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表示一共的符号

一年级数学表示一共的符号

一年级数学表示一共的符号

一、引言(200字)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以其符号表达体系而闻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熟悉数学符号的使用是打开数学大门的关键。本文旨在介绍一年

级数学中表示“一共”的符号,并探索其背后的数学概念。

二、一共的基本概念(150字)

一共是指多个数值相加或相减得到的总和或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初步了解了数字的基本概念和数的相加减操作后,就可以学习

表示一共的符号。

三、表示一共的符号(200字)

1. 加号(+)

加号是数学中最基础的一种符号,表示将两个数值相加后得到的总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加号是他们最早接触的表示一共的符号。

2. 减号(-)

减号用于表示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的差,也可表示一共

的符号。在一年级数学中,学生会学习用减号计算简单的减法题目,

并理解减法的概念。

3. 等号(=)

等号用于表示两个数值相等的关系,也可用于数学中表示一共的符号。例如,一个问题中给出了两个数值的和或差,并用等号连接,学生需

要通过计算确定未知数的值。

四、应用举例(150字)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应用举例:

1.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是:3 + 2 = 5。

2. 爸爸买了一箱苹果,里面有9个苹果,妈妈拿走了3个,还剩下几

个苹果?答案是:9 - 3 = 6。

3. 小猫和小狗一共有13只脚,如果小猫有4只脚,那么小狗有几只脚?答案是:13 - 4 = 9。

五、结论(100字)

通过学习本文介绍的数学符号,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掌握表示一共的基

本概念和用法。这将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日后更复杂的数

学运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应用举例,他们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

到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的美妙就在于它的符号体系,让我们欣赏并探索数学的奥秘。

最新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中的符号 (1)

数学中的符号 我们知道,数学起源于结绳记数和土地测量.最初,并没有标准数学符号,符号是后来的实践中逐渐产生并进一步完善的.但是,数学符号一旦产生,就能简化数学研究工作,促进数学的发展.所以,学习数学,要从数学符号开始.阿拉伯数字1、2、3、…9、0就是最简单,常用的符号,也就是它们引起了数学上的一场革命. 数学家韦达第一个把符号引入数学,他用元音字母表示未知量,用辅音字母表示已知量(方程的正系数).此前,所有的已知数都是用具体数字表达的,从而限制数学的应用范围.现在的符号体系是笛卡尔创立的.他提出,用英文字母中前面的字母a 、b 、c 表示已知数,最后的字母x 、y 、z 表示未知数. 符号的使用推动了数学本身的发展.符号一经形成,便成为表述概念,说明方法和叙述定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建立较好的符号系统,便于总结运算法则,揭示数量关系利于推理.一句话,符号是数学前进,发展,运用的工具. 数学符号一般有以下几种: (1)数量符号:如4 3,241.3 ,7,i,2+3i,a,x,∞,自然对数底e ,圆周率π. (2)运算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n ),对数(log ,lg ,ln ),比(∶),微分(d ),积分(∫)等. (3)关系符号:如“=”是等号,“≈”或“= ”是近似符号, “≠”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是相似符号,“≌”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是正比例符号,“∈”是属于符号等. (4)结合符号:如圆括号“()”方括号“[]”,花括号“{}”括线“—” (5)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绝对值符号“‖” (6)省略符号:如三角形(△),正弦(sin ),X 的函数(f(x)),极限(lim ),因为(∵),所以(∴),总和(∑),连乘(∏),从N 个元素中每次取出R 个元素所有不同的组合数(C r n ),幂(a M ),阶乘(!)等. 数学符号的应用,是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重要途径,愿同学们在数学中学好符号,用好符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逛一逛,你们愿意吗? 师:(PPT:数学大门打开了)瞧!这些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符号,你们能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这是?) 生:(PPT出示一个,学生说一个) 提问:什么时候用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 什么时候用减法?(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谈话:用这些数学符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板书: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课 师:大家一起看,这里有一个暂时打不开的宝箱,需要你们顺利闯过三关, 集满三把钥匙,才能打开它。你们有信心顺利通关吗? 第一关 1、加法问题 PPT出示例8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2个学生说,第2个学生说的时 候顺势板贴两句话) 师:这是图里已经告诉我们的信息,我们把它称作已知条件。(板书:条件) (写好后领读:条件)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板书:问题) 看!老师在下面用一个这样的线把两边的苹果括到一起,再写一个“? 个”,谁能猜出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生:(自由地猜,指名1、2个) 师:你们真厉害!这个把两边苹果括到一起的线,叫做括线(领读、齐读两遍),表示把盘里和盘外的这两部分苹果合起来(边说边做手势),来,大家把小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感受一下,把两部分合起来(两遍手势)!就是“一共”的意思(领读:一共)。括线下的这个符号,叫做问号,和后面的“个”字连在一起,表示问人家有“多少个”(领读:多少个)。所以,这里括线和问号连在一起说,就是提出的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板贴:一共有多少个?)师:谁能把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说得真好!(送贴画)某某同学仅用三句话说出了这副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图意。谁还能像他这样,用这三句话说一说图意呢? 生:……(送贴画) 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计算呢? 好,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对照屏幕上的图片,写出算式。 生:汇报5+3=8(板书:5+3=8)(判断,对吗?) 追问:你为什么用加法算? 生:要求一共有多少,也就是把盘里的5个苹果和盘外的3个苹果合起来(手势),所以用加法(手势)计算。 师:跟他一样的请举手。 追问:这里的5表示?(盘里有5个苹果),3表示?(盘外有3个苹果),8表示?(一共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一共有多少》 教案教学反思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PPT下载地址点下面链接: 教育部审定2019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Flash动画优秀免费下载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反思ppt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嗯!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 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完整版)数学符号大全

符号大全2010-07-22 12:29 数学物理里面的公式符号读法:Αα:阿尔法 Alpha Ββ:贝塔 Beta Γγ:伽玛 Gamma Δδ:德尔塔 Delte Εε:艾普西龙 Epsilon Ζζ:捷塔 Zeta Εη:依塔 Eta Θθ:西塔 Theta Ιι:艾欧塔 Iota Κκ:喀帕 Kappa ∧λ:拉姆达 Lambda Μμ:缪 Mu Νν:拗 Nu Ξξ:克西 Xi Οο:欧麦克轮 Omicron ∏π:派 Pi Ρρ:柔 Rho ∑σ:西格玛 Sigma Ττ:套 Tau Υυ:宇普西龙 Upsilon

Φφ:fai Phi Χχ:器 Chi Ψψ:普赛 Psi Ωω:欧米伽 Omega 符号大全: (1)数量符号:如 :i,2+ i,a,x,自然对数底e,圆周率∏。 (2)运算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对数(log,lg,ln),比(∶),微分(d),积分(∫)等。 (3)关系符号:如“=”是等号,“≈”或“”是近似符号,“≠”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是相似符号,“≌”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是正比例符号,“∈”是属于符号等。 (4)结合符号:如圆括号“()”方括号“[]”,花括号“{}”括线“—” (5)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绝对值符号“‖” (6)省略符号:如三角形(△),正弦(sin),X的函数(f(x)),极限(lim),因为(∵),所以(∴),总和(∑),连乘(∏),从N个元素中每次取出R个元素所有不同

一年级数学(上册)主要知识点(西师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与常用学习方法( 2019级6班) 第一部分数的认识与数的意义

6.两位数 (1)一个数里有两个数字,书写时占两个位子,就是两位数。 本期学习的两位数有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两位数从10开始,10是最小的两位数。 (2)数位: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1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 (3)数的位置值: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 如1: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如2:16个位上的数字是6,表示6个一;十位上的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一个数由7个一和1个十组成,这个数是17。 (注意:表述时,“个”的前面是数量,用小写;“个”的后面位置名称,用大写。)(4)在计数器(算珠图)上,从右边起,第1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表示1个一。 本期画算珠图时,十位上只画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几,就画几个珠子,表示几个一。画20的算珠图时,十位上画二个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不画,表示0个一。 7.特殊情况 (1)0是一个特殊的数。0在数物体个数时,表示一个也没有。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几位数是在有物体的前提下讨论的)最小一位数是1,最大一位数是9;最小两位数是10。 第二部分比较 1、比较数的大小 如:给数字娃娃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5、6、10、3、20、17。 20>17>10>6>5>3 (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建议: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9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会从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说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列出算式,解决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联系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与同学交流思考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3、体会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学习数学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学好数学的积极心向。 教学重难点:从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说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瞧,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苹果上的得数,又大又圆的苹果就送给他。 口算:2+6= 7-2= 4+3= 8-5= 3+2= 6-3= 8-1= 选择2+6 和7-2 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评价小结:看来小朋友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来算;从一个数里去掉几,要用减法算。 二、教学新知 (一)学习例8 1、谈话: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去果园里摘苹果,这是小白兔摘的苹果,我们来看看。 生观察图,说出已知信息。 2、出示括线和问号,生自由说括线和问号的意思。 师介绍说明:苹果图下面的这个线把两边括到一起,叫括线,(课件出示)表示把盘里和

盘外的苹果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意思。 括线下面的这个符号叫问号,所以这里括线和问号连在一起就表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解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3、明确条件和问题 师:那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盘里有5 个苹果,盘外有3 个苹果,这是题目已经告诉我们的,叫做条件,要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把它称为问题。 问:那这里有几个条件,几个问题。 提问:那你能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再请3 人完整地说) 4、列式计算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要用什么方法来算呢?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问: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那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呢?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写出算式。 交流算式,齐说,板书:5+3=8 追问:这里的5+3=8 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还可以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说:3+5=8 这个算式有表示什么意思呢?3 表示什么?5 表示什么?8 表示什么? (二)“想想做做1” 1、过渡:从苹果乐园出来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大课间活动吧。看,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从图中你能找到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吗? 2、请小朋友在书上60页找到这一题,把条件和算式填写完整。、交流算式:4+3=7 你能说说这道算式里4、 3、7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还可以怎样列式? 3、对比: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两道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幅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1)》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 加与减(一) 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能通过计算5以内的加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花片。 一、情境导入 师左手从盒子里拿出3支红色粉笔:“小朋友们看,老师左手拿了几支粉笔?可用数字几来表示?”(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3) 右手从盒子里拿出2支黄色粉笔:“右手拿了几支粉笔?可用数字几来表示?”(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2) 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你知道老师手中一共有几支粉笔吗?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5) “5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指导学生用手势理解“合并”的含义。 “对了,把2和3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 我们把这种带有加号的算式叫加法算式。像刚才把3支红色粉笔和2支黄色粉笔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加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的。 师:谁愿意把你的摆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摆法: ·先摆3个红色的花片,再摆2个黄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 ·先摆2个黄色的花片,再摆3个红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 师:同学们做得都很好,3个红色的花片、2个黄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花片,可以写成一个加法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 3+2=5 ⋮ 加号 师:这个符号叫作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个算式应该这样读:3加2等于5。 2.看图画一画。 师:熊猫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最喜欢吃竹子了。同学们看,图中的熊猫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插图) 师:除了可以用花片摆一摆帮助我们计算,我们还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帮助我们计算。3只吃竹子的熊猫,我们可以先画3个圆,2只玩皮球的熊猫,就再画2个圆,合起来一共就是5个圆。同学们试试写出加法算式。 学生尝试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3.摆一摆,算一算。 (1)师: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4页最下面的习题,先摆一摆,再算一算。 学生可以直接看图写出得数,掌握程度稍差一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用花片摆一摆,再进行计算。 (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5页“试一试”习题的图意,并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加法算式,交流结果。 (3)师:谁能告诉大家你觉得“1+4=5”这个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表示1个手指加4个手指,合起来是5个手指。 ·可以表示1个大人与4个孩子合起来,就是5个人。…… 师:说说在这几幅图中,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表示一共的符号

一年级数学表示一共的符号 一年级数学表示一共的符号 一、引言(200字)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以其符号表达体系而闻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熟悉数学符号的使用是打开数学大门的关键。本文旨在介绍一年 级数学中表示“一共”的符号,并探索其背后的数学概念。 二、一共的基本概念(150字) 一共是指多个数值相加或相减得到的总和或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初步了解了数字的基本概念和数的相加减操作后,就可以学习 表示一共的符号。 三、表示一共的符号(200字) 1. 加号(+) 加号是数学中最基础的一种符号,表示将两个数值相加后得到的总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加号是他们最早接触的表示一共的符号。 2. 减号(-) 减号用于表示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的差,也可表示一共 的符号。在一年级数学中,学生会学习用减号计算简单的减法题目,

并理解减法的概念。 3. 等号(=) 等号用于表示两个数值相等的关系,也可用于数学中表示一共的符号。例如,一个问题中给出了两个数值的和或差,并用等号连接,学生需 要通过计算确定未知数的值。 四、应用举例(150字)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应用举例: 1.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是:3 + 2 = 5。 2. 爸爸买了一箱苹果,里面有9个苹果,妈妈拿走了3个,还剩下几 个苹果?答案是:9 - 3 = 6。 3. 小猫和小狗一共有13只脚,如果小猫有4只脚,那么小狗有几只脚?答案是:13 - 4 = 9。 五、结论(100字) 通过学习本文介绍的数学符号,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掌握表示一共的基 本概念和用法。这将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日后更复杂的数 学运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应用举例,他们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精品、经典、好用)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最喜欢猜谜语了,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 课件出示:小黑人儿细又长, 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 就是不会把歌唱。打一文具。 生(猜谜语):铅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一)实物操作,初步体验 1.说一说 师:笑笑用铅笔出了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吧! 笑笑:同学们,我一只手拿了3支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笔,一共有多少支笔呢?(做合起来的动作) 师: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教师示范两只手的笔合起来的动作) 生:把左右两只手的铅笔合起来。 师:谁听清楚了笑笑的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支笔? 师: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指把两只手的笔合起来、加起来全部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跟着笑笑一边做,一边说。 生(实物操作):一只手有3支笔,另一只手有2支笔,一共有多少支笔? 2.玩一玩:“能说会道” 师:老师把三句话打乱顺序,你能把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吗?

师:前两句话叫做数学信息或者数学条件,3和2这两个数可以直接从图里找到,最后一句话是问题,要来考考大家的。 3.数一数 师:那到底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 (板书问题和左右两部分的铅笔) 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数一数的方法,1、2、3、4、5。(学生上台数一数) 师:我们再帮笑笑数一数吧,看看是不是5支? (一生上台利用希沃白板的擦除功能,全班齐数) 师:非常棒!我们最后来完整地说一说,一只手有3支铅笔,另一只手有3支铅笔,一共有5支铅笔。 (二)图形操作,深入体验 师:接下来我们走出校园,到公园去看一看吧!你看到什么了?它们在干什么呢? 生: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一边贴图) 师: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动画:将两个数学信息放在一起) 生:一共有多少只熊猫?(板书) 师:这真是一个好问题!淘气画了一幅图来表示,你看懂了吗? 生:绿色的3个圆形表示左边的3只熊猫,红色的2个圆形表示右边的2只熊猫。 师: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呢?你怎么知道的? 生1:一共有5只熊猫。一只一只数,1,2,3,4,5. 生2:左边有3只,再继续数,就是4,5. 师:我们除了从头开始一个一个数,还可以继续数,这两种方法都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常用符号汇总

1、几何符号 ⊥∥∠⌒⊙≡≌△ 2、代数符号 ∝∧∨~∫≠≤≥≈∞∶ 3、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对数(log,lg,ln),比(:),微分(dx),积分(∫),曲线积分(∮)等。 4、集合符号 ∪∩∈ 5、特殊符号 ∑π(圆周率) 6、推理符号 |a|⊥∽△∠∩∪≠≡±≥≤∈← ↑→↓↖↗↘↙∥∧∨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ΓΔΘΛΞΟΠΣΦΧΨΩ αβγδεζηθικλμν ξοπρστυφχψω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 ∠∣∥∧∨∩∪∫∮ ∴∵∶∷∽≈≌≒≠≡≤≥≦≧≮≯⊕⊙⊥

⊿⌒℃ 指数0123:o123 7、数量符号 如:i,2+i,a,x,自然对数底e,圆周率π。 8、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是近似符号,“≠”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是大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是小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 ”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是相似符号,“≌”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是成正比符号,(没有成反比符号,但可以用成正比符号配倒数当作成反比)“∈”是属于符号,“??”是“包含”符号等。 9、结合符号 如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横线“—” 10、性质符号 如正号“+”,负号“-”,绝对值符号“| |”正负号“±” 11、省略符号 如三角形(△),直角三角形(Rt△),正弦(sin),余弦(cos),x的函数(f(x)),极限(lim),角(∠), ∵因为,(一个脚站着的,站不住) ∴所以,(两个脚站着的,能站住)总和(∑),连乘(∏),从n个元素中每次取出r 个元素所有不同的组合数(C(r)(n) ),幂(A,Ac,Aq,x^n)等。 12、排列组合符号 C-组合数 A-排列数 N-元素的总个数 R-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公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公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概念 公式部分 1、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加数 + 加数 和–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 和–加数 2、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被减数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被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中国数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中国数字。 4、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5、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几的问题 比多比字前面是大数,比少比字前面是小数,多或少的后面都是相差数 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求差用减法 6、钟面上时针短,分针长。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同学们,请记住,钟面数字有十二个。

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 一时是六十分,六十分是一时。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7、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8、图文应用题: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最后要记得写答. 求一共是多少,求总数、求和、求原来的用加法计算。(+) 求还有、求还要、求还剩、剩下、求其中的、求差,用减法计算。(-) 9、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0、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11、12、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13、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1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 15、尺子上的起点用0来表示。 16、找相邻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 17、求数字前面的那个数减1,求数字后面的那个数加1。 18、任何数加0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了几,和也增加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减少了几,和也减少几。19、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差是0。 20、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小,差越大。 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3.1《一共有多少》(24页教案导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课题一共有多少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 学习目标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加法,并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加法,学会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数一数,填一填 2.数一数,画一画。 二、导入新课 师:你们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 师:大头儿子今天带来了一些礼品,是什么呢?猜猜看。 课件出示: 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打一文具) 师:想不想知道大头儿子一共带来了多少支 学生独自 完成,然后集 体订正。 学生:是大 头儿子。 学生自由 猜猜:是铅笔。 学生:想。 通过复习检 查学生掌握知识 的情况,同时为 后面学习新知做 准备。 通过猜一 猜,让学生感受 跷跷板的原理, 为后面学习新知 做准备。

呢?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讲授新课一、说一说,数一数。 课件出示: 师:笑笑是怎么拿铅笔的? 师:说得真好!那么放在一起有,一共有几支铅笔呢? 课件出示: 师:真不错!你们看这些熊猫在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 学生独自 观察,然后回 答:笑笑左手 拿了3支铅 笔,右手拿了 2支铅笔。 学生数一 数:1、2、3、 4、5,共有5 支铅笔。 学生独自 观察,然后回 答:有3只熊 猫在吃竹子,2 通过说一 说,让学生感受 求一共有几支铅 笔,其实就是把 两部分合在一 起,为后面学习 加法奠定基础。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设 计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

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 认识。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 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 课题:一共有多少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 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巩固提升 第5讲 认识10以内的数(苏教版含详解)

第5讲认识10以内的数 知识点一:认识1~5各数 1.认识1 ~5:数量是1~5的物体,分别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2.1~5各数的顺序:从1~5各数的排列顺序可以看出,相邻两数相差1;相邻两数中,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3. 1~5各数的写法:书写时,记住每个数字的形状,知道从哪儿起笔、怎么拐弯、何处收笔,在田字格规定位置工整地书写。 知识点二:认识几和第几 一个数可以表示“几”和“第几”。“几”指的是人或物体一共有多少个;“第

几”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知识点三:0的认识 1. 0的含义: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2. 0的写法:写“0”时,从田字格左半格的顶线起笔,逆时针写一圈,经左边线、底边线和右边线,最后回到起点,一笔写成。 知识点四:认识=、>和< 当两个数相等时,用“=”连接。当两个数不相等时,大数放在前面用“>”连接,小数放在前面用“<”连接。 知识点五:认识6~9各数 数量是6~9的事物都可以分别用数6~9表示。 知识点六:认识10 10 以内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是0、1、2、3、4、5、6、7、8、9、10。 10比9大1,9比10小1。 考点一:认识1~10各数 【例1】看数画△ 【分析】根据图示,接着画,直到方框内的三角数量与数字一样多即可。 【解答】解:画图如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一数知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分析】根据10以内的数填写即可解答。 【解答】解:如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0以内数的认识。 2. 每次多2个。 【分析】观察图示,分别数出各盘中的数字,再发现规律解答即可。 【解答】解:第一盘:2, 第二盘:4, 第三盘:6, 第四盘:8。 数字分别是:2、4、6、8,依次增加2,即每次多2。 答:每次多2。 故答案为:2。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看图并熟练利用加法或减法的意义解题。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前已初步认识10以内各数,会数1至10以内物体的数量,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简单地,但是,根据我们对孩子们的学习前测了解到部分孩子在数数时是杂乱无章的,这种数数的习惯在数量少时弊端不明显,但当东西比较多,比较杂乱时,孩子们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数就很重要了,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孩子们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并且数与物要一一对应,培养良好的数数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能熟练地掌握1~5的基数的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第几以及数的分解,初步建立数感。 正确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计算5以内加、减法。 在数数、认数、算数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

学习中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准确使用“>”、“<”号。 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能熟练地掌握1~5的基数的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第几以及数的分解,初步建立数感。 正确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计算5以内加、减法。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3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认识1~51、认识1~5,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1课时 比大小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