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_20200611下载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_20200611下载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_20200611下载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发文机关: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发布日期:2013.08.20

生效日期:2014.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工作,有效利用外部审计成果,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过程及结果的质量所进行的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第二章 一般原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适当的标准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合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

第五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可以按照评价准备、评价实施和评价报告三个阶段进行。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挑选具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第三章 评价准备

第七条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评价活动的必要性;

(二)评价活动的可行性;

(三)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第八条在决定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适当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评价目的;

(三)评价的依据;

(四)评价工作的主要方法;

(五)评价工作的时间安排;

(六)评价人员的分工。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取得反映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详细了解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依据、实施的审计过程及其在审计过程中与组织之间进行协调的情况。

第十一条如有必要,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与外部审计机构就评价事项进行适当的沟通。

第四章 评价实施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二)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

(四)外部审计机构的信誉;

(五)外部审计所采用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性;

(六)外部审计所采用审计依据的有效性;

(七)外部审计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应当充分考虑其与内部审计活动的差异。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可以采用审核、观察、询问等常用方法,以及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的方法。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评价工作过程及结果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第五章 评价报告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做出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评价结论之前,应当征求组织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必要时,内部审计人员也可以就评价结论与被评价的外部审计机构进行沟通。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完成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评价之后,应当编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一般包括下列要素:

(一)评价报告的名称;

(二)被评价外部审计机构的名称;

(三)评价目的;

(四)评价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五)评价结果;

(六)评价报告编制人员及编制时间。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 2012-10-12 15:22:59 第一条为规范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指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目标是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提升组织内部各个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第四条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第五条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指导和管理全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第六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形式,由组织根据情况选择实施。 第七条内部评估由组织内部的人员实施,可以由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部门的人员参与。 第八条外部评估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者其认定的机构实施。 第九条选择实施外部评估的组织,应当向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者其认定的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由双方协商评估时间、评估人员、评估费用等事宜。接受申请的机构应当在确定实施评估后的一个月内向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备案。

第十条参与外部评估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审计 工作经历,具有被评估组织所在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或者经验,接受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培训。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情况; (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健全性; (三)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及专业胜任能力; (四)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及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度; (五)各利益相关方对内部审计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 (六)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运营的情况。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程序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出具评估 报告三个阶段。评估可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查阅文档等方法。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结果包括总体遵循准则、部分遵循准则和 未遵循准则三种。 第十四条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结果均应当报送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备案,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布。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考核评估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 量和做出相关决策的依据。 第十六条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是开展质量评估的技术指南,对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评估要求提供具体指引。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法规文号:发文时间:2013-08-26 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打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提高审计效 率和效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是指内部审计 机构与社会审计组织、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应当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以实现下列 目的: (一)保证充分、适当的审计范围; (二)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三)共享审计成果,降低审计成本; (四)持续改进内部审计机构工作。 第五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应当在组织董事会或 者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定期对内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改进内外部审计协调工作。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外部审计对本组织开展审计时做好 协调工作。 第三章协调的方法和内容

第八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可以通过定期会议、不定期会面或者其他沟通方式进行。 第九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包括下列方面: (一)与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沟通; (二)配合外部审计工作; (三)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 第十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当在审计范围上进行协调。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时,应当考虑双方的工作,以确保充分、适当的审计范围,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性工作。 第十一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当在必要的范围内互相交流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以便利用对方的工作成果。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当相互参阅审计报告。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当在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上相互沟通,达成共识,以促进双方的合作。 第四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内部审计准则及手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 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打算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 号——审计通知书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3 号——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4 号——审计工作底稿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内部操纵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7 号——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后续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审计督导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治理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操纵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操纵自我评估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治理层的关系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治理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 本序言旨在讲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公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 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 部 审 计 准 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aa8088079.html,

字体:黑体/宋体字号:初号/一号/三号/小四行距:1.5倍行距编辑请保持叶序不变(编者按:DOC版 ms-word阅读最佳,PDF版 adobe reader8,acrobat9cn或foxit reader3最佳) 内部审计准则 004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 006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008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00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 号——审计计划 01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 01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 01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 01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 02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02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 号——审计报告 02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 03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审计督导 03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03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 03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037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03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04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 04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04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05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05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02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 06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06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06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07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07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 08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 08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 08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 09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 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2009年后增补…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 (一)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 (三)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 (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 (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 (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 (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工作,有效利用外部审计成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过程及结果的质量进行评价的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在需要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审计效率时,应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第五条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适当的标准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合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 第六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可以按照评价准备、评价实施和评价报告三个阶段进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挑选具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第三章评价准备 第八条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评价活动的必要性; (二)评价活动的可行性; (三)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第九条在决定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应编制适当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评价目的; (二)评价工作的时间安排; (三)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四)评价的依据;

(五)评价工作的主要方法; (六)评价人员的分工。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取得反映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报告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应详细了解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准则及其在执业过程中与组织之间协调的情况。 第十二条如果有必要,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与外部审计机构就评价事项进行适当的沟通。 第四章评价实施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 (二)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 (四)外部审计机构的信誉; (五)外部审计所用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性; (六)外部审计所用审计依据的有效性; (七)外部审计范围和内容与内部审计机构要求的一致性。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应充分考虑其与内部审计活动的差异。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可以采用审核、观察、询问等一般方法以及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的特殊方法。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将评价工作过程记录于工作底稿中。 第五章评价报告 第十七条在形成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结论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征求组织内部有关部门与相关人员的意见。 第十八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应编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2019版) 2019年6月1日

目录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1) 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5) 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9) 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3) 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5) 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8) 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21)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23) 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6) 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8) 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33)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37) 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43)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48)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56) 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61) 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67 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71) 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73) 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76) 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80) 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84) 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88) 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 (95)

浅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经济师}2010年第2期●审计工作浅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摘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由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机构或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检查,实施全面控制管理的行为。文章分析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几点因素,对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2—209—02 实行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应先了解审计质量,内部审计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符合审计标准的程度,包括人员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质量控制只有紧紧围绕审计质量各要素进行,才能保证质量控制政策布程序制定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一、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1.领导者对内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内审工作独立性不高。具体说来有四点表现:(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模糊,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内部审计机构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忽视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管理的职能,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2)无竞争对手、思想松懈。由于内部审计的对象决定了审计机构独享审计权,审计机构不用担心竞争对手和业务来源,缺乏应有的竞 争力,而更多地关心审计任务的完成、上级领 导的态度,对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缺乏热 情。(3)企业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使内部审计 人员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复杂的人 际关系使内部审计人员不愿深入细查;领导的 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的时效、范围, 使审计人员不敢违背;众多理由使得审计人员 在质量控制上意识不强。对于发现的问题,缺 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内审人员往往慑于领导 压力或者出于同事关系的考虑,或者由于其他 种种原因,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后不了了之,甚至徇私舞弊。(4)对潜在风险 认识不足。求数量、抢时间、搞突击,在质量控 制上下功夫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审计中出现 耗时、耗费的具体项目不愿深查,对不清楚的 业务避重就轻,对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 靠性分析不透,处理问题上更多地依赖专业判 断或个人偏好。 实际操作中表现在:一是重视专业胜任能 力,对职业道德重视不够。在工作委派上考虑 较多的是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人员及助理人 员的独立性及职业道德考虑较少;在培训中注 重业务,对职业道德教育抓得不够。二是对指 导、监督、复核不重视,缺乏对审计执行情况及 其结果适时进行监督和检查;未建立分级督 ●李宗梅 导、复核制度,对所聘用的助理人员事前没进 行必要的培训,甚至未编制审计计划以传达审 计指导意见;在具体项目审计过程中重操作, 轻督导,往往在出了问题时才予以督查;审计 报告阶段对工作底稿未实行多级复核。 2.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内审人员多由 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 习惯于对被审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往往重 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内容,直接导致对经济 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 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由于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 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审目 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随意性。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 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 稿缺乏严格规范;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 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未建立分级督导 制度。内部审计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对各 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督导 和复核实际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监督, 但是,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受人员、机 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没有设立必要的内 部督导。内审工作是“只有检查31】人,没有被人 检查”,对内部审计的检查处于真空地带,客观 和信赖,以保证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 3.调整内部审计目标,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实现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产权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财务账簿、报表审计,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侧重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所有管理领域,包括人事、市场营销、生产、技术、工程、信息技术、商务等环节。其工作范围除了解和评价财务、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外,还应对有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对资产的安全性、资源利用的经济和有效性、预定目标完成情况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一个企业每年度的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单位的。【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除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审计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改善和加强管理。总之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评估,及时发现和规避各种风险,促进企业建全各项管理制度,严密内部控制机制,推动生产经营规范化、制度化,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改善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审查和评价活动,科学合理地配置内部审计人员是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应实行专职化,除配备财务人员外,还应有工程、法律、电子数据处理等完成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人员。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职业使命感、责任感;遵守诚实、客观、勤奋和忠诚的原则;熟悉和精通内部审计原则和技术;掌握经济法律、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原则和各项规章制度;能对审计过程中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周密思考和分析,并作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内部审计人员还应经常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在审计工作方法上,审计人员首先要对被审单位抱着信任态度,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积极寻求合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负面影响,一起探讨改进措施;在撰写审计报告时不使用责难性的措辞,不采取简单暴露问题的做法;在报告内容方面,向领导呈送的审计报告只反映重大的问题,而对一般性质的问题则在审计过程中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并督促其就地整改。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中,才能减少被审单位的对立情绪,达到既实现对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又促进被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内部审计认识的提高,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参考文献: 1.刘桂良.瞿友喜.现代审计学fMl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邵素梅.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叶套计之友,2007(6) 3.鲁安.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Ⅱ]会计之友,2007(4) (作者单位:山西禄纬堡太钢耐火材料公司山西太原030000) (责编:吕尚) 一209— 万方数据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完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doc78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 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 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 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近年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已成为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笔者在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十余年,深感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项目审计业务时,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审计方法较为单一。具体就执行项目审计业务而言,其审计方法运用较为偏重于审中这一环节的过程控制,对审前、审后环节缺乏应有的控制。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必须采取一些专门的科学方法来实现。建立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从审前、审中、审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才能切实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在具体的内部审计实践中,可以综合运用制度控制方法、质量复核方法、区域控制方法、自查互查质量方法、内部审计公示方法等五种方法,加强审计质量的过程控制,建立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体系。笔者结合多年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对在审计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制度控制方法,是指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质量控制制度,以监督、约束和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的方法。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一方面应通过制度控制来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控制来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在内部审

计业务中实施制度控制,可以严格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流程,使内部审计行为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建立控制内部审计质量的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PDCA工作循环法的原理,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我们可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计划(Plan)”。针对某一具体审计项目进行分析,制定具体审计质量控制计划和措施;第二步骤是“实施(Do)”。认真执行计划并严格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第三步骤是“检查(Check)”。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第四步骤是“处理(Action)”。总结审计经验,以便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推行。如果检查的结果与审计之前预定的计划不一致的话,则一定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只要我们认真执行以上四个步骤,周而复始,建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循环机制和制度,就一定能够切实保障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在国家审计署所制订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2004]审计署令第6号)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项目时,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该办法对国家审计机关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作出了详尽和严密地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制订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订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无论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组织形式如何,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都应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一)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协会下设准则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准则的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 (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l.选定项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提出内部审计准则备选项目,经专家咨询论证,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审批立项。 2.拟定初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根据确定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起草初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征询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修订后提交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4.修改定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征询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后定稿。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布、修订与解释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发布、修订与解释。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规定的内部审计准则框架IIA的职业实务框架(PPF)于1999年6月经IIA董事会正式批准。PPF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强制性指南、实务咨询和发展与实务支持。 1.强制性指南,是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都必须使用的准则,它包括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这是内部审计的职业基础。 2.实务咨询,是内部审计准则的第二个层次,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条款,目的是对新准则的解释和运用提供详细的建议;同时还包括一些新的信息,像IIA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公告(SIAS)和新近流行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关注项目、风险管理的细则、咨询性服务准则、信息的安全性服务准则等。 3.发展与实务支持,是指那些最近发展的实务,IIA往往以专题报告、研究报告、参考书籍、研讨会文集、教育培训项目等方式来推荐这些参考性意见。 在IIA所设计的PPF中,强制性指南属于第一层次,具有法定约束力。而在这一层次中,职业道德规范又居于最高地位;实务咨询为第二层次,具有指导性作用;发展与实务支持则是第三层次,仅供参考。 内部审计准则之比较[1]

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2013-09-02 10:01:0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工作,有效利用外部审计成果,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过程及结果的质量所进行的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适当的标准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合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 第五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可以按照评价准备、评价实施和评价报告三个阶段进行。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挑选具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第三章评价准备 第七条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评价活动的必要性; (二)评价活动的可行性; (三)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第八条在决定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适当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评价目的;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三)评价的依据; (四)评价工作的主要方法; (五)评价工作的时间安排; (六)评价人员的分工。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取得反映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详细了解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依据、实施的审计过程及其在审计过程中与组织之间进行协调的情况。 第十一条如有必要,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与外部审计机构就评价事项进行适当的沟通。 第四章评价实施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二)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 (四)外部审计机构的信誉;

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检查,认为内审工作近几年来,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内审质量及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关键性问题,制约了当前内审部门重要作用的发挥1 制约内审部门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1.1 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到位,内审人员独立性差 通过检查有部分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独立。目前,虽然大中型企业以及集团公司内部逐步设立了内审机构,但有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还不够健全,很多和纪检、监查、财务部门混在一起,内审人员不能专职搞内审工作,整天忙于其它事务,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有的单位即使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又从属于财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检查流于形式,混同于财务检查。有的内审,从某种意义上讲,机构设立还没有真正到位。由于机构不设立,内审人员独立性比较差,对于发现的问题,缺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内审人员往往迫于领导压力或者出于同事关系的考虑,或者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内审的审计工作的质量。 1.2 个别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习惯于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审计,直接导致对经济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

1.3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 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审目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 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 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 2 提高内部审计业务标准的措施 2.1 设立完全独立的内审机构 全市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下属单位较多、资金量大的,要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其他部门和事业组织也应根据审计业务需要设立内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的任何结论将失去独立的控制作用。内部审计是市场主体层级管理与层次经营的分权产物,独立性就是根据这一分权制度建立的。独立性存在两方面含义,一是内部审计部门要独立于被监督者,这是履行职责的保证。二是内部审计要有独立的引证权,这是执法的保证。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体系应体现:内部审计业务应由管理层委托并授权; 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由管理层委派; 内部审计部门的经费核算不受其他部门的牵制,尤其不能受财务会计部门的牵制; 内部审计人员不参与所要审计的业务活动。 2.2 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2020版全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 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 (一)歪曲事实; (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 (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 (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 (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 (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

审计部门工作总结3篇一-内部审计工作总结3篇

下面是整理的内部审计工作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 内部审计工作总结3篇 内部审计工作总结1 近年来,合肥供电公司将强化内部审计作为加强企业精益化管理的“一号工程”。随着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的“免疫系统”,从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深化为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合肥供电公司在深入分析企业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指标体系。审计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控制点和阶段性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任务和工作计划建议,由审计、财务、营销、纪检监察等部门参加的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审计管理工作的进展和审计成果运用情况,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对审计成果的建设性、适用性进行评价。通过有效的指标审计评价,调动和激发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 合肥供电公司还围绕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审计制度,进一步保障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权力和职责,

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计划体系管理。通过风险评估和内控,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培育风险文化,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例如,针对合肥市电网建设加快、输变电工程量激增的现状,合肥供电公司加大工程审计力度,重点分析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风险点,将内部审计关口逐步前移,以工程决算审计为核心,实施事前项目审查、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造价控制的系统化工程审计模式,并打破审计区域限制,整合跨区域审计资源,将指标审计、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和任期审计有机结合、动态管理,全面消除了审计“盲区”。 一、加强过程管控提升内审质量 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合肥供电公司从制度、手段和成果管理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在管理标准化方面,合肥供电公司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在审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21项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详细规定审计年度计划制定、方案设计、证据收集、底稿日志编写、报告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全流程标准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在信息化方面,随着企业erp系统上线运行,erp系统丰富的信息量和强大的信息分析功能可以大大助力审计工作。该公司审计人员积极学习erp流程操作、深化erp审计系统应用,着手开展erp环境下的项目审计工作。在此基础上,合肥供电公司筹建了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按照资产从属,自上而下梳理经济业务流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16.3更新)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2) 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6) 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10) 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2) 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3) 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5) 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17)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19) 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1) 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3) 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26)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29) 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33)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36)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41) 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 (44) 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48) 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52) 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55) 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57) 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59) 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62) 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64) 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66)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