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3000字欣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3000字欣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3000字欣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3000字欣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书由苏杰所著,这是作者在做产品时从中学到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这是给今天从事产品工作者的建议,值得每个初入门者学习,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3000字欣赏。

01

全局感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首先需要界定两个概念,产品和产品经理。那什么是产品呢,广义概念的产品,是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载体,通俗来讲,产品是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同时创造了价值。

产品经理,是产品的亲生父母,产品经理是一类人,发现问题并且描述清楚->转化成一个需求->转化成一个任务->发动人群完成任务->跟踪,维护这个产物。产品经理是一类人,他的做事思路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产品经理。至少,你已经是自己的产品经理,这才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真谛。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按作者的意思是一个产品,是一幅画,一副描绘生态系统的画。

用经验能把事情做到50%,用科学方法能把事情做到80%,省下来的20%只能是艺术成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把知识体系类比为一幅画,非常有创意。

这本书,给大家详细讲述了画中的这个生态系统,有云和雨、河流、动植物、太阳和大地。

一个生态系统中,水是万物生命之源,而水之源又是天上的云,它们转换为雨,滴落并滋润大地。云和雨是映射需求。

生态系统中,云变成雨流入河流,河流会把水运送到各地。河流中,有乱石、有浅滩,处处潜藏了危险。河流是项目,是怎么把产品落地的方法论、s是产品落地的执行过程。

生态系统里,有了水汽的循环,仍然没有生机。这时候需要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这个系统灵动起来。动植物就是团队,是产品的所有相关人员,产品的干系人。

在动植物的帮助下,水汽通过云、雨、河流形成了循环,可是,它们的原动力其实是太阳,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就是战略,是产品的灵魂。

一个生态系统,有了云和雨、河流、动植物、太阳之后,看似完整了,可我们忽略了它们的根基,那就是大地。大地是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这本书的体系结构,如下图。从需求、项目、团队、战略、修养层面进行了体系化的讲解。

02

一个需求的奋斗史

一个需求的一生,经历了需求的采集-》需求的分析-》需求的刷选,中间贯穿着需求管理的方法论。一个需求从用户中来,用户和客户需要分清,用户是产品最终的受众,客户是产品的付费者。

需求的采集是把抽象的需求落地成可量化的需求,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用户没有错,所有的错都是设计的错,需求的错,对用户体验最好的产品是Don’t make me think 不要让用户思考,不要操作手册,我们永远无法猜到用户会怎么使用我们的产品,要让产品自解释。

需求的分析过程是复杂的,越抽象的事情,前面“想”的过程就越重,越具体的事情,后面“做”的过程越重,需求的分析过程就是一个“想”的过程,分析商业价值,分析性价比,任何产品商业价值都是首要的,活下去之后再讨论活的好的问题,仓廪足而知礼节,需要先解决马斯洛需求底层的生存问题,一个需求分析过程中,不能落到实处,觉得需求很虚,觉得某样东西虚,只是因为对他不熟悉而已,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行上做不到,只能意味着知的层面,认知不够,这样就是告诉你需要多读书了,兄弟。

需求的刷选过程,是一个环境限制的过程,早一步是先驱,再早一步是先烈,基础生态没有建设起来,技术、政策、文化各种因素制约,当前的需求可能是伪需求,需要等待天时地利人和后再做。

03

项目坎坷的一生

项目坎坷的一生,首先需要界定好产品和项目,产品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从事的持续完善的过程,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是一次性工作,一个产品可以衍生多个项目,一个项目也可能对应多个产品。

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一定都会有做不完的事情,怎么在有限资源下把事项做好,就是项目管理的过程,怎么追求项目的性价比最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世间万物都存在着不可能三角,经济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技术领域的不可能三角,Cap 原理,Consistency(一

致性)、 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 (分区容错性),三者不可兼得,互联网系统产品分区容错性是必选项,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中二选一,为了保证可用性,牺牲一致性,以微信朋友圈为例,保证朋友圈可用性,就牺牲了强一致性,不是所有的好友都可以同时看到朋友圈最新发布的内容,只能保证最终一致性;为了一致性,破坏了系统可用性,以银行跨行转账为例,为了保证转账的强一致性,转账过程需要等待,用户有段时间不可用,影响了用户的可用性。

社会领域,言论自由、理智决策、社会稳定也是一样的不可能三角,自己领会,比较敏感,不敢多说。

项目管理同样存在着不可能三角,项目的需求范围、完成的质量和资源约束(时间、人力)也是不可能三角,质量是务必需要保证的,在有限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项目,需求的范围就要缩减;需求范围扩大,要不加人,要不延期,没有第三条路。项目管理就是在有限资源下,怎么合理把事情做好,就是一个计划与控制的过程,项目任何时候都要心中有“树”,边计划、边行动、边修改,造成“三边行动”的根本原因是你目标未清,职责未明,心中无“树”,不要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有计划,又何谈变化呢。

项目的任何活动,任何任务,动作前可预测,动作中的积极响应,动作后的可评估。反馈,持续的正向反馈。任务

需要符合smart原则,S special 具体,M measure可衡量,A avaliable可使用,R real符合现实,T time时间可测。项目就是有计划plan,有执行do ,有检查check,有分析有总结analyse ,改进后进入下一个项目的持续完善过程。

流程管理,这种经常做的事情需要一个最优解,偶尔为之的事情才需要可行解,流程化,标准化,减少项目团队间衔接产生的内耗,约定好相应的流程,类似于软件开发的约定大于配置,可以减少开发工作量,同样的流程化后可以减少无效的中国过程资源损耗,一群超级理性的人很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他们喜欢被规则管理而不是被人管理,人治不如法治,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都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对的,还是把有分歧的问题怎么做,让规则决定吧。

04

我的产品我的团队

一个产品设计的干系人包括技术团队,支撑团队,产品团队,商业团队,需要紧密配合,形成立体体系,才能把产品做好。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以诚相待,我们必须理解并完全相信:每个人在其当时所处情况下,在其能力范围中,做了最大的努力,需要提及的是职位越大责任越大,领导都是拿来背锅的。

产品经理在商业与技术之间,起到平滑过渡的作用,作

为一个转换器,作为一个信息引擎,把业务信息转换为技术信息,是市场、技术的沟通的桥梁。

05

战略:别让灵魂跟不上脚步

战略应该通过民主集中制指定,所有人提供意见,少数人讨论,一个人拍板的民主集中原则,是最高效的决策机制,希腊和斯巴达,专制与民主,民主适合和平时期,专制适合战争年代,专制能充分调动资源,避免内耗,每次希腊和波斯战争后,希波战争的希腊领军统帅,回到罗马后都被处死,才导致了民主的希腊灭亡,阻挡波斯最强悍的军队则是斯巴达的,一个产品的诞生其实也是一场战争、一次创业。

形式上可以通过会议决定战略,谨记,大会决定小事,小会决定大事。

战略的落地,是通过kpi完成的,kpi、招聘看学历的原因,是成本最低最高效的方式,是一种最优解,是性价比最高的战略层面落地的执行方法论。

06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产品经理必须是一个通才,而不是一个专才,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心中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思想而无碍行事,多方涉猎,才能让各种不同领域的思想杂交,产生新的思想。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爱生活、有理想、会思考、能沟通、产品经理主义,生活无处不产品。热爱生活,可以帮助你把“要做的事”变成“想做得事”。学会会思考,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可以把“要做的事”变成“能做的事”。寻找理想,就是把“要做的事”、“能做的事”整合成“想做的事”,内驱的人是鲜活的,外驱的人更像是一个物化的工具,自我、欲我、他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欲我和他我间就是奋斗的方向,让欲望成为你的内驱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变成历史虚无主义。轴心时代,古印度探讨的是人与超验世界的关系,古希腊探讨的是人与物质世界关系,中国探讨的是人与人关系。论语是人与人关系的极大成者,不要看汉武帝后,被董仲舒为了集权专制服务而解释的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为了帝王服务。看文言版的论语,没有附加其他人主观意念的论语,蕴含着人生莫大的智慧。

沟通存在信息损耗,需要做好反馈,减少信息损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