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第一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学概论

04级讲稿

第一讲绪论

1、养生的概念:所谓养生,就是根据人体生命规律,通

过各种养生方法保养身体,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综合

性强身益寿活动。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2、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1)强调整体性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四肢百骸、脏腑经络,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局部都密切联系着整体。每一个局部保健都包含着灌溉全身、补益性命的深刻含义,如保护牙齿、按摩脚掌等。

2)注重心性修养

古代养生家都非常注重心性的修养、注重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中国古代哲学——精神养生的理论基础

追求而不贪婪,进取而不自伤;

● 因时治宜,顺自然之性;

● 保持心安气畅、体泰神清。

3)注重天人协调

● 人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平衡。——环境养生● 日月星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密切关系。——四季养生、起居作息养生、睡眠养生

4)和谐适度、道法自然——动静互涵、协调平衡

5)综合、辨证的调摄

养生个体化,“三因制宜”。——体质养生、四季养生、区域养生、因人养生

6)强调养生生活化

● “道不远人”

● 养生勿求速成

3、学习养生的目的:

● 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科学的健康观念;

● 积极参加养生实践活动,增强身心健康;

● 完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在社会实践的竞争力;

●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

● 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的综合提高;

乐观进取,当好社会角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讲中医养生学的简史

一、先秦时期

1、《周易》与养生

1)〈周易〉书名的含义

“周”————周期,周而复始,无有穷期。

“易”————从根本上说是指“变化”,即所谓“变易”;

而这个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掌握的,这

就是“不易”;

当你掌握了规律,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就变简单

了,这就是“简易”。

“易”的三个含义:变易——不易——简易

2)《周易》的基本内容

《周易》的基本内容包括《本经》和《易传》两部分。

《本经》:包括卦爻符号和卦爻辞。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有“ ”阳爻和“——”阴爻两种。

八卦:乾(天)坤(地)坎(水)离(火)震(雷)艮(山)巽(风)兑(泽)

六十四卦:乾卦:由阳爻组成,六爻纯阳,故为至阳,其体至健,

其性纯阳。

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不可发挥作用):初阳在下,阳气伊始,故宜藏不宜用。冬至阳气初生,注意保护。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第二个阳爻,阳出于地面,开始普施才德,遇之有利。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整日勤勉不息,晚上也警惕,虽处危地,也没灾。指君子昼夜辛劳,时时提防,虽居处险地也无恙。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四为上卦之下,不居天,不在地,处于交界地。故或跃而出水,或潜而入渊,可出可入,随时变动,才能无咎。

九五,龙飞在天,利在大人。九五,阳气已盛于天,万物兴茂。龙飞在天,人的天时之助,人得到上层的帮助,故一切顺利。

上九,亢龙有悔。阳亢盛之至,物极必反。《易传》:是对《本经》的注解、说明和发挥。对卦爻辞的解释、说明和发挥。

3)《周易》对养生学的影响

《周易》提出了养生思想的核心——人生知变、应变、适变三大

生存法则。

●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 居安思危的预防观

《易系辞下》指出:“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中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道家养生思想

1)道法自然

“道”是从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提取的规律,是自然法则,它体现了自然万物的本原和运动变化的法则。

《道德经》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总之人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2)清静无为——静神养生观

其精髓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少私寡欲”,“无为处世”。

无为是指不妄为,即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勉强作为;人应在烦劳中求心静,在繁忙中静下心来。掌握事物的本原和规律,达到“无为而无不为”。是超越“有为”而达到“无不为”。

“致虚极,守静笃”。老子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面对世事的纷争,能够致虚守静,就可把握根本。“无”是一种自然、本真、虚静、淡泊、空灵、新鲜、生动的状态,它最富

有生机,最具原创性,是“生生”之源。

3)贵柔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道德经》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如果经常处于柔的状态,则可避免过早衰老。如太极拳4)重生贵术

道家提倡通过练功、炼丹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如服气、导引、服饵等。

5)形神兼养

庄子主张养形和养神并重,倡导运动以养形,致虚静以养神。3、儒家养生思想

1)中庸之道

关于中庸,朱熹解释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指最恰当的那个位置。

那么,如何做到中庸,孔子提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通过视、观、察把事情的前前后后从现象到本质彻底搞清。也就是认真地观察事物、体会事物,认真地观察人、体会人。换

位思考

——“欲而不贪”,“知足常乐”

——“和为贵”,与自然界和谐(顺应天道,养气中和),与人和谐相处

2)修身养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养生有“三戒”(戒色、戒斗、戒得):“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诗、书、礼、乐陶冶性情

3)饮食养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言,寝不语”

4、《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

1)对生命起源及本质的认识:人“以四时之法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