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汇报修改稿

会宁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汇报修改稿
会宁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汇报修改稿

会宁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

工作汇报

会宁县人民政府

(2015年4月14日)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会宁调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这是对会宁的关怀和支持,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们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会宁县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作一汇报。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

(一)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近两年来,我县加强农业产业的示X和推广,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园区管理机制,着力在园区内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将园区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农产品加工基地、科技创新的发展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创新示X基地。目前,我县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XX省小杂粮加工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XX市小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市小杂粮营养与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市紫花苜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县级工程技术中心8家(会宁县亚麻油研究工程技术中心、会宁县苦荞麦研究工程技术中心、会宁县马铃薯研究工程技术中心、会宁县旱作区玉米研究工程技术中心、会宁县籽瓜研究工程技术中心、会宁县杏产品研究工程技术中心、会宁县奶产品研究工程技术中心、会宁县中药材研究工程技术中心),各级中心以企业研发为主体,发挥行业服务机构职能,开展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二)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推广种植农作物新品种。2014年共推广种植优质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5号面积6.06万亩(全膜覆盖种植2.5万亩),平均亩产238.6公斤,较当地大面积主栽品种增产18.3%,总增产粮食259.4万公斤。建立原种繁殖基地3个(柴家门镇王庙村、草滩乡麦李村、新塬乡新塬村),面积500余亩;建立示X点5个(草滩乡、会师镇、柴家门镇、韩家集乡、新塬乡各1个),面积2000余亩。认真开展了甘春25号密度、试验肥料最佳施肥量、不同播期、原种扩繁种植、原种繁殖、良种提纯等5个试验。二是推广应用玉米抗旱增收调控技术。在普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

上,集成应用提前覆膜、适期播种、集雨注灌、合理密植、测土配方、一膜多年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示X片带277个,完成全膜种植115.78万亩,其中全膜玉米105.52万亩,平均亩产达到489.6公斤,较当年露地418.1公斤对照亩增产71.5公斤,增产率17.1%,亩增产值164.5元。三是脱毒种薯推广步伐加快。以原种生产为突破口,完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体系,加强种薯质量监管,建成原种扩繁基地0.86万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4.64万亩,二级种薯繁育基地3.38万亩,全县脱毒种薯推广面积达到77万亩。同时,充分发挥协会、合作社、加工企业的作用,大力推进示X点建设,在会师镇、韩家集乡、白草塬镇、翟家所乡、草滩乡五个乡镇,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土质疏松、基础条件好的村组,通过土地流转建立集中连片种薯展示示X千亩片5个。

(三)搞好“产学研”结合,开展高新试验示X研究。以核心企业为主体,与XX省农科院、XX农业大学、中科院XX寒旱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开展了马铃薯深加工、小杂粮关键种植技术研究等多项技术合作,引进推广了马铃薯、小杂粮等10多项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品种。其中:六合薯业、长征药业、西北大磨坊、发滋瑞、建伟食用油等企业与一些科研院所新签订合作项目6个。2014年,全县建立了7个综合试验示X点。在

白草塬镇建成以集成应用脱毒种薯、种薯处理、节水灌溉等技术的马铃薯标准化万亩示X片一个;在中川镇建成旱作玉米、小杂粮、全膜覆土小麦等作物集中展示示X片各一个,以减穴增株为核心技术的玉米高产核心攻关探索区一个;在大沟镇建立马铃薯新型除草膜覆盖垄上微沟集雨增墒种植高产示X片一个;在草滩乡建立小麦“一防三洒”增产技术示X区一个;在老君坡镇方坡村建立残膜杂豆谷子套种示X片一个。同时,认真开展了玉米、马铃薯、小麦、杂粮、瓜类等作物品种、密度、种植方式、肥料、病虫害防治、沼渣沼液应用等试验。

(四)拓展农技推广渠道,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政府性农技服务机构。全县有县级技术服务中心2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8个,在全县284个行政村配备村级防疫员和农技员,落实报酬,明确任务,定期为广大种植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扶强龙头、做大基地、打造品牌”的思路,着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4年全县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总数达到52家。农产品加工型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协议供货等方式,向农户提供统一的品种及全过程的生产技术服务。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X、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

社398家、总数达到1900家,成为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主力军。四是农业经营性专业服务组织。积极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新发展农业经营性专业服务组织6个、总数达到78个。各类服务组织在着力扩充粮食增产增收空间的基础上,全力发展规模养殖、马铃薯产业、林果产业、设施蔬菜、瓜类产业和草产业等6大类主导产业,为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五)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种植业实用技术推广方面。①粮食油料高产创建项目。2014年,我县共完成11个万亩示X片(包括白草塬镇马铃薯和四房吴镇玉米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各4个、中川镇玉米1个、大沟镇马铃薯1个、柴家门镇胡麻1个)建设任务。其中5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X片,共落实77482.8亩,超计划3.31%,省站复测玉米平均亩产707.91公斤, 比目标单产提高7.91公斤;5个马铃薯高产创建万亩片,共落实78942.9亩,超计划5.25%,省站复测马铃薯平均亩产2576.05公斤,比目标单产提高76.05公斤;1个胡麻万亩高产创建示X片,共落实15377亩,超计划2.51%,省站复测胡麻平均亩产103.3公斤, 比目标单产提高3.3公斤。②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示X项目。在南部党岘、侯川、杨集、太平等11

乡镇,推广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5万亩,涉及94个村595个社22027户农户,其中示X点面积3755亩,平均产量为312.6公斤/亩,露地条播小麦平均产量为175.7公斤/亩,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增产139.5公斤,平均增产率81.8%,增产效果极其显著。③实施科技惠民示X工程专项计划“会宁县绿色小杂粮标准化种植及产业开发”项目。2014年建成优质小杂粮标准化栽培示X基地6个、面积1960亩,示X带动小杂粮种植面积5.25万亩。新引谷子、糜子、燕麦、荞麦等小杂粮常规种子和杂交新品种12个,共8836.5公斤。为示X点的6个乡镇配备精量穴播机具311台,覆膜机具128台,发放有机肥55吨;培训技术骨干520人,培训农民1200余人。通过完善小杂粮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使小杂粮生产走上标准化栽培的轨道,亩产量在原有产量的基础上提高10%以上,县内外农业加工企业的订单增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在去年实施项目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在丁沟、翟所、老君、杨集、侯川、党岘、八里、土门、平头、大沟等10个乡镇选定了10个200亩的连片示X种植点,发放赤谷、陇谷10号、陇糜5号等优质新品种籽种2000斤,不断加大该项目实施力度。④冬油菜北移集成技术研究与示X项目。该项目2014年已通过省市验收,主要在东南部的中川、侯川、丁沟、新添、杨集、党岘六个乡镇完成以陇油8号为示X品种,推广示X面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