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与环境的保护

景观规划与环境的保护
景观规划与环境的保护

景观规划与环境的保护

景观规划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群人的身心健康和再生,而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和延续,而这又依赖于其它物种的生存与延续以及对多种文化的保护。下面为大家了关于景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一、景观规划学科介绍

无论从国际局势还是从国内需求来看,今日中国的发展模式都

面临着严峻挑战,亟待变革。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为40%,而根据预测,在未来的20年内中国13亿人口中将会有65%居住在城市中。中国每年由于环境和生态恶化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2%,这和中国大部分城市GDP增长率相同,甚至高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景观规划研究范围涵盖了土地发展、土地利用、环境质量等相当多的论题,其中既包括毒废弃物处理、湿地管理等较新的问题,也包括流域管理、地方性供水规划等传统问题。在中国,景观规划(LandscapePlanning)专业能够在应对当前面临的社会挑战中起到枢纽作用,将这些挑战引导转化为一个均衡的可持续的空间结构的战略和手段,成为引发良性变革的中流砥柱。

景观规划的理念和实践由来已久,但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的出现

并开始普遍使用则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早在1939年,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Troll就提出了“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的概念。Troll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

及的一切整体”,把陆圈(ge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和理性圈(noosphere)都看作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名德国著名学

者Buchwald进一步发展了系统景观思想,他认为:所谓景观可以理

解为地表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他认为,景观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活空间,是一个由陆圈和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景观生态的任务就是为了协调大工业社会的需求与自然所具有的潜在支付能力之

间的矛盾。

本世纪40年代,北美最早的植物生态学家之一Egler提出了“整体人文生态系统”(totalhumanecosystem)的概念。同时代另一位北

美生态学家Dansereau主张用“人文生态学”(humanecology)来研究人类对景观的影响。他把人对景观的认识和冲击理解为一种循环的和控制的过程,并用“意识景观/景观”(inscape/landscape)的概念来论述从自然到人,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和从景观知觉到景观设计的过程。这是农学家、林学家、城市规划人员、景观生态学家及工程人员都要经历的。最终,人的主观意志将成为改造或创造景观的模板。景观设计大师麦克哈格提出将整个人文生态系统作为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

态规划的对象。

目前,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是:景观规划是在一个相对宏观尺度上,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SteinerandOsterman,1988,Sedon,1986,Langevelde,1994)。

景观规划的过程就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或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McHarg,1969)。既然景观是个生态系统,

那么,一个好的或是可持续的景观规划,必须是一个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知识的规划(Sedon,1986,LeitaandAhern,xx)。生态学与景观规划有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但生态学更关心分析问题,而景观规划则更关心解决问题。两者的结合是景观规划走向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二、景观规划学科在未来环境保护事业中的核心地位

电子工业、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把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及新能源开发的利用,使人类从理论和技术上都能以强有力的方式来处理以往工业和农业给社会带来的景观问题。景观生态学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研究各景观元素(相对均相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景观)的时空结构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设计的指导理论,如果说农耕时代的景观设计是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对抗过程,而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是人类对其自身创造的工业化景观的消极对抗过程,以信息社会为背景的景观生态设计则是要人类对整体景观(包括自然的和文化的)的各元素进行主动安排和协调的过程,这意味着人们不再将单一景观元素(如水利、工程、道路、农田、城市绿地或工厂等)作为设计对象,而是同时把构成景观整体的所有元素都作为设计变量和目标,最终使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达到整体优化。这时的景观设计者不再是某个专业的设计师,而是多部门、多学科的协

调者,是决策机构的智囊。本世纪60-70年代,McHarg的工作及其《DesignwithNature》一书标志着景观生态设计时代的到来。

涉及环境保护的学科众多,包括地理学、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生态学、遥感科学等等。一百多年来,地球和环境科学家们努力地研究世界的物质性质,分析它的物质构成,寻求它的度量方法。同时,他们也不断探求改变世界的因素,以及人类又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正因为对资源、土地利用以及大自然和景观动力学有着共同兴趣点,景观规划和面向环境的科学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景观规划综合、调整、提炼并运用其他学科和技术领域的成果,并应用到人类生存环境的营造中去。

与其他提供单一解决途径的学科不同,景观规划通过与空间规划的紧密合作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它通过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平衡经济和社会对空间发展的要求。随着景观规划学科的发展,景观规划由过去的公园、场地逐步扩展到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以及生态整治与恢复的领域,景观规划直接面对的对象已扩展到大地综合体。

而西方发达国家对如何将生态、视觉美学与空间发展相结合这一课题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研究,并取得了广泛的技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景观规划的原则以多种形式被应用到许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中。尤其是在欧洲,经由欧洲景观大会的批准,超过26个国家承诺将景观规划引入法律并建立相应的学术教育。

三、系统和综合是景观规划学科的特点

景观规划是一种物质空间规划(Physicalplanning),它有别于其他三大规划流派(包括社会、公共政策和经济规划)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它的空间特征。景观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实现可持续性的景观或生态系统。

与以往各时期景观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规划有以下几条基本原理:①自然优先原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②整体设计原理: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体人类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而设计,为高产值而设计,也为美而设计;设计的目的是整体优化;③设计适应性原理: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的设计必须适应自然景观的原有"设计",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所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④多学科综合原理:各景观元素分别是自然和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有联合多学科共同工作,才能实现理想的景观生态设计,保证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

本世纪初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针对当时流行的只着眼于将自然现象分解的机械论观点与方法,指出"不能只是孤立地研究部分和过程,还必须研究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应把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虑"。环境保护需要系统思维。在一个系统里,局部的最优不等于全局的最优,还可能是全局最差。无论是生态修复、湿地保护、雨水管理技术都不是孤立地去运用,需要景观规划专业来进行统筹。比如以色

列的ArielSharonPark以及韩国的兰芝岛,都是将垃圾处理技术和园林技术加以综合,建成富有教育意义的城市生态公园。

四、景观规划学科在中国的展望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

书长祝光耀先生强调:“在我们中国当前发展的历程中,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依然存在,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一些国家上百年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我们中国短短20多年里却明显的体现出来”。

由于我国学科发展的滞后,景观生态规划目前处于“说得多,

做得少”的初期发展阶段。政府和公众对该学科认识模糊。与欧洲的景观规划相比,我们中国到现在对很多方面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我们现在还没有把景观规划这个城市改造中很重要的工具纳入到一定的

自然法保护中。于是,也就出现了现在中国在搞景观规划的同时,也在对原始的自然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比如前几年流行的“大树移植”风潮,不知破坏了多少中国乡土的自然、乡土的生态环境。可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去限制,这是我们急需改进的。我们很多城市都是在搞表面的文章,比如说路面上漂亮的东西跟基础设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思维,我们不能仅让工程师去做这些,运用整体的景观规划概念可以成就新型的雨洪管理基础设施。我们也应该从环境方面对景观立法,以使对其最终的评判有一个法律的保护和约束,而不是让一个人的意志凌驾于其他所有人的意志之上,这对于中国现在这个景观相对缺少法律约束的国家很有必要,也就是说在规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把环境

变化纳入到国家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应该从环境方面对景观立法,以使对其最终的评判有一个法律的保护和约束,而不是让一个人的意志凌驾于其他所有人的意志之上,这对于中国现在这个景观相对缺少法律约束的国家很有必要,也就是说在规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把环境变化纳入到国家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这是很重要的。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1.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 3.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4.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5.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归纳为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6.“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8.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 提出管理的14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酬报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 9.管理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为防治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2.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分为预先、过程、事后控制 3.根据实施控制的来源分正式组织、群体、自我控制 4.根据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前馈控制 5.根据控制所采用的手段分直接、间接控制。 12控制原则 1.控制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从总体上看,它既包括对人的控制,也包括对物的控制,这就增加了控制的复杂。 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遵循以下原则1.公众参与原则2.系统控制原则 3.一致与比较原则 4.预防性原则 5.例外与重点原则 6.灵活性原则 7.经济合理原则 8.反馈原则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陈千哲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陈千哲 发表时间:2018-03-21T15:25:49.8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作者:陈千哲 [导读] 摘要:乡村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起重要作用,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对乡村以及自然进行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具有独特性的乡村景观形成。 江苏天正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乡村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起重要作用,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对乡村以及自然进行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具有独特性的乡村景观形成。乡村环境是国土环境以及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风景技术园林在不断进行发展与优化,为实现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目标,对乡村地区的自然品质以及景观品质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通过各种科学的手段以及技术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不仅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改善。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意义 1乡村景观特征分析 从客观角度来看,乡村景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自身承载了一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发性特征 乡村景观是在人类长期活动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形成的,其并不是完全的人工设计,也不完全的自然景观。当然,其中也有部分乡村景观体现了使用者的主观意愿,但大部分乡村景观都属于典型的无意识产物,即乡村景观是自发形成的。 (2)生产性特征 乡村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农民为了使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可能会改造一部分的土地,使土地的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通过改造能够让乡村景观得到新的功能属性,使其为人们生产、劳作所服务。由此可见,生产性是乡村景观十分重要的属性之一。 (3)协调性 农业活动开展过程中,人们会结合实际环境情况,采取一定措施保证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让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乡村景观正体现了这种协调性特征。 (4)人文性特征 乡村景观不仅容纳了各式各样的景物,还承载了乡村独有的人文精神。因此,可将乡村景观视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乡村景观也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承载了区域历史文化元素,富含人文特色。 2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乡村景观发挥的作用 2.1乡村景观的使用可以促使风景园林设计得到必要参考基础 乡村景观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跟其他景观不同的情况,其具备非常显著的纯质性以及朴素性,所以,在设计以及规化的过程中,人们会体会到非常清新的、自然的景观印象。所以,在规划以及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有效的使用乡村景观所具备的特殊以及文化意涵,可以将一种非常自然的感觉带给人们。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车流逐渐加大,同时增加了高楼耸立的情况,如果对乡村景观所具备的风格进行盲目的使用,最后会产生“布景式”的景观设计结果,所以就很难将乡村景观的风格有效的发挥出来,进而在城市景观文化发展中,难以注入新的动力以及激情。也就是说,在构建以及完善城市景观的过程中,需要 立足于居民的实际生产方法,同时按照其实际的生活方法,但是其跟农村还是存在明显区别的,如果在城市的构建过程中,只是人工方法的实现自然强加,那么就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所以,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身为设计师以及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在分析实际地区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当地区的生产特色、文化特色以及当地的地貌特色等,之后实现相关资料结合,需要对本地已经拥有的景观特色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以及发扬。 2.2乡村景观的使用可以促使园林规划以及设计实现进一步的合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规模正趋向于一个逐渐扩大的趋势,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园林规划工作逐渐遇到瓶颈问题,园林中,大部分是钢筋水泥,直接脱离了自然环境。会跟乡村景观之间产生背离的情况,在分析上述这类型的景观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人类跟自然处于一个和谐的相处状态下,所以,在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需从根本上认识到乡村景观的积极作用,需要将其具备的实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同时将其具备的功能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在上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化规划与设计工作。 2.3乡村景观的使用可以促使乡村耕作景观以及农业特色得到有的展现 在实际风景园林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有效的使用乡村景观,展示乡村耕作景观,同时还会实现农业特色的有效展示。一般情况来说,在设计规划使用乡村景观的过程中,其涉及到非常广泛的农耕特色类型,其范围也非常的广泛以及复杂。所以,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将乡村景观涉及到的特色最大程度的使用出来,促使特色实现有效的传承以及更新发展。这样以阿里,大部分人们都可以更好体会到乡村景观所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意义,同时对于乡村文化还可以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以及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在上述的基础上有效的展现耕作景观,同时还可以诠释一定的农业特色。 2.3.1开放的原则 在实际风景园林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在分析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始终遵循相应的开放性原则,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人们的审美观点上设计出符合其要求的东西,所以,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争取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其不是完全分为的开放,而是要达到一个适当的开放。例如:在实际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不只是单独完成土地的开发,需要注意的是其文化底蕴的保留,这样一来,在风景园林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促使乡村景观得到非常有效的使用,促使其具备的文化气息得到传承以及发扬光大,也就是说在发扬乡村景观的基础上促使城市文化景观得到有效的丰富以及多样化。 2.3.2协调的原则 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引入乡村景观。综合性的考虑以及结合风景园林规划以及设计跟乡村景观,实现异同之处的协调处理,在完成上述的工作之后,完成最优方案的设计以及制定。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风景园林跟乡村景观两者之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

景观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景观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727-48 景观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环境保护目标 1.1噪声排放达标 景观结构施工:白天<70dB,夜间<50dB。 园林绿化施工:白天<65dB,夜间<50dB。 1.2现场扬尘排放达标 现场扬尘排放达到当地环保机构的粉尘排放标准要求。 1.3运输遗撒达标 确保运输过程无遗撒。 1.4生活及污水达标排放 生活污水中的COD达标。 1.5施工现场夜间无光污染 施工现场夜间照明不影响周围社区。 1.6消防目标

防止并杜绝施工现场火灾、爆炸的发生。 1.7固体排放 固体废弃物实现分类管理,提高回收利用量。 1.8节约能源 项目经理部最大限度节约水电能源消耗,节约纸张消耗,保护森林资源。 2环境执行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798-96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1)施工现场环境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总工 组员:生产管理部部长、各专业工长、各作业队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发表时间:2018-06-08T15:03:54.37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4期作者:刘飞 [导读] 城市与农村都得到相应的改善与发展。现今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新农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相应的便于发展乡村景观建设。 云南实力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规划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由于园林规划设计涉及的领域广泛和多样化,涉及到的涵盖面也愈加宽广,包含了城市与农村。城乡的协调发展要以乡村景观为基础,参考城市建设方法,进行规划设计。城市与农村都得到相应的改善与发展。现今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新农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相应的便于发展乡村景观建设。本文从乡村景观的定义展开探讨,对乡村景观保护与延续的意义与原则进行阐述,随后叙述了保护与延续措施,希望对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有所帮助。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乡村景观;保护;传承 引言 乡村景观是人类因为生活和生产的所需逐步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进而形成的景观,它作为人类审美与认知的一部分向人们展示了乡村文化所特有的田园文明,尤其是对于近代西方的园林规划以及当代伊斯兰园林的建设都有着深远而又实质的影响。然而伴随着当代的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原本传统的乡村景观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当代的园林规划乡村景观建设中我们应该合理的在提高当代乡村景观的规划基础上,保证乡村建设与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从诠释乡村景观内涵到对于传统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加以论述,从园林发展趋势的角度入手,以当代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设计为契机,分别从空间、造型元素和多种形式上探讨当代乡村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和设计原则。 1保护和延续乡村景观的重要意义 保护及延续乡村景观的意义在于:①回归自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对乡村景观进行有效保护与延续,能够加强城乡联系。城市居民长期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面对城市的喧嚣与嘈杂,就尤其喜欢宁静的乡村生活,对乡村景观进行保护与延续,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回归自然,使得城乡之间得到协调与统一,实现和谐的人员自然的关系。②经济和美观相结合交融。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各项经济的增长,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对于开发乡村景观尤其鼓励。现在,我国乡村建设正处于关键时刻,如何拉近城乡差距是必然的发展与建设趋势。因此,必须对城乡建设进行探索,尤其是乡村景观更是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城市中融入乡村景观,将自然融入城市建设,将人工制作的环境像自然环境发展和过渡,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对乡村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延续,不仅能够保证园林的外在美观性,还能在此基础上增长经济效益。 2乡村景观研究发展 十九世纪中后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边缘化加剧,一方面大大的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大步伐迈进但同时由于忽略了对于乡村景观的保护,各个区域的乡村景观特征开始逐步丧失,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与资源的问题日益加剧,生态失衡,多数的乡村环境向着“脏、乱、差”的态势发展,因过度开垦、废气排放、工业污染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已经屡见不鲜了。另一方面当代的乡村景观规划与发展还存在着文化景观缺失的问题,以往我们印象中的乡村不单单是生态的承载体,而且是人类农业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文化已经逐渐被消磨化,乡村人们向往城市的繁华,很多的村镇将自己的建筑与道路规划按照城市的模样开始改造,其实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乡村文化,甚至有的乡村特有的习俗已经被遗忘或者停止传承。中国乡村景观研究始于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1989年,中国学者对澳大利亚堪培拉市乡间景观进行研究,同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景观生态学讨论会,自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景观研究产生兴趣,这些都带动了乡村景观的研究。此后,韩国、日本、荷兰、波兰以及法国等一些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被不同领域的学者引进。通过学习和借鉴,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关于乡村景观研究的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乡村人类聚居环境、乡村景观分类、乡村景观评价、乡村聚落景观、乡村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园林、乡村景观旅游、乡村景观规划等8个方面。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景观生态学、乡村文化地理景观、乡村环境评价以及乡村景观规划四个问题上。 3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3.1增加农业体验,体现田园风光 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儿童。几乎没有接触过农业劳作,缺乏对农业生产的相关了解,不知道耕种的意义,更不了解各种粮食、植物生长的特点,成熟时间,耕种方法等。因此,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融入农村的乡村景观设计,让城市居民体会劳作、耕种的乐趣,有效的了解农业知识,使得农业文明、乡村文化、社会风俗等能够延续发展。还可以建造可以进行农业体验的耕地场所,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乡村景观,让城市居民可以更好地体验出乡村景观的独特性。 3.2多方面平衡统一 园林规划主要是在城市建设之中,而城市建设又应该以整体规划为主,城市整体规划应当以实际情况为主,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利用自然的景观,加上设计师的灵感,创造整体的乡村自然景观。 3.3注重保存与延续乡村景观所蕴含的文脉及历史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应当注重保存与延续乡村景观所蕴含的文脉及历史。具体来说,就是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对乡村蕴含的文脉及历史的精华部分予以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传播,使之得以不断延续。与此同时,还要对其原有的文化传统知识加以延续、继承和发扬,注重展示乡村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对其地域历史予以传达,对其地域个性予以塑造。 3.4乡村景观的规划保护与延续的研究 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景观环境建设成为了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乡村景观的合理建设不单单可以使当代新农村的景观变美,而且可以给周边城市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成为其最优美的后花园,让区域范围内的自然风光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此同时对于乡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保护也能够有利于人们深入的探索研究乡村环境的进一步规划与延续对于我国的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乡村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我们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对于区域文化习俗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对于增加区域居民的安定感,增强其历史归属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还有助于

XX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最新版)

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说明 一、前言 家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舒适温馨的家能够让人松弛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生活,休息在花繁叶茂,富有生机、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与自然的阴晴雨雪和动植物协调地生存在一起,是人对文化和自然的追永恒的理想。 中国文人是这样描述一处理想住宅的 门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 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有松,松欲古; 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旁有树,树欲高;树荫有草,草欲青; 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 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 鹤报有客,客不俗; 客至有酒,酒欲不却; 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二、工程概况: 本地块位于省市城区,现有规划地块面积39333㎡,总建筑面积64399㎡,建筑密度28.2﹪,绿地率37.2﹪,容积率1.6。规划由15栋联排楼房组成,沿街为商

业。 三、设计依据: 1、建设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小区规划设计原则》; 2、中华人民国《城市绿化条例》(1992.6); 3、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11); 4、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规; 5、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资料; 四、设计原则: 环境设计将建筑重组为景观的一部分,与道路、树、花坛、广场、及建筑天际轮廓组成完美的小区景观。所有景观布置环绕建筑,环境这种园景开放式的组合关系,使小区具有移步景异的多层次效果。可以从每个不同的角度,不同时从环境中感受不同景观。人作为一个活动的观察者和先导者,是小区环境欣赏与享受的主体。所以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共同融合统一的设计思想。因此,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从更感性的角度去设计生活。 诠生活,设计居家需要,设计人的情感需要。这就是我们做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规划的精髓。我们设计的原则是: 1、景观的生态体现 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日益提高,对于生态的理解叶一步一步加深了。21世纪生态型园林、环保型居住区已成了现代城市绿地发展的主体。本方案在注重住宅园林的观赏性的同时,把住宅园林的生态性提高一个新档次,营造生态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空间。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住宅区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配植的丛林来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这是生态景观要求;在满足一定数量的铺装硬地前提下,尽量多采用林荫草地和疏林草地来进行美化;同时强调生态美,景区以种植常绿大乔木为主,大乔木可增加叶面积系数,在有限的绿地中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适当地采用自然流畅的花灌木色带,可形成色彩、质感和季相对比,以满足植物配植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的条件。 2、景观与功能相结合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a8760959.html,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作者:王欣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2017年第03期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景观加强了建设,在这种背景下要求乡村应转变理念,完善乡村建设模式体系,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引起重视,合理的对其进行设计,具备新时代所应有的思路,积极对乡村进行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1、美丽乡村的内涵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还有不应忽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结合景观优化的原则,将自然、人文以及环境等有效的协调起来,来选取最佳的景观设计方案,保持景观自身的独特性。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在合理利用景观的基础上使用乡村资源,全面的分析乡村景观的实用性以及效益型等,合理的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履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理念,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 2.1乡村聚落性景观 乡村聚落性景观应从乡居建筑景观以及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分析,比如以乡居建筑景观来说,乡居建筑景观记录了当地乡村传统的历史文化风速,呈现出了当地乡村的地域文化特色,比如安徽宏村,徽派民居很能够完好的传承保留下来,为人们呈现了百年徽派民居的独特的景观,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显而易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以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说,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体现在了庭院上面,比如乡村的公路、街道、基本设施、公园以及广场等等,这些方面与乡村人们密切相关,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强调乡村聚落性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可破坏乡村本来的面貌,对用地也应加强管理。 2.2乡村生态性景观 乡村生态性景观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丰富的森林资源、湖泊河流以及保护区等等,对于这些方面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加强保护,在规划方面不应作为重点设计对象。乡村植被包括乡

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与城市环境保护

生态园林景观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1.前言 生态园林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提倡节能环保型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1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必然结果。随着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现状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1.2景观,园林设计的概念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下来的名词,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园林设计因素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融。绿化是建设绿地的行为,城市街道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2.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应用我们所学的园林知识,结合对环境现状的分析,对城市进行设计是必要的。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Perspective / RURAL LANDSCAPE 152 肖毅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实验室主任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风貌也为城市居民所向往。然而,千百年来,出于生计考虑,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模式根深蒂固,加之消费社会的资本渗透,导致乡村自然水土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性开发。譬如砍伐树林贩卖木材速度远快于植树造林速度,大量种植速生经济林(如桉树)导致土壤沙化、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大肆开山采石和贩卖土方,这些目光短浅、竭泽而渔利用自然的方式只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和一系列环境问题。 我们深知: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问题不解决,一味地宣传保护自然资源显得曲高和寡,风景园林师应当在农民经济收入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中寻求平衡点,协助政府在保护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景观保护和利用策略,指引农民有序利用自然资源创收,提高生活水平。例如规划苗圃,引导农民种植畅销的苗木,增收的同时增加了绿地率;营建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复合林(上层种植板栗、柿树、核桃、枣树、枇杷、杨梅、梨树等植物,下层空地尤其是田间地头种植具有药用价值的牡丹、芍药、天门冬、麦冬等植物),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服务于休闲农业;倡导桑基鱼塘等生态养殖持续创收。 3 乡村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协调者 乡村建设和乡村景观保护的执行主体在于农民,尊重农民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才能调动其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风景园林师一方面要主动地欣赏和适应乡村自然风貌;另一方面又要能动地探索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为社会服务。因此,风景园林师在乡村建设中应扮演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协调者,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譬如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要优先改善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垃圾收运等基础建设工程;对于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区域环境整体治理,结合园林绿化突出地方特色;对于具有自然和人文景点的地区则应注重景观风貌保护,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总之,风景园林师要综合协调人地矛盾,就是要以人为本,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保护乡村的自然肌理和历史风貌,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等方面,按照节地、节土、节能、节水、节材五个方面建设乡村;并将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服务业,利用乡村风貌为农民创收,实现乡村风貌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双赢局面。 当城市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让人失望时,看到质朴自然的乡村景观,都会油然而生“希望在乡村”的感慨:其一,优美的乡村景观大多尚未遭遇“建设性破坏”;其二,乡村依然有机会发展成更美好的人居环境。然而,千百年来传统农耕模式沉淀下来的中国乡村景观正普遍面临产业模式陈旧、传统村落破败、乡村人口凋零、乡村发展缺乏动力的状况,现状的美景只是“无以为继”的停顿和无奈! 这是两个问题导致的:第一,如何保护传统与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第二,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与模式,成就更加美好的乡村景观。某些问题的结症也许超越了专业范畴,但专业层面 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清晰。 1 优化产业模式落实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景观是村落产业状态的体现:体现为人类利用地景资源的 生产方式和聚居方式。其对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构成了乡村景观的核心价值。 然而,现行的城乡机制正引导着乡村向非农业化方向发展:停滞的农耕产业不能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外出务工”、“村村办厂”及“建设征地”等不断升级的“被动适应”模式成为了乡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这些对乡村社会形态及自然环境造成的深层伤害,最终体现为乡村景观特色的丧失。 “美丽中国”话题下的乡村景观,其出路决不是工业化、城市化!中国广大乡村必须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其农业(包括 林畜牧渔等)产业的现代化以及对地景资源的精明利用,带动乡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看到,欧洲优美的乡村景观背后,是悠久的现代农业发展历史,这方面我们要补的课太多。立足生态环境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现为环境资源利用的优化和地景资源服务能力的提升,并将乡村发展彻底融入城乡一体的社会经济系统中。 合理的产业模式将带动日常化的生产生活“经营”乡村景观,并通过发展来实现乡村景观的特色保护和发展:统筹乡村空间规划,整理零碎化的地景资源,优化产业模式,强化乡村聚落形态管理,配套市政及公共服务等,逐步实现乡村环境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

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

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 本文由dingxiao9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 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专业资料首页>标准规范>列表 营造关键字: 全文 显示 5 排序 上传时间 降序 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主编单位: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时间:2004 年 6 月 7 日页面功能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推荐] [投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 类表 1 总则 绿地设置标 地关间距控制规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 21 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植物布置规定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空间效果 化 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护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宽度 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 最大坡度适用场地沟缆柱 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

37景观绿化与环境保护设计

3.7景观绿化与环境保护设计 3.7.1、环保、景观设计理念与总体构思 通过对沿线分析,提出在空间设计的原则上建立自然与城市全方位渗透。设计确定了塑造总体城市空间形象的主题要素为“海洋、森林、城市、家园”。 总体空间意象:强调城市与自然之间全方位渗透的原则,建立“城市-自然-城市”的交融式结构,打造远近期相结合的城市道路景观。 设计理念为“生态走廊·都市家园”。本次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巴塔市文化的延续。其设计特点有: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跨线桥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可以独立成景。 4.绿化景观设计围绕巴塔市文化的内涵,营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出巴塔市的景观特性。 3.7.2、桥梁景观设计内容 Ngolo跨线桥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成为巴塔市建设工程中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适应未来建设的需要,考虑到桥梁的交通意义、经济价值和以后可形成宝贵的旅游资源等因素,因此应确定较高的景观设计目标,以适应未来城市经济增长的需求。 桥梁周围环境是否协调,能否反映出桥梁的独特个性及文化传统,如何充分美化桥梁结构及考虑桥梁工程的配套设施等,是桥梁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对Ngolo跨线桥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视点分析以及景观分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设计的定位,制定出了满足Ngolo跨线桥景观效果的总体景观构成和具体开展的项目内容: ?色彩涂装设计 ?景观照明设计 ?桥梁景观元素的CI设计 1、桥梁色彩设计 桥梁色彩是影响桥梁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桥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桥梁外观形象及展示桥梁个性的直接表现。桥梁色彩的选定不但要从视觉效果、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多方面考虑,还要使桥梁结构色彩与环境协调,才能充分展示桥梁的风姿。不同的色彩对桥梁的鲜明度、文化性及独特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对桥梁当地的历史文化色彩以及城市建筑色彩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以使桥梁与环境相和谐构成整体,又能充分展现桥梁的气势。桥梁背景的调查分析如下: ?Ngolo街作为巴塔市的中心区域,赤道几内亚政府按照"连接东西、沟通南北、改造旧城、塑造景观"的建设思路,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最大限度地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当地其他桥梁色彩分析; ?近年主要建筑的色彩倾向于现代感较强的冷色; ?国际上近现代的桥梁多采用银白色等无彩色系。 根据以上分析,桥梁色彩涂装拟推荐主色调为铅白色,简洁、现代,在蓝天、白云、海洋、森林的映衬下不仅与周边环境很好结合,还能更好地展现桥梁的形态美与功能美。 2、景观照明设计 1)桥梁夜景照明设计 以灯光展示桥梁的形态特征和建筑风格,根据不同桥梁结构的特点,选择照明要素和合适的照明方法表现对象; 以光效改善桥梁的建筑外观,找准结构,确定配光方式,扬长避短。同时结合照度和色

浅谈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浅谈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摘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越发明显,此种背景下, 如何通过良好的环境规划与管理阻止环境恶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该文立足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相关内容,研究了环 境规划与管理之间的结合方法,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环境保护 质量。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规划 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当下社会各界都在参与环境保 护活动,以求可以从规范自身环保行为开始,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也将环境保护列入国 家发展战略任务,而要想保证环保活动、行为有效,合理的管理与规划十分重要。因此,对 环境保护保护下的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 环境规划概述 1.1 环境规划定义 环境规划是人类针对当下环境问题而做出的合理安排,此种安排及表现在人类日常活动 之上,也表现在空间与时间之上。之所以提出环境规划的概念,其目的在于保证经济活动可 以与环境相互协调,也就是常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就需要有一个 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作为前提,提出的计划便是环境规划。 1.2 我国环境规划现状 我国环境规划事业最早开始于20个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境规划事业从 最初的单点治理,逐渐演变为综合控制,可以说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为我国环境保护 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就目前我国环保事业基本情况而言,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为 达到平衡与协调,甚至存在很大差距。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重要性划分上存在差别,同时对 于发展内容的限定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1.3 环境规划特点 通过对近几年我国环境规划事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可以将环境规划特点归纳为以下内容:第一,综合性。环境规划虽然最终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但是在规划中将会涉及到社会、经济等问题,所以是一项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在规划内容制定上,会应用社会学知识、经济 学知识、环境学知识等,因此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第二,整体性与地域性。整体性是指,环 境规划需要从国家环境整体角度入手,不仅包含环境问题,而且包含社会以及经济问题,这 就是规划的整体性。地域性则是指不同地区因为发展条件不同,所以规划会存在差异性,主 要表现在侧重点不同。 2? 环境管理概述 2.1 环境管理定义 从学科角度来说,环境管理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 会通过应用法律手段以及经济手段,降低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在整协调背景下,保证经 济与环境共生,既满足人类生存需求,又不会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现在各个小区包括城市建筑,对景观设计需求越来越重要。住宅里有两个空间: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现在室外空间也成为一个卖点,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卖点。小区里的景观和老百姓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景观可以控制楼的形状。比如说,在大明湖旁边建房子,所有的景观、客厅的摆法、小区的造型都与它有关系。 今天讲在小区没有景观的情况下再造一个景观。在性能认定环境性里面,景观设计占到200分,所以把一个小区建设好,景观必须要加以研究。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用了三年的时间编写了一本书,就是《居住区环境设计表格》,现在已经在全国发行,第一次印刷了5000册,现在已经全部销售完毕。这是中国第一个针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表格,填补了中国景观设计的空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坚持的五项原则: 第一,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环境景观和实例景观完全不一样。建设景观对邻里的交往,对于小孩的身心健康都起到作用。如果在社区里面没有老人、小孩活动的场所,肯定对销售有影响。比如打麻将,是中国的一项运动,这种运动在小区里面是老人经常进行。 第二,经济原则。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中国的特色,关键是不能浪费。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前期很多工程里面,我们投资量太大,大到一个平方米。一个平方米的绿地面积可以投入600—800元,你买4000米的房子,其中有100元投入到绿化当中。原则上我们要因地制宜,大量采用一些新材料,这些新材料一定和我们地方有关系。第三,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尽可能让绿地面积增大。 第四,地域性原则。应提出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

乡村景观规划

《文献综述方法》课程论文 乡村景观规划 授课老师:王艳梅 院系: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学生:翟耀 学号:08202017 完成时间:2009年04月

乡村景观规划 翟耀 (农业大学,450002) 摘要:总结近年来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分析乡村景观的类型,归纳乡村景观规划的特点,并重点研究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前景和重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乡村景观规划的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类型;特点;发展趋势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Zhai Yao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Henan 450002) Abstract: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both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ly years. Analyze the types of rural landscape, inclu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emphasis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point out its shortcomings, and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future trend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Key words:rural landscape;rural landscape planning;type;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endency 1 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 1.1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 国外开展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和农业或乡村景观规划较早的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如捷克、德国、荷兰等。一般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始于50~60年代,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说明

共 3 页第 1 页说明 一、对建设方案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根据项目详细外业勘测,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图设计在建设方案文件基础上,对本篇章进行了优化。 二、公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为充分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新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实现节能减排,为实现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而尽力。 本项目位于山区,沿线建筑物较多,土地以耕地为主。公路建设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因工程建设引起的粉尘污染等问题。公路运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交通噪音对沿线居民休息、学校教学的影响,同时还有路面排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结合环境特点,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采取必要的、可行的工程措施,切实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大气污染。 2.1 节能减排 1、老路面层、基层挖除后的利用。 老路挖除的沥青面层和拳石基层,可作为新建路段路基的填筑材料。 2、拆除盖板、梁板的利用。 拆除的盖板、梁板可砌筑石砌边沟或做河底铺砌。 3、护栏板的利用。 全线拆除的护栏板可重复利用。 4、行道树的利用。 全线尽量保留原道路两侧行道树,不能保留的尽量采用移植,减少砍伐。 2.2 土地资源的影响及措施 公路建设必将占用土地资源,这将对当地百姓生活、生产和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工程仅牵扯拌合站及预制场的临时占地,取土前清除表层种植土,集中堆放,取土后再将表土返回,并恢复植被。 2.3 基础设施的影响及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会拆迁电力、电讯线路,对原有道路产生挤占和改移,将对社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拆迁电力、电讯线路等给予拆迁补偿,对横穿公路的管线按照管线部门技术要求进行管线保护; (2)对原有道路的大修,均本着不降低原有道路标准的原则。 2.4 对沿线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及措施 公路的修建必然要对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 (1)在线形设计中,尽量减少大填大挖路段,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和生产; (2)穿线灌溉渠道设置涵洞或设置倒虹吸,便于农田灌溉。 2.5 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为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在设计中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社会环境特征,尽量对原有的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加以保护,从设计、施工到养护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原貌,使公路主体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在路基填、挖处,在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路堑上方设置挡水埝;在路堑两侧设置路肩排水沟,在路堤坡脚以外设置排水沟,沟底纵坡较大时进行铺砌; (2)路堑、路堤边坡均采取了植被防护或圬工工程防护,防止坡面水土流失,稳固边坡。 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依据、原则 3.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1991年;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