动。那么,非生命体的活动是讨论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育吗?例如大气运动、风霜雨雪的变化等非生命

企业文化的定义及内涵与外延(精)

企业文化的定义: 1. 企业经营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卓越经营。企业文化通过对经营方向、经营管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原则性指导,来保证企业的员工、资源都能符合公司的要求而达到最优的经营结果。 2. 内涵就是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是公司对内部人事物和外部社会环境的观点,包含企业愿景,如通用公司提出的愿景既有现实性又有挑战性的“数一数二”价值观。 3. 外延就是企业文化中的方法论,为贯彻企业价值观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工具。 4. 为更好的说明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我们试分析一下海尔的企业文化予以说明。如海尔的人才观: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这是海尔对人才的价值观,是尊重员工的基础,他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并要求在工作中用业绩来体现,具体的方法如“三工转换”,员工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种类,以便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人最大价值。又如“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这是对反应速度的价值观,到更具体的方法如铃响三声必须接电话等具体的要求上面,“铃响三声”就是具体的方法论。又如海尔的三阶段发展理论,其实是对企业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是对发展历程的回顾,其实是一种方法。通用为实现“数一数二”的价值观的方法就是整改、出售、兼并。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 价值观是对方法论的指导,方法论是对价值观的补充,二者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 1 海尔客户在订货会前提出分层式冷柜产品在我们国家消费者提出的需求比较多,但是海尔从来没有设计过。令人赞叹的是海尔通过十几个小时不间断的设计、出样,赶在订货会的时候推出了该产品的样机,获得了经销商的惊叹,获得了该产品的大量订单。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进行时间规定的,因为这和公司的人员意识、技术水平、设计能力、生产能力都有很大的关联,最后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证明海尔人对速度的理解已经深入骨髓,而且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所有的部门对速度的理解都深入骨髓,这不是个人魅力所致,而是内在企业文化产生强大推动力的外在表现,从而完成了常人不可完成的任务。这种突发的要求在日常的制度中并没有办法进行规定,而是基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紧盯市场创美誉”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价值观导致的。 2 但是在很多时候没有“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具体化要求,就没有了对“迅速”、“马上”的判断,1小时是迅速,1天是迅速,10天也可以说是迅速,没有具体的标准就容易使价值观处于飘渺的空间

再解析直译与意译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外语教学与研究 再解析直译与意译 牛 谷 芳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山西晋中030600) 摘 要:翻译界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是古已有之。实践证明,直译与意译的区分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尝试进一步分析肯定派、否定派和中间派的观点,说明直译和意译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两个对立面。 关键词:翻译;直译;意译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8606(2003)外20040204 翻译界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是古已有之。晋代道安(314~385)、隋代彦腙(557~610)主张直译(质),苻秦鸠摩罗什(344~413)主张意译(文),唐代玄奘(602~664)则意译直译“圆满调和”,走的是第三条道路。梁启超对我国历史上直译意译消长调和的过程作了精辟的总结:“翻译文体之问题,则直译意译之得失,实为焦点……新本日出,玉石混淆。意识求真之念骤炽,而尊尚直译之论起。然而矫枉太过,诘鞠为病;复生反动,则意译之论转昌。卒乃两者调和,而中外醇化之新文体出焉。” 与古代一样,20世纪我国翻译界又重演了直译意译消长调和的过程。20、30年代,直译意译两派曾展开一场激烈的论战。50年代初,直译意译之争又起,但不如20、30年代的论战激烈。此后两派之争虽然并未完全停止,但主张调和的中间派占了统治地位。这次消长调和的过程不是简单地重复历史,而是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触及的理论问题深而且广。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不像古代那样在两派各领风骚之后才出现,而是一开始就出现了。然而,中间派内部远不是统一的。有些人根本否定直译意译的提法,可以称之为“持否定态度的中间派”,简称“否定派”;有些人承认直译意译两者并存且无优劣之分,可以称之为“持肯定态度 的中间派”,简称“肯定派”。 否定派认为,“以直译意译分作两类,在根本上似有问题”,“凡适当的翻译均系意译,又同时应为直译”。有的主张“不分裂直译和意译”,指出“真正主张意译的人所反对的也不是直译,而是呆译或死译”;“两派正面的主张,倒是相互接近的……正确的翻译是分不出直译或意译的”。 否定派中有些人在否定直译意译的同时又提出自己的译法。有的主张“译文学作品只有一个条件,那便是要“信”,说“信”有三种程度:形似、意似、神似,“不过在未说之前,对于时下流行的‘意译’或‘直译’说一句话。翻译就是翻译,本来无所谓什么译”。并把直译等同于“形似”,加以否定,主张“意似的译法”和“神似的译法”。有的在否定直译意译的提法之后,提出“字译”与“句译”的区分,“字译是以字解字及以字译字的方法”;“句译与此正相反……是取一种态度,先把原文整句的意思明白准确的体会,然后依此总意义,据本国语言之语法习惯重新表现出来”,“句译是对的,字译是不对的”。有的不仅否定直译意译,而且否定“句译”,并提出“五步法”:寻求原文字义,分析原文文句组织,把原文所代表的意义变成有意义的译文语言的话,按照译文文字的习惯和规则把话写出来,将译文文字加以适当的修饰。 收稿日期:2003210208 作者简介:牛谷芳(19652),女,山西榆次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直译与意译的关系

直译与意译的关系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然而,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所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直译和意译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和基本的研究主题。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更多地认识了解到什么时候采用直译、什么时候采用意译,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一)直译是什么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直译出现于五四运动时期,它强调必须忠实于原文,这样,翻译才能实现“达”和“雅”。直译并不是机械地逐字翻译。由于英文和中文有着不同的结构,所以不可能都进行逐字翻译。直译就是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有时甚至连原来的情绪或情感,比如愤怒或窘迫,挖苦或讽刺,喜悦或幸福都不应忽视。傅斯年、郑振铎都主张直译。在近现代中国翻译史上,直译是压倒一切的准则。鲁迅和其弟周作人的作品《域外小说集》被视为直译的代表。 直译常常被用来翻译一些术语和成语,有时局限于一些简单句和科技术语翻译。直译可以完全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民族特色。但直译必须具有可读性,也就是说,译品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并且也不违反表达方式。直译还适用于含有修辞的句子。在某种程度上,直译不仅能保持原作的特点,而且还可使读者逐步接受原作的文学风格。例如:angel“天使”,dark horse “黑马”,software“软件”,cold war“冷战”,等等。事实上,许多英语词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汉语中了。同样,许多汉语词汇也被翻译成英语。例如:铁饭碗“the iron rice - bowl”,丢脸“to lose one’s face”,大锅饭“big pot system”,等等。作为一种语言的社会功能,翻译是两种语言转化和文化移植的过程。例如:英语:All the world is a stage.译为:整个世界是个大舞台。汉语: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必须坚持和风细雨的方法,坚持“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译为:It is essential to persist in using methods as mild as a drizzle and as Gentle as a breeze, and to adhereto the formula of “unity- criticism- unity”in dealing with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直译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西方人了解中国。通过直译,读者更容易了解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在翻译过程中,相当多的句子不能采用直译来翻译,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意译,特别是文学著作。 (二)意译是什么 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则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需过分注重细节,但要求译文自然流畅。在翻译时,如果不能直接采用原作的结构和表达形式,我们必须根据表达形式和特点改变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的内涵。由于原语和译语在语序、语法、变化形式和修辞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我们只能用适当的方式来传达原作的意思和再现原作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要使语言清晰、有说服力,并且符合语言习惯,译者必须尽量遵照所使用的语言习俗和正确的用法,而不是坚持原作的表达模式。赵景深先生曾经说过,“一个通顺流畅的版本比只注重于忠实于原作的版本更好”。显而易见,赵景深先生赞成意译,严复先生也喜欢意译。严复的许多经典作品都采用了意译,例如《天演论》就是意译典型的例子。 因为语言基础发生变化,所以大部分文学著作都要求采用意译。 例如:英语:He was seized with the despairing sense of his helplessness.译为:他忽然产生了束手无策的绝望感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有一些修辞不能采用直译,我们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复习进程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 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 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 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

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 整数集为什么用Z 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 实数集为什么用R 复数集为什么用C 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 谢谢了~~ 1.用Q表示有理数集: 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 2.用Z表示整数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 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 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 4.用R表示实数集: 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 5.用C表示复数集: 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

新闻短评写作教案

2010年湖南高考新题型: 新闻短评写作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短评的内涵、特点和写作要求; 2、把握短评的一般要求,学习写作新闻短评。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并规范答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自主展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新闻无时无处不在。小到我们学校,今天祁阳二中的老师们来我校指导工作;大到国家,14日7:49分在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对于这些新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评论,其实高考对这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也有具体要求。 二、考点阐释 2010年湖南高考将在“阅读”和“表达”两部分命题提供选择。阅读方面的命题,以外国小说、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为主,强调个性化的感悟以及多元化的解读、探究等,注重考查考生对有关材料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有个性、有创意的解读。表达方面的命题,强调语文的实际应用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交流,注重考查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新闻短评是命题的一个重点。它篇幅短小,通常为千字以内,有的只有三五百字,考试时甚至要求考生控制在百字以内;选材广泛,大至国内外重要事件,小至衣食住行问题。以新闻短评这样短小的文章样式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对写作技能的要求更高。 三、知识回顾 新闻评论被称作是“报纸的心脏”,而短评则被称作是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新闻评论文章。 (一)新闻短评的特点 第一、观点鲜明。由于要在极其短小的篇幅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短评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鲜明。一般观点放在开头,但也可以在文末或文中提出,但论点一定要明确、有力。 第二、说服力强。虽然只有短短100个字,但说理论证还是非常重要的,说服力就成了短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短评选取的论据一定要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论点,有力地支持论点,具有典型性、客观性。 第三,语言精炼。短评的语言要一字千金,表述准确,不能东拉西扯,苍白无力。 第四,脉络清晰。高考要求短评一般一百字左右,短短一段文字中,要有

从有趣的直译与意译浅谈翻译

从有趣的直译与意译浅谈翻译 【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在青少年中盛行开来,其中一些传统的英文翻译更是完全被颠覆。 How are you? 怎么是你? 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 You have seed!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你有种!给你点颜色看看! Brothers, together up! 哥们儿,给我上! 虽然这些翻译有点荒唐,但不可否认,这也让很多青年人记住了这些英文。而到底此类现象的发生对翻译这个领域甚至是文化的交流到底有益还是有害呢?诚然,如此的翻译会带来很大的乐趣,但久而久之是否也会抹杀了它原本的意思呢?这也就引出了两个概念“直译”和“意译”。而今天要说的直译与意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侧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翻译,而是将视野拓展到语言、美学、和文化等方面,基本等同于中国古代所提出的“信、达、雅”三个层次的翻译。 朱光潜曾说过,“所谓‘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译,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动。所谓‘意译’是指把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不必完全依原文的字面和次第。‘直译’偏重对于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译文语气的顺畅。哪一种是最妥当的译法,人们争执得很厉害。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而郭沫若也曾说过,“翻译是一种创作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 由此得知翻译工作并非想像的那么简单。我们先从一首古诗看起,李白的《静夜思》相信是每一个中国人小时候必背的古诗之一,而当李白的《静夜思》被引入西方时: 例1.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bed, 床前明月光, I wondered if it were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疑是地上霜。 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at the full moon; and then 举头望明月, I dropp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away home. 低头思故乡。 很简单明了的英文翻译,也确实是按照诗的意思表达的,但这符合原作的创作么?直译是直译了,总会觉得缺少了古诗的那种韵味。而唐诗最精华的部分不也是那一份蕴含在诗中的意境么。故而,翻译的“信”固然重要,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精髓而言,“达”和“雅”也一样重要。而译者因为水平或是其他种种原因,不能完全表达原作者想表达的那种意蕴,这也是翻译的难点所在。诚如所言,一个优秀的翻译家必定在国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而当其在引入一种文化或者推出一种文化时,必须同时对两个国家的语言环境,文化氛围等都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这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外延指所反应对象的具体范围、具体事物。内涵指概念所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大。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如果概念是"老男人",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 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有例外。由于形象是普遍的特殊显现,在其内涵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它是要求这个“特殊”的积极参与的构成过程,因而其外延就无法用概念确切的概括出来。越特殊的形象其外延越难以穷尽,其原因就在于它越能容纳诸多的读者的构成,唯其如此,越是独特的就越是普遍的,即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大。之所以每个读者都能在典型形象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内涵的众多组成部分,即特殊是其根本的保证,否则普遍的抽象就与特殊的读者无关,没有特殊的,即读者的积极参与,概念也就是确定的,其意义也就因而是可以穷尽的了。

新闻评论写作

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美”的探析 于孟晨,汪湘 (西安邮电学院报刊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美化版面是组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美的版面,使读者赏心悦目,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内容,并且更好地接受内容。反之,会使读者在阅读之前就产生不愉快甚至厌恶的情绪,从而不愿去读它,即使勉强去读,效果也大为减弱。因此,美并不是版面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构成一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版面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版面美化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版面的精美是报纸办“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张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文字和图片的精彩、优美高雅的版面设计可使报纸的视觉形象充满魅力。尤其高校校报版面小,读者对版面哪一部分都不会忽略,一条条装饰纹线,一幅幅图片和插图,一行行不同内容的文字,以无言的形式美,传达出一种精神和情感,达到愉悦读者心灵和美化版面的效果。版面设计在形式美上还具有供读者欣赏的功能,通过围、隔、空、叠等关系互相穿插,构出一个个可供欣赏的空间,编辑的风格也通过版面设计直接传递给读者。所以,很有必要对校报版面设计作一探讨。 1版面设计既要内容美,也要形式美 内容美是报纸版式设计的灵魂,是编辑理论水准、政策水平的反映。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机关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党政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作为校报编辑要以校报的总任务和特定任务为依据,凡是与当前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相联,师生员工普遍关心,具有指导意义的稿件都是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安排时应放在重要位臵。因此,编辑稿件时应精确及时、主次分明地选取见报稿件。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还需反复琢磨,如一个结构巧妙的标题,一句意味深长的妙语,一段隽永的文字,一张好的图片,这些都能使读者击节称赏,玩味良久。再比如,花絮新闻常常撷取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是满足读者多方面信息需要、丰富版面、增强可读性的好形式,以此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稿,编辑根据稿件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正确恰当地安排它们在版面上的位臵,按稿件的新闻和宣传价值区分主次,排出先后顺序,使稿件在版面上的位臵“各得其所”,彼此又相互照应,互为补充,浑然一体。 所谓形式美,就版面设计的形式而言,是编辑遵循编辑学的一些基础理论,运用一定的编排技巧和手段进行的使版面以美制胜的创造性劳动。即版面要美,在端庄大方、多彩多姿中体现出清新、活泼、大方、气派的视觉效果。只有版面设计美,才能唤起读者阅读欲望,抒发读者美感情绪。要做到这一点,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1和谐 报纸同一版面、对开版面,线条与线条、字号与字体的和谐,文章篇幅大小的和谐,色彩对比度的和谐。报纸多为黑白板,应注意黑白密度对比和谐,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 1.2标题醒目 标题在编辑刻意制作后,不同的版面要选择不同的字型和字号的字。只有标题醒目才能吸引人,要闻版要庄重醒目,综合新闻版要明快、清新,理论版要气

第二章 概念部分练习题

第二章概念 内容提要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是概念对对象本身的反映。内涵是概念的质的方面,它涉及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外延是概念的量的方面,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有哪些”。概念内涵和外延与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对象本身并不等同,二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概念内涵和外延是人脑对对象本质“属性及对象本身认识的结果,属于主观的东西,而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对象本身则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它们被反映到人的思维中来,才会成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某一具体概念的理解就是对于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逻辑学要求我们掌握概念的外延关系,因此对概念外延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国家”的外延应该是指古今中外一切具有“国家性质”这样的实体性的对象,从时间上看指国家产生以来直至现在;从空间上讲指“整个世界”,我们在理解“国家”外延时常犯的错误是把它的外延缩小,理解为“现代国家”。再如:“犯罪行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触犯刑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而非指一般的违法行为,如果我们把一般的赌博行为也理解为“犯罪行为”,就是把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二、概念的种类 (一)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概念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概念外延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可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把概念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可把概念分为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在理解概念种类的划分时,难点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划分标准的掌握。 (二)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1.集合体和个体的关系,与类和分子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所谓“集合体”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和使用的,集合体由许多个体有机构成的,但是,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构成该集合体的任一个体并不具有。集合概念的外延不包括构成集合体的个体。 所谓“类”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由具有相同属性的分子所构成的,其特点是:“类”是对于分子属性的概括和反映,因此,“类”所具有的属性,其分子必然具有。“类”的外延必然包括分子的外延。 例如:“法律词汇”是个集合概念,因为“法律词汇”是由许多法律语词构成的一个集合体,构成“法律词汇”的用语是它的个体;“法律词汇”中的任一个法律用语都不具有“法律词汇”的特点,如我们不能说“诉讼”、“法庭调查”、“法律咨询……是法律词汇,而只能说它们是法律用语。 再如:“警察”是个非集合概念,这一概念是对从事“维护社会治安”这类人员的一种概括,凡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都称之为“警察”,都具有警察的性质。因此,“警察”是一个类概念,构成这个类的分子就是“警察”中的具体对象,如警察这个类中的张××、王××等。 2.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同一语词既可表达集合概念,也可表达非集合概念如: ①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②警察是能吃若耐劳的。

新闻短评写作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新闻短评写作教案 一、明了要求: 1、《新闻写作与实践》:“学习依据新闻事实撰写简短的新闻小评论。” 2、《湖南卷考试说明》选考内容强调:表达应用 E 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 3、高考语文第六大题,选做题,设两个小题,二选一。一是个性化解读文化经典,二是写新闻短评,均为主观题,答案100字左右。9分。 二、湖南高考真题 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外交部发言人: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高考真题参考答案: 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三、权威媒体短评欣赏 1、理解退赛,加油刘翔 今天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因伤退出了奥运会110米栏比赛。现场和电视机前

的亿万观众在感到突然的同时,也表示了深深地理解。 奥林匹克的终极目标,是人类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顾拜旦提出的“适度”,已经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应有之义。更快、更高、更强,是建立在保护和增进人类身心健康.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的基础之上。2006年当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这个项目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记录时,他给世人带来惊喜。雅典奥运会至今的四年间,他一直在忍受伤病,不懈努力,积极备战北京奥运会。今天,不是万不得已,他不会退出比赛。刘翔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再来。 我们衷心地祝愿刘翔早日康复,继续在田径赛场上飞翔。 2、京报:美国不敢在南海动武 中评社北京10月27日电/继越南之后,美国又和菲律宾在南海搞起了军演。和以往一样,双方此地无银地宣称演习不针对中国。环球时报文章称,那些小国对中国张牙舞爪自不量力,而美国也没胆量在南海主动发起与中国的军事冲突。 首先,不战不和是美国南海战略总目标。就整个亚洲而言,美国最希望的局面是:各争议国既不和又不战,纠结成一团,互相都求助美国帮忙,而美国坐收渔利。美国最担心这种危险的平衡被一方打破,那样,美国就要被迫选边站。而不管美国站在哪一边,它都要付出代价。所以,美国在南海就像趟雷区一样,小心地试探着中国的战略底线。只要中国不拔枪亮剑,它就推着菲律宾等小国一点点往前走。一旦中国反应激烈,美国将立即收手。美国决不许那些小国对中国的挑衅,到引发中国武力反击的程度,它自己当然更不愿被卷进去。 其次,美国已没有发动“新”战争的力气。撇开美国“巧实力”的玩法不谈,以当前的情势论,美国就是想在南海对中国动武,它也没有这个“力气”:连续20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作为一种思维的现象,它一开始就和语言中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现在不依附于语言的赤裸裸的概念在各类科学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概念又不等同于语言,语言在不同的组合中所表达的概念就大相径庭。 例如,"白",可以表示"雪"的颜色,在"明白"和"真相大白"中就表示"清楚";在"白吃"、"白看"中就表示"无代价的";在"白区"、"白军"中就表示"反动的";在"写白字"和"念白字"中就表示"错误的";在"一穷二白"中表示"没有文化"等。 语言是有歧义的,一个词汇的多种含义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我们用语言表达概念也有可能是不精确的。这种不精确是严格的抽象思维要尽力克服的。为克服不精确性,抽象思维创造了几个功不可没的概念: 第一个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市场上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等。要明确概念就要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要明确这个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哪些特有属性和它指的是哪些事物。没有外延的概念就是虚假概念,如"鬼"、"神"、"上帝"等等。 第二个概念是"定义"。概念要明确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怎样才能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呢?定义是明确概念的内涵的方法。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概念都是模模糊糊和似是而非的,严格的抽象思维要求你首先要审查这些概念有没有准确的定义,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或者概念的运用前后不一致,你是和他谈不清任何问题的。数不清的思维错误其实在这个阶段就已经产生了。 任何定义都是由"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这样三部分组成(参见《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做定义一般有四个简单规则: 一是"是"的前后两部分的外延必须完全一样。 例如定义哺乳动物,说哺乳动物是有肺的脊椎动物,两部分的外延就不一样,后面还包括了小鸟等非哺乳动物。 二是不能循环定义。 如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就不对。"是"的后面部分包括了前面的部分,你本来是想用后面来明确前面,如果后面包含了前面,定义仍是不明确的。你必须用一些众所周知的不需要再定义的概念去说明你要定义的概念。有些定义你一眼就能看出它犯的这种错误,如上面的生物学的例子;有些定义则要绕一圈你才能看出它是在犯同样的错误,如: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猛一看这个定义好象也没什么毛病,但仔细一琢磨就有疑问,什么是有理性的动物呢?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把后一句话带到前一句中就成了:人是有人的......活动的动物,"是"的后面的部分还是间接地包含了"是"的前面的部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句话不错,但它不能作为人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