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量子点是由于量子限制效应而产生的半导体纳米晶体,大小在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量子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

其在成像深度、时间分辨率、检测灵敏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一、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1、荧光成像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比有机荧光染料更窄,且抗光变色性好,因此在生物成像中,常用于荧光研究。

过去,生物荧光成像主要利用非生物发光源,如荧光显微镜或闪光灯,但这种成像方式存在照射伤害、荧光衰减等问题。

而利用量子点发光特性进行荧光成像,因光致荧光产率高、光稳定性好而得到广泛应用。

而且单个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特征独一无二,可以根据不同的激发波长特异性地标记物质,可以实现分子相互作用的动态观察和定量探究。

2、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影像技术。

利用磁共振成像可以扫描人体内部各个结构,不无创伤且分辨率高。

但其缺点是无法利用已知的方式来选择特定的结构来扫描,因而会按照一定的过程扫描全部区域,消耗时间较长。

利用量子点可以将MRI技术的分子靶向性、光学探针的生物发光等组合起来,导致新的思路被提出:量子点标记磁共振成像。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选择性地将特定的量子点标记为靶标生物标记,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与标记物有关的成像数据提取出来。

二、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的研究进展1、量子点作为生物标记物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作为标记物常用于荧光成像。

其主要优点在于,与传统的无机晶体荧光染料相比,他们发射光谱更窄,抗光照和光损伤性能更好。

同时,由于量子点荧光发射峰相对固定不变,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质,可以根据标记物质浓度和及时性来提高标记效果。

2、发展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是目前生物成像领域研究的关键。

在标记成像的时候,标记的分子量、大小和被观察的分子的存在状态等都是制约其在生物成像区域的应用的重要因素。

医学:量子点在生物及医学分析中的应用

医学:量子点在生物及医学分析中的应用

VS
组织工程
在组织工程领域,量子点可以作为标记物 用于监测组织工程化过程中的细胞生长和 分化。通过将量子点与生物材料结合,可 以实时监测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的生长和功 能状态,为组织工程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03 量子点在医学分析中的应 用
医学成像
总结词
量子点在医学成像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为疾病诊断提 供更准确的依据。
前景
高灵敏度检测
01
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实现高灵敏度的生物分子检测。
多组分同时检测
02
利用不同波长的量子点,可以实现多组分的同时检测,提高分
析效率。
实时监测
03
量子点的荧光寿命长,可实现生物分子动态过程的实时监测。
未来发展方向
新型量子点材料研发
临床应用研究
探索新型量子点材料,以提高其在生 物体内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详细描述
化学合成法是制备量子点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反应条 件和原料的配比,可以制备出不同尺寸和性质的量子点。此 外,物理气相沉积法也是制备量子点的一种方法,但相对而 言技术难度较高,应用较少。
02 量子点在生物分析中的应 用
生物成像
荧光成像
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如高亮度、稳定性好、光谱范围广等,使其成为生物成像的理想荧光标记物。通过 将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结合,可以用于细胞、组织甚至活体的荧光成像,有助于揭示生物过程的机制。
量子点的特性
总结词
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化学性质,如可调谐的发光波长、高亮度和稳定 性等。
详细描述
量子点的光学性质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和材料来 调控其发光波长。此外,量子点还具有高亮度、稳定性好、低光毒性和低光漂白 等优点。

量子点技术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量子点技术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量子点技术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生物检测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领域。

在医学、环保、食品安全以及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生物检测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生物检测的实际应用中,一项名为“量子点技术”的新兴技术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一、量子点技术简介量子点技术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所谓“量子点”,是指由数十、数百个原子组成的微小颗粒。

它的特点是具有优异的特殊性能,成为了研究热点。

在实际应用中,量子点材料作为一种纳米材料,具有可调控的荧光性质、极窄的发射峰、高荧光量子产率、宽波段吸收和宽波段荧光等优异特性,这种性质赋予了量子点技术独特的应用优势。

二、量子点技术在生物检测中的优势相比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量子点技术在生物检测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

1. 灵敏度高量子点的特有构造使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其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反映样本中的生物分子含量的改变。

因此,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我们可以获得对生物样本中生物分子浓度的高灵敏度检测。

2. 选择性好量子点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红外吸收的量子点,这种涂层在生物检测的应用中非常有用。

因为在生物检测中,原生物分子的红外光谱特征非常强烈,研究人员可以将这种红外吸收的量子点与目标分子配对使用,达到高度选择性的生物分子检测效果。

3. 容易操作量子点技术中使用的微纳制造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成熟,这使得量子点材料可以在实验室级别中得到制备和处理。

另外,制备好的量子点也很容易与蛋白质等生物分子配对,产生一定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生物检测。

三、量子点技术在生物检测中的实际应用1. 生物分子分析在生物分子分析中,我们可以将目标分子与滴定水和标记材料混合,观察荧光信号的变化来检测其浓度。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癌症细胞、病毒和细菌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2. 细胞成像量子点技术可以将荧光粒子添加到目标细胞中,然后再配对一个合适的激发波长来观察细胞成像。

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在现代生物医学领域,对细胞和生物分子的可视化和监测是理解生命过程、诊断疾病以及开发新疗法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在生物成像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量子点,顾名思义,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别的半导体晶体。

它们通常由少量的原子组成,其尺寸和组成决定了它们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量子点具有非常窄且对称的发射光谱。

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发出颜色纯度极高的光,使得在生物成像中可以更清晰地区分不同标记的目标。

例如,当我们需要同时观察多种生物分子时,使用不同尺寸的量子点可以获得不同颜色的荧光信号,且这些信号之间几乎没有重叠,大大提高了成像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其次,量子点的光稳定性极高。

在长时间的光照下,传统的荧光染料往往会发生光漂白现象,导致荧光强度迅速减弱甚至消失。

而量子点则能够承受长时间的连续激发,保持稳定的荧光输出,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观察生物过程的实验来说至关重要。

此外,量子点的激发光谱范围很宽。

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被多种波长的光激发,从而为实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而且,通过调整量子点的尺寸和组成,可以精确地控制其发射光谱的波长,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域都能够实现。

基于以上这些优异的特性,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细胞成像方面,量子点可以被特异性地标记到细胞表面的受体、细胞器或者细胞内的蛋白质上。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我们能够实时追踪细胞的运动、分裂和凋亡等过程。

例如,研究人员使用量子点标记了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成功地观察到了癌细胞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为癌症治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量子点可以与抗体、核酸等生物分子结合,形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探针。

这些探针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到目标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变化。

比如,利用量子点标记的核酸探针,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的基因序列,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有多种应用。

1. 生物标记物:量子点可以用作生物标记物,用于追踪和研究生物体内的分子和细胞。

由于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如宽发射光谱和高光稳定性,它们可以用于长时间跟踪生物分子和细胞,如蛋白质、DNA、RNA和细胞器。

2. 癌症诊断和治疗:量子点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通过将量子点与肿瘤相关的抗体结合,可以在体内定位和可视化肿瘤细胞,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此外,量子点还可以用作药物传递载体,将药物定向送达到肿瘤细胞,并在药物释放过程中实时跟踪疗效。

3. 光动力疗法:量子点可以被用作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化学或热能,以杀死病变细胞的治疗方法。

量子点可以作为高效的光敏剂,吸收外部激光光源并产生高能量的活性氧物质,破坏癌细胞的结构或激活细胞凋亡机制。

4. 生物成像:由于量子点的荧光属性,它们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中。

量子点可以被用于体内、体外的活细胞以及细胞外成像。

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修饰和生物标记,可以使量子点有选择性的与特定的细胞或组织结合,从而实现高分辨率的活体成像。

综上所述,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潜力巨大,为生物医学
研究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方法。

由于量子点具有可调控的荧光性质以及与生物分子和细胞的高度兼容性,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和发展。

量子点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量子点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量子点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量子点材料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这种新型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生物医学领域也不例外。

本文将重点讨论量子点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量子点材料量子点材料是由纳米尺度的半导体晶格所组成的,其中的半导体材料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的或者是碳纳米管这样的其他纳米材料。

这种材料的尺寸通常在1—10纳米之间,处于纳米量级。

量子点的尺寸特别小,从而显示出了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光学、电学、磁学以及光谱学等。

二、量子点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1. 生物成像量子点材料在生物成像方面有许多应用。

量子点的发光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可以被长时间观测,同时由于量子点的发光波长可以被调控,因此可以灵活地选择生物医学成像所需要的波长。

这种材料的亮度比传统的有机荧光探针要高得多,其成像效果也更为精确,可以在细胞及其分子级别上进行成像,从而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生理活动。

2. 癌症诊断量子点材料可以作为一种用于癌症诊断的新型标记剂。

例如,将量子点材料与靶向肿瘤细胞的抗体相结合,可以用于定位癌症细胞,从而实现对癌症细胞的精确诊断。

同时,由于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和稳定性,也可以用于癌症治疗中。

3. 生物探针量子点材料可以被用作生物学探针,例如用于检测细胞内分子和蛋白质。

这种材料可以和靶向特定分子的信标分子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高度敏感的探针。

量子点的发光特性便于跟踪这些信标分子的运动和改变。

4. 药物传递量子点材料可以被用作药物传递控释系统。

通过将药物与量子点相结合,在药物输送过程中起到保护药物、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作用。

同时,由于量子点本身的多重发光特性,可以作为一种药物跟踪的工具。

三、量子点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优势量子点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有许多优势。

首先,由于量子点的尺寸小,因此可以准确定位细胞的位置,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成像和准确的药物输送。

量子点 应用

量子点 应用

量子点应用量子点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医疗、能源和显示技术等方面来探讨量子点的应用。

一、医疗应用量子点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量子点可以用于生物成像。

由于其尺寸可调性和荧光特性,可以用于标记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以实现高分辨率的生物成像。

例如,通过在量子点表面修饰特定的生物分子,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确检测,从而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便利。

量子点还可以用于药物传递。

量子点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载药能力,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释。

通过修饰量子点表面的功能分子,可以实现对药物的靶向传递,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二、能源应用量子点在能源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量子点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

由于量子点具有较窄的能带宽度和调控能带结构的能力,可以调整其吸收和发射光谱,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此外,量子点还可以作为敏感材料,用于制备高效的光电器件。

量子点还可以用于储能技术。

量子点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电化学活性,可以作为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制备。

量子点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三、显示技术应用量子点在显示技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量子点可以用于LED背光源。

传统的LED背光源由蓝光LED和荧光材料组成,存在能量损失和色彩饱和度不高等问题。

而量子点可以通过调节其粒径和组成,实现对发光颜色的精确控制,提高LED背光源的色彩还原度和能效。

量子点还可以用于柔性显示技术。

量子点可以通过溶液法制备成薄膜,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和透明性,可以应用于柔性显示器件的制备。

与传统的柔性显示技术相比,量子点柔性显示器具有更高的色彩还原度、亮度和对比度,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总结起来,量子点在医疗、能源和显示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在医疗领域的生物成像和药物传递、能源领域的太阳能电池和储能技术、显示技术领域的LED背光源和柔性显示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和科技进步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量子点荧光标记法在细胞成像生物学中的应用

量子点荧光标记法在细胞成像生物学中的应用

量子点荧光标记法在细胞成像生物学中的应用细胞成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分子和细胞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的生物学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荧光标记法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成像研究中,而量子点荧光标记法作为一种新的荧光标记技术,因其许多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颗粒,其特殊的物理和光学性质使其成为细胞成像的理想荧光探针。

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更窄的发射光谱宽度和更长的寿命。

这使得利用量子点进行多色成像成为可能,可以同时探测多种生物分子和细胞结构,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在细胞成像生物学中,量子点荧光标记法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在细胞定位与追踪的研究中。

通过将量子点与特定的抗体或其他亲和分子结合,可以对目标分子进行高度特异性的标记。

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直接观察和跟踪该分子在细胞内的分布和运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其结构与功能。

除了细胞定位与追踪,量子点荧光标记法还在细胞成像生物学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量子点荧光标记法可以实现细胞内多个分子的共定位研究。

通过将不同颜色的量子点标记到不同的分子上,研究人员可以同时观察这些分子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

此外,量子点荧光标记法还可以用于实现超分辨率成像。

传统的荧光显微镜受到光的衍射极限的限制,无法观察到细胞内的微观结构。

而量子点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短的波长,使其成为超分辨率成像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利用量子点在超分辨率成像中的应用,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细胞内亚细胞水平的结构和分子动态。

值得一提的是,量子点荧光标记法还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这使得其在长时间观察和跟踪实验中表现出色。

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荧光猝灭或退色,而量子点则具有更长的寿命,可以连续观察细胞的动态响应和变化。

然而,量子点荧光标记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量子点的合成和表面修饰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点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摘要】:生物医学检测领域,荧光标记分子是研究抗原-抗体,DNA链段、酶与底物等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研究工具。

荧光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具有量子效率高,摩尔消光系数大,光稳定性好,可控的荧光发射波长和宽的荧光激发波长范围等优异的光学性能,因而在生物分析,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前言纳米量子点是准零维材料。

当颗粒尺寸和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比拟的时候,尺寸限域将引起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从而展现出不同于宏观材料的光学性质。

[1]由于其独特的发光性质,量子点在医学生物芯片,药物和基因载体、以及生物化学分析、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得到的广泛的关注。

与传统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存在以下优点:[2](1)量子点的发射光谱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大小来控制。

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和它的化学组成可以使其发射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区。

而传统的邮寄荧光染料激发光谱窄,发射光谱很宽。

激发光谱窄导致每一个不同的荧光染料必须使用一种特定的激发波长来激发,限制了使用有机荧光染料作为荧光探针进行多色标记。

而且其荧光发射峰的半峰宽很宽,导致不同波长的有机荧光染料的发射峰彼此重叠,大大限制了可以同时使用的荧光探针的数量。

(2)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比最常用的邮寄荧光材料“罗丹明6G”高20倍,稳定性是100倍以上,因此,量子点可以对标记的物体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有机荧光染料的荧光稳定性不好,见光极易分解,产生光漂白现象,导致量子产率下降,对检测过程造成影响。

(3)量子点具有宽的激发谱和窄的发射谱。

使用同一激发光源就可实现对不同粒径的量子点进行同步检测,因而可用于多色标记,极大地促进了荧光标记在生物钟的应用。

(4)量子点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

可以避免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重叠,有利于荧光光谱信号的检测。

(5)生物相容性好。

量子点经过化学修饰之后,对细胞毒性低,对生物危害小,可进行生物活体标记和检测。

(6)量子点的荧光寿命长。

有机荧光燃料的寿命一般为几纳秒,而量子点的荧光寿命可持续数十纳秒。

这使得当光激发后,大多数的自发荧光已经衰变,但量子点荧光仍然存在,此时即可得到无背景干扰的荧光信号。

量子点进行生物标记的基础1、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的偶联[3]量子点和生物分子的偶联是将量子点应用到生物领域的基础,生物分子可以通过各种作用力,如静电吸附,共价偶联,配位键和生物特异性吸附等,与量子点得到生物功能化的量子点。

目前将量子点与生物分子偶联比较常见的两种方法是:(1)在碳二酰亚胺的活化作用下,将生物分子共价偶联在表面带羧基的量子点表面。

(2)含组氨酸端基的蛋白可以与含量子点表面的金属离子间产生配位作用,从而将蛋白偶联在量子点表面。

总之,制备生物分子修饰的量子点是其生物应用的基础,制备粒径均匀、胶体稳定性好,荧光量子效率高和生物活性好的荧光生物分子对于量子点的进一步应用十分关键,根据量子点的生物应用领域不同,选择合适的偶联方法。

图1 常见的两种偶联方法示意图2、量子点的亲水性改性[2]目前使用的量子点大多在有机相中合成,得到的量子点虽然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质,但是这种量子点表面包覆着大量的有机分子而呈现疏水性,只能溶于有机溶剂,要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首先必须对其表面进行亲水性改性。

此外,由于量子点表面有些原子未完全配对,含有悬空键,具有极高的表面能,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团聚在一起,从而形成带有若干弱连接界面的尺寸较大的团聚体。

因此通过对半导体纳米粒子表面形态的研究发现,粒子表面其实并不光滑,存在很多缺陷。

而量子点荧光的产生是由于吸收激发光后产生电荷载体重组,如果制备的量子点有大量的缺陷,就会发生电荷载体的无辐射重组,会严重影响量子产率。

因此,量子点在用于生物标记时,必须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使其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

而且亲水性改性不能改变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同时还要保证改性之后的量子点能很好地额分散在缓冲体系中,不能发生团聚,且改性后量子点粒径较小。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发展了很多用于量子点改性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配体交换和高分子改性。

部分修饰方法如图1所示。

配体交换法主要是用亲水性的配体取代量子点表面的疏水配体,如选择具有双官能团(一端与量子点表面具有络合作用,另一端为亲水性基团)的配体置换量子点表面的三辛基氧化膦。

经过表面配体置换的量子点可以更方便的和蛋白、多肽及核酸等偶联。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实现,但改性后的量子点不稳定,表面配体容易脱落,导致量子点易发生团聚。

对量子点的量子产率影响较大,得到的水溶性量子点光化学稳定性不好,影响量子点的存放。

为了改善配体容易脱落的缺陷,Nie等采用一种具有多个络合点的梳形结构的高分子对量子点进行改性,这种方法得到的水溶性量子点生物相容性以及胶体稳定性都非常好。

高分子改性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高分子聚合包裹,二是双亲性高分子自组装利用聚合的方法制备荧光微球。

如果将不同颜色的量子点均匀分散在同一种介质中,则聚合得到的微球可以发射多个波长。

但是这种方法容易淬灭量子点的荧光,且容易发生相分离,使得到的每个聚合物球所包裹的量子点不均匀,量子点大多处于聚合物球的外表面。

量子点大多处于聚合物球的外表面。

双亲性高分子自组装改性是将量子点包覆在双亲性聚合物中。

这些双亲性高分子含有疏水性的侧链,可以通过疏水作用与量子点表面的疏水配体结合,亲水端向外使量子点具有亲水性。

由于这种方法没有直接与纳米晶的表面反应,因而不会造成量子点的表面缺陷,对量子产率影响不大。

但是,在量子点的疏水基团外面自组装一层高分子会使量子点的水力直径改变较大。

例如,采用嵌段共聚物对量子点进行改性,改性前量子点粒径为4-8nm,改性后量子点粒径增加至30nm。

粒径的增大会产生较大的位阻效应,也会对福斯特能量共振转移产生影响。

图2 量子点几种主要表面修饰方法示意图生物标记量子点最初用于生物领域是应用于简单的生物大分子,链接方法是首先在量子点表面引入极性基团,使量子点既有水溶性又有与生物分子反应的功能性基团,再通过交联剂NHS (N-羟基琥珀酰亚胺)或EDC(乙基-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完成量子点与生物大分子的共价偶联。

用量子点来取代传统有机荧光染料则可改善有机荧光染料存在的几个问题,如光稳定性不好,信号强度不够大,以及需要特定波长的光激发才会发出荧光。

因为量子点具有极佳的光学稳定性,并且可以用同一个激发波长激发而拥有不同发射波长的光学性质。

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在具有不同荧光颜色的量子点上连接各种抗体或是不同类型的多肽,再由这些分子与细胞之间的特异性的识别,使量子点连接在细胞的特定的位置,再利用同一激发波长激发量子点就可观察到不同色量子点所在的位置。

1998年,Bruehez M J等用两种不同大小,分别发绿色和红色荧光的量子点做探针,标记3T3小鼠的成纤维细胞,通过静电引力、氢键作用或特异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将生物分子结合在量子点的表面。

发射绿光的量子点与尿素和乙酸结合,标记细胞核,发射红光的量子点特异性地标记F-肌动蛋白丝,从而在细胞中同时观察到红色胞衆肌动蛋白和绿色的细胞核,这是量子点生物标记应用的开始。

2001年,张春阳等用量子点标记了天花粉蛋白,同时,进一步研究了天花粉蛋白在人绒癌细胞内的分布,证实了其进入细胞的机理,为研究靶向药物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2003年,Jaiswal J K等将二氧硫辛酸包覆的CdSe/ZnS量子点与连接了抗体的蛋白质通过静电自组装链接,用不同颜色的QDs同时对多个活细胞进行一般性或特异性标记,并在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进行长期成像和跟踪,发现标记了的细胞很稳定,超过一周也未检测出对细胞形态和生理有任何有害影响,并管和在其体内的乳腺癌的肿瘤血管。

Yu等将量子点与能靶向于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抗体共价连接,作为荧光探针,通过整体的荧光成像系统对肝癌细胞进行成像,来检测活体内的肝癌细胞。

图3 量子点标记3T3小鼠成纤维细胞[7]在量子点生物效应和应用研究中,量子点与蛋白质尤其是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包括量子点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对于了解量子点作用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变化等方面的信息,认识其相互作用的本质,以及对其它各类纳米颗粒的毒性效应和应用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研究量子点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必须要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类主要的生物大分子,担负生命活动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进行,也是生物性状的直接表达者,具有广泛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它是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它与生命及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蛋白质的各类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医药学及环境科学研究中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蛋白质的结构分为四级结构,即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其一级结构是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也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及其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同相邻的氛基酸残基间形成的多肽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结构,包括螺旋、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

三级结构是指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由肽链上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所形成的整个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其特点是多肽链中疏水的氨基酸一般集中在分子内部,有些蛋白质仅有一条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其表面可形成活性中心,具有活性。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由两个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相互聚合而成的大分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因此,量子点可以作为外源荧光探针标记目标蛋白,用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医学领域的研究,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生物体内绝大部分生化反应是由酶催化的,而酶几乎都是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是氧和激素的载体,是免疫系统的抗体,因此对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蛋白质分子本身可供分析的信号较弱,因此常需借助外来标记物来获得可测量的信号,再通过所获得信号的分析,来得到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

如将蛋白质与有机小分了、无机离子、金属离子配合物或量子点等结合,常用的是探针试剂。

传统的生物荣光染料探针分子只能进行单色标记,且稳定性差,灵敏度也受到限制,而量子点作为蛋白质的荧光探针分子其激发光谱宽、荧光发射谱线窄、荧光量子产率高、发出的光线颜色可调、可进行多色标记,光稳定性好和特异性强等一系列优点。

同样地,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分子的定量分析和特异性识别对基因组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荧光分析法因其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成为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本身无明显的劳光,所以需寻求的外援探针,量子点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荧光探针,可用来判断其它小分子与的作用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