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重点

统计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统计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1.描述统计方法;2.推断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的含义:统计数据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政治算数学派:威廉。配第;国势学派:康令;数理统计学派:凯特勒

统计数据研究的对象具备如下特点:1.数量性2.具体性3.总体性4.社会性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服务与监督

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 2.综合指标法 3.统计数据分组法

总体:即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总体单位:形成统计数据总体的个别单位

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属性则表示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体现:标志值

指标:表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1.按结构分后: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2.按内容分:数量指标(绝对数)、质量指标(相对数、平均数)

标志与指标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1.标志(指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指数量指标)一定

经过汇总就可以获得。

2.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明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1.有些数量标志值汇总可以获得指标的数值。既可以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总和,也可以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

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随着统计目的的改变,如果原来的总体单位变成了统计总体,则与之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成了统计指标

变异:就是标志在各总体单位具体表现的差异——通常意义上的变异;严苛说道,变异指品质

标志的不同表现

变量:指气门的数量标志。变量的具体内容数值整体表现即为变量值(线性变量、连续变量)

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为统计指标体系

流量:即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而获得的总收入或开支的总量。就是时期指标。

存量:即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存储、资产负债的结存数。是时

点的指标。

流量之比、存量之比及流量与存量之比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

第二章

统计调查: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

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

统计调查设计步骤:1.确认调查目的;2.确认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制订调查小册子和制订调查表;4.确认调查时间;5.制订调查的非政府实行计划。

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单位,即调查总体。

调查单位:展开备案的标志整体表现的轻易承担者。

拟定调查项目注意的原则:

1) 调查项目必须少而精

2) 调查项目含义要明确

3) 尽可能努力做到各个调查项目之间存有一定的联系

调查表(调查问卷)分为:一览表和单一表

特点:经济性、广泛性、匿名性、客观性、灵活性

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调查期限:指调查工作的停靠站时间

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网上调查法(另外:电话调查、座谈会、个别深入访谈等)

统计调查的分类:

1) 按调查范围: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 按备案事物的连续性:经常调查和一时调查

3) 按组织形式: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统计数据分组:把同质总体中的具备相同特点的单位分离,从而正确地重新认识事物

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作用:

1) (类型分组)揭发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充分反映各类型的特点。

2) (结构分组)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

3) (分析分组)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原则:

1) 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去挑选

2) 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

3) 必须融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内容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去挑选

分组标志的总类

1) 按分组标志的特征相同分后:品质标志分组(分成直观分组和繁杂分组)

数量标志分组(分单项式数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2) 按总体所挑选标志的个数分后:直观分组(按一个标志分组)和无机分组(两个以上)

分配数列: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分组以后,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统计数列,称为分配数列,又可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

种类:按分组标志特征分后: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上组限不在内:适用于越大越好的变量

下组限不在内:适用于于越小越不好的变量

对于不连续变量,组与组间是间断的

以下总计次数(下限)——即为较小制总计。每一组的总计次数则表示大于该组下限(变量)值的次数共计多少。

以上累计次数(下限)——即较大制累计。每一组的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变量)值的次数共有多少。

统计表:

1)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构成

2) 从内容来看:统计表由主词(表明总体或总体分组)和宾词(用那些指标数值去表明总体或总体的分组)两部分形成

分类:

1) 直观表中:总体未分组

2) 分组表: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3) 无机表中:总体按二个或二个以上标志展开无机分组

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1. 总标题须简明扼要抒发出来全表的内容;

2. 各标题要确切反映表的内容,且表格安排合理;

3. 指标数值必须位数对齐,合计或总计通常放到表的尾部;

4. 对指标内容作必要说明时,可加注在表的下方;

5. 表的上下边线(基线)用粗实线或双线,表的两边就是开口式;

6. 纵栏较多时编栏号,指标数值栏要注明计量单位和资料表示的时间。

总原则:合理、科学、新颖、简洁、美观。

第三章

综合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总的规模、水平的统计指标。

增值形式就是绝对数,也可以就是绝对差数

作用:

1) 总量指标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国力,充分反映某部门、单位等人、财、物的基本数据

2) 总量指标是进行决策和科学管理的依据之一

3) 总量指标就是排序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的分类:

1) 按充分反映内容的相同分后:总体单位总量(表明总体的单位数数量);标志总量

(表明总体中某个标志值总和的量)

2) 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时点

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的状况

排序原则:1.现象的同类性;2.明晰的统计数据含义;3.计量单位必须一致

计量单位:1.实物单位;2.价值单位;3.劳动单位(不同企业的劳动量指标不具可比性,劳动量指标只限于企业内部使用)

相对指标:两个存有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

表现形式:有名数和无名数(系数或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

强度相对数的数值存有两种方法:1.通常用复名数;2.也存有少数用百分数或千分数(产值利润率、资金利润率)

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 特别注意二个对照指标的可比性

2) 相对指标要和总量指标结合起来运用

3) 多种相对数融合运用

4) 在比较二个相对数时,是否适宜相除再求一个相对数,应视情况而定。若除出来

有实际意义,则除;若不宜相除,只宜相减求差数,用百分点表示之。(百分点—即百分

比中相当于百分之一的单位)

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就是所指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用来

充分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通常水平

特点:1.数量抽象性;2.集中趋势代表性

促进作用:

1) 比较作用: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对比;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比较

2) 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 利用平均指标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算,还可以作为论断事物的一种数量标准或参考

平均值算数平均数与直观算术平均数不同点:

加权算术平均数受两因素影响:

1) 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2) 次数多少的影响

直观算术平均数只充分反映变量值大小这一因素的影响

加权平均数的特点:

1) 算术平均数适宜用代数方法运算,因此运用比较广为;

2) 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使的代表性变小;受极大值的影响大于受极小值的影响;

3) 当组距数列入开口组时,由于组点难于确认,并使的代表性也不很可信。

众数存在的条件:

1) 只有总体单位数比较多,而又存有显著的分散趋势才存有众数

2) 在单位数很少,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计算众数是没有意义的

中位数的特点:

1) 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及开口组的影响,具有稳健性

2) 各单位标志值与中位数Matches的绝对值之和就是个最小值

3) 对某些不具数学特点或不能用数字测定的现象,可用中位数求其一般水平

平均指标的运用原则:

1) 平均指标只能适用于同质总体

2) 用组与平均数补足表明总平均数

3) 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标志变动度:标志变动度就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的程度,又称线性程度

或离中程度

作用:

1) 标志变动度就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的依据

2) 标志变动度可用来反映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均衡性或协调性,

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种类:全矩、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线性系数

标准差的作用:

1) 度量差异程度

2) 测定分布偏度

3) 排序标准分

离散系数:是各种变异指标与平均数的比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相对离散程度,最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第四章:

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它是将某种统计指标,或在不同时间上的不同数值,按时

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以便于研究其发展变化的水平和速度,并以此来预测未来的一种统

计方法。

两个基本要素形成:1.时间,即为现象所属的时间;2.相同时间上的统计数据指标数值,即为相同时间上为现象的发展水平

种类:指标数值的不同分:1.绝对数动态数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2.相对数动态数

列3.平均数动态数列

时期数列特点:

1) 数列中各个指标值是可加的

2) 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随着时期的长短而变动

3) 数列中每个指标值通常是连续不断的登记取得的

时点指标特点:

1) 数列中各个指标是不能相加的

2) 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的长短没轻易关系

3) 数列中的每个指标值通常是按期登记一次取得的

动态数列的基本建设原则:(严格遵守可比性)

1) 注意时间的长短应统一

2) 总体范围应当一致

3) 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相同

4) 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应当一致

发展水平:在动态数列中,每个绝对数指标数值叫做发展水平或动态数列水平

平均值发展水平:就是对相同时期的发展水平谋平均数,统计数据上又叫做序时平均数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都就是将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归纳地充分反映现象的通常水平

不同点:1.计算方法不同;2.差异抽象化不同;3.序时平均数还可解决某些可比性问题

平均值增长量:表明社会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平均值每期减少的绝对数量

长期趋势:就是指某一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向上或向下变化)

测量长期趋势的目的:

1) 把握现象的趋势变化

2) 从数量方面研究现象发展的规律性,探究最合适趋势线

3) 测定季节变动的需要

长期趋势的类型:直线趋势和非直线趋势

方法: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方法

测量季节变动的方法:

1) 按月平均法,不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假定不存在长期趋势),直接利用原始动态数列来计算

2) 移动平均值趋势剔出法,即为考量长期趋势的存有,剔出其影响后再展开排序,故常用此法

第五章

广义的指数:指一切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例如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顺利完成相对数等都可以称作指数。

狭义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也即专指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特点:1.综合性,2.平均性

指数的促进作用:

1) 综合反映事物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2) 分析多因素影响现象的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和影响程度

3) 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4) 对多指标的变动展开综合评定

指数的种类:

1) 表明现象的范围: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总体指数就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2) 统计指标的内容: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a) 数量指标指数:表明总体规模变动情况的指数

b) 质量指标指数:说明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的指数

3) 指数表现形式:综合指数、平均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标对照指数

4) 指数所说明的因素多少:两因素指数和多因素指数

5) 所使用基期相同:的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总指数的计算形式: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同度量因素的促进作用:1.同度量促进作用2.权数促进作用

总变动指数=因素指数的乘积

总量动态指标=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第六章

抽样调查的意义: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提取一部分单位展开观测,并运用数理统计

的原理,以被提取的那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为代表,对总体作出数量上的推测分析。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 实际工作不可能将展开全面调查观测,而又须要介绍其全面资料的事物

2) 虽可进行全面调查观察,但比较困难或并不必要

3) 对普查或全面调查统计资料的质量展开检查和修正

4) 抽样方法适用于对大量现象的观察,即组成事物总体的单位数量较多的情况

5) 利用样本推测的方法,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展开检验,推论这种假设的真假,以同意权衡

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不能相互替代

全系列及总体:所必须调查观测的全部事物。总体单位数用n则表示。

抽样总体:抽取出来调查观察的单位。抽样总体的单位数用n表示。

全系列及指标:全系列及总体的那些目标

抽样指标:抽样总体的那些目标

样本侧边:即为总体单位的名单,就是所指对可以挑选做为样本的总体单位列举名册

或顺序编号,以确认总体的样本范围和结构。

样本数:指从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的数量

样本容量:指一个样本所包含的单位数

类型抽样类型的划分:

1) 必须存有确切的划类界限

2) 必须知道各类中的单位数目和比例

3) 分后类型的数目不必过多

类型抽样的好处:样本代表性高,抽样误差小,抽样调查成本低。如果误差要求相同

的话,抽样数目可以减少

机械样本按样本单位抽取的方法分后:1.随机起点等距样本2.半距起点等距样本3.

等距等距样本

机械抽样的好处:1.抽样过程大大简化,减轻抽样的工作量;2.如果按有关标志排队,可以缩小抽样误差,提高抽样推断的效果

整群样本的好处:非政府工作比较便利,采用于一些特定的研究对象。严重不足:通

常比其他样本方式的抽样误差小(都使用不重复样本)

整群抽样的作用:1.当总体缺乏包括全部总体单位的抽样框,无法进行抽选时必须采

用整群抽样2.比较方便和节约费用

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

1) 全及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2) 样本单位数目的多少

3) 不同的抽样方式

4) 相同的样本非政府形式

抽样误差: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的标准差,它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产生的样

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离差

获得σ的途径存有:

1) 用过去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资料,若同时有n个σ的资料,应选用数值较大的

那个

2) 用样本标准差s替代全系列及标准差σ

3) 在大规模调查前,先搞个小规模的试验性的调查来确定s,代替σ

4) 用估算的方法。

点估计:就是由样本指标直接代替全及指标,不考虑任何抽样误差因素。

区间估算:就是根据样本指标和抽样误差回去推测全系列及指标的可能将范围,它能

够说道确切估算的准确度和把握住程度

全及平均数(成数)=抽样平均数(成数)

影响必要样本单位数的确认:

1) 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变异程度

2) 容许误差的大小

3) 概率度t的数值

4) 样本方式和非政府形式

抽样方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确保同时实现样本随机性原则

2) 保证实现最大的抽样效果原则

第七章

函数关系:它反映着现象之间存在着严格的依存关系,也就是具有确定性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反映出来

有关关系:它充分反映着现象之间的数量上不严苛的依存关系,也就是说两者之间不

具备确定性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存有二个显著特点: 1.现象之间的确存有数量上的依

存关系,即为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必须引发另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2.现象之间的这

种依存关系就是不严苛的,即为无法用数学公式则表示。

分类:

1. 按有关关系牵涉的因素多少去分,可以分成:单有关和为丛藓科扭口藓有关

2. 按相关关系的性质来分,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3. 按有关关系的形式去分,可以分成:直线有关和曲线有关

4. 按相关程度分,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有关分析的主要任务:一方面,研究现象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即为有关分析;另一

方面,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即为重回分析。

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1. 推论社会经济现象之间与否存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就是直线有关,还是曲线有关,这就是有关分析的出发点;

2. 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3. 测量两个变量之间的通常关系值;

4. 测定因变量估计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用以反映因变量估计值的可靠程度;

5.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相关系数:是在直线相关条件下,表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的综

合性指标。一般用符号r表示

对r的表述:

1. r取正值或负值决定于分子协方差

2. r的绝对值,在0与1之间

3. r的绝对值大小,可说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紧密程度。

直观线性相关分析的特点:

1. 相关关系中,两个变量不必定出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因此,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2. 有关关系中就可以排序出来一个相关系数r

简单直线回归方程建立的步骤:

1. 确认自变量x和因变量y

2. 计算x2、xy、σx、σy、σx2、σxy

3. 代入公式,先求b,Ploudalma

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的主要特点:

1. 直线重回分析时,必须根据研究目的,在两个变量之间确认哪个就是自变量,哪个就是因变量

2. 在两个现象互为根据的情况下,可以有两个回归方程

认定系数的特性:

1. 具有非负性

2. 值域范围为

3. 是样本观测值的函数,它也是一个统计量

4. 在一元线性重回模型中,认定系数就是单相关系数的平方

估计标准误差:就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推算结果的准确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以绝对值表示,其数值越小,说明推算结果的准确程度越高,回归直线的代表性也越大。

sy和r的优劣点:

1. 相同点:都具有说明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作用;

2. 不同点:(1)r越大越不好,而sy越小越不好;

(2)r用相对数表现,密切程度的概念比较明确 sy用绝对数整体表现,关系密切的程度则表示得不那么明显;

(3)r能够表明正、负相关,sy无法表明。

统计学重点

复习重点:统计学基本概念、问题简答复习重点 统计 1.简述统计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统计工作满足对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简述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步骤:①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②确定全距 ③确定组距和组数 ④ 确定组限 ⑤ 编制变量数列 3.什么是统计指标、什么是统计标志?说明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指标简称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某种特征的名称。 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够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 联系: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汇总而来的;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化关系。 4.什么是发展速度?包括哪些类型?各类之间的数量关系? 发展速度是两个时期发展水平之比,它表明现象发展的程度和方向。 (一)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时期水平 (二)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数量关系:1.环比发展速度的连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2.相邻的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5.什么是结构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各类之间的关系如何?结构相对指标是利用分组的方法,将总体去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以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计算各部分所占比重或比率的相对数,是反映同一时期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用来反映总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强度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体的指标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用以反映现象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关联指标间的关系 6.什么是统计调查?有哪些类型?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统计调查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采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所所搜集的资料要足够多,数据资料要充分,以便于准确全面的反映所研究的问题。 统计调查包括: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五种组织形式。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的产生:源于人类的计数与统计实践活动。 二、统计的发展 1、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17世纪)【“有实无名”的统计学】 创始人: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之父) 代表作:《政治算术》——统计学诞生的标志; 文中针对英、法、荷兰的国情,利用数字、重量、尺度的方法,并配以朴素的图表(现代统计学广为采用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三国国力的比较,但没有使用“统计学”一词。 2、德国的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18世纪)【“有名无实”的统计学】 代表人物:康令、阿亨瓦尔 康令在大学开设“国势学”课程,以文字技术和比较为主,反映各国的国情国力;阿亨瓦尔继承和发展了康令的思想,并于1749年首次使用“统计学”代替“国势学”,认为统计学是关于各国基本制度的学问,但缺乏数字和内容。 3、数理统计学派(19世纪) 代表人物:凯特勒(比利时)(古典统计学的完成者,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 代表作:《社会物理学》——他将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 第二节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统计的三个含义: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成果)和统计学(理论)。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三、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数有限的比如人口数、企业数,反之比如大海里的鱼资源数。 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 注: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随着统计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1、统计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性别、籍贯、工种等; 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年龄、身高、收入等。 2、统计指标: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 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规模、总数量的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结构、比例、强度等质方面的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又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相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是用文字来描述的,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一般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而标志值一般是经过测量、观察直接取得的。标志一般不需要说明时间、地点、条件,但完整的指标必须说明时间、地点、条件等。 联系:大多数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综合而来;例如,某企业的工资总额是

统计学重点知识点复习

1.统计的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和统计学 2.统计活动:指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并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的活动过程。 3.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4.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5.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6.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7.标志和指标: 主要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二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②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而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量表示的。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联系:①有些统计指标是在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基础上直接汇总得到的;②在一定条件下,指标和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8.数量变量还可以细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变量的取值是有限的,连续变量的取值是无限的。 9.定类(名类)尺度:按照它可对研究客体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按照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将其划分,使同类同质,异类异质。 10.定序尺度(顺序):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序列的一种尺度 11.定距尺度(区间):是一种不仅能将变量(社会现象)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的方法。 12.定比尺度:也称比例尺度或等比尺度,是一种除

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性质之外,还有测量不同变量(社会现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方法。13.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方式,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 统计报表: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住逐级填报。 14.数据分组的关键:选择分组标志;划分各组界限 15.

统计学期末复习简答重点

名词解释 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标志:是统计总体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数量标志: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是在一项试验中只有一个因素在变动,处理这一个因素试验的统计推断方法。 一、导论 1、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这几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总体: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个别事物的整体。(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抽样的目的是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判断总体的特征。 (3)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比例等。 (4)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根据样本计算出来的一个量,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主要有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比例等。抽样的目的是去估计总体参数。 联系: (1)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2)参数是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3)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是根据样本计算出来的,抽样的目的是估计总体参数。 画图。 2、指标的分类,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区别。 数量指标:说明规模大小、数量多少;反映广度;计量单位是单名数。

质量指标:说明质的属性的指标;反映深度;计量单位是复名数或无名数。 2、建立一个指标体系是各种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常常遇到的事情,你对指标的 遴选和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是怎样认识的? 指标选择的原则 (1)目的必须明确 (2)内容必须全面 (3)层次清楚、联系紧密 (4)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3、反映一个城市或者地区或者国家的发展水平,建立一套统计指标体系通常从 几种统计指标进行描述? (1)指标是反映经济管理现象总体发展水平的概念或范畴。 4、为什么要设计统计调查方案,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分割总体(4)决定样本规模(5)确定调查的信度和效度(6)决定抽样方式(7)实施抽样调查并推测总体 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1)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 调查项目: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4) 调查表: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单一表和一览表.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的内容. (5) 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 (6) 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 (7) 组织计划:是指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 四、指数理论

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复习重点 1、理解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2、熟识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的图表叙述,常用图表 3、熟练掌握加权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计算方法理解样本均值、样本比例的 样本原产及中心音速定理 4、理解点估计的三个评价标准,区间估计的置信水平的概念 5、熟练掌握总体均值与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 6、认知影响样本容量大小因素(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容许误差),就是怎样影响的? 7、认知假设检验的原理、步骤及两类错误 8、熟练掌握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 9、认知方差分析的概念、原理及基本步骤 10、熟练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表的内在联系 11、掌控相关系数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一元线性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插值,评价及检验,掌控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及回归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排序及三者间的关系。12、熟练掌握多元线性重回分析方法,重点熟识excel重回分析输出表的内在联系13、认知时间序列的共同组成因素及两类模型 14、熟悉选择拟合时间序列趋势模型的分析方法、理解一元线性、抛物线、指数曲线趋势模型 15、认知平均值综合指数与加权平均指数的概念及排序16、认知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概念及排序 17、理解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熟练掌握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方法18、理解cpi 指数及其经济意义,cpi指数与购买力指数的关系 二、思考题 1、解释洛伦茨曲线及其用途。 2、怎么理解均值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3、详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场合。 4、详述综合指数的基本基本建设原理。 5、写出大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左侧检验的基本步骤。

6、写下大样本条件下总体方差未明时正态总体均值左侧检验的基本步骤。 7、简述样本容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允许误差的关系。 8、在假设检验中第ⅰ类错误和第ⅱ类错误分别指什么,并表明它们出现的概率大小 之间的关系。 9、分别列出小样本情形下一个总体(总体方差未知)均值的左侧、右侧及双侧检验 的假设形式和拒绝域? 10、详述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 11、解释方差分析中总误差平方和、水平项误差平方和、误差项平方和三者含义及其 关系?12、在对实际的时间序列拟合其长期趋势方程,通常可采用哪些分析方法?13、为 什么平均发展速度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注意哪些问题?14、简述移动 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15、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16、在简单回归模型 yixi??中,对?的假设存有哪些? 17、解释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体内容含义就是什么?详述该指数的经济意义?19、构筑综 合评价指数的基本问题存有哪些? 三、计算题 1、为了介绍某校大学生日常生活费开支的基本情况,调查人员从学校学生中随机提 取100人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按月生活费支出分组(元)300以下300-600600-10001000以上合计1、确定全校学 生月生活费支出95%的置信区间;2、确定全校月生活费支出低于300元的学生比例95%的 置信区间; 3、如果学生科科长指出全校学生月生活费开支少于1000元的人数不能少于10%,使 用假设检验方法检验学生科科长的观点与否有误?(α=0.05,写下检验的具体步骤)。(备注: 学生人数(人)368209100z0.05?1.645,z0.025?1.96,) 2、某农场负责人指出早稻收获量(y:单位为kg/公顷)与春季降雨(x1:单位为mm)和 春季温度(x2:单位为℃)有一定的联系,通过7组试验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利用 excel得到

统计学复习资料整理

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也称全距,用R表示。其计算公式为:R=max (xi)-min(xi) 离散系数:也称为变异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V=S/X。离散系数是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三大统计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 卡方分布(χ2) 定理:设n个相互独立并且都服从正态N(0,1)分布的随机变量X1、X2,……Xn,记则随机变量χ2服从自由度为n的χ2分布。 统计变量服从卡方分布,其含义是:在给定概率α的条件下,满足 或者说表达式的概率为α。 T分布 定理: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X~N(0,1),Y~χ2(n)记。则随机变量T服从自由度为n的t分布。 设T~t(n),0<α<1,对于满足下列等式的数t a(n),称为t(n)分布的上侧分位数。 对于较大的n(>45)可以同标准正态分布的上侧分位数u a作为t(n)分布的上侧分位数F分布 定理: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X~χ2(n1),Y~χ2(n2)记,则随机变量F服从第一自由度为n1,第二自由度为n2的F分布,记作:F~F(n1,n2) 若F~F(n1,n2),易知:,若 则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完全由样本决定的量,叫做统计量;或者说不含有其他未知量的样本的函数称为统计量。统计量可以看做是对样本的一种加工,它吧样本中所包含的关于总体的其一方面的信息集中起来.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S2。 自由度:随机变量所包含的独立变量的个数。 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参数。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称为估计量,用符号θ表示。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都可以是一个估计量。而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参数估计的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 点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θ的某个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θ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范围,该区间通常由样本统计量加减估计误差得到。与点估计不同,进行区间估计时,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可以对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给出一个概率度量。 样本量: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为样本,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为样本量。样本量的大小是选择检验统计量得一个要素。 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称为置信水平。表示为(1-α)%,α为是总体参数未在区间内的比例。也称置信度或置信系数。 假设检验:利用样本信息,对提出的命题进行检验的一套程序和方法.事先对总体参数或分布形式作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有参数假设检验和非参数假设检验.采用逻辑上的反证法,依据统计上的小概率原理。 单侧检验:拒绝域在右侧或者在左侧的假设检验,左单侧检验右单侧检验

统计学复习重点

统计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统计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1.描述统计方法;2.推断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的含义:统计数据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政治算数学派:威廉。配第;国势学派:康令;数理统计学派:凯特勒 统计数据研究的对象具备如下特点:1.数量性2.具体性3.总体性4.社会性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服务与监督 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 2.综合指标法 3.统计数据分组法 总体:即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总体单位:形成统计数据总体的个别单位 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属性则表示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体现:标志值 指标:表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1.按结构分后: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2.按内容分:数量指标(绝对数)、质量指标(相对数、平均数) 标志与指标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1.标志(指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指数量指标)一定 经过汇总就可以获得。 2.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明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1.有些数量标志值汇总可以获得指标的数值。既可以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总和,也可以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 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随着统计目的的改变,如果原来的总体单位变成了统计总体,则与之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成了统计指标

变异:就是标志在各总体单位具体表现的差异——通常意义上的变异;严苛说道,变异指品质 标志的不同表现 变量:指气门的数量标志。变量的具体内容数值整体表现即为变量值(线性变量、连续变量) 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为统计指标体系 流量:即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而获得的总收入或开支的总量。就是时期指标。 存量:即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存储、资产负债的结存数。是时 点的指标。 流量之比、存量之比及流量与存量之比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 第二章 统计调查: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 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 统计调查设计步骤:1.确认调查目的;2.确认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制订调查小册子和制订调查表;4.确认调查时间;5.制订调查的非政府实行计划。 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单位,即调查总体。 调查单位:展开备案的标志整体表现的轻易承担者。 拟定调查项目注意的原则: 1) 调查项目必须少而精 2) 调查项目含义要明确 3) 尽可能努力做到各个调查项目之间存有一定的联系 调查表(调查问卷)分为:一览表和单一表 特点:经济性、广泛性、匿名性、客观性、灵活性

统计学复习重点

1、社会经济统计:它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 统计的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统计工作);二是指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 统计的基本方法:一.大量观察法 二.综合分析法 三.归纳推断法 2、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将其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它主要描述社会经济活动的总成果。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之比,它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或联系程度。 平均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3、统计指标的基本要求:一,要有正确的理论依据; 二,要明确统计指标内容; 三,要有一个科学的计算方法。 4、指标体系的定义和分类 所谓指标体系,就是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有机结合所组成的整体。 一,按内容划分可分为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技术统计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是反映货描述社会及人口基本特征和变动情况的指标体系。经济指标体系是反映或描述国民经济基本特征及其运行情况的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是指反映或描述科学技术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指标体系。 二,按反应的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统计指标体系。 三,按研究目的不同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5、统计调查的分类 一,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二,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三,根据调查资料登记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统计调查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四,按搜集统计数据的方法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和问卷法。 6、普查 普查: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是适合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的一种调查方式,主要用于搜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数量,目的是为了掌握特定社会经济现象的全貌,详细了解重要的国情、国力,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依据。 普查的特点: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调查,且有一定的周期性。 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普查时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的方法:1、通过专门组织的调查机构,配套一定数量的调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 2、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普查表格,由调查单位核实 填报来进行。 普查的原则:1、要有严格的组织和高质量的调查员队伍; 2、正确选择调查时间、登记时间; 3、调查项目应简明,且项目一旦确定不能任意增减; 4、普查尽可能按一定的周期进行。

统计复习 知识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二、三章 ?1、P3:统计的含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互相结合、密切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P6: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3、P7:总体与总体单位(定义、关系) / 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 总体单位: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即个别单位。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互关系:1)总体与总体单位是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同质性) 。 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 如:研究一个企业的职工情况,则企业是总体,职工是单位,若研究一个城市的企业规模时,则该市所有企业是总体,企业又成为总体单位。 ?4、P8:标志与指标(标志的定义和分类;指标的定义和分类;) 统计标志定义: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如:职工性别、工资水平、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等。 分类: 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文字表示) 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单位数量的特征,用数值表示。) 统计指标定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分类:按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按对比关系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按时间状况不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按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 ?5、P10:变量(变量与变量值的定义;分类:离散型和连续型) 变异: 反映组成总体的各单位不同的具体表现。变异分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 变量值: 变量的具体取值。 变量定义:一般在数量上的变异。 分类:①连续型变量:在整数间可插入小数的变量。如:工业总产值、身高等。 ②离散型变量:变量值只能表现为整数的变量。如工厂数、工人数等。 ?6、P18: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主体部分包括的六部分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期限等概念的理解) 六部分内容:调查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对象:指总体范围。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所确定的需要进项调查研究的某一社会现象的总体,有性质相同的多个单位组成。(调查中标志的承担者) 调查单位:指总体单位,在某项调查中登记其具体特征的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单位):是指负责向上级汇报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 调查主体:负责执行调查的机构或单位。 调查时间:①指调查资料本身所属的时间。②指调查单位的标志进行登记的时间。 调查期限:即整个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为保证实效性,时间不宜过长。 ?7、P28: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基本定义:理解)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组织方法(1)从上至下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和队伍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 (2)颁发调查表,由调查单位填报。 组织原则(1)必须规定标准时点(2)正确选择普查时期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概要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单项选择(20 X 2=40) 单选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用死记概念,要理解其内涵,灵活应用! 第一章.绪论 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研究如何收集(如调查与试验)、分析(回归分析)、表述数据(图与表),并通过数据得出基本结论.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数量性.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②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③变异性.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统计的分类:统计可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核算统计、理论统计、应用统计描述统计:汇总的表、图和数值。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 推断统计: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性质进行估计,检验 核算统计:对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过程及各类总量进行描述和分析 总体: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 样本: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 标志(变量):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标志的分类:①品质标志: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②数量标志: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来表现 几种常用的统计软件:SAS SPSS MINITAB STATISTICA Excel 思考题:1、在调查某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总体是(C ) A该校全部学生B该校每个学生 C该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 D被随机抽取进行数据采集的全部学生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 )。 A.每一个人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D。全国总人口 第二章.数据 数据:所收集、分析、汇总表述和解释的事实及数字,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是客观事实;不仅仅局限于数字范畴,包括非数字形式的其他信息。 个体-—总体单位:收集数据的实体,也就是数据的承载者 变量(标志):个体的特征或者属性变量值:个体在变量上的具体表现(例如,固定资产是一个变量,各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数值是变量值)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 (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 重点原创整理) 第一章总论 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 ①总体、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 Ⅰ按性质不同 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 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 ……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 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 (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 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 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 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 课后习题:

统计学原理(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aa19193495.html,)*电大考试* 统计学原理学习辅导 (一) 第一章总论一、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 1、统计的涵义 统计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涵义。统计有时指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统计有时指统计资料,即通过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各项数据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统计有时指统计科学,即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 统计的三种涵义是密切联系的。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通过这些数量方面 的研究反映社会经 济现象发展变化的 规律性。统计学和统 计工作是理论和实 践的关系,它们所要 认识的研究对象是 一致的。 3.社会经济统计学研 究对象的特点可概括 为: 数量性;具体 性;总体性;社会 性;。 二、统计工作过程及 统计研究方法 1、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工作过程所 包括的环节有统计设 计、统计调查、统计 整理、统计分析、统 计资料的提供与开 发。 2、统计研究方法 统计研究方法有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 组法、综合指标法、 统计模型法、归纳推 断法。 三、国家统计的职 能 国家统计兼有 信息职能、咨询职能、 监督职能等三种职 能。 四、统计学的几个基 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1、统计总体与总体单 位 统计总体是根据 统计研究的任务目 的所确定的研究事 物的全体,是客观存 在的具有共同性质 的个体所构成的整 体。 构成统计总体的 个体单位称总体单 位。 在一次特定范 围、目的的统计研究 中,统计总体与总体 单位是不容混淆的, 二者的含义是确切 的,是包含与被包含 的关系。但是随着统 计研究任务、目的及 范围的变化,统计总 体和总体单位可以 相互转化。 统计总体同时 具有大量性、同质 性、变异性等特点。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 体的总体单位数要 足够的多,总体应由 大量的总体单位所 构成,大量性是对统 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同质性是指总体中 各单位至少有一个 或一个以上不变标 志,即至少有一个具 有某一共同标志表 现的标志,使它们可 以结合起来构成总 体,同质性是构成统 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就是指总体 中各单位至少有一 个或一个以上变异 标志,即至少有一个 不同标志表现的标 志,作为所要研究问 题的对象。变异性是 统计研究的重点。 2、标志与标志表现 标志是说明总 体单位所共同具有 的属性和特征的名 称。标志有品质标志 和数量标志之分。品 质标志说明总体单 位的属性特征,无法 量化,如职工的性 别、文化程度,企业 的经济成份,产品品 牌等。数量标志说明 总体单位的数量特 征,能够量化,如职 工的工龄、工资水 平,企业的职工数、 总产值、总产量、劳 动生产率等。 总体单位与 统计标志是有区 别的。总体单位是 统计标志的直接 承担者,是载体; 统计标志依附于 总体单位并说明 总体单位的属性 和特征。依附于某 个总体单位的标 志可以有多个。 标志表现即标志 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 表现。如果说标志是 统计所要调查的项 目,那么标志表现是 调查所得结果,标志

统计学知识点(完整)复习资料重点

基本统计方法 第一章概论 1.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对象的全体(集合);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2.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标准差等,用希腊字母表示,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Statistic):反映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标准差等,采用拉戊字字母表示,是在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3.统计资料分类:定量(计量)资料、定性(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第二章计量资料统计描述 1.集中趋势:均数(算术、几何)、中位数、众数 2.离散趋势:极差、四分位间距(QR=P75-P25)、标准差(或方差)、变异系数(C/) 3.正态分布特征:①X轴上方关于对称的钟形曲线;②物取得最大值;③有两个参数,位置参数"和形态参数6④曲线下面积为1,区间//土瑚面积为68.27%,区间1.96次勺面积为95.00%,区间〃±2.58漸面积为99.00%。 4.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正态近似法:X±U a/2S;百分位数法:P25-P97* 第三章总体均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个体变异产生、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抽样误差不可避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个体的变异性。 2.均数的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Mean, SEM):样本均数的标准差,计算公式:々=b/、历。反映 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说明抽样误差的大小。 3.降低抽样误差的途径有:①通过増加样本含量n:②通过设计减少S。 4.,分布特征: ①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②形态取决于自由度v, 港小,,值越分散,£分布的峰部越矮而尾部翘得越高; ③当濯近8,S》逼近, t分布逼近w分布,故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 5.置值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确定的包含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计算公式:又土妇2.S又或其95%。含义:从固定样本含量的己知总体中进行重复抽样试验,根据每个样本可得到一个置信区间,则平均有95%的置信区间包含了总体参数。 6.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小概率反证法的思想 ①反证法:从问题的对立面(Ho)出发间接判断要解决的问题(HD是否成立。 ②小概率事件:在Ho成立的条件下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概率分布确定检验水准a下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本章介绍统计学及相关概念,勾勒了本课程的框架结构——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是统计的三层含义,总体、样本及指标等概念。 统计的三层含义及相互关系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科学。 (一)统计工作(统计的基本含义) 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活动的总称。 (二)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文字资料等。(三)统计学 是一门收集、整理、描述、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事物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四)三者关系 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是工作和工作成果关系。 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三个主要的统计学派 1、政治算术学派 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配第(1623-1687)、约翰·格朗特(1620-1674)等。 威廉·配第的代表著《政治算术》对当时的英、荷、法等国的“ 国富和力量”进行了数量的计算和比较;格朗特写出了第一本关于人口统计的著作。他们开创了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先例。 可以说,威廉·配第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2、记述学派(国势学派〕 代表人物:德国的康令(1606-1681) 阿亨瓦尔(1719-1772;1764年首创统计学一词) 他们在大学中开设“ 国势学”课程,采用记述性材料,讲述国家“ 显著事项”,籍以说明管理国家的方法。特点是偏重于事物质的解释而忽视量的分析。 3、数理统计学派 代表人物:比利时的凯特勒(1796-1874) 他把古典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发展了概率论,推广了概率论在统计中的应用。 凯特勒把德国的国势学派、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和意大利、法国的古典概率论家以融合改造为近代意义的统计学。他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奠定人。 代表著作:社会物理学

统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程新杰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统计的含义和特点 一.统计的三个基本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二.统计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现代统计学 三..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四.统计工作的几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数据的提拱和管理. 五..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 (1)大量观查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5)统计模型法. (5)统计推断法 六.统计方法的特点:(1) .从定性认识到定性认识(2) .从个体认识到总体认识.(3)从已知量的认识到未知量的推断 七.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第二节: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就是我们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由许多个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所组成.如:(它可以是全部的职工.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设备.所有生产的产品.全市的企业.所有的交通事故等等) 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体.(把所有的总体单位的组合在一些就行成了一个总体.) ★应明确.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的.它是随着我们所研究的目的.范围不同.是可以转化的.(原来的总体单位可以变成总体.原来的总位单位可以变给总体) 3.总体的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二.标志.变量和指标: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1)品质标志.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无法量化(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说明,如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企业的经济成份,产品品牌等)。 (2)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能够量化,(如职工的工龄、工资水平,企业的职工数、总产值、总产量、劳动生产率等。) 2.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是调查所得结果,标志的实际体现。 ☆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或变量值。) ☆就一个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而言,其具体表现可能多种多样,不能将标志与标志表现混为一谈。如对三个工人的月工资计算平均数,只能说是对三个标志表现或三个标志值(变量值)计算平均数,不能说对三个数量标志计算平均数,因为数量标志只有一个,即工人“月工资”。 3.标志值:数量标志的表现就叫标志值.(如人的身高这个数量标志.每个人的身高是不同的.有 1.7米.1.62米.在这里身高是标志.,而1.7米.1.65米就叫标志值) ★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单位是统计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是载体;统计标志依附于总体单位并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依附于某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可以有多个。 4.变量和变量值: (1)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都叫变量. (2)变量值:数量标志的表现.及指标的具体数值都叫变量值..如某学生考的各科平均分65分.在这里平均分是数量标志,.而65分则是变量值.或标志值..又比如.把全市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总体,全市平均每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350万元,在这里平均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变量.而350万元则是变量值或指标值) (3)变量的分类:有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能用小数计量的变量是连续变量,(如企业的产值,人的体重.土地面积等);只能用整数表现的是离散变量,如职工人数.电视机的产量.) 5.统计指标: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1.正确理解统计指标时应注意:①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②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2.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主要区别是: 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②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3.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 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4.按指标的性质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数量指标.是最基本的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指标数值的大小是随着总体的范围大小而变化.是表明总体的广度.是外延指标.均有计量单位. ★数量指标可分:为标志值总量(变量值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数或频率总体)标志值总量是由各单位的标志标汇总而来的.总体单位总量就是一个总体内部个体的总数. ★数量指标按时间状态可分:时期指标(流量)和时点指标(存量). (2)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又分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它们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反映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对比关指标. 三.统计数据的理化尺度种类.1定量数据(数量数据):包括(1).测量值数据.用量具测出的数据.(又叫连续数据).可以有小数.如身高.体重.温度等(2).计数值数据.用清点的方法得出的数据.只能用整数表示.(如学生人数.产品台数.) 2.定性数据(品质数据)包括 (1).排序数据.只能用文字说明,不能用数字说明.但能排出现象的顺序.有优劣.好坏之分(如产品的等级。) (2).分类数据.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分类.不能排出现象的顺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如民族.职业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第一节,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统计调查的分类. 1.按调查的组织形式: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1) 统计报表由有关部门按照统一的要是要求.自上而下的布置.自下而上的逐级上报的一种调查方式 (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要求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